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寂寞的“彪哥”范伟,潜心创作终成大器

甘于寂寞的“彪哥”范伟,潜心创作终成大器,第1张

范伟生于1962年9月2日,沈阳人,外号彪哥。范伟是圈内公认的一个甘于寂寞、办事认真的人,不被外界的东西所迷惑,也不会像别人那样受舆论影响。

范伟的父亲是工厂的宣传干事,母亲则是一个营业员,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范伟的父亲年轻的时候热爱创作,母亲没有文化却非常幽默,善于模仿。喜爱表演的父母希望小儿子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父母的期望一直是范伟奋进的精神支柱。

范伟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相声演员,身在沈阳的他从小就喜欢相声,十几岁的时候就拜相声演员陈连昆为师,那时候沈阳曲艺团演员很多,范伟下定决心不管多苦多累也要干这行。在铁岭的三年,范伟不断地充实自己,经常向老演员请教问题,他的谦虚好学是团里边出名了的。

1983年范伟考入了沈阳曲艺团,那时候团里的相声演员有十几对,阵容非常强大,刚刚调进来的范围就像丑小鸭一样,可是他并不着急,而是静下心来潜心创作。他写了自己的处女作,《一个厂长的日记》,被拿到中央广播电视台演播。这一次的北京之行,成为了范伟事业上的一次转机。之后,范伟的表演之路越走越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范伟已经成为了东北的知名演员,一次母亲在看央视春晚的时候说,儿子啥时候能上一次春节晚会,就是我的福分呢?在母亲的心目中,春节晚会就是最高的台阶。1995年春节,在范伟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他第一次和赵本山在央视春晚上合作了小品,当时的母亲已经病危了,可是卧床许久的母亲硬是坐起来,在病床上坚持了十二分钟,看完了儿子的表演,母亲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不久,母亲病逝,回到家中的范伟,听到母亲在弥留之际看完自己演出的情形,痛哭流涕。

赵本山和范伟都是从铁岭出来的,但是在铁岭的时候两人并不认识,范伟1983年到铁岭的时候,赵本山已经成名并刚刚调走,两人擦肩而过。1993年6月,赵本山为自己的小品《走毛道》物色演员,一下子就想起了正在沈阳的范伟,从此开始两个人了多年的合作,成为莫逆之交。

范伟与赵本山搭档,从1995年到2002年,他们在央视春晚上乡先后合作了《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卖拐》等一系列优质节目,引起轰动。范伟塑造的范秘书、范乡长、范大师等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小品演员。

近几年来,范伟涉足影视表演,受到高度评价,影评家认为他虽是相声演员,参演影视剧却不带相声痕迹。可见他的做足了努力。

如今年事已高,再很难见到他两搭档精彩的演出。希望以后,范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小品作品。

提起范伟,你会想到什么?

相声演员?赵本山的黄金搭档?荧屏上最靠谱的东北小人物“老大”?还是那个让你烦得“范伟打天下”的广告?

在我心里范伟是一个认真敬业,演啥像啥,不服都不行的表演艺术家,是一个宠妻爱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范伟,1962年 9月2日出生在 辽宁省沈阳市 ,家里有父母、哥哥和姐姐,一家五口挤在棚户区一个40平的小屋子里。

范伟从小就对人的情绪比较敏感,每次一回家看到父母脸上挂着笑,他心里就踏实,看到他们脸上阴沉,他就忐忑,这应该算是他的一种天赋,成为往后饰演 小人物百态 的先天优势。

虽然家里没有搞艺术的人,但范伟从小就喜欢相声,1978年刚满16岁的他有幸拜得相声演员陈连仲为师,但是他并不被师父看好。

因为从小在乡下姥姥家长大的范伟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开口就是“土”味,平翘舌不分,连“师父”都喊不利索,但是范伟不甘就此认输,他深信 勤能补拙,笨鸟也能先飞。

于是范伟发狠背相声段子,吃饭背,睡觉背,走路也在背,有一回他嘴里念着台词走路,走了半个小时出去了好远才发现走岔了地方。

像这样的情境曾在岳云鹏身上也发生过,只不过小岳岳开了窍,成了著名相声演员,而范伟是之后转行演小品才成名。

但就当时的范伟,他偏就不信邪, 跟相声死磕 ,1983年21岁的他考入了 沈阳曲艺团。

进入曲艺团后,范伟开始自己创作相声, 他写出的第一个作品叫《一个厂长的日记》。

这是他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写出来的,作品采用新颖的日记体裁,虽然整个作品里没有一个“包袱”,但还是让团里的领导耳目一新,而后被拿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演播。

