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优质教案设计

《与妻书》优质教案设计,第1张

 林觉民在赴广州参加起义前三天,在香港江滨楼挑灯写下的绝笔书之一——《与妻书》,全书婉转千余字,读之断肠,催人泪下,既倾诉了对妻子真挚的爱,更抒发了他忧国忧民,为了中国的前途勇于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与妻书》优质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与妻书》优质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文中所用典故,及其相关成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二)烈士生平简介。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离东京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到了香港,黄兴把他留下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于是他便停止了建州起义响应的计划,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来香港参加广州起义。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三)本文的写作经过。

 1这封《绝笔书》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二十四日)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内容仅云:“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

 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这里所选的一封是写给他夫人陈意映女士的,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2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的崇高精神。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与妻书》手稿,现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伯新即信中之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四)学生对照书下注释自己翻译文章。

 (五)检查翻译情况。

 1分段翻译文章(以学生翻译为主)。

 2解释重点词语:

 (1)卿卿(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

 3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 (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文章中所用的典故

 所谓“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诗句。课文中的典故有如下几处: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司马春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春衫”,当为“青衫”之误。

 “太上之忘情”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

 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眼成穿”是“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语出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

 “骨化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破镜能重圆”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破镜重圆”,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方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照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

 5课文中时间的记法。

 (一)、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辛未,干支纪年,1911年。

 三月,农历三日,当为公历四月。

 念六,二十六日。念,二十。

 四鼓,即四更,凌晨1~3点。

 (二)、适冬之望日前后。

 冬之望日,农历立冬之月的十五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

 (六)分析文章内容。

 1找出文章表示中心思想的一句

 2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分析:文章第1段“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话,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第3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中心前半的“吾至爱汝”。第4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后半点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5段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表达了自己“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6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7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3 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了解本文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的写法。)

 提示:

 (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

 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

 (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交融地结合起来。

 “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其中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写遗书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心的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4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在抒发对妻子的爱的过程中阐述革命的道理的(具体方法)

 (一)、以情说理(四个回忆的部分)

 (二)、以事说理(第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

 进而了解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是抒情为主,以情见长,兼及记叙,议论。作者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黯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于一体。信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

 生人作死别”的显豁,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如写到中国事势之时,抒发的则是对国家黯弱愤慨之情。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意境全出,以增强情的感染力量。

 生活时,“梅筛月影,依稀掩映”,何其惬意!而今却生离死别,怎不声泪俱下!或通过描绘形象来抒情,使情具象化。读罢全信,我们似乎见到了一个既忠于爱情,但又能舍小家为大家,

 “为天下谋永福”,视死如归的英雄汉,也见到了一位感情笃厚,知书识理的妇女;或结议论来抒情,寓情于理,情理相生,使说理充满了感情色彩,全信充溢着浩然正气,虽为生离死别的绝笔,却又是声讨反动势力的檄文,也是振聋发聩,给人以力量的正气歌。

《与妻书》优质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重点实虚词,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词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吾至爱汝,既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文言基础知识

 1注音释义

 意映卿卿如晤(晤,音wù,相遇、见面,引申为面对面)

 的的非吾所忍(的,音dí,实在、的确)

 2通假字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

 3一词多义

 A动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终了,本课)

 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追究《汉书、霍光传》)

 轻舟竟川(从头到尾,曹操《善哉行》)

 B副词

 道竟何为耶(究竟、终究,刘禹锡《天论上》)

 神农竟不知(竟然、居然,杜甫《游何将军山林》)

 A名词

 首身离合心不惩(身体、躯体,《国殇》)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本课)

 B代词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出师表》)

 身是张翼德也(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C副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亲自《陈涉世家》)

 4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汝幸而偶我(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幼,疼爱)

 B名词用作状语

 汝泣告我(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分瓜一样)

 C动词使动用法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使……尽)

