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小白楼指的是一座白楼吗?还是地名?为什么叫小白楼?

天津的小白楼指的是一座白楼吗?还是地名?为什么叫小白楼?,第1张

天津“小白楼”,地域不算大,但名气不如不仅天津人都熟悉,而且连外地人也知道天津有个小白楼,甚至一些外国人来了也要到哪里去寻找昔日的梦境。小白楼为何有如此魅力呢?那还得从小白楼地区的形成和发展说起。

小白楼地区的由来

1860年天津开埠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先来天津强辟租界。最初英、法、美在天津设立租界时,现在的小白楼一带为美国租界,其四至是东西以海河与海大道(今大沽路)为界,南至现在的开封道,北迄现在的彰德道。就是这块总面积约131亩的弹丸之地,近百年来不断发展,逐渐繁荣,形成今天为人们所熟悉的小白楼地区。小白楼地名的由来,是因为原来在这里有一个外墙涂白色的二楼酒吧,当时这一地区尚无其正式地名,当地居民便以这一独特白色小楼为标志,约定俗成地称这一地区为小白楼。

1902年美、英私相授受,将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但英租界当局实际上并未真正管理起来,因此发展较慢,行政管理上也不像英租界那样严格。 1901年英商先农房产公司成立,开始在小白楼一带建房,首先建盖了整个先农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购置了徐州道南面10所同样的小楼房;20年代初买下了太古洋行买办郑翼之兴建的小营市场,并将先农里东面今大沽路上及今开封道南面的一片平房翻盖为钢筋水泥的铺面和三四层楼房。

20年代中期在今开封道西口建起五座比较豪华的公寓楼,只供外国人居住。先农公司在小白楼一带不断建房,而且面积大,地处冲要,并把面向马路的房屋翻盖成新款式的商店门面,这种格局在客观上为这一地区的繁荣提供了条件。随着英、法租界的发展,加之小白楼地区东傍海河,有太古、怡和等洋行和招商局的航运码头,又比邻金融、贸易中心的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因而这一地区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以外国人及官僚、买办、下野政客军阀为服务对象的销金窟。这里饭店、酒吧、舞厅林立,更有理发、美容、西服裁剪等行业,还有专门经营进口化妆品、服装、鞋帽及洋酒罐头、西点、糖果的商店,均以其高档、时髦而著称。小白楼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逐步发展繁荣起来。

外国士兵的寻欢之地

自天津开辟九国租界后,各国军队以保护本国侨民利益为由而纷纷开来。这些军队官兵到处寻欢作乐,尤其是美国兵营坐落在小育门墙子河以西(今广东路第二医学院旧址),因而在小白楼一带很快就出现了为大兵服务的各种生意场所,酒吧、舞厅、妓院等等一应俱全。于是以美军官兵为首,英、法、意、德等国的士兵们也长期把小白楼一带作为他们游逛寻欢之地。

由于各国士兵们纵酒寻欢,销魂后倾囊而去,嗜利的人们便把小白楼一带看成是生财之地,不同行业的大小商店应运而生,促使这一地区迅速繁荣起来。每到夜晚,小白楼一带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种景象与其说繁荣,毋宁说是当地社会一大公害。这也正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畸形发展的写照。

20年代未至30年代中期,是小白楼地区繁荣鼎盛时期。此后虽然经过日军侵华的沦陷,但因小白楼的繁华业已形成,又有大批白俄人聚居此地,故而繁荣景象一直未曾减退。 1945年日本降服后,大批美国海军陆战队又涌人天津,一度暗淡的小白楼地区的娼妓不只死灰复燃,而且由暗转明,连同酒吧、舞厅也应时而生,使小白楼地区的繁荣又达到了顶点。

俄国城”

自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小白楼地区有“俄国城”之称,这种说法尤其在外国侨民中相传甚广。小白楼地区之所以会有“俄国城”之称,是因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天津的俄国侨民集中居住在今开封道、徐州道两条马路的西半部,以及特一区(旧德租界)的义庆里、汝南里一带。俄国侨民在这里开设了俄国饭店、俄国商店、俄国风味食品店、小餐馆、酒吧问及服装店、美容店等大大小小的各式商店。这些商店门前悬挂着不同颜色、不同形式的俄文招牌。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的俄国人男女老幼到处可见,每日来来往往,互相打着招呼,有的三三两两团坐一个角落聊天。俄国女人们缝衣、织毛活,孩子们在弄堂戏耍,老头、老婆拄着拐杖晒太阳。这种景象使人大有置身于俄国某个城市的感觉,因此外国侨民称之为“俄国城”,是有几分道理的。

