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7》母子三人跨越异国秀情深 宁静现场学撒娇

《妈妈咪呀7》母子三人跨越异国秀情深 宁静现场学撒娇,第1张

  中国网娱乐4月24日讯 东方卫视第七季大型女性才艺情感真人秀《妈妈咪呀》正在热播,在今晚22点档播出的第二期节目中,非凡辣妈强强集结,惊喜连连。来自各行各业的她们通过自己平凡却不平庸的生活故事传递现代女性态度,演绎属于自己的绚丽人生!

 女版小岳岳助阵美妈秀才艺 宁静捧腹大笑直呼“太抢戏”

 节目开场即是高能,首先亮相舞台的是一对母女组合。妈妈侯金彦一上台就释放歌者风范,女儿赵兰逸一袭大红相声长袍,格外吸睛。当她戴上**头巾时,简直是活脱脱的“女版小岳岳”,模仿起来惟妙惟肖,二人的相声更是惹得三位观察员连连爆笑。爸爸在女儿的呼唤下也登上舞台,一家三口献上了一首风味十足的秧歌《谁是我的新郎》,现场一片喜气洋洋。

 谈及与老公的幸福婚姻,侯金彦表示多亏自己的坚持与主动。二人都是沈阳音乐学院的学生,18岁便相识,但是一直保持“兄弟情谊”以至于错过彼此,丈夫更是另娶她人。女儿听到这里时面色惊愕大呼:“爸,你是二婚啊。”命运让他们再次重逢,彼时丈夫婚姻失败不敢轻易尝试,而前男友也重新追求自己,侯金彦下定决心打破僵局,终于和现在的丈夫有情人终成眷属。她究竟是采取了怎样的策略让丈夫“顿悟”的呢?丈夫又将在现场说出怎样的感人心声呢?

 高龄妈妈霸气离婚带女回国 水泥皇后自爆婚姻曲折

 今晚还将见证母子三人跨越异国终团聚的动人故事。在唯美的《虫儿飞》歌声中,妹妹封媚儿、妹控王甲、妈妈封喜燕陆续亮相。29岁的哥哥外表老成,与混血妹妹相差22岁,不知情的观察员们还以为这是一家三口。从妈妈口中得知,她在儿子10多岁时就远赴科威特拼事业,在那里遇见了第二任丈夫,并且有了媚儿,当时的她已经40多岁了。而科威特实行一夫多妻制度,封喜燕无法融入当地的文化,加之出于对女儿未来的考虑便毅然与丈夫离婚回到了祖国。让她惊喜的是,之前坚决反对自己高龄产女的儿子早已在机场等候多时。多年后团聚的母子三人会发生怎样的感人故事呢?哥哥又是如何成为妹控的呢?

 火爆短视频平台的“水泥皇后”谈丽丽也将于今晚登台。帷幕拉开,一身蒙娜丽莎服饰的谈丽丽令人惊艳,随着幕布的一关一开,雅典娜、孔雀公主、夜上海歌女等一系列造型逐一曝光,程雷更是大喊“太绝了”。谈丽丽着婚纱长裙立在舞台中央,宁静惊呼“这是用玉米皮做的!”之前展示的服装也是她利用编织袋、废旧报纸等材料做成的,这样的创意震撼了在场所有人。谈丽丽表示穿婚纱是为了弥补内心遗憾,因为她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现在的丈夫是自己的二婚对象。而随后出场的男士又将有着怎样的神秘身份?又是什么样的故事让观察员惊叹“峰回路转”?

 姐妹花母女年龄成谜 潮妈重拾自信再战舞台

 本期节目还将迎来一对冻龄母女,两人身穿cosplay服装、合体共舞了一曲《醉赤壁》。酷似姐妹花的二人让观察员一时之间分不清谁是妈妈、谁是女儿。不论是52岁的刘黎还是30岁的女儿,都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女儿还爆料妈妈“爱撒娇,像我的女儿”。宁静逗趣道“有点傻白甜,其实很可爱”,还现场秀了一把撒娇技能。刘黎的保养之道和积极心态感染到了每一个人,程雷更是赞叹她是一位“很有特点的妈妈”。那么她能顺利过关进入到下一轮比赛吗?

