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把甄嬛当替代品,伤其自尊心,否定她存在的价值
凡人的爱情没有那么复杂,良田,美眷,孩子绕膝。帝王的爱情却多了些许身不由己。
还记得《甄嬛传》里果郡王和甄嬛吗?几年前热播剧,火得一塌糊涂。每次看到结尾都为二人的爱情感到很可惜。
有人说:果郡王不道德,敢觊觎皇上的女人,何况皇上还是他亲哥哥。
我们不批判也不指责,的确于道德伦理上说不过去,可是皇上又做到尊重甄嬛了吗?
虽然他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却把甄嬛当作纯元皇后的替代品,否定了甄嬛存在的价值。
从前有多爱,日后便有多恨。昨日种种譬如昨日生,今日种种譬如今日死。
你可以不爱我,不宠幸我,但你一直让我做别人的影子,让我如何不恨你入骨?
邂逅果郡王则更像是冥冥之中命中注定。
甄嬛看重名利吗?看重地位吗?好像都没有。她更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需要一个懂她,爱她,疼她的男人。所以甄嬛亲密的称皇上为四郎。
我什么都不想要,只想要你;我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得到你的偏爱和独宠,这才是甄嬛内心的独白。
可是皇上做不到啊。
皇上后宫佳丽三千要做到雨露均沾哪有那么容易,有宠爱必然会有怠慢。皇上那句“有几分像菀菀也是你的福气”实在是太伤人自尊心了!
退一万步讲,即便没有纯元皇后这个影子,华妃的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皇上又为甄嬛做过什么呢?无非是让她陪着自己一起忍气吞声,苟且生存罢了。
上不愿忘记纯元皇后,下不敢招惹华妃,周围嫔妃成群,甄嬛也是女人,哪受得了这份委屈。
02
一个男人无法保护自己的女人,放任别人欺负她而束手无策,这才是最令人失望的事。那日皇上出宫为国祈福,而甄嬛在宫内却遭受了人生最致命最毁灭的一击。
骄阳似火,毒辣的如同华妃一般。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华妃趁皇上不在故意借口整甄嬛,什么请安迟到,什么缺乏调教,不过是给自己杀人前先磨刀的借口罢了。
甄嬛身怀六甲却被罚在殿外诵读经书,殿里殿外两重天,一个正常人都汗流不止,一个孕妇又如何熬得住?
甄嬛小产,皇上姗姗来迟的体贴更像是在担心皇嗣。
皇上非但不能为甄嬛现身说法,又不敢动华妃怕招来政党的叛乱。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皇上其实并不爱任何人,后宫女人不过是他权衡利弊的棋子。
女人丧子之痛如何锥心,诚然皇上确实来过几次碎玉轩,也不过是象征性安慰几句罢了。在皇上看来这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大不了再生一个。
甄嬛只不过怨怼两句,把不爽的情绪摆在脸上而已,怎么着欺负到这种地步,难道还要强颜欢笑不成?
皇上废妃,把甄家发放宁古塔这波操作也太绝情了吧!
宁古塔是什么地方?
方圆百里无人,寸草不生,奇寒无比。甄嬛的父母年迈怎受得了这份苦,去后不久便染上了鼠疫。
甄嬛爱皇上?不想千刀万剐,挫骨扬灰就不错了。皇上若爱甄嬛就不会做这些伤害她的事。
话说回来了,果郡王就不同了,他的出现更像是一种使命,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虽然一见倾心却并未敢做他想,只是在甄嬛身边默默守护,二人之间的感情也并非空虚寂寞,而是患难见真情。
03
果郡王三次救甄嬛于危难之中第一次是在甘露寺,净白授皇后之意对甄嬛各种辱骂虐待。寒冬腊月甄嬛小产之后身子本还未恢复就被迫在冷水中洗衣,寒风中劈柴,手上全是冻疮。
果郡王心疼不已 ,不忍她受苦,要带她远走高飞,和她表白被拒绝。
第二次被净白诬陷偷了燕窝而被撵至凌云峰吃穿不周加之身体虚弱,风雪交加没有车马的情况下,甄嬛高烧不退,果郡王躺在雪地里用自己的体温帮甄嬛退烧。
堂堂一个王爷屈尊降贵为了一位废妃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甄嬛没理由不感动。如果不是真心喜欢她,他大可不必如此。
第三次在凌云峰那晚甄嬛几个人被一只野猫吓得不知道措。被野猫抓伤容易感染,而果郡王一夜不眠在窗外守护,这片深情足以可见。
女人在最无助的时候遇到懂你,疼你,愿意用生命去守护你的人这无疑是真爱!