当时来天津的白俄人,大部分来自东北,他们通过海参崴、旅顺进入关内;也有一部分是由新疆过来的。他们所以逃奔天津,一是天津曾有俄国租界;二是天津原有俄国侨民,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如开设萨宝石洋行的季特维诺夫和开设阜昌洋行的白俄贵族巴图也夫等。

当时英国人对俄国人在居住、生活上处处给予方便。俄国人子女可以进英国公学和圣路易学校读书。凡稍懂英语的,都可到。各大洋行或进出口公司,安排适当的工作,待遇上虽比不得英国人,但大大高于中国人。当时英界工部局中的董事长毕德斯,是英租界首屈一指的官绅,他的妻子就是俄国人,所以白俄人通过毕德斯进入各种机构找到工作的大有人在。有些夕)国人(包括英国人)为了少花钱就讨俄国老婆。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还增加了俄国人为督察长。这样小白楼地区形成白俄聚集的社会。

小白楼地区的繁华,从一开始就带有欧化的倾向,到20年代大批白俄聚居以后,使这里更充满了东欧的色彩。例如西餐里名为“托考斯基”的“小吃”,就是俄国人所独有的。在俄国人没来以前,西餐的菜肴很简单,后来俄国人开的餐馆,都以小吃取胜,很受人们的欢迎。如俄国犹太人普列西经营的义顺合大餐厅,还有小型的天津小饭店,每餐都给六七个小吃,有时还不算钱,不计在正餐里面,以广招待。由俄国人卡普斯制造的:‘风船”牌俄国俄斯克烧酒和安德列也夫自造的“50号”斯克红酒,都在小白楼地区风行一时。再如甜面包夹火腿肠,由白俄老人提、着篮子走街串巷,用带有俄语口音的中国话吆喝着“买面包哩”。小白楼地区有许多俄国人开设的俄国风味食品店,什么“莫斯科硬肠”、“辣肠”、“肝肠”等等都是俄国风味。俄国人的生活习惯对居住在小白楼一带的中国人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文娱方面、比较大的聚集点为犹大公会,也称犹太俱乐部(今群众艺术馆),这里的成员绝大部分是俄国犹大人,会长是拉赤阔夫斯基。这里有各式各样的赌具,白俄三五成群终日赌博,夜晚是通宵舞会。其他还有多比利宁娜**办的戏曲学校,教授芭蕾舞、俄国戏曲、钢琴和歌唱。徐州道上有摩登跳舞学校,专教交际舞,教师是宝格凡诺娃。教油画的有个珊多太太,她曾在皇宫饭店开过个人画展。有个医生”、斯维里道夫,在徐州道他的住宅行医。莎卫饭店是俄国犹大人布夫曼开设,这里除住些俄国旅客夕),还经常有夕)国人带着妓女或交际花开,临时房间。另外开理发馆、美容室的有四五处之多,其中以卡普利特斯卡姬开设的规模最大,从业人员多是白俄女人,有化妆师、修指甲师、理发师和烫发师等等。他们除在馆内正式营业外,还包做大旅馆饭店的活,如利顺德、泰来、皇官饭店等)此外则是大量的餐馆,在40年代初,义顺合大餐厅在原址建起四层高楼大型餐厅,取名维格多利,由俄国犹太人普列西和中国人齐如山、郝如久合资经营,该店规模宏大,设备富丽堂皇,当时可称小白楼地区以至天津市唯一大型的西餐厅。还有个俄国法学家沙勒布林,开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专为白俄办理诉讼事宜。这些情况足以说明白俄人在小白楼地区的生活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小天地,客观上对这一地区的繁荣起了促进作用。

小白楼的商业

小白楼地区最早的繁华街道为海大道(今大沽路)的朱家胡同一带。这里华人经营的小型店铺比较多,其顾客几乎华洋各半”故而应酬门市的人多少都要会一些业务应用英语;所售商品和加工服务,也要适合西洋习惯和风味。那时小白楼一带专售洋酒罐头、日用杂品的商店有裕恩永、样泰义、福兴太、大昌和等,其中以裕恩永经营较久、范围较大。该店所营商品一律为进口货,价格昂贵但适合西洋人和高级华人的需要。它初设英租界中街南端,由于业务兴旺,后在海大道小营市场旁增设分店,堪称小白楼华人商店之冠。在分店对过有个独特的小商店天香室,经理曹天佑是上海人,这个商店以经营针头线脑(小百货)驰名于小白楼。像天香室所出售的商品,在过去是肩挑木提盒、手摇小鼓串巷的小贩才卖的,而有门面的座商干针线买卖的还是少有的。所卖的针全由德商世昌洋行进口,线是“衣线”(褂式)和轴线。小白楼地区做中西服装的裁缝很多,要把服装做好一定要用好针线,故而天津大多数成衣匠都到天香室购买针线,天香室在解放前一直经营了近40年。早年做西装、军服、制服的一级技师,有小白楼江夏里的何庆昌和法租界的王阿明,都是宁波人。何庆昌做西装手工精细,完全合乎英国绅士派,合体大方。当时英租界工部局巡捕制服一律由何包做,故而他与工部局关系密切,每当他出门坐包月车上街,英巡捕见他都行礼以表尊敬。

