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有哪些让人深感岁月静好的美好画面呢?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有哪些让人深感岁月静好的美好画面呢?,第1张

《知否》热播除了扣人心弦的剧情,令人动容的爱情,错综复杂的宅斗,高深莫测的算计,其实最感动则是一幕幕充斥着亲情,爱情,友情的片段。伴随着宛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般简单,明快,清新的旋律,给人以对月静好的美感……

一,一袭白衣的明兰伏在小桃的背上小憩片刻,小公爷满脸溺爱用书轻轻地扇着,太美了,这个画面,给人以春暖花开般的美感。

少女时期的明兰做小伏低,谨小慎微,跟着两位姐姐在学堂读书识字,即便用多好的笔,花费多少精力,写出来的字也入不了父子的法眼。而且还要为五姐姐做好吃的饭菜,手工。每日早早就起床,觉都不够睡。因此也有了上面看到的一幕。

二,孔嬷嬷惩罚了三位姑娘,回房之后,明兰依偎在老祖母的身边,一字一句的分析着孔嬷嬷“水磨忍耐”的功夫,满眼闪烁着光芒,这一顿惩罚太有意义了!老祖母慈爱的看着这个聪慧的孩子,满脸的心疼和宽慰……痛并快乐着。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浓郁的祖孙之情!

三、小公爷和明兰坐在庭院的石头上,明兰只吃小公爷为他特地而留的糕点,明兰笑盈盈的看着深情款款的小公爷:你今天的样子,我永远记在心里,哪怕你永远都不娶我!

这该是多么心酸,苦涩,而又温暖令人难忘的初恋呀!看的人鼻子酸酸的,思绪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四,明兰撞见如兰的贺家哥哥恋情之后,两个女子在房间里嘀嘀咕咕,诉说着女儿家的心事。单纯的如兰歪着脑袋诉说着敬哥哥的好,爱情的美妙,竟然把自己所有的珠宝拿出来,只求明兰保密!明兰一脸羡慕地看着如兰,真好!

她们就这样手拉着手,诉说着女儿家的心事。虽然之前也有很点的芥蒂,但此时此刻,她们有说不完的悄悄话,一起勾画着对爱情的憧憬和期待……

五,二叔在马场后面对明兰的霸气表白:“我在男人堆里是老几,你在女人堆里就是老几”。仿佛就是明兰心里的蛔虫,把明兰看的头透透的,这样的男子,夫复何求!

马球场上,两人琴瑟和鸣,携手共进,二叔如愿获得明兰的芳心!

六,新婚之夜,二叔把自己家产全部奉上,发毒誓。坦言有一天明兰离他而去,一定是他做错了不可饶恕的事情,伤了明兰的心,而不是什么别的原因……

七,二叔父亲突然离世,小秦氏借机赶走二叔。二叔见到长柏,一头栽倒在长柏的身上,泪流满面,就像一个受尽委屈的孩子。二叔能有今天完全得益于长柏这个对他不离不弃的好兄弟,懂他,欣赏他,帮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娶得明兰这样的好女子!

八,二叔悄悄的护送明兰回京。一个人独战山贼,我明兰保驾护航,傍边的石头则抱着蓉姐儿,背对着二叔血战场面,在蓉姐儿稚嫩的背诵声中,看出一颗父亲的良苦用心……

二叔一个看似不羁,却十分细心,温暖的男人,在女儿和爱情之间,做的让人心悦诚服!

九,明兰冒死送诏书,偶遇二叔,二叔悉心照顾,明兰感激万分,一句“为二叔里长生牌位”,看似不靠谱,则看出明兰的赤子之心。爱情的萌芽已将悄然成长!

