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是由美国女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
英文little women,这个翻译总让人感觉不是非常贴切。原文中第一次出现这个词是在第一章马奇先生给家里写的一封信中,马奇先生称四位十几岁的女儿为little women,不同性格的四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
01四姐妹的生活
美国内战期间,马奇先生远赴战场做了随军牧师,四个女儿和母亲在家里过着清苦却坚强乐观的生活。她们虽贫穷却乐意帮助比她们更需要帮助的邻居赫梅尔一家。大女儿梅格生性爱美,对恋爱充满憧憬;二女儿乔独立自主,矢志成为作家;三女儿贝丝则是传统乖乖女,柔弱而惹人怜爱;小女儿艾米则钟爱绘画。四个姑娘一同从成长,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追逐着各自不同的理想,并在这个过程中邂逅爱情。
梅格不屑于上流社会的虚伪,为了追求真爱而选择清贫的生活;尽管婚后生活拮据,她仍然意识到"贫穷不是坏事",因为贫穷赋予丈夫开创事业的勇气,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在她身上体现出女性在情感上的自强。
乔作为小说的核心主人公,充当着**妹的领导者,时时都表现出坚强乐观、自强自立的个性;她热爱写作,一方面因为写作给她带来快乐,另一方面,写作是她保持自立的一种方式,让她"能不向别人要一分钱而为自己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作家并开办学校,并且在婚后也强烈要求自立,要求"我要承受我那一份,我要忙着赚钱养家",体现出女性在事业上的自强。
贝思在母亲到前线照顾重病父亲的期间。担负起照顾自己姐妹的任务;她不求回报地爱着自己的家人,穷人和弱者;甚至因为被姐妹们遗弃的玩具娃娃的残旧而更加珍爱他们;后来贝思久病不起,在死亡面前,贝思坦然接受,毫不畏惧,因为她相信死亡是与自然的融合,在她身上体现出女性在道德上的自强。
艾米作为最小的女儿,虽然有点娇气,她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并为此不懈努力,即使受到挫折、嘲笑也毫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在结婚后,她没有按传统为家庭放弃一切,而是继续自己的艺术追求;对贫苦民众的同情心驱使她投身慈善事业,在她身上体现出女性在人性自我完善上的自强。
02令人惋惜的乔与劳里
《小妇人》最让人喜欢也最让人感到惋惜的角色是乔。乔的英文名Josephine,一个非常女性化的名字,这跟她的性格几乎是天差地别。
在19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远不及现在,女性的梦想是嫁给有钱人,当一个贵太太。我们的乔,却是一个异类,她活泼开朗,好动,不喜欢穿裙子,梦想成为作家,坚持写文,热心帮助邻居家看起来不快乐的男孩。这样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毫无意外地,劳伦斯沦陷了,他爱上了这样一个独特而又有魅力的女孩。他向乔表白了,可是,乔拒绝了。
十三觉得,乔是爱着劳伦斯的,但是劳伦斯并不真正了解乔,此时的乔,爱情并不是第一位的,她有冲劲,渴望通过自己向世界证明些什么,而劳伦斯对他来说似乎没有那么成熟,与她所期待的完美爱情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最终,劳伦斯出国,两人分离,再次相见就是劳里与艾米订婚,命运的齿轮在往前奔走,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事情。乔最终嫁给了一个教授,两人在劳里的支持下办了慈善学校,教书育人。说实话,这样的结局是有些让人无法接受的。
新的**版《小妇人》是由罗南河甜茶搭档,据说应了出版社的要求会美化乔的归宿,十三还没有看到这个**,希望能够有一个令人温暖的结局。
“哦,我的小妇人们”,
这是来自马其太太的一句话。
没错,小妇人讲的就是马其太太家的四个女儿:
文静的 Meg , 活泼的 Joe , 乖巧的 Beth 和美丽的 Amy
而 Meg 的爱情也如她的性格一般含蓄,如同淼淼的炊烟,悠长、神秘,如同蒙纱的美人,如同半露的朝阳……
**中,有一段马奇太太与大女儿Meg对话,送给每一个在看这篇文章的女孩子:
Joe 是个作家,依赖着发表文章获得的酬劳分担家用。在家中,她成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话剧社,家中的姐妹在话剧中都扮演着一个角色。 每当夜晚来临,房间的顶楼会倾洒出橘**的暖光,相随的有Joe讲故事的声音,还有姑娘们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声音就这样悄悄的溜进了邻居家的男孩儿——劳里的耳朵里,劳里的心里,照亮了他那颗孤寂已久的心。
Joe与劳里的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在一次舞会上 他们在帘后相遇,一起在一个没人地方用夸张的舞姿诠释着他们心中共同的快乐。 跳舞的过程中Joe还在感叹, “ 我一直学习的都是男士的舞步,可惜你不会女士的”。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跳的很开心,不是么?
