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眼里的非洲是什么样的呢?黑皮肤的人民、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落后等等,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非常的印象还是比较单一的,那么非洲人眼中的中国人又是怎么样的呢?最近我们看到一位常年在非常生活工作的刘植荣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他密切接触的部长、省长、企业家、酋长,还有村民,等等各个层次的非洲人民,勾勒出中国人在非洲人心目中的九大印象。
哪九大印象呢?第一,中国人吃苦耐劳,中国人不断在非洲搞工程还是经商,几乎都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早七点上班下午六点半下班,晚上还要加班,所以非洲人很佩服中国人的勤劳,有的人甚至不可思议的认为,中国人就是一个肉身的机器。
非洲虽然是很贫穷,可是非洲黑人在劳动态度上与中国人是大不相同的,他们是比中国更早实行双休日的,加班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那是家常便饭,甚至没有任何额外报酬,而在非洲你让非洲的黑人晚下班10分钟,他也会向你要加班费。
如果不支付的话,就把你告上法庭。尽管加班工资比平常工资会高出很多,但是黑人也不愿意加班,他们要充分的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休闲。非洲人对于中国人这种苦行僧式的工作态度,他实在是无法理解,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快乐在哪里,不知道中国人在享受什么。
第二个印象是咱们中国人清心寡欲。非洲是一个性比较放纵的地区,多数国家实行一夫多妻制,他们见到中国人在这里单身,一呆就是一年、两年,甚至是三年不找女人,实在是无法理解。在非洲经常可以见到白人身边依偎着身材绝妙的黑姑娘,也经常看到健壮的黑小伙子挽着欧美来的白姑娘,那么孤独的就只有中国人。
刘先生在埃塞俄比亚工作的时候,他的秘书就问他说,中国人出国前是否要打一针,打了针之后你们就没有性欲了,是不是,你们出国之后就不再想女人了。
印象第三,就是中国人制造的商品是廉价的。非洲市场上中国商品最多的就是服装、小家电、五金,还有摩托车。一位中国同跑在那里为公司采购物资的时候,问当地的店主有没有便宜的,店主张口就说有啊,MindinChina,Verycheap,在非洲中国制造的是廉价和劣质商品的代名词,不好意思。
还有在非洲就是很多中国企业,他们都不用中国的国产汽车,他们喜欢买日本的丰田、三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国产汽车质量也是不太过关。比如有一家在非洲的建筑企业,他们买了两辆国产的皮卡,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只能开一辆了,那么另一辆就停在院子里做配件用的,几个月后两辆车都成为一堆废铁,都堆在那里了,最后他们还是买了两辆日本的丰田。
第四个印象是,中国人法律意识淡漠,在非洲一些中国企业老板无视当地的法律,经常和当地雇员发生冲突,那是官司缠身,比如雇工不签合同,不缴纳各种保险,工资比准低于所在国规定的最低保障工资,还有节假日强迫员工上班,他以为在中国了,加班还不付加班费,随意解雇劳工等等。
非洲虽然落后,可能他们仍然是沿袭着殖民者带来的法律,现行的法律几乎都是从英国、法国那里原封不动的搬来的。可能是殖民者多年来对他们教化的结果,这个非洲人办事他是一定要找出法律的根据的。
刘先生举了个例子说,在非洲有一家中国建筑企业,有一天法院突然送来了150张传票,原来是这家企业没有按照法律程序解雇员工,被解雇的员工是纷纷到法院把这家企业告上了法庭。所以中国人到非洲来第一件事是熟悉这里的法律,免的糊里糊涂的犯法,自己还不知道。
中国摆脱封建的影子已有几十年,闭关锁国已是过眼云烟。泱泱大国的国门向世界敞开。鼓励年轻人学习外来文化,同时也向外国友人展现出中国国力的强大。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每座城市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中国的美人、美食,在国外引发“中国热”。不少外国人陆陆续续的来到中国游玩,甚至很多外国人因为喜欢中国,从旅游变成安家,现在在街上遇见外国友人已见怪不怪。
爱情不分国界、种族,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改革开放的今天,已不像古时一样在乎门当户对、血脉绵延。更多的是在乎彼此一起的感受,在乎那种一见钟情,二见倾心的激动。
越来越多的跨国恋出现在我们身边,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常态。
跨国老少恋
跨国老少恋不知大家是否听闻,中国河南43岁大叔迎娶非洲25岁少女为妻的事情上了新闻。异国恋大家都有所耳闻。年龄相差如此巨大的跨国老少恋我想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
就算是在讯息高速传播的今天,这样的新闻仍当然目瞪口呆,惊起讨论的热潮。对于该事褒贬不一,但很多人表示相爱即可,年龄不是问题。
这位大叔名叫谢晓伟,是中国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按理说,谢晓伟与非洲少女在中国偶遇的机会可以说是万分之一。
谢晓伟能遇见他的小娇妻中国应该算是无形中的工程,中国身为礼仪之邦,虽仍是发展中国家但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国,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国家,尽显大国风范。
2013年,中国到坎帕拉援建高速公路,而谢晓伟作为援建工人跟随浙江宁波的一家公司来到非洲,也就是在这与非洲少女娜布力娅相识相爱。
跨国恋第一个阻碍就是语言,一生为农的谢晓伟因家庭贫穷没有上学,大字不识几个。更别说英语了,普通话说起来也磕磕巴巴。
