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白究竟是爱谁?

历史上李白究竟是爱谁?,第1张

历史上诗仙李白有两个好基友杜甫和孟浩然,他们相识相知,互赠诗歌,“情意绵绵”。网上关于李白到底是爱杜甫,还是孟浩然的问题,争论不休。那么,历史上李白究竟爱谁,是杜甫,还是孟浩然呢?今天,我们就从他们的诗歌中发现蛛丝马迹。

首先,李白和杜甫是怎么认识的。天宝三载(744年)夏,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两人“一见钟情”,相谈甚欢。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进行了第二次“约会”。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好不快活!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谁会想到,这一别就是永远。

随后,杜甫为李白都写了大量的诗:《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饮中八仙歌》、《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不见》、《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等等。光从看标题,就会知道杜甫绝对是李白的小迷弟。想你,想你,从春天想到了冬日里……

我们再看看李白和孟浩然这对好基友又是怎么认识的。开元十四年(726年)夏秋间,孟浩然于维扬一带结识了李白。这一年李白大概28岁,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名气尚小,孟浩然却已经名声在外,但两人却习性相投,一见如故。次日,两人相约来到江夏,决定“同居”数月。哦不,是共同游历数月。然而,幸福的生活都是短暂的。开元十六年三月,在黄鹤楼,好基友依依惜别。谁会想到这一别就是十年之久。

十年后的一天,李白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孟浩然将要再次去广陵。于是,他托人带信,与孟浩然相约在江夏相见,不见不散。十年之后,两人好不容易再次相见,一番畅饮过后,李白诗兴大发,一时“情不自已”写下了这首“表白”之诗《赠孟夫子》:“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听完这首诗后激动不已,紧紧攥着李白的手,深情款款地说道:“这首诗如此动情。我想定是 因你我二人的感情之深啊!”

能和孟浩然“心心相印”,李白是幸福的。此后两人虽再无记载见过面,但两人的感情之深,上面的诗已经可以充分证明了。

网上一直广为流传的观点是:杜甫爱李白,而李白只爱孟浩然。实则,这种观点不对,诗仙李白是一个博爱的人,他的基友遍天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和汪伦之间应该也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看来, 李白对王昌龄也是割舍不下的。因此,只要与李白志趣相投,他们就可以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各位,你们说呢?

 李白最浪漫的爱情诗句是: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该句出自《怨情》,这首诗非常有画面感,一个女子卷起珠帘,坐在房中,皱着眉头。只见她的眼泪掉下来,却不知道她心里在恨着谁?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场景,洞察力强的李白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就描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思念之情。

李白其他的浪漫爱情诗有:

1、《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写秋日思妇之情。长安秋月之时,家家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秋风吹不尽砧声,一声一声都是对玉门关的思念之情。什么时候,边关能够平定,丈夫就不用再出征了。这个秋夜,李白对思妇的内心是如此理解,字字渗透真挚情意。

2、《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如下:

1、李泽言夫人、李白、怀了小李白、桃李春风一杯酒、李景婷。

2、李泽言、李泽言老婆、遇见李清、月酿桃李、浪漫诗人李太白Cc。

3、折断李白的剑、李逍遥、李绿、李白收容所、醒吟李谪仙。

4、李青、抢了李白的酒、李先生、酒仙李白、李白哥哥抱。

5、桃李依依度、李白的假酒、行李和你、桃李春风、桃李无言又何在。

6、李白的撒娇鬼、戒酒的李白、迷人李白、包子李、木子李李。

  李白故居李白庄

  李白故居山东泗水李白庄,源自诗仙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一诗。

  李白在《寄东鲁二稚子》诗中直接表白:“我家寄东鲁”,“因之汶阳川。”诗中,李白明确交待了自己家寄东鲁汶阳。东鲁在哪里?东鲁在泗水,指曲阜东部。汶阳在何处?汶阳在泗城西北。泗水汶阳乡,即今中册镇。明代知县尤应鲁《汶阳乡考》:“汶阳于隋前为县,迨隋置泗水县,以汶阳地益焉。”“本县原有汶阳乡,余考军册坊廊,中册……柘沟俱属汶阳乡。”东鲁汶阳共有两处李白庄,都在泗水县中册镇境内,西为李白庄,东是小李白庄,相距三里。

