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不支持杨过和小龙女在一起,有人支持他俩吗?

为什么大家都不支持杨过和小龙女在一起,有人支持他俩吗?,第1张

主要是当时封建思想的影响,使人对一些事情,循规蹈矩死板教条,但是在剧中老顽童周伯通是支持杨过和小龙女的。

1、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使人变得麻木不仁。小龙女本是杨过的恩师,但两个人又彼此是心中的伴侣,但是在古代师生恋是不被允许的。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使人认为学生对于老师只能是尊师重道,不能够将儿女情长与之混为一谈。在《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是由于江湖中的死板教条导致两个人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历经几番周折。

2、老顽童周伯通是杨过和小龙女忠实的拥护者。周伯通在小说中是一个超脱俗世且具有童心的前辈,而且周伯通也不愿意被世俗中的琐事而打扰自己的心境,同时他也非常的憎恨世间的死板教条,在小说中,他总能打破常规给读者带来意外之喜。周伯通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一个人,杨过和周伯通实际上是忘年之交,他们两个人恰似兄弟。因此就算是全世界反对杨过,周伯通也绝对会拥护于他。

3、杨过和小龙女的双宿双飞,最终也为神雕侠侣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在不被世俗理解之下杨过和小龙女还能够不忘初心,并且一生只爱一个人,这种感情是非常的弥足珍贵的。他们两个人敢于打破世俗的常规。勇于与自己心爱之人厮守一生,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去敬佩。就算是换到现在,又有多少人敢于打破世俗常规与自己心爱的人厮守一生呢?

综上所述,遇到一个真正合适的对象,真的是难比登天。所以说我们如果遇到一个自己心爱并且心爱着自己的人,千万不要被世俗常规所羁绊,敢于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转自微博·小龙女吧超话)

个人对小龙女的喜爱,源自于她那并不张扬,但却一直存在的责任感。

很多人认为小龙女是一个内心只有杨过,只有情爱的人,但书中的小龙女,却总是对自己的师门,对自己朋友,甚至对江湖道义的维护都有很强的责任感。

第一个体现是在李莫愁师徒攻入古墓的时候。李莫愁师徒势强,但小龙女也不是不能跑。她熟悉墓地机关,只要她想,她完全可以把断龙石放下,把李莫愁师徒困死在古墓里,然后自己跑掉。

多正常多合理的举动?这么一来,她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能和杨过想去哪就去哪。唯一可能付出的代价,不过就是辜负了对师父的承诺,并且任由李莫愁师徒在古墓里泄愤,破坏下她师父和师祖的棺木而已。

保自己的命和守承诺,保护师门尊严,选择前者,是绝大多数人都会做的。

但小龙女没有。

小龙女的做法是,让杨过离开,自己一人遵守着曾经的誓言,和师门共存亡。

读到这段的时候,小龙女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起来。

守承诺,是很多大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何况是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守一个承诺。

至于师门根据地和自己的情爱哪个重要,看惯了各类小说的我,早已对女主角的选择不抱期望。

但小龙女告诉我,她可以不俗。她可以摆脱这个套路,告诉读者,女人也可以一诺千金,也可以放下情爱去捍卫自己的师门尊严。

《神雕侠侣》原文:

杨过随着小龙女穿越甬道,奔出古墓,大喜无已,在星光下吸了几口气,道:“姑姑,我去放下断龙石,将两个坏女子闷死在墓里。”说着便要去找寻机关。小龙女摇摇头,道:“且慢,等我先回进去。”杨过一惊,忙问:“为甚幺?”小龙女道:“师父嘱咐我好好看守此墓,决不能让旁人占了去。”

  杨过道:“咱们封住墓门,她们就活不成。”小龙女道:“可是我也回不进去啦。师父的话我永远不敢违抗。可不像你!”说着瞪了他一眼。杨过胸口热血上涌,伸手挽住她手臂,道:“姑姑,我听你的话就是。”小龙女克制心神,生怕激动,一句话也不敢多说,摔脱了他手,走进墓门,道:“你放石罢!”说着背脊向外,只怕自己终于变卦,更不回头瞧他一眼。

第二个体现是看见周伯通有危险时挺身相助。

周伯通于小龙女的恩情,是误打误撞。这种琐碎的恩情在旁人看来甚至都不能算恩情,但小龙女却记住了。这是我很佩服的一点。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小龙女为了保护周伯通,不惜和金轮法王为敌,这也是她侠义心肠的体现。

原文:

  小龙女这玉蜂针上染有终南山上玉蜂针尾的剧毒,毒性虽不及彩雪蛛险恶,却也着实厉害,尖针入体,彩雪蛛身上自然而然的便产出了抗毒的质素。毒蛛捕食诸般剧毒虫豸,全凭身有这等抗毒体液,才不致中毒。毒蛛的抗毒体液从口中喷出,注入周伯通血中,只喷得几下,已自毙命跌落。幸而小龙女急于救人,又见毒蛛模样难看,不敢相近,便发射暗器,歪打正着,恰好解救了这天下无药可解的剧毒。

  小龙女见三只彩雪蛛毛茸茸的死在地下,红绿斑斓,仍不禁心中发毛;又见周伯通僵卧不动,显已毙命。她对周伯通心存感激,常想当日若不是他将杨过引入绝情谷,自己便已与公孙止成婚,事后念及,往往全身冷汗淋漓。不料他竟丧命于此,甚是伤感。