十,长柏,朝云新婚拜见父母,长柏诙谐幽默,巧妙护妻。一胖的盛弘都得意地笑了。看来儿子有出息了!知道如何保护妻子!朝云呀,原来你才是这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阿瑾是李长歌的母亲,当然了,作为以为母亲,她和其他的普通母亲是一样的,都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的爱护。比如最开始她因为担心阿诗勒部会念着之前的旧约来向大唐求亲,而作为太子之女的李长歌很有可能会被送去和亲。所以她嘱咐李长歌在这段时间里面不要随便外出。从这段剧情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瑾夫人对于李长歌还是非常爱护的。

在之后瑾夫人再去太子李建成的书房的时候听到了一些事情。所以之后她预感到会有一些事情发生,所以她让李长歌跪下,让他发誓不要恨任何人。李长歌虽然不明白但还是照着瑾夫人说的做了。但是李长歌随后又说谁伤害了瑾夫人她都会让那个人付出代价。瑾夫人听到李长歌这样说表情也很复杂。她希望李长歌能够平安的生活下去,而不是活在仇恨里面。

《长歌行》

长歌一直都觉得自己的仇人就是二叔,可是当二叔解释当年发生的事情之后,长歌也慢慢放下了,原来二叔并不是仇人,当年娘亲还和二叔有过一段情,只怪阿耶横刀夺爱,但是阿瑾和二叔一直都是保持一定距离。二叔解释当年阿瑾是自杀,这让长歌伤心不已,原来阿娘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知道阿娘并不是二叔杀害的,长歌也有所动容,虽然太子的死也是和二叔脱不了关系的,但是长歌是明事理的人,知道不是阿耶死就是二叔死,所以皇储之争,长歌不予计较。放下对二叔的偏见之后,二叔也说明了阿瑾最后的遗愿。

《长歌行》是由朱锐斌执导,迪丽热巴、吴磊领衔主演,摩登兄弟刘宇宁、赵露思、方逸伦等主演的古装历史传奇剧。该剧的前身由夏达的同名漫画《长歌行》改编,部漫画作品曾荣获我国动漫金猴奖、金龙奖。

回归剧自身。真的十分好看。剧情紧凑流畅,不磨蹭无脑,可以看到女主的成长,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并非肯定的善恶是非。假如你去看细节,会发现里面有许多许多惊喜,最简单的,用的弓箭,不同的人用的是不一样的。而男女主在演绎时一些情感流露的细节,真的十分十分好磕。

宝珠。

宝珠搂紧二叔说:不,要有下辈子,我还跟你!你坐小车我跟着享福,你要饭我给你拎打狗棍……二叔咧嘴笑道,说你傻呢,你还真傻得不透气了!要不这样吧,下辈子咱俩掉个个儿,我来追你,让你也过过被人死追的瘾!宝珠含泪被逗笑了。

病房里,二叔紧紧搂着儿子尔丹和宝珠。过道里孩子们的声音清晰地传来。二叔和尔冬一起被推进病房,二叔的眼里闪着幸福的光芒。

剧集评价

《二叔》中情感戏占有极大的篇幅。虽然在社会地位上,二叔只可以说是个普通人,甚至处于社会底层。但在情感上,二叔得到了升华,他的日子也就越过越幸福。电视剧《二叔》情感细腻、故事跌宕起伏,堪称是最受期待的情感大戏。

剧中的二叔不断被命运捉弄,命运带走他唯一的亲人、带走他唯一的爱人、带走他的希望、他的家庭。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一次他一定会倒下的时候,他支撑着自己摇摇欲坠的身体,再一次数不清到底是第几次地站了起来。这种正能量值得学习。

其实关于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被大侄子明宣宗朱瞻基做成BBQ烤肉纯粹是因为他自己作死,他在造反之后被朱瞻基御驾亲征,惶恐之下投降,并且还得到了朱瞻基的原谅,朱瞻基并没有将他诛杀,而是将他圈禁起来,结果圈禁时期朱高煦又故意凌辱朱瞻基,所以被盛怒之下的朱瞻基做成BBQ。

朱高煦自幼头脑简单,好勇斗狠,还被老爹朱棣给忽悠的有了一个皇帝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也是太子朱高炽的同母弟弟,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亲叔叔。

根据《明史》记载朱高煦就是一个粗暴蛮横且道德非常低下,有勇无谋的人,他头脑简单,就是颇有勇力,但是他为人还非常狂妄自大。

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逞勇斗狠,非常不好学习,在朱元璋时代,朱高煦与其他诸王世子被爷爷朱元璋召到南京去学习,朱高煦却从不爱学习,而且言行轻佻无度,只知好勇斗狠,所以朱元璋非常厌恶这个孙子。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幼年的朱高煦是不学无术,好勇斗狠之徒,如果只是如此,以他的身份和家世,也不会影响太多,再不济做一个富贵王爷还是可以,但是偏偏朱高煦一心想做皇帝。

