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的表白句子

委婉的表白句子,第1张

通俗文案类

1、你梳着分头,抹的香油,整天闲游,见到女生就想卡油,一不留神成了盲流。

2、七夕虽是牛郎和织女每年一次见面的节日,但我能天天和你在一起,看你,亲你。亲爱的,你说呢?

3、不知该这么告诉你我的心,但我想你早就明白了,不知今生是否有缘与你相伴在一起?

4、你像那沾满露珠的花瓣,给我带来一室芳香;你像那划过蓝天的鸽哨,给我带来心灵的静远和追求。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6、哦!但愿上帝把她的嘴唇放到我的嘴唇上,让她一口气饮尽我心灵的烈酒!

7、你有权拒绝我的爱,但你不能蔑视我的爱,因为那是一颗真诚地为你跳动的心。

8、我的爱为你开启,像白色的闪电划破天际;我的爱为你奔驰,像红色的血液充满身。

9、听说七夕这天恋人相互说句我爱你,就能在来年七夕不会分开,如果每年都说就永远不会分开。我爱你!

10、今天我们这里好冷,在这阴冷的日子,我更加想念你,只有你才能给我温暖,给我爱!让我们的爱永恒!

11、爱要怎么说出口,倒在杯里全是酒。我一口一口又一口,醉死我也不放手!

12、每一天都为你心跳,每一刻都被你感动,每一秒都为你担心。有你的感觉真好。

13、世界上只有一个名字,使我这样牵肠挂肚,像有一根看不见的线,一头牢牢系在我心尖上,一头攥在你手中。

14、泪,一种痛苦的雨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在我的世界下个不停。只知道心痛得滴血,都只为你。

15、绝不是财富能把知足宁静的快乐买到;相爱相恋的伴侣和幸福,才是世上的至宝。

16、我的地盘,你做主。我甘心做你的奴隶,每天的服侍你,我随时听从你的派遣,你愿意让我伺候你一辈子吗?

17、脉脉之情如一溪春水。快刀难斩断。无论我怎样的努力,始终无法将那个嘴角含笑的倩影从我心中赶出去。

18、好想把你藏起来,藏在胸前的口袋,把你慢慢地融化,你就再也离不开!把你藏起来,只准和我一个人相爱!

19、我的爱人,你是我赖以生存的氧气,虽然你不在我身边,但你仍然充斥我周围的每一寸空间,爱你永不变!

20、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愿你流下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但愿你以后每一场梦,都让人感动!

21、与你相处的日子,就像绵绵的细雨,你的温柔就是那细细的雨丝。从此,幸福便萦绕在我身边,久久不散。

22、在一起的日子很平淡,似乎波澜不惊,可是,这种平凡的日子是最浪漫的,对吗?

23、因为有你,世界变得美丽;因为有你,生活有了意义;因为有你,一切都是甜蜜。

24、想你的日子格外的快慰:想你的眼想你的眉,夜晚在无聊的墙里突围;想你的香想你的味,世界变得花样美。

25、虽然你没有出众的外表,但你的成熟魅力无人能比;虽然你缺乏浪漫的温情,但你的体贴令我心驰神往!

26、我们的故事应该是最感人,最真实的,因为我们的相爱没有任何的原始冲动,我们是真的需要对方的呵护!

