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副不缺我的样子,我怎敢抱紧你。我耗尽了所有的真心,拼尽了所有力气,到头来感动的只是我自己。我本身就是凉薄之人,却为你耗尽了所有温柔。
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爱一个人的方式也不一样。有人爱得轰轰烈烈,有人将爱隐藏在心里。有些人觉得爱就是占有,有些人却觉得爱要成全。爱情里的“虐”往往就是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又用着不同的方式去爱对方。
润叶对少安的爱是求而不得的执着
《平凡的世界》中田润叶和孙少安的爱情,是一场“虐恋”,互相伤害只为成全彼此。润叶对少安是爱得深沉,无奈爱而不得。于是,她一遍遍伤害自己,让自己嫁给毫无感觉的李向前是伤害,嫁给向前后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还是伤害。放不下少安,她的这段婚姻注定是悲剧,折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无辜地向前和周围的所有人。
灼灼桃花,三千繁华,却似人间只有一个他。 在润叶眼里,她只想嫁给她的少安哥,那是她青梅竹马的少安哥,那才是她唯一想嫁的男人,其他人她都不会放在心上。名正言顺的丈夫李向前,只不过是她爱情里的牺牲品。
看小说时很不理解,为何她会跟毫不喜欢的李向前结婚。是因为她心爱的少安哥已经另娶他人了?还是家里的催促?更或是对少安哥的报复?现在想想其实也合理,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子怎能执拗过命运,更何况她心爱的人并没有跟她一起去对抗命运,而是抛下她一个人。或许她不知道的是,她的这种做法只会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向前的意外因她而起,虽然她无意伤害向前,但却让他备受煎熬。可怜的向前在煎熬中遭遇到意外失去了双腿,从此再也不能正常地行走奔跑。作为妻子的润叶,或许是愧疚,或许是经历过种种后选择和自己和解,她最后接受了已经残缺的向前。润叶的执着让她受伤,让爱她的向前更受伤。
爱得有多深,伤得就有多深。就像有一句说的,两个人在一起,感情走到了尽头,往往是爱得深的那个人先放手,不是不爱,而是爱得越来越痛苦,爱到最后只能一遍遍伤害自己。虽然她最后还是和自己和解,放下了少安,但经历的各种滋味却只有当事人的她才能体会。
润叶对少安的爱,是一种求而不得的执着的爱。这种爱到最后,到底有多少爱,又有多少是执念,其实很难再去确定。很多时候这种爱,只是爱而不得的不舍得放手罢了。 这种爱到最后,往往需要一个契机,去跟自己和解,跟过去和解。向前的意外,就是润叶的契机,最后她从她对少安执念的爱中走了出来,接受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少安对润叶的爱是不拖累
之前看过很多文章,说到少安和润叶的这个感情的时候,总是以批判的口吻来形容少安。在我看来少安无疑是爱润叶的,青梅竹马的润叶有什么样的心思,他自然是知道的。
正是对润叶也有爱,他才会选择毫无感情基础的秀莲,而不选择润叶。正是因为爱,他才选择放手,他理解的爱跟田润叶是完全不一样的。润叶理解的爱是在一起,就算历经再多的波澜,吃再多的苦也要在一起。少安理解的爱是不拖累她,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什么他觉得的爱会是这样的,其实是个他的出生有关。
少安出生的家是村里最贫困的家庭之一,从小就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白眼。作为家里的老大,他放弃了学业回家干农活,与其说是放弃不如说是不得不放弃。“穷”这个字深入他骨子里的,他深深地知道穷是什么滋味。所以,他不可能让润叶跟他一起吃“穷”的苦。
这是他最为一个穷人对爱的理解,虽然看似狭隘,但却充斥着现实。很多人不理解爱一个人为什么还要放手,那是没理解“穷”这个字。有些人还会说,穷可以一起奋斗,这只是不爱的借口。其实“穷”更多的不是一种处境,而是一种思维。这种“穷”的思维,让他对爱的做法是放手不拖累,而不是得到去同甘同苦。
润叶不一样,她出生在村里的富有家庭。从小没有吃到什么苦,然后上学去到城里,当起了教师。一切都顺风顺水,一切都那么美好,孙少安没法打破这种美好。少安没法跟润叶说他爱她,然后让润叶跟他一起吃苦创业,一起吃他和秀莲吃过的苦。少安做不到,所以他选择放手,放弃才是他站在他“穷”人的角度做出的爱的选择。
