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平凡的世界里也发生着童话里的

《小妇人》——平凡的世界里也发生着童话里的,第1张

我比较喜欢先看书再去看**,书可以满足我对人物的一切幻想,**展现出来的活生生的人物又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文字应有的归宿。

看过她们才明白,原来在平凡的世界里,时不时也会发生着童话里的美好,给人以无尽的安慰。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一种朴实简单却有高贵的情感和品质,跨越百年观念变化的考验成为经典,让每一代在成长中迷失的人重新思考和寻找新的定位。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美国内战时期,却反映着21世纪的精神内核,从家庭教育到爱情观、婚姻观,折射出女性对爱与自由的追求

有一间老房子,虽说地毯已经褪色,家具也很简陋,但墙上挂着一两幅漂亮的画,壁橱里塞满了书,窗前是盛放的菊花和圣诞蔷薇,屋里是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息。

这栋老房子里记录着四个女孩的十岁、二十岁、三十岁……

四个女孩儿们性格截然不同,但也有一些和我们大多数人相似的地方,既会有世俗的欲望,偶尔也因为它犯错,同时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才让人觉得更加真实。

虽然性格迥异,却都是我们想要追逐的样子。

梅格

梅格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也比妹妹们更成熟,温和虔诚,和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一样,有点爱慕虚荣喜欢追求漂亮浮夸的东西,对未来充满完美的幻想。

“要是能穿镶花边的衣服,我就满足了”

“要是能戴有蝴蝶结的帽子就好了”

“要是能去安妮莫法特家就好了”

但人都是这样,得到的越多,想要的越多。

她心心念念的生活是每天吃山珍海味,坐着豪华马车,穿着漂亮衣服去参加舞会,相信每个女孩都会有这么一段幻想的年纪,

而梅格的转变恰恰是在一个能够满足她一切幻想的舞会上。

对于梅格这样的女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会紧张会不安,害怕没有光芒,又害怕太锋芒,更害怕自己被冷落,

情不自禁的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很有优越性,就很开心,当发现自己很微不足道的时候难免又会失落。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心理过程,每个人都想知足常乐,能做到的又少之又少,因为欲望像个黑洞一样,看到的光鲜越多,越会苦恼,越会自卑。

梅格终于如愿以偿的参加了安妮莫法特家举办的舞会,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在一群富家**面前还是显得黯然失色,其他人夸赞她时,即使知道他们的一番好意,也免不了自怨自艾。

当那些姑娘们用自己浮夸的饰品把每个打扮成精致的洋娃娃时,确实很美,不过这种美不属于她,

甚至有那么一会儿,自己都觉得像《伊索寓言》里的乌鸦,尽情享受借来的孔雀羽毛,连劳里都说他看不惯矫情的。

喜欢美好的事物无可厚非,但当其中夹杂了其他的一些东西时,就不再那么纯粹。

梅格在舞会上明白了这一点,“浮华”给不了她想要的快乐和幸福,妈妈告诉她,喜欢这些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不要因为喜欢去昏了头,去做些傻事。

我热爱自由,不想那么仓促的放弃它

乔像个“假小子”,喜欢骑马,双手插兜吹口哨,晒得黝黑,喜欢跑步、骑马,读各种各样的书。

她脾气火爆,性格直爽,因而生活总是跌宕起伏,悲喜参半。

乔读过很多书,心里装着很多故事,她最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想成为的人,

她自信善良,相信人在世界上应该去创造些价值,并且也一直这么做。

在她觉得对面的小伙子没有朋友,活得一点乐趣也没有的时候,会把劳伦斯家的男孩劳里带到了这四个小妇人的世界;

在她乱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告诉她“不可含怒到日落”,会向自己的“小书”求助;

当然也在她口无遮拦的时候失去了和卡罗尔表姑去欧洲的机会;

在她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的时候让艾米掉进了冰窟窿差点丧命。

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她拒绝劳里的表白,这就是乔,她向往自由,不想被婚姻羁绊,坚定的认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结婚。