 《妈妈咪呀》的舞台拥有神奇魔力,让辣妈们可以尽情释放自身魅力。一位阔别舞台多年的街舞潮妈苑晓东也将在今晚重拾自信、激情热舞,与老公携手讲述24小时光速结婚的爱情故事。精彩女人,美丽人生,今晚东方卫视22点档继续震撼上演!

音乐剧《妈妈咪呀》在全球240个城市,13种语言演唱。观看人数超过4200万。故事发生在一个新娘妈 妈和三个有可能是新娘父亲的男人之间的故事。新娘苏菲希望能在她婚礼当天找到他的亲生父亲,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在接下来这短短的24小时之内,她的人生和家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超级天团ABBA乐队脍炙人口的22首经典金曲,贯穿全剧,将欢乐的人生态度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作为一家百年剧院,百老汇在每个时代都可以找寻到自己的标志,琳琅满目的经典名剧像一尊尊坐标,将百老汇划分为不同的时代,30年代有《万事皆空》,40年代有《俄克拉荷马》,60年有《芝加哥》,80年代有《猫》,90年代有《为你疯狂》,而代表21世纪百老汇艺术风范的则是这部享誉全球的音乐剧《妈妈咪呀》(Mamma Mia!)。 故事讲述在希腊小岛上以开餐馆为生的一对母女。女儿即将出嫁,她很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亲自在婚礼当日将她的手交给她的丈夫,但只可惜她的妈妈从来没有告诉她谁是她的父亲。于是在出嫁之前,她偷看了妈妈的日记,发现她妈妈有三个情人都极有可能是她的亲生父亲,在情急之下,她便根据她找到的旧信件地址,寄了三张请柬邀请他们参加她的婚礼。 在她妈妈不知道的情况下,女主角的“三个”爸爸在婚礼的前一日抵达小岛。三个男人都怀着不同的心情再回到这个希腊小岛上,大家都缅怀着自己与女主角的妈妈二十年前的一段情。自这三个爸爸上了小岛后,高潮便一个接一个,观众亦同时为女主角焦急,到底谁才是她的亲生父亲?观众又为女主角的妈妈担心,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与这三个旧情人碰面,到底她会否迁怒她的女儿?她又如何面对这三个旧情人?至于那三个极有可能是女主角爸爸的男人,哪一位才是真正的父亲?到底这个婚礼会否由喜事变成“一锅粥”呢?… 首演:1999(伦敦) 2001(百老汇)  词曲作者:Benny Andersson/ Bjom Ulvaeus Stig Anderson 编剧: Catherine Johnson 历程  1999年 伦敦西区爱德华王子剧院首演。空前轰动,各界名流蜂拥而至,与普通观众挤在一起观看,打破了伦敦 票 房记录,伦敦交通更为之瘫痪。 2001年 进军百老汇,演出约进行了近2000场,成为百老汇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之一,超过了经典《音乐之声》。 2002年 提名托尼奖最佳音乐剧,托尼奖最佳音乐剧本奖。 2004年 Mamma Mia!韩国版本演出创下了韩国戏剧的最高纪录。韩国音乐的助阵更为Mamma Mia!带来全新东方风情。 2006年 瑞士版本在金面奖上大获全胜:最佳音乐,最佳音乐剧女主角,最佳音乐剧女配角,音乐剧最佳导演奖,最佳背景设计等六项大奖。 2007年 好莱坞影帝汤姆·汉克斯看好Mamma Mia!,已经将该剧改编,将于2007年将该剧搬上好莱坞银幕。 2010年 已经巡演全球240座城市,从美国拉斯维加斯到汉城东京,全球4200万观众为它开怀大笑,创下全球20亿票房,摘得“世界第一音乐剧”桂冠。 音乐剧《妈妈咪呀》已拥有13个语言版本:英语、德语、日语、荷兰语、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弗兰德语、俄语、挪威语、意大利语(正在制作中)、丹麦语(正在制作中)、法语(正在制作中)。中文版将成为妈妈咪呀!大家庭中的第14种语言版本。 目前有10个不同的演出版本在世界不同地方同时上演音乐剧《妈妈咪呀》,包括伦敦、百老汇,墨西哥、澳洲、荷兰、西班牙、韩国、日本、美国和国际巡演。