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与原配夫人于凤至的美妙爱情故事

张学良与原配夫人于凤至的美妙爱情故事,第1张

   张学良与于凤至的爱情,虽然最后的结局不是特别美好,但也是一段佳话。而张学良与于凤至的开始也是一段美妙的故事,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张学良与于凤至的爱情故事

虽然张学良深受父亲张作霖的喜爱,但是对于张学良的婚姻,张作霖还是继承了传统仪式,一手操办,而对方就是是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西街丰聚长商号老板的**于凤至。

年轻的张作霖喜欢交友,郑家屯有一大粮栈,字号丰聚长,掌柜的叫于文斗,两人就有很好的交情。

1897年,于文斗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孩,从小聪颖好学,性情温顺。八岁读书,过目不忘。这个孩子就是于凤至。

一天沈阳有名的算命人刘瞎子来到于家算命,当时就给于凤至评价:“女命无煞逢二德,闺女的命中无煞且逢德,真为夫荣妻贵的好命了。”

而此时,张作霖刚好来到于家做客,得知于凤至是旺夫命,忽然想到如果和我小六子相配,那我儿子一定前程似锦。于是对于文斗说:“我手下有个包瞎子,也精通子平、紫微斗数,我想把凤至的八字带去,让包瞎子掐算掐算,若和我那小六子八字相合,把他俩配成夫妻,你看如何”

于文斗自然乐意,要知道张家可是东北第一大家,以后生意有了保护伞,何乐而不为。于是张作霖把于凤至的八字拿走了。

包瞎子当天就给于凤至算了一下,称两人是天作之合,于是张作霖就立刻给张学良订了这门亲事。

还只有15岁的张学良自然不愿意,还嘟嘟道:“奉天这么大,名门闺秀有的是,干嘛要娶图个小镇的村姑!”

虽然张学良极其不乐意,但是奈何张作霖态度坚决。甚至称:“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你如果不同意旧式婚姻,你和于家女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指继室 卢 夫人)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

但是在见人之前,张学良还是希望先看看村姑张的怎么样而于凤至对张家也不是很感冒,在媒人的撮合下,张学良扮成买画的老板,于凤至从小爱画,对于买画也欣然同意。

当第一次见到“村姑”后,张学良就大吃一惊,心中的“村姑”原来是一位风姿绰约、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漂亮女郎。张学良暗自称奇,不觉心慌意乱起来。

张拿出一幅郑板桥的《竹兰图》,有意要考考她。姑娘看了好久,问:“多少钱”“三千块!”姑娘笑了笑:“若是真画,三千块不多,这个嘛,三十也不值!”

张学良愕然:“姑娘不能贬低珍品的价值!”姑娘琅琅答道:“郑板桥画竹,挥挥洒洒,意味横生,初看轻俗,实则暗藏风骨。可是这张画,空有架子,却无神韵,显然是后人伪造的赝品!”

张学良一时哑口无言,对这姑娘顿生好感。可这位姑娘岂是等闲之辈,眼神一亮,立即识破了此中奥妙,看这画店掌柜的神色、言谈定是捉刀之人,好,待我难为你这傲慢的拒婚者一番。这时,张学良又顺手拿出一幅草书。

于凤至一眼认出,这是苏轼真迹,世上罕见。张学良以为她只看看而已,顺口开价800元。

姑娘二话没说,拿出1000元光洋高高兴兴买下收起。张学良没想到对方有这等眼力,又急又悔,因为它实际价值当在万元以上。

姑娘扫了张学良一眼,微微一笑,轻轻拿出自己带来的画卷,送上前来,故意请掌柜鉴赏一番给定个价。张打开一看,是《钟馗捉鬼图》。

张学良连连叫道:“好画,好画,这是吴道子真迹!”

于姑娘抿嘴一乐,笑着指正:“你说错了,掌柜。它出自吴道子门生黄筌之手。哎呀,你这画店掌柜,真假都分不清,怎么能做买卖啊!”

