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好的老婆和皇帝偷情15年然后成了祖国

宋朝最好的老婆和皇帝偷情15年然后成了祖国,第1张

在世人的印象中,能当皇后的女人都应该是名门望族,或者至少是贤惠贤淑。然而,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只是一个平民女子,如此而已。她甚至是一个二手已婚妻子。然而,宋真宗还是失魂落魄,爱上了刘娥,甚至宠幸了刘娥的丈夫。这是皇家的,他的轴承是宏伟的,超过王的能力。

刘娥有什么本事能让拥有贵族身份和无数美妾的赵恒爱上自己,愿意选择十五年的出轨而不放弃这段感情?

当刘娥遇到赵恒的时候,她只是一个街头艺人。当皇后花时间研究中国的历史时,刘鹗的出生完全不同。相传刘鹗是后晋后汉右将军之孙,宋太祖刺史刘同之女。她从小生活在四川。据说刘娥出生的时候,她妈妈庞氏梦见她下个月会在自己怀里。她认为这是_娥的转世,所以她被命名为刘娥。之后,刘彤奉命出征。可惜他战死沙场,所以刘氏家族落了下风。细数家世,刘鹗是名门望族。虽然人到中年,但也有些根。让后宫诟病、士大夫不满的是,刘鹗曾经是个卖艺的,甚至还嫁了别人。

传说刘皇后的前夫名叫龚眉,原本是一名街头鼓手。龚妹精明,有几分学问。虽然她只是一个很差的鼓手,但她的鼓打得很好,曲子也唱得很好。每次出门都吸引一大群姑娘和小媳妇围观。刘鄂也是其中之一。因为家道中落,母亲庞氏无法独立抚养年幼的女儿,只好回到父亲在四川的家中。但父亲家里也很穷,刘娥从小就要露脸干点活,于是认识了鼓词后生歌手龚妹。两人一见钟情,宫妹喜欢刘娥的美貌,刘娥喜欢宫妹的温柔和亲密。此后,两人经常见面。

但是刘娥的家人不能允许这门亲事,胆大的刘娥和宫妹私奔了。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迹,龚妹也放弃了唱鼓词,成了一名银匠。宫妹别出心裁,银器大受欢迎。一路走来,刘鹗也打得一手好鼓,学会了很多鼓字。两个人每天走街串巷,刘娥唱着鼓词招徕人,龚妹擦亮银器赚点钱。他们生活贫困,但也算是有爱心,不离不弃。

如果不是因为赵恒的出现,刘娥也许会从此跟随着龚妹,做最普通的一对,过着这样的生活。不过,世事难料,歌舞女郎变成了曾经的妈妈,天地真的很可惜。

当时,担任开封府尹。因为大宅要锻造银器,所以请来了在银器界颇有名气的宫妹。龚眉善于阿谀奉承,在赵恒甫那里用指挥使勾搭上了张謇。从张謇口中得知,赵王正准备挑选一些宫女和嫔妃,而对蜀中的女人特别感兴趣。宫梅听了很感动,匆匆忙忙地回家了。

宫梅回家后,她做了一些事情,并告诉刘娥关于王子赵恒煊的妃子。她想让刘娥在蜀中扮演一个女人,献给赵恒。刘娥非常惊讶。赵恒王子对刘娥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她卑微的工作怎么会被吸引呢?再说了,如果你爱龚美恩,怎么可能放弃龚美恩,另找高枝呢?龚妹一再表白她不会介意。刘鹗有着惊艳的外表和非凡的洞察力。她怎么能一辈子困在小房间里,做一个普通银匠的妻子?两人哭了好几次,并被感动了,但他们最终决定假装刘娥是龚眉的表妹,并报名参加赵恒的选秀。