 D形容词用作动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

 E形容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5古今异义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 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6句式解析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难句解析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全句译为: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把信写完就搁笔了,又很担心你不能深深地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丢了你去死,说我不了解我的不要我死去(的心情)啊,因此忍着悲痛跟你讲讲这种苦衷。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春衫”实际是“青衫”,原句是《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太上”就是“太古”,最远最古的,引申为最高尚的人。全句译为: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乐”意动用法,以……乐。全句译为:你在哭不成声以后体察我的苦衷,也能把天下人(的福利)放在心上,(那么),就应当也把牺牲我跟你的福利作为乐事,去为天下人谋福利啊!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适”,合适的意思。“筛”名词兼动词,既表动作又表动作使用的工具。“依稀”作“仿佛”、“朦胧”讲。译作:新婚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的某个月半的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就象筛孔一样,筛出了稀疏的月影,(梅影和月影)朦胧地互相掩映。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牺牲”和“百死”同义,这里复用,为的强调死。译作: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目标告诉你,是我的不是;但是,如果告诉了你却又很怕你天天替我担忧,我即使牺牲一百次也不退避,使你担忧倒的的确确不是我能忍心的。

 内容主旨

 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3、4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2段开头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是全文的纲。烈士在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第3段,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三件事情都反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第4段,开头用“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作为过渡,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先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说明延缓此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死;次讲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生离”较“死别”更为痛苦;再说“天下人”生死离别的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从而得出要“就死而不顾汝”的道理。最后写对妻子的叮嘱,把磁头后人的任务托给妻子。

 第三部分(5、6、7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第5段开头一句“吾今与汝与无言矣”,似乎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很自然地又写出自己死后的愿望:灵魂永远陪伴妻子──以此进一步表达“吾至爱汝”的衷情。

 第6段再一次申述自发一前“未尝以吾所志”告诉妻子的原因,并慨叹夫妻二人的“幸”与“不幸”,从“幸”与“不幸”的角度,再次抒发“吾至爱汝”、“忍舍汝而死”的思想感情。

 第7段是希望妻子读懂遗书,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写作特点

 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此外,本文的语言也非常好。信中之话是烈士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同时,因为作者平素语言修养高,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不觉冗赘艰深的毛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

 解题指导

 一、见内容主旨

 二、见文言基础知识

 三、1可是遍地血腥阴云,满街狼狗(横行),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那些所谓)“太上之人”,泯灭了喜怒哀乐之情。

 2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短短的毛笔来形容的。

 3(写信的)方巾短而(我的)衷情长,(还)未(写)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可以想象得到我的万千衷情。

 资料窗

 黄花岗起义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强鸣岐(两广总督)已逃走,黄兴等人就和返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寡不敌众,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岗起义”。五个多月后,武昌(辛亥)起义爆发了。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拓展:《与妻书》总结

 《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信,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或者说更是一首充满着悲情、亲情、豪情的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的革命情歌。

 信中作者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志士宁愿牺牲一己,而“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催人泪下,令人感奋。信中为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情感,紧扣“忍舍汝而死”和明知“汝之不欲吾死”而“竟就死”的主线,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汪洋恣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在写给妻子书信的同时,作者还给父亲写了一封绝笔书:“不孝儿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唯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寥寥数语,作者公而忘私、为国忘家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溢于言表。

 然而,作为一名民主主义战士,心胸所怀岂止儿女私情?在《与妻书》中,作者除却这“吾至爱汝”的个人私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体现了一名革命战士为革命捐躯毫无异言、勇于奉献私情、顾全大局的高尚人格。“汝体吾此心”,“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此可谓为革命、为人民而鞠躬尽瘁。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一句,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层面。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直指种种社会惨状及其根源,说明在这种悲惨的社会里“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的自私与不现实,坚定了必须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信念。

 语言浅近畅晓,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为比喻,又如“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分析现状黑暗,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透过《与妻书》的字里行间,一个伟丈夫的形象立体地凸现在我们面前。他是一名革命者,“为天下人谋永福”而贫贱不移,富贵不*,威武不屈,面对“……今日之中国”,慷慨赴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觉民和他一起参加广州起义英勇就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永载史册。

太上之忘情是指忘情并非无情,出自清·林觉民《与妻书》。

名词释义

1、熟语,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可以忘记喜怒哀乐之情,也就是没有感情的意思。“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如: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清·林觉民《与妻书》。也同最上忘情,如:最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陵越《古剑奇谭》角色

2、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3、忘情并非无情,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与妻书》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 关于爱慕爱人诗句

关于爱慕爱人诗句 1描写情侣的爱慕的诗词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元好问(金代)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