张学良羞愧难当,自知才学远远比不上这位于姑娘。就这样张学良折服在于凤至的美貌和才学之上。

原配夫人张学良

       提到张学良的个人生活,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张学良跟赵一荻赵四**的爱情故事,赵四**本名叫赵一荻,原籍浙东兰溪,她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们都称她为赵四**。 

       张学良跟赵一荻赵四**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天津的一次舞会上,张学良作为当时的“少帅”跟出身官宦之家的赵四**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从此坠入爱河,随后赵四**与家人不辞而别,跟随自己的意中人张学良,在那个时候,出身有名有姓的官家**私奔,说出去不好听,当时张学良那个时候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是大家闺秀,大方得体,为了维护自己家的名声,只给赵四**秘书的地位,没有给她正式夫人的名义。于凤至还在少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让赵四**居住。

       于凤至虽然嫁给张学良是家庭的安排,当时于凤至非常有主见,有能力,还是一个非常有经商头脑。1929年赵四**为张学良生下了唯一的儿子。1964年,于凤至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的爱情。后面几经风波之后,在美国定居,并且在自己临终之前,对女儿说的八个字是:“替我…去看一眼…汉卿…”于凤至虽然后面跟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但是她一直念着张学良,在外一直要人叫她“张夫人”,她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张学良的妻子,少帅夫人,临死对女儿说的话也表露出对张学良的牵挂。

       据说,张学良在得知于凤至的临终遗言之后非常惭愧,虽然他为了要追求真爱,背叛了于凤至,但是相信张学良心中对他这位大方得体、贤良淑德的原配夫人肯定是敬爱的。

奉系军阀头目———张作霖一生共娶有6位夫人:她们分别是原配赵氏、二夫人卢氏、三夫人戴氏、四夫人许氏、五夫人寿氏、六夫人马氏。六位夫人中最受张作霖宠爱的是五夫人寿氏。寿氏,名寿懿,系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一个外室王姓女子所生,故又名王雅君。

  精明能干的寿姑娘

  1917年品学兼优的她代表中学毕业生宣读答辞,品貌出众的寿姑娘被光临这次典礼的奉天督军兼省长张作霖看中,不久就做了张作霖的五夫人。寿夫人年轻貌美,精明能干,洞察秋毫,办事得体,深得张作霖的赏识,经常随张作霖出席一些社交活动。久而久之,寿夫人在张作霖的心里占据了重要地位,几乎达到专宠的地位。小青楼建成后,张作霖特意安排寿夫人单独居住。张作霖对五夫人的专宠引起了其他夫人的嫉妒和不满,但寿夫人非常善于处理与其他夫人们的关系,从不恃宠而娇。小青楼建好后,聪明的五夫人把张作霖的其他几个女儿都接到小青楼,并把最好的二楼房间让出,自己则住在一楼有些阴暗的东屋。她这样做,既讨得了张作霖的欢心,也避免了自己同其他几位夫人尴尬对立的局面,可谓用心良苦。

  寿夫人管理府内事务,严格按章办事,从不搞特殊化。寿夫人虽然在帅府达到专宠的地位,但她约束自己的仆人非常严格,总是告诫身边的仆人,不要仗势欺人,要学会宽容,不要争强好胜,寿夫人自己也从不例外。她的这些做法,使周围的人既惧她又敬她。寿夫人以她的品行使她在此后的十年里一直保有专宠的地位。即使张作霖后来娶了六夫人,依然对她十分宠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寿夫人全力支持臧式毅、刘尚清等东北政要秘不发丧的决定,当日方派领事夫人来帅府探虚实的时候,以她的沉着应对掩过了日本人的耳目,为张学良回奉奔丧和主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唱戏出身的六夫人

  张作霖的六夫人马氏也曾在小青楼居住过。马氏,名月清,人称岳姑娘。她出身贫苦,早年被卖到天津天宝班学唱戏。1923年张作霖在天津初见岳姑娘,被她吸引,后寿夫人亲自去天津将岳姑娘接到帅府,以贴身丫环的名义把她安置在小青楼内,并把小青楼最好的一间向阳房子收拾出来让给她住,实则以夫人名份对待。1924年马氏生女怀敏,时值第二次直奉战争取得胜利,张作霖正式将岳姑娘称为六夫人。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中,与张作霖同车的六夫人脚趾被烧伤。张作霖死后,马氏长期跟随寿夫人,后病逝于台湾。