打动甄嬛的是果郡王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是为她拼命付出不求回报的真诚。
果郡王赢在得到了甄嬛的心,赢在细节。
《甄嬛传》是根据流潋紫小说《后宫甄嬛传》改编。小说里的朝代不是现实生活中有的,而是一个架空的王朝。
《甄嬛传》里面的甄嬛心计多端,她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至于为什么电视剧是这样的,仅仅是因为要符合历史。所以编剧做出了一定的调整。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电视剧版的《甄嬛传》。为了符合雍正王朝的历史,小说里眉庄所生的儿子改为公主。历史上四阿哥是熹贵妃亲生,这里改为养子。同时皇帝的年纪也做了一些更改,原著小说里的皇帝并没有电视剧里的那么老。对一些嫔妃也做了相应的删改,电视剧里的华妃年氏其实是小说里的慕容氏。
甄嬛传本身是部架空小说,故事背景发生在虚构的大周朝,甄嬛传里面人物发生的故事也是融合了历史上很多人物,比如甄嬛出家就参考了武则天的那段经历,还有贞一夫人挡熊,就是历史上汉元帝的冯昭仪做的,因为政策原因,不允许架空,所以就按在了雍正朝这个背景之下。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甄嬛,原名甄玉嬛,因她嫌玉字俗气,故改名甄嬛,是大理寺少卿甄远道的长女,喜诗书、又精通琴棋书画,可谓是真正的才女,所以饱读诗书的她与其他只知道三从四德的女孩有很大差别,她有主见、有现代女性的爱情观,所以她向往自由而纯粹的爱情。
进宫前日,甄嬛带着侍女流朱、浣碧到寺中许愿:“嫁给最好的男儿,和他结成连理,白头到老”,可见甄嬛对于自己婚姻的向往是长长久久。而且已经进入殿选的她,并没有期盼即将到来的荣华富贵,而是盼望着自己被撂牌子,不被选中,可见甄嬛不贪图名利,只想追求真正的爱情。
入宫后,甄嬛知道自己的命运已被注定,但她对爱情美好的憧憬还是存在,所以她会在除夕夜在依梅园许愿:“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个愿望与在寺中许的愿望如出一辙,也可以看出甄嬛的本心一直没有改变。
然而,单纯、天真,对爱情无限期许的甄嬛遇上了天下最难一心之人,可是这个人,却给了她最美好的开始,御花园中品萧赏花、初次侍寝的与众不同,甚至无视宫中规矩,遵从民间嫁娶习俗,散帐、吃饺子,甄嬛想,皇上虽然无法一心,但他对自己真的很用心,这让甄嬛产生了恋爱的错觉。
她看着宫中的其他嫔妃受宠、失宠,看着眉庄被禁足,看着安陵容成为皇上的新宠时,甄嬛也会害怕,终有一日自己会步上她们的后尘,但当她在桐花台单独面对玉树临风、才华横溢的果郡王时,她没有动摇,更无一丝逾矩。
当果郡王在船上向她赤裸裸的表白时,她选择的是横眉以对、断然拒绝,哪怕是果郡王冒着大不敬之罪,将她从翊坤宫救出,她也只是在心中感激,不敢动一点妄念,可见甄嬛的忠贞。
甄嬛小产后,郁郁寡欢,浣碧找到果郡王为甄嬛疏解心结,甄嬛虽感念果郡王的情义,但依然嘱咐浣碧要与果郡王少来往,以此避嫌,而她对于果郡王一次次的帮助,作为回敬,则是请皇上加封舒太妃的尊号,这样即还了果郡王的人情,也让果郡王知道,自己有意与他拉开距离。
废妃出宫,前程尽毁甄嬛发现自己是纯元的替身,心灰意冷,生下胧月后便自请出宫修行,自然废了宫中的名分,她这样的做法,成为了真正的废妃,等同于被皇上休了,是不可能再回宫的,从此只是庶人,那些与皇上的恩爱时光,就此烟消云散,而她也打算从此青灯古佛,了却残生。
