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对联

有趣的对联,第1张

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心清可品茶;茶品可清心。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郎中王若俪;俪若王中郎。

油灯少灯油;火柴当柴火。

贤出多福地;地福多出贤。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春回先富村;村富先回春。

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

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雨。

风送花香红满地;地满红香花送风。

艳艳红花随落雨;雨落随花红艳艳。

处处飞花飞处处;潺潺碧水碧潺潺。

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绿树绿重重。

处处飞花飞处处;声声笑语笑声声。

雪岭吹风吹岭雪;龙潭活水活潭龙。

凤落梧桐梧落凤;珠联璧合璧联珠。

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

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

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鼓柏香。

暮天遥对寒窗雾;雾窗寒对遥天暮。

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下联:地为宣纸河为墨,哪个敢画

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下联:禾火为秋,禾日晒成香。

上联:笑上笑下,笑前笑后,笑左笑右,笑来笑去,

笑自己水平太糗;千点看空,千一看多。

下联:哭天哭地,哭东哭西,哭里哭外,哭心哭肺,

哭股市行情太险;上下忽悠,股民受罪。

上联: 千股千点,千股不应千古恨。

下联: 百发百中,百发却见百伐功。

上联: 股票钞票买,炒字火中少;股票越炒,钞票越少。

下联: 诗书香飘渺,研字石中开;诗书越研,香飘越开。

上联: 左高山,右流水,一曲千古绝唱。

下联: 天白云,地绿草,几尺人间仙境。

上联: 股海冲浪,看几多豪杰潮起又潮落。

下联: 沙滩拾贝,观众位诗友情唱复情和。

上联: 田力靠男,田介还是界。

下联: 工力在功,木每依然梅。

上联: 一心一意,一心可换一群朋。

下联: 十全十美,十全能聚十方客。

上联: 一田突甲,甲级甲等甲天下。

下联: 一田通申,申思申奥申城人。

上联: 海宽广,湖清澈,八方雨荷绿漪。

下联: 竹清风,菊淡泊,独居悠然南山。

上联: 月朗星稀晴空夜

下联: 暗香疏影桂殿秋

上联: 一人为大 二人为夫 人心大过天

下联: 双木成林 三木见森 深山有神仙

上联: 淼磊砥中流 雨荷荡绿漪

下联: 草原放情歌 风卷展云舒

上联: 见仁见智思水淼石磊

下联: 听风听雨念火焱木森

上联: 缺鱼缺羊哪得鲜

下联: 无舌品甘怎知甜

上联: 古文故人做

下联: 禾火秋心愁

上联: 人居草木中醉茶香吾享口福

下联: 禽栖高枝上闻风清尔赏鸟语

上联: 春晓曲,白雪芳草渡

下联: 秋夜雨,绿意荷叶杯

上联: 夏彩虹,初晴瀑飞帘

下联: 冬梅香,无意苦争春

上联: 山峻峭人俊俏山人为仙

下联: 水清逦人清丽白水为泉

上联: 两火为炎,既然不是酱盐之盐,为何加水变淡?

下联: 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成卦?

上联: 双木为林,既然不是魂灵之灵,为何加夕成梦?

下联: 双月为朋,既然不是磕碰之碰,为何加山变崩?

上联:二木为林,既然不是甘霖之霖,为何加水变淋?

下联:二日为昌,既然不是上苍之苍,为何加口便唱?

(1)、清代乾隆年间,江南有一位六岁神童颇有名气,盛夏的一天,他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想考考他,当时客人正一边摇着蒲叶扇,一边用水烟筒抽烟,便出了上联:吸烟摇扇目前风云会聚。神童应声答道:屙尿放屁胯下雷雨交加。

(2)、明代中期,有一个员外的女儿年方十八,才貌双绝,说媒提亲者踏破了她家的门槛。**出了一幅征婚对联,只要能应对者便招赘为婿。上联:东启明,西太白,南极北斗,谁是摘星手?结果被一个六十岁的老秀才对上了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我乃探花郎!

到了成亲那天,**后悔不已,但又不能反悔,新郎不仅是一个六十多岁的穷书生,还是一个没有头发的辣子。入洞房时,新娘出了上联要新郎对下联后才准进入,上联是:白玉堂上,白头书生,腰驼驼,背拱拱,哎呀呀!走开点,今生莫想!

