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是一个现代话语,由西方学者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我国有学者认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是最早论述民族精神的学者。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说:“人类受多种事物的支配,就是:气候、宗教、法律、施政准则、先例、风俗习惯。结果就在这里形成了一种一般的精神。”这里的“一般的精神”指的是一个民族的一般的精神,即“民族精神”。3英国思想史学家以赛亚·伯林说:“民族精神这个词是赫尔德发明的,把德国哲学家和诗人赫尔德称为‘民族主义、历史主义和民族精神之父’。”4因为赫尔德在其1774年出版的《另一种历史哲学》一书中,从一般的人类精神引申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所以是他最先表达了这一概念。
魏玛时期是赫尔德的成熟期,他继续收集民歌,研究了许多学科,写出大量重要著作。1778年出版他收集的《民歌》,1807年再版,亨利希·封·米勒把书名改为《诗歌中各族人民的声音》。1783年开始写他的巨著《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1784~1791),随后又写另一部重要著作《关于促进人性的通信》(1793~1797)。赫尔德还参加了当时关于斯宾诺莎的争论,撰写了《上帝几篇对话》(1787,1800年再版时书名改为《上帝关于斯宾诺莎体系和舍夫茨伯里自然体系的几篇谈话》)。此外,赫尔德还写过一些剧本和诗歌,并翻译了法国剧作家高乃依的古典主义悲喜剧《熙德》。
赫尔德的著作包括文学与美学、音乐与绘画、语言与语言学、神学与哲学、历史与地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医学与人种学、地质学与植物学。在所有这些方面,赫尔德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贯穿他全部著作的基本思想是总体主义、民主主义和历史主义。这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目标就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亦即实现使人的本质得以充分发展的理想。赫尔德的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 3部主要著作《诗歌中各族人民的声音》、《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和《关于促进人性的通信》中。
赫尔德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都是统一的,是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只有从总体出发,掌握各种知识,才能认识世界,了解人;也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一种全面发展的人,而这种全面发展的人又是人成为真正的人的一个重要前提。
赫尔德的民主主义思想不仅表现在他对法国大革命始终如一的肯定(这在当时德国的知识分子当中是罕见的),更主要的是表现在对“人民”的看法。在赫尔德的词汇中,“人民”同“人性”差不多是同义语。赫尔德认为,每个民族的人民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宝藏,而这些宝藏又都属于全体人类。他的集子里不仅有德国的民歌,而且有英、法、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丹麦等国的民歌。他的理想是各族人民平等地共同生活。另外,按照他的观点,民歌也不仅仅是由广大下层人民所创造,一切进步的作家都创造了这种健康、真实而又生动的民歌。因此,他收集的民歌也包含了莎士比亚和歌德等人以及他自己写的诗,还有荷马这位“最伟大的民间诗人”的作品。正是这种民主主义的精神,使赫尔德收集民歌同后来浪漫派诗人收集民歌有原则的区别。
赫尔德认为,人类社会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是自然环境决定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象自然界一样,人类历史的发展也遵循一定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是历史的产物。赫尔德对他所研究的每一个社会现象都要探讨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上的每个时代他都承认有它存在的价值,都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他纠正了启蒙运动思想家认为中世纪是“野蛮时代”的错误看法;否定了历史是直线进步的观点,认为历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既有曲折,又有歧路,更不乏挫折和失败,但它的总趋势是朝着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即人性的充分展现而前进。
“人性”,按照赫尔德的解释,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它并不是单指“人道”,亦即对他人的怜悯和同情;它也不单指“人的权利”、“人的义务”、“人的尊严”和“爱人”等,而是这一切的总和,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目标,也是人类全部活动的结果。“人性”必须永远加以“培养”,否则,人类就会再回到“野蛮”,变成只有“兽性”的动物。
赫尔德没有专门创立独立的美学体系,他的文艺观就体现在上述思想之中。他的文艺观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个民族各种生活条件的总和,要促进艺术的繁荣,就得改变产生它的社会条件。文学艺术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的变化,因此它是“培养人性”的重要手段,作家和艺术家是民族(或人民)的创造者。
感情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艺术家只有使用感情与理性的全部力量才能把握和表现现实。但是,艺术家能否成功地把握现实,关键又在他对现实的态度,就是说,看他是否对现实抱有“同情”。
赫尔德的思想中有唯物主义的倾向,更有辩证法的因素,但他的基本哲学思想仍是客观唯心主义。他从未否认过上帝的存在,他的世界统一论认为到处都存在着“神”,自然和社会的一切都受“神性”的支配,因而具有它们的规律。赫尔德的这种泛神论思想使他在当时居于先进思想家的行列,同时也使他的思想掺杂了一些神学的成分。赫尔德一生担任神职,但他的宗教观已完全脱离了正统宗教的教条。他实际上在为新兴资产阶级作舆论准备,可是他又是从全人类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为他所认为的全人类的思想而斗争。正是这些决定了赫尔德思想的伟大和它的局限。
赫尔德作为一个作家并没有突出的成就,但作为一个思想家却具有时代的意义。他影响了包括歌德和席勒在内的一批作家,成为狂飙突进的精神领袖。他接受并且净化了康德和哈曼的思想,为德国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继承莱辛的思想,把德国文学引向新的发展阶段。他的思想是德国启蒙运动文学向古典文学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他本人是从康德与莱辛通向黑格尔与歌德的一座桥梁 。
参考书目
R Haym,Herder, 1877~1885
V M Schirmunski,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963
FMBarnard,Zwischen Anfklrung und politischer Romantik, 1964
西方哲学家年表
(分期众说纷纭,此按一般分法;年表按辞海)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公元前二世纪
