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宇和徐梦桃当选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如何评价他俩在冬奥会上的表现?

高亭宇和徐梦桃当选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如何评价他俩在冬奥会上的表现?,第1张

这场比赛,中国选手高亭宇顶住压力、展现出上佳状态,为中国代表团摘得本届冬奥会第四金。四年前的平昌,当时21岁的高亭宇一鸣惊人,夺得中国男子速度滑冰的冬奥第一枚奖牌。四年来,高亭宇的技术、心理更加成熟,实力继续提升,他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够在北京冬奥会上将奖牌换一个颜色,今天,他的这一心愿终于达成,并再次创造了中国男子速度滑冰的历史。昨天下午进行的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名将云集,除了卫冕冠军、挪威选手洛伦森之外,还包括2021年世锦赛冠军加拿大选手杜伯雷尔,2021年世锦赛第三名、俄罗斯选手穆斯塔科夫,2018年平昌冬奥会银牌得主、韩国选手车旼奎,2020年世锦赛冠军、日本选手新浜立也等。

但高亭宇的实力也让任何对手都不敢轻视。

500米是速度滑冰距离最短的比赛项目,需要运动员有着强大的爆发力,而高亭宇的爆发力在整个速度滑冰界都是出名的。本赛季波兰站的比赛上,高亭宇首夺世界杯冠军,他当时的前100米成绩达到惊人的9秒32,滑出速度滑冰史上最快的前100米。在去年9月的全国比赛上,高亭宇也曾滑出33秒83的成绩,距离世界纪录仅差022秒,如果这个成绩放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高亭宇将稳稳夺冠。

速度滑冰是冰上运动的基础大项,也是为中国实现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的项目,这个突破早在1992年就由叶乔波完成,但金牌零的突破直到2014年才由张虹实现。而中国男子速度滑冰改写历史的时刻来的更晚。如果从罗致焕在1963年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上为中国冬季运动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算起,中国男子速度滑冰获得第一枚冬奥奖牌已在55年后,夺得冬奥金牌更是在59年后。

高亭宇创造中国速滑的历史!

2月12日下午,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发令枪响之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冰丝带”的洁白冰面,不愧是全世界速度滑冰前一百米最快纪录的创造者,高亭宇将同组对手远远落在身后,在全场观众兴奋的欢呼声中第一个闯过终点。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二十分钟后,当比赛全部结束,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终于诞生。

源自中国青年报

速度滑冰是冰上运动的基础大项,也是为中国实现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的项目,这个突破早在1992年就由叶乔波完成,但金牌零的突破直到2014年才由张虹实现。而中国男子速度滑冰改写历史的时刻来的更晚。如果从罗致焕在1963年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上为中国冬季运动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算起,中国男子速度滑冰获得第一枚冬奥奖牌已在55年后,夺得冬奥金牌更是在59年后。

两届冬奥会,高亭宇两次创造中国速度滑冰的历史!!

一个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可能是一个平庸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同理,一个优秀的速度滑冰运动员也可能是平庸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以及深思熟虑后,我总结了4个最影响运动员选择项目的因素。

第一,对灵活性的要求。如果大家看过这两个项目的话,相信大家会发现短道速滑比赛比速度滑冰要热闹得多。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滑冰的时候,不仅在弯道处运动方向改变得更快,在直线滑行中也经常变道超人。所以从灵活性的要求来说,那些在滑行中更擅长来回变道的运动员更适合短道速滑。

而我们也都知道,身材越高的人重心越高,重心越高的人灵活性相对就差一些,所以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的身高比速度滑冰运动员这个群体要矮一些。举个典型例子,四枚短道速滑奥运金牌获得者王濛身高是1米65左右,而速度滑冰奥运冠军张虹的身高达到了1米74。

第二,对团队战术的要求。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里的任子威和武大靖吗?虽然是个人比赛,但武大靖和任子威通过配合确保了后者夺金,前者则没拿到奖牌。这样的例子,在短道速滑项目里太多了。

当一个短道速滑比赛里有3个中国选手和一个外国选手时,哪怕外国选手水平最高,他也很难拿到金牌。作为对比,速度滑冰就完全不考验团队战术了,这个项目虽然也有团体比赛,但他并不像短道速滑那样考验团队战术。

第三,对平衡能力要求。短道速滑比赛说白了就是和人比,速度滑冰则更像和时间比。所以在短道速滑比赛里,各个运动员之间发生身体碰撞是很正常的事情。当两名甚至多名运动员发生碰撞时,有些运动员能保持站稳,有些运动员则会摔出场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运动员的平衡能力不同,那些平衡能力更强的运动员在碰撞中摔倒的几率相对较小。

中国男子速滑首金,旗手高亭宇夺冠,他打破了哪些记录?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四年前的平昌,他立誓要给手上的铜牌换一个色调;四年后,他实现了自已的承诺。2022年2月12日,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旗手高亭宇用打破男子花样轮滑500米冬季奥运会记录的成绩,为中国夺得男子速度滑冰项目的首枚冬季奥运会金牌,造就了新的历史。

高亭宇比赛前就被寄予希望。四年前他取得了铜牌,这个赛季的成绩又显著好于大部分关键敌人。也就是因为那样的整体实力优点,他被评为中国代表团的开幕会旗手。但中国参与的历年夏奥会和冬季奥运会上,开幕会旗手无一例外均没缘金牌。他能打破这一“旗手预言”吗?高亭宇被分在第七组赛事,组次过度靠前,后边组次的诸多强手彻底可以依据前边参赛选手的主要表现调节战略。但是,利好消息也来自于第七组——这正好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女人花样轮滑1000米总冠军张虹所属的夺冠组次。