然而当看到姐姐妹妹都拥有了幸福的婚姻生活,乔开始怀疑自己,往日的坚定并没有带来任何的快乐,反而一直在失去,当贝丝和劳里在一起的时候,乔内心更是孤单,

她想如果劳里这个时候表白,说不定自己会答应,但这不是因为爱,而是和那个时候相比,自己更在乎被别人爱。

我们都是在世俗中挣扎的普通人,希望在复杂的世界里,都可找到让自己任性活着的方式,虽然有时候会痛苦会迷茫,但我想那也是值得的吧。

贝丝

她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每天都会帮汉娜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只想讨人喜欢,不求回报,总是能安静的度过漫漫长日,既不会孤单,也不会偷懒。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像贝丝一样的人,容易害羞,性格腼腆,总是坐在角落里,有人需要的时候才出现,心甘情愿的为别人活。没人留意她们做出的牺牲,知道家中的小蟋蟀停止唱歌,温暖的阳光消失不见,只留下一片寂静和空虚。

她在暗示我们小贝丝的归宿,人生起点和终点我们似乎都决定不了,只能静静的享受着这个过程。

在短暂的旅途中,贝丝也有自己热爱和向往的东西,她喜欢弹琴,热爱音乐。

劳伦斯家为贝丝的小爱好敞开大门,为了照顾害羞的贝丝,他们在贝丝弹琴的时候从来不在客厅出入,乐谱架上的练习曲和新歌是专门为她准备的,劳伦斯先生会把书房门打开悄悄的听着曲子,劳里默默守在门厅,提醒仆人不要靠近……

为了表示感谢,贝丝亲手为劳伦斯先生做了双拖鞋,绣上庄重又活泼的三色堇图样,

劳伦斯先生又借此把钢琴送给了贝丝,既不会让清贫的马奇家觉得不好意思,也让贝丝接受的顺其自然。

这样的一来一往之间,劳伦斯先生像找回了自己的小孙女,贝丝也像一生下来就认识这位老人。

因为爱意会驱散恐惧,感激会战胜矜持。

艾米

家里最小的孩子总是能享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关注,她小小的虚荣和自私渐渐滋长。

乔去剧院看童话剧没有带上她,她一怒之下烧了乔最爱的小书,那是乔呕心沥血,改了又改,希望可以发表的六篇童话故事,也是她文学萌芽的种子。

艾米当然知道小书对于乔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犯了很大的错,不过人总是要在成长的路上慢慢变好。

艾米的成长在和卡罗尔表姑一起去欧洲的旅程中:

这就是旅行最大的意义吧,在不一样的自然与人文中慢慢修正自己的偏见和主观,向外观察,向内反省。

在伦敦的皮卡迪利大街上,坐在巴斯酒店的窗前,写写画画;

在爱尔兰的海岸,绿意盎然,阳光普照,点缀着棕色的小屋,海湾里停满了小船,岸边风景如画,头顶上红霞满天;

参观汉普顿宫和肯辛顿博物馆,看到了拉斐尔的画稿,还有其他伟大画家的杰作;

沿莱茵河逆流而上,只是坐在那儿,就能尽情享受每一秒钟的美好——波光粼粼的河水,多条小船组成的浮桥,对岸矗立着宏伟的古堡,地上洒满银色的月光,再加上动人的音乐,就算铁石心肠都会被此刻的美景融化。

艾米在旅途中遇到了弗雷德,一个她并不是很喜欢也不讨厌但有能力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艾米不愿意过穷日子,弗雷德可以满足她的愿望,所以如果弗雷德向她求婚,艾米会答应的。

因为除了没那么喜欢,其他一切都很完美,这是刚到欧洲时艾米的想法。

从小到大,艾米想要的东西也很少有失败过,她有绘画天分,朋友们都叫她“小拉斐尔”,又很会社交,所有人都喜欢她,骄傲又自负,而罗马打消了她的自负,

她看到了世界很大,而自己很小,看过了很多杰作以后,发现绘画的天分只不过是在别人的夸赞中自己赋予自己的。

她拒绝了弗雷德,因为罗马的经历让她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渴望,这是金钱和地位无法满足的……