泰勒斯(Thales,约前624-约前547,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创始人)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os,约前610-前546,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唯物主义哲学家)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前588-约前525,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唯物主义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约前500,古希腊数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
色诺芬尼(Xenophanes,约前565-约前473,古希腊哲学家,埃利亚学派第一个代表人物)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前540-约前480与470之间,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爱非斯学派创始人)
克拉底鲁(Kratylos,前五世纪,古希腊爱非斯学派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学生)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前六世纪末-约前五世纪中叶之后,古希腊埃利亚学派唯心主义哲学家)
留基波(Leukippos,约前500-约前44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说奠基人之一)
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约前500-约前428,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芝诺(埃利亚的)(Zenon Eleates,约前490-约前436,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巴门尼德的学生)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约前490-约前43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修辞学创始人)
高尔吉亚(Gorgias,约前483-约前375,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
普罗泰哥拉(Protagoras,前481-约前411,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
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与留基波并称原子说创始人)
安提西尼(Antisthenes,约前435-约前370,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创始人)
亚里斯提卜(Aristippos,约前435-前360?古希腊哲学家,昔勒尼学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弟子)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学园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第欧根尼(锡诺帕的)(Diogenes o Sinopeus,约前404-约前323,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逍遥学派创始人)
皮浪(Pyrrhon,约前365-约前275,古希腊哲学家,怀疑论者)
伊壁鸠鲁(Epikouros,前341-前2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
芝诺(季蒂昂的)(Zenon Kitieus,约前336-约前264,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创始人)
罗马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公元五世纪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在哲学上,是折衷主义的代表)
卢克莱修(Titus Lucretius Carus,约前99-约前55,古罗马诗人、唯物主义哲学家)
安德罗尼柯(Andronicus Rhodius,约前一世纪,古希腊逍遥派哲学家,因编纂亚里士多德著作而著称)
埃奈西德穆(Aenesidemus,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怀疑论者,皮浪的思想继承者)
斐洛(Philo Judaeus,约前30-约后45,古犹太神秘主义哲学家)
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后65,古罗马哲学家、戏剧家,新斯多葛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爱比克泰德(Epiktetos,约66-?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
琉善(Loukianos,约125-约192,一译卢奇安,古希腊散文作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121-180,古罗马皇帝[161-180],新斯多葛派哲学家)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Sextus Empiricus,约二世纪中叶,古罗马哲学家,怀疑论者)
德尔图良(Tertullianus,150-160年之间-约222,基督教教父之一)
奥利金(Origenes,约185-约254,基督教神学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ërtius,约200-约250,古希腊哲学史料《名哲言行录》的编纂者)
普罗提诺(Plotinos,约204-约270,古罗马时期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新柏拉图主义的最重要代表)
波菲利(Porphyrios,233或234-约305,古罗马时期生于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的门徒)
作者: 爱打听的聋子 2006-7-13 14:41 回复此发言
--------------------------------------------------------------------------------
2 西方哲学家年表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
希帕蒂亚(Hypatia,约370-约415,罗马帝国女数学家、天文学家,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
波伊提乌(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约480-524或525,古罗马晚期唯心主义哲学家)
中世纪时期:公元五世纪—— 十四世纪末
埃里金纳(Johannes Scotus Erigena,约810-877,欧洲中世纪前期经院哲学家)
安瑟伦(Anselmus,1033-1109,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实在论主要代表,有“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之称)
洛色林(Roscellinus,约1050-约1112,中世纪法兰西经院哲学家,唯名论者)
香浦(Guillaume de Champeaux,约1070-1121,中世纪法兰西经院哲学家,实在论者)
阿伯拉尔(Petrus Abailardus,1079-1142,中世纪法兰西经院哲学家,“概念论”者)