然而,果郡王从未放弃追求甄嬛,面对甄嬛强硬的拒绝,百折不挠,他把对甄嬛的爱融入到了血液中,转化为实际行动,时刻呵护着她,终于感动了甄嬛,二人成为了情侣,而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甄嬛都等同于离了婚的女人,再嫁也属正常,不妥的是,甄嬛的夫君是皇上,皇上的女人,哪怕是废弃的也是不容他人染指的,所以甄嬛担心被人发现,会惹来杀身之祸,便让温实初制假死药,希望能与果郡王远走高飞,相伴到老,二人结发为誓、庚贴为凭,许下了百年之约。
被迫回头,却已无心可是,甄嬛刚有了身孕,就传来了果郡王的死讯,以甄嬛的聪明智慧,当然知道果郡王的死绝非意外,所以她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她知道她要救重病的父亲、她要查明心爱之人的死因,并为他报仇,这样的事,天下只有一人可以帮她完成,那就是当今的皇上。
甄嬛开始筹划回宫,一切刚刚就绪,果郡王却突然归来,甄嬛只能将自己说成一个忘恩负义的女子,让果郡王死心,只有这样才能保全果郡王和她腹中的孩子,而回宫后的甄嬛,她的心中依然只有果郡王,经历了滴血验亲事件后,甄嬛开始后怕,她担心双生子的秘密迟早会被人发现,所以她默许了浣碧嫁给果郡王,并让皇上知道,果郡王这么多年一直爱着浣碧,只有这样,皇上才会不疑心果郡王,才能保全他的平安。甚至于最后,甄嬛联合叶澜依,谋害了皇上,也是为了给果郡王报仇。
所以说,甄嬛的两段感情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段,没有重合点,她对每一段感情都在用心的付出,而事情的发展,远超出了她的控制范围,她的初心却一直没有改变,她想要的一直都是与心爱的人白头到老,可见甄嬛是专一、痴情的女子,并非渣女。
甄嬛如果在现在,应该是个独立新女性吧在那个“以夫为纲”的年代,而她的丈夫又是权倾天下的皇帝,对绝大部分女性来说,那是一棵大树,即便受委屈也可攀附的大树,荣华富贵,衣食无忧。在那个年代和环境中,爱情实在是个奢侈品。而甄嬛却因皇帝一句“菀菀类卿”愤而离开这棵大树,“锦水汤汤,与君长绝”,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跟皇帝说出这样的话。
在甘露寺,和果郡王的苦恋,爱而不得,在那个背景下,她不可能离婚,但即便前面是皇帝,她还是选择了和果郡王刹那间的绚烂。她内心追求的东西从未改变,从皇帝到果郡王,她只想要爱而已。
再说她一路从傻白甜到心机女,这只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而已。从电视剧来看,甄嬛几乎从未主动生事或害人,遭人伤害不反击,难道任人鱼肉吗?不主动冒犯人,不以恶意揣测人。可一旦遭受到了冒犯,以牙还牙,这不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应该有的素养吗?
《甄嬛传》中,甄嬛回宫后,果郡王未死重新回归的消息传来,可转眼已经是物是人非,果郡王和甄嬛,从甄嬛选择重新成为皇上的妻子时,就再也不可能。
按理来说,果郡王若能够放下甄嬛,将曾经的事情都当作一场美好的梦境,这对他和甄嬛都是最好的结果。
可果郡王,却选择在甄嬛回宫后一直纠缠不清,这究竟是真爱还是作死呢?