另外还有5个版本即将出炉,哥本哈根版、巴黎版、米兰版、南非巡演版和中国版本。 评价  “ABBA对音乐有惊人的天赋,一发而不可收拾” 音乐剧《妈妈咪呀》:世界流行元素 英国记者马克·山顿见证了音乐剧《妈妈咪呀》从1999年首演直到今天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部音乐剧演出规模可以与之匹敌。 那是1999年的3月22日,音乐剧《妈妈咪呀》遇到它的第一次也是最至关重要的考验——首次面对伦敦的付费观众——他们也由此受到了观众一如既往的欢迎,从那之后的每个夜晚,每场演出都是如此。但在那以前,在伦敦春季的夜晚里,一切事情都是完全难以预料的。“我们真的不知道是否会被观众接受”,制作人Judy Craymer最初的想法就是将正好10年之前的ABBA组合的歌曲放置到一个全新的、独创性的格式——音乐剧中。她愉快地回忆道:“观众们疯狂了。他们的确是跳出了座位来,在剧场中的过道上手舞足蹈,尽情欢唱。到现在还是这样,每个有演出的夜晚都是这样。 现在,他们的这种做法已经传遍了世界,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娱乐现象;这种现象背后却有着相当自然的基础,创作者始终没有将目光偏离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要用一种新鲜、富有生命力并且直接的方法将人们所熟知的节目个性化,尤其是ABBA的歌曲。同时还要保持其流行音乐的完整特质。此外,更要付出额外的努力,这也是一出好的音乐剧的必要条件:提升故事的感人程度,并对其加以评论。 但是尽管在这一个案中歌曲被排在了首要的位置——Craymer用天才般的直觉发现了这些早先的歌曲可以被用于音乐剧的潜在价值——她也不得不寻找一条释放这些潜能的途径,通过很强的故事性来承载它们。“我知道从音乐剧《妈妈咪呀》一开始,就不仅仅是重新编排ABBA音乐,或者弄成献礼演出那样简单”,她评论说。“这个故事必须用与ABBA音乐相称的极富感染性的方式来呈现,要挖掘出一个使人易于接受的方式。”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Craymer为此花费了十年的功夫才将它搬上了舞台。为了做好制作人,当她还是《猫》的最初伦敦演出版的舞台监督的时候,亲身在现场(至少是在后台)观摩另一部音乐剧《West End》,随后她加入了Tom Rice的制作公司。也是在那里,她在担任《West End》执行制作人的时候接触到了Benny Andersson和Björn Ulvaeus在ABBA解散后的首个演出项目《CHESS》,她完全被Benny 和Björn所倾倒。 对于Björn而言,正是在后来注定要走霉运的《CHESS》百老汇演出教给他人生中的重要一课。“我在《CHESS》之后对故事的理解,就是第一、第二、第三,就像人们在百老汇所说的那样。歌词将故事推向前进,许多歌曲都是噪声,没有什么戏剧的成分。”剧作家Catherine Johnson受委托写一本关于音乐剧《妈妈咪呀》的书,幸运的是,他从中发现了大量的戏剧成分,并设法提取出来。不仅是后来整个故事本身,她还发现其它重要的东西:早期ABBA的歌曲更为天然、懵懂、天真,适合十几岁的少年,然而后来ABBA变得更加成熟和富有哲思。并且,这些歌曲当然都是女声演唱。她因此建议讲故事定格在两个年龄段的女人上,一个母亲和她的女儿。Ulvaeus坚持歌词不能被任意篡改,他的部分也是如此,“故事远比歌曲重要”。但是对Johnson而言,他的挑战是“无论故事中讲述了什么,我总是要回归歌曲。”她抱定决心要避免多年来困扰音乐剧的错误:“我不希望在那些令人厌恶的沉闷片段里掺杂进歌声。对我而言,最至关重要的是,是我创造了令人信服的角色并将他们纳入一条故事主线,我当然要尽力将故事和歌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Craymer接下来要开始做的就是为这艘音乐剧之船寻找一位好的船长:导演。尽管Phyllida Lloyd从来没有指导过任何一部音乐剧,Craymer本能地感觉到她和Lloyd是这个项目的不二人选,她自己有戏剧和歌剧的背景,接受了挑战,如其尽己所能——帮助演员创造角色,演好故事——一切都将一马平川。