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1193或1206或1207-1280,中世纪德意志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天主教多明我会僧侣)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约1214-约1292,英国思想家,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6-1274,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天主教多明我会会士)
西格尔(Sigerus de Brantia,约1240-1281至1284,尼德兰哲学家,阿威罗伊主义者)
爱克哈特(Meister Johannes Eckhart,约1260-1327,中世纪德意志神学家和神秘主义哲学家)
邓斯×司各脱(Johannes Duns Scotus,约1265-1308,中世纪苏格兰经院哲学家,唯名论者)
奥卡姆(William of Occam[或Ockham],约1300-约1350,中世纪苏国经院哲学家,唯名论者)
胡斯(Jan Hus,约1369-1415,捷克爱国者和宗教改革家)
文艺复兴时期:十五世纪初—— 十六世纪末
但丁(Dante Alighièri,1265-1321,意大利诗人,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先驱之一)
薄伽丘(Geovanni Boccàccio,1313-137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保尔(John Ball,?-1381,英国民间传教士,瓦特�泰勒起义的领导者之一)
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约1320-1384,英国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先行者)
尼古拉(库萨的)(Nicolaus Cusanus,1401-1464,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哲学家,枢机主教,泛神论者)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哲学家)
彭波那齐(Pietro Pomponazzi,1462-1524或152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约1469-1536,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人文主义者,原名盖哈尔脱�盖哈尔兹(Gerhard Gerhards),生于荷兰鹿特丹)
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共产主义者)
马丁× 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
闵采尔(Thomas Münzer,约1490-1525,1524-1525年德国农民战争的领袖,德意志农民和城市平民的宗教改革家)
加尔文(Jean Calvin,1509-1564,法国人,欧洲宗教改革家,基督教加尔文宗的创始者)
特勒肖(Bernardino Telesio,1509-158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
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1533-1592,一译蒙台涅,文艺复兴时期法兰西思想家和散文作家)
沙朗(Pierre Charron,1541-1603,文艺复兴时期法兰西哲学家)
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
康帕内拉(Tommaso Campanella,1568-163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空想共产主义者)
伯麦(Jakob Böhme,1575-1624,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神秘主义哲学家)
格劳修斯(Hugo Grotius,1583-1645,荷兰资产阶级法学家,自然法学派早期理论家,对法学、神学、历史、文学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以国际法研究著称)
瓦尼尼(Lucilio Vanini,1584-161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
近代哲学时期:十七世纪初——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现代哲学时期: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今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
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伽桑狄(Pierre Gassendi,1592-1655,一译伽森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勒卢阿(Hendrik van Roy,法文名Henri Le Roy,拉丁名Henricus Regius,1598-1679,荷兰医生,哲学家,早期机械唯物主义代表人物)
温斯坦莱(Gerrard Winstanley,约1609-约165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掘土派运动领袖,空想共产主义者)
李尔本(John Lilburne,约1614-165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平均派领袖)
海林克斯(Arnold Geulincx,1625-1669,荷兰笛卡尔派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和马勒伯朗士并称为偶因论者)
斯宾诺莎(Baruch [后改名为Benedictus] Spinoza,1632-1677,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1715,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
培尔(Pierre Bayle,1647-1706,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
考尔德(William Coward,1656-1725,英国自然神论者)
梅叶(Jean Meslier,1664-1729,法国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空想共产主义者)
维科(Giovanni Battista Vico,1668-1744,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
托兰德(John Toland,1670-1722,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舍夫茨别利(Anthony Ashley Cooper Shaftesbury,1671-1713,英国自然神论者)
柯林斯(Anthony Collins,1676-1729,英国自然神论者)
博林布罗克(Henry St John Bolingbroke,1678-1751,英国自然神论者)
沃尔弗(Christian Wolff,1679-17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孟德斯鸠(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Montesquieu,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原名弗朗梭阿�马利�阿鲁埃(François Marie Arouet))
摩莱里(Morelly,笔名,本名不详,十八世纪中叶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
哈特莱(David Hartley,1705-1757,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心理联想说创始人之一,自然神论者)
马布利(Gabriel Bonnot de Mably,1709-1785,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孔狄亚克之兄)
