关于青花瓷的诗句或者故事

关于青花瓷的诗句或者故事,第1张

1推荐几首描写“青花瓷”的诗或者散文

1、《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2、《八声甘州》宋代:仲并 正西山、雨过弄晴景,竹屋贯斜晖。问谁将千斛,霏瑛落屑,吹上花枝。

风外青鞋未熟, 鼻观已先知。挠损江南客,诗面难肥。

两句林边倾盖,笑化工开落,尤甚儿嬉。叹额黄人去,还是隔年期。

渺飞魂、凭谁招取, 赖故人、沈水煮花瓷。犹堪待,岭梅开后,一战雄雌。

3、《满庭芳》宋代:黄庭坚 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

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

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波怒涛翻。为扶起,樽前醉玉颓山。

饮罢风生两腋,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4、《青花瓷》近代:佚名 相思 夜未央,帘卷西风。男子凝神细看眼前的一件青花瓷器—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眼含柔情,修长的手指轻抚冰凉的瓶身,江南女子清丽脱俗的妆容仿佛就在眼前,男子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好看的弧度。檀香幽幽吐出几缕白气,哀叹着男子的相思之苦。

优雅起身,铺纸,蘸色,一位女子跃然纸上,一神一韵,已私藏于男子心中。画中,女子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她的美似乎随着墨色一缕缕飘散,去到男子去不到的地方。

伫足遥望远方。天青色等烟雨,你在等我吗?执起花瓶,男子在瓶底书刻飘逸的书。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吧!男子眼含笑意。回忆 男子和衣躺下,浑然不知外面湖中的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已定了。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你脱俗的容颜如仙女下凡,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在泼墨的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男子悠悠醒来,方知是梦。

追梦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一件瓷器诞生于男子手下。临摹宋体落款时,男子心中却惦记着一个人。

炊烟袅袅升起,我俩隔江千万里。不能再等了,这份感情是时候有个结果了。

男子起身,眉宇间透露出坚定的态度。执起花瓶,男子在瓶底书刻飘逸的书。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吧!男子眼含笑意。一个月后,江南的小镇上。

男子与女子对视一笑,一如当初。5、《青花·古风·恋》现代:佚名 这是一首当代人唱给古典美人的恋歌,也可以说是当代人追寻古典的爱情。

——题记 词中的青花瓷是一个道具,或者说是一个缘起。通过这个具有千年沧桑感的道具,引起了抒情主人公对千年前古典美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追寻和缅怀,就这样跨越千年时空,成就了一场具有古典文化内涵的爱情戏。

故事大约发生在雨打芭蕉的江南小镇,在门环惹铜绿,重门掩黄昏的时候,冉冉檀香透过朱红色的窗,娴静的美人初妆后,等着她的心上人。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就在天青色等烟雨,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男主人公隔江千万里,也在等这和佳人约会。然后,就是美丽的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相思,约会,阻隔,团圆,美好的结局。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旋律时,脑海中不知不觉浮想联翩出的意象,不知不觉就为它想了一个美丽的结局。

以至于这三年一旦听到这个旋律,这个景象就自动浮现,挥之不去…… 当三年后,也就是现在。这首歌也不如三年前流行了,就在我将忘记曾有那么一首带给过我无限美好与悸动的歌时,它有一次偶然的与我在江南古镇的茶馆里邂逅了…… 虽然没有故事中的天青色等烟雨,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但也是有着浓郁的古典气息…… 于是就在这样一个午后,小口啜饮着龙井,静静地,任灵魂出窍,畅游在那美丽的故事里,陶醉在雅致的歌声里…… 就这样,我有了另一番的感悟…… 抒情的男主人公手里拿着一个青花瓷的陶器,看着瓷瓶上精致典雅的仕女图,追寻着古典的爱情,一边徜徉在千年前的时空中,一边与身边的,当今现实中发生的爱情进行着比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两者交相辉映。

两种爱情,两种环境和人文情怀的对照,给当代的爱情增添了诗情画意的厚度。每一句说给古人的情话,也是说给当代红颜知己的真情表白。

书法,绘画,古典韵味的诗词,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元素,加入其中,古色古香,让抒情主人公陶醉其中,也给他的爱情注入了才情,浪漫和飘逸。或许不知道下一次是否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对这首歌,这首词有别样的领悟。

也许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还有合适的心态吧。

2关于青花瓷诗句 散文等

原来的仿官窑杯不小心被摔坏了。

从柜子里拿出两个从老家景德镇带回来的青花盖碗茶杯。白瓷的底色,上面是山水的图案,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由浓转淡,淡雅脱俗。

看起来很不错,赏心悦目。上面的山水透着一份闲适与悠然,撮几片茶叶,冲一杯茶,有着淡淡的绿意。

淡淡茶雾中,心情莫名的就恬淡起来。悠悠地想:若在向阳的阳台置一把藤椅,有阳光斜斜照过来,再泡上一杯茶,握一卷书,清水瓷瓶里有一支荷,养几尾鱼,岁月就这样浸在淡淡的茶香中,像一本书一样慢慢地翻过了。

你可曾听说过青花瓷的故事? 从小,我就看着祖辈用灵巧的手烧制出一件件精美的青花瓷,而青花瓷中最难烧制的釉色又是天青色。传说,只有在雨过天晴时才能烧出真正的天青色的瓷器。

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 日复一日烧制着瓷器的人,要等多久才能在釉色成形的时候遇上雨过天晴呢? 而一个人又要等多久,才能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呢。

我与你的结缘,穿越了千年的时光。 只是,只是我曾在菩萨前许下心愿:今生只为你路过人间! 只是,只为了那一句简单却执着的誓言: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一个“等”字,有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来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

可是这句淡淡的浅吟低唱,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简单;等待的时候,可以看书写字,可以吟诗作画,可以赏花弹琴,只是时时不曾忘记等待的人。 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不如就当此生的相遇,只是为了来生的重逢埋下伏笔,这样想来,不禁释然。

就算不能再相遇,也应当感恩曾经那惊鸿一瞥的际遇。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青花瓷,也是一样。

那些过往和未来都不如当前,这一刻,捧着这一杯青花瓷杯里盛装的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丈夫为生意被我们景德镇浮梁茶诱了去的清茶,茶烟氤氲,有点迷离,长夜漫漫,就这样随着那袅袅茶香香进了那梦里去。 执着于自己心中的梦,一份绝美的爱。

那些美丽,那些情怀,那些缱绻,那些缠绵,那些你侬我侬的日子仿佛都已被时光磨去了光泽,直至完全消失。 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成全一份美丽,一份凄婉。

心越发的清淡了,可以平静地不露声色,不悲不喜,知道一切都会以既定的方式来到眼前,容不得躲闪或是逃避,也不再期望改变自己或是别人。 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方才可以这样内心安静地沉默着。

真的可以这样:沉默相爱,寂静欢喜。 以为自己是喜欢极致的女子,一切的一切都要做到极致,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就算是分别也要有一份泪水和出来的凄美。

