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字藏头诗

勤字藏头诗,第1张

这是为了学友社作的社诗吧希望下面这首写勤学互助的陋诗可被采纳!

学成群

勤学苦练方成才,

能人辈出因相争

补天之石未火焠,

拙计难作彩云生

学海无止孜不倦,

友达四方皆是朋

社稷大事齐关注,

共勉同商且为盟

1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2

念君此行为死别,对君裁缝泉下衣。

《杂曲歌辞·妾薄命》

3

念尔年来方二十,夙夜孜孜能独立。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4

念我旧人多悲声,忽见过客问何我。

《拟行路难》

5

念尔此时有一掷,失声溅血非其心。

《呀鹘行》

6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渭城少年行》

7

念远片心飞鸟外,感时双泪落花前。

《南阳春日十首》

8

念昔从君渡湘水,大帆夜划穷高桅。

《忆昨行和张十一》

9

念当载酒醉花下,破晓啼莺先唤人。

《杏花》

10

念我东皇大帝儿,是操觚弄翰之职。

《菊花新·念我东皇大帝儿》

11

念昔少年着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李花赠张十一署》

12

念此翻覆复何道,百年盛衰谁能保?《邯郸宫人怨》

13

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梅花落》

14

念奴初唱离亭宴,会作离声勾别怨。

《木兰花》

15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

《答张子立见寄》

1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2

念君此行为死别,对君裁缝泉下衣。

《杂曲歌辞·妾薄命》

3

念尔年来方二十,夙夜孜孜能独立。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4

念我旧人多悲声,忽见过客问何我。

《拟行路难》

5

念尔此时有一掷,失声溅血非其心。

《呀鹘行》

6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渭城少年行》

7

念远片心飞鸟外,感时双泪落花前。

《南阳春日十首》

8

念昔从君渡湘水,大帆夜划穷高桅。

《忆昨行和张十一》

9

念当载酒醉花下,破晓啼莺先唤人。

《杏花》

10

念我东皇大帝儿,是操觚弄翰之职。

《菊花新·念我东皇大帝儿》

11

念昔少年着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李花赠张十一署》

12

念此翻覆复何道,百年盛衰谁能保?《邯郸宫人怨》

13

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梅花落》

14

念奴初唱离亭宴,会作离声勾别怨。

《木兰花》

15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

《答张子立见寄》

1 关于信字的诗句

关于信字的诗句 1 带有"信"字的古诗词,古文~~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商鞅》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王昌龄《答武陵太守》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范成大《初归石湖》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渔家傲》 。

2 关于书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

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李白。

3 带有“信”字的古诗词,古文有哪些

一、古诗词

1、[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东望都门信马归

译文: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

2、[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烟涛微茫信难求

译文: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

3、[宋] 苏轼 《浣溪沙》:沙上不闻鸿雁信

译文:沙上看不到鸿雁送来的信

4、[宋] 欧阳修 《蝶恋花·腊雪初销梅蕊绽》:望极不来芳信断

译文:绝望至极等不到信件

5、[宋] 辛弃疾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不信人间有白头

译文:不相信人间能有白头到老的那一日。

二、古文

1、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谏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而信用奸臣。”

译文:我谏官呢,不能让天子杀无罪的人,而信任用奸臣

2、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

译文:我看到人们,清廉的名声上,黄金贝进入,信誉显扬而信守诺言,不知道以后的矛和戟,毁灭前的盾牌啊。

3、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一日,公厅肃客,有急足声。喏云:某知州府有书信,今且往某州下书,回途却请回信。”

译文:一天,公厅敬客,有急脚声。喏说:我知道州府有一封信,现在去某某州下的书,回来路上却请回信

4、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楔子:“ 唐僖宗信任田令孜等,贪财好贿。人民失散,四野饥荒。”

译文:唐僖宗信任田令孜等,但却贪爱钱财。人民失散,四野饥荒

5、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来示云,有人传 愈 近少信奉释氏。此传之者妄也。”

译文:来提示,有人传越近从小信奉佛教。这个传说的是错误的

4 带有"信"字的古诗词,古文~~

1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商鞅》

2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3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王昌龄《答武陵太守》

4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范成大《初归石湖》

5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6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渔家傲》

5 带有信字的诗词

、《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登江中孤屿 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

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

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

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

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

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

得尽养生年。

6 谁有关于书信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7 关于“写信”的诗句有哪些

1 蜀书秋信断,黑水朝波咽。《感讽六首》——唐代:李贺

[译文]:

2 莫信衡湘书不到,年年秋雁过巴东。《送李敖湖南书记》——唐代:郎士元

[译文]:

3 莫把寿阳,妆信传书箭。掩香面。《点绛唇(题雪中梅)》——宋代:宝月

[译文]:

4 须信前书言犹未。《西河·和王潜斋韵》——宋代:曹豳

[译文]:

5 两信海潮书不达, 数峰稽岭眼长明。《寄杨秘书》——唐代:罗隐

[译文]:

6 小梅枝上东君信。《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宋代:晏几道

[译文]:

孜zī〔孜孜〕勤谨,不懈怠,如“孜孜不倦”、“孜孜以求”

笔画数:7;部首:子;笔顺编号:5213134笔画顺序:折竖横撇横撇捺

详解

孜zī形,子声。攴,击打。不断敲击自己,才能努力不懈,故从攴。本义:双音词“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同本义。常叠用。亦作孳孳〖diligent;hardworking〗孜,汲汲也。

《说文》孜孜无怠。

《周书》子思日孜孜。

《皋·陶谟》群公孜孜。

《汉书·成帝纪》圣上犹孜孜靡忒。

何晏《景福殿赋》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清·刘开《问说》又如:孜孜不已;孜孜汲汲高兴的样子〖delighted〗只见他喜孜孜俏脸儿笑捻。

《元曲选·白朴·东墙记剧五》又如:乐孜孜;美孜孜孜孜不怠,孜孜不倦zīzī-bùdài,zīzī-bùjuàn〖sedulous;indefatigably;workhard〗勤奋刻苦,毫不懈怠

出处

[①][zī][《__》子之切,平之,精。]见“孜孜”。

寅集上子字部孜;康熙笔画:7;页码:页278第10唐_子之切集___津之切正_津私切,音咨。_文汲汲也。一曰力__也,勤也。_·益稷予思日孜孜。又君惟日孜孜,_敢逸豫

__通作孳。

卷三攴部编号:2003孜,[子之切],汲汲也。从攴子_。《周_》曰:“孜孜_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24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4
下一篇2024-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