朱高煦的皇帝梦从何而来呢就从他老爹朱棣这而来,当年他老爹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起兵造反,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

这场“靖难之役”说来简单,实际上可是经过了四年的漫长时间,可以说朱允炆在位只有四年,这四年中朱允炆基本没干别的,光和叔叔朱棣打仗了。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留下长子朱高炽镇守北京,当然,朱高炽在历史上是个有痛风病的大胖子,行动本身就不方便,都需要别人搀扶,因此也不能和父亲朱棣一起去上阵父子兵。

朱棣起兵时带走了勇武过人,喜好逞勇斗狠的次子朱高煦,你不是喜欢逞勇斗狠嘛,老爹带你出去嗨。所以朱棣和朱高煦一起向南进军,上阵父子兵的去篡位了。

在这场“靖难之役”的篡位战斗中,朱高煦勇武绝伦,多次救老爹朱棣于危难之际,尤其是有一次朱棣在战斗中精疲力竭,眼看就要陷入敌军围困之中,这时候是朱高煦奋勇杀了进来。

朱棣看到这虎B儿子也很高兴,因为他向来喜欢朱高煦的勇武,认为这一点像自己,所以他觉得朱高煦进来了,自己就有救了,为了激励虎B朱高煦奋勇卖命,老爹朱棣给他画了一个大饼:“好好努力加油,你大哥经常生病,你懂得。”

朱棣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在向儿子朱高煦暗示,长子朱高炽身体虚弱不堪,很可能会早逝,他要死了,那他的位置不就得轮到老二朱高煦身上了。

朱高煦就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虎了吧唧的人,他一听老爹朱棣这么说,这劲就噌的一下上来了,于是这场战斗朱高煦奋勇杀敌,拼死把老爹朱棣救出了重围。

朱棣当时也就是快活快活嘴,当时朱棣所处的局势并不是很明朗,他篡位能不能成功都两说,所以他主要就是给这个虎B儿子朱高煦打打气,加加油而已,他哪知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朱高煦真把他这话当真了,也因为他这句话,朱高煦一生都以唐太宗李世民自居,心里总有着这个皇帝梦,也由此朱高煦越发仇视大哥朱高炽。

老爹朱棣篡位成功,但是原来的话就不认账了

在朱棣和朱高煦父子兵奋勇战斗,和朱允炆用了一位猪一样的统帅李景隆,在朱棣和朱高煦父子的努力下,和猪队友李景隆的助攻下,朱允炆很快就被叔叔朱棣从皇位上拽了下来,从此“允炆去哪”成了历史之谜。

朱棣梦寐以求的坐上了皇帝宝座,在即位之初,朱棣也很犹豫,究竟该选择老大和老二谁当太子呢

但是很快朱棣就确立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这是为什么呢打仗的时候朱棣不是还很欣赏虎了吧唧的朱高煦嘛,认为他勇武和自己很像,为什么都不竞争一下就很快确立了朱高炽做太子呢

第一,朱棣发现朱高煦是个虎B儿子没有帝王权术和头脑,他不懂得拉拢人心,更不懂以身作则,看看他那好勇斗狠的性格,所以朝廷上下没有说朱高煦好话的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很反感朱高煦。

第二,朱高炽确实是个好太子,仁义宽厚,善于拉拢人心,也能团结兄弟,朱棣就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老大朱高炽做了太子,老二朱高煦虎了吧唧还天天想当皇帝,老三朱高燧也没闲着,也天天想着谋权篡位。

但是朱高炽却能宽容对待两位对他太子之位虎视眈眈的弟弟,在两位弟弟犯错后,朱高炽都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求情袒护弟弟,可见朱高炽善于团结和笼络人心。这是作为皇帝最基本的素质,可以说朱高炽具备了做皇帝的基本素质。

除了朱高炽本身具备做皇帝的基本素质,再有就是他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也就是宣德帝,降生之时据说天降异象,朱棣就是因为得了这个孙子,才坚信自己家族是天命所归,坚定了发动“靖难之役”的决心。

