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致敬戍边烈士,《士兵突击》开播15年,为何我们忘不了?

王宝强致敬戍边烈士,《士兵突击》开播15年,为何我们忘不了?,第1张

导演康洪雷,主演王宝强、张国强等舞台重聚,他们在舞台上再现了钢七连的连歌,用最铿锵有力的声音致敬戍边烈士。

在本次盛典上,这部15年前电视剧《士兵突击》获得了“中国电视剧品质经典剧作”的称号,导演康洪雷作为剧组代表领取这份的品质之果。

主办方还邀请烈士肖思远的父母来到盛典上,讲述康思远与《士兵突击》的不解之缘。在康父康母的描述中,肖思远在10岁时就被这部电视剧所影响,便立誓当兵。父母特意为其购买了军装,玩具枪,这些细节都让人忍不住落泪。

导演康洪雷将摘得的“品质硕果”献给英雄肖思远的父母。康洪雷说:“一部戏能有这样大的力量,能让很多的青年参军,戍边卫国,我觉得这是一个无上光荣的事情”。

王宝强随后也通过个人账号表态:“向肖思远烈士和所有戍边将士致敬!”

15年了,为什么我们忘不了《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表现的是和平年代的部队真实的生活现状。满足了相当一大部分群体对现代化军事战争,军人风貌以及部队生活的了解和想象。

它不仅给我们传达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不抛弃,不放弃的英雄主义精神,也给我们描述了一部集体生活中团结互助、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战友情。

军队生活中,生死荣辱在我们普通人生活中形而上的东西,在战士面前是理想与坚持。我们可以通过这部剧唤起心中与美好。

《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让许三多成为了不少人心中军人的形象之一。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青川县木鱼镇5个被压在天花板下的花季女孩,就是靠着一遍又一遍地喊着电视剧《士兵突击》主人公许三多的名字,顽强坚持了48个小时,终于等来了解放军的搜救部队。

而在那场举世瞩目的救援中,更是一次又一次上演着“士兵突击”的真实故事。

导演康洪雷在15年后再谈《士兵突击》时,说这个故事中暗流涌动的优秀人格和品性是亘古不变的,虽然在现在这个时代藏得更深了,但是它一直都在。它的精神内核可以帮助处在困难和彷徨中的人,尤其是青年人找到方向。

这可不是导演夸大其词,当年这部剧热播时,就有不少青年受到了剧中角色的印象,踏入了军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了给祖国。

可以说这部剧对青少年的影响远大于这部剧的本身的资源投入,对当代年轻人的工作生活都起了很好的指导意义。这样的一部作品,无论放在何时都不会过时,都会成为经典之作。

没有公布,**中没有公布最后结果,所以没有找到。

《重逢》讲述的是三兄妹很小的时候因父母被黑帮残杀而被迫分散、弟弟被人领养到马来西亚、妹妹被领养回内地,哥哥则消失在香港。12年后,三个失散的亲人再度重逢。弟弟妹妹已经是小有成就,但是哥哥为报杀害父母之仇舍身潜入黑帮。后因救弟弟妹妹而成为植物人。

介绍:

《重逢》的主题表现的是戍边英雄肖思远的家人。

我们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只不过我们向来喜欢把英雄拍成完美无缺,浑身闪耀着光辉。英雄的家人也必须得思想觉悟高到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

但是这一部《重逢》却一改惯例,以小见大,且刻画了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英雄奶奶。

肖思远的奶奶看起来是一个不怎么讲道理的老太太。

五四青年节,共青团中央联合某平台,发布了重磅视频《重逢》,以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家庭为背景,讲述了奶奶只身外出,去桃源村寻找小远“前女友”小楠,确切来说是生前女友的乌龙故事。

全家人都瞒着奶奶,不让她知道孙子肖思远已经牺牲了。其实奶奶心里都知道,虽然身无分文,但依靠赊欠的一袋面包暴走,跑到上海虹桥桃源面馆,又回到河南洪桥镇桃源村,既戳中了笑点,又直抵泪点。

奶奶一路颠簸到了小楠家里,只为了替小远安慰“女友”,让她重新开始。本来想替孙子送件红棉袄留作念想,但转念间觉得不妥又要了回来,根本上还是怕耽误人家,这样的奶奶值得所有人敬重。

联想到前不久,肖思远妈妈刘利霞喊话社会:希望大家不要去打扰对方,不要再报道关于姑娘的事情了,“她还要继续生活,希望大家尊重她。”刘妈妈不同意把两人合影放入棺木,怕影响人家女孩子,对别人不好。

多么深明大义的家庭,培养了重情重义的孩子。肖思远的微信图像是“种花家的那兔”,在2020年那场战斗中,本来已经突出重围,拥抱了活下来的希望,又突入险地营救战友,直至战斗到最后一息。

“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这是肖思远写在战地日记里的一句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342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5
下一篇2024-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