少安对润叶的爱,是他眼中的爱,是他理解的爱,不接受,不拖累是他对润叶的爱。这种爱或许太自私,或许太自我,但却是他所处的环境中他的理解。这种爱或许在功成名就的那天有遗憾,但就算再来一次,他还是做出这样的选择。
爱一个人的方式有太多种,正是有缺憾,爱才如此难能可贵。爱一个人是得到,还是放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每种选择都无关对错。 润叶对少安是爱,少安对润叶也是爱,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爱很多时候并不能在一起罢了。
《平凡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注定是平凡的。现实中的男生有多少能够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又有多少女生能嫁给心中的白马王子,过上公主般的生活的。学会长大,学会和平凡的自己和解,学会理解爱。生活很多时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撕扯,最后我们终究还是要向现实低头,然后归于平凡。可是我们不能仅仅只是臣服于现实,因为我们还有理想,还有诗和远方,爱情是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END-
情感 小小苏# 情感 ##故事##人生#
一本小说,能让我反复看两遍的并不多,除了《简爱》之外,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了。我惊叹路遥的那支笔,竟能那么真实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去描写一个故事,描绘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10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着力描写了少安与润叶、少平与晓霞、少安与秀莲、润叶与李向前的爱情,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感情世界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而本文仅仅选择小说中孙少安和田润叶的爱情线索,谈谈本人对这场无言结局的恋情的一点粗浅理解。
这首田五口中的信天游唱出了田润叶的心声,却永远也唱不尽她对孙少安深深的眷恋。春华秋实,岁月如流,李煜笔下“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也许正是对润叶最好的诠释,但人生中不能没有这样的季节!
“一个城市里的公办教师怎么可能爱上一个农民呢?”是的,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但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没有什么比两个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厮守更痛苦的了。
当我们为《泰坦尼克号》里的经典爱情流泪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庆幸,他们至少经历了一段无怨无悔的缠绵,他们至少拥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那一刻的幸福将永远停驻在他们心中,在爱情的定义上,他们是圆满的,是完美的。
然而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将注定只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格林童话。 在那黄金般的季节里,浪漫注定与他们无缘,与此相伴的是来自生活的煎熬。 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流淌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情,但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无法真正舒展开心中的爱意,以泪洗面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那是一种痛啊!那种痛没有伤口却让人撕心裂肺;那种痛没有伤痕却让人百般无奈。生命之中,还有什么样的爱情能比这更值得人同情,值得人怜悯惋惜呢?