随后的交往中,劳里加入了Joe的话剧社,光荣的成为了她们内部的一份子,发誓守住她们的每一个小秘密。Meg也认识了劳里的家教约翰, 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男士,像极了一个绅士 。没过多久,他们便坠入了爱河。
Beth乖巧又安静,安静的让人不小心便会忽视她。 她,喜欢钢琴,在家中扮演着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她,静静坐着,嘴角挂着安静的微笑,专注的倾听者每个人的故事。 不幸的是,在照顾邻居生病的孩子的时候染上了猩红热,但还好不久马其妈妈回来了。不久,便到了圣诞节,大家为Beth准备了一个惊喜——一台钢琴。
Beth收到钢琴十分开心,她开心的在琴上弹奏, 钢琴旁边的她像是镀了一层奇特的光芒,让人移不开眼……
而就在这时,爸爸回来了
一家人,终于团聚。
一切,又回归正常的轨道,劳里也离开,走向他的大学。
四年后,
Meg和约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劳里也像Joe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但,Joe明白自己并不爱劳里,他拒绝了劳里的表白。
被拒的劳里,心灰意冷。
劳里愤然离家,去了欧洲。在欧洲,他遇见了正在进修美术的Amy, 并爱上了她。
而呆在家中Joy,也想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当Joy正为犹豫不决感到烦恼时,她收到了来自妈妈的鼓励。
Joy, 走出了家门,开始为了她的梦想奋斗,终于,她成了一名真正的作家。在这个过程中, 她也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一个大学教授,一个真正懂她的人,一个她真正爱的人 。
**的最后,Beth去世了,临走前她对匆匆赶回来的Joe说了一句话 “ 我喜欢呆在家 可是不喜欢被抛下 我会为了你得相思病即使在天堂 ”。这个一直默默倾听的人,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我们。
Joe的书出版了,名字叫作 《小妇人》 。
作者碎碎念:
在这部**中我最喜欢的是Mey, 最欣赏的是Joe, 最疼惜的是Beth,可对Amy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总觉得Mey和紫薇,Joe和小燕子在性格上有点相似,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自己这也想。
看这部**的时候刚好看完了《傲慢与偏见》,总觉得有些地方相似,大概也是讲的一群女儿们的缘故吧,哈哈。
文/汤静诺
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小妇人》播出之后,很多人都对乔和劳里没有在一起而“意难平”。其实,乔是不可能和劳里在一起的,尽管她也喜欢劳里。
始终想不通为什么乔不嫁给劳里的女孩,是因为她自己本身的心智还没有那么成熟,以至于依然还是个“恋爱脑”。
对于其他的女孩来说,劳里绝对算是一个白马王子,但对于乔来说,他并没有很高的价值,甚至会毁了乔。
乔非常明白自己和劳里在一起之后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所以她才会在劳里向她表白时拒绝了他。
她知道劳里不适合自己。
1喜欢和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感
什么是喜欢喜欢就是想和对方一起玩,从这点上来看,乔是喜欢劳里的。甚至,乔对劳里还有两性之间的喜欢的。
乔再怎么独立,她也是一个女孩,她也有一颗少女心,在面对富有、英俊的劳里时,总免不了动心。
这也是为什么她去到纽约之后,写作事业受挫,生活独孤无依时,会后悔当初对劳里的拒绝太莽撞了。
劳里对于乔来说,是一种情感安慰。但励志要独立,想做一名作家的乔,不仅仅需要的是情感安慰。