其一,果郡王彻底在甄嬛回宫沦落为了一个失去爱情的苦命人形象。对于果郡王来说,甄嬛重新回宫,成为皇上的女人,就是明明自己已经得到心爱的女人,现在却要眼睁睁看着对方投入他人的怀抱。
最开始,果郡王的表现尚在情理之中,强忍内心悲痛,成为甄嬛的册封使,为她增添荣光。更是借着盛京为理由,躲避开甄嬛,为了让自己内心所受到的情伤,得以修复。
事情已经成为定局,果郡王再努力,再喜欢甄嬛,都没有丝毫办法,接受甄嬛回宫的现实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可果郡王自从盛京回归,反而一改曾经的贤明睿智,懂得因时机而改变。宴会之上,果郡王无论是打扮还是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显得非常憔悴。这也就是他是皇上的亲弟弟,否则任凭哪个大臣,做这样的打扮,都会被治一个御前失仪的罪名。
既然弟弟如此憔悴,那么身为皇兄自然要对果郡王的状态表示关心。对于这样理解性的关心,最应该得到的回答是,臣弟无事,只要多休息几日便好。可果郡王,则特意将自己在盛京偶感风寒,病了十几日之事强调出来。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让甄嬛对自己有着一份内疚之心,而甄嬛听到果郡王的话,从神色上露出了一丝的担忧之情。
接下来,皇上就开始了常见的催婚模式,果郡王则公开地向甄嬛表白,表示自己所追求的不过是庄生晓梦。甄嬛与果郡王的分手本就是因时机被迫达成,果郡王此话一出,勾引起甄嬛对于曾经美好回忆的想念,只是现今已经物是人非,甄嬛与果郡王,谁都回不到过去。
明明果郡王,一向都是个懂得隐藏锋芒,在皇上如此多疑性格下,能够安稳生活多年的王爷。
可一旦他遇到甄嬛之事,就大失了分寸,不仅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份,更是没有考虑到甄嬛的心理情感。
其二,果郡王一味的觉得甄嬛过得不幸福,苦苦纠缠。如果说宴会之上,果郡王的言行让甄嬛的情绪波动不已,那么在宴会之后,果郡王还特意跑出来,询问甄嬛是否真的过得好,希望能够得到甄嬛的真心之语。在果郡王的心中,自由快乐,才是真正的好。
可甄嬛此时在宫中的确过得很好,皇上对她百般荣宠,凭借身有子嗣,任何人面对甄嬛都得退让一步,皇后一方对于甄嬛受宠之事,无可奈何。可以说,果郡王的这一系列行为,没有丝毫用处。如果甄嬛过得不好,他又能够如何,是将甄嬛带离宫中,还是背着皇上与甄嬛在宫中私相授予。
皇上从来都不是傻子,若这两件事发生其一,甄家将要面临的是株连九族的罪责,果郡王自身也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甄嬛与果郡王两人分手后,最好的办法是两人彼此安好,此生将这段感情淡忘。
不能够说果郡王不爱甄嬛,从果郡王敢于将毒酒一饮而尽之时,就能够看出果郡王是真正的喜欢恋慕甄嬛,愿意为她付出一切。只能够说,果郡王在甄嬛回宫后的苦苦纠缠,其本质在于果郡王的爱情,是以自我的意愿为最大的意愿。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对甄嬛好,可却丝毫未曾想过他的爱情,在有些时候,带来的不是甄嬛的幸福快乐,反而只是甄嬛无止境的愧疚之心,以及唯恐皇上发现两人有私情的风险。真爱与苦苦纠缠,这两个词汇用于果郡王的身上都很适合,果郡王的性格决定了,在甄嬛回宫后,他的真爱反而更加像是苦苦纠缠。
其三,果郡王的出身和境遇决定了一直以来他都是非常爱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人。果郡王的人生,其实并未接受过过多的挫折。母亲舒太妃曾是先帝的宠妃,他也是先帝最为宠爱的皇子。因舒太妃汉妃的身份,先帝并未选择让果郡王参与进这血腥的夺嫡之争,随着雍正的上位,他理所应当的成为了郡王。
若果郡王不作死,一直保持着自己风流浪子的人设,他应该能够非常好的在宫中生存。他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果郡王看待所有的事情,都是以自己为标准,去看待他人。
