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甫回忆八路军临郯独立团的建立和从土八路升级为正规番号部队

沈林甫回忆八路军临郯独立团的建立和从土八路升级为正规番号部队,第1张

一,北哨小学会议

“七七”事变后,目睹祖国河山惨遭日寇铁蹄蹂躏,国民党反动派妥协退让,各界爱国人士激忿满腔,忧心忡忡。 “国家兴亡,_匹夫有责”。我和当时在北哨小学任教的朱次彭等同事,经常在一起交谈 社会 形势,痛斥国民党的反动政策。朱次彭提议:就抗日、反妥协等问题,咱是否向各处知名青年发个通知,定期召开协商会,听取众人意见?这个提议得到我们一致赞成。

一九三七年八、九月间,我们在郯四区的北哨小学召开了“学界会”,商讨抗日良策口参加会议的有朱次彭、沈林甫、王献亭,颜淑和、颜岳岩、颜士太、杨月阳、王厚甫和马头的焦矗山、齐克、齐展云等共二十余人。 会上,大家分析了日寇侵华后的形势和任务,致表示,誓死不当亡国奴,不当汉奸;与其等死,不如和敌人斗。最后决定: (一)如果日寇来了,绝不跑,在敌后打游击。

(二)成立郯城抗日民族解放促进委员会。推选我和王献亭、朱次彭为武装委员,其他参会者皆为宣传委员。 (三)王献亭在临枣公路北,朱次彭在北哨一带,我在公路以南,分别组织武装。宋庄的十几支枪及弹药全部拿出来,作为武装的基础。

一、成立青救团

一九三八年一月,丁梦孙同志到了宋庄,住在我家口他说:我刚从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来, “民族促进委员会”这个名称,他们(指国民党)说不合“法”,他们也不会承认,应改为“青救团” 后来丁梦孙同志又带来了李占五、肖舫舟、唐涛、郑停云、毕翠美、兰其新等同志。不久,韩去非、杨士法等也来了,都住在我家。我们在兰山屯召开会议,将“民族解放促进委员会”改为“临郯青年抗日救国团第四分团”,推选我为主任。从此,丁梦孙同志就以宋庄为基点,组织群众, 宣传抗日,组建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到一九三八年春,我们就发展到七、八十支枪,我和王献亭任这支武装的武装委员,杨士法,朱次彭任宣传委员,并与万春圃、宋逸安等取得联系。一九三八年春,我们配合张广忠的抗日义勇队,在临枣公路上与日寇打了一仗。当时张广忠在小城东(卞庄北脑脂山),我在卧牛山(临枣路南),义勇队放炮发起攻击,我随后打的接应J个把钟头即结束战斗。这一仗虽然义勇队损失不少,但这是临郯人民武装抗击日寇的第一仗,对人民的鼓舞很大。

三、八路军临郯独立团的建立

一九三八年夏,我同王厚甫,张子克,还有王子通、付展如等,在涌泉办了两期抗日训练班。其内容主要是宣传抗战的形势,以及动员和组织民众抗日问题。训练班结束后,我们重新组织了各村的武装:层山一带由张子克负责,宋庄一带由我负责,还动员大地主王炳南(王炎)的三十多支钢枪参加抗日。 这些武装,加上王献亭组织的临枣公路北的武装,共三百多人枪,都是“青救团”的武装, 也是“临郯独立团”的基础。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共临郯中心县委和临郯抗日青年救国团在兰山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武装会师大会,将青救团的武装改为“八路军临郯独立团” 薛浩任团长,孙哲南任政治部主任,金团二百人左右,建制三个营。一营营长沈林甫,副营长朱继箴,.教导员黄文熙,全营一百五六十人,辖两个连。一连长付国平,指导员沈汉三, 三连长侯占山(打碑柱时牺牲)。三营有四、五十人, 营长王献亭,教导员杨月阳。二营后建,陈向顺任营长,王次安任副营长。

独立团成立后,我们积极筹配武器,弹药,打击日本侵略者。一九三八年十二月间,我们.一营一连和三营七连在临枣路的小城东又打了一仗,伏击日寇由枣庄开往临沂的运输车,缴获歪把机枪一挺,三八式步枪三支,子弹千余发,太阳旗一面,军毯、饭盒其他物品一宗,受到省委通报表扬。这次伏击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扩大了抗日宣传。之后我们的活动迅速扩大到国民党郯城县政府的核心地区一郯马。

四、临郯独立团的改编

一九三九年春,国民党专员张里元的行署主任蔡少衡在驻地层山宴请我和韩去非、王厚甫三人,妄图改编我们的队伍。席间蔡少衡说: “你们的上级张经武已经说了,独立团是地方武装,应当改编归我们。”我们三人针锋相对,韩去非同志说: “我们这些枪支,都是地方老百姓的。”我和王厚甫也说: “我们打算,抗战胜利后,把枪支归还给老百姓……双方争执激烈, 由张树梅起来打圆场,宴会不欢而散。