少安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拥抱爱情。当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姑娘向他献上橄榄枝的时候,他深知这是一份不属于他的爱情,毕竟这太沉重了,太高贵了,高贵得让他不敢奢求。他明白他只能拥有一份平庸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当少安面对无尽的困苦时,当他面对自己无以回避的终身大事时,他的心都碎了。他满含热泪的捏碎了自己心中的梦,捏碎了如诗般的青春啊! 这是一个时代酿成的创伤,永远无法缝合的创伤。
少安一直回避着润叶,但他绝不是懦夫。他用沉默代替了所有的言语,他用克制代替了所有的行动。他的梦想是带着全村富起来,而都市对于他曾经只是一个梦。他有他的人生哲学: “一切都毫无办法,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好听命于生活的裁决,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客观条件。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
当他终于放下手中的锄头,奔向家中的时候,润叶早已无望地坐上了返城的汽车,他呆滞的望着她远去的方向,泪水无声地滴在了他生活的黄土地。在这个热血沸腾的青年心中,对于一位妙龄少女的求爱,他本该用满腔热情予以回报,何况他也是那么地深爱着她……但少安却用惊人的理智摆脱了一切痴心妄想,走进了现实的囚牢。现实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挡在了少安与润叶的面前,让这对相爱的人无法走进婚姻的殿堂。这就是那个蹉跎岁月,留给我们的一个断肠的故事。
在路遥的笔下润叶也许是一个最不幸的人物,她没有得到她要的爱情,她成了时代的悲剧性的人物,更成了官场利益的牺牲品。她终于向残酷的现实屈服了。如果说田晓霞的牺牲让我们无比悲痛的话,那么田润叶的生活让我们更感到的悲哀。润叶要面对不爱的李向前,而后她还要为失去双腿的丈夫负起妻子的责任。生活对她太不公平了,少安是她永远的痛。这一切让她改变,让她麻木了,火焰塑成了冰雕。
润叶最终屈服于命运,与李向前一同走进婚姻的殿堂,然而对她来说这是一场青春的葬礼!她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以此换来了所有人的心安理得。唯独她自己的心在滴血,一滴一滴流逝在生活的海洋,无声无息却永远无法抹去血流的痕迹……
一段故事就是这样宣告结束的,一段心酸而不浪漫的岁月难道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吗?在生活面前,在世俗面前,在人性面前我们对少安的选择无可非议,他是一位憨厚老实的农民,不是一个觉悟的青年,他没有与世抗争的勇气,但他却有伟大的包容力和一颗真实的心。我们唯一安慰自己的是用生活的眼睛去理解这份轻得让人无法承受的爱情和人生。
寻找[最美阅读者]阅读改变生活|征文公告。
田润叶给了孙少安情书:润叶的二婶及李向前一家人不断地对润叶展开撮合攻势,但润叶不喜欢这个开汽车的司机,又不好直接拒绝,若孙少安能够娶她,那就不用太直白的拒绝,也不用伤了润叶二婶及李向前一家人的面子,几次三番的暗示孙少安之后,孙少安始终不开口提和润叶在一起的事,另一方面,李向前这方面又越来越殷勤,所以田润叶就决定主动表白。
检举1《简爱》被万众所热爱的,大约是其作者的自尊与平凡tangram_guid_1356781897640或者说,是夏洛特的自尊与平凡。那是一个灵魂炽热而外表简单的女子。这一形象无疑是不朽的经典。可是与其夫罗切斯特一样,这个形象始终在用一种类似于自傲的口吻言论他们对于他人的鄙薄,多多少少,曾经使我快慰,现在却令我不安。夏洛特托身于简爱,
这是我所知道的。但我所感觉到的是:她对于高层贵族的鄙薄与一种近乎敌视的态度,有些刻意了。反过来说,我从中读到了自卑的情绪。
简爱是个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女子。开头用了太长的篇幅来叙述她幼时的情景。但是我感觉到的是,在叙述简爱这个人物时,夏洛特不曾将自己离开这个躯壳,所以她也没有用全知角度叙述。如此一来,她所描述的差不多可以认定是她的意见。那么,我在简爱中,看到的是某种情绪化的自卑,而后是近乎于传奇的爱情惟其传奇性,昭示了某种不真实与幻想性和最后一个几乎有点硬凑的结尾。她遇到了JOHN RIVERS。虽然前头有笔,但还不是那么自然。夏洛特对于简爱的处理,开头非常真实,中间段非常精彩,但是隐伏着不安,到了结尾,则几乎归于俗套一个我料到的俗套。最后无疑是皆大欢喜,带一点感伤。她的铺垫和衔接很完美,几感觉不到瑕疵。但是我隐约间感到的是,这是一个人间女子编造的故事。它已经缺少了令我战栗的小说结构更多的时候,我读到了简爱离开山庄,就没再读下去。如果我是夏洛特,或许我就会在那里结束。因为之后的一切,在我看来,比之于前,是很拙劣的。
读书笔记
《童年》 高尔基