不喜欢平平淡淡,虽然一直说着平平淡淡才是真,内心深外却那么真切的知道;不爱平淡,不能固守在一份寡淡的情感中看风轻云淡。 不喜欢那样的结局,不喜欢曾经的心动变得麻木以至于成为习惯,不喜欢带着犹豫地靠近,不喜欢若有若无的距离。

然而我自知,自己没有那一份看穿世事的聪慧,我的内涵不足以抵挡这些风月的侵蚀。 遥想经年以后,在老去的年华里,坐在那株香樟树下,午后的阳光温暖热烈,那个遥远的曾经的你,被我一次次地温柔地想起。

于是,开始微笑,这样多么美丽,有一个人,在记忆里陪你消尽流年,陪你在老去的年华里内心甜蜜。 一抹笑,轻浅,城市的天空依然不眠,闪着迷人的光彩,像是有莲花自心底次递开放。

也许这个时候我浅浅的笑也是如莲一样的清淡,不热烈不喧哗,是自心底溢出来的。 因为自己说过:要做一个内心沉静怡然的女子。

月华缱绻,余音袅袅。 我不再去想答案和结局,因为所有的结局一早就写好,所有的答案都来自心灵的方向。

我心自有明月,何不让我就这样平静地与你沉默相依相携,两两相望 ?! 原来,那些独自走过的长久岁月,只是为了能够在某一日的午后与你相遇,原来那些千回百转的过往,只是为了能够与你这样细水长流地平静相望。 也许,那些过去的时光,那些或热烈或清淡的日子,早已渗透于心。

拂去岁月表面的尘土,曾经鲜亮的情怀或者已有些褪色,可是却已那么自然地融入了时光,那些一起走过的时光,那些一路走来的风景,每一处都留下了一抹亮丽,在每过不经意的时刻,它们会被不经意地打捞,然后萦上心头,岁月已模糊,可是情怀会依旧。 所以,我才能在今夜的夜色下,轻唱那一首歌: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

至少,我可以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忆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这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

想起一句话: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 青花瓷容颜依旧,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永远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里,可以欣赏,可以玩味,也可以守望。

也允许我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或绽放或氤氲在自己的空间。 握一缕茶香,允许我在夜色里将那情怀打捞,然后在静水流香的岁月里,与你一起,相看两不厌,无语也缠绵。

3描写青花瓷的诗句

1、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清代龚轼《陶歌》。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 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静美,明净素雅。2、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

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

太极添,业火凝炼,玲珑惊艳。——无名《忆秦娥·青花瓷》。

3、丹青妙笔玲珑,红莲凝炼清泓。纵红尘几度,谁解个中孤独。

倾诉!倾诉!冷看天地沉浮。——宋·无名《如梦令·青花瓷》。

4、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

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

——无名《七绝·青花》。一、描写青花瓷的诗句:1、《陶歌》龚 鉽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浓淡出毫端, 画上磁坯面面宽; 织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泑理同看。

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 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2、《青花瓷》几生缘。

紫陌红尘谁看透。曲飘然。

空了胭脂。 小楼残梦锁经年,雨绵绵,暗影画帏帘,倦怠碧罗衫,一个字,夜含烟。

郁金堂浅。楚河寒,冷茶轩。

望断天涯无去处,风不解。3、《青花瓷》珍珠白沁就烟雨,孔雀蓝映著月光。

莹透的素颜,朦胧了琴弦上一缕檀香。4、《青花》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

5、龚 鉽《陶歌》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浓淡出毫端, 画上磁坯面面宽; 织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泑理同看。 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 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

6、忆秦娥《 青花瓷》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

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太极添,业火凝炼,玲珑惊艳。

如梦令《 青花瓷》丹青妙笔玲珑,红莲凝炼清泓。纵红尘几度,谁解个中孤独。

倾诉!倾诉!冷看天地沉浮。

扩展资料:

1、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2、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3、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3、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参考链接:青花瓷(瓷器品种)_。

4求有关青花瓷的诗句

年来,古典诗词常出现在流行音乐中,比如有《念奴娇》、《床前明月光》、《但愿人长久》等歌曲,新近比较典型的是周杰伦的《青花瓷》。

这首歌被歌迷们评点为最具“诗话气质”的流行音乐。而在新浪博客中,也特别为《青花瓷》开辟专栏,讨论该作品对复兴中国古典诗词的作用。

绝大多数人对于这首《青花瓷》都持肯定态度,甚至有人认为,《青花瓷》的流传,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化复兴的标志。 《青花瓷》词作者方文山近期在博客里详解了创作过程,引经据典地分析歌词出处及字词用法,例如目前非常流行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出自宋徽宗词“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粉丝”们为此迭呼:“爱上宋词,欲罢不能”。更有网友称,这比教科书上的说教有用多了,希望能在初高中课本上看到这样的词作。

流行音乐演绎诗词的潮流并非自《青花瓷》始,从邓丽君、王菲开始的原词翻唱古诗词,到伊能静、羽泉等将诗词、典故巧妙引用引申。诸如《但愿人长久》、《念奴娇》、《辛弃疾》等作品让诗与歌越来越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并在年轻歌迷当中传唱得不亦乐乎。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教师沈郁告诉笔者:“我的学生在课间经常会在教室里弹唱这些歌曲,有些孩子本身就是学习民乐的,对古典风格的现代音乐更有兴趣。” 对于这种现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这样解释:“流行音乐唱古诗本身表现的是一种怀旧的倾向。

现在连黄金周调整也增加了民族传统节日,这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在加强,流行音乐也在为恢复传统作努力。” 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此持悲观态度。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表示:“古词本来就是用来演唱的,诗歌就是诗与歌的合称。但当下音乐旋律的风格跟古典诗意的距离太遥远,古诗句又往往被切成碎片,丧失了其原有的生命。”

欣乐。

5关于青花瓷诗句 散文等

我的目光穿过云层穿过林荫穿过万千人群穿过那天涯一角触动 在那相视一瞬你的玲珑你的窈窕你的轻涩你的碧玉之羞你的淡淡绣萝袖只在一刹拥有了千年的寂寞上辈子佛前的祈祷今生菩提下的守侯来世渴望的共醉都在那一曲天籁之音 筝筝弦弦琴瑟一叶举起金樽邀起明月拍桌而歌随风舞一舞那如烟的愁绪一曲江南烟雨一阙千年古音还有那一首远古的歌一起随指间的落寞低声吟唱炙起万年不灭的炉火祭起银蟾孤独的守望滴一滴骨子里的清高洒下那亿万年前的红泥掬一勺我们守侯了千年的灵魂之水随那春夏秋冬生老病死万物轮回用我颤拦的纤指用我纠结的掌纹用我为你不眠的眼神还有那呼吸的灵魂把你唤醒 那尊印着江南烟雨沾着月宫桂香藏着天下女红的青花瓷。

6关于青花瓷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陶歌》清 龚轼白釉青花百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译文:白色釉面的蓝白色花朵在火中成熟,蓝色的花朵从釉料中透出明亮的色彩。2、《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唐 杜甫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译文:烧制大部分瓷器的蓝白瓷器非常轻且非常坚硬。手指度轻弹,金城似乎到处都是好玉的声音。

