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与鲁迅先生有怎样隐秘而不为人知的情感?

萧红与鲁迅先生有怎样隐秘而不为人知的情感?,第1张

萧红与鲁迅先生有怎样隐秘而不为人知的情感?

也就因为二人都是文化名人,这个猜测和流传一直都存在,也许真有,也许没有,但可能正因为这种不确定,二人惺惺相惜的桥段一直未停止,关注萧红与鲁迅先生的情感故事才更会引发大家好奇心吧!

萧红,是民国的女作家,悲剧色彩浓烈,同时与作家萧军、端木蕻良的坎坷的婚姻,为她蒙上了更加令人心痛、悲悯的彩色,仅活31岁就与世界告别,但她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她一直坚守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不忘初心,对文字的痴迷和坚守,令人尊敬!1935年的萧红出版了《生死场》一书,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即可引发文坛上巨大轰动,萧红更是一举成名,创造了属于自己写作生涯的黄金时代,这种秒冲文坛的节奏,怎么引发大众的关注呢?鲁迅先生,文坛大师,众人仰慕的大作家,他独特的个性,他不畏强暴的执笔对战文风,大民族精神,在文坛的地位至今都是屈指可数,1936年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萧红发表《海外的悲悼》等诸多作品用以怀念鲁迅先生,读者确实能从这些公开的交往中,也能看出点端倪!他们不仅是老师与学生,大师与作者的普通关系,他们彼此赏识和敬重应该是存在的。鲁迅先生喜欢萧红,应该从道理上存在合理性,仅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鲁迅能为其写序,那就说明对萧红这位女作家,鲁迅先生是欣赏的,爱慕的。

萧红一直体弱多病、颠沛流离、动荡不安的生活状态,让萧红一直都有一种被悲剧的笼罩的色彩,忧郁、病态、疾苦,最容易引发大家的林敏知心;鲁迅先生,文坛大师,众人敬仰,的能够得到鲁迅先生的专业指点和青睐,那对一位专业作者来讲是莫大的荣耀,而萧红的大胆、勇敢和个性,她勇敢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还回复她;他生活窘迫,他和萧军一起去鲁迅家,鲁迅先生和夫人许广平还请他们吃饭,临走时,还送他们细软;萧红和萧军出现问题,多次一人跑到鲁迅家去倾诉,鲁迅先生身体也不好,有时她去也见不到,许广平先生就陪她聊天;看着鲁迅先生走后,萧红先后下下的几年鲁迅先生的文章主要有《记我们的导师》《记忆中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生活散记》《鲁迅先生生活忆略》,在纪念鲁迅先生六十岁诞辰时,萧红还负责报告鲁迅先生生平事项,鲁迅先生对萧红的评价是: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这种评价,这种交往,怎么能抵挡她对鲁迅先生的崇拜?更何况那难忘的恩情和情谊?

无论读者怎么去理解他们之间的交往,但萧红对鲁迅这样的大师一定是爱慕的、羡慕的、向往的,他遇到的那些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男性,都与鲁迅无法相比,萧红本人是一个执着、倔强、有追求、有理想的人,鲁迅先生的出现,对他的创作和生活都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所以,暂且不要去说他们的隐秘情感真伪的诗情,萧红尽管也是为悲剧人物,但一生能遇到并得到鲁迅大师这样的认可和赏识,足矣!

鲁迅先生是民族精神和气质的崇高体现,他的作品在1923年便入选了语文教材当中,一直到今天,将近一个世纪,一代又一代的国人都在感受鲁迅文化的熏陶,从他的笔触中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愤世嫉俗,鲁迅先生对人民无知和麻木的悲愤,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慨叹,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崇高坚毅精神的外放。一直以来,提到鲁迅先生总让人肃然起敬,此种敬意不但来自于他的作品,还有通过作品对鲁迅形象的一个认知。

鲁迅到底是个怎样的形象呢?或者说生活中的鲁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一个如此具有批判主义精神的人,生活中是否也不苟言笑,对事对人也是充满批判性?如果从作品出发,鲁迅确实应该是那样的一个人,生活中也应是不苟言笑喜欢批评人的人,作品影射一个人的心灵和思想,但是那些伟大的人,他们往往能够将生活剥离于创作之外,让自己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人。鲁迅无疑是这样伟大的人。