识破了张里元,蔡少衡之流的阴谋后,我们当机立断,于三月将八路军临郯独立团编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大队,杨信为大队长,韩去非为政治委员,张炯为参谋长,白涛为政治部主任,我和王献亭分别任一、三营营长。至此,成为非地方的武装。五月,改编为一一五师教导五旅十三团,活跃于广阔的抗日战场。

沈林甫(1897 1990) 又名沈延仁。苍山县宋庄人。出身地主家庭。1918年毕业于临沂省立第五中学,考入山东省工业讲习所,不久,担任该校学生联合会会长。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他带领学生上街游行,声援北京学生。1921年毕业回乡,任郯城县普利工厂技师。1926年,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先后创办7处贫民学校,并被推选为郯城县四区农民协会主席。1931年在任北哨小学校长期间,加入中国***。1933年中共临郯县委组织“苍山暴动”,他捐出钢枪6枝、银元120块给予支援。暴动失败后,转移外地,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七七事变”后,中共党员丁梦孙等人到他的家乡宣传抗日,沈林甫重新履行入党手续。接着他与王献亭等先后组织“中华民族解放促进会”、“临郯青年救国团”,他自动献出自家的钢枪20支、银元500块、粮食一宗给救国团,支援抗日。1938年11月,临郯青救团被编入八路军临郯独立团,沈林甫担任一营营长。1940年,调任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三科科长。1942年改任鲁南行署纺织局局长。1946年,沈林甫担任渤海兴利工厂经理,专管生产布匹、毛巾,支援解放战争。1948年济南解放后任国棉一厂副经理。1953年调任山东省农业干部学校总务主任。1958年因病退休。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39年3月29日,农历二月初九,传统龙抬头刚过去一周。

在山东陵县前侯家村,八路军115师5支队正和当地群众一起忙得热火朝天。

这一年的春节前后,5支队接连几个漂亮战斗,不但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还极大地提升了八路军5支队在冀鲁边地区的影响力。所以曾国华和王叙坤决定,3月31日晚上举行一次军民联欢。

周边的村子一听说大宗家要搭台唱戏,纷纷前来探看。还没到开演,就热闹了起来,不但当地的庄户人家大人孩子一起出动,就连平时看不到的生意人,也纷纷到戏台周围磨菜刀、吹糖人、卖糖果。

但是,沉浸在兴奋中的5支队没有发现,一些日伪军的探子也混在其中。

一、初到冀鲁边的115师5支队

八路军115师5支队,是由343旅685团2营和1营4连改编而来。

5支队支队长,就是原685团2营营长曾国华,政委是原343旅组织科长王叙坤,副支队长是副营长龙书金。5支队随343旅政委萧华进入鲁北后,成立了一个第5团,龙书金调任团长。

冀鲁边地区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这里既有日伪军还有各式杂牌武装,如地方自治18团,惠民专员刘景良部,“曹五旅”曹振东部,还有冥顽不化的土顽头子于治良部等等。

5支队到达陵县后海纳百川,将“曹五旅”改编为7支队,于治良部改编为8支队,同时收编地方的18团。但是曹振东一转眼就投靠了鲁北行署何思源,混了一个保安5旅旅长,还退回了八路军的委任状。于治良部则率千余人投靠日军,后来被5支队歼灭。

但是,当地很有影响的18团被5支队顺利收编,打下了群众基础。

1939年1月,日军纠集第5、27、114师团各一部共2万多人,合围冀鲁边。

为避敌锋芒,八路军化整为零御敌周旋:萧华带领5支队5团2营,在东光光明寺歼敌一部;周贯五带领6支队,在盐山韩家集歼敌一部;曾国华5支队及5团1、3营转战陵县一带。

二、魏龙江村伏击战

1939年3月14日,5团1营在魏龙江村打了日伪军一个埋伏。

魏龙江村是一个近千人的大村子,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壕寨”,除了村庄东、西、南3面有大门,其余都是7米多高、3米多宽的圩子墙,圩子墙下面还有2米多深的壕沟。

这天下午,5支队1营营长谭端治收到“山东保安第五旅”旅长曹振东的亲笔信,原来“曹五旅”遭到大队日伪军追击,请求八路军5支队不计前嫌,能够给予放行和掩护。

尽管对“曹五旅”出尔反尔非常气愤,但是谭端治还是非常大度地让曹振东的人马通过魏龙江村,向刘双槐村方向撤退而去。谭营长将1连埋伏在陈庙的沟里,2连埋伏在东门寨墙,3连埋伏在壕沟,还在看菜园子的小土屋架上一挺重机枪。刚埋伏妥当,2个日军就骑马到了东门外。

村民打开寨门放行,2个日军转了一圈没发现异样,原路返回报信去了。

功夫不大,三四百名日伪军毫无戒备地从东门鱼贯而入,埋伏的八路军一名新兵不慎枪支走火,引发混乱,谭营长当机立断下令开火,在激战中,营长谭端治不幸中弹牺牲。

三、搭台唱戏,苦中作乐

日伪军遭到迎头一击后,马上狼狈逃向刘双槐村、李元寨一带。

龙书金组织3营夜袭李元寨土围子的日伪军 3营副营长曾宪柳不幸壮烈牺牲。几天之内的两场战斗,5支队共击毙日伪军60余人杀伤数十人,5支队自己的伤亡也比较大。

1939年3月27日,曾国华率领5支队和日伪军周旋十几天,再次回到大宗家一带。

28日,5团团长龙书金和政委曾庆洪为1营营长谭端治、3营副营长举行了追悼会。29日,由于日伪军的扫荡趋于风平浪静,曾国华、王叙坤决定搭台唱戏,鼓舞士气。

此时,五支队机关和5团2个营共2000余人,曾国华、王叙坤和骑兵连、特务队和1营12连驻前后侯家;龙书金、曾庆洪率特务连和3营12连驻大宗家,1营驻赵玉枝家,3营2个连驻阎福楼。