  唐《通典》、宋《太平寰宇记》及清《山东续考古录》均称:“汶阳城在泗水县。”据《泗水县志》、《地名志》对照中册镇古碑铭考证,汶阳城,即今泗水中册镇故县北城子顶,距李白庄十二里。李白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就居住在小李白庄。

  《泗水县志》收录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甫》一诗,(石门,即龙门山,位于李白庄北八里)该诗写于天宝四年深秋,这是李白与杜甫在东鲁汶阳李白家中第三次会见。李杜情同手足,游遍了泗河两岸的山川古寺,亭台楼池,在龙门山石门,李白送别杜甫好友,留下了“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绝唱佳句,传诵千古。

  李白送别杜甫后,在泗水家中住过一段时间,他决定南游天台,行前作了《别东鲁诸公》,又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寄东鲁二稚子》作于天宝七年。李白与宗氏夫人结婚后,在梁园有家。这时,许氏夫人已去世,远在东鲁汶阳的子女常牵引李白的思念。诗中提到的酒楼、桃树、龟阴田等,在今李白庄均有遗迹。李白庄青莲街在唐代就有酒楼,后来酒楼坍塌,在原址建了太白祠,并立了根旗杆,至今旗杆窝仍在。李白庄北山有龟阴田,至今仍属李白庄集体所有,且村南河上有李白舍金架设的石桥;李白河西有其捐银修建的碧波池,池旁碑碣刻有李白手书“天连地井碧波泉。”庄东三里小李白庄建有李氏家庙,石碑林立。当地至今流传着好多李白的故事传说。

  据史志古籍考,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北),出生在西域碎叶(今哈萨克托克马克附近),五岁时迁居绵州隆昌(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出川漫游,在湖北安陆娶原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白携发妻许氏和娇女平阳移居东鲁汶阳(今山东泗水)李白庄。其子伯禽生于此,娇女平阳长于此,后来,许氏夫人卒于此,舍下稚儿娇女无人抚养,多亏李白的剑师白云师太收留,后迁居李白庄东三里处(今小李白庄)。至天宝十四年(公元756年),是李白最后一次别亲南行。李白在此生活了二十三年,留下诗文百余篇。李白故居便以诗仙命名,名曰李白庄。

  李白学剑来山东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据说李白移居东鲁汶阳(今山东泗水县)李白庄后,在龙门山与白云师太比试剑法,拜师学艺,曾引发了一连串动人的故事。

  唐代诗仙李白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碎叶,五岁迁居绵州隆昌青莲乡。李白从小就爱好舞剑,十五岁拜左邻击剑老人学练剑术,二十岁常骑马佩剑出入于通都大邑。在《结客少年场行》诗中写到:“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掐吴鸿。由来万夫勇,挟此英雄风”。好一派侠客风度。出蜀后,他南游洞庭,车览吴越,寓居安陆,后又移居东鲁汶阳,(今山东泗水李白庄)。在漫游各地期间,他随身佩剑,勤学苦练,在他很多诗中,都捉到过他的宝剑。如“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等。李白迷爱宝剑,简直形影不离。

  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从湖北安陆移居东鲁汶阳后,听说白云庵有位尼姑剑术很高,名冠东鲁无敌手,很想与她比试比试,论个高低。可是,他几次登门寻访,均未见到白云师太的踪影。心中不免有些淡性。