27、妹妹我爱你,见了你我乐呵呵又甜蜜蜜;好想过来抱抱你亲亲你,却又怕你不睬又不理,只好发条短信息。

28、我没有步伐控制本身不想你,特别是在每个沉寂的夜里,爱你固然痛楚,但也是我最幸福的事,我爱你。

29、在人群之中寻觅着你,就仿佛在海边掬起所有的沙粒,急于发现你的踪迹,如果不从愿,但愿还有来生。

30、把满腔柔情绽放为一株百合,让缕缕馨香穿越遥遥时空,夜夜袭上你的额头,拂去你所有的疲惫和失意。

名人名言

1、

今天早上我醒过来,看到美丽的太阳时,我盼望着你来,整天就在盼望中度过。现在夜幕渐渐降临,我的信心渐渐低落,绝望即将到来。

——歌德

2、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朱生豪

3、

爱像发高烧,它的来去均不受意志的制约。

——司汤达

4、

你连指尖都泛起好看的颜色。

——川端康成

5、

在我荒瘠的土地上你是最后的玫瑰。

——聂鲁达

6、

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炸成了烟花,需要用一生来打扫灰炉。

——钱钟书

7、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海子

8、

你的灵魂与我的灵魂是那样亲近,仿佛一人身上的左手和右手。

——茨维塔耶娃

9、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在我安静的时候,你就从我内心深处浮现,就像阿芙罗蒂从浪花里浮现一样。

——王小波

10、

熄灭我的眼,我仍能看见你,堵塞我的耳,我仍能听到你。

——里尔克

摘抄类

1、

为你明灯三千,为你花开满城。为你所向披靡,为你战死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耀。

——墨香铜臭《天官赐福》

2、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3、

这个世界,什么都古老;只有爱情,却永远年轻。这个世界,充满了诡谲,只有爱情,却永远天真。

——艾青《关于爱情》

4、

我不是你这棵大树上的花朵,而是站在你旁边的另一棵树,陪着你但不是你的附属。

——舒婷《致橡树》

5、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

——徐志摩《忘记自己》

6、

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

——余秋雨《我在等你》

7、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习惯,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8、

你是我唯一可以坦诚相见的人,在你面前我可以自由思想,自由交谈。

——亚历山大·小仲马《茶花女》

9、

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话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佚名《暮年》

10、

若人生只如初见,许你一世芳华,芳菲满地,待你回家,旧庐饮新芽。

——林徽因《如人生只如初见》

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了迷蒙的梦,如在秋天的园子里找到迟暮的花。

有时梦里走在山中,夕阳正在西下,风来来回回摇摆着草叶,云是淡远的样子。梦醒的时候总有些失眠,在黑夜中听不到一点声息了,但可以看到月光,轻柔如水波的。也想念那年此时的月光,在短暂停留的城市,笔直的街道上开盛的桂花树下。想念那个秋天桂花的味道里,站在屋外和你说话,有些事,你说永远不晚。

思念不重,像一整个秋天的落叶。

秋天短到没有,你我短到不能回头。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秋风即使带凉亦漂亮; 冬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天空多灰我们亦放亮。

我喜欢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黄昏,冬天的阳光,还有每天的你。夜里的繁星是你,秋天的红叶是你,美不胜收的是你,没齿难忘的也是你。秋天,每一个时光,心中都有你。

春天的遇见,演变成仲夏的热恋;秋天的再见,冻结成寒冬的思念。

我想变成一棵树,开心时,在秋天里开花。伤心时,在春天里落叶。顺着文字惊慌的马蹄,踏上写满爱情的征途,失落一个忧郁的秋天。

我将有关秋天的句子,枫叶在树林间飘落,擦过我秋天的耳朵,丢进枯瘦的火焰,你眉间的痣, 慢慢清晰可见。

记忆里的秋那是雨水与树木的清欢,可是我懂得那秋风瑟瑟的夜里最难以掩盖的还是想念 ​

想你的时候就捡起一片落叶。多浪漫。 叶子亲吻我的发梢 像你。 想你的时候就要摘一片你的叶子 后来相思入骨,秋天就成了冬天。

像仓鼠小心翼翼地捧出坚果一样,我怀揣着秋天的雨水想要和你分享。春天太勇敢不是我,夏天太孤单也不是我,喜欢你的才是我。最好的一年四季,我身边应该有个最好的你。

或许秋天是夏天在努力停止的样子,希望秋天的风把花香带给你,然后你再把它写成温软的句子。

想说许多情话给你,那些句子里藏着春天日光中氤氲的花香,夏天大雨后灵动的泉眼,秋天午睡初醒乍起的微风,冬天回家后的灯光和拥抱。

想与你耳语,说谢谢你,心疼你,我爱你。如果不能,就一直陪着你。 ​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秋风即使带凉,亦漂亮。深秋中的你,甜蜜我梦想,就像落叶长,轻敲我窗。 ​