与普通的我们一样,鲁迅的孙子周令飞对鲁迅的印象也是来自于课本和老师的讲解,因为他出生的时候鲁迅先生已经去世十七年之久。在读书的时候周令飞学习自己祖父鲁迅(周树人)的文章,那个时候很多同学因此而羡慕他,他也很敬佩自己的祖父。但是他毕竟是鲁迅的孙子,很自然的便想到了生活,在老师口中鲁迅是那样的一个人:他伟大但是脾气似乎也不太好。周令飞曾说:那时他还有所庆幸,还好没有与祖父生活在一起,不然自己肯定要被骂,要被打屁股。

然而在一次与父母的谈话中他改变了这种看法,那是1996年前后,周海婴和妻子马新云看望儿子,在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灯突然坏了,周令飞就踩着凳子去换灯泡,期间他向太太张纯华开玩笑的说;不好!我要掉下来!黑暗中,周令飞的母亲马新月对丈夫周海婴说:你看儿子跟你一样,老是搞恶作剧。此时周海婴回了一句:我爸爸也是一样的。周海婴这话的意思是说自己和父亲鲁迅是一样的,喜欢开玩笑。周令飞对祖父的印象从此时猛然发生转变。

萧红是鲁迅先生的知己,她笔下的鲁迅先生相当可爱,她说鲁迅先生笑声非常爽朗,经常是笑的手上烟卷都拿不住,笑到咳嗽起来。许广平也曾说过鲁迅先生的笑声隔三间屋子都能听得见,可见鲁迅先生的真性情。

1926年3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鲁迅先生仗义直书痛批段祺瑞政府,而后遭到逮捕,为避难,鲁迅先生躲进了日本人开的一家医院,8月份,先生赶赴厦门大学教授国文。在厦门的几个月,鲁迅先生极为思念身在广州的许广平,他时常一个人在相思树下想念自己的爱人。有一次,一头猪竟然很不识相的跑到鲁迅所在的相思树下,啃起落在地上的相思树树叶,鲁迅先生顿时就火了,为了自己纯贞不渝的爱情,竟然撸起袖子同那头猪打了起来,有老师从这里路过,问鲁迅为什么要跟一头猪打架,鲁迅则说:我不能告诉你。这是何等可爱的人才会做出的事情。

想念许广平的鲁迅不但和猪打了一架,他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靠在一个写有许字的墓碑上拍了张照片,给许广平寄了过去。这又是多么浪漫的人才能想到的方式。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真性情一个可爱一个浪漫的人。锋芒犀利的笔触下是一双充满千种情思万种柔软的手,于创作于生活,鲁迅始终保持着热爱,不管他怎样的批判,他绝不是避世的人,正如古人所言:大隐隐于市,鲁迅恰恰就是这样的大隐之士。

鲁迅先生生活情趣

鲁迅先生十分珍惜时间,但他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和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看作浪费生命,而是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作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

中文名:周树人

别名:原名树人,又名樟寿,后改名豫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

职业: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

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主要成就:领导新文化运动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种花

鲁迅先生一生喜爱花草,即使没有栽种的地方,也爱在书桌上摆上一盆绿色的生命。少年时,鲁迅就读了许多有关花木的书籍,像《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年的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年,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先生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夜,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1924年秋天,鲁迅先生在西安讲学时,下榻处窗外有一丛盛开的白木槿花,他对花凝视良久,想构思一部《杨贵妃》的剧本。晚年鲁迅定居上海时,还特地在前院种上夹竹桃,石榴,紫荆花,桃花等花木。

看戏

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戏文。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的目连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讲课时,专程去看古老剧种秦腔的演出。鲁迅晚年定居上海后,最大的娱乐就是观剧,看**。鲁迅常同夫人许广平一起,携着爱子周海婴去剧院看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新戏。他不仅看,且多有评论。

篆刻

鲁迅先生喜好篆刻,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他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料。它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猜谜