拉美特利(Julien Offroy de La Mettrie,1709-1751,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
李德(Thomas Reid,1710-1796,英国哲学家,苏格兰学派即常识学派的创始人)
罗蒙诺索夫(Миxaил Вacильевич Ломoносοв1711-1765,俄国学者,诗人,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不可知论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文学家,《百科全书》主编)
鲍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德国哲学家,沃尔弗哲学体系的拥护者)
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1715-1771,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
孔狄亚克(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1715-1780,法国启蒙思想家,感觉论者,马布利之弟)
达兰贝尔(Jean Le Rond d' Alembert,1717-1783,一译达朗伯,法国数学家、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曾任《百科全书》副主编)
霍尔巴赫(Paul Heinrich Dietrich d' Holbach,1723-1789,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剧作家)
多德维尔(Henry Dodwell,?-1784,英国自然神论者)
罗比耐(Jean Baptiste René Robinet,1735-1820,法国哲学家)
孔多塞(Jean Antoine Condorcet,1743-179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理论家)
雅科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1743-1819,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1803,德国文艺理论家、哲学家,狂飙运动(十八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德国资产阶级文学运动)理论指导者)
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英国伦理学家、法学家,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主要代表)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葛德文(William Godwin,1756-1836,英国作家、社会思想家,牧师出身,后拥护无神论和启蒙思想)
卡巴尼斯(Pierre Jean Georges Cabanis,1757-180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理论家、生理学家,庸俗唯物主义前驱者)
沃尔涅(Constantin François Volney,1757-182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
巴贝夫(Gracchus Babeuf,原名François Noël Babeuf,1760-1797,法国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
圣西门(Claude Henri de Saint-Simon,1760-1825,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邦纳罗蒂(Filippo Michele Buonarrotti,1761-1837,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原籍意大利,参加法国1789年革命,获“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称号)
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波尔察诺(Bernhard Bolzano,1781-1848,捷克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
卡贝(Etienne Cabet,1788-1856,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
库辛(Victor Cousin,1792-1867,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自称其哲学体系为折衷主义)
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德国诗人、政论家、思想家)
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德萨米(Théodore Dézamy,1803-1850,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
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1872,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布朗基(Louis Auguste Blanqui,1805-1881,法国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
施蒂纳(Max Stirner,1806-1856,卡斯巴×施米特(Kaspar Schmidt)的笔名,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之一,唯我论者,无政府主义的前驱者)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詹姆斯�穆勒之子)
魏特林(Wilhelm Weitling,1808-1871,德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空想共产主义者)
施特劳斯(David Friedrich Strauss,1808-187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之一,以对基督教的批判而著名)
蒲鲁东(Pierre Joseph Proudhon,1809-1865,法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
鲍威尔(Bruno Bauer,1809-1882,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
别林斯基(Виссарион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Белинский,1811-1848,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批判家、哲学家)
路易×勃朗(Jean Josehp Charles Louis Blanc,1811-1882,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历史学家)
赫尔岑(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Герцен,1812-1870,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
克尔恺郭尔(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成为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
巴枯宁(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акунин,1814-1876,俄国无政府主义者)
洛采(Rudolf Hermann Lotze,1817-1881,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自称其哲学为“目的论的唯心主义”)