结束:

我是秋天里的一棵树。然后在漫长的时间里我都在期待,期待能有人看见并回复点什么。再后来的某一天,句子的旁边终于有了回复,歪歪扭扭的小字这样写:等到冬天就秃了。

清早,静静的办公室里想起了悠悠扬扬的歌曲《念故乡》,歌声婉婉转转,我的思绪也飘飘缈缈,不禁又想起了近几日正在读着的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是那般凝重,那般沉稳。读着每一个文字,虽然生涩,虽然难懂,却又止不住地想解读,想剖析。每每品读着更多的文字,心中总感到有一种浓厚的气息窒息得令人喘息不畅,但又总是情不自已地被深深地牵引读着又读,于是伤感,沉痛,怨忿,叹息统统聚拢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在余先生看来,作者此时有着强烈的被遗弃感——时间上,古人飘然远去不再回来,空留白云千载;在空间上,眼前虽有晴川沙洲、茂树芳草,而家乡又在哪里呢?很能体会崔颢此时的思念与渺茫,故乡远在他方,却又实实在在的存于心中,于是心中渴盼愈演愈浓,直至不能自抑,只能寄托只言片语来渲泻。古往今来,多少离家的游子都在焦渴的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身处异乡,故乡的一切都是牵挂,都是关切,都是浓情。因为余先生曾是异乡人,所以这里的表白是那么透彻,淋漓尽致!“异已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考,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乡愁越浓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愿意把自己和故乡连在一起——简直成了一种可怖的循环……”结尾,品读着余先生被故乡遗弃,心中不禁也凄凉、渺茫起来。是啊,谁又能真正说清自己的祖先曾是何乡人?“乡关何处”大概正是由此而来。但是不禁又想,为什么要让思绪飘得那么遥远呢?只要心中记着一个故乡——或者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或者是曾经居住的地方……只要心中的思念能有所寄托,只要心中的牵挂能有所倾诉,那也不枉游子的深情了,不是吗?

  余秋雨,一位人人皆知的作家,我国著名 文化 学者,你知道余秋雨有哪些好看的作品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余秋雨好看的书推荐,希望你会喜欢!

余秋雨好看的书推荐1

 中国文脉

 《中国文脉》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中国当代文史领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余秋雨教授感叹当前“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因此以这部重大的开创性著作来提醒和弥补。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 作文 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文理与形象相交融,为广大读者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第一核心篇目《中国文脉》,酣畅地通论了三千年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和美学主脉。此前从未发表过;第二核心篇目《笔墨历史》,也酣畅地通论了作为文脉载体的三千年中国书法史。此前均从未发表过。在这两个核心篇目之后,是对每个时代文脉的精细论述,组成了一部罕见的《中国文化人格史》和《审美精神流变史》。其中不少 文章 ,已成当代经典。

余秋雨好看的书推荐2

 吾家小史

 2013年6月余秋雨先生将之前的《 借我一生 》《 我等不到了 》,改写为眼前这本书《吾家小史》。《吾家小史》涉及余秋雨先生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从前辈到自己,在父亲临终的床头重新拾笔,直到为母亲写出悼词。面对二十多年一拨拨不间断的谣言进攻,余秋雨先生不忍糟践,他把家庭魔咒转化成了生命笔墨,把自然灾难与人文灾难放在一起思考,从“民族大灾难”的视角来提炼一家三代经历。 《吾家小史》是余秋雨先生的生命之旅,也是他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的精神历程,是以 散文 笔调贯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诗。这本书,以全新的内容描写了现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历史;这历史,虽然低微以小见大,与通行的历史教条有根本区别;而正是这区别,与生存良知有关,与文学本性有关。 在此版《吾家小史》的修订中,余秋雨先生花费更多的笔墨记述了马兰父母的非凡经历,以及马兰本人作为一个纯净艺术家在当代社会的坎坷传奇;文中最后一章《侍母 日记 》更是首次发表。书中还增加了三十余幅秋雨先生及父母、叔叔;马兰及马兰父母从未发表过的照片。