作者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争斗中它深入俄国社会得罪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的丰富了它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1905至1907年,高尔基积极投身誉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1906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表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斗争过程,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内容介绍: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最初发表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时期生平的自述,也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对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所描绘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即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练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好词摘录:
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
好句摘录: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经常有人听见了他们的歌声从窗户底下停下来看着他们,那一张张仰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好段摘录:
“唉,你们这些人啊……!”他常常这样忽如其来地叹气,也不知在感叹什么。“人啊……”的尾音总是被他拉得长长的。
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脚步快得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地光辉。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都被他感染,跟着他颤动起来。
歌唱中,外祖母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飞旋,青春瞬间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现出一种鲜花绽放般的美丽。每个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想:
作者将主人公当时所处的肮脏的环境写得很到位,在语言描写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动,令人身临其境,对美与丑及人复杂的感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 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遥是想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路遥的精湛的小说功底,极其严肃的写作态度,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作为那一段历史最好的辅助教材。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贷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 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哪怕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然而,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路遥,以前我不是很熟悉的一个名字,如今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读罢全书,我真切感受到:写作,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水中望月,而是需要真实的生活经历做积淀;写长篇小说更不是说写就写的。路遥写《平》,用了四年的时间观察,体验,构思,整理,然而又岂止是四年所能完成的?若不是因为他是黄土地的儿子,又对生活有着执着深厚的感情,又怎能写出这些亲切淳朴的文字?正如他自己在后记中写到的"其间包含着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误,包含着劳动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对这个冷暖世界的复杂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我对生活从未淡薄的挚爱与深情。至此,我也就可以对我的青年时代投去最后一瞥,从而和它永远告别了"。他的作品真不愧是"用生命写出的作品"!
平》讲述的是黄土高原上一个穷苦农村在1975—1985这十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特别是在改革这个大时代中各色人等的农民家庭的变化以及这许多家庭中的青年男女们的亲情,友情,爱情。作者以博大的胸襟和气魄表现了众多家庭的酸甜苦辣,把每一家的故事都编排得有情有味,耐人寻味。当然这里面也相对的对主人公着墨较多,青年中我们熟知并深深喜爱着追求高昂人生的孙少平和田晓霞,立足物质生活的孙少安贺秀莲,执着爱情的田润叶李向前,看似小孩其实已会独立思考的田润生,还有虽然犯过错误受过重创却仍心地善良的郝红梅,对待朋友细致入微肝胆相照的金波,天资聪慧的兰香老一辈中朴实敦厚的孙玉厚,为了革命不顾一切的孙玉亭,有头脑有干劲的田福军还有的角色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人物性格,如二流子王满银,跛女子侯玉英。作者笔下众多的人物形象都是很平凡的生活中小人物,他们的生活也都是很平凡的,种地,挖煤,建砖厂,挖鱼塘,都是农民从事的一些司空见惯的职业,然而正是通过这些平凡的人和事,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农民的艰辛。