  生性刚烈的原配夫人

  张作霖的原配夫人为赵氏,系黑山县赵家庙人,21岁与张作霖结婚,早年一直跟随张作霖左右,从赵家庙到八角台、新民府、郑家屯、洮南府,为张作霖排忧解难,调节张作霖与众义兄弟间的关系。张作相、汤玉麟等常常夸奖:“嫂子贤德,大帅能成就大业,多亏我那老嫂子。”但赵氏生性刚烈,与张作霖经常发生争执。1911年冬,赵氏带着学铭到来升客店找张,因学铭半夜吵闹,二人再起冲突,赵氏一气之下连夜带学铭回到新民府老宅。深感被丈夫冷落的赵氏从此一病不起,不久病逝,年仅38岁。她是几位夫人中惟一未曾在帅府居住过的夫人。但张作霖死后却“回到了赵氏身边”。

  最受张学良尊敬的卢夫人

  二夫人卢氏,名寿萱,是1900年张作霖在中安堡办保险队时迎娶进门的。卢氏温柔、善良,赵夫人去世后,她待张学良姐弟三人如同己出,最受张学良的尊敬。她识大体,从不与其他夫人争宠,张作霖与其他夫人发生不愉快时,多到卢夫人处。卢氏生有二女:怀英、怀卿。“九一八”事变后,卢氏移居天津独居,1974年病故。终年94岁。

  脾气暴躁的戴夫人自强正直的许夫人

  1906年张作霖升为清军巡防营统领时,曾连娶两位夫人,即三夫人戴氏和四夫人许氏。三夫人戴氏,名宪玉,容貌姣好,但脾气暴躁,最终因与张作霖不和而离开帅府,削发为尼,伴着青灯抑郁而死。

  四夫人许氏,是一位有主见的女子,是张学思将军的生母。她在子女教育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引导、教育他们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不要靠张家的势力吃饭。张学思将军能够从一个封建军阀家庭的少爷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与幼时母亲的影响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1922年大青楼建好时,其他几位夫人纷纷搬出四合院,只有许夫人坚持与她的几个子女住在四合院。她以自己的自强和正直赢得了帅府上下的尊敬。新中国成立后,许夫人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只身回国。

  张作霖一生虽娶有6位夫人,但夫人们大都和睦相处,而张作霖在治家方面也是有口皆碑。他严禁夫人们干政,一切遵守礼法,唯夫是从。1928年6月4日,来自皇姑屯的一声巨响,却第一次打破了帅府的宁静。在“皇姑屯事件”中,炸成重伤的张作霖被抬回小青楼的一楼西会客厅进行紧急救治,但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充满传奇色彩的张作霖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人生之旅,也使得帅府花园变得肃杀冷清。

精神上的苦闷总是难免的,自由的丧失一直在我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可是事物在运动,在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会慢慢变得淡漠起来。——张学良

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张学良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堕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张学良

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皆英雄,我虽不是真英雄,唯有好色似英雄。——张学良

外人不但在物质文明上胜过了我们,即在精神文明上也胜过我们。所有仍在崇信本国精神文明以为在今日推行新生活运动无其必要的国人,我以为应当赶快觉醒了。——张学良

我有两个长官,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蒋总统。我对他们两人的评价是:我父亲这人有雄才,大略不好蒋;介公有大略,雄才不如我父亲。——张学良

我的女朋友好多,行的却没有几个。其实,我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除一两个女人我主动追过以外,大都是女人追我。——张学良

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张学良

军人的头不是悬在颈上,而是挂在腰上,随时准备要把首级取下。——张学良

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年,他们之间这一段“真爱白头偕老”的感情俘获了不知多少红尘男女的眼泪,又不知多少人对他们的感情故事津津乐道。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张学良刚刚恢复自由,不顾赵一荻的阻拦,却去纽约看望另一个四**;而在张学良的心里,和这一个“四**”在一起的3个月却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1990年,张学良却对传记作者说: “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我的最爱却在纽约”

张学良口中的最爱就是另一个四**—— 蒋四**蒋士云 。蒋士云又是谁?她和张学良、赵一荻之间又有着怎样的 情感 故事呢?

