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研究所?哪些会招硕士研究生?

中国有哪些研究所?哪些会招硕士研究生?,第1张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经邓小平、叶剑英亲自批准设立的直属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之一,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2、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

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欧商校联盟成员,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

4、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1月,这标志着北大第一次确定了书法艺术学科,把书法艺术引入其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当中。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由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文怀沙、沈鹏、欧阳中石等先生任顾问,金开诚教授担任所长,王岳川教授为现任所长。

5、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是武汉大学在北京市设立的唯一合法机构,武汉大学在北京地区开办的各种层次与类型的高等教育均由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全权负责并具体实施。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在北京地区的招生、教学等工作,都已经过武汉大学严格审批并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以上内容参考 -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

以上内容参考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科学院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

1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4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力学所

5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6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7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8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9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0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1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2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3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5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6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17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8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自动化所

19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1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2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半导体所

23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4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5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6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7磁学和磁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28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药物研究所

29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0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31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32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3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4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35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36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37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8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9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40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1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2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3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4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5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6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7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8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49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0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教育部

1 粉末冶金 中南大学

2 汽车安全与节能 清华大学

3 重质油加工 石油大学

4 暴雨监测和预测 北京大学

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

6 材料复合新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

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武汉大学

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 中山大学

9 超硬材料 吉林大学

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北京邮电大学

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 北京大学

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 西安交通大学

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 清华大学

14 动力工程多相流 西安交通大学

15 微生物技术 山东大学

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 中科院化学所 北京大学

17 高分子材料工程 四川大学

18 高速水力学 四川大学

19 工业控制技术 浙江大学

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

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22 固体微结构物理 南京大学

23 光学仪器 浙江大学

24 硅材料 浙江大学

25 海岸和近海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26 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27 毫米波 东南大学

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 华东师范大学

29 化工联合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 清华大学 中科院生态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2 混凝土材料研究 同济大学

33 火灾科学 中国科技大学

34 机械传动 重庆大学

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 西安交通大学

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37 激光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38 集成光电子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中科院半导体所

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浙江大学

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 南京大学

41 金属材料强度 西安交通大学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43 近代声学 南京大学

44 晶体材料 山东大学

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46 理论化学计算 吉林大学

47 流体传动及控制 浙江大学

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 清华大学

49 煤燃烧 华中科技大学

50 摩擦学 清华大学

51 内燃机燃烧学 天津大学

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南京大学

53 凝固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54 农业生物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55 配位化学 南京大学

56 汽车动态模拟 吉林大学

57 牵引动力 西南交通大学

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 大连理工大学

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 北京大学

61 软件工程 武汉大学

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3 三束材料改性 复旦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64 生物反应器 华东理工大学

65 生物防治 中山大学

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 中科院动物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 北京大学

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 北京大学

71 土木工程防灾 同济大学

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 北京大学

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 清华大学

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北京大学

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南开大学

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 北京大学

78 纤维材料改性 东华大学

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 新金属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 清华大学

82 信息安全 中国科技大学

83 医学神经生物学 复旦大学

84 医学遗传学 中南大学

85 医药生物技术 南京大学

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 东南大学

87 遗传工程 复旦大学

88 应用表面物理 复旦大学

89 应用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西南石油学院 成都理工学院

91 元素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 东北大学

93 振动冲击噪音 上海交通大学

94 制浆造纸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95 智能技术与系统 清华大学

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 复旦大学

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98 作物遗传改良 华中农业大学

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 湖南大学

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吉林大学

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 南京农业大学

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 山西大学

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部

1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卫生部

1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2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4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5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国内的物理研究领域中级别很高,非常优秀,深受人民喜爱。

上海技物所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特点,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覆盖“基础前沿—核心组部件—系统集成”完整研发体系。

设有研究室13个,建有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传感器专业点)、中科院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智能红外感知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现场物证光学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

自建所以来,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兼)、各类国家级专家90余人次等。

扩展资料:

机构介绍:

1、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10月,是集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2、上海技物所以红外物理与光电技术研究为定位,以红外光电新材料、新器件、新方法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发展先进的航空航天有效载荷、红外凝视成像及信号处理、红外焦平面及遥感信息处理等技术。

3、上海技物所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特点,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覆盖“基础前沿—核心组部件—系统集成”完整研发体系。设有研究室13个,建有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传感器专业点)。

4、中科院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智能红外感知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现场物证光学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介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4071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7
下一篇2024-0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