如果乔是一个世俗的女性,把结婚生子作为人生目标,那劳里肯定是她最好的选择,但她不是。
她有野心,想要有自力更生,不想毕生都在男性世界中委曲求全,这样的思想是劳里所不懂的。
乔所要的爱人,是一个懂得她的追求和价值诉求的人,不是那个只看到了她外表的帅气和倔强,不知道她为什么帅气和倔强的人。
乔的理想型,不仅要能给她情感上的安慰,还要能够和她从精神上产生共鸣,并且,精神诉求远远大于情感诉求。
2乔和劳里在一起后,会违背自己的初心
劳里最后和乔的妹妹在一起了。她的妹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是一个有艺术气质,但依然渴望家庭归属的人。
对于乔来说,写作是她的生命,是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东西。但对于她妹妹来说,艺术是她的兴趣爱好,她喜欢画画,为了家庭牺牲画画的时间,也是可以的。
劳里是一个富家子弟,他虽然长得帅,家境富有,但他的精神世界是传统且苍白的,他想要的妻子,
是一个贤妻良母。
如果乔的妹妹嫁给了他,那就是志同道合,两人可以建立起一段非常幸福的关系,不会有根本上的摩擦。
但劳里和乔在一起后,就会出现价值观不一致的矛盾,劳里希望乔顾家,但乔只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写作上,就会吵架,甚至决裂。
要想不决裂,只得乔放弃写作,或者劳里成长起来。后者基本是不可能的,而前者,对于乔来说,也是不可能的。
3真正的独立女性找伴侣,从来不会只看对方的家境和外表
独立女性找对象时,她们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核心诉求是允许她自我的存在,甚至可以帮助她实现自我。和独立女性在一起,最大的忌讳就是让她们相夫教子。
所以,最后乔和她后来认识的大学教授在一起了。这个大学教授虽然年长她很多,但能够懂得她的思想,能够成就她。
不过,乔拒绝劳里而选择教授,是否心里也会有遗憾
遗憾是不可避免的,但每一份亲密关系都是不完美的,最重要的是看你自己最想要的是哪种亲密关系。
乔和教授结婚,她内心的少女情结是压抑的,但由于她太过于独立,这种少女情结的需求也不是那么强烈,
所以,和教授在一起,是她最好的归属。
小妇人中劳里是爱艾米的,《小妇人》是由格蕾塔·葛韦格执导,西尔莎·罗南、艾玛·沃特森、佛罗伦斯·珀、伊莱扎·斯坎伦、劳拉·邓恩、提莫西·查拉梅联袂主演的剧情片,于2019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根据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改编,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这部**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奖。
劳里是马奇家邻居劳伦斯老先生的孙子,他和乔是好朋友,大学毕业后他向乔倾诉了爱慕之情,但遭到了回绝,劳里忧愤地离家远赴欧洲,后来在欧洲与艾米相遇并结婚。
《小妇人》这部影片延续小说长期坚持的价值观,导演在故事的讲述上做了大胆选择,她的改编不同于任何一个前作,尤其是最后的结局超越了任何版本,格蕾塔·葛韦格为新一代观众重塑了这部备受喜爱的经典美国文学作品,影片通过灵活的摄影和剪辑,展现年轻人的活力,以及伴随着年轻人长大而来的紧迫感。
2019版**《小妇人》公开了乔与劳里跳舞的片段。罗南和甜茶,像极了小说中乔和劳里本该有的样子。较之1994版和2017版(这两版劳里也很英俊帅气),甜茶饰演的劳里在我看来更有一种少年感。尽管面对最喜欢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我们阅读的感受不会仅仅被视觉印象束缚。
很喜欢小说里的这段描写:
“喜欢跳舞吗,乔**?”劳里问,觉得这个称呼蛮适合她。
……乔换了话题,一边用脚敲打节拍,一边说:“这首波尔卡舞曲棒极了,你为什么不去跳呢?”