3、《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 皎然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译文:在青花瓷碗里,长寿琼树浆等蓝茶汤从天而降4、《进艇》唐 杜甫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译文:烹饪茶汤和压榨甘蔗浆并不比专蓝白瓷器的玉缸更好。你可以把它们带上船。

5、、《秋日三首》宋 秦观月团新碾瀹花属瓷,饮罢呼儿课楚词。译文:蓝白色的瓷器碗里装满了一个被碾磨的月亮组,孩子在喝完后朗诵了这首歌。

7推荐几首描写“青花瓷”的诗或者散文

1、《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2、《八声甘州》宋代:仲并 正西山、雨过弄晴景,竹屋贯斜晖。问谁将千斛,霏瑛落屑,吹上花枝。

风外青鞋未熟, 鼻观已先知。挠损江南客,诗面难肥。

两句林边倾盖,笑化工开落,尤甚儿嬉。叹额黄人去,还是隔年期。

渺飞魂、凭谁招取, 赖故人、沈水煮花瓷。犹堪待,岭梅开后,一战雄雌。

3、《满庭芳》宋代:黄庭坚 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

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

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波怒涛翻。为扶起,樽前醉玉颓山。

饮罢风生两腋,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4、《青花瓷》近代:佚名 相思 夜未央,帘卷西风。 男子凝神细看眼前的一件青花瓷器—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眼含柔情,修长的手指轻抚冰凉的瓶身,江南女子清丽脱俗的妆容仿佛就在眼前,男子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好看的弧度。 檀香幽幽吐出几缕白气,哀叹着男子的相思之苦。

优雅起身,铺纸,蘸色,一位女子跃然纸上,一神一韵,已私藏于男子心中。画中,女子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她的美似乎随着墨色一缕缕飘散,去到男子去不到的地方。

伫足遥望远方。 天青色等烟雨,你在等我吗? 执起花瓶,男子在瓶底书刻飘逸的书。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吧!男子眼含笑意。 回忆 男子和衣躺下,浑然不知外面湖中的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已定了。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你脱俗的容颜如仙女下凡,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在泼墨的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男子悠悠醒来,方知是梦。

追梦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一件瓷器诞生于男子手下。 临摹宋体落款时,男子心中却惦记着一个人。

炊烟袅袅升起,我俩隔江千万里。 不能再等了,这份感情是时候有个结果了。

男子起身,眉宇间透露出坚定的态度。 执起花瓶,男子在瓶底书刻飘逸的书。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吧!男子眼含笑意。 一个月后,江南的小镇上。

男子与女子对视一笑,一如当初。 5、《青花·古风·恋》现代:佚名 这是一首当代人唱给古典美人的恋歌,也可以说是当代人追寻古典的爱情。

——题记 词中的青花瓷是一个道具,或者说是一个缘起。通过这个具有千年沧桑感的道具,引起了抒情主人公对千年前古典美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追寻和缅怀,就这样跨越千年时空,成就了一场具有古典文化内涵的爱情戏。

故事大约发生在雨打芭蕉的江南小镇,在门环惹铜绿,重门掩黄昏的时候,冉冉檀香透过朱红色的窗,娴静的美人初妆后,等着她的心上人。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就在天青色等烟雨,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男主人公隔江千万里,也在等这和佳人约会。 然后,就是美丽的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相思,约会,阻隔,团圆,美好的结局。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旋律时,脑海中不知不觉浮想联翩出的意象,不知不觉就为它想了一个美丽的结局。

以至于这三年一旦听到这个旋律,这个景象就自动浮现,挥之不去…… 当三年后,也就是现在。这首歌也不如三年前流行了,就在我将忘记曾有那么一首带给过我无限美好与悸动的歌时,它有一次偶然的与我在江南古镇的茶馆里邂逅了…… 虽然没有故事中的天青色等烟雨,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但也是有着浓郁的古典气息…… 于是就在这样一个午后,小口啜饮着龙井,静静地,任灵魂出窍,畅游在那美丽的故事里,陶醉在雅致的歌声里…… 就这样,我有了另一番的感悟…… 抒情的男主人公手里拿着一个青花瓷的陶器,看着瓷瓶上精致典雅的仕女图,追寻着古典的爱情,一边徜徉在千年前的时空中,一边与身边的,当今现实中发生的爱情进行着比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两者交相辉映。

两种爱情,两种环境和人文情怀的对照,给当代的爱情增添了诗情画意的厚度。 每一句说给古人的情话,也是说给当代红颜知己的真情表白。

书法,绘画,古典韵味的诗词,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元素,加入其中,古色古香,让抒情主人公陶醉其中,也给他的爱情注入了才情,浪漫和飘逸。 或许不知道下一次是否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对这首歌,这首词有别样的领悟。

也许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还有合适的心态吧。

1 李商隐《无题》阅读答案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词意 东风:春风。

无力:没有力量。残:凋谢。

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但:只。

改:指容颜变得憔悴。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这里指对方住处。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

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为:替。

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二句意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三文学常识 选自《李义山诗集》。

无题,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就以“无题”为名。无题诗意旨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四赏析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五理解性默写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写暮春时也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B小题1:D小题1:C小题1:B小题1:略 小题1:此处“礼”应为动词,讲作“以礼相待、礼遇”之意。

小题1:两处“其”都是代词,他的。A项中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介词,用。

B项中第一个“之”是代词,他,第二个“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中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副词,表肯定,就是。

小题1:①②⑤是写其仕途如意。小题1:李商隐补为太学博士时,令狐楚已故。

小题1:(1)“为”“资装”“令”(2)“左迁”“废罢”“未几”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县令。

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二十岁还不到。

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

开成二年,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

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

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綯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

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綯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

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钱奏,明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綯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

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干谒令狐綯,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

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

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

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

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

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3 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维、杜牧、李商隐古诗文赏析各200字,谢谢

杜甫古诗: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奉乞桃栽一百根 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树 濯锦江边未满园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华轩蔼蔼他年到 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 幸分苍柳拂波涛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草堂堑西无树木 非子谁复见幽心 饱闻桤木三年大 与致西边十亩阴 诣徐卿觅果栽 草堂少花今欲栽 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 果园坊里为求来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落落出群非榉柳 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 为觅霜根数寸栽 又于韦处乞磁碗 大邑烧磁轻且坚 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 急送茅斋也可怜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 临阶下马蹋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 指点银瓶素酒尝 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朱樱此日垂朱实 郭外谁家负郭田 万里相逢贪握手 高才仰望足离筵 答杨梓州 闷到杨公池水头 坐逢杨子镇东州 却向青溪不相见 回船应载阿戎游 得房公池鹅房相西池鹅一群 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 为报笼随王右军 时间有点紧,这些是杜甫的。

杜甫一般善长作律诗,生平所作的绝句不多,只有30多首。

1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4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5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杜甫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6绝句 杜甫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7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杜甫

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赀。

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8规雁 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9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10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杜甫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11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12诣徐卿觅果栽 杜甫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13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14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杜甫

向来江上手纷纷,三日成功事出群。

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

15赠郑钅柬绝句 杜甫

郑子将行罢使臣,囊无一物献尊亲。

江山路远羁离日,裘马谁为感激人。

16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杜甫

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17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杜甫