就这样范伟以相声演员身份出道,之后他还相继 创作并表演了相声《无事生非》、《 自食其果 》、《“英雄”的启示》、《五几年》等并且获得辽宁相声比赛奖,1986年24岁的他成为艺术团骨干。

但最终让范伟成名的还是小品。

1982年,25岁的赵本山凭借“开山”之作《摔三弦》里的“瞎子 ”摔出铁岭,走向全国 ,那一年范伟刚好20岁,恰巧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他弃沈阳,辗转葫芦岛踏上铁岭这座“大城市”。

当时的范伟还沉浸在自己的相声梦里,于他而言只要转正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不知道范伟是怎么认识《摔三弦》的作者崔凯老师的,是范伟自己后来说那年是崔凯老师把他拉到一边,耳提面命地跟我说了几句话。

崔凯老师对他说:你光背绕口令,只能解决一个眼下的转正问题, 要想成为艺术家,你要有文化!

对于当时的范伟来说还不懂艺术家是个什么概念,虽然不懂,但从那天起他开始买《文学史》,买《小说月报》,买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还买来了《元曲》。

一堆书摆在他面前,他是“天上一脚,地上一脚”地看书,上句背绕口令,下句就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虽然当时“艺术家”三个字对范伟来说似懂非懂,但崔凯老师的那几句话成了他艺术的启蒙。

当他开始出演“相声剧”,在舞台上塑造人物时会带着从书里读到的那些人物的思想和 情感 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与之对话, 这个习惯一直影响到他后来的小品、影视人生

范伟在相声领域深耕十多年,虽小有成绩,但离像赵本山那样大火还很遥远。

范伟羡慕一“摔”成名的赵本山,同时也为藉藉无名的自己懊恼,他想要找出路,但是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好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在他为自己穷尽的艺术道路迷茫时,得到了赵本山的青睐,邀请他饰演小品中的一个配角,但最终是 败兴而归。

虽然范伟没有拿到角色,但跟赵本山在一起排练的那几天里,赵本山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赵本山说“看一个人,要看他大喜大悲时的表现”。

而范伟那次“失败”的经历给赵本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 “这就是我要找的搭档。”

于是我们看到从1995年,范伟第一次 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 赵本山 、 张玉屏 合作表演小品《 牛大叔提干 》并凭此荣获小品类二等奖。

过后他们成了“黄金搭档”,先后合作了《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将心比心》、《卖拐》、《卖车》等作品。

范伟塑造的范秘书、范乡长、范大师,伙夫等形象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他成了深受观众喜爱的小品演员。

以小品演员身份成名后,范伟又开始涉足影视剧。

在《刘老根》、《非诚勿扰》、《天下无贼》、《马大帅》中都有精彩表现。

甚至有人干脆将《刘老根》叫药匣子,因为他在里面饰演的正是该角色,还有人将《马大帅》叫范德彪,因为他饰演的就是彪哥。

范伟饰演的彪哥以身手敏捷,专为老板解决各类麻烦,堪称“辽北第一狠人”,还有他的诸多经典语录,比如“杠杠的”、“不按套路出牌”等都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范伟出名了,他的戏路也越来越宽,2010年他监制并主演了《老大的幸福》,该剧在央视一套开播,首播收视率就高达503%, 创下了当年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的 历史 新高。

范伟扮演的“傅老大”更是被网友夸赞不已。

说他“是荧幕上最靠谱的东北小人物”他身上有着东北小人物知足常乐的幸福观和豁达等。

范伟也凭借此获得了 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和 第16届上海电视节 最具号召力男演员奖两项大奖。

之后范伟又主演了许多影视剧,比如《先结婚后恋爱》、《跟踪孔令学》、《上阵父子兵》以及跟 林志玲搭档主演的喜剧《道士下山》 等。

在《道士下山》里, 范伟还扮丑,第一次牺牲“色相” 与林志玲饰演的玉珍形成最大视觉反差,给观众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用导演陈凯歌的话说就是“范伟老师是表演上扎根极深的一根藤蔓,一开机就缠住了我的眼睛,崔道宁的 善良忠厚、古道热肠,还有为情所困的纠结,只有你才能刻画圆满。