我相信,像我这样年龄的女生读了这部小说,一定会和我一样为《平》中的爱情所感动。在《平》史诗般壮阔的长卷中,爱情,这一美丽的词儿,充满了瑰丽的芬芳。路遥曾经感叹:"雪夜之中,依偎在街角的恋人是最幸福的,也是最让我羡慕的!"读这部小说,便能看见这样的爱情。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甚至孙兰花与二流子王满银的爱情无一不充满了人性的张力,并在描述的同时添加陕北的信天游,充满浓情蜜意。下面就不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那些幸福同时又伴有辛酸的画面——
"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二月里鱼儿水而水上漂,水呀上漂来想起我的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在润叶和孙少安的恋情中,出现了三次信天游,那醉人的信天游伴随着他们的情感世界。孙少安是作家充满了怜悯与同情的主人公。他是古老的黄土地养育出来的历史之子。他是一个很早在岁月的煎熬中成熟倔强的农村青年。13岁辍学回家务农。与父亲一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孙少安知识不多,但是他不保守、有创新精神,他兴办了砖厂。他秉承了太多传统道德,当青梅竹马的田润叶向他发出爱的信号的时候,他退缩了。不是他内心没有激情,也不是他不向往浪漫的爱情,而是两人之间的差距以及贫困的家庭带给他的自卑心理,还有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他选择了贺秀莲。面对孙少安的退却,润叶表现出十分坚强的品格。她宁愿从繁华的都市寻觅这个从土里刨食的汉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来甚至在和李向前结婚之后很久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感情并因此在精神上受着折磨,文中几次描写她几近崩溃的愁容。与润叶相比,少安显得过于软弱,他虽然偶尔也会触景生情,但大多数时间是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和秀莲的感情竟然好得不得了,
"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基;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基;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基;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基。"
较之孙少安与田润叶的"平民式"的爱情,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则带有浓厚的现代意味。书中的男主人公孙少平无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有志青年脚踏实地的高昂的人生历程与那个特定时代的许许多多农村青年一样,孙少平似乎应该安于现状,过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娶妻生子的程序化的生活,因为他没有机会上大学,又出身贫穷本分的农民人家。他注定要像他父亲那样,在这个祖祖辈辈都周而复始的土地上以同一种姿态旋转,跳不出这个圈子,——这就是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但少平他毕竟是读过许多书的知识分子。他了解农村,也了解自己,他从不惧怕劳动,决不同于他那个游手好闲的姐夫王满银。但也不愿和他哥哥少安一样,单纯追求一种物质生活上 的富足。他决不鄙视农民,但却不想在土地里平淡一生,正像他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说的那样:"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他已经在信中设计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他是幸运的,父亲,哥哥,妹妹,让他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金波,王世才夫妇,让她体验到真正的友情;田晓霞,让他享受到甜蜜、崇高的爱情。但少平的路毕竟是坎坎坷坷,多磨多难的,他一个人在黄原城拼命地干活,从一个揽工汉到一个正式的煤矿工人,他流的汗水几乎可以成河,背上的伤疤层层叠叠,甚至有些惨不忍睹。然而这算不上什么苦难,他是农民的儿子,受点苦和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田晓霞的死对他却是致命的打击。他们不同的出身,却有着同样高昂的灵魂,共同的志趣和责任感,彼此真诚地帮助,使他们从纯洁的友谊发展到炽热的爱情,那种情到深处的默契让我们都怦然心动,而田晓霞却因救人而牺牲,也许每位读者读到那里都会忍不住流下泪水。尤其是文中描写到田福军给少平看那三本日记时,那段场面这样写道"孙少平接过这三本彩色塑料皮日记本,随手打开了一本,那熟悉的、象男孩子一样刚健的字便跳入了眼帘——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这想念象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溶合在一起——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孙少平的视线被泪水模糊了"读到这里的我早已泪流满面了。多么年轻可爱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女孩子啊,她那样热恋着她的"掏炭的男人"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吗?难道是因为这种爱情不符合世俗的逻辑吗?总之,作者这样安排这对我们深深喜爱的男女青年,着实让我们更加被这本小说吸引住了。