“如果你也一起来的话。”他微微地鞠了一躬,显得颇有风度。(这是根据1880年修改后的版本“a gallant little bow”翻译的。)
1880年奥尔科特在出版商的建议下,将《小妇人》进行了修改,其中便包括几处对劳里的刻画。较之修改后劳里颇有风度的鞠躬礼,我还是更喜欢原版,劳里“行了个有点奇怪的,法国式的鞠躬礼”。原文是“with a queer little French bow”,更突显劳里在国外生活多年,初到美国不久的不习惯。以及此时的劳里在乔看来还是一个内向害羞,有些拘谨的男孩子。
每每重温这段舞会正式见面的文字,心里亦是心脏被轻轻触动般的欢喜。
除了这次舞会正式见面,小说中最吸引我,却常常在改编中被忽略的情节是:乔看到生病的劳里靠窗发呆,向其抛了一个雪球,劳里迅速躲开,眼睛里瞬间焕发着光彩……乔挥舞着手里的扫帚,笑着问道:“你好吗?”
那一章是乔第一次去劳里家拜访,每每想起劳里开门的瞬间,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手里抱着几只猫,提着奶冻,是冰天雪地里的温暖和活力。
找到爱的最好方式-《小妇人》
爱情剧情片
该片据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个普通家庭四姐妹间的生活 。
**滤镜偏油画感,特点就是色彩浓厚暗沉,对比强烈。很复古,既符合**19世纪的背景,又营造出文艺高雅的感觉,这也是近年主流大众对于文艺爱情片的偏好。
画面的构图上,有大量远景即画家所强调的留白。以景衬人而传情,随手截图就是一个文艺风景照。
这部**外象都很美,但我认为最美的还是**所表达的内核。
女主乔家境贫寒,但她们的家庭氛围永远是温馨欢乐的。她们个性理想追求各有不同,有过比较和嫉妒,但最终爱意化解了所有误会。
当梅格在爱情和面包中选择爱情,和他人共度一生,乔不舍痛苦,她爱自由,她认为女性应当独立,隔绝世俗爱情家庭的羁绊。她不能忍受她爱的姐妹在婚姻中失去自我。当梅格说出她的看法,我想也是对一类人的启思:我们不能因为彼此梦想不同,就否认他人梦想,我们对待不同最好的祝福就是尊重。
当贝丝染病去世,乔的眼泪是发自内心的痛苦,她们青梅竹马走过最艰难的日子,有过最真诚的快乐,失去贝丝给乔很大打击,她开始对孤独动摇,想念过去,也许爱的方式不用禁欲自己,自我的树立也不必以离群索居为代价,自由未必与幸福相对。
很多女孩在最开始时,都渴望辽阔世界,但耳闻目睹了现实的不堪后,会想当然认为一切都是羁绊,会让人在琐事杂物中泯灭自我。但乔忽略了,她没有尝试过,拒绝代表否定了一切可能。因此她错过了劳里,眼看劳里和艾米在一起,虽然勇敢清醒的艾米和劳里更配,终究男女主意难平,可惜了甜茶那么深情。
我比较喜欢先看书再去看**,书可以满足我对人物的一切幻想,**展现出来的活生生的人物又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文字应有的归宿。
看过她们才明白,原来在平凡的世界里,时不时也会发生着童话里的美好,给人以无尽的安慰。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一种朴实简单却有高贵的情感和品质,跨越百年观念变化的考验成为经典,让每一代在成长中迷失的人重新思考和寻找新的定位。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美国内战时期,却反映着21世纪的精神内核,从家庭教育到爱情观、婚姻观,折射出女性对爱与自由的追求。
有一间老房子,虽说地毯已经褪色,家具也很简陋,但墙上挂着一两幅漂亮的画,壁橱里塞满了书,窗前是盛放的菊花和圣诞蔷薇,屋里是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息。
这栋老房子里记录着四个女孩的十岁、二十岁、三十岁……
四个女孩儿们性格截然不同,但也有一些和我们大多数人相似的地方,既会有世俗的欲望,偶尔也因为它犯错,同时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才让人觉得更加真实。