在这本书中从每一个人物角色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无论十岁、二十岁、三十岁,还是迟暮之年,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灵魂和心灵。

后来,梅格嫁给了劳里的家庭教师约翰,乔遇到了巴顿先生,艾米和劳里结了婚,贝丝在另一个时空守护者姐姐妹妹们。

说实话,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价这样的结局,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塑造不出这么完美的故事,同时它又建立了一个小小的乌托邦,赋予我们追逐美好的力量。

我想这应该是作者平衡了两种结局之后最终的选择,比较符合大众的期待,

而乔就是作者的原型,在和小妇人们平衡的时空里,她没有等到巴顿先生,选择了一生未婚。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她们一样活得有想法、有灵魂,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小妇人》讲述的是马奇一家的故事。家里有四姐妹:追求高贵但会照顾人的大姐梅格,充满躁动却关心家人的二姐乔,优雅自私却颇得人爱的艾美以及忘我无私却需要家里人的贝思。她们的母亲是慈祥的马奇太太,父亲马奇先生随军当兵。这样的一家人和她们的邻居男孩劳里、劳里的爷爷劳伦斯先生、马奇婶婶,以及周围的朋友所发生的如家庭日记般简单的故事,却流露着耐人寻味的亲情、友情、爱情。书中展示的是一幅幅温馨甜美的家庭生活图景,歌颂了永恒的爱情,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作者路易莎的父亲因为沉迷于对理想的追求,以至生活重担落入母亲和她手中,生活十分辛苦,马奇一家正是她家生活投影,但现实中路易莎一家的经济状况远不如马奇一家。我想,书中男孩劳里经常帮助马奇一家,也正是路易莎希望现实中也有一位男性可以挑起她家的生活重担,饱含着这一美好愿望,她把自己变成了书中和男孩劳里成为好朋友的乔。 整本书可以说是马奇家四姐妹和男孩劳里的成长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更懂得了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更理智地对待它们。乔是一个假小子,喜欢创作、写诗,她喜欢劳里,但这是纯真的友情,她想让梅格嫁给劳里,后来又想让艾美、贝思嫁给他,乔认为他们很般配,最后劳里向她吐露爱意时,她才发现,挡在中间的是自己,应该尽快把自己处理掉。于是她选择了逃避,而待她成长起来了,懂得并渴望爱情时,却永远失去了劳里;贝思最宁静,默默为大家做事,为了帮助别人,染上了猩红热,乃至付出生命,她的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深受家人爱戴,面对她的死,所有人都伤心欲绝。我想,即使是一个最自私的人,也会为之痛惜;梅格为家负担,外出作家教,虽然她喜欢追求高贵虚荣,但最后,她放弃了马奇婶婶的遗产,嫁给了清贫的布鲁克先生,过着苦中带甜的幸福生活。艾美想作淑女,追求艺术,但一直喜欢和假小子乔吵吵闹闹。后来,她去了世界各国学习,扶弱助贫,变得成熟稳重了,最后,和劳里建立了爱情。 这便是善良仁爱的马奇一家,她们一起为家庭负担,坚强独立,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可以说她们渐渐成熟了,她们的心灵始终是美好的——不管是当初为伙伴写诗的心,为**妹的死而流泪的心,而是现在收获的心。 书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话语: 贝思患病危在旦夕时,马奇姐妹在祈祷: “如果上帝赐给贝思一条生路,我一定不再抱怨。”梅格虔诚低语。 “如果上帝赐给贝思一条生路,我一定爱他敬他,终生做他的奴仆。”乔说。 艾美伤心地哭了,假如失去温柔可爱的姐姐,即使有一千个一万个绿松石戒指,也不能给她带来安慰啊! 乔交到巴尔教授这个朋友后说:“嗯,冬天过去了,我一本书都没写,也没有发财,但是我交到了一个很值得相处的朋友,我要努力一辈子享有他的友谊。” 乔拒绝了劳里,劳里说:“哦,乔,难道你不能?……” 乔说:“特迪,亲爱的,我真希望能……” 我将这些对话都圈划了下来,总是想回味一下,之所以觉得这本书值得推荐,是因为《小妇人》这本书充满了人性美,是每个人心灵至深处的东西。看着书中人的成长,我们也可以试着正确地处理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感受一下同龄人的喜怒哀乐,感受一下人性美,书中的事也都发生在我们周围。关于爱,其实很复杂,有朋友之爱,亲人之爱,长幼之敬爱。这本书将告诉我们如何怀着一颗收获的心体会,感受并对待它们,并且试着像马奇一家一样,为了这些爱,变得更坚强独立。家庭生活可能很枯燥,但谁能发现它温馨的底蕴,谁就具备了慧眼。我想《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具备了,此篇读后感的写作者王闻洲也拥有了。家——是人性最美的一面体现的场所,那里是无私的爱的所在。每个人的追求从这里开始——如四姐妹,每个人的目标最终也要在家中落脚。希望读到此书的人都能在生活的一刻中驻足,体味它的美。