小时候,祖母常教他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还在《长命灯》里,把儿时的猜谜乐事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番。鲁迅还常幽默地用“谜语”来写信、题书名和做笔名。鲁迅用过的一百几十个笔名里,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圉”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之意。

养鱼

有一次,内山完造先生赠送了10尾金鱼,鲁迅先生特地买来一只素白的金鱼缸,和夫人许广平一同兴致盎然地铺沙、灌水,植种掩映的碧绿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去。鲁迅先生很熟悉金鱼的生活习性,顾虑到缸面的水苔太密,会影响鱼呼吸氧气,他常暂搁手中“金不换”笔,仔细地把这些东西除去。

习武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学过柔道,回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执教。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一惨白形同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鲁迅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跄踉倒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盗墓贼。

绘画

鲁迅先生童年时就喜欢绘画,三十年代曾为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设计过封面,也为自己的文章画过插图。“君无常”画像就是他于1927年6月25日亲笔作的一幅,至今保存在他的《朝花夕拾·后记》里。

养壁虎

鲁迅先生饲养过壁虎。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五十年代写的《追忆鲁迅先生》诗云:“雅人不喜俗人嫌,世顾悠悠几顾瞻;万里仍旧一掌上,千夫莫敌两眉尖;窗余壁虎干饭香,座隐神龙冷紫髯;四十余年成一瞑,明明初月上风帘。”

喝茶

鲁迅先生喜欢喝茶。茶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他并不特别将就茶叶的高低档次。他喜欢喝茶,喜欢和平常百姓日常生活中和的粗茶。

1、\x0d\一个寒冷的黄昏,北风呼啸,周建人一家三口去鲁迅家串门。在离鲁迅家不远处,他们看到一个黄包车夫坐在地上呻吟。原来他光着脚拉车,不小心踩在了玻璃上,玻璃片插进了脚底,鲜血淋漓,伤痛难忍,无法回家。周建人问明情况,赶快跑到鲁迅家里,不一会,就同鲁迅一起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鲁迅还送给那个素不相识的车夫一些钱,嘱咐他在家多休养几天,并且把余下的药和绷带给了他。\x0d\鲁迅与车夫的这些事,对鲁迅伟大的一生来说,只是平凡小事,但也足以反映出鲁迅对下层民众朴素而深沉的爱。\x0d\\x0d\2、\x0d\对于青年,鲁迅先生真正做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少青年作家寄来函稿,要求鲁迅为之修改文稿校小样,或是选定作品编集,鲁迅总是戴上老花镜为之工作到深夜。还有许多相识与不识的青年,时时写信来向他请教什么,鲁迅无不给以详详细细地回复。据许广平先生说:“他每星期的光阴,用在写回信大约有两天。”更有甚者,有一个小鲁迅十多岁的学生,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曾与鲁迅一同前往陕西、厦门、广州,而在出门的时候,他的铺盖常常是鲁迅替他理好的。多少年后,他在回忆文章中写到这些事时,深情地说:“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x0d\\x0d\3、\x0d\鲁迅家里有两个保姆,不知何故,经常发生口角。他受不了整天的吵闹,竟病倒了。隔壁一个小姑娘问道:“大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她们?”鲁迅微笑着说:“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彼此心里都有气,即使暂时压下去了,心里那股气也是压不下去的,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或两个人失眠,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算了。”\x0d\\x0d\4、\x0d\许广平一次在鲁迅家帮他抄书稿鲁迅对许说:"我会看手相''许以为他真的会看就把手给他后来才知道鲁迅是怕许广平抄太多手疼也是想拉她的手许广平心头一热从此事看出鲁迅很关心他人而且很会浪漫。\x0d\\x0d\鲁迅正值生病期间,咳嗽的十分厉害,可他还坚持每天熬夜写作,可鲁迅对自己的病情一点都不在乎,倒天天关心女佣阿三,不让她干重活,由此可见鲁迅的心地是多么善良。\x0d\\x0d\5、\x0d\鲁迅与萧红\x0d\\x0d\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里,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x0d\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x0d\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x0d\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x0d\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x0d\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62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3
下一篇2024-03-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