只影向谁去。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鹊 桥 仙

秦观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②追旅思,

③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生查子 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2表示“爱慕”的诗句

1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唐代鱼玄机的《江陵愁望有寄》)

释义:我对你的思念就像西江之水延绵不绝,流水有多长,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赏析:这句诗表达出了伴侣不在自己身边而产生的浓浓思念之情以及对思念之人的爱慕之情。

2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汉代卓文君《白头吟》)

释义:希望我能够得到一个人的心,与他相爱到白头。

赏析:表达出作者对爱情的向往之情。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晚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释义: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

赏析:这句诗比喻了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表白出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4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南宋辛弃疾《摸鱼儿》)

释义:即使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我这一份脉脉的深情又向谁去倾诉?

赏析:这句诗引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

5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唐代白居易《长相思》)

释义: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非你回来才会罢休。

赏析:这句诗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念之情的深长和凝重,写出了浓浓的思念之情。

6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唐代张仲素《燕子楼诗三首》)

释义:整晚的思念,一夜之情的长度,已非天涯地角的距离所能够比拟。

赏析:表现了情之深爱之切,写出了浓浓的思念与爱慕之情。

7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北宋晏几道《临江仙》)

释义:当年的明月依旧在,曾经照的彩云归来。

赏析: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浓浓的爱慕言语词表。

8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但愿我们两个对彼此的真心就像金钿一样坚硬长久,无论天上还是人间都能感觉到彼此的存在。

赏析:此句描写出了彼此之间忠贞的爱情。

9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忆帝京》)

释义:我的心一生为你牵挂,辜负了你为我流下的数不清的泪水。

赏析:表达出诗人对其爱人的爱恋之情与浓浓的思念之情。

10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北宋晏殊《木兰花》)

释义:天涯地角不管有多远,总是有穷尽的,但是只有相思无止无尽,绵绵不绝。

赏析:这句诗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表达出对情郎的思念与爱慕之情。

3关于“爱慕”的诗句有哪些

1《凤求凰》司马相如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2《诗经·国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4《节妇吟》张籍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5《白头吟》卓文君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6《乐府诗集·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7《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8《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9《清平乐·红笺小字》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11《与妻书》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4表达“对妻子爱慕”的诗句有哪些

1《寄题王宗卿答春堂》

年代: 宋

作者: 赵汝譡

天德不可名,煦濡在三春。母恩不可报,爱慕极终身。粲粲白华士,筑堂奉其亲。堂前种业兰,堂后植修筠。列卿禁武近,出牧藩条新。起居佩慈训,平谳宣皇仁。属怀音书遥,曷慰色笑频。驰神越海峤,竦睇彻昏晨。鼎钟曾足多,涤瀡良未珍。请将蓼莪义,一为君子陈。

2《金陵十二钗正册——王熙凤》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3《咏意》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常闻南华经,巧劳智忧愁。不如无能者,饱食但遨游。平生爱慕道,今日近此流。自来浔阳郡,四序忽已周。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沉浮。朝餐夕安寝,用是为身谋。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春游慧远寺,秋上庾公楼。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舟。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4《重阜崔嵬行》

年代: 宋

作者: 释文珦

重阜何崔嵬,遥瞻北邙路。旷野无人居,高低尽丘墓。不知古与新,落落似棋布。下有荒草丛,上有白杨树。树顶啸鸱鸢,草根穴狐兔。嗟哉昔为人,妻子相爱慕。岂知易殂落,到此长另处。天地虽好生,安能暂留驻。夜台杳冥冥,千载竟不曙。托身同草木,坐受蝼蚁蠹。衣冠变成尘,精灵自相语。亲戚不重过,他人岂能顾。听我蒿里歌,年命如朝露。

5表达爱慕的诗句

多得说不完

长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其人则迩,其室则远。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又几时。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逢饮牛津,相对忘贫。

有佳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若狂。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相思苦,苦相思,思断肠,人未知。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人间离别亦多时,见梅枝,忽相思。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君子行役,不知其期。

自伯之出,首如飞蓬。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故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自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残灯明来枕头欹,谙尽孤眼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为谁含愁独不见,空教明月照流黄。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趁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相期相就复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情到浓时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相见时难别易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此去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光阑珊处。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今夜FU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6古代经典爱慕诗句