格律恩(Karl Grün,1817-1887,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福格特(Karl Vogt,1817-1895,德国博物学家,庸俗唯物主义者,自称其哲学为“生理学人本主义”)
马克思(Karl Marx,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战友)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国社会学家、不可知论者、唯心主义哲学家)
摩莱萧特(Jacob Moleschott,1822-1893,荷兰生理学家、哲学家,庸俗唯物主义的代表之一)
毕希纳(Ludwig Büchner,1824-1899,德国医生,庸俗唯物主义代表之一)
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1825-1864,德国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派别的首领)
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国博物学家)
宇伯威格(Friedrich Überweg,1826-1871,德国哲学家,以著有《哲学史概论》一书而出名)
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1828-1875,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早期的新康德主义者)
约瑟夫×狄慈根(Joseph Dietzgen,1828-1888,德国社会主义著作家和哲学家,制革工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1828-1889,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批判家、作家)
泰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一译丹纳,法国文艺理论家、史学家、孔德实证论哲学的继承人之一)
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构造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
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最初属于新康德主义,后转向生命哲学)
杜林(Karl Eugen Dühring,1833-1921,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
哈里斯(William Torrey Harris,1835-1909,美国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哲学在美国最早的传播者)
格林(Thomas Hill Green,1836-1882,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舒佩(Wilhelm Schuppe,1836-1913,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内在论的创始人)
马赫(Ernst Mach,1838-1916,奥地利物理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实用主义创始人)
李普曼(Otto Liebmann,1840-1912,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早期的新康德主义者,最早提出“回到康德那里去”口号)
倍倍尔(August Bebel,1840-1913,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创始者和领导者之一,车工出身,第一国际成员)
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者,机能心理学创始人)
拉法格(Paul Lafargue,1842-1911,法国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1868年同马克思次女Laura Marx(1845-1911)结婚)
柯亨(Hermann Cohen,1842-1918,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创始人)
哈特曼(Eduart Hartmann,1842-1906,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阿芬那留斯(Richard Avenarius,1843-1896,德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
梅林(Franz Mehring,1846-1919,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领袖之一,政论家、历史学家)
布拉德莱(Francis Herbert Bradley,1846-1924,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者)
倭铿(Rudolf Eucken,1846-1926,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创始人)
毛特纳(Fritz Mauthner,1849-1923,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语言哲学的代表,出生于波希米亚)
伯恩施坦(Eduart Bernstein,1850-1932,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右派首领,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
舒贝特-索尔登(Richard Schubert-Soldern,1852-1935,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内在论的代表之一)
迈农(Alexius Meinong,1853-1920,奥地利唯心主义哲学家)
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938,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首领之一)
普列汉诺夫(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Плеханов,1856-1918,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后成为修正主义者,孟什维克首领之一)
毕尔生(Karl Pearson,1857-1936,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优生学的提倡者之一)
亚力山大(Samuel Alexander,1859-1938,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实在论者)
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现代现象学的创始人)
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现代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者)
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
彼得楚尔特(Josef Petzoldt,1862-1929,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者)
欧根×狄慈根(Eugen Dietzgen,1862-1930,约瑟夫�狄慈根之子,父死后,利用其父哲学中某些混乱,歪曲辩证唯物主义,“滚入反动哲学”[列宁])
李凯尔特(Heinrich Rickert,1863-1936,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席勒(Ferdinand Canning Scott Schiller,1864-1937,英国哲学家,实用主义者,把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称为“人本主义”)