还记得那个郝红梅吗?就是给少平带来了痛苦初恋的人儿啊。上高中的时候,郝红梅为了和班长顾养民在一起,放弃了和少平之间的美好的初恋。可怜的姑娘却因为临毕业时一次偷窃行为,被那个注重门风的家庭拒之门外。当润生到乡间一家小摊吃羊肉饺子的时候,发现那个背着孩子的老板娘居然是已经没了丈夫的同学郝红梅。美丽的郝红梅的不幸激起了润生想保护她的强烈愿望。对于润生来说,姐姐不幸的婚姻让他开始接触爱情,对于女人,他既充满向往又本能地躲避,郝红梅开始就在他面前表现出了一种难以掩饰的自卑感,反倒大大地刺激了他的男子汉气概。他喜悦地感到,他在红梅面前才是个真正的男人。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光"。当漂亮、白净,大眼睛流动着热情的光彩的金波唱起热泪涟涟地反复唱《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时候,很多读者的眼前模糊了。是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他心爱的姑娘。他不能忘记她。这是永远的爱,永远的伤痛!整整八年,他的梦魂还在远方的那片草原上游荡,寻找失落的马群和那个黑眼睛红脸蛋的牧马姑娘。八年以后,当他再次寻找那位姑娘的时候,却已经物是人非事事休。青春之花,永远地凋谢在了这片草原上,这是壮丽的凋谢。文中用一段强烈的抒情表达金波神圣深沉的感情"别了,草原!别了,雪山!别了,我亲爱的姑娘!无论你此刻在什么地方,我都向你祝福,祝福你美满地生活在人间。我会永远珍藏着你的微笑,你的歌声,一直到我闭住眼睛的那一天。我同样会不息地唱那支歌,那支青春和爱情的歌;愿你常能听见这支歌。我仍然在焦渴地企望,某一天,甚至我们已白发苍苍,我们或许还能相见;如若不能,哪怕是在梦中,或在死后的另一个世界里别了,我心上的人啊!"
在很多男性的心中,孙兰香是《平凡的世界》里最有光彩的女性。她具有智慧、道德、和宽容。兰香应该是出生于70年代初的人。时代造就了她与她的哥哥姐姐不同的命运。她成了这个家庭里学历最高的人。在大学里,她会像哥哥一样也会怀念那个生她养她的小山村但已经几乎完全摆脱了农村气质,认识了她的"那个男人"吴仲平。对事业共同的追求是牵引他们走到一起的红丝带。关于他们的爱情,文中通过几个细节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一开始吴仲平默默地给兰香占座,到一起研究学习问题,再到看**,后来请她到家里吃饭。"兰香漫步在这迷人的夏夜,心中涌动着青春的热潮。她突然渴望立刻找到仲平,对他说,我去你们家!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莹莹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五谷里(那个)田苗子,唯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那个)兰花花好"很多人诧异于兰花与王满银之间的感情,然而,看看亲爱的兰花的表现吧,她不怕这个家穷。她从小就穷惯了。不管别人对她丈夫怎么看,这个忠厚善良的农家姑娘,始终在心里热爱着这个被世人嫌弃的人,因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男人,曾在她那没有什么光彩的青春年月里,第一次给过她爱情的欢乐啊!她为王满银生下了狗蛋、猫蛋,尽心尽意地操持着这个家。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的爱情,直到现在,在中国贫困的农村里依然有着普遍意义,那就是,当她将自己第一次交给一个男人时,甚至仅仅是有了第一次的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她就认定了自己是那个男人的人了。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所谓路遥知马力,其实第一次接触作家路遥是缘与他的名字,所以自己曾无聊得念叨过一段时间,但慢慢的也就把他忘掉了,后来很偶然的机会从同学那里知道他是个作家,但,仅此而已,压根不晓得他有什么旷世之作,也猜不起他在文坛单凭什么能有自己的盛誉。。。直到自己在一个路边小摊上看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才真正的从骨子了解到一个作家,认识一段历史。
平凡的人徘徊在平凡的世界,脚踏实地的迈着人生的每一步,或是充满了荆棘,或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但他们演义的终究是属于自己的生活,是现实让他们慢慢的明白了人活着其实不是只是等待和价值的等价交换,知道了人明明处在水深火热,但为什么还垂死挣扎的活着,也同样晓得了在舞台上怎么诠释自己的角色。。。也之所以他们想了这么多本不该想的事,有了这样对生活的无限投入,很多平凡的人才会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有的人会弃恶走向了善,(诸如孙少平的姐夫就是如此的)有的人又从善变成至善,体现出做人的一种真善美的本质,尽管命运有时候会捉弄一下那些用心体验生活的人,但他们活的终究是不平凡,所以平凡的人往往拥有不平凡的人生,这也就司空见惯,不足为怪了。