第一位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经典指数:10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10分 荡气回肠的唐代爱情史诗、凄美迷离的皇家爱情悲剧,流传千古的故事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白居易的这首叙事体长诗《长恨歌》让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形见绌。

乐天居士细致地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 仙乐风飘处处闻”等很多经典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体会该诗的深情之处一定要全诗从头到尾阅读,尤其是结尾几句唐明皇在七夕神游月宫时与杨贵妃相会时那种哀怨缠绵的深情场面感人至深。

无论经典指数还是深情指数,该诗都是满分,成为冠军当之无愧。 第二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95分 李商隐的几首《无题》首首皆是经典,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是描写爱情方面让人击节叫好的绝句,从中实在是难以取舍。

这首是我最喜欢的,只是在读书时代经常用来比喻教师。几首《无题》词句优美,寄情深微,意蕴幽隐,蕴涵在诗中的款款深情让人回味无穷。

该诗之所以成为榜眼,其他几首也有推波助澜之功,这是对李商隐的诗描写爱情成功的肯定。 第三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金;元好问《摸鱼儿》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9分 这首词的广泛流传要多谢金庸先生笔下的李莫愁如同祥林嫂般整日里挂在嘴上反反复复地吟唱。

这哀婉动人、流传千古的佳句对痴情者的感触极深,流露出对感情深深的惆怅和忧伤。生也好,死也罢!紧紧相依相恋,直到生死相随。

如此经典和深情使该词荣登中国古代十大经典爱情诗词探花宝座。 第四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雨霖铃》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85分 风流不羁的柳七爷一生大半时间在烟花柳巷里倚红偎翠,有点像大观园里的贾宝玉。连沦落风尘的歌妓的心声都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而在温柔乡浅斟低唱的柳七爷也自然是个多情种子,一曲《雨霖铃》响彻大江南北的歌楼舞场,凄冷秀丽的填词的诉尽了人间离愁别恨,令人感受到难分难舍的款款深情。 第五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8分 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朝云暮雨的故事自楚国宋玉时就开始传唱,元稹以该故事作为背景来深情追忆亡妻。

该诗尤其是前半句太脍炙人口了,经常被痴情者引用。而后半句则表明了作者的超然有一半是因为爱情的,显得用情尚不够深,拉低了该诗的深情指数,但依然凭其传诵不衰而进入五甲。

第六位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宋;秦观《鹊桥仙》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 7分)得分:75分 秦少游的这首《鹊桥仙》借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神话传说来歌颂坚贞不移的爱情,当年甫一写出就流传得街知巷闻。尤其下半阙真乃点睛之笔,词意高远,脱俗立新,让人回味无穷,传诵至今。

经典指数自然高人一等,深情指数也不遑多让,顺理成章排列第六。 第七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7分 其实我最喜欢这位中国古代第一才女的《声声慢》,那词确实是绝品,只是词风因怀念故国和亡夫而太过凄怨。

相对这首《一剪梅》虽也是描写相思成灾,却并不让读者感到心情灰暗,反而对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恩爱的模范夫妻报以会心一笑。也难怪,该词将在沉浸在热恋中那个小媳妇的相思心态描写得太惟妙惟肖了。

该词的经典指数和深情指数并驾齐驱排列第七。 第八位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6分)得分:65分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传世的作品并不多,这首是精品。作者用鸳鸯和比目鱼常形容恋人或夫妇形影相随,深情眷恋的缠绵美丽,尤其是后半句更是经典,是无数痴男怨女的真实写照。

只是我才学疏浅,不知道该诗的创作背景,不知是作者有感而发还是妙手偶得,因为对其用情之深浅不敢妄言,所以深情指数打低了一些,排列第八。 第九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关雎》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4分)得分:6分 这首传说中中国最古老的情诗表达直接而朴实,没有矫。

7跪求一首表达对女友爱慕的情诗

古代情诗:伤感浪漫悲伤情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桐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更漏子金雀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山查子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清;史清《溪佚题》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楼梦》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生查子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宋;欧杨修《玉楼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无题〉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古人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情能如此结尾也算是一种完美吧!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秋风词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燕子楼张仲素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李商隐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离思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寄人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写情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赠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寄李亿员外鱼玄机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

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

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叔父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333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2
下一篇2024-02-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