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生表白被拒后就删了我微信?

为什么男生表白被拒后就删了我微信?,第1张

男女在长期进化发展中思维直觉是不同的,男人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思考问题,而女人感性思维多一些,女人更含蓄,男人偏向主观判断,在推理逻辑上比较强,女人对男人的表白拒绝是因为还没考虑成熟。男人删掉你的微信是认为你不喜欢他,你的行为与他的表白产生排斥,他觉得你这扇窗关上了,那我就寻找另外的目标。这是因为他不能读懂女人,而你也没能了解男人。

既然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其实你虽然拒绝,但是没有说不喜欢他,只是你考虑还不成熟,还处于一般朋友关系,认为现在维持的关系他还没有能给你安全感;但是对方不这么想,他觉得有付出就得有回报,已经为你付出了时间与金钱,成天请你看**,唱KTV,吃饭,该是表白的时候了,因此他问你喜不喜欢他,你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说不喜欢,当时对方的表情肯定是“very disappointed”!

假如你当时说一句:其实你蛮适合做我哥哥的。这样呢效果会好一些,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时机成熟时如果觉的他“好”,可以牵手,反之,保持兄妹关系。

以上这些就是我要阐明的观点,事已至此,你只有等一段时间,看他会不会回心转意再来加你;如果没有,你又不舍得他,只能你主动加他,加他的理由写一句假装很霸气又暧昧的话:你干嘛把我删掉,大哥哥! 这样他也许会意识到自己把你删掉是判断失误,流露出难为情的坏笑!

你喜欢的男生,你向他告白,被他拒绝之后,你把他的微信给删了,他却没有删你,这就说明,那个男生本来就不接受你的,你把他的微信给删除了,他是并不怎么生气的。所以,他会觉得删不删你没有什么的,不是太重要。

毫无疑问,这是男人的自尊心在作祟。有的男人他就是这么极端。如果不能作为恋人,那么连朋友都做不了。其实女生又何尝不可呢,如果你表白失败了。那么如果稍微自尊心强一点的女生,他也会把男孩子删了的。因为他想着。是因为喜欢你,我才会有你的微信,那我不喜欢你我要你的微信干什么。

俗话说:有缘棒打不散,无缘早晚分手。

爱情与每个人的情感生活是如此的密不可分,但我们往往沉迷于爱情,却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佛法并不反对爱情,但强调的是要学会真正去爱。真正的爱不是自私、不是狭隘、不是愚昧,真正的爱是奉献、是包容、是温暖、是智慧。有了真正的爱,婚姻才会幸福,家庭才会和睦,生活才会美满。如果每个人都懂得爱的真谛,敞开心扉,将真爱的能量释放,那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会变成情人节。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爱情而痛苦不已。怎样从爱情的痛苦中解脱呢?我们首先要了解爱情的痛苦从哪里来,才能结束痛苦。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有爱情的地方就有痛苦纠结,凡是有爱情的地方就有太多的想不通、放不下。爱情的痛苦究竟从哪里来呢?爱情的痛苦来自三个因素:我们所爱的对象、我们的心、恋爱中的快乐,这三者都是虚幻、颠倒的,导致了爱情的痛苦。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当我们谈恋爱时,觉得自己的爱人是最完美的,这本身就是错误、颠倒的认识。从世间的层面看,我们所爱的对象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组合产生的一个血肉之躯,无论身体还是思想,都是无明的产物。人的身体里充满三十六种不净物,自身就是一个移动的垃圾桶,所以才需要洗澡来清洁身体产生的污垢,需要香水来遮掩身体产生的臭味。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因为男女刚刚认识的时候,只看到精心打扮后的对方。如果我们喜欢一个女人,我们是喜欢她美丽的衣服、精致的妆容、芬芳的香水,还是喜欢她本人?如果我们喜欢她本人,那么当她死去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时,我们也应该喜欢她,可是事实上那时我们心中只有恐惧和厌恶。