在果郡王看来,他苦苦纠缠于甄嬛,是一种真爱的表现,他的一切言行都在不顾一切地证明自己才是最爱甄嬛的人。可他的每句话,都像是一把把最为锋利无比的刀,刺破了甄嬛的心脏,让甄嬛寝食难安。
最让人乐道的便是果郡王天生自带的中央空调属性,浣碧,叶澜依,都是果郡王这甜言蜜语之下的牺牲品。
男人懂得怜香惜玉,可以用女子的方式去看待问题,开解对方本没有错。可果郡王所表现出来的,是无止境的怜惜,和不懂得分场合地撩拨。
果郡王本人他并未想过招蜂引蝶,可无差别地散发魅力,导致他人喜欢上果郡王,这不在情理之中。
在某种程度上,皇上都要比果郡王专情,果郡王的爱是自我感动,是口头上宣称自己只爱甄嬛一个人,却无时无刻,不用自己的温柔之语怜惜他人。可皇上自始至终只爱了纯元一个人,后宫的众多嫔妃都像是纯元某一个特点的收集。
在果郡王看来,回宫纠缠甄嬛是对爱意最好的表达,可在观众看来,他只不过是一步步走向作死的道路,最终一杯毒酒而亡,不得善终。
和允礼的爱情是甄嬛最美好的回忆。第一次见到皇帝听到的是“果郡王”的名字,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亦或是人的悲情宿命。总之,在这一刻,月下老人就已经用红线将他们两个人牢牢拴在了一起。姑且不说前四十集中他们的几多交往和脉脉含情,单就“情定甘露寺”来说,甄嬛也算不虚此生。
生性潇洒不羁、淡泊名利而且文武双全的果郡王,本就是帝王社会下的一个异数,再加上他悲天悯人的胸怀、高尚的道德品味,对心中爱情的执着追求,对心爱之人至死不悔的付出,都让他成为众多女子眼中的白马王子。在男权社会里,果郡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暖男,他竟然会将胧月的画像带给修行的甄嬛;会让甄嬛做好婴儿衣物自己转给胧月;会专门到宁古塔看望甄远道并给甄嬛带回珍贵无比的家书……更可贵的是,他将这一切归之为自己的举手之劳,甚至说成是让甄嬛帮助他为孩子做礼物。这样的情怀,这样的良苦用心真的很难让人不为之动容。
相比叶澜依、浣碧和孟静娴,甄嬛在知识修养、情感追求、性格爱好上和允礼有更多的契合。不过在更多的时候,允礼被一种沉重的皇权压力和此中压力下带来的悲剧意识所笼罩,这也直接造成了这位文人气息更重的王爷性格中的多愁善感,对感情注定是拿得起却放不下。
离宫修行的甄嬛对皇宫以及与此有关的所有东西都讳莫如深,对爱情也心灰意懒。以她的智慧,懂得也见识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明白离宫对自己对甄家意味着什么,如果不是心如死灰,想必她也不会走此一步,何况她还有襁褓中的孩子。但是,对爱情不动则已,动必惊天动地的允礼却硬是将她死水般的心搅起了波澜,让死灰般的爱情之火再一次燃起。
重获真爱的甄嬛幸福满满,对于她来说,富贵、名利都不重要,繁华、喧嚣也不必置身其中,只要守着自己温馨幸福的爱情家园,即使风餐露宿也不以为杵,即使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得偿所愿的允礼自然欣喜若狂,在他眼里,什么王侯将相、皇室贵胄都及不上心爱之人的一抹笑容、一声叮咛,只要得到她的爱,即使是万里江山他也不会有所留恋。能让他们彼此相守一生,便已足矣。我们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为自己规划的生活:或许耕田织布于民间,或许承欢儿女于膝下,或许红袖添香夜读书,或许琴韵悠扬笛声长……总之那是一个让人向往、着迷的未来。
沉浸幸福中的恋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转眼之间世界就会天翻地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人措手不及,改变甚至颠覆了彼此现在和将来的生活。