物换星移,转眼四年过去。梅格和约翰两情相悦,结为夫妇。

已大学毕业的劳里向乔倾诉了爱慕之情,但遭到了回绝。劳里忧愤地离家远赴欧洲,在法国尼斯,他偶遇被婶婆送到欧洲学习绘画的艾米,俩人谈得十分投机,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时乔已在纽约做了家庭女教师,并结识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德国家庭教师巴尔先生。在接到妹妹贝恩病危的消息后,乔没来得及与巴尔辞别就匆忙返爱。可爱的小贝恩死了。乔怀着巨大的悲痛,以她和姊妹们的真实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部小说。

内容简介:

美国内战期间,马奇先生远赴战场做了随军牧师,四个女儿和母亲在家里过着清苦却坚强乐观的生活。她们虽贫穷却乐意帮助比她们更需要帮助的邻居赫梅尔一家。

她们一直在凭借自己的努力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大女儿梅格生性爱美,对恋爱充满憧憬。

总有些去不了的地方,令人神往。

想去《盗墓笔记》云顶天宫青铜门后,探寻终极的秘密。

想去《红楼梦》里大观园芦雪庵,听他们联诗,在旁边吃烤鹿肉。

更想去100年多前,南北战争期间,美国乡村一户小楼中,马奇家的四姐妹正围坐在火炉前,她们一起排演戏剧,聊天打闹,再过一会,母亲马奇太太就要带着爸爸的信归家了,大家又能围在母亲身边,听妈妈念信。

作为一个女性,读过《小妇人》何其幸运。

小时候看儿童版,它满足了豆蔻年华的全部幻想,四个相亲相爱、性格各异的姐妹,妈妈温和善良,爸爸正直勇敢,家虽不富裕但温馨幸福,隔壁有个帅气多金的小哥哥是姐妹们最好的朋友。在4个女孩中,找到和自己最像的,看她仿佛在看自己。

它告诉读者,女孩在成长中,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虚荣、胆怯、鲁莽、迷茫。坚持自己的梦想,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成年后看到94**版,才发现小时候看到那个在草坪上一家人玩耍的画面并不是最终小说的结局,伤感贝丝逝去,无奈姐妹天各一方,遗憾乔和劳里成不了情侣。

她们从平原一路打闹嬉戏,走入成人的丛林世界挥手告别,各自寻路,选择不同的婚姻,选择不同的事业,选择不同的生活。人总会长大,青春终将散场。

2019年版撤档暂时无法看到,让人到中年的我,忍不住重读《小妇人》,有了更多体会。

对乔拒接劳里的求婚释然了,青梅竹马总会飘散。欣赏小时候讨厌的艾米。发现四个女孩如此多彩,源于母亲马奇太太的教育,她教育孩子们自尊自爱、善良正直,支持女儿的想法和爱好,但从不强行扭转女儿的个性。