余秋雨好看的书推荐3

 何谓文化

 在《何谓文化》中,余秋雨先生首次对文化这一根本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在学理层面上进行分析辨源,逐一解答了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根本目标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等重要问题。用最动情的散文化语言回忆了与自己有过不寻常交往的多位文化巨匠,如谢晋、黄佐临、巴金、章培恒,以及台湾文化耆宿林怀民、白先勇和余光中,并特别回忆了四十年前亲自参与文化重建的周恩来总理。回忆“”往事,从这些大家身上找寻文化的奥秘。值得注意的是,余秋雨在书中第一次全面澄清和驳斥了历年来媒体和个人针对他的各种质疑和诽谤。除此之外,余秋雨又结合了自己对多处文化遗址的考察,从古典中提炼文化涵养,谈古论今。跨时空与地域的双重视角,使《何谓文化》既有理论上的厚度深度,又不乏感人的 故事 与动情的文笔。堪称20多年来余秋雨先生关于文化思索的最诚恳、最隆重、最重要的著述。

《借我一生》(余秋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AVB_IqR4ZvvbNR2RrvRPQ

提取码:nimh    

书名:借我一生

作者:余秋雨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4-08

页数:617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余秋雨先生说: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借我一生》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无庸置疑,开创一代散文风尚的余秋雨,早已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跨地域华文作家之一。这本新着的创作,更由文化兴叹走向生命洞见。

余秋雨的父亲在年前去世,家人打开他天天紧锁的私人抽屉发现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这些文字资料为什么留存到生命的最后,却又不愿意在生前让后辈看见?由这些疑问出发,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一职,因为这个学会由全上海各大学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究竟是怎么回事。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最近想看看余秋雨的书,大家推荐一下啦!

解析: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

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92年),《艺术创造工程》散文集《文化苦旅》(1992)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文明的碎片》(1994),《秋雨散文》(1994),《山居笔记》(1998)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抱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其中,《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值得看。《文化苦旅》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90年代中期特别流行,以后见诸于报刊的“心灵鸡汤”一类的散文就是采用这种风格写的;《山居笔记》还可以,他的第二本散文集。

这2本书文采相当地好。

但这以后,作家似乎江郎才尽,每本书风格相当类似,思想内涵逐渐枯竭了。

我是教高中语文的,因为他的作品风格看多了写作可以拿高分,所以推荐给学生之前自己先分析过了,望对你有用。

余秋雨所有的书有哪些?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君子之道》、《何谓文化》、《冰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等。

1、《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

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2、《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是余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间,全身心地用两年多的时间创作成的,共十一篇文章。写作期间,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职务,不再上班;同时写作又与考察联在一起,很多写到的地方一去再去。

在作者的总体计划上,这本《山居笔记》是他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第一阶段的记述是《文化苦旅》,在那本书中,他背负着生命的困惑,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迹和文化现场,然后把自己的惊讶和感动告诉读者。

但是等到走完写完,发觉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难题需要继续探访。作者将这些问题归为:对于政治功业和文化情结的互相觊觎和生死与共;对于文化灵魂的流放、毁灭和复苏。

对于商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狭路相逢和擦肩而过;对于千年科举留给社会历史的功绩和留给群体人格的祸害;对于稀有人格在中华文化中断绝的必然和祭奠的必要;对于君子和小人这条重要界线的无处不在和难于划分。