柯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一译克罗齐,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者)
杜里舒(Hans Driesch,1867-1941,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生物学家,新活力论者)
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 Ульянов,1870422-1924121,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波格丹诺夫(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огданов,1873-1928,俄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穆尔(George Edward Moore,1873-1958,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实在论主要代表之一)
秦梯利(Giovanni Gentile,1875-1944,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者)
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Джугашвили,18791221-195335,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施本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史学家)
德波林(Абрам Моиесевич Деборин,1881-1963,苏联哲学家,十月革命前曾参加孟什维克,1929年后任苏联科学院院士,三十年代哲学观点受到批判)
施利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唯心主义哲学家,生于德国,曾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任教,维也纳学派领导者,逻辑实证论创始人之一)
马利丹(Jacques Maritain,1882-1973,法国神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代表)
雅斯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奥地利唯心主义哲学家、逻辑学家。1838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剑桥大学任教)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希特勒统治时期曾任大学校长、教授等职,拥护纳粹主义)
毛泽东(18931226-197699,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梅洛×庞蒂(Merleau Ponty,1908-1961,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存在主义者)
第一节:古典史学(公元前的古希腊时代)
1、希罗多德与“社会文化史”传统的开创。
人本意识、世界史眼光和存真存疑的批判原则,奠定了西方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
2、修昔底德与“政治军事史”传统的确立。
将人类历史独立于天神之外的历史观念,成为西方建立科学的历史学的基础。
3、古典史学思想的发展特征:
(1)倒退的、循环的历史观念。
(2)人本主义思想。
(3)“世界主义”思想。
(4)尚未取得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
第二节:基督教史学(公元5世纪——14世纪的黑暗时代)
基督教史学理论的价值:
1、系统提出了历史“统一性”和世界史的观念。
2、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历史直进观”和“历史进步论”。
3、提出善恶冲突推动历史进步的“历史动力观”。
3、创立体现历史线形发展的公元纪年法。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攸西比厄斯。
第三节:近代资产阶级史学(14世纪——19世纪末)
一、人文主义史学(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
人文主义史学理论的特征:
(1)恢复古典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2)重新强调历史的垂训意义。
(3)重视历史叙述的体例。
重要流派:“修辞学派”、“博学派”。
二、理性主义史学(启蒙时代17世纪——18世纪末)
理性主义史学理论的特征:
(1)强调人类的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2)主张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和评判历史。
(3)提倡突破狭隘的政治军事史,注意广义上的社会文化史。
(4)提出系统的历史进步理论。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伏尔泰《论世界各国的民族精神、礼仪和风俗习惯》、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纲》、康德《从世界主义者角度看世界历史观念》、维柯《新科学》
三、浪漫主义史学与历史主义(十九世纪)
浪漫主义史学理论的特征:
(1)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2)关注历史发展的个性和独特性。
(3)提倡用情感来取代理性,反对用抽象的理性原则来概括历史。
(4)注重伟大人物和政治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历史主义是浪漫主义史学的一个最重要内容。历史主义的鲜明特征:
(1)人类历史是有机发展的过程,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连续性。
(2)对历史现象要以同情的、理解的态度加以研究,进行历史的分析,具体了解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承认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3)世界历史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用一般性的世界历史模式代替各民族具体的历史研究。
维柯的《新科学》开创了世界历史主义。
赫尔德的“文化的历史主义”。
兰克与“政治的历史主义”。
四、历史哲学 (十八世纪以后)
所谓的“历史哲学”,即是对历史进行哲学的思考。指的是人们对于历史不应该只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的或理论的了解。
近现代的历史哲学一词,专指西方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则一般通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在唯心主义方面,历史哲学一词的涵义和内容,也随着科学观念和哲学观念的变化而经历长期不断的演变,其演变的趋势是从思辩的走向分析的。大体上,前者要回答的问题是:历史演变的规律或规划是什么?而后者要回答的问题是:历史知识或理解的性质是什么?
思辩的历史哲学——重要探讨整个人类历史的特征、意义模式和规律等。是试图在一大堆貌似杂乱无章的历史事实的背后,寻求出理性的原则、规律和意义来。(前面所述各派大体上都属于思辩的历史哲学。)
思辩的历史哲学特别关注的问题:
(1)历史运动的模式。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的。
(2)历史发展的动力。看法不一,或认为是人的理性,或认为是复杂的人性,或认为是英雄人物。
(3)历史进程的目的和意义。认为历史发展有明确的目的和终极意义。
代表人物:维柯、伏尔泰、赫尔德、康德、黑格尔,以及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