海大道上有几家绸缎店,如华竹分店、元隆分店、中国同昌绸缎公司、益昌祥绸缎店等。益昌祥于1927年开业,经理刘杰三,是绸布业者行家,他根据小白楼地区特点经营绸布,如白俄妇女喜穿大格大花绸布,他就进这类的货,虽不算高档货但很畅销;对周围的豪门公馆,设专人送货,年节算帐,待客和蔼周到,眉而他一直干到解放。其他如华竹、元隆等,干到30年代初就因业务不振而关闭。

小白楼一带叫卖行也非常多,由徐州道至镇江道的海大道东西两侧比比皆是。这个行业是个不用本钱的买卖,但一般规矩老实人是干不了的,只有那些在地方上有势力的人才能经营,连外国人干这行也是属于外国流氓。他们手眼通天,消息灵通,如哪一家买卖破产还债,哪一个豪门败家子倾家荡产,他们都打听得一清二楚,甚至有些人从家里偷出来珍贵物品拿到叫卖行来卖。这些叫卖行一律负责处理并从中赚取回扣,遇有值钱货他们则以低价收买。小白楼最大的拍卖行要数“魁昌”。

小白楼的**院,最老的是平安**院(今音乐厅),建于1922年,经理英籍印度人巴厘和英籍中国人卢根。卢根是广东人,在中国经营**院,他是最早的一个。光陆**院(今北京影院),是由白俄人库拉也夫经营,后又有中国人李秉元(美国环球影片公司驻津代表)加入。他们既经营**,又在前楼开设圣安娜跳舞厅,这个舞厅伴舞舞女大都是白俄少女。在光陆的北侧还有个小总会舞厅,这个舞厅经理姓刘,是宝成纱厂的东家,他还开了个交际食堂(重庆理发店旧址)。大光明**院,开始由中国人韦耀卿建立,后卖与英籍印度人泰莱梯,抗战胜利后又转兑给劝业场主高渤海。这个影院规模宏大,当年门前常有 两名印度兵把门。

小白楼的饭馆,除上述白俄干的大小西餐厅、酒吧外,中国饭馆有几处也很有名气,并能做出人们爱吃的菜肴。鸿福楼饭庄位于今大沽中路徐州道口坐东,是个纯天津风味饭店,名菜有八 大碗、五碗四盘。在海大道小营市场斜对过有家白楼饭馆,经营者独出心裁地发明一种菜叫“白楼菜”,不外是虾仁、鸡蛋、肉之类炒烩在一起,人们吃了很得味,于是就畅销开了。色味斯餐馆位于今徐州道西端坐南,以广东风味而驰名,由广州姐妹俩经营,这里专吸引美国兵,挎着舞女、妓女进出于色味斯,使这个小餐馆业务非常兴旺。夏太太饭店设在小营门墙子河畔的今郑州道上,是个俄国风味的西餐馆。夏太太是东北人,会说流利的俄语,她精于俄式大菜,30年代中期,在郑州道她自宅的地下室经营西餐馆,顾客多是中上层官商界人物。

今徐州道以南、大沽路以西、大营门墙子河以东,是个大三角地带,这里人通称“三角地”。这里大沽路一面的房产,皆为天主教会的崇德堂所有。崇德堂在这里建盖了个大商场,商场内招揽些吃喝摊、打高尔夫球的以及赌博等各式不伦不类的摊贩。后来一度有马戏团表演,又住过美国军队。教会不会做买卖,一直干不好,1932年法租界华清池经理把商场接兑过来,改为澡塘,取名“天香池”。经营了三年因赔钱又转让给日租界福仙池李姓。李精明强干,把这里重新修饰一新,三楼设雅座单间,容纳男女合洗的所谓“对盆”,这一来营业大振。在曲阜道(原大朱家胡同)有个中型澡塘,初开时名旭东澡塘,因营业不强,后由裕恩永于氏家族接兑,改名海泉池。澡塘范围不大,适于大众化,凡太古、怡和以至大连码头的工人们是这里的常客。在小白楼中心的海大道上,有个与白俄的火腿肠子店相媲美的酱肉铺,名叫天玉顺酱制品分店。总店设在英租界中街英国球房(今市人大常委会)南侧,是三个洋厨子合资开设的。他们是高天喜、张玉山、蔡起顺,各用名字的一个字,取名天玉顺。该店的酱制品味美适口,中外人等莫不远道来购,可称酱制品一绝。30年代为了开展业务在小白楼设立分店。