虽然性格迥异,却都是我们想要追逐的样子。
梅格
梅格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也比妹妹们更成熟,温和虔诚,和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一样,有点爱慕虚荣喜欢追求漂亮浮夸的东西,对未来充满完美的幻想。
“要是能穿镶花边的衣服,我就满足了”
“要是能戴有蝴蝶结的帽子就好了”
“要是能去安妮莫法特家就好了”
但人都是这样,得到的越多,想要的越多。
她心心念念的生活是每天吃山珍海味,坐着豪华马车,穿着漂亮衣服去参加舞会,相信每个女孩都会有这么一段幻想的年纪,
而梅格的转变恰恰是在一个能够满足她一切幻想的舞会上。
对于梅格这样的女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会紧张会不安,害怕没有光芒,又害怕太锋芒,更害怕自己被冷落,
情不自禁的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很有优越性,就很开心,当发现自己很微不足道的时候难免又会失落。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心理过程,每个人都想知足常乐,能做到的又少之又少,因为欲望像个黑洞一样,看到的光鲜越多,越会苦恼,越会自卑。
梅格终于如愿以偿的参加了安妮莫法特家举办的舞会,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在一群富家**面前还是显得黯然失色,其他人夸赞她时,即使知道他们的一番好意,也免不了自怨自艾。
当那些姑娘们用自己浮夸的饰品把每个打扮成精致的洋娃娃时,确实很美,不过这种美不属于她,
甚至有那么一会儿,自己都觉得像《伊索寓言》里的乌鸦,尽情享受借来的孔雀羽毛,连劳里都说他看不惯矫情的。
喜欢美好的事物无可厚非,但当其中夹杂了其他的一些东西时,就不再那么纯粹。
梅格在舞会上明白了这一点,“浮华”给不了她想要的快乐和幸福,妈妈告诉她,喜欢这些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不要因为喜欢去昏了头,去做些傻事。
乔
我热爱自由,不想那么仓促的放弃它
乔像个“假小子”,喜欢骑马,双手插兜吹口哨,晒得黝黑,喜欢跑步、骑马,读各种各样的书。
她脾气火爆,性格直爽,因而生活总是跌宕起伏,悲喜参半。
乔读过很多书,心里装着很多故事,她最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想成为的人,
她自信善良,相信人在世界上应该去创造些价值,并且也一直这么做。
在她觉得对面的小伙子没有朋友,活得一点乐趣也没有的时候,会把劳伦斯家的男孩劳里带到了这四个小妇人的世界;
在她乱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告诉她“不可含怒到日落”,会向自己的“小书”求助;
当然也在她口无遮拦的时候失去了和卡罗尔表姑去欧洲的机会;
在她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的时候让艾米掉进了冰窟窿差点丧命。
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她拒绝劳里的表白,这就是乔,她向往自由,不想被婚姻羁绊,坚定的认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结婚。
然而当看到姐姐妹妹都拥有了幸福的婚姻生活,乔开始怀疑自己,往日的坚定并没有带来任何的快乐,反而一直在失去,当贝丝和劳里在一起的时候,乔内心更是孤单,
她想如果劳里这个时候表白,说不定自己会答应,但这不是因为爱,而是和那个时候相比,自己更在乎被别人爱。
我们都是在世俗中挣扎的普通人,希望在复杂的世界里,都可找到让自己任性活着的方式,虽然有时候会痛苦会迷茫,但我想那也是值得的吧。
贝丝