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赵四**真名其实叫赵 绮霞。之所以后人多称她为“赵一荻”,不过是因为“一荻”是她英文名Edith的谐音。

赵一荻出生于1912年,家中排行第四,又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幺儿最受父母疼爱。赵一荻也不例外,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人亲昵地叫她赵四**。

在当时的中国,赵家是一个颇具名望的官宦世家,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当过东三省的外交顾问,官职做到了交通次长。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又颇受父母宠爱,加上赵一荻容貌清秀,多才多艺,少女赵一荻就成了当时人人追捧的名媛,年纪轻轻更是成了《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

1927年(也有说法是1928年)5月的一个傍晚,天津蔡公馆内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出席舞会的无一不是平津地区的名人望族。

这个时候的赵一荻还只是学生,今天来舞会不过是跟着姐姐来看热闹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场舞会, 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当晚的客人中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少帅张学良。

这一晚,赵一荻认识了张学良。两人在舞池中共舞了一曲,一个是数十万东北军的少帅,一个是青春靓丽的世家**。

自古以来美人和豪杰总是被联系在一起。青春年少的赵一荻初见张学良,便被他身上的风流倜傥所吸引,或者还有那么一丝对叱咤风云军人的崇拜。

崇拜,激动,甜蜜 ,这些复杂的情愫夹杂在一起,一下一下地冲击着少女的芳心。赵一荻在心里暗暗祈祷, 今晚的舞曲不要停,她要和她的汉卿一直跳下去。

赵一荻的天生丽质和优雅举止同样让张学良情动,少女的明眸皓齿深深地印在这个多情的男人心中。

这一晚的邂逅让这两个人一见钟情,从此纠葛一生。

从此,赵一荻和张学良往来甚密,这在当时的上层 社会 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赵一荻的父亲听了之后大为关火,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小女儿和一个有妇之夫厮混在一起——此时张学良已有妻子于凤至,便不准赵一荻和张学良再有来往。

然而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旧有的家长权威制度也在经受着冲击。接受过西式教育的赵一荻又怎么会甘心就此放弃和张学良的感情呢?

1929年3月,张学良出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后,邀请赵一荻去沈阳旅行。 做父亲的虽然反对,但是却磨不过爱女的苦苦哀求。最终取得家人同意之后,赵一荻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她满心欢喜准备和她的汉卿厮守一生。

赵家明明同意赵一荻去找张学良,为何又要来这一出呢?

这其中的缘由多半是因为张学良属于奉系,赵家在北洋政府做官。和张家联姻在当时很难说得清楚是福还是祸,惟有这样,即可成全爱女,又不至于让家族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到了东北之后,赵一荻和张学良的原配于凤至相处融洽,张学良称于凤至为大姐,叫赵一荻为小妹。张学良没有给赵一荻名分,对外她是张学良的私人秘书,长期伴随左右。1930年,赵一荻生下了张学良的第四个儿子张闾琳。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执意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蒋介石软禁,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涯。听到张学良被扣的消息,蒋介石允许于凤至和赵一荻去陪伴照顾张学良。起初,于赵二人是每人陪一个月再进行交换。

不过当时赵一荻的孩子年幼,于凤至考虑到孩子需要母亲陪伴,便让赵一荻回到上海,自己留下来陪伴张学良。

于凤至陪了张学良三年,这三年里她跟着张学良从溪口到江西,到湖南,原本就有病的于凤至身体每况愈下,张学良就向蒋介石申请让于凤至去治病,请赵一荻来陪伴自己。蒋介石虽然恨张学良,一辈子都要关着张学良,但是至少在其他方面上不会为难他,很快就批准了这一请求。

1940年,赵一荻听闻此事后,把还年幼的儿子托付给美国友人,自己收拾一番就只身前往陪伴张学良。 而这一次,他们再也没有分开过。

从贵州到重庆,再从重庆到台湾,赵一荻就这样一直陪伴着张学良。在失去自由,与世隔绝的日子里,她和张学良互相依靠,而她的人生也和张学良的人生牢牢地绑在一起,一同被圈禁于那无形的牢笼之中。

1964年3月,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1964年7月,张学良正式和赵一荻结婚, 苦等了多年的赵一荻终于和自己的汉卿真正走到了一起。

张学良请求于凤至离婚时,于凤至是这样说:

人生有多少个25年?