四个姐妹,两人一组,分了两条大路径,有追求自我价值的“大女主”,也有追求家庭幸福的“小女人”。每组姐妹又互为AB面,让我们看到多样性、多面性,她们都幸福快乐,因为她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人生各自精彩。

正如杨绛先生说,

现在的影视作品,总在妖魔化对事业、对自我有追求的女性。“女强人”等同于灭绝师太,她们冰冷阴险,浑身是刺,不近人情,仇视男人,反婚姻反爱情反伦理反自然。

一百多年前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柯特笔下的乡村女孩,在那个女孩只能做女佣、女工、家庭教师、家庭妇女的年代,有无惧歧视和固有偏见的勇气,她们温暖美好,各不相同。

二姐乔和三姐贝丝的关系最好,她们三观更契合,追求自我价值,在意自己感受,不被世俗影响。尽管她们性格截然相反,追求的方式也一个向外扩展,一个呵护内心宁静。

老二乔是书中第一女主角,是作者的影子,她勇敢倔强,爱好写作,从小就励志当作家。在那个女孩都在家缝缝补补的年代,想像男人一样有一番作为,像极了贾探春。

她大气有担当,为了维持家庭开支,卖掉自己的长发,面对家人的震惊,她当时帅气、洒脱,但在夜里,也会偷偷流泪,哭着对妈妈说,后悔了。马奇夫人微笑着拥抱女儿乔入怀中,这眼泪中能看到十几岁女孩的可爱和真实。

她热爱好写作、读书,高度专注。壁炉烧破了裙子也毫不在意,要和姐姐共用一双手套去舞会也无所谓,裙子后面有破洞,在舞会只能背靠着墙,她完全没有尴尬难过,没有为贫穷自卑。但她也会为了姑妈不选她,而带妹妹艾米去欧洲伴游而失落难过。她淡薄物质世俗,却并不脱离人情尘世,有血有肉。

小时候,她和劳里感情最好。劳里家境优越且善良热情随和。他眼里心里只有一个乔,维护她,尊重她,鼓励她,欣赏她。长大后,乔却最终拒绝劳里的求婚,让无数人遗憾叹息。

乔不是林黛玉,她是贾探春,注定扬帆远航。劳里是贾宝玉,想姐妹们和他一直生活在大观园的青春王国。

他们在成长岁月里有情感相伴,但在精神层面,乔已经飞跃到更远的地方。所以多年后重看,乔爱上那个大20岁,贫穷的教授巴尔先生,是她幸福所选,因为丰盈的灵魂才能与独立超然的她匹配。

在女性追寻理想生活的路上,贝丝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多样性。

贝丝最温和、善良,在姐妹们吵架时调和。她平和,淡然,从不抱怨贫穷,珍惜亲情和自己拥有的一切。连破旧的洋娃娃都被她洗干净缝好,细心照料。她就喜欢在家里。

她爱好音乐,却没有功利心,她的琴艺打动劳里的爷爷,送她钢琴。她内向害羞,不愿与外人接触,但她也很勇敢,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行,照顾得了猩红热的邻居孩子。鼓起勇气和劳里都怕的“怪老头”爷爷一起弹琴。

虽然早早病逝,但她会被人记得。她有颗悲悯之心,用一丝微光照亮四周,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怡然自得。

独立、勇敢的女孩,不光像乔一样勇往直前,万丈光芒,要有作品,有成就,还有贝丝这样,一直按照自己的样子活着,内向不必强装外向,害羞不必以此为耻。

小时候女孩被问到,长大了,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答案有当女科学、女老师、女医生。如果有哪个女孩,说出她的理想,是找一个很相爱的老公,当一个幸福的妈妈,生很多宝宝,一家人快乐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理想是要被斥责,被要求改正,被训斥没出息。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总是极端化,一边妖魔化女强人,一边又在羞辱鄙视回归家庭的女性。即便一个陌生老太,都可以指着抱着孩子拎着菜的全职妈妈说:“你不上班啊,你靠老公养啊,你老公不要你怎么办?”