她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每天都会帮汉娜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只想讨人喜欢,不求回报,总是能安静的度过漫漫长日,既不会孤单,也不会偷懒。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像贝丝一样的人,容易害羞,性格腼腆,总是坐在角落里,有人需要的时候才出现,心甘情愿的为别人活。没人留意她们做出的牺牲,知道家中的小蟋蟀停止唱歌,温暖的阳光消失不见,只留下一片寂静和空虚。
她在暗示我们小贝丝的归宿,人生起点和终点我们似乎都决定不了,只能静静的享受着这个过程。
在短暂的旅途中,贝丝也有自己热爱和向往的东西,她喜欢弹琴,热爱音乐。
劳伦斯家为贝丝的小爱好敞开大门,为了照顾害羞的贝丝,他们在贝丝弹琴的时候从来不在客厅出入,乐谱架上的练习曲和新歌是专门为她准备的,劳伦斯先生会把书房门打开悄悄的听着曲子,劳里默默守在门厅,提醒仆人不要靠近……
为了表示感谢,贝丝亲手为劳伦斯先生做了双拖鞋,绣上庄重又活泼的三色堇图样,
劳伦斯先生又借此把钢琴送给了贝丝,既不会让清贫的马奇家觉得不好意思,也让贝丝接受的顺其自然。
这样的一来一往之间,劳伦斯先生像找回了自己的小孙女,贝丝也像一生下来就认识这位老人。
因为爱意会驱散恐惧,感激会战胜矜持。
艾米
家里最小的孩子总是能享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关注,她小小的虚荣和自私渐渐滋长。
乔去剧院看童话剧没有带上她,她一怒之下烧了乔最爱的小书,那是乔呕心沥血,改了又改,希望可以发表的六篇童话故事,也是她文学萌芽的种子。
艾米当然知道小书对于乔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犯了很大的错,不过人总是要在成长的路上慢慢变好。
艾米的成长在和卡罗尔表姑一起去欧洲的旅程中:
这就是旅行最大的意义吧,在不一样的自然与人文中慢慢修正自己的偏见和主观,向外观察,向内反省。
在伦敦的皮卡迪利大街上,坐在巴斯酒店的窗前,写写画画;
在爱尔兰的海岸,绿意盎然,阳光普照,点缀着棕色的小屋,海湾里停满了小船,岸边风景如画,头顶上红霞满天;
参观汉普顿宫和肯辛顿博物馆,看到了拉斐尔的画稿,还有其他伟大画家的杰作;
沿莱茵河逆流而上,只是坐在那儿,就能尽情享受每一秒钟的美好——波光粼粼的河水,多条小船组成的浮桥,对岸矗立着宏伟的古堡,地上洒满银色的月光,再加上动人的音乐,就算铁石心肠都会被此刻的美景融化。
艾米在旅途中遇到了弗雷德,一个她并不是很喜欢也不讨厌但有能力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艾米不愿意过穷日子,弗雷德可以满足她的愿望,所以如果弗雷德向她求婚,艾米会答应的。
因为除了没那么喜欢,其他一切都很完美,这是刚到欧洲时艾米的想法。
从小到大,艾米想要的东西也很少有失败过,她有绘画天分,朋友们都叫她“小拉斐尔”,又很会社交,所有人都喜欢她,骄傲又自负,而罗马打消了她的自负,
她看到了世界很大,而自己很小,看过了很多杰作以后,发现绘画的天分只不过是在别人的夸赞中自己赋予自己的。
她拒绝了弗雷德,因为罗马的经历让她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渴望,这是金钱和地位无法满足的……
在这本书中从每一个人物角色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无论十岁、二十岁、三十岁,还是迟暮之年,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灵魂和心灵。
后来,梅格嫁给了劳里的家庭教师约翰,乔遇到了巴顿先生,艾米和劳里结了婚,贝丝在另一个时空守护者姐姐妹妹们。