朱樱此日垂朱实,郭外谁家负郭田。

万里相逢贪握手,高才却望足离筵。

18投简梓州幕府兼韦十郎官 杜甫

幕下郎官安稳无,从来不奉一行书。

固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

19奉和严公军城早秋 杜甫

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云间戍,欲夺蓬婆雪外城。

20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 杜甫

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第二百三十卷

21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杜甫

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

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

22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杜甫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23即事 杜甫

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24少年行 杜甫

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25得房公池鹅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26答杨梓州 杜甫

闷到房公池水头,坐逢杨子镇东州。

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

27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杜甫

秋风褭褭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

28书堂饮既, 杜甫

湖水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

久判野鹤如霜鬓,遮莫邻鸡下五更。

29虢国夫人(一作《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杜甫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涴颜色,澹扫蛾眉朝至尊。

30阙题 杜甫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31句 杜甫

寒食少天气,东风多柳花。(见《合璧事类》)

小桃知客意,春尽始开花。(见《合璧事类》)

32画像题诗 杜甫

迎旦东风骑蹇驴,旋呵冻手暖髯须。

洛阳无限丹青手,还有功夫画我无?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绝奉答二绝 杜甫

雨映行宫辱赠诗,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

只须伐竹开荒径,倚杖穿花听马嘶。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二句诗:

阆中行 杜甫

豺狼当路,无地游从。

三句诗:

石文诗 杜甫

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

声振扶桑享天福。

联句诗: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 杜甫

爱客尚书贵,之官宅相贤。--杜甫

酒香倾坐侧,帆影驻江边。--李之芳

翟表郎官瑞,凫看令宰仙。--崔彧

雨稀云叶断,夜久烛花偏。--杜甫

数语欹纱帽,高文掷彩笺。--李之芳

兴饶行处乐,离惜醉中眠。--崔彧

单父长多暇,河阳实少年。--杜甫

客居逢自出,为别几凄然。--李之芳

郑燮,原名郑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郑燮传》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①,无留牍。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上宪嘉其能。秋又歉,捐廉代输②,去之日,悉取券焚之。潍人戴德,为立祠。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尝夜出,闻书声出茅屋,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韩成进士,有知己之感焉。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乞休归,囊橐萧然③,卖书画以自给。文宏博雄丽,诗宗范、陆,词尤工妙。书出入汉隶中而别开生面。以余事写兰竹,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其需次春明也④,慎郡王极敬礼之。一缣一楮,不独海内宝贵,即外服亦争购之⑤。著《板桥诗钞》诸书。

译文

郑燮,号叫板桥,乾隆元年考中进士。他做山东范县知县时,爱老百姓,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公文案卷不积压。公事之余就和文人们一块饮酒咏诗,有人都忘记他是县官了。后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遇上饥荒年景,出现人吃人的局面。郑燮打开官家的粮仓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让他向上级请示),他说:“这是什么时候?等辗转向上级请示报告,老百姓就剩不下一个了。上级有什么谴责,由我来承担责任。”于是拿出粮食若干石,让百姓办好领粮的借据,然后把粮食发给他们,救活了上万的人。上级长官也表扬他有办事才干。到了秋季又歉收,他就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老百姓交赋税。他在去职离任的时候,把百姓的借据全都烧了。潍县人民对他感恩戴德,给他修建了生祠(来奉祀他)。郑燮天生有奇才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但对于老百姓的事情却处理得细微详尽,一定要做得十分周到。曾有一次夜里外出,听见从一所茅屋中传出读书声,一打听,知道这人叫韩梦周,是穷人家子弟,就供给他一些生活费帮助他。韩生中进士后,感念郑燮是自己的知己。郑燮在山东省先后做了十二年官,从没有积压的公事,也从没有受冤枉的百姓。后来他请求退休回家时,口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靠卖字卖画为生,他的文章写得宏博雄丽,诗歌效法范成大、陆游,词尤其写得工巧美好。他的书法具有汉隶的特点,但又能别开生面,富有创造性。在写诗写字之作就画兰花和竹子。他的画虽然足随意挥洒,却能妙趣横生。他在京城候补的时候,慎郡王(允禧,字谦斋)十分敬重他。郑燮画的一张绢、一张纸、不仅国内人看得极为宝贵,就是外国人也争相购买。他著有《板桥诗钞》等书。

拓展

郑燮

板桥自幼聪慧过人,少年时代“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在其父办的塾馆接受了启蒙、读经教育,勤奋异常,达到“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的状态。他不同于历代儒生那样仅痴迷诵读经书,而是“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部一类,靡不览究”。因而他从小就受到更广阔文化知识的熏陶。他青年时代去了真州毛家桥(今江苏仪征)跟著名词人陆种园学习填词,接受了严格的艺文创作训练。

“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士人追求的人生理想,板桥在青壮年时代同样热衷于此道而为之奋斗不已。

约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年),板桥年十八岁考中秀才。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二十六岁来真州江村设塾教书。三十岁—四十九岁之间郑板桥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他受到扬州达官盐商资助,远游山水,行踪遍及赣、湘、冀、鲁等省。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他赴京师与僧人、期门、羽林子弟(宫廷侍卫)结识。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赴金陵乡试,考中举人,时年四十岁。作《得南闱捷音》以志贺。诗云:“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乐又增悲。”可见,佳音传来,涌上诗人心头的不仅是喜悦兴奋之情,而是首先想到的是“举家欢乐又增悲”,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所造成的社会现实。接着,为此发了一通牢骚,诗云:“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他为自己走上这条道路付出的艰辛而感慨万千。此后不久他游历了金陵和杭州,作诗数十首,表达出自己的极好心情。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他因患疮未能按期赴京参加会试,而去了润州(今江苏镇江)焦山读书备考。

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郑板桥时年四十四岁,赴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二甲取九十名),他回到客邸画《秋葵石笋图》以自贺,且自题“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可见他当时的兴奋心情溢于言表。他后作“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印章,记录了自己在科举道路上的历程。郑板桥虽然中了进士,但不能马上被授官。此后他为谋一官半职,颇费一番心思,为此他赴京结识了慎郡王允禧。允禧是康熙皇子、乾隆叔父,酷爱书画,板桥通过诗文之交结识了允禧。期盼了数十载,终于在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板桥五十岁时,被清廷吏部授任为山东范县县令,从此他步入十余载的宦海生涯。

郑板桥出仕,先后任两处地方官:先任山东范县知县,后任山东潍县知县。

板桥在范县任职四年,即从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到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范县是鲁西小镇,所处位置,确在历史名邑之中,“朝歌在北,濮水在南”。但该县仅是“弹丸小邑”,人口不多,且较荒凉贫困。诗云:“小城荒邑,十万编氓”,这与板桥家乡扬州领二州六县,人口为三百二十六万余人、平均每州县约四十余万人相比当然要逊色多了。范县城内住户稀零,衙署冷落,有诗为证:“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净无尘,苦蒿菜把邻僧送,秃袖鹑衣小吏贫。”“廨破墙仍缺,邻鸡喔喔来。庭花开扁豆,门子卧秋苔。”这大概就是范县当时的真实景象。