我们所爱的对象不仅身体不完美,思想也不完美。他的心中充满七情六欲、充满贪嗔痴烦恼。他是众生中的一员,一直在轮回中流转漂泊,那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坏习惯,是无始以来种下的习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谈何容易。所以无论谈恋爱的时候感觉他多么完美,他所有的陋习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暴露,就像纸包不住火一样。同时,我们自己在对方眼中也是如此。最初的新鲜感褪去之后,双方各自的缺点就会越来越突出:抽烟、喝酒、暴躁、懒惰、败家等等,彼此当然会受不了,这时脑子里盘旋的可能只有两个字:“分手”。

从究竟的层面来说,我们所爱的完美对象只是一个假相,本质上超越二元对立,不存在完美或不完美,正如《心经》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二,我们爱对方的心是无明、自私、贪婪的,所以越陷入爱情,就越自私,越互相伤害。

我们的心充满了欲望、自私、贪婪以及执著,其中无明和欲望是让我们陷入爱情的主要“推手”。我们这颗无明的心难以看到对方的真相,再加上欲望的习气非常可怕,在欲望的强大推动之下,男女之间就产生了强烈的相互吸引。

打个比方说,这好像一块变质的肉,被加入很多调料去遮掩它的臭味,再经过各种加工,于是变得色香诱人。如果你有吃肉的欲望,又无法识别它内部的腐烂,你一定会对这块肉充满渴望,恨不得马上一口吃掉。至于它腐烂的本质,只有等你吃到口中的时候,甚至吃进肚里导致上吐下泻的时候,才会明白。

世间男女“你爱我”、“我爱你”的这个“爱”,由无明、自私、欲望这三者联手打造。有时我们自以为对别人很好,其实里面掺杂了很多虚假自私的成分。当对方能够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我们就爱;一旦有一点点的不满足、不如意,我们马上就会起烦恼,甚至后悔不已:“我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于是忍不住再去追求新的恋情,好让欲望得到满足。然而,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一个欲望会引发另一个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我们经常见到,一个先生有好几个“太太”,或者一个女士有好几个“老公”,可他们还是不幸福。

世间的爱情越强烈,随之而来的嗔恨往往也就越大,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最热烈的恋爱,会有最冷漠的结局。”当我们爱极了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把所有的钱财、心血、精力都花在他身上,一旦他移情别恋,我们对他的嗔恨,也会胜过对其他任何人的嗔恨。因为爱得太深,由爱导致的嗔恨也特别可怕。比如,看到普通的男女在一起,我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但如果看到自己喜爱的女人或男人跟异性在一起,哪怕是正常交往,我们心中都会不舒服,爱得越强烈就越希望独占对方,恨不得她/他永远不要再次见到这个异性。很多恋人都是这样,曾经爱得如胶似漆、寸步不离,一旦感情出了问题,彼此就成为仇人。世间的爱就像跷跷板一样,一不小心、不谨慎,就可能引发矛盾:小到家庭矛盾,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皆有可能。古代有很多“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其实并非纯粹杜撰,很多真实的杀戮乃至战争都是由男女间的爱恨情仇所引发。

第三、我们在爱情中感受到的快乐也不是真实的,它的本质其实是痛苦。

人们常常把恋爱当成是最大的快乐,而佛陀告诉我们“有漏皆苦”,意思是说这样的快乐并非真实、永恒,越追求越会导致痛苦,因为它的本质就是痛苦。佛法中把这种痛苦称为“行苦”,也就是凡夫不易察觉的苦。圣者能够非常清楚地感受这样的痛苦,就好像一根毛进入到眼睛里一样敏感,这就是“以苦为苦”。而凡夫由于无明,无法感受到这种痛苦,好比是一根毛放到手上一样没有感觉。我们不仅感觉不到痛苦,反而把男欢女爱当成是真正的快乐,这就是“四颠倒”之一的“以苦为乐”。最可怕的是,当我们执迷不悟地追求这虚假的快乐时,不知不觉欲望就会发展到极限,造下很多不可思议的恶业,导致永无止息的痛苦。

虽然爱情的本质是苦,如果能够在结婚之后长久相伴直到死亡,也是人生的一种温暖。我们怎样获得幸福稳定的婚姻呢?