所以朱棣即位后,先是册立儿子朱高炽为太子,随后不久就宣布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局面,自古以来只有册立皇太子,而皇太子在世时从来没有皇爷爷册立皇太孙之说,所以后世都认为朱高炽是工具人,也就是传说中用来隔辈传位的人,爷爷喜欢孙子,而老爹沾了儿子的光才当了太子后来又成为皇帝。

虽然后世都认为朱高炽是沾了儿子光,成为了隔辈传位的工具人,但是历史上的朱高炽还是很有能力和手段,朱棣在位期间经常在外征战,一直是由太子朱高炽监国,所以说永乐盛世也算有朱高炽一半的功劳,这都说明了朱高炽本人还是非常有能力。

第三,朱棣得位不正,而废长立幼更是自古以来大忌,所以朱棣更得让继承人位置坐的正坐得稳,好能堵住悠悠之口,所以朱棣不可能废长立幼。

所以说有了这三点,朱棣是绝不可能传位给有勇无谋,只知好勇斗狠的朱高煦。

但是朱棣毕竟对朱高煦食言内心有愧于儿子,对朱高煦封赏很丰厚,封他为汉王还将云南划为他的封地希望他去那就藩。

而朱高煦被老爹营造了皇帝梦,岂是一个云南就能打发走的,当你儿子朱高煦是要饭的呢,给个云南就能乖乖走人,于是朱高煦赖在京城不肯就藩。

朱高煦双商太低,不知进退,不明得失

当朱高煦老爹朱棣大加封赏他的时候,他如果够聪明,知进退,明得失,果断的断了当皇帝的念头,从此收敛,去云南做一个逍遥富贵王爷,其子孙后代还能得到善待,但是朱高煦偏偏就一心想着当皇帝。

于是朱高煦就开始千方百计积蓄力量,并且还向朱棣索取了天策卫为藩王护卫,同时又向父亲朱棣请求增加了两护卫,朱棣出于对儿子的愧疚,也就尽量满足他,从此朱高煦就开始自比为唐太宗李世民。

朱高煦别说自比李世民没有资格,他连比李元吉的资格都差远了,李世民当年屈居太子之下时,知道如何收拢人心,任用贤才,而朱高煦除了有李世民那般野心,在智商和情商以及人望方面都不及李世民,天时地利人和朱高煦一样没有,除了有野心之外。

朱高煦还没来的及夺皇位,就已经先把朝廷大臣得罪光了,他招募私兵和击杀兵马指挥使以及私用御用器物,连老爹朱棣最后都看不下去了,如果不是哥哥朱高炽为他求情,当时他就得完蛋。

朱高煦狂妄的自比李世民,但论能力、智商、情商各方面朱高煦都比李世民差远了,而他的大哥朱高炽论手段、论人望、论能力则都在当年李建成之上,所以两人差距段位太大了。

朱高炽知道两个弟弟都有野心,都想当皇帝,但是他偏偏不生两个弟弟气,还处处对两个弟弟袒护,为两个弟弟说好话,两个弟弟越对他不好,他反而越对他们好,结果就是朱高炽仁义宽厚的以德报怨感化了老三朱高燧,最后朱高燧终于有所收敛,从此不在妄图皇位。

老三朱高燧算是最终醒悟,智商情商都要比老二朱高煦高一些,所以他最后得到了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善待,得以善终,而且子孙后代世代承袭爵位,一直到南明灭亡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相反,朱高煦不仅不领哥哥朱高炽的情,没有被哥哥感化,反而变本加厉,当年朱棣觉得对朱高煦食言,所以十分愧疚,朱高煦赖在京城不肯就藩,朱棣也只得由他,还赐给他天策卫和增加了两护卫,朱高煦就开始膨胀起来,更加坚定了他夺取皇位的决心。

朱高煦为了削弱大哥朱高炽的力量,借着朱棣对他的愧疚,大肆在朱棣面前抨击诬陷朱高炽身边的得力助手,致使大才子解缙冤死、黄淮入狱。

但是说过朱高煦智商和情商都不高,他做事不会隐藏,所以朱棣很快就明白了朱高煦有夺嫡之野心,在朱棣调查后得知朱高煦违法僭越之事达数十起后,盛怒之下对他予以痛斥,剥夺了他的爵位和冠服,将他囚禁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终身囚禁。