据说,路遥是利用六年的时间花在了这本书上,内容贯穿了十年间社会历史的动荡变迁,并成功刻画了在此历史过程中各个人物的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田,孙2家,包括金家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不再是单纯的深究一段时期内人的生活状态,也在某种层面上再现了文革时候人们的原貌,囊括了平凡的人的爱情,友情。。。现在我就简单的举3个典型的人物代表
1:孙少安是孙玉厚家的长子,虽然是中学毕业,但是家境的贫寒让他过早地踏上了社会,与父亲一起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成了家庭的主心骨。他干活是一把好手,所以成了生产队长,而且是有名的一队队长。也因为家境的限制,他忍痛放弃了田润叶对他的感情,娶了一位朴实的山西姑娘。因为穷,许多人看不起他们,但是生活的艰辛使他逐渐成熟起来,也使他不断想方设法地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办起窑厂烧砖,在经历了不少苦难后,他终于成了村里最先富起来的农民,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虽然有他思想的局限性,但是这样的人物无疑是农村改革中的先进代表,是真实的。
2:他的弟弟孙少平是个有志青年,高中毕业后,也是因为家境的贫寒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踏上了社会。他为人家打短工,由于肯吃苦,差点成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他又到城里打工并赢得了同学田晓霞的一段爱情;他后来又光荣地当上了煤矿工人,当上了工段长,成了模范。生活没有压垮他,反而磨练了他,使他不断成熟起来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3: 田晓霞的父亲虽然是省委书记,但田晓霞没有躺在阳光下,而是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了一位光荣的记者,并最终在一次抢险中殉职。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对孙少平的爱情可以说是轰轰烈烈,虽然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如此巨大。
。。。
记得不久前还在书上看到过寻根文学一度风行,寻根文学也因此受到过文坛的质疑,他们认为文学的笔锋不应该只指向过去的故事,而是要写些以后带科幻性质的书,也不为一件坏事,但是无奈于现在中国的幻想类小说只简单的停留在玄幻小说的层次上,大多仅供娱乐,诸如郭敬的经典之作《梦里花落知多少》和台湾作家萧鼎的《诛仙》包括很多类似的书,只能作为快餐文化走进广大受众。相比很多庸乱的的一些记录历史的书来说,我倒觉得80年后的一些文学作品到现在风靡的网络文学写的更活点,也显得更丰满,他们尽管在文学上没有太多深邃的东西,但是终究是一种进步,而不象寻根文学那样,读者群只局限在过去经历过的人身上,并且大都拿不出经典,很多时候压根存活不了多长时间。再者说了以前提到的是“作者之死”到现在的“读者之死”,一个作家若真想走的稳当一点,走寻根路线还是需要做好思想准备的。当然,《平凡的世界》虽然也是写了过去的故事,但不同的是,作者用了6年的时间,真正的深入了生活,真切的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人们是如何在一条线上挣扎或是奋斗的,用心灌注的作品,自然不同于码字,他更容易同读者引起一种共鸣,所以它的出现仍可以被读者看重,并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不管怎么说,对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还是认为很成功的。
1 《童年》 高尔基
好词摘录:
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
好句摘录: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好段摘录:
“唉,你们这些人啊……!”他常常这样忽如其来地叹气,也不知在感叹什么。“人啊……”的尾音总是被他拉得长长的。
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脚步快得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地光辉。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都被他感染,跟着他颤动起来。
我的感想:
作者将主人公当时所处的肮脏的环境写得很到位,在语言描写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动,令人身临其境,对美与丑及人复杂的感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仅供参考
1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环境保护,不环境污染,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2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3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