青年男女在选择对象的时候,最好慎重考虑,相处和观察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再决定是否结婚。一定要考虑双方是否彼此理解,是否志同道合。经过这样谨慎的选择,以后的婚姻稳定就比较有保障。

幸福的婚姻需要夫妻双方都不断提高修养,具备生活智慧。两个人在一起,分寸很重要,不能随心所欲,如果没有规则,没有底线,一定会导致不和。有时,婚姻中的某一方非常负责任,非常包容,反而导致另一方过于放纵,养成不好的习惯,长此以往,负责任的那一方肯定坚持不下去。所以,两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维,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彼此关爱。

我们所爱的人就像旅途中的旅伴,虽然大家一路同行,但谁也不知道旅伴什么时候就会到站、什么时候就会离去。在这短暂无常的相聚中,彼此之间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相处,不应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或发生矛盾,否则一旦离别,我们一定会非常后悔:在相处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善待他?为什么没有包容她?

最好的爱情之道、夫妻之道是既懂得珍惜、又不过分贪执,就像“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样,细水长流,平平淡淡才是真爱。

如果婚姻非常不幸福,可以彼此独自生活一段时间,冷静地想清楚谁对谁错,谁爱谁不爱,千万不要过得生不如死还硬撑,那样会造很多恶业。如果实在无可挽回、提出离婚,一定要做到问心无愧,知道自己是真的尽力了。既

既然爱情的快乐是短暂、虚幻、不可靠的,那么真正的幸福快乐在哪里呢?如果我们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就要追求与真正的幸福相一致的目标。

让我们来打个比方,当我们认为雪山是白色的时候,我们对雪山的认识和雪山的本质是一致的,那么以雪山为目标去追寻白色就一定会有结果,一定能如愿以偿。当我们认为天上的彩虹是真实的时候,我们对彩虹的认识和彩虹的本质是不一致的,因为天上的彩虹并不是真实的,而我们把它当作真实的东西。

世间的爱情,就好像以天上的彩虹为目标来追寻,不论我们怎样苦苦追求,都无法达到目标。有一种爱,达到了真爱的顶峰,既无私又智慧,既清净又圆满,这就是佛菩萨对众生的爱。

佛陀在因地时,为了度化仅仅一位众生,哪怕自己被挖去双眼、夺去妻儿,甚至被砍掉头颅,都心甘情愿、没有丝毫的后悔之心。从前在藏地,为了度化众生,空行母会化身为妓女。她一生之中接触的男人们最后都得到了解脱。佛陀和空行母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他们在本质上是美好、清净、圆满的,他们的身体、语言、思想等等一切都是智慧的产物。这样的爱,结局一定是幸福圆满的。

凡夫之间的“爱”与佛菩萨对众生的“爱”虽然是同一个字,但它们的本质却截然不同。由于凡夫的我执和自私的缘故,世间之爱越大,伴随的嗔恨越大;由于佛菩萨的无私和无我的缘故,佛法之中的爱越大,产生的智慧越大。

当我们把佛菩萨的功德、解脱的快乐作为追求的目标时,就好像以雪山为目标追寻白色,不论冬天还是夏天,不论在远处还是近处看,雪山都是晶莹洁白的。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目标和事实是一致的:我们认为佛菩萨是美好清净的,佛菩萨确实是美好清净的;我们认为佛菩萨是具备无量功德的,佛菩萨确实是具备无量功德的;我们认为解脱是快乐的,解脱确实是快乐的。或许刚开始学佛时,我们对佛菩萨只是产生了一点点的信心,但在修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发现原来佛菩萨这么伟大,当初了解的只是皮毛而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菩萨的功德本来具足,所以我们会越追求越欢喜,越追求越得到快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654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6
下一篇2024-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