3、《君子之道》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君子之道的轮廓,缕析儒、道两家在君子之道上的九项要点和四大难题。

同时探讨君子如何处理与世间、名誉、伪君子、自由的关系;第二部分阐述了作者余秋雨面对人生问题从佛学中得到的修行感悟,得益于三个“无”,精进于三个“少”,以自如、自在、自由之心化解难题;第三部分为当代中国愿意做君子的年轻人,提供更充分的国际视角。

在故事中介绍国外思想家和艺术家的人生价值和终极关怀,互为观照,互相滋养;第四部分汇集了作者的几十篇短文,着眼于君子人格的构建,呼应全书主旨。

4、《何谓文化》

《何谓文化》是2012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在《何谓文化》中,余秋雨先生首次对文化这一根本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其从理论,生命,文明,古典四个方面,全面诠释文化究竟是什么。

5、《冰河》

《冰河》是2014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著名作家余秋雨。该书讲述了孟河为报恩情冒名代考,却中了状元,引出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意外和磨难的故事。

——余秋雨

余秋雨的主要作品及介绍

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君子之道》、《何谓文化》、《冰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1、《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2、《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是余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间,全身心地用两年多的时间创作成的,共十一篇文章。写作期间,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职务,不再上班;同时写作又与考察联在一起,很多写到的地方一去再去。

在作者的总体计划上,这本《山居笔记》是他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第一阶段的记述是《文化苦旅》,在那本书中,他背负着生命的困惑,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迹和文化现场,然后把自己的惊讶和感动告诉读者。

但是等到走完写完,发觉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难题需要继续探访。作者将这些问题归为:对于政治功业和文化情结的互相觊觎和生死与共;对于文化灵魂的流放、毁灭和复苏;对于商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狭路相逢和擦肩而过。

对于千年科举留给社会历史的功绩和留给群体人格的祸害;对于稀有人格在中华文化中断绝的必然和祭奠的必要;对于君子和小人这条重要界线的无处不在和难于划分。

3、《何谓文化》

在《何谓文化》中,余秋雨先生首次对文化这一根本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在学理层面上进行分析辨源,逐一解答了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根本目标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等重要问题。

用最动情的散文化语言回忆了与自己有过不寻常交往的多位文化巨匠,如谢晋、黄佐临、巴金、章培恒,以及台湾文化耆宿林怀民、白先勇和余光中,并特别回忆了四十年前亲自参与文化重建的周恩来总理。回忆文革往事,从这些大家身上找寻文化的奥秘。

值得注意的是,余秋雨在书中第一次全面澄清和驳斥了历年来媒体和个人针对他的各种质疑和诽谤。

除此之外,余秋雨又结合了自己对多处文化遗址的考察,从古典中提炼文化涵养,谈古论今。跨时空与地域的双重视角,使《何谓文化》既有理论上的厚度深度,又不乏感人的故事与动情的文笔。堪称20多年来余秋雨先生

4、《冰河》

本书是余秋雨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南方,具备惊人美丽的女子孟河在一次“淑女乡试”中拔得头魁,引来大批追求者,然而她暗中女扮男装,乘船踏上了去京城寻找生父的路途。

途中,船只突遇冰雪,不仅被冰封在前后无援的河中,众人也遭遇生死攸关的求生考验。在绝境中,船上的考生金河深夜凿冰救人,却因冻伤无法赶考。

孟河为报恩情冒名代考,却中了状元,引出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意外和磨难,也让她找到了情之所属,留下一段沉香般的爱情传说。

5、《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是200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图书,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2000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

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华夏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余秋雨

余秋雨经典作品

余秋雨经典作品有《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主题思想

恢复理性精神、弘扬理性精神是新时期余秋雨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对当代散文的超越,就是在继承传统散文“文以载道”的基础上,张扬起理性的大旗,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姿态直指未来,从而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心理认同和回应,成为余秋雨笔下“精神道场”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641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7
下一篇2024-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