但语言并没有阻碍这相爱的两个人甜蜜,最开始的他们以最原始的方式-手语,来交流感情。可手语毕竟不像语言那样优美,也不能更好的表达双方即将溢出的爱情,感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将两个毫无关联的两个人联系在一起,让双方为彼此改变。
他们为了感情更好的升温,他们开始学习对方的语言,娜布力娅教谢晓伟学习英文,谢晓伟便将自己的家乡话教给娜布力娅。
援建结束后娜布力娅随着谢晓伟来到中国,这可在当地炸开了锅,迎娶外国媳妇在这小村子里这可是头一回见。而且对方还是个25岁的非洲姑娘,当时村里人争先恐后的来到谢晓伟家就想看看这非洲姑娘,络绎不绝的村民差点儿就没把谢晓伟的门槛踏烂。这也是娜布力娅第一次感受中国人的热情。
那时的农村相对来说,思想观念还是落后。许多人不赞成谢晓伟迎娶娜布力娅,但爱情岂是他人的三言两语能够摧毁的,谢晓伟就这样将这位美丽的非洲女孩娶回家中。
中国媳妇的日常
娜布力娅是个非常勤快的姑娘,养鸡、喂猪、种地、洗碗她样样精通。早上她就和村里其他小媳妇一起来到田里种地,回家后她便开始喂猪养鸡,和村里边那些小媳妇没有任何区别,当然她能这么快上手归功于她在非洲时也常帮着家里干活。
不仅如此她还学会做中国菜,而且是色香味俱全,要不是她那与众不同的皮肤,村里人差点都把她认错成哪家的媳妇。
现在的谢晓伟和娜布力娅孕有一子,现已上幼儿园。虽然每天都有校车接送,但娜布力娅还是会每天走十几分钟的路程,来到村口接送小孩上学。
虽然每天都有农活要忙碌,谢晓伟的母亲年事已高,只能做些轻活,大部分需要体力的还是由娜布力娅独立完成。
但娜布力娅并没有一丝不情愿,反而非常喜欢现在的生活。也许在娜布力娅眼里这样的生活朴实而又充实,更多是和爱的人在一起的每天都是幸福的。
村里人从开始的抗拒外国媳妇,渐渐的被娜布力娅的勤劳诚实打动,对这个外国媳妇也开始赞不绝口。娜布力娅在中国呆久后,也变成半个中国人。
她的中文说的非常流利,尤其是河南话,不看她的面庞任谁来猜都会说是个地道的河南人吧。她非常的讲礼貌,早上送孩子去学校遇见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村民都会道声早,谁家里要借什么或是请求帮忙,她都不会拒绝,反而很热情的提供帮助。
而且她非常聪明,很多事情一学就会,一看就懂。村里人常说“这个外国媳妇,不仅聪明能干,人还热心肠”,就很像一个亲切的邻家大姐姐。”
娜布力娅不仅征服了谢晓伟的心,还征服他家人的心。谢晓伟的母亲对这个外国媳妇,也是赞赏有加。婆媳关系非常和谐,很少见到她们有过争吵。
现在的娜布力娅在河南过着普通中国媳妇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地道的中国媳妇了。
外国媳妇遇到的中国问题
虽然娜布力娅已经融入到中国家庭中去,语言交流也毫无障碍。但毕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就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读法。
有些词语连中国人都很难正确的表达出它的意思,更何况这个从非洲远道而来的媳妇呢?
我想娜布力娅因为语言在生活上也会和他人产生误会。夫妻相处间也会因一些家庭琐事,或者重要决断的时候。因为语言不熟悉,用错词汇而产生争辩,也会因为理解错彼此的意思而导致争吵,这是在所难免的。
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分歧,亲密相处的两个人也会有争吵。但我认为只要感情坚固,这样的小争吵也是可以作为生活中的“爱情添加剂”,偶尔的争吵是可以促进夫妻的感情,使双方对彼此的理解更深
其二就是文化的差异,改革开放多年,但是老祖宗留下的很多思想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而国外的思想是开放式的,中国的思想就较为保守。
特别是在中国农村,思想上的保守又会更深。主要表现在三观的不同。如果遇到一些有分歧的事情。外国人大多主张是可以尝试着做一下,无论成功与否。而中国人就会深思熟虑一番,若认为不可行就不会再在这件事上下功夫。外国人注重过程,中国人注重结果。
虽会引发争吵,但这也是一种思想上的进步。两种思想在剧烈的碰撞中总会产生新的思想,对于娜布力娅来说她在保留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可以多一丝稳重。对于谢晓伟来说,敢于尝试成为他需要去改进的地方。
其三那一定是背井离乡。娜布力娅从遥远的非洲来到中国,虽然中国很多物质上、生活水平上明显高于非洲。但家乡毕竟是家乡,我们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离开自己的亲人、朋友,为了爱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国度,无疑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一个女孩子,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种族、任何性别,远离家乡的内心是十分忐忑的。
加上语言环境的不同,很容易造成人心理上的恐慌。所以娜布力娅的勇气还是值得称赞的,好在谢晓伟对娜布力娅十分体贴,这场爱情豪赌的战役娜布力娅打了个胜仗。
只不过在那夜深人静处,她也会看着天上的明月,思念家乡的云、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她在中国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她也在努力的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
她也疲惫过,也委屈过。但是爱情给了她无限的力量,能让她在新的国度生根发芽,她也不曾在乎别人给予她异样的目光,有了谢晓伟她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勇气。
小结:
现在的她和谢晓伟是人人艳羡的模范夫妻,和蔼可亲的婆婆、虎头虎脑的儿子、热情的近邻,都让她倍感欣慰。这段不被人看好的异国老少恋,到这也算是划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有情人终成眷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