中国、交通两银行为了开展业务,在海大道设立分支机构。银钱业赵聘卿在朱家胡同海大道转角处,设立英租界唯一的银号——恩庆永银号,满足了小白楼地区工商业存、借款的便利。

1孙嘉淦(1683-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人,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前期一位突出的有胆识的宰相级官员。前人评价说,“嘉淦初为直臣,其后出将入相,功业赫奕,而学问文章亦高,山西清代名臣,实以嘉淦为第一人”。

2康基田,乾隆进士。历任知县、通判、按察使、巡抚等官。曾以陈奏不实,遣戍伊犁,后复起用。两任河道总督,驭下极严。久管河物,精于治水,治河之法,以“束水攻沙”为 ,成绩显著。著有《河渠纪闻》。

3牛友兰,晋绥边区著名开明士绅。兴县中学的创始人。

4刘少白(1883~1968) 知名爱国人士。原名象庚。山西兴县人。

1刘昂(生卒年不祥)——字子昂,兴州人,金大定十九年(1179)进士。自高曾祖以下,七世科名相继。昂33岁时,任平凉路转运副使,不久因母忧去职,十年仕途不顺。后经推荐,升为国子司业,又擢升左司朗中,又因执政贾铉受人弹劾,累及刘昂,遂被降为上京留守判官,卒于任所。昂天资聪颖,工于诗赋,自成一家,诗得晚唐体,绝句尤佳。元好问《中州集》载其本传及诗十余首。

其弟刘海,旧志谓其举状元,但未详年代,曾任河南府尹。兴县城东关东街梢门一带称为“状元里”,据传曾有其府第。蔡家会沙盆洼旧有刘昂、刘海墓,今已无存。

2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号懿斋,别号静轩,清兴县人。少时家贫,且樵且读。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进士,官检讨。性刚直,有胆识。雍正初登位,命诸臣进言,孙嘉淦即上疏陈述三事:“清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雍正帝感到他太放肆,但又觉得他有胆量,不仅没有加罪,反提升为国子监司业。四年后又改为祭酒。雍正六年(1728)代理顺天府尹,丁父忧,请准回乡,服未满,以府尹召晋工部侍郎,仍兼祭酒。后调刑部侍郎,又兼吏部侍郎。又因举荐教习不称旨,而被夺职。因他不爱钱,调银库工作,与吏卒共劳苦,收支银不差分毫,深得雍正帝嘉许。十二年命署河东盐政。

乾隆即位后,召回孙嘉淦,先后委以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吏部侍郎、刑部尚书、湖广总督、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乾隆十八年卒,谥文定。入祠乡贤及晋阳三立阁。

孙平日居处,恒以“八约”自戒。其八约为:事君笃而不显,与人恭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举。所以虽刚直疏匡,却未能受到重用;虽有谣言挑拨,仍未能改变乾隆对他的信任。孙家淦精通理学,曾著《春秋义》,自以为不足取而毁之。另著有《周易述义》、《诗经补注》、《近思录辑要》、《南华通》、《南游记》诸书。后人辑有《孙定文公奏疏》。

其兄孙鸿淦,雍正进士,任湖北公安县知县,著有《庄子内篇评注》。其弟孙扬淦,雍正进士,任国子监丞。是为“一门三进士”。

3康基田(1728—1813)——自仲耕,号茂园,清兴县城关人。幼年家贫,苦心求学,14岁成秀才,选送省城晋阳书院读书。乾隆二十二年(1757)举进士,任江苏新阳、昭文知县,后又任河南怀庆知府、江南河道总督、安徽巡抚等职。