突然之间,只见周伯通左手舞了几下,低声道:“甚幺东西咬我,这幺……这幺厉害?”想要撑持起身,上身只仰起尺许,复又跌倒。

  小龙女见他未死,心中大喜,举火把四下察看,不再见有蜘蛛纵迹,这才放心,问道:“你没死幺?”周伯通笑道:“好象还没有死透,死了一大半,活了一小半……哈哈……”

第三点讨论一下备受争议的家国方面的观念。

很多人拿小龙女夸奖蒙古人的那句话来批评她没有家国观念,但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是很奇葩的。

这个观点奇葩在哪里呢?奇葩在没有动态考虑小龙女的生活环境。

小龙女自幼生活在古墓,在她的童年时期,金国还没覆灭,而从师父那得知的仅有的与家国相关的东西,就是王重阳抗金。小龙女恨金人是有可能的,可是恨蒙古人?在小龙女原先的认识里根本就没有蒙古人的概念,她和忽必烈接触是她第一次对蒙古人有认知,蒙古人对她说了好话,她就误以为蒙古人是好人了,这很奇怪吗?

后来小龙女对蒙古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担忧,抗拒,然后到最后,她和杨过刚在绝情谷相逢,随即便上战场杀敌报国。

很多人说小龙女欣赏蒙古人,真当小龙女傻吗?早期对蒙古人的一句夸奖,不过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到后来,小龙女和蒙古人早已鲜明对立,在最后的襄阳大战,面对蒙古大军的威胁,她也丝毫没有退却。

原文:

原来杨过带着小龙女、郭襄出墓,见蒙古兵正在烧山。杨龙二人在这些大树花草之间一起度过多时,忽见起火,自是甚为痛惜,眼见蒙古军势大,无力与抗。杨过不知小龙女毒质侵入要穴与脏腑之后,还能支持得多久,便找了个草木稀少的石洞暂且躲避。

小龙女道:“武三叔、郭姑娘她们不知会不会遇上蒙古兵?全真教的道士们能否逃得性命?”语意之中,极是挂念。杨过道:“你良心也真忒好,这些人对你不起,你仍念念不忘的挂怀。难怪当年师祖知你良心太好,怕你日后吃苦,因此要你修得无情无欲,甚幺事都不过问。可是你一关怀我,十多年的修练前功尽弃,对人人都关怀了。

杨过身旁的女子便是小龙女,只隔得远了,郭襄这话杨过却没听见。神雕当先开路,双翅鼓风,将射来的弩箭吹得歪歪斜斜,纵然中在身上,也已无力,否则神雕虽是灵禽,健翎如铁,但终是血肉之躯,如何能不受箭伤?蒙古兵将中见神雕来得猛恶,跃马挺枪来刺,却给杨过和小龙女长剑刺处,一一落马。两人一雕相互护持,片刻间冲到台前。

“双雕时期”的周伯通,武功卓绝,曾经独创空明拳和左右互搏。而这套武功,周伯通曾经传授给郭靖和小龙女,而杨逍是小龙女和杨过的后人,按照这一点分析,证明周伯通的这套绝学,杨逍已经练到登峰造极。

左右互搏相当精妙,两只手能使用不同的武功,这样在与别人交手的时候,就能彰显全部的实力。可见其武功之强,的确不容小视,杨逍是杨过的后人,小龙女必将其传授,而且从辈分推断,杨逍是杨过和小龙女的孙子。在与三渡神僧交手之时,杨逍曾经利用圣火令,来与三位神僧周旋。

众所周知,此战关乎谢逊的生死,故而杨逍必然全力以赴,在与三位高手缠斗的时候,杨逍分别施展两套武功,其中左右手,各持一枚圣火令。而且在原著中,还有一个旁白,也是相当的经典。当初杨逍与张无忌和殷天正联手,其中这三人之中,只有杨逍的圣火令武功最为潇洒,言外之意,侧面说明左右互搏的强劲之处。只有两套武功并用,左右互搏才能发挥真正的威力。

如果没有周伯通的左右互搏,那么杨逍与三渡神僧交手的时候,必然会处于下风。也正因这套武功,才让杨逍有喘息之机,施展乾坤大挪移和圣火令绝学,让渡厄、渡劫、渡难三位神僧,不敢心存轻视之心。老顽童的左右互搏,威力在于诸多武功配合。显然杨逍是杨过的后人,那么武功必然不虚,除了精湛的内力,还有弹指神通。不过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从某种程度而言,确实改变了杨逍,也间接成就了他的武功。

韦一笑在与三渡神僧交手的时候,一招便已不敌,那是因为内力不纯,轻功卓绝。纵使这般,也无法周旋,然而杨逍练成左右互搏,再配合其他绝学,威力就能倍增。两枚圣火令施展开来,简直华丽无比,就连三渡神僧,也为之一振。况且杨逍极为聪明,只要稍加修炼,就能明白其中的真谛。

而在整个倚天时期,杨逍的武功绝非等闲之辈,除了张三丰和张无忌之外,杨逍可谓再无敌手。在明教之中,属于光明右使,而自古以右为尊,此前得到阳顶天的赏识,传其乾坤大挪移心法。虽然只练成第二层,可是配合左右互搏,威力早已更胜昔日,可见成就杨逍的左右互搏,亦绝非凡品。周伯通将这门武功传授给小龙女,而小龙女传给后代,杨逍天赋过人,对于这套武功,定然有自己的见解。凭借着天赋,外加圣火令的刚猛,杨逍在相斗三渡神僧的时候,彰显不俗的实力,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062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