赵一荻把自己的青春,赵一荻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给了张学良,两人患难与共,互相依存,所以张学良说她是“最患难的妻子”。

而这份历经岁月洗礼的感情也弥足珍贵。赵一荻去世的时候,张学良喊着对赵一荻的昵称,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放,依恋和不舍溢于言表。

赵一荻为张学良付出了所有, 但是张学良内心深处那个最爱却是蒋士云。

很巧的是,蒋士云和赵一荻一样,都是在1912年出生,在家也是排行第四。蒋 士云就是那个让张学良念念不忘的另外一个“四**”。

蒋士云的出身也不差,她家是苏州的官宦世家。形容赵一荻那些美好辞藻同样可以用在她的身上,和赵一荻不同的是,蒋士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外交官父亲在欧洲生活多年,通晓英语和法语,眼界开阔。

1927年,蒋士云跟着父母结束欧洲旅居生活回到故土。此时的蒋士云成了苏州和北京炙手可热的名媛,她的照片还刊登在《大光明》上。

那个时代,十六七岁的女孩是可以谈婚论嫁的。因为家世的关系,蒋士云每天面对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商界巨子。在当时的中国,这些人不论家世还是学识,都是上乘之辈,任何一个都可以算得上乘龙快婿了。

但是这些男人蒋士云就一个也看不上。

为什么? 因为蒋士云的心里已经有了张学良。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7年。这一年夏天蒋士云刚刚回国,此时张学良是东北军第三军团总司令,驻地在河北保底。张学良擅于交际,他和顾维钧关系颇为密切。正是在顾维钧举办的宴席上,蒋士云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天下闻名的少帅。

这一次的见面,太过匆匆,以至于张学良并没有把这个苏州小丫头放在心上。

1930年,张学良抵达上海。这个时候的蒋士云已经是沪上名媛,他们在舞会上再次相见。这一次的重逢,打开了蒋士云的心房。

蒋士云和张学良来往越来越密切,她对张学良的爱情也越发浓厚。

蒋士云时常给张学良写信,信中满是含情脉脉的悄悄话。蒋士云还精心挑选自己的照片,把最美的寄给张学良,对于一个出身名门世家的少女来说,蒋士云的所作所为已经足够主动,足够大胆。

当时张学良是有名的风流公子,身边美女如云,大部分时候都是女性倒追张学良。蒋士云敢爱敢恨,她并不介意到底是谁追的谁,她只希望能和自己的爱人厮守终身。

蒋士云就这样和张学良断断续续通信有一年的时间,她终于不想等了,鼓足勇气跑到北平去见张学良,她要向他表白心意。

张学良有老婆,蒋士云是知道的。 她并不介意,她愿意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屈居人后。

见到张学良之后,蒋士云才知道还有一个赵一荻,而且赵一荻已经有了张学良的儿子。接受于凤至,对蒋士云来说已经是底线了。 结果自己前面还有一个赵一荻。

年纪相同,都排行第四,出身都好,蒋士云又如何愿意排在赵一荻的后面呢?

一气之下,蒋士云远走欧洲。为了忘记张学良,为了斩断情丝,她这一走就是5年。

5年之后,蒋士云回到国内, 这个时候的她早已不是蒋四**,而是银行家贝祖诒的夫人。 这个贝祖诒有个儿子叫贝聿铭。

有的时候,刻意想去遗忘的人,反而却刻骨铭心。蒋士云的心里一直没有忘记过张学良,她一直将之埋藏在心里最隐秘的角落。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软禁,蒋士云也上下活动,试图营救张学良。但是在那个时候,又有谁敢去触碰蒋介石的逆鳞呢?蒋士云的努力不过是无用功罢了。