说实话,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价这样的结局,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塑造不出这么完美的故事,同时它又建立了一个小小的乌托邦,赋予我们追逐美好的力量。
我想这应该是作者平衡了两种结局之后最终的选择,比较符合大众的期待,
而乔就是作者的原型,在和小妇人们平衡的时空里,她没有等到巴顿先生,选择了一生未婚。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她们一样活得有想法、有灵魂,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小妇人》,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本很温暖的书。确实,从读此书到现在,那么些年,书中简单质朴的人生观依然温暖着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虽然很喜欢马奇太太,喜欢乔,喜欢这个温暖的家庭,也喜欢劳里,却一直对乔和劳里最终没能在一起的结局耿耿于怀。
那时,当我看到,我最喜欢的、那个是乔的男孩,最后娶了艾美,一直被他当作妹妹的女孩的时候,我的心里实在无法接受!那个只和乔分享自己的秘密,互相赌气,却又忍不住跑过来跟对方道歉,在贝丝生病时不离不弃地给乔安慰的劳里,对乔说‘我爱你,请你嫁给我’的劳里,最终还是没能守住自己的诺言。要说失落,肯定是有的。
那时,在看到乔拒绝劳里的正式表白后,劳里去到欧洲游历,我多希望他对乔的爱能多坚持得久一些,多希望在他再次回到美国,他能向心中的女孩再次表白,我敢肯定,那时,乔一定会答应的。可惜,这也是我的想象罢了!劳里还没回到美国,就已经找到了与他共度余生的另一个女孩。而那个女孩,是乔的妹妹,艾美。
乔,是那么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自由独立,写作是她的热爱。她说,她不爱劳里,只把他当作朋友,当然,终生的朋友。她无法做到和他结婚。当时,我是无法理解的,我认为乔不懂爱情,她以为自己永远都不会嫁人,独自一人很快活,她太喜欢这种自由,所以不会匆匆忙忙地为了一位凡人而将其抛弃。可我以为,她该是错过了一个多好的男孩!
到后来,劳里与艾美的婚讯传来的时候,不可忽视,起初那段时间,乔看上去是很沉闷的,也许心里有些落寞,但仍然平静地接受了。我想,这应该是一种突然间身旁空了的感受吧,劳里还是爱上了别的女孩。乔,可曾后悔吗?
实际上,到后来回过头来,我重新翻开这本书,才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些东西。当初,在劳里地表白轰炸之后,乔不是没有犹豫,不是没有颤抖,但最终,她还是神情肃穆地对劳里说了:“我不能发自内心地说‘同意’,所以根本不会说的。你慢慢会明白,我是对的,以后,你会为此而感谢我的——”是啊,乔是一个多自强自立的人啊!她拥有坚强的毅力,才坚持住己见,决意断定自己并不爱她的男孩,而且永远都无法爱。做出这种抉择是艰难的,可是她做到了。她明白,拖延下去是没用的,而且也是残酷的。所以,她拒绝了劳里。我确实忽视了,热爱写作的乔,也许在大家看来她会是冲动的、鲁莽的,可是也没有一个女孩会比她想得更通透了。这是她几个月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选择。
当时,大家都能察觉到劳里对乔的感情。不过,马奇太太也认为乔和劳里是不般配的。他俩都爱发脾气,个性很强。当然,在这段感情里边,马奇太太并未主动去干涉乔的选择,她相信她的女儿,只是在乔真正做出了选择之后,心里有些不知所味时,才去好好安慰她,并表达出她的看法。
所以,至于后来,在艾美和劳里来信提及两人订婚时,乔起初所表现的沉闷,以及后来平静地接受,这不过也是正常的。知晓自己的妹妹,和自己当初的那个聪明的男孩在一起,无论怎样,心里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的呀!她的特迪爱上了别人,虽说早晚有一天会这样,但真正来临时,谁规定她不能有些伤心呢!这是她的‘男孩’特迪啊!