这时候都是他大哥朱高炽过来求情,朱棣才勉强放过他,朱棣削除了朱高煦的护卫,将他身边亲信全部诛杀,然后将他强行迁徙到山东乐安州(现今山东惠民)。

朱高煦到了乐安之后更加怨恨大哥朱高炽,他就没想过,如果不是他大哥朱高炽求情,他已经就被父亲朱棣终身圈禁了。

朱高炽在朱高煦到了乐安以后还多次给他写信劝他收敛一些,但朱高煦依旧不肯悔改。

到了朱棣驾崩后,朱高炽顺利继位,朱高煦的嫡次子朱瞻圻在北京刺探朝廷动向,同时朱高煦还派遣心腹入京伺机发动叛乱。

朱高炽在知道这些事后也没有责怪弟弟,反而诏他进京更加厚待封赏朱高煦及他的儿子们,希望能感化他,但是朱高煦却马马虎虎的应付了大哥朱高炽。

在这得说一下,朱高炽一生所作所为确实对得起他仁宗的庙号,他确实是为人非常宽厚仁义,尤其是对待这两个常怀夺嫡之心的弟弟。

朱高炽在父亲朱棣去世后继位仅十个月就因为身体虚弱也驾崩了,在得知哥哥朱高炽驾崩后,朱高煦认为夺位的机会到了,他丧心病狂到想在半路截杀从南京奔赴北京奔丧的侄子也就是朱瞻基。

结果还是因为朱高煦虎了吧唧,临时起意,你要想杀侄子你就早谋划,想起一出是一出就想杀侄子,所以仓促行动自然成功不了。

侄子朱瞻基继位后,也没就这件事怪罪他这个虎B二叔朱高煦,反而继续跟他老爹朱高炽学,继续依旧厚赏厚待二叔朱高煦。但是朱高煦依旧花样作死,非要当皇帝不可。

所以说朱高煦双商真的太低了,而且很不知进退,也不明得失,他到后期已经不容于父亲朱棣,大哥朱高炽和侄子朱瞻基多次容忍他,给他机会,他却始终不珍惜。

侄子朱瞻基继位,朱高煦觉得他可以成为父亲朱棣,于是他造反了

朱瞻基厚待厚赏朱高煦没有换来朱高煦的悔悟,当然,朱高煦换了另外一种套路,他先是装成悔悟的样子,在朱瞻基继位后,多次就国事国策提出中肯建议,而朱瞻基也觉得二叔转性了,很给二叔面子,凡是朱高煦所提建议,朱瞻基都第一时间采纳,全数按照朱高煦的计划去办。

这样一来朱高煦认为麻痹了侄子朱瞻基,同时也认为侄子朱瞻基软弱可欺,他就觉得他应该效仿他老爹朱棣再发动一个“靖难之役”,毕竟他老爹朱棣当年就是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取的皇位。

既然老爹朱棣能行,那么朱高煦为什么不能从侄子朱瞻基手里夺取皇位呢,更何况朱高煦可是亲身参加过“靖难之役”的人,所以他自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而且自负勇武过人,

于是朱高煦就在乐安州集结势力兵马造反了,其实造反这个词说很牛气,但是真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朱棣英武过人,在“靖难之役”初期也是各种受挫,如果不是朱棣意志坚定,外加胆略过人,他很可能就和儿子朱高煦一样被大侄子给BBQ了。

朱高煦没有父亲朱棣的意志,更没有父亲朱棣的胆略,除了勇武和野心有点像父亲朱棣以外,他各方面都不如父亲朱棣。

而朱高煦的大侄子朱瞻基则比朱棣的大侄子朱允炆刚毅果断多了,朱瞻基一听说二叔还是造反了,二话没说,直接御驾亲征乐安州。

朱瞻基这一御驾亲征,立刻就震慑了这些跟随朱高煦造反的人以及朱高煦本人,他们都以为朱瞻基软弱可欺,谁知道人家这么硬气,本来朱高煦就不得人心,这时他手底下人一听说朱瞻基御驾亲征,也立刻都怂了,造反可不是闹着玩呢,是要诛九族的,所以谁都不想诛九族。