当时范县衙署仅有官吏八名,包括知县一名、典史一员、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阴阳学训术一员、医学训科一员、僧会司僧会一员、道会司道会一员。从中可知当时署务并不繁忙。板桥按兴趣所至还可作诗文书画以自娱。 当曹州姚太守下县巡视时,郑板桥向他呈诗一首,诗云:“落落漠漠何所营,萧萧澹澹自为情。十年不肯由科甲,老去无聊挂姓名。布袜青鞋为长吏,白榆青杏种春城。几回大府来相问,陇上闲眠看耦耕。”诗中表达他上任后的'心境,且表现出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后来在他写的《范县诗》中,对当地的各项生产活动做了详细描述,充满好奇心地开列出这里生长出的各种土特产。本诗没有到此为止,触景生情,诗人照旧联系到这块土地上的生产者。诗云:“借问民苦疾,老人不识官,扶杖拜且泣,官差分所应,吏扰竟何极。”从中发出他体恤民众的心声。

在范县的任上,他开始尝到从政的艰辛,当然也积累了当县官

的实际经验,为他后来赴任潍县知县打下了基础。

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郑板桥调任潍县知县,时年五十四岁。虽然这是平级调动,但毕竟潍县要比范县富庶,是鲁东一大邑,潍县这座活动舞台是范县不可比拟的。不过作为诗人画家素质的他,容易产生感情波动。潍县是一片平原,缺少山川壮美景色的点缀,因为郑板桥平生酷嗜山水,他来到这里享受不到,故而撰写《恼潍县》诗一首表白了来潍县的后悔心情:

“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

宰官枉负诗情性,不得林峦指顾间。”

他为自己的艺术灵感得不到闪发而产生了烦恼,不过,这仅仅是他的一时之念,不久他就深深地爱上这片土地,这可以从他日后的潍县诗文得到证实。

潍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烘托出这位著名的艺术大师和清官形象。潍县是历史文化名城,而郑板桥是我国近三百年来出现的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把他们之间联系在一起。

潍县古称北海、潍州等,清代隶于莱州府,位于鲁东,北濒渤海,南倚沂山,西临青州府,东靠昌邑、高密诸县。据乾隆二十五年所编纂的《潍县志》记载:潍县地域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一万二千五百四十一户人家、人口十五万五千零二十一人。此年距郑板桥辞官仅七年。郑板桥任县官时,潍县概况亦应如此。

潍县物产赡富,农业盛产粮食、蔬菜、果木等,更有鱼盐之利,丝织业久负盛名,工商发达,史载这里“民务农桑,有富庶之风”。

潍县城东有潍水流经,东北入海,城内贯穿白浪河,划为东城、西城。西南有程符山相倚。这里南来北往、四通八达。

潍县历史悠久,经文物普查揭露,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在境内广泛分布,已查明者百余处。前不久发掘的寿光边线王遗址表明,四千三百多年前这里已建有龙山文化古城堡。夏商时期多有东夷古国分布其间,有寒、斟灌、逄伯陵、薄姑氏等古国相继在这里建立。西周、春秋战国时代,其地大部分皆属齐邦。汉属北海郡。此后,为州、为县,沿革不一,历来是近靠海邦的工商重镇。

这里人才辈出,涌现出过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如: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和徐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北宋文学家苏轼、《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与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夫妇等,他们或出生于此、或在这里任过官、或曾在此地居住过,如此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在郑板桥到来之前就曾经生活在这片沃土上,他们在潍县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早在郑板桥来到潍县之前,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就曾游历到了潍县,并留下《潍县》诗一首。诗云:

人臣遇变时,亡或逾于死。夏祚方中徵,靡奔一人尔。二斟有遗迹,当日兵所起。世人不达权,但拜孤山祀。

我行适东方,将寻孔北海。此地有遗风,其人已千载。梦者动刘备,一为却管亥。后此复何人,崎岖见荒垒。”

在明清巨变、风云际会的环境下,顾炎武踏访潍县,为“此地有遗风”而感慨万千。总之,潍县这块沃土,客观上为郑板桥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郑板桥在潍县的政绩 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郑板桥调任潍县知县,时年五十四岁。他到任后,面对的挑战就是鲁东连年灾害。他到任前一年,即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潍县就发生了海水倒灌,庄稼不收,疫病流行。到任后,从八月起无雨,大旱,庄稼颗粒不收,“人相食,斗粟值钱千百”。“自十一年八月不雨,至是年夏五月十八日始雨。”十二年,又连续大雨,大涝。鲁东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十三年连续遭灾,“大蝗疫,水饥”。十四年春,饥荒,秋大熟丰收,连年灾荒结束。

面对这一连串的严重灾情,板桥被饥民们的悲惨境遇所震撼,他饱含着对饥民们的深情,作《逃荒行》诗一首,描绘出一幅令人惨不忍睹的流民图。《逃荒行》以叙事诗的形式,叙述了逃荒者们的悲惨命运:灾民们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卖儿卖妻,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走上闯关东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在途中又遇到豺狼和猛虎的攻击和吞噬,还有盗匪的横劫。逃荒者因为饿得瘦骨嶙峋,连饿“虎亦弃不取”,到处是饿殍遍野,弃婴哀嚎,经过风餐露宿,一日复一日,在穿越了当年隋唐北征的古战场之后,来到深山密林开荒种地,才看到了一线生机。诗中句句凝结着饥民们的血与泪。

tōng

〈动〉

(形声。从辵(chuò),甬(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同本义 [open;through;unimpeded]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通往 [lead to]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才通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传递;传达 [pass on;communicate]

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汉·贾谊《过秦论》

信耗莫通。——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沟通;接通 [link up]

阡陌交通。——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旁推交通。——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始能少通。——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通流入海。——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往来友好 [friendly intercourse]

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了解;精通 [understand;comprehend;be proficient in;be well versed in]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能通其意。——唐·韩愈《杂说》

诸母皆通文。——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通报;说 [report;tell]。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疏通;开通 [dredge;remove obstacles from;open]

疏之欲其通。——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政通人和。——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通行;通用 [pass through;in common use]。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流通,互相交换 [exchange]

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

通鱼盐。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陈述 [state]。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commit adultery]。

如:与人有通

调和 [reconcile]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

tōng

〈形〉

整个,全部 [whole]

皆通习之。——唐·韩愈《师说》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博识 [learned;erudite]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总共 [in all;altogether]。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共同 [common]。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透彻 [penetrating]。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tōng

〈名〉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master;expert]。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古州名 [Tong prefecture]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乐器名 [one of musical instrument]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unit of land]。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药名。马粪 [horse excrement]

tōng

〈量〉

遍;次 [time]。

如:说了一通

用于文书电报。

如:一通电报

tōng

〈副〉

很;十分 [very]。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总是 [always]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另见tòng

通报

tōngbào

[circulate a notice;notification for general information]∶上级机关把有关情况以书面形式通告下级机关

通报批评

[circular;communication;message]∶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

关于情况的通报

[bulletin;journal]∶报道科学动态、成果的刊物

科学通报

通便

tōngbiàn

[movement]