  这天,“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佩剑携酒,又去登游龙门山,从赤龙潭、灵光寺、到秀灵台、未来香,只见山清水秀,云蒙雾罩,如同仙境。刚登上龙门山顶,只觉得眼前一亮,山顶上正有一位尼姑,手舞宝剑,疾如闪电,击刺挑格,动作敏捷。李白喜出望外,高兴万分,不由喊道:“白云师太吗?你让我好找!”白云师太见有人找,赶紧收剑,站定:“请问施主,找我何事?”李白施礼抚剑:“青莲居士,特来讨教。”白云仙姑有意推辞:“佛道两家,师不同门,互不相扰,请道长自重。”说罢转身欲走。李白上前拦住:“李白云游八方,均为以剑会友,请师太莫要推辞。”白云仍然冷若冰霜:“道长素不相识,更无怨仇,何必争斗?”李白执意比剑:“久闻师太大名,难得一见,常言道不打不成交,请师太出招。”说罢先自抽出宝剑,摆出架势。白云师太万般无奈,只得抽剑应战,但并不急于出招。

  李白素来好胜,率先出手,击刺挑格豪气纵横,削劈点撩、剑法刚硬。白云则剑法典雅飘忽,变化多端、虚中藏实,柔中带刚。两人交战三个时辰,未见输赢。

  后来,李白求胜心切,出剑险重,白云心气太平,只守不攻。李白越战越猛,白云身软手轻,好像是体力不支,猛然打了个趔趄,露出了破绽,李白瞅准时机,快速出手,直朝白云刺去,岂不知这是白云一计败中取胜。只见白云不慌不忙,接住来剑,按、拧、拨、带,使了个四两拨千斤的技法,李白猛然扑空,失去重心,脚下无根,再想收剑,已经晚矣,噔噔噔噔,向前冲出五六步,咯吱一声,将宝剑插进了石缝,再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过时,白云走来,手握剑柄,一推、一送,轻轻一抽,噌的一声,就把宝剑取出。这回,李白可真佩服得五体投地,豪风傲气飞得一干二净,当即拜白云为师,攻练剑术。

  经过半年苦练,李白的剑术大有长进。也悟到了以柔克刚、水滴石穿的道理,不由对白云更加敬佩,以致萌生了爱慕之心。李白本就风流才子,曾几次劝说白云还俗,还流露了自己纳妾之意,都被白云严词回绝。可李白仍不死心,苦苦追求。白云虽说对李白也有爱慕之心,但更敬重他的才华。一怕误了李白的前程,二怕坏了自己的名声,三怕毁了许氏一家的幸福,落万人耻笑,难以做人。白云生怕李白继续纠缠,夜长梦多,便对李白明言:“本人既已出家,断不能沾染尘事,道家已有妻室儿女,怎能想三想四,咱们师徒一场,到此为止。请你下山吧。”

  李白见白云生气,慌忙陪罪:“请师傅原谅,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今我剑法尚未学成,请师傅不要赶我下山,从今往后,我专心学剑,摈除杂念。”白云决心了断,干脆利落,顺水推舟说:“你若学剑,可拜我师兄裴旻为师。他的剑术更加精湛,可迎刃断百箭,令奚人均胆寒;他善于拉弓射箭,一天射虎三十一。师兄的剑术武功,高我百倍。”

  经白云师太推荐,李白对裴旻敬佩十分,便给他写信说:“奴白,愿出将军门下。”裴旻当时也隐居在东鲁汶阳(山东泗水),见李白如此好学,诚心诚意,又有师妹白云的推荐,同意收李白为徒。

  李白在东鲁汶阳学剑三年,以“铁杵磨针”的精神,日夜苦练,长期不懈,剑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曾多次受到裴旻的称赞。他射箭的本领,也特别惊人,后来,在幽州打猎,他:“一箭两虎穿,转背落又鸢。”(《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李白学剑来山东,为的是除暴安良,助人于困,曾得到各地豪侠的敬重。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李白打抱不平,为民除害,曾手刃数人。在与侠客交往中,得江南友人赠龙泉剑。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中,“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曾提到此剑。

  唐代文人崔宗之称赞李白:“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外。袖有匕首剑,怀中藏陵书。”李白通文好武,一生致力诗作,但却身不离剑,且刻意求精,力图强体健魄,陶冶情操,锤炼意志,献身许国,这种精神和毅力,一直为世人所敬佩传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3551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3
下一篇2024-02-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