于是朱高煦手底下的人就想私下里把他绑了送到朱瞻基那交投名状,朱高煦得知这些后也就彻底怂了,他也不硬气了,他也不想学他老爹朱棣了。

所以朱高煦悄悄背着手下人,带着儿子连夜奔小路出城向大侄子朱瞻基投降了。朱高煦投降后,朝廷上下都请求朱瞻基将朱高煦诛杀以正法典,但是朱瞻基念在叔侄之情还是原谅了朱高煦。

朱瞻基没有杀朱高煦,而是将朱高煦削除宗籍,剥夺爵位,朱高煦及其儿子们全部被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

朱瞻基虽然将朱高煦废为庶人圈禁起来,但是他并没有做得太绝,在生活上依然厚待二叔朱高煦和这些堂兄弟们。

最后就是朱高煦做出了一个五岁小孩智商才能做出来的事,一天朱瞻基闲着没事,想起被圈禁起来的二叔朱高煦,心思着去探望一下,看看二叔朱高煦生活的怎么样,结果朱瞻基好心探望,他这个虎了吧唧的二叔朱高煦就跟小孩一样,看到他走过来之后故意拿脚将他绊倒。

这一下朱瞻基就怒了,新仇旧恨一起算,想起当年朱高煦还当着自己面侮辱过父亲朱高炽,现在又想侮辱自己,朱瞻基一怒之下让人拿三百斤的大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是武将出身,武力过人,将大缸顶起。

朱瞻基于是命人在大缸周围点火熏烤,于是虎啦巴叽的朱高煦就这么被自己的大侄子做成BBQ了。

既然新仇旧恨都一起算起来了,朱瞻基烤杀了二叔朱高煦之后还不解气,于是他将二叔朱高煦这11个儿子也就是11个堂弟全部诛杀,这就等于直接将朱高煦灭门了,这时朱瞻基方才解恨。

所以说朱高煦是不是自己作死,他哥哥和他侄子给了他机会,他不珍惜,最后还是非得把自己全家都玩死才开心。

明明这智商和情商以及能力都不是当皇帝的料,还天天总做着皇帝梦,那么朱高煦注定得为自己的野心买单。

写在最后

关于朱瞻基没有直接以造反的罪名杀害二叔朱高煦,而是在最后将他虐杀,其实这一点在历史记载上来说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其实朱瞻基应该是早就恨透了二叔朱高煦,从看他虐杀朱高煦来说,就说明了他恨意很浓。

但是朱瞻基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以造反的罪名诛杀朱高煦呢个人认为,朱瞻基当时新君即位,可能是为了巩固政权和收买人心,故意展现出胸襟宽广态度,连造反的二叔朱高煦都能放过,这皇帝绝对有气度。

但是事后朱瞻基又十分仇恨二叔朱高煦,所以他可能故意去探视朱高煦,然后激怒朱高煦凌辱自己,最终朱瞻基趁着朱高煦的凌辱自己之事,新账旧账一起算,将他虐杀,这样也不亏他一代明君的身后名。

当然也可能朱高煦确实很虎B,但是总感觉都已经沦为阶下囚的朱高煦再虎他也应该明白自己就是案板上的肉,随时任人宰割,他还敢去主动挑衅凌辱大侄子朱瞻基,这明显是一个智商在五岁以下的小孩才能做出来的行为,所以说朱高煦再虎也没到那种程度,因此他很可能是被大侄子朱瞻基故意玩死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吧,朱高煦之死纯粹是自己作死,他没脑子不懂得进退得失,所以他最终被大侄子朱瞻基给BBQ烤肉了。

朱高煦从小就是一个熊孩子,所以他爷爷朱元璋都不喜欢他,而他老爹朱棣常年想着夺嫡有着野心,对他也失于教育,最终让他把自己作死了。

因此来说朱高煦的事件也告诉天下父母,熊孩子从小一定要管教好,不然你看似从小溺爱他,长大后他可能就像朱高煦一样玩花样作死,你不管教好孩子,总有人会替你管教他的,那时候可不是像父母那样对他有度了,很可能就会被玩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19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3
下一篇2024-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