治疗便秘,使大便通畅

中医用于某些实证的治法之一

通便泻火

通禀

tōngbǐng

[report (to one's superior or master)] 禀报;禀告上级或主人

通病

tōngbìng

[common failing] 共同的毛病

通才

tōngcái

[universal genius;all-round person;versatile person] 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通常

tōngcháng

[general;usual;normal] 一般;惯常

通常的错误

通常来源

通畅

tōngchàng

[clear;unobstructed]∶通行无阻的

道路通畅

[easy and smooth]∶流畅

他文字通畅

通车

tōngchē

[(of a railway or highway)be open to traffic]∶铁路或公路修筑完成,开始行车(通车典礼)

[have transport service]∶某地有车辆通过

通彻

tōngchè

[understand thoroughly] 通晓;贯通;完全理解

通称

tōngchēng

[be generally called] 通常称为;一般叫做

棠梨通称杜梨

通称

tōngchēng

[general term] 俗名;一般人(非专业人员)叫的名字

蛤蜊是文蛤的通称

通达

tōngdá

[understand]∶通情达理

通达人情

[clear]∶通行无阻

通达的道路

[strike]∶通到

这条路通达边境

通道

tōngdào

[thoroughfare;passageway;passage] 来往畅通的道路

通敌

tōngdí

[collaborate with the enemy;collude with the enemy] 同敌人相勾结

有通敌之嫌

通电

tōngdiàn

[publish a circular(或 open)telegram to] ∶把宣布某种政治主张的电报发给有关方面,同时公开发表

通电下野

[energize;energise;electrify]∶使电流通过导体

通电10分钟

通电

tōngdiàn

[circular (或 open) telegram] 公开发表的宣布或表明政治上某种主张的电报

大会通电

他根本没资格发通电

通电话

tōng diànhuà

[call up; call;be on the telephone with;communicate by telephone;give sb a ring] 与人通过电话进行交谈

通牒

tōngdié

[diplomatic note] 一国通知另一国并要求答复的文书

最后通牒

通都大邑

tōngdū-dàyì

[metropolitan cities;large city] 指交通发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通读

tōngdú

[read over(或 through)]∶把书籍或文章从头到尾阅读一遍

[read and understand]∶阅读并且理解意思

通房

tōngfáng

[connecting houses]∶互相贯通的房屋

通房连阁

[maid in name,concubine in reality]∶旧时指名义上是婢女,实际是姬妾的人

平儿是贾琏屋里的通房大丫头。——《红楼梦》

通匪

tōngfěi

[collude with bandits] 与土匪相勾结

通分

tōngfēn

[reduction of fraction to a common denominator] 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例如1/2和1/3通分后就得3/6和2/6

通风

tōngfēng

[ventilate;let in fresh air]∶使空气流通

在夜间打开盖子让电池再充电与通风

[divulge information]∶透露消息

通风报信

通风报信

tōngfēng-bàoxìn

[divulge secret information;provide sb with information;tip sb off] 把机密暗中通知对方

我不相信哪一个还敢去通风报信

通风机

tōngfēngjī

[ventilating fan]∶一种电动鼓风机,用以将冷却空气强迫送入电机的通风道

[fan]∶产生气流(如吹火或室内通风,或利用空气阻力来控制快速的旋转运动)所用的任何转动的叶片

通风设备

tōngfēng shèbèi

[ventilation facilities;ventilation system] 适合于保证适当的或特殊的空气环流的设备

具有良好自然通风设备的岩洞

设计鼓风机与输气管系统的复杂通风设备

通风设备损坏

通稿

tōnggǎo

[wire copy] 由通讯社给报纸、杂志或广播电台发送的电报稿

通告

tōnggào

[notify;announce;inform] 公开地通知

发出全民通告

通告

tōnggào

[notice;announcement] 公开通知的文告

张贴通告

通共

tōnggòng

[in all;all told;altogether] 总共

今天挖土的通共多少人

通古斯

Tōnggǔsī

[Tungus] 西方学者对阿尔泰语系的部分民族的合称,包括中国的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

通关

tōngguān

见“打通关”

[official documents sent to all the places]∶旧指为通知各地知道而发行的关文

通观

tōngguān

[look at sthall-sidedly] 总的来看,全面地观察

通观全局

tōngguān quánjú

[consider every possible angle;take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situation as a whole] 把事情整个地加以考虑、谋划

通国

tōngguó

[the whole country] 整个国家

通过

tōngguò

[pass through;get past;traverse]∶从一端到另一端

火车通过大桥向南奔去

[adopt;carry;endorse;approve]∶同意或承认[议案等]

大会通过了三项决议

[ask the consent or approval of]∶征得有关人员同意

通过群众讨论

[by means of;by way of;by;through;via]∶以人、事物等为媒介

他通过函授的办法自学

通过一位翻译交谈

通航

tōngháng

[air or sea navigation] 指开通航空、航海线路

通好

tōnghǎo

[(of nations)have friendly relations] 彼此友好往来(多指国与国之间)

通侯

tōnghóu

[first rank] 秦汉时代侯爵的最高一等,又称彻侯、列侯。

爵通侯。——《汉书·李广苏建传》

通话

tōnghuà

[converse]∶用彼此都懂的语言交谈

[communicate by telephone]∶在电话中交谈

通婚

tōnghūn

[intermarry;be related by marriage] 双方结成姻亲

中外通婚有增多趋势

通货

tōnghuò

[currency]∶作为交易媒介正在流通的某些东西,如硬币、政府纸币、银行券

[stiff]∶可流通的纸币

[exchange of goods]∶交换货物

通货膨胀

tōnghuòpéngzhàng

[currency inflation] 货币和信用量的增加大大高于现有物资,造成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的严重打击

通缉

tōngjī

[order the arrest of a criminal at large;list as wanted] 指公安或司法机关通令在一定范围内抓捕在逃犯

对二犯发出通缉令

通籍

tōngjí

[be an official;secure official position] 做官。“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

通籍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通计

tōngjì

[amount to;and up to;general total] 总计

通计一舟。——明·魏学洢《核舟记》

通家

tōngjiā

[profoundly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two families] 指彼此世代交谊深厚、如同一家

通家之好

通假

tōngjiǎ

[interchangeability of words or characters] 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

通奸

tōngjiān

[commit adultery;be in lewdness with] 没有夫妻关系的男女(多指其中一方或双方已婚)发生性行为

通解

tōngjiě

[thoroughly understand] 透彻理解

通今博古

tōngjīn-bógǔ

[erudite and informed] 亦作“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的的学问、世事。形容知识渊博

通考

tōngkǎo

[encyclopedia dealing with biographical notes] 汇总考核古今典章制度依次叙述的书籍,常以通考名之。如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人徐乾学的《读礼通考》等。亦作《文献通考》的简称