分析的历史哲学——着重阐释历史学研究本身特有的性质、方法、价值或作用。其出发点是:要理解历史事实,首先就要分析和理解历史知识的性质。历史哲学的任务应该应该就是(或者至少、首先而且主要的就是)对历史的假设、前提、思想方法和性质进行反思。
分析的历史哲学关注的问题,更多的是历史认识是什么,而不再是历史本身是什么;更多的则是人们是怎样在认识历史的运动的,而不再是历史自身是怎样运动的。对于分析的历史哲学来说,更重要得多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对历史本身的探讨和解释,而是对历史学的探讨和解释。
代表人物:布莱德雷、狄尔泰、克罗齐、柯林武德、波普尔等。
四、实证主义史学(十九世纪后半期)
实证主义史学理论的特征:
(1)主张依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设历史学,力图使史学成为像自然科学那样追寻“一般法则”的科学。
(2)努力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反对历史研究的“个体论”倾向。
第四节:当代西方史学(20世纪以来)
一、当代西方史学形成的特征:
1、从传统的“叙述型”转向“分析型”。即用“问题史学”代替“叙事史学”。
2、从研究“显要人物”(精英人物)的活动为中心,而转向研究普通人和“社会底层的力量。
3、从狭隘的政治军事史转向探求社会历史的“总体”与“结构”。
4、从个人在故纸堆中扒梳史料的手工业方法转为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技术。
5、坚持史学研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借鉴和吸收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二、当代西方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流派及其理论:
(一)“新史学”的开端
法国卡尔。兰普勒特最早提出“新史学”这一口号;法国亨利。贝尔创办《历史综合评论》;美国鲁滨逊与“新史学派”的建立。
(二)法国年鉴学派(三个发展阶段)
1、创建阶段(1929——1945年)。代表人物是费弗尔和布洛赫。这一阶段奠定了年鉴学派的基本理论:
(1) 反对传统史学迷信史学和史料的倾向。
(2) 提倡“总体史学”。即强调历史研究的对象包含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 反对历史研究以精英人物为中心,大力倡导“从下往上看的史学”,主张着重研究下层的普通大众的历史。
(4) 主张史学要按科学的程序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用“问题史学”代替“叙事史学”。
(5) 坚持史学研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2、第二发展阶段(1945——1968年)
是年鉴学派“制度化”和深化阶段。代表人物为布罗代尔(1902——1985)。
布罗代尔理论代表作:《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菲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布罗代尔的基本思想是“三段论”(历史时间的理论):认为历史时间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分别表述三个不同层次的历史运动,而其中的长时段历史也就是结构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长期的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借助于长时段历史观,才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和理解人类生活的全貌。
3、第三发展阶段(1968年以后)
打出“新史学”的旗号,从此被称为“年鉴——新史学派”。代表人物是勒高夫、诺拉、夏蒂埃、勒韦尔。
年鉴——新史学派着重研究的理论、方法和领域:
(1)继承了长时段理论,着重研究各种结构和变化缓慢但长期起作用的事物。认为只有通过长时段才能把握和认识推动历史前进的潜在力量。研究领域是历史人类学和精神状态史。
(2)重视历史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
(3) 进一步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更潜心于细小的课题。
(4)重新强调政治的作用,承认事件的重要意义。
(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
即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人物有多布、希尔顿、希尔、霍布斯鲍姆、汤普森。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共同性与理论特征:
(1)熟悉马恩著作,信仰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从事历史研究。但对历史唯物主义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和解释,并有所修正。
(2)发扬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史学传统,强调对历史特殊性的认识,坚持历史学是研究历史事实发展过程的科学。
(3)强调研究下层人民的历史。
(4)注重总体史研究。
(四)当代西方比较史学
西方比较史学的研究著作大致上归纳为四类:
(1)“各文明体系的比较”研究。即如斯宾格勒、索罗金和汤因比那样的宏观比较。
(2)“主要是对文明的某种中心题目进行比较研究,如比较宗教式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大都是一些比较具体的历史现象的比较。
(3)通过比较而“研究历史过程”,“它们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可选择的生产方式’的比较研究到一个单独的行业实现工业化的速度和程度的比较;从革命这个永远受欢迎的题目的比较研究到限定仍很明确的过程的比较研究(例如现代教育制度的普及)。着重历史比较尤其与经济学、社会学或人类学的某些学派有密切的联系”。
(4)“机构的比较”。如教会、党派、银行之类的组织和机构的比较。
比较史学的特点:它不像写作通史或断代史的历史学家那样在连续叙述人类的发展中寻找历史的意义,也不像历史哲学家那样在寻求全面的总体模式中获取历史的意义,而是从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直在撞击着人类的那些永恒的问题中寻找历史的意义。为此,比较史学按照某种规范和范畴,从人类历史中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侧重探讨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某种情况下的特殊规律,亦即寻求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异同。
(五)当代西方心理史学
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
心理史学分为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和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
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 ——是用精神分析法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其理论的一般特征:(代表人物是埃里克森、李夫顿和克胡特)
(1) 以新精神分析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即坚持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学说的原则,强调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的主导作用。同时强调自我的的自主性,认为自我具有自己的能量来源,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养育方式)对人格的重大影响。