对于甄嬛来说,前一刻还是幸福的,因为她怀了允礼的孩子,他们正酝酿着等允礼回来之后就远走高飞,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天地。而现在她却是最痛苦的,因为她心爱的人从此和她阴阳两隔,千辛万苦抓到手的幸福还没好好品味就这样瞬间不翼而飞了,这几乎将她一下子击垮。祸不单行,此时眉庄告诉她自己的亲人正面临灭顶之灾,来自后宫阴暗角落里的暗箭并没有因为她的离宫而停止发射。这一切都促使她必须尽快让自己有所决断、有所行动,她不能安享平静,甚至没有时间为自己心爱的人痛哭一场,没有时间整理自己已经纷乱无序的思维,就要投入到一场混战中来。无常的命运,让她必须重新回到自己厌恶的皇宫之中。
对允礼来说,他的痛苦是要甚于甄嬛的,这首先取决于两个人的性格。甄嬛虽然看重爱情,珍惜夫妻情缘,但却善于调节自己的思维转换。她是个现实主义者,知道哪些东西可以追求哪些东西注定无法改变,为了自己的目的,她会利用各种手段去实现,哪怕这些方式是她所厌恶的。她最后能够从险恶的环境下走出来,除了灵活的手段、精准的算计之外,她杀伐决断的性格实在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事情认定之后从不拖泥带水,冷静而果断,算得上女中丈夫。
而允礼因为生活在皇宫之内,亲眼目睹九王夺嫡的凶险,时时防备皇帝的监督和猜忌,所以从事谨小慎微,努力将自己包裹起来。他心思细腻、敏感多情,政治上不管自己的理想追求怎么样,都注定不能显山露水。可以想见,即使显露也是必定失败的。在爱情道路上,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心中所爱执着追求,虽千折百转却至死不休。为了爱,宁愿忍受孤独非议也不愿委屈迁就,明知是刀山火海也能毫不犹豫勇往直前,宁愿每日忍受蚀骨钻心般的思念之苦,也不肯将注定无果的情感之线斩断。他注定为情所困,也必定为爱所累。于他的性格而言,他无法斩断,也不愿斩断,他明知相思之苦,却心甘情愿的接受,甚至是平静的享受这种苦楚。于夜深人静之时,将他与甄嬛的种种过往掰开揉碎地品味咀嚼,是痛苦的,但是从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更多的是一种幸福。
正是这种性格,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每一次相见时的当众失仪;在皇宫之内数次偷偷尾随相见;在小像已露皇帝赐婚的情况下,仍然冷落侧福晋……这些都已让他身处险境,而为了营救甄嬛私自带兵出关,更是直接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可以说,是允礼自己将自己一步一步地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不过为爱而死,死在自己心爱之人的怀里,而且临死之时还能够得到深爱之人的真情告白,对于痴情一生的他来说,也算是了无遗憾。让人最为痛心的是,至死他都不知道甄嬛当初回宫的真实原因,不知道自己和心爱的女人已经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
我们无法想象,当允礼死里逃生回到凌云峰,得知心爱之人马上就要回宫重新成为皇兄的女人时是何种心情,是不解,是迷惑,是痛心,是无法接受?当他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再拥有自己喜爱的女人时,那种绝望的眼神会是什么样子的,那注定是我们不忍面对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已经萎缩干枯。