通栏标题

tōnglán biāotí

[banner(streamer)headline] 书籍报刊上贯通整个版面不分栏的大标题,尤指在第一版上

通览

tōnglǎn

[take an overall view of] 全面地观看

通览文书

通礼

tōnglǐ

[common etiquette] 普遍使用的礼节

通力

tōnglì

[concerted effort] 一同尽力;全力

通力完成任务

通力合作

tōnglì hézuò

[make a concerted effort;give full coorporation to] 彼此不分界限,倾心尽力于同一件事

你我通力合作,得利大家均摊

通例

tōnglì

[usual practice;established practice]∶一般情况;常规;惯例

星期日休息是学校的通例

[general rule]∶较普遍的规律

通连

tōnglián

[be connected]∶连接相通

与房子通连有一间厨房

[lead to]∶连接到

北京地铁已通连西单

通联

tōnglián

[communications and liaison] 通讯联系

通联设备

通量

tōngliàng

[flux] 流体、粒子或能(如辐射能)通过已知面的速率

中子通量

光通量

通亮

tōngliàng

[well illuminated;be brightly lit] 通明

灯火通亮

通令

tōnglìng

[issue a general order]∶上级机关把同一命令发到所属的若干地方、部门,也指发往各处的同一命令

[transmit an order]∶传达命令

通路

tōnglù

[thoroughfare;highway;highroad;route]∶交通大道

[passage;access]∶泛指通过的途径

通名

tōngmíng

[tell one's name]∶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

来者先请通名

[general name]∶惯用的称呼

通明

tōngmíng

[well-illuminated] 非常明亮

通年

tōngnián

[throughout the year;all the year round] 全年,一年从头到尾

通盘

tōngpán

[overall]∶全部地

通盘地看,这张的质量是很好的

[all-round;comprehensive]∶不局限在一个区域或一个方面;全面地,多方面地,从各成员、单位、部分或阶段来看

如果从通盘来看,他是我们最好的运动员

通判

tōngpàn

[an official under county magistrate who administers lawsuit,etc] 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嘉兴通判。——清·张廷玉《明史》

通票

tōngpiào

[through ticket] 在运输或娱乐等方面可在各个环节通用的票券

通铺

tōngpù

[a wide bed for a number of people] 连在一起的床位,一般在旅馆或集体宿舍中

通气

tōngqì

[ventilate]∶使空气畅通;通风

[be in touch(communicate)with each other]∶互通消息;交换意见

通气孔

tōngqìkǒng

[air vent;venthole]∶通风孔,排气孔

冰中一个水獭的通气孔

[airflow orifice]∶空气自密闭空间通过其中而向外流出的孔口

[nostril]∶任何工业炉中燃烧空气或废气通过的小孔

通窍

tōngqiào

[understand things;be reasonable or sensible] 明白事理

通勤

tōngqín

[scheduled bus (steamship)] 指接送职工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通勤车

通情

tōngqíng

[reasonable]∶通达情理;懂人情

他很通情

[understand the feeling of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交流男女间感情

通情达理

tōngqíng-dálǐ

[in a reasonable way;be of enormous sense;be understanding and reasanable;show common sense] 言行举止通彻人情,达于事理

通情达理地认为自己应该为说过的侮辱性的话表示道歉

通权达变

tōngquán-dábiàn

[adaptable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act as the occasion requires] 灵活变通,不拘泥于旧章法。亦作“通时达变”

通人

tōngrén

[person of wide knowledge and sound scholarship] 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

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赞》

通融

tōngróng

[stretch rules, get around regulations,etcto accommodate sb]∶破例迁就;给方便于人

他会通融你的

[accommodate sb with a short-term loan]∶指短时借钱

通融我一百元如何

通商

tōngshāng

[(of nations)have trade relations] [国家或地区之间] 建立或存在贸易关系

通商口岸

tōngshāng kǒu’àn

[treaty port;trading port] 以前作为互不往来的总政策的例外而开放,根据条约与其他国家进行商业交往的中国、日本和朝鲜的海港、河流港口和内陆城市

通史

tōngshǐ

[comprehensive history;general history] 指对各个时期史实连贯叙述的史书

《世界通史》

《中国通史》

通事

tōngshì

[interpreter] 旧指翻译人员

通书

tōngshū

[almanac] 历书

通顺

tōngshùn

[clear and coherent;smooth] 不具有逻辑或语法错误,阅读起来顺畅的[文章等]

句子通顺

通俗

tōngsú

[popular;common] 浅显易懂,适合或体现大多数人的水平

通俗歌曲

通俗小说

通俗化

tōngsúhuà

[vulgarization;popularization] 使通俗的过程

这本书并不矫揉造作——而是一本通俗化的切合实际的书

通俗易懂

tōngsú-yìdǒng

[widely negotiable;be easy to understand]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它的主题

通体

tōngtǐ

[whole body] 物体全部;全身

通体湿透

通天

tōngtiān

[exceedingly high or great]∶形容极大或极高

罪恶通天

[direct access to the highest authoritiauthorities]∶比喻能同最高层人物取得联系

通天派

通条

tōngtiáo

[poker]∶拨火棒

[cleaning rod]∶用来通炉子或枪、炮弹等的铁条

通通

tōngtōng

[all;entirely;completely] 全部;一律

通通消灭

通同

tōngtóng

[collude;gang up ] 串通一起;共同

他们通同好了来否决这项议案

通同一气

tōngtóng yīqì

[conspire to do black deed] 暗中互通消息,共同勾连在一起

通同作弊

tōngtóng zuòbì

[collude in cheating;gang up to cheat;act fraudently in collusion with sb] 勾结起来,合伙共同舞弊

钦派大臣查办,查了出来是他画的稿,此时有口难分,不能说他不是通同作弊。——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

通统

tōngtǒng

[wholly] 全部;一概

你把这些东西通统搬进房间里

通透

tōngtòu

[penetrating] 通彻;明白

通透地讲授

通途

tōngtú

[thoroughfare] 畅通的道路;大道

天堑变通途

通脱

tōngtuō

[unconventional] 通达脱俗,不拘小节

性通脱,不事仪形。——《南史·任昉传》。也作“通侻”

[刘]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三国志·王粲传》

通问

tōngwèn

[correspond] 相互问候;互通音信

通显

tōngxiǎn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 指高官威名

七世通显

通宵

tōngxiāo

[all night;throughout the night;the whole night] 通夜;整个夜晚

玩个通宵

通宵达旦

tōngxiāo-dádàn

[nightlong;all night till dawn;around the clock;all through the night] 从入夜直到天亮

通宵守夜

tōngxiāo shǒuyè

[pernoctation] 通宵不眠或整夜祈祷的行为

通晓

tōngxiǎo

[thoroughly understand;be well versed in;be proficient in] 完全掌握,透彻地了解

通晓几种文字

通心粉

tōngxīnfěn

[macaroni, macaronis, macaronies;spaghetti] 一种营养面条,主要用粗面粉制成,干燥后呈细管形或花式小片

通信

tōngxìn

[communicate by letter;correspond] 相互之间交换信件;用书信反映情况

经常与朋友通信

通信兵

tōngxìnbīng

[signal corps] 军事单位各总部之间担负通信联络任务的兵种或士兵

通行

tōngxíng

[pass through;go through] 指行人、车马等经过交通线

通行无阻

通行

tōngxíng

[current;general] 流行;通用

国际上通行的贯例

通行证

tōngxíngzhèng

[pass;permit;safe-conduct]