当一个好导演为这个项目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就到了可以起飞的时候了。 事情的发展却不像预计的那样顺利,Craymer写道:“我感到欣慰的是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成功是三个女人空前合作的结果,这并不是有意对男性的歧视。”事实上,舞台上三个最好的朋友之间的友情——Donna 和 Dynamo(母女,姐妹?)——正式这场演出的创作者自身的投射。Craymer强调说:“我们从剧中三个女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Catherine是个多少有些杂乱无章的单身母亲,我本人属于那种养尊处优的类型,Phyllida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 然而,演出大获成功的秘诀不是创作者在舞台上能找到了自身的投影,而在于观众能否找到。 Phyllida Lloyd写道:“在Catherine Johnson独创性的故事里,观众能享受到一种特殊的体验——在舞台上看到他们自己。”在此过程中,歌曲获得了重生,演出的主题——父母们寻找到自我身份以及代沟——产生普遍的共鸣。正如Johnson所说,“这里有母女之间的关系,怀旧的浪漫,某些人迷失了,又被重新找回。各种事情都能在每个人身上找到关联性。”这个演出展现的是现实处境下人们的真实生活,同时流行音乐的旋律为70年代和早期80年代的那一辈人设定了音轨,演出中的音轨仿佛穿越了年代和国家的界限。其所要传达的本质,通过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标识——一幅永恒的婚礼画卷所蕴含的欢乐,甚至是狂欢——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正如演出所代表的,这个画面被世界上的城市所广泛认同音乐剧《妈妈咪呀》的影像。 这一演出也将流行音乐的世界同音乐剧和谐地凝聚在一起,彼此无法分割:的确,在30年代和40年代,流行音乐来自音乐剧的世界——百老汇或者好莱坞千变万化后的产物,但流行音乐在50至60年代取得了统治地位,音乐剧被抛在一旁独自发展,走过了曲折繁复的道路。音乐剧《妈妈咪呀》虽精深却不孤傲,它将人们熟悉的流行音乐经典重新带回,用人们熟知并挚爱的歌曲将音乐重新带回剧场。 Craymer将演出的成功首功首先归结于演出制作各个领域内的合作者,“他们创造了化合反应,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精诚合作为制作中各个领域的进展提供了动力”。其中包括了至关重要且需要高超技巧的创造性贡献的布景设计(Mark Thompson),灯光(Howard Harrison),音乐设计(Andrew Bruce 和 Bobby Aitken)和舞蹈指导(Anthony van Laast)。对她而言,则是“要鼓起勇气,相信我们所做的一切——音乐、故事以及我身边的天才。当然也要保持临场的幽默感,随时拿出用之不竭的精力。” 但是,精力除了来自于肾上腺,更来自像音乐剧《妈妈咪呀》这样的富有激情的作品。音乐剧《妈妈咪呀》品质在于,富于感染力的激情可以从台上传到观众中,然后再次传回到舞台上,形成永不休止的能量循环,令人鼓舞的身体震颤和喜乐。 作为导演,Phyllida Lloyd言简意赅地将音乐剧《妈妈咪呀》归结为:“这个演出是Björn 和Benny当年创作歌曲时始料未及的。他们的音乐创造了流行音乐的历史,我们的演出创造了音乐剧的历史。” 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56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6
下一篇2024-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