回宫前一晚的话别,注定让人刻骨铭心。相见伊始,甄嬛还装作若无其事的寒暄着,说着淡淡的敷衍之语,极力压制着自己喷薄欲出的情感之火。为了让自己心爱的男人从此安静的生活,她残忍地告诉允礼“孩子已经有三个月”了,她宁愿让他认为自己本就是一个爱慕虚荣、朝三暮四、薄情寡义的人,根本就不值得接受他纯真厚重的爱。可是天下之大,又有谁比眼前这个男人更了解甄嬛呢?他毫不留情地拆穿了她并不坚硬的虚假外壳,他深信甄嬛仍是深爱着他的。他不愿追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去责怪她对自己的无情伤害,毫无怨言的承受她带给自己的一切,愿意舍弃天潢贵胄的身份,只求和她长相厮守。在这一刻,他愿意抛开一切,倾其所有来求得事情的转机,换取她的回心转意。
本就强颜欢笑的甄嬛,根本无法面对允礼如泣如诉的深情话语,无法面对他那双渴望而迫切的眼睛。她的心理防线在一点点坍塌,在听到允礼九死一生逃回来只为见到自己时,她的情感大堤终于崩溃了。她褪下自己精心伪装的外衣,什么也不说,什么都不去解释,只是死死地抓住爱人的臂膀,一声一声低低地、深情地呼唤着他的名字,象一个受尽了委屈的孩子一样,伏在他的怀里痛哭失声,泪如雨下。似乎在这呼唤和拥抱中,彼此已经交流了所有的语言。
可是,无情的事实就在眼前,正如甄嬛所说,一别四月早已是沧海桑田,“天下之大,容不下一个甄嬛,也容不下一个允礼”,他们早已是退无可退。允礼心里残存的一点渺茫的希望也就此破灭。面对自己深爱的女人,却无力将之揽入怀中,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一步一步走入深宫大院,走进另外一个男人的怀抱。从此以后,明明两情相悦的爱人却只能咫尺天涯,无论自己怎样思念,都只能是远远地看着她,祝福她,深深的爱恋只落得梦萦魂牵。这份痛楚真真会让人肝肠寸断。听着甄嬛撕心裂肺的呼喊,想着她即将面对的险恶处境,允礼柔肠千转却无可奈何,我们似乎听见他的心在一片一片碎裂。对他们而言,甘露寺的情缘就像一场梦,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来到身边,又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抽身而去,让人猝不及防,痛彻心扉。
脚畔的河水仍在静静地流淌,白马安详地享用着青草,四周虫声聒噪,倒显得天地一片宁静。谁又能想到在这祥和安静的夜幕下,会有两个伤心的人儿在此生离死别呢?
每每看到这一幕,总会黯然神伤,随着主人公的情感波动而鼻酸眼热。导演没有刻意渲染悲情气氛,没有安排角色进行大段的深情告白和倾诉,没有歇斯底里的咆哮和夸张扭曲的肢体动作,有的只是两个人静静地真诚相对,袒露衷肠。多情自古伤离别,但这场情感大戏却被导演把控得克制而真实。场面不大,时间不长,言语不多,演员的表演含蓄而内敛,流畅且自然,语言、动作、情绪随着情感的酝酿而层层递进,留出丰富的情感思维空间,带给观众震撼人心的效果。很多时候,平静的画面可以抵消浓墨重彩,无声的举止足已胜过万语千言。情到深处,哪会有那么多的言语表述,爱到浓时,又何须状若疯癫的手舞足蹈!短短十分钟,从场景设置、镜头处理到演员表演,都抛开无谓的技巧,丢弃刻意的渲染,简单似白描,平静无铺张,但却实实在在地打动了所有观众,情真意浓,催人泪下。此手笔,非深谙爱情真味之人而不能。
同样的场面在“诀别桐花台”时又一次出现,依然让人热泪盈眶。只是那时外面重兵把守,皇帝的监视就在眼前,险恶的环境又怎会允许他们那样自由从容的告别呢,剧情展示显然有些理想化。觊觎皇妃已被坐实,而且抗旨拦截和亲使团,私自率兵镇守边关,竟然还能被多疑、冷酷的雍正相容达三年之久,对此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相比爱人魂归于怀,我倒宁愿他们的情感终结于在雍正面前的暗语表演,让二人的相识相知的坎坷历程,让他们的千般不舍万般情伤都付诸于甄嬛吟出的《长命女春日宴》: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斯人已逝,萦绕在我们心头的是那深情婉转、如泣如诉的长相守的笛声。甄嬛已经除却了所有的敌人,可是当她日日面对阴森冰冷的皇宫高墙,沉浸在孤独寂寞的漫漫长夜之时,或许,只有这温润如玉的笛声才能让她的灵魂得以停靠休憩,那是她最终的情感归宿!