我们鼓励女性追求自我、追求事业,可有的女孩就是喜欢温馨的家庭生活,喜欢给家人烤蛋糕,给丈夫织毛衣,陪伴宝宝成长,追求生活中的小确幸。她们的梦想就该被歧视吗?不允许有不一样的声音,那我们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梦想有大有小,但没有高低之分。

大姐梅格和四妹艾米关系最好,她们都渴望圆满的爱情和婚姻。即便两人的婚姻从世俗层面上看,截然相反,一个嫁给穷人布鲁克,一个嫁给富人劳里,但都在各自的婚姻中体会着不同的甜蜜和压力。

梅格最漂亮,她和有钱人家的姐妹们一起玩,被隆重打扮一番,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但她见过世面后,没有心生向往,盲从追随,反而认清自己的虚荣荒唐可笑。少女时,她也有职业梦想,但成年后,她更留恋家庭,和爱人相守,成为好妈妈。

她有选择权,她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世俗概念里好的。

小时候最讨厌老四艾米,觉得她拜金物质,颇有心计,总和乔吵架,烧了乔的手稿,最后代替乔陪姑姑去欧洲,她和劳里在一起,简直是心里过不去的坎。

大概源于我们小时候,总是被教育女孩要乖巧听话,顺从恬静,安贫乐道。一个有野心,对财富对自我有规划有要求,直面自己欲望的女孩,都被当做“反面角色”。

新版**《小妇人》中,艾米从姐姐身后走了出来,成为和乔一样闪光的角色,不是艾米变了,而是我们的观念变了,我们懂得欣赏艾米了。

她对人生有规划,从小就励志当画家,并勤于练习。对自我有要求,睡觉都用夹子夹着鼻子。她有能力让古怪刻薄的姑妈喜欢她。当她发现自己的绘画天赋,不足以成为一个画家,及时停止面对现实,也是一种智慧。

对于劳里,我认为她在童年就心动了。劳里和乔去滑冰玩耍时,她会偷偷追随,还掉进了冰窟窿里。被独自送去姑妈家,劳里的陪伴温暖了她,她说担心死之前没人吻她,看似童言无忌,其实是这个早熟的少女在向劳里表白。劳里被乔拒绝,在欧洲开始颓废生活的时候,艾米点醒他,却不趁虚而入,而是等待劳里成熟、冷静后,发现她的光芒,他爱的是艾米,而不是乔的妹妹。

无论她们活着还是逝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追求事业还是回归家庭,是去大城市打拼还是留着家乡父母身边,她们都很快乐、幸福,因为她们遵从内心的选择,不和别人比较,没有不甘,没有遗憾

4个女孩的人生不同,各自精彩,源于背后有一个好妈妈——马奇太太,她教导孩子们对待学习、工作、贫富的态度,让孩子们拥有诚实、善良、正直、勤劳的品质。

但从不强行扭转孩子的性格,尊重孩子的不同个性,她从不会对乔说:“女孩就该有女孩的样子。”而是说我的乔最勇敢。更不会对贝丝说:“你就不能大方点,瞧你胆小懦弱的样子,瞧你没出息的样子。”而是把贝丝温柔拥入怀中。

她教育孩子,但不干涉孩子的生活方式, 她不会对梅格说:“嫁给布鲁克,你这辈子跟着受穷,他有房有车吗?”她说过宁愿女儿们不富裕,但是快乐幸福。

她不会对艾米说:“你小小年纪就如此拜金,你是反面女二号。” 她引导孩子明白,金钱财富并不肮脏,只要不做他们的奴隶,好的物质条件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欲望也不是野兽,不该被压抑和指责,正确对待,欲望是人奋斗的动力。

肖骁在《奇葩说》讲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是,

原来他们背后,都有同样这样开明、睿智、通达的母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889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9
下一篇2024-02-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