被陈凯歌这样夸完后,2016年范伟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斩获“金马影帝”。

有媒体用“爆冷”来形容他这个影帝,实际上范伟的演技岂止是影帝级,这个奖项他早该拿了,过往他所演的作品,塑造过的人物,观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从演小品成名开始,观众评价他最多的就是演什么像什么,虽是演却没有一点演的痕迹,“金马影帝”,范伟 实至名归。

而范伟能从相声转到小品再到影视剧创作, 成为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支持,那就是他的妻子 杨宝玲。

范伟跟 杨宝玲是 相亲 认识的,杨宝玲是儿童医院的一名护士,而彼时范伟也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相声演员。

原本在与杨宝玲相见之前,范伟已经相过两个对象,但都不来电,一个相处几天,另一个相处一个月便告吹了,直到见了杨宝玲,他才被这个长得漂亮又踏实肯干的小护士吸引。

但那时的 杨宝玲刚参加工作不久,她并不想那么早谈恋爱结婚。

耐不住范伟的“死缠烂打”,在苦苦追了两年后,她终于答应, 他也终于抱得美人归。

1990年,范伟跟杨宝玲走进了婚姻殿堂,婚后,范伟对 杨宝玲很好,什么都跟她说,财政大权也交于她管,自己辛苦追来的媳妇必须好好心疼。

但比起他的好,杨宝玲也做出不少牺牲。

1992年,他们的儿子范曦文出生,组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

儿子那两年正是范伟事业奋斗期,归家时间很少,于是照顾儿子和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杨宝玲一个人身上,但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并没有任何怨言。

后来随着范伟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2005年他被 调入 中国煤矿文工团 成为一级演员。

这时候他们的儿子也该上初中了,于是他们把范曦文转入海淀区的清华大学附中就读,并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幢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

杨宝玲干脆辞去护士工作,当了全职太太,全心全意照料着家庭及 范伟 父子俩的生活,好让范伟干事业没有后顾之忧, 范伟也不负期待,一路从相声干到影视剧作获得“金马影帝”。

范伟的事业一路飙升,走向巅峰,离不开杨宝玲的全力支持,当然一切也都值得。

因为在范伟身上除了对艺术的追求与执着让人敬佩,还有他对妻子的爱也让人佩服,从微时牵手,相爱相守三十一年,没有半点绯闻,他给足了妻儿安全感。

接下来他与张颂文、窦骁领衔主演的《不速之客》也即将上映, 你入局吗?

文|DADA

#范伟# #窦骁范伟新片20秒扇17巴掌#

提起范伟,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喜剧演员。范伟本身小品出身,当年他和赵本山合作了不少经典小品。后来转战影视剧,出演很多经典的影视剧作品。要问我最喜欢范伟的哪一部电视剧?答案就是《马大帅》

《马大帅》是一部系列剧,一共有三部,由赵本山执导,赵本山、范伟主演的喜剧,范伟在剧中饰演范德彪范德彪这个人绝对是人如其名,一个性格比较彪的人。起初他是维多利亚广场的厨师,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色,获得了老板的赏识,成为了老板的保镖兼保安经理。

范德彪其实没有什么能耐,说的自己很厉害,其实啥都不是。可是正是这样的风格,让观众就跟看耍猴似的,觉得特别有意思。后来经理被人打了,让范德彪出面处理,范德彪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最后被经理开除。

在之后的剧情中,范德彪干过厨师,做过医托,还想着投资开沙场,不过每一个行业都没干成,简直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范德彪是一个智商有些欠缺,但是却觉得自己是天下最聪明的人。这就是剧中的人设,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成为了全局最搞笑的人。有了这样的人,才成就了这部经典的喜剧。

范伟的长相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憨憨的气质,如果再配上那种彪呼呼的感觉,那肯定是一绝,所以范德彪这个角色让他演活了。这个角色特别像他和赵本山、高秀敏演的小品《卖拐》中的那个角色,脑袋大脖子粗的厨师,智商很容易下线。

范伟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他在**上的成就要比电视剧还高,他获得过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妥妥的影帝级别的。他在演艺圈摸打滚爬数十年,形成了自己的“范式幽默”,深得观众喜欢。

(以上来源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866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8
下一篇2024-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