电视剧《甄嬛传》中,果郡王和甄嬛这一对相爱的恋人实在是太凄苦了。凌云峰上短暂的快乐时光成为了他们一辈子聊以慰藉的记忆,可是,却也只剩下记忆了。从雍正怀疑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开始,他们的结局就注定了会很凄惨。而果郡王喝下雍正御赐的毒酒,对于甄嬛和他来说,只能是唯一的选择。
谁也没有想到,果郡王出宫办差之后,明明说好的40天归期,和甄嬛约定的时间到了,果郡王却迟迟没有回来。温太医从皇宫中带来了果郡王已经跌落到黄河中淹死的不幸消息。
皇上之前没有杀了果郡王,主要就是果郡王自己无心于权力地位,自己愿意做个闲散王爷,既然无心政事,也就没有机会去拉拢人脉,果郡王颓废度日,皇上巩固政权,所以果郡王年轻皇上也不怕,但是当他发现自己越来越老,就开始意识到了严重性。
皇后倒台了,后宫就是甄嬛一人独大,如果果郡王利用甄嬛势力东山再起,恐怕皇上都压制不住,而果郡王从之前根本不管政事到现在突然请奏一些要事,不光是报军情,还给予自己的意见,在皇上这种多疑的人看来就是有谋反之心。
浣碧这个角色,也是甄嬛传里一个不怎么讨喜的角色。甄嬛身边的丫鬟有很多,但浣碧却可以说是很不忠心的一个。她明明知道甄嬛跟果郡王相爱,但还是使计让自己嫁给了果郡王。但看这一点,浣碧就比不上流朱。
虽然嫁给了果郡王,但浣碧却没有真正地得到果郡王。果郡王最喜欢的人是甄嬛,虽然娶了浣碧,但还是为甄嬛守着身。没想到的是这时果郡王跟甄嬛的感情就这样暴露了,果郡王被赐死,浣碧再次见到果郡王时,果郡王已经死了。
果郡王呢?他向来自认风流,所以对于有才气的女子也十分欣赏,两兄弟都惦记上了这个神秘的人物。皇帝离开了,果郡王却拿到了甄嬛的小像,后来皇上让苏培盛找出这个女子,余莺儿便冒充了。皇上那天没有见到人,所以相信了余莺儿就是依梅园祈福的女子。
但是果郡王不一样,他拿到了甄嬛的小像,知道并不是她,只是他没有揭穿,这个时候,他肯定觉得余莺儿贪慕虚荣,为攀附皇恩,冒名顶替。而相比之下甄嬛却是人淡如菊,不贪慕虚荣,他便已经在脑海里脑补甄嬛的个性了。
毕竟皇上已经非常怀疑甄嬛和果郡王关系,所以,为了不让甄嬛有机会帮果郡王让自己失去皇位,改写历史,皇上必须要让果郡王先死,就算甄嬛想要帮他,她的世界只有后宫,没有果郡王在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罢了。
其实本来,甄嬛是想赴死的,但是果郡王趁他不注意,调换了毒酒的位置。甄嬛想要解脱,而果郡王知道,只有他死,才是最好的选择。果郡王了解自己的皇兄,如果活着走出去的人是他而不是甄嬛,那么他必然也是活不了的,因为这意味着,甄嬛宁可自己死也舍不得他去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