康基田为官清廉,抑强扶弱,深得民心,久管河务,精于治水。所著有:《河防筹略》、《河渠纪闻》、《合河纪闻》、《合河方彦》等。

其弟康基渊,乾隆十七年进士,曾任吏部郎中,兼翰林院编修。

其侄康绍庸,嘉庆四年进士,官至安徽布政使。

4刘少白(1883—1968)——名象庚,字少白,兴县黑峪口村人。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六岁入私塾,光绪二十九年(1903)选拔为贡生,先后就读于山西武备学堂和太原府中学堂。求学期间,看到清廷腐败,列强环逼,逐渐形成爱国思想。辛亥革命时,就读于山西大学的刘少白剪掉辫子,参加起义。1912年,当选为山西临时省议会议员。1918年山西大学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被选为阳兴中学董事。

“五四”运动后,他的思想受到强烈的震动,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并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多次掩护和营救地下党员和革命志士。1928年9月,刘少白任河北省建设厅四科科长,次年出任天津市商品检验局副局长、局长。他把在北平的寓所作为中共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1935年,刘少白任绥远省乡村教育工组训练所政治主任,曾掩护刘澜涛避开蒋介石的追捕,还为营救王若飞出狱做了不少工作。

抗战爆发后,刘少白回到山西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中国***。

1937年9月,刘少白在兴县动委会搞经济工作,筹资创办了兴县农业银行,为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支持八路军抗日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还创办了“新运书社”,发行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八路军军政杂志》、《论持久战》等进步书刊,宣传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40年,刘少白任晋西北农民银行经理。他大力提倡种棉纺织,扶助发展生产,粉碎了蒋阎联合的经济封锁。1942年,以副团长身份率晋西北土绅赴延安参观团访问延安,后又被选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毛泽东在其著作中称赞说:晋绥边区的刘少白、陕甘宁边区的李鼎铭等人,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后的困难时期内,曾经给我们以相当的帮助。

从1938年起,他三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的接见。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中,由于“左”的偏差,他受到无端批斗,被撤销临时参议会副议长职务。毛泽东得悉后,立即指示作了纠正。

建国后,刘少白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担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八十高龄的刘少白也受到冲击,忧愤成疾,于1968年12月10日与世长辞,终年85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为其恢复名誉,骨灰移入八宝山公墓。1988年移葬于兴县县城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为其写了碑名。

其女刘亚雄,建国后历任中央妇委副书记兼城工部长、劳动部常务副部长、中央监委委员、中监委派驻交通部监察组组长等职。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5牛友兰(1885—1947)——名照芝,兴县蔡家崖村人,晋绥边区著名开明土绅、教育家。出身富裕之家,曾求学于北京京师大学堂,接受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教育。1909年因病辍学,回乡后兴办新学,先后筹办兴县第二高等小学堂、兴县第一所初级中学校等。

1927年夏,牛友兰、刘少白与县署共同举办三民主义训练班,对全县小学教员、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及中学生进行了训练。1929年3月和1931年10月,牛友兰两次发动学生、群众捣毁国民党兴县党部,停止了蒋系国民党在兴县的活动。1935年,“九一八”事变后,牛友兰支持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推动了兴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7年秋冬,八路军120师来到晋西北开辟根据地,牛友兰捐献银元23万元,支援抗日政权开办兴县农民银行。又筹金1万多元,开办产销合作社,生产毛巾、袜子、肥皂、裹腿等,供应部队。1940年,牛友兰又捐献了8000元银元,120石粮食和自己商店的所有棉花、布匹支持了革命。除积极支援抗日救国斗争外,牛友兰一生致力于民主教育新事业,积极鼓励子女参加革命,先后送子女十几人进入抗日军政学校学习,并参加了革命队伍。

1942年5月,牛友兰担任团长,带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赴延安参观学习,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和中央及延安各界的热烈欢迎。延安《解放日报》对他兴学育人、举办实业、支援抗战、送子参军等模范事迹作了专题报道,给予高度的评价。同年10月,当选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其子牛荫冠,建国后曾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

6贾宝执(1917—1973)——兴县白家沟村人,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中共八大代表,全国二、三届人大代表。生前历任白家沟大队党支部书记、白家沟公社革委会主任、中共兴县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先后23次出席中央、省、地、县劳英会,5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的接见和嘉勉,1952年和李顺达等同志一起出国访问。

姓名:黄鸿斌 英文名字:Jhxb QQ:974209694 生日:12月15日 生肖:鼠 出生地:福建漳州 国籍:中国 星座:射手座 身高:168cm 体重:46kg 专长:网聊、玩游戏 喜欢的颜色:浅蓝、黑、白 喜欢的男歌手:汪苏泷… 喜欢的女歌手: 本兮… 喜欢的动物:狼 喜欢的**:《古惑仔》 我知道的就这些 想要了解更多的 就加他QQ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456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01
下一篇2024-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