之后,马奇太太和乔母女俩聊天,马奇太太对乔说,她早就该跟她推心置腹了,只不过她心想,知道她的特迪爱上了别人,她会痛苦的。但乔对妈妈说的是,尽管爱情当初不成熟,却非常新鲜,她还是拒绝了他,事到如今,她并非是那么愚蠢,那么自私的。
确实,马奇太太后来也说,她知道当时乔是真心实意,但现在,她打趣地说道,乔的小伙子如果现在恳求的话,就有可能趁虚而入,填补乔的感情空白嘛!但是,听到这个,乔可吓了一跳,艾美已经爱上劳里,她很高兴,现在这样还是最好。她可不愿去搅入他俩!不过,她也承认,她确实现在很孤独。
是啊,乔现在是孤独的。书中说,一个人的自我由另一个自我所包裹,心灵由动人的榜样所净化时,发誓要自我克制是十分容易的。可是,以往萦绕在耳边的谆谆教导已经沉默,每日的戒律已经结束,而且心中热爱的人(贝丝)已经离别,所剩下的只有孤独和悲哀时,乔觉得就很难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了。不过,好在,乔与爸爸、妈妈的谈话,与姐姐美格的聊天,以及得到的其他帮助——谦卑、健康的职责和乐事,还有写作,都让乔渐渐地恢复到往日的神态。只不过,当初那个说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嫁人的乔,艾美的幸福也唤醒了她内心如饥似渴的欲望,希望“可以一心一意地爱某人,依附他,愿上帝保佑两人天长地久。”
所以,这时,巴尔先生的来访,实在像是一片雨露,洒在了乔这片干涸的土地上。在之前,对乔来说,巴尔教授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可现在不一样了,对巴尔教授的关注,以及心里头一些乱糟糟的想法,都在偷偷地变化着。可大家都没有挑明开来。其实,他们双方心里都不确定着。直到最后一天,巴尔先生要离开的那天,在这种事上还很稚嫩的乔,控制不住地对巴尔先生的离开表示伤心时,一切就变得那么顺利了!巴尔教授终于表明,他来这儿就是要知道,乔是不是在乎他的爱,他等待着有一天能确信他比朋友更进一步。现在终于等到了。
有人说,巴尔先生最后能与乔在一起,是一切机缘巧合的结果。我不否认。之前,我先入为主地认为乔和劳里是最好的,乔大胆率性,自由独立,劳里帅气聪明,关键是喜欢乔呀,一切看起来就是那么的好。可是,遇见一个怎样的人很重要,在什么样的时间里遇上一个人也很重要啊!
乔和劳里就像青梅竹马,相互陪伴玩耍了很多年,也很互通心意,可是在劳里向乔正式表露心迹的那个时候,乔还是个向往自由,不愿依附他人的女孩,劳里也还是个不太成熟的热情小伙,这也就注定了这次表白是没有结果的。劳里出去游历了一番,想了很多事,也做了很多事,他已经是个成熟的男孩了!而乔也历经了很多事,心里当初的一些想法也已经改变。就像她对马奇太太说的,“也许,假如特迪再次求婚,我有可能说‘行啊’。这倒不是因为我还是喜欢他,而是因为跟他离开时相比,我更加在乎有人爱了。”所以,这个时候,乔在这方面的感情是更加丰富些、敏感些的。那么,巴尔教授的到来,相处,只会让这种感情更加强烈,最后两人互表心意之后,在一起也就很顺利了。
在乔的感情选择里,没有哪个好不好,劳里很好,巴尔教授也很好。但是,爱情里,也是讲求对的时间对的人的。能走开的,都不是最合适的;走不开的,才是命中注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