新郎应声答道:红罗帐内,红粉佳人,眉清清,目秀秀,啊哟哟!靠拢些,前世所修!江西、湖南、四川三省的人爱吃辣椒,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厉害,所以人们就说:

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

在以上的话中,三个字的位置互换后,意思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多么巧妙。这种形式叫“易位”。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有一段名言,表白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他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

“说”与“做”,这两个字易位马上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人回味无穷。

人体名称之间组合的词语有很多。如“口齿”、“唇舌”、“手脚” 等。这些由人体名称组合的词都有它们巧妙的比喻意义。如“心”与“肝”组合,它喻指良心,如“没心肝的家伙”;有时还用来称最亲热、最心爱的人,多用于年幼的子女。《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写大观园的筵席上,刘姥姥出洋相,引得众人大笑,仅区区两百来字就把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地位描绘得惟妙惟肖,跃进然纸上。其中写贾母笑就用上了人体喻指。贾母笑得说不出话来,于是“笑着搂着(宝玉)叫‘心肝’”。这里用“心肝”比喻宝贝孙子贾宝玉,极为形象地体现了贾母对贾宝玉的宠爱,宝玉的撒娇,以及他在贾府得天独厚的地位。像这样的组合的词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头”和“脑”组合,一是喻指头绪,一是喻指首领 ;“耳”与“目” 组合,喻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肝”与“胆”组合,喻指真诚的心,还用来比喻勇气;“胃”和“口” 组合,比喻食欲或食量,还比喻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心”与“腹”组合,喻指亲近而信任的人,一般用于反面人物;“手”和“足”组合,比喻兄弟;“骨”和“肉”组合,喻指亲人。

人体名称和一些后缀词组合,也有特殊的比喻意义。如“骨”和“头”组合比喻人的品质、气概。由此还有“懒骨头、硬骨头”的说法,他们分别比喻意志软弱和意志坚强的人。“舌”和“头”组合,比喻俘虏或情报。“手”和“头”组合,比喻经济情况。“拳”和“头”组合,比喻用武力或狠狠的打击。“肠”和“子”组合,喻指人的良心。还有“心尖儿”父母用来称自己最喜爱的儿女等。

人体名称和动词组合在我们平常的语言中经常用到,如青少年犯了错误我们就说他“失足”了;向别人屈服了,我们说他是向人“低头”了;有人无意作做错了事,我们说他“失手”了,某种事物很引人注意,我们说它是“打眼”,还有“评头品足”和“不足挂齿”等组合的词,我们也经常用到,恰当的用上它们,能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出仕十多年,他饱尝到在官场不仅济世的抱负无法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的苦恼,三十九岁便解职归田,躬耕自给。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这里的“折腰”比喻降志辱身,不“折腰”形象地表现了陶渊明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再如“唇亡齿寒”这个成语中的“唇、齿”二字是人体的两个不同部位的名称,这里它们和“亡”和“寒”组合用来比喻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十分密切。一九五一年,美国侵略朝鲜,想通过朝鲜这个跳板侵略中国,当时,毛主席指出:朝鲜和我国的关系如同唇亡齿寒一般,我们要竭尽全力抗美援朝。毛主席用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极为形象地概括了中朝两国之间的利害关系,极大地激发了我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决心和意志。

1 板桥题画·兰文言文翻译赏析

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赏析

全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

2 英语翻译说清楚点:《板桥题画》中的“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

原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译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3 板桥题画兰的翻译

原文 馀家有茅屋二间。

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

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季,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

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

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编辑]译文 我家有茅草房两间,南西都种着竹子。到了夏天,新竹枝叶刚刚伸展开来,绿树成荫,光色照人,放一张床在竹林中,十分凉爽舒适。

到了秋冬交替之时,把屏风的骨架拿出来,截去两头,横着安放就成为窗格,然后用均匀洁白的薄纸把它糊起来。待到风和日暖,冻得半僵的苍蝇又飞动起来,撞到窗纸上,咚咚咚地发出敲击小鼓的声音。

这时,窗纸上一片零乱的竹影,难道不是一派天然的图画吗?我所画的竹子,都没有老师的传承,多数是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啊。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

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

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

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 我种了几十盆兰花,到了春天将尽的时候,都显出萎靡凋零、仿佛思念故乡的样子。