针对我们的这种担忧,高亭宇根本不在意:“都说第七组登场不太可能夺冠,我偏不相信!对于‘预言’听上来有一些可怕,但对于我而言,没‘预言’,滑就完后,做旗手我就没一切工作压力,该冲我便冲,一点不可以怂。出场就要干。”

与比赛前预测分析同样,高亭宇表明出了较强的自信心,连热身运动时间都显著比敌人短。比赛后,高亭宇充分运用了强力的起跳整体实力,前100米就滑下来令敌人几近崩溃的优点,最后一3432秒的成绩打破老敌人挪威大将哈瓦尔在平昌造就的夏季奥运会记录。

第7组以后,各界强手陆续出场,但高亭宇的成绩确实过度夺目,最后仅有历届亚军、韩国参赛选手车旼奎迫近了这一成绩,以3439秒取得两连亚,排在第11组考虑的卫冕哈瓦尔也是平行线掉到了第15名。

夺冠后,高亭宇高兴地披上五星红旗绕场向观众们问候,回复自然是整场的同声喝彩。在授予纪念物典礼上,他用劲敲打了三下最大颁奖台,向天举起手指头,随后像当初刘翔那般一跃而起跳上最大颁奖台,比赛之后还没忘记“推塔”:“我跳得比刘翔高”。这就是那个看上去蔫头耷脑、但紧要关头决不掉链子的高亭宇。

国际奥委会委员会张虹曾那样点评高亭宇,别以为他表层嬉皮笑脸,思维却很完善。“他会为自己制定计划,常常看比赛视频,科学研究技术性,他乐观的心态也让自身不容易有很多工作压力。”

了解高亭宇的人都晓得他是“搞笑段子王”。夺冠后,有新闻记者打趣他创出的17钟头入睡记录时,他说道:“近期失眠症,每日只睡八九个钟头。”有些人关注他的伤情,他又逐渐“嘴贫”:“那伤了能如何?该医治治疗,仍然得拼呗,还能出来咋的?”

自我调侃“觉皇”的身后,高亭宇的练习抗压强度却远较快人,“或是夏训时最厉害,一周要吐两三回。”对于赛事体会,也是典型性的东北式表述——“老开心啦,那么好的场所不打破记录,有脸拿总冠军吗?在大门口战斗,怕什么呀?干就完了,便是要全争取金,总算保证了。”

对于四年前的承诺,高亭宇的回应简明扼要:“四年前的承诺完成了,很不易。感激教练员、团队,大家都投入了过多。”

高亭宇教练是李琰。李琰成为了速度滑冰总教练,虽然接手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不过李琰带领中国的速度滑冰在北京冬奥再次实现了突破。作为高亭宇的主管教练,高亭宇拿到了奥运会金牌,这是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在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可喜可贺。从短道到大道,李琰又一次带领中国队创造了历史。

高亭宇成绩

高亭宇上届冬奥就拿到铜牌,本届冬奥会高亭宇被广泛看好,他的状态非常不错。而且是开幕式中国代表团的旗手。比赛中第7组出场的高亭宇滑出了34秒32的成绩,打破了奥运纪录,最终拿到了冠军,这是中国男子选手首次拿到冬奥会速度滑冰金牌,高亭宇再一次创造了历史。

赛后为高亭宇颁奖的是中国速度滑冰名宿张虹,在央视担任解说嘉宾的张虹在高亭宇夺冠之后,一度疯狂尖叫,非常激动。赛后张虹在社交平台称赞了高亭宇,为你骄傲,高亭宇同学,你是最棒的。

速度滑冰男子500米的冠军高亭宇,在赛后发布会的时候制造了一个笑谈。当被问及自己的性格到底如何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格路”。而翻译员以为听错了,再问一次他,高亭宇说已经回答了。

也因为如此,翻译员直接翻译为“gelu”。这不仅难倒了翻译员,也让国内外的媒体、观众都听懵了。其实,“格路”是东北方言,意思是“格外不同,与众不同”的意思。只不过,不是东北的人,可能是听不太懂了。

高亭宇所说的“格路”是东北方言,指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或者性格与一般人不一样,不是一般人的路数,通常带有贬义色彩,也可以用于熟人间开玩笑或者自嘲。英语中接近这个意思的单词是weird,形容一个人怪异、不寻常。注意,这里不能翻译成unique,因为unique虽然有“独特”、“独一无二”的含义,但常带有褒义色彩。夺冠运动员形容自己性格和一般人不一样,用“格路”有自嘲、开玩笑的色彩,若翻译成unique反而成了自夸,与运动员的本意不符。他用“格路”二字形容自己,“格路”偏贬义词,类似“另类”,表示跟别人不一样。

当时说出口的时候,场下在座的记者们彻底摸不着了头脑。

赛后,在媒体同张虹、高亭宇的直播连线中,同时东北人的张虹,给出了“格路”的解释。张虹表示,格路是东北话,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格格外不同,行事与一般人不一样。

从高亭宇混采区的表现来看,这位大男孩对自己“格路”的自评,还是非常到位的。一口地道东北腔,加上直率的性格,的确非常“格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70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6
下一篇2024-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