救不了张学良,那我就去见他。

张学良软禁在溪口的时候,蒋士云就通过戴笠的关系去见了张学良。在张学良的日记里是这样记载的: 贝淞荪夫妇来看,住旅行社——贝氏夫妇返沪,余送至关山桥。

贝淞荪就是贝祖诒,张学良虽然只记了寥寥数字。但是这个时候,其他人等生怕和张学良扯上关系,躲都来不及。偏偏蒋士云一个女人家,就这样上来看他。其中所含的情意怎能不让张学良感动。

1979年,蒋士云还专门从美国到台湾去见张学良。两次的看望,对于失去自由之苦的张学良来说就如雪中送炭,让他孤寂的心得以有所慰藉吧。

张学良风流多情,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张学良倒从不遮掩,曾经说: 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

张学良的风流韵事多,情人也多,但是最后能陪在他身边的不过也就是赵四**。

赵一荻长久的陪伴,张学良固然感激,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囚禁生涯,再好的感情也都被淹没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之中。

或者,在张学良的心里, 赵一荻所代表的就是那段痛苦时光。 他自然也爱她,自然也尊重她,但是对于一个曾经的浪子来说,也许想要有那么一点点时间去忘记曾经的难堪和痛苦吧。

而能让张学良暂时忘记这一切的人就是蒋士云吧。

1990年张学良终于获得自由了,次年他和赵一荻去了美国。刚到旧金山,张学良就说: “我想一个

人到纽约去会会朋友,而且还是个女朋友”

身边人大吃一惊,91岁的张学良还有这个闲心?只有赵一荻知道,他要去见蒋士云。

张学良把赵一荻留在旧金山,自己去了纽约见到了蒋士云。张学良在蒋家一住就是3个月。这3个月里,这两个老人家似乎是想把曾经错过的时光被补回来,他们出双入对,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蒋士云陪着张学良看赛马,看打球,找年轻人陪张学良打麻将吃饭,每天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久困于牢笼的张学良终于能自由自在,没有人去管他。这种畅快是多么地不容易。在蒋士云的陪伴下,张学良终于从阴霾中走了出来, 似乎又变回了当年那个迷倒万千少女的张汉卿。

这一段时光,日后被张学良反复回味,说这是他最开心的3个月。

这中间赵一荻来找过张学良3次,想带张学良走,但是都没有成功。两个曾经“情敌”的见面也是客客气气,赵一荻给蒋士云带小礼物,蒋士云请赵一荻吃饭。

在这和气之下却并不是真正的云淡风轻,张学良后来和赵一荻定居在美国,但是蒋士云打电话过去总是找不到张学良, 赵一荻并不想他们过多来往。蒋士云从此再也没见过张学良,她没想到纽约的3个月却是最后一面。

作为局外人,我们很难解释清楚为什么张学良把最爱的位置留给了蒋士云,而不是一直陪在他身边的赵一荻。

对于张学良来说,这两个四**, 蒋士云代表着自由和希望,代表着无拘无束,这是张学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赵一荻虽然和自己共患难多年,但是这一段时光却偏偏又是自己不想回忆的。

这两个四**恰恰是张学良人生的两个不同的截面,一面是自由,一面是苦难;你问张学良爱哪个更多一点点?或许是那个短暂的自由吧。

全文完

参考资料

《蒋士云和张学良的情谊》

《张学良念念不忘的另一位“四**”》

张学良和赵一狄的爱情是美好的。

赵一狄不是张学良的原配,张学良的正妻是于凤至,但是这位正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妻子,张学良很尊敬她却对他没有爱情。赵一狄是张学良的爱人。赵一狄出生于香港官宦家庭,家中排行第四,故又称赵四**是最小的女儿,千疼百宠,后就读于京城教会学校,学习新文化与英文。1927年到天津结识了张学良,二人一见钟情,后私定终身,在于凤至的大度包容下结成连理。