(2) 反映了一种“心理决定论”的历史观。即用历史人物的心理特征解释一切行为。
(3) 模式归纳。即习惯套用心理学模式的归纳,缺乏因果解释的科学研究(有些原理根本无法验证)。
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 ——反映了当代西方心理史学的变化趋势:(代表人物温斯坦、普拉特、埃尔金斯、阿瑟尔、霍弗、拉森)
(1)由“心理因素决定论”向“外在环境决定论”转变。
(2)方法论的突破。即不再仅仅是将心理学理论作为解释历史现象的史学方法,而把历史上的心理现象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不再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个人和群体的历史行为,而是把历史上的个人和群体心理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变化,使心理史学不知不觉变成了历史心理学和心态史学了)。
(3)社会学对心理史学的渗透。强调不是心理驱力决定外在现实,而是外在现实决定心理状态。()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史学的应用。强调了人的行为完全是环境决定的,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像是本能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对外部世界的反应。
(4)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史学中的应用。强调了人的认知模式会影响和决定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六)当代西方计量史学
计量史学也就是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当代西方计量史学的特征:
(1)运用电子计算机。它的使用,使系统收集、利用史料及进行统计分析成为可能,并向研究者提供了处理大量情报资料和分析多变量现象的能力。
(2)进行统计分析。但不是指以往史学研究中那种描述性的统计,而是一种高级的推理统计学和多变量解析领域的分析,对此非用电子计算机不可。
(3)制作数学模式。借用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式,以数理形式来表现历史文化现象。
(七)文化形态史观
文化形态史观是当代西方思辩的历史哲学的主要代表。其代表人物是斯宾格勒(著作《西方的没落》)和汤因比(著作《历史哲学》)。
其主要理论特征:是用“幼年、青年、成年、老年”(斯宾格勒)或“起源、生长、衰落、解体”(汤因比)四大阶段的生命周期来概括人类历史或文化的全部过程及其一般模式。
强调两点:
第一:所谓的历史就是文化或文明。这一结论旨在肯定,文化或文明才是人类历史的真正载体,而历史的意义即寓于作为人类历史之基本现象的文化或文明之中。因此认为,历史哲学与史学研究所应阐释的主要对象既不是纯粹的精神观念,也不是表层的政治、经济现象,而是作为一种历史整体的文化或文明。
第二、所有的文化或文明都是具有同等价值、属于同一时代的。这个结论的重点在强调,各种文化形态或文明社会原本就是自成一体、各有根据的,而决无孰优孰劣或孰高孰低之分。确信历史哲学与史学研究所面对的世界历史指的是整体,而不是某个选定的部分。因此,理应放弃狭隘的欧洲文化中心论和偏颇的民族主权国家观,转向一种整体性的、深层次的文化形态或文明社会比较研究。
参考书目:
《西方史学史》,张广智主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何兆武陈启能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9月版。
《西方新史学评述》,庞卓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拥护一致赫尔德大人拯救阿拉德大陆的计划,必须消灭邪恶的使徒。我们要团结在以二姐为核心的赫尔德主义中央周围,创造和谐的阿拉德大陆。 。对于艾丽丝工作,我们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领会艾丽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艾丽丝已经开创了很好的局面,获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先后消灭了大章鱼和野猪。但是,还是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更加推进创造和谐阿拉德的工作。我看,最重要的一点是:紧密拥护赫尔德大人!各个职业的勇士要认识到消灭使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赫尔德大人的工作,要加强落实,要把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有个别勇士、个别言论,存在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热衷于污蔑赫尔德大人,热衷于阻挠创造赫尔德主义的现代化进程。为了重建泰拉星球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阿拉德的腐朽的封建主义的伟大变革,凡是赫尔德大人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赫尔德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对艾丽丝工作,要真抓实干,加强落实。各职业勇士要把艾丽丝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要具体部署。认真执行。各职业勇士要为艾丽丝工作,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舆论环境,扎扎实实推动消灭邪恶使徒工作的开展。要抓出实效,抓出成绩。
总之,为了创造和谐的阿拉德大陆,为了泰拉的伟大复兴,让我们紧密的团结在二姐为核心的赫尔德主义中央周围,深刻切实的和各种腐朽的使徒作斗争,完成艾丽丝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
浪漫主义最为人所知的影响之一是它带来的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成为了浪漫艺术和政治哲学的一个中心题材。从早期开始,浪漫主义就注重于国家语言和民俗的发展,强调地方的传统和习俗,直到后来重塑欧洲国家版图并且掀起了民族自决风潮,民族主义一直是浪漫主义的主要题材,也成为其扮演的主要角色、表达方式、和内涵。
早期的浪漫民族主义受到让-雅克·卢梭的强烈影响,以及德国的约翰·高特菲·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赫德在1784年主张地理因素形成了一个人的自然经济情况,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传统和社会。
不过,在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的崛起后,民族主义的本质随之快速转变。拿破仑的民族主义和共和主义在刚开始时激发了其他国家的类似运动,民族自决以及一个民族的统一意识被视为是法国得以在战役中击败其他各国的主要因素。然而在法兰西共和国转变为拿破仑的帝国后,拿破仑迅速被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所抛弃,并且成为他们对抗的目标。而在普鲁士,浪漫主义的发展被康德的学生费希特视为是一种对抗拿破仑的文化运动。德语中的Volkstum(民族)一词也是在这时产生,像征了对拿破仑侵略的对抗。
民族主义的思想也激发了对于民俗文化的收集,例如格林兄弟等人,将古老的史诗复兴为国家的文化传统,或者是形塑起新的史诗,例如《卡莱瓦拉》,替民族竖立起了古代的文化。而那些记载了古老幻想神话的文献,除非是与其他族群的故事重叠,都没有被浪漫民族主义者所排斥,反而是切好衬托了他们的理论,用这些神话证明人们最初的原始状态。举例而言,格林兄弟便排除了许多被他们认为类似法国作家查理·佩罗(Charles Perrault)所收集的故事,因为他们认为那些故事不是真的德国故事;不过他们留下了《睡美人》的故事,因为他们认为故事中沉睡公主身份的是德国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