因而将它们移植到假山石之间,在山的北面,石头的空隙中,既能够躲避烈日,又接近干爽之地,正对着我的堂屋,观赏起来也没有碍眼之处。第二年,忽然生发出数十枚新枝,挺拔直上,香味坚实、厚重而悠远。

又一年,长得更加茂盛。由此我体悟到:万物均有自己的本性。

于是就写诗赠送给兰花,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盎:情趣洋溢)不如留与伴烟霞。”

又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这不过是假山罢了,尚且如此,何况是真山呢!我画的这幅兰画,它的花都超出在叶子的上面,而且十分肥壮而强劲,这是由于它是山中的兰花而不是盆中的兰花啊。

4 翻译 板桥题画 兰

原文 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

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

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

赠以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

翻译我种了几十盆兰花,到了春天将尽的时候,都显出萎靡凋零、仿佛思念故乡的样子。因而将它们移植到假山石之间,在山的北面,石头的空隙中,既能够躲避烈日,又接近干爽之地,正对着我的堂屋,观赏起来也没有碍眼之处。

第二年,忽然生发出数十枚新枝,挺拔直上,香味坚实、厚重而悠远。又一年,长得更加茂盛。

由此我体悟到:万物均有自己的本性。于是就写诗赠送给兰花,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

尘世纷纷植盆盎,(盎:情趣洋溢)不如留与伴烟霞。”又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

山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这不过是假山罢了,尚且如此,何况是真山呢!我画的这幅兰画,它的花都超出在叶子的上面,而且十分肥壮而强劲,这是由于它是山中的兰花而不是盆中的兰花啊。

1 板桥题画·兰文言文翻译赏析

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赏析

全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

2 英语翻译说清楚点:《板桥题画》中的“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

原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译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3 板桥题画兰的翻译

原文 馀家有茅屋二间。

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

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季,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

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

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编辑]译文 我家有茅草房两间,南西都种着竹子。到了夏天,新竹枝叶刚刚伸展开来,绿树成荫,光色照人,放一张床在竹林中,十分凉爽舒适。

到了秋冬交替之时,把屏风的骨架拿出来,截去两头,横着安放就成为窗格,然后用均匀洁白的薄纸把它糊起来。待到风和日暖,冻得半僵的苍蝇又飞动起来,撞到窗纸上,咚咚咚地发出敲击小鼓的声音。

这时,窗纸上一片零乱的竹影,难道不是一派天然的图画吗?我所画的竹子,都没有老师的传承,多数是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啊。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

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

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

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 我种了几十盆兰花,到了春天将尽的时候,都显出萎靡凋零、仿佛思念故乡的样子。

因而将它们移植到假山石之间,在山的北面,石头的空隙中,既能够躲避烈日,又接近干爽之地,正对着我的堂屋,观赏起来也没有碍眼之处。第二年,忽然生发出数十枚新枝,挺拔直上,香味坚实、厚重而悠远。

又一年,长得更加茂盛。由此我体悟到:万物均有自己的本性。

于是就写诗赠送给兰花,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盎:情趣洋溢)不如留与伴烟霞。”

又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这不过是假山罢了,尚且如此,何况是真山呢!我画的这幅兰画,它的花都超出在叶子的上面,而且十分肥壮而强劲,这是由于它是山中的兰花而不是盆中的兰花啊。

4 翻译 板桥题画 兰

原文 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

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

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

赠以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

翻译我种了几十盆兰花,到了春天将尽的时候,都显出萎靡凋零、仿佛思念故乡的样子。因而将它们移植到假山石之间,在山的北面,石头的空隙中,既能够躲避烈日,又接近干爽之地,正对着我的堂屋,观赏起来也没有碍眼之处。

第二年,忽然生发出数十枚新枝,挺拔直上,香味坚实、厚重而悠远。又一年,长得更加茂盛。

由此我体悟到:万物均有自己的本性。于是就写诗赠送给兰花,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

尘世纷纷植盆盎,(盎:情趣洋溢)不如留与伴烟霞。”又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

山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这不过是假山罢了,尚且如此,何况是真山呢!我画的这幅兰画,它的花都超出在叶子的上面,而且十分肥壮而强劲,这是由于它是山中的兰花而不是盆中的兰花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204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7
下一篇2024-03-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