允许在一特定地区或地方自由走动或进出其边界范围的书面许可证

比喻解决某些问题的先决条件

在医院里,有了文凭就算有了不断向高一级技术职称发展的起码通行证

[protection] ∶保护或保证不受骚扰或逮捕的文字证件

通性

tōngxìng

[general character] 通常的性质;共同的性质

通宿

tōngxiǔ

[all night long] 整夜;整个晚上

通学

tōngxué

[attend a school by taking daily trips] 住在校外来回走上学

通学生

tōngxuéshēng

[students living outside the school] 走读生

通讯

tōngxùn

[communicate;message] 利用电讯设备传送消息或音讯,有时指来回地传送

通讯

tōngxùn

[news report;correspondence;newsletter;news dispatch] 一种新闻体裁,比较详细地报导典型人物、事件、消息等

通讯录

tōngxùnlù

[address book] 记录通讯地址的书本

通讯员

tōngxùnyuán

[messenger]∶机构内部或向外递交信件、通报情事者

[reporter;correspondent]∶见“记者”

通译

tōngyì

[translate] 指给人做翻译

通译

tōngyì

[interpreter] 给语言互不相通的人做翻译的人

通用

tōngyòng

[ in common use] ∶可以在各处使用;公共使用

全国通用教材

[interchangeable]∶某些汉字彼此可以换用(有的限于某一意义),如“太”和“泰”,“措词”和“措辞”

通邮

tōngyóu

[accessible by postal communication] 指有邮件往来的国家或地区

通谕

tōngyù

[encyclical] (如由主教或高级教会机构发出的)关于处理一个重大的或当时认为是严重的事件的广为传布的文件;特指由教皇发出的这种通谕

通则

tōngzé

[general rule] 共同的法则

通知

tōngzhī

[notify;inform;give notice] 把该办或该知道的事情告诉人家

法庭办事员通知证人出庭的时间

通知

tōngzhī

[notice;circular;notification] 通告事情的文字或口信

随时更改,不另行通知

通知单

tōngzhīdān

[advice]∶ [办理国际汇兑的邮局发出的] 汇款通知书(邮局投送物品后送给寄件人的)收件回单,回执

[billet]∶供军事人员膳食和住宿(如在私人住宅)的正式命令

通知书

tōngzhīshū

[notice]∶关于某事物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警告或告知书

终止条约通知书

[advice note]∶通知单

货运通知书

通直

tōngzhí

[straight from top to bottom] 笔直而不弯曲

大路通直

通州

Tōngzhōu

[Tongzhou]

古州名。西魏时改万州为通州,唐因之,宋时改名达州,在现在的四川达县及邻近地区

地处今江苏省南通县的旧州名,俗称南通州

地处今北京通县的旧州名,俗称北通州

地处今通县的旧市名

tòng

〈量〉

遍 [times]。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番 [one]。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另见tōng

通红

tònghóng

[very red] “通红”(tōnghóng)

的又音

tōng

ㄊㄨㄥˉ

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郑码:WXLD,U:901A,GBK:CDA8

笔画数:10,部首:辶,笔顺编号:5425112454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路过草长莺飞的春天,便是光影灵动的夏季,喜欢夏天里枝繁叶茂的碧绿,还有夏日森林沁人心田的潺潺溪流,在这个蝉鸣不止的季节,玩耍些清凉的地方吧,不如一起森林徒步,做一个自由且快乐的山系女孩。

推荐一:值得表白一万次的漂浮森林

如果夏天的快乐有颜色,那一定是绿色的。盛夏时节,一起去森林里躲清凉吧。

这片森林藏在一个湿地公园,去过的人不少,大家无不好评。今天亲测,真心推荐。公园里植被丰富,森林,花海,吊桥,大片的湖泊都很美,尤其是水杉林特别出片,航拍视角就像一片漂浮在水面的绿色小岛,特别好看。

除了森林徒步, 公园里还可以遛狗,可以野餐, 也可以露营。

定位:桤木河湿地公园,位于崇州市白头镇光华大道,距离成都1小时车程

门票:免费

停车:公园有停车场,10元

推荐二:也许是成都周边徒步骑行天花板

喜欢徒步骑行的朋友,一定要在夏天来一趟赵公山,蜿蜒的山路太美,山里的空气超棒,山脚的河滩可以下去玩水,而且登山玩水都是免费哦!赵公山目前不算特别热门,人不多,周末休闲游很是不错。

徒步路线:从星月堡露营,沿着公路一路走走停停,很舒服。就是山里没有信号,大家别走散了,怕联系不上。

走到山脚下的山香园,从路牌旁边的石梯可以下到河滩玩水,水很清凉旁边有大树,一点都不晒。

住宿:山里沿路有很多价廉物美的农家乐,适合全家老小来避暑,一天80-100/人,还包餐食。山里也有比较精致的温泉民宿,安静且风景不错。虽然是夏天,山里晚上还是比较凉快,泡泡温泉可以解乏祛湿,晚上可以睡个好觉。

推荐三:成都周边超小众徒步森林

这是没怎么开发的景区,人很少,丛林比较原始。上山的路不太好开,但风景是很好的。到山顶的平台后,从石阶开始徒步,来回最多3小时。不过这座山没有太多玩水的地方,想要玩水需要到山下,但山里徒步绝对很值得。

定位:大邑千佛山

门票:0元

推荐四:明星同款徒步森林,还有野生大熊猫

雅安龙苍沟,也是新进小众景区,第一次来,很喜欢很治愈,很适合夏天。听说森林里有100多只野生大熊猫,大家可以碰碰运气会不会发现他们的踪迹。

龙苍沟分为叠翠溪和天生桥两个景区,徒步走叠翠溪上上下下,丛林步道各种瀑布溪水,会更有趣些。

这里的树真的太特别了,造型各异,走着走着会突然被一棵树横在中间挡住去路。还有超神秘的树洞,不知道有没有神仙。一进景区,满眼都是生气勃勃的绿,心情好极了。

景区的另一大看点就是水,超多瀑布,有的很壮观,有的蜿蜒曲折,一路很多小水潭小溪,可以下水玩耍。带上户外椅子桌子在瀑布边一坐,清凉一夏的感觉别提多自在了。

徒步线路:珙桐飞索-珙桐幽谷-时来运转-雨花瀑布-杜鹃戏水,不会特别累,时间花费慢一点大概两个多小时可以完成。

关于食宿:景区旁边有温泉酒店,住宿价格适中,方便游玩,还有温泉池,晚上爬山回来可以泡个汤缓解疲劳。另外,酒店餐厅的川菜味道还不错。

推荐五:老牌景区,但被惊艳了

你来了,一定会爱上,森林古道,瀑布玩水,夏日赏花,很美。

除了超级大瀑布,一路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溪小水潭可以下去玩水,非常清凉。植被非常好,很多步道都充满了漫画感,周末来洗洗眼睛真的很棒。此外,他还是还有亚洲最大的萤火虫观赏地,夏天来巨浪漫

徒步线路:肖家湾-长虹瀑布-响水滩瀑布-等乐安-花石海-正天台-雷音寺-绣球花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881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5
下一篇2024-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