但是忙着联欢的5支队没有料到,一个“老朋友”老早就惦记上了他们。

四、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个“老朋友”,就是在平型关遭到痛扁的日军坂垣师团一部。

这支驻扎德州的日军部队,长官是安田大佐。当萧华挺近纵队一进入鲁北地区,安田这个曾经被曾国华和龙书金揍得灰头土脸的大佐,就四处打听一定要找到这支“115师部队”报仇。

终于,当5支队在大宗家附近一驻四五天,安田派出的探子终于嗅到行踪,那些磨菜刀、吹糖人、卖糖果的“生意人”中,就有日伪军的密探混在里头。31日晚,日伪军静悄悄出城直奔大宗家扑来。

为了“复仇”,安田从德州、沧县、盐山等地纠集2000余人,分乘60多辆 汽车 、装甲车,配属500余骑兵和大炮。4月1日凌晨,龙书金被“汪汪”的狗叫声惊醒了,马上率3营12连发起阻击。驻阎福楼的3营从枪炮声判断团部遇袭,马上派张宝珊带10连驰援。

激战中,5团团部电话线被日军骑兵冲断,团部特派员谢甲树指挥与日军巷战。激战中,政委曾庆洪去赵玉枝调一营的路上中弹牺牲。为救出特务连和10连,龙书金纵马赶奔支队部求援。

五、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到了南侯家,龙书金才从王叙坤口中得知:围攻的日军曾经是手下败将。

龙书金请求支援1个连,把大宗家2个连救出来。可是,曾国华手头只能匀出1个排。看到龙书金面有狐疑,指导员梁世淦拍着胸脯表示:这个排大多参加过平型关战斗,打起仗来能顶1个连。

龙书金留下1个班警戒,带领2个班冲锋,但寡不敌众,失败了。

与此同时,驻守赵玉枝家的5团1营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赵振德的建议下,1营营长温先星派 1连特派员高子贵带1个排埋伏在树林里,给了日军骑兵一个“惊喜”,安田大佐被击毙。

此时,大宗家谢甲树和特务连、10连只剩下80多人弹药也光了,只好退入大地主宗子敬的大院里,希望坚持到天黑。关键时刻,宗子敬从自家牲口棚地底下,挖出了十几箱护家看院的枪支弹药。

看到日伪军一阵大乱,龙书金把3个班全调上来往里冲,终于把特务连和10连接应出来。谢甲树在突围中不幸牺牲,而1连指导员带领5班掩护断后,最后和日军拼刺刀,全部壮烈牺牲。

龙书金在老乡掩护下成功突围,但左肩中弹,后经手术,左臂落下终身残疾。

惨烈的大宗家突围战,115师5支队共毙伤日伪军500余人伤亡300余人。 这一场惨烈的战斗影响很大,不但鲁北各方势力震动,就连日军东京的广播电台也播报了安田大佐阵亡的消息。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中国营长》上映以来非常的火,而这部**主要是根据真实战役进行改编的,讲述了抗战的烈士歼敌数百人的故事。

一、**《中国营长》正式开始播放,而这部**自从播放以来,就受到了很多的好评,因为这部**是根据真实的战役改编而成,这场战役是忻口战役,对夜袭阳明堡的事件进行改编,在**里主要讲述的是一名抗战的烈士名字叫赵崇德,他率领自己的部队西渡河,并且在阳明堡对敌人发起了攻击,凭借着自己的英勇,炸掉了敌人的24架飞机并且还坚敌数百人。

二、在**中,大家可以看到赵崇德营长率领八路军769团中的第三营,而第三营在这支部队号称以一胜百,多次伏击日本侵略者,并且还缴获了非常多的装备和重要,和日本侵略者开展了战斗,而日本军队拥有着飞机,在空中的力量非常强大,而我国部队当时的实力比较弱,在飞机的攻击下伤亡非常惨重,于是,赵崇德营长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决定对日本的机场发动攻击,最终决定夜袭明阳堡,将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全部摧毁。

三、而这位赵营长的原型就是赵崇德,赵崇德参加过长征,并且多次立功,当抗战爆发之后,赵崇德担任营长,在1937年组织部队攻击明阳堡,并且将日军的飞机全部摧毁,在最后掩护战友撤退的时候不幸中弹,导致赵崇德壮烈牺牲,当时的他仅有23岁,这部**的播出对于纪念革命烈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部**也将红色精神一直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有这些敢于牺牲的革命前辈,才换来现在的和平盛世,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一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682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7
下一篇2024-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