当时的社会环境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张学良与赵一狄的爱情也算是自由婚恋的一个代表。赵一狄为了爱情为了张学良可以抛弃家世,不顾及名分,只愿陪伴在赵一狄身边;而张学良并没有因为世俗的阻碍放弃赵一狄,而是尽力将她留在身边。对于于凤至他的确有亏欠,但是对赵一狄他绝对算是专一的爱了。

在张学良打动兵变被蒋介石关起来囚禁,她一直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张学良左右,跟他一起囚禁,一起吃苦,陪他直到解禁。到了新社会,他们一起成为了一对普通的民间夫妻,白首相依。赵一狄陪伴张学良72年,从十四岁到八十八岁,她把自己奉献给了张学良,当然,张学良也对她关爱有加,二人相互扶持,白头偕老。

张学良与赵一狄的相遇,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在寂寞的夜空绽放出一道绚烂的光芒,而二人以后的彼此相守白头偕老才更令人倾慕敬佩,乱世颠沛,能得一人陪伴左右,惺惺相惜,白头到老,夫复何求!

风流成性的张学良,为何会有一女子终身对他不离不弃

张学良的风流是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但为何还会有一女子终身对他不离不弃呢?有人会问了那是他妻子吗?no,那是他妈吗?no,那是他妹吗?no。那究竟是何方神圣这么”想不开“对张学良这么好。

这位神圣就是赵一荻,赵一荻为何人?赵一荻在当时算的上一个名媛,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她爸叫赵庆华是当时的北洋政府的交通部部长,在当时也算的声名显赫了。

有人会问了,为什么那张学良一个东北,赵一荻一个天津是怎么相识的呢?源于一场舞会,之前我就交代了张学良是一个风流公子,常常出入一些舞厅交际,但这次的张学良似乎是捡到宝了。‘

在舞会上他们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赵四的学养俱佳,张学良的大权在握,两人可以说是英雄爱美人,美人爱英雄啊,在此之后缠绵了一段时间,后因军事原因不得不返回东北。

后来张学良在处理事务当中,身体吃不消累垮了,在这个时候,他叫赵一荻过来陪他,这在当时可谓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张学良在当时已经有妻室了,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在东北在他身边,而且当时的赵一荻属于黄花大闺女,你这样一句话就叫别人过来,怎么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呢?

但当时的赵一荻毅然到了东北,与张学良相见,相见的后果可想而知,他父亲大发雷霆,甚至都把她从家谱中去除了。

但这当中他父亲也是很有苦衷的,首先吧,他是知道张学良是一个花花公子的,但也是一个要体面的人,所以才把自己女儿的后路都决断了,试想一下当时的张学良也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把我女儿不管,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军阀混乱,昨日他还是这个地方的王,今天你在这个地方失败了,你就是贼寇,所以对于此分析父亲不得不做出这个选择。

之后的时间呢,张学良不得不接管了这个女人,可给不给名分的事是由其夫人说了算的,夫人心想当然一百个不乐意,当因为人已经在东北了,赶回去吧也不是个事,所以约法三章:不能进大帅府,不能有任何的名分。就这样赵一荻就留在了张学良的身边。可谁知这一呆就呆了一辈子。

后来张学良在发动西安事变,可当时的蒋介石答应不会影响他现在的地位,可这种话谁信呢,也许只有张学良才信吧,后来蒋介石回位张学良立马被幽禁,幽禁的日子也是由赵一荻陪伴的,可谁知道这一陪伴就是五十年,一直没名没分,一直的默默无闻,当时的张学良身体状况不好,可身体状况更加不好的赵一荻,还要来细心照料他,这是多大的爱。

但在后的张学良在幽禁结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好好的和赵四白头到老,竟然一个人只身去美国纽约去找他的情人蒋士元,还说了句:赵四最好,蒋士元最爱。试想一下当时的赵一荻得多伤心啊,但后来陪伴他度过一生的还是赵一荻。

一代痴情女爱英雄,英雄风流已成性。对于张学良和赵四的爱情,我个人同情赵一荻。

但最后张学良还是良心发现的,他总感觉对于赵一荻亏欠了什么,也就是在赵一荻五十岁的时候当了一会白发新娘,完成了一场等待整整五十年的婚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3586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3
下一篇2024-02-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