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宇航员在太空漫步的,其实有很多都是合成照片。从目前来看,能够容纳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的地方只有国际空间站了,那里距离地球表面400大约公里,大概一小时半就能围绕地球运行一周,如果在空间站中的宇航员细心观察的话,那么在地球上计时所用一天的时间,在空间站内部都能看到日出和日落16次左右那么,宇航员在外太空中看到的宇宙,到底是白天还是黑夜呢?
首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白天和黑夜的含义。白天黑夜只是地球生物的感觉,当然这些生物中有智慧和思维的只有人类,人类能够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而动物和植物其实也能感受到白天和夜晚,很多动物到了晚上和人们一样休息,而白天就开始活动和觅食,当然有些动物在晚上觅食,白天休息。植物白天充分地吸收阳光,在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到了晚上没有了光合作用,就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地球的白天和黑夜是以太阳照射为依据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在地球上能够形成不断变化的晨昏线,然而这条线就是白天黑夜的分界线,我们处在太阳照射到的半球,觉得周围都是明亮的,我们自然认为这是白天,黑暗就是黑夜,而在月球上,同样有这样的晨昏线,不过假如你站在月球的“白昼区”,也不会像地球上那样周围全是亮的,仰头望去只有太阳所在的地方是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源,其它距离更远的恒星,呈现的是一个个小的光斑,但如果不正对着太阳看的话,这些星星所发出的光线,在空中的亮度应该比地球上清晰得多,我们如果低头看看月球的表面,也只能看到明亮与黑暗区块共存和交错分布的现象,并不会像地表那样几乎全是明亮的状态。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的原因在于地球拥有比较浓密的大气层。来自太阳的光线,是包含着多种射线共同组成的复合型电磁波,能够激发人们让你视觉神经的系统,来预知颜色的。当太阳光线照到地球的大气层后,由气体分子和一些尘埃物质的存在,一小部分光线的能量被吸收,从而增加了这些气体分子和尘埃物质的内能,于是温度得以提升,其中的一部分能量也会被地表的各种物体所吸收,从而地球的整体就会被太阳辐射所“加热”。
因此,当没有外界光源、或者没有大气层持续反复地对光线进行反射、折射和衍射的作用,我们眼的视觉神经系统就很难被刺激形成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中,大脑判断的信息就是周围“一片黑暗”,这就是我们认为的黑夜。对于外界没有光源或者外界光源非常微弱的情况,可以很容易联想到太阳下山以后,整个天空中除了月球反射的太阳光线外,没有更多太大的光源,这种光线强度与白天相比低了很多很多倍,即使满月时分,我们视觉系统判断出来的也是非常微弱的光照信息。如果我们能够站到海王星的表面,由于光线在宇宙空间传输中会有一定程度的“损耗”,太阳光线在到达海王星以后的能量密度就非常低了,我们即使在海王星的“白天”,也体会不出昼与夜的区别了。所以如果我们处在国际空间站之中,能够透过玻璃朝外看的话,周围应该是一片漆黑的环境,太阳在画面中就像一个光球,点缀在黑暗的环境中。
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的两个节气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春分与秋分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约是一百八十二天半年时间,从地球绕太阳运转图可以明确看到春分在东秋分在西,两个节气相互对照,而这两个时节昼夜相等,春分节气后白天慢慢变长一直长至夏至,夏至日后白天开始慢慢缩短,到秋分时昼夜再次相等。
秋分已过,夜晚开始慢慢变长一直长到冬至,冬至过后夜晚开始慢慢缩短,到了来年,春分昼夜时间又变成相等,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细细想想春分秋分相互照应,平分昼夜,时间相等,夏至冬至黑白分明,夏至白长冬至黑长,一年四季变化无穷。
春分和秋分的区别
1、时间不同: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
2、气候不同:春分与秋分都是春节和秋季当中有着特殊意义的节气。春分代表着温暖的来临,秋分代表着寒冷的来临。春分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降雨增多,气温下降。
内容如下:
1、夜深了,银色的月亮点缀着深蓝的夜空,淘气的星星孩子们在她身边跑来跑去,追逐玩耍。众星捧月,月亮今晚一定不会寂寞了吧!
2、夜晚慢慢地,慢慢地来临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区便像整个地浸泡在黑色的墨水里,漆黑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
3、一颗颗小星星闪烁着光芒,调皮地眨着眼睛,向我问好。;它们犹如璀璨的珍珠把深蓝色的夜空点缀得光彩夺目,比起皎洁的明月也毫不逊色。
4、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像在白天里那样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5、在宁静的夜空中,满天的星星互相玩耍,眨巴的小眼睛,好像在看大地上各种有趣、美丽的景色呢!月姑娘来晚了,害羞的扯上一块头巾,把自己的脸庞蒙上。星星和月亮好像是夜空的守护神。星星有时分成一组一组的,有时像个“1”字,有时像把雨伞。
“城市的灯光让我分不清白天和黑夜”,这句话的意思不仅代表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还寓意着城市有繁忙的生活工作节奏。
你可以回复他有机会去农村疗养吧,广阔天地欢迎你。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每年的春分和秋分这两天,白天和晚上时间一样长。这叫“昼夜平分”。一年两次,啥也没发生。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我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艮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
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点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当地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我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扩展资料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这里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
而在南北两极,春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各地从冬至开始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短。
原因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长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短于黑夜。
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的两个节气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春分,时间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赤道。秋分,时间为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赤道。另外夏至和冬至:夏至,时间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冬至,时间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太阳直射点:南回归线。春分指向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秋分指向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与秋分都是春节和秋季当中有着特殊意义的节气。春分代表着温暖的来临,秋分代表着寒冷的来临。春分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降雨增多,气温下降。
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的12小时,夜晚是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的12小时。
而在天气预报中,“白天”同样是指8时至20时,“夜间”同样是指20时至08时。目前气象部门已经推出了逐三小时的天气预报,未来还将逐步推出逐小时的天气预报,以便公众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个时间点的天气情况。
天会变短的原因
每年9月,白昼缩短的速度最明显。由于地球倾斜自转,同时绕太阳作公转运动,从夏至以后,太阳对地球的直射点逐日南移;到秋分日时,直射赤道;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移到赤道以南,这样分布到北半球的阳光逐日减少,所以北半球白昼的时间也逐日缩短。
昼短夜长这种变化,纬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为此,赵之珩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9月,哈尔滨白昼将减少92分钟,沈阳为80分钟,北京为75分钟,上海为54分钟,厦门为40分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