因为刘娥真的很美很动人,再加上几年的街头艺人生活,刘娥有着和其他文人女子不一样的风格。刘鄂知道男人最喜欢女人什么样的眼神,衣服,手势。而刘娥,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如此的柔媚,让从小在宫中长大的赵恒眼前一亮。这时,也是十五岁的赵恒已经习惯了拘谨的士大夫家庭的女人。当她看到清纯柔媚的刘娥,一下子就爱上了她,无法自拔。

歌舞女郎刘娥飞上枝头,化为凤凰,成为宫中当红人物。龚眉也小心翼翼地隐瞒了自己与刘娥的感情,为了刘娥,也为了自己的前途,她全心全意地帮助赵恒。

可惜,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一年后,唐太宗想给赵恒娶个立正的老婆,很多矛盾就暴露出来了。在赵恒众多的嫔妃中,有一个很有关系的人物,就是北宋开国大臣潘美的女儿潘石。护士太太与潘家交好,自然希望潘石屹上位。她很自然地对刘娥吹毛求疵,这位出身街头艺人却得到了赵恒的青睐。有一次聊天时宋太宗问,“我觉得恒儿最近情绪有点低落。”秦太太趁机说,是因为最近特别宠爱一个街头卖艺的刘娥,才觉得这个女人很特别。宋太宗大怒,下令立即把刘娥赶出家门。赵恒别无选择,只好驱逐刘娥,立潘石为公主。

然而,赵恒并没有真正放弃刘娥。赵恒悄悄地把刘娥安置在他最信任的指挥家张謇的家里,并让张謇和宫玫小心翼翼地服侍他。从那以后,两人已经暧昧了十五年。

赵恒受命迎娶的公主潘石在婚后六年去世。她只有二十二岁,没有孩子。潘石死后两年,唐太宗在宣惠南院迎娶郭守文的二女儿郭。十七岁之初,郭被封为陆夫人,不久又被封为秦夫人。

直到十五年后,赵恒即位。虽然后宫里有三千个美女,但赵恒没有被刘娥冲昏头脑,很快她就被接到宫里。此时刘娥已经36岁了,但宋真宗一直对刘娥很有好感无论有多少年轻貌美的妃子,宋真宗对他的初恋都视而不见。虽然世人都说皇帝善变,没错,但这是个例外。

至于宫妹,她终于从脑子里走出来了。感谢龚眉跟随自己十几年,一直对刘娥照顾有加,当然,为了让大臣们噤声,她正式给龚改姓刘。从那以后,刘梅作为刘鹗的哥哥,开始了那种火上浇油、钟声齐鸣的贵族生活。

姚雪垠

姚雪垠(1910年10月10日~1999年4月29日),河南邓州人,中国现代小说家。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

他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小说以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祯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和封建社会阶级斗争以及民族斗争的复杂局面。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文笔新颖,堪称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这部巨著从1957年动笔起,历时30余年,约230万字,分为5卷。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第一卷时,就影响较大。曾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第2卷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李自成》书除有中、日文版本外,尚有英、法文等译本,在国际上影响日增。

2019年9月23日,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中文名:姚雪垠

别名:姚冠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邓州

出生日期:1910年(庚戌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1999年4月29日

职业:作家、小说家、全国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

毕业院校:河南大学

主要成就: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戎马恋》等

《李自成》第二卷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李自成》

人物生平

现代小说家。原名姚冠三,1910年10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父亲上过开封优级师范。由于家境窘困,母亲准备在他出生时溺婴,幸为曾祖母所救。从小爱听外祖母讲故事,还由此激发了想象能力和文学兴趣。

邓县地处豫西南,环境闭塞落后,水旱灾害与瘟疫频仍。加上封建军阀压迫,农民无以为生,或外出逃荒,或铤而走险,土匪遍地。姚雪垠9岁那年,土匪攻破寨子,姚家房屋和衣物都被烧光,从此随父母逃到邓县城内居住。在县城里,先读了一年多私塾,又上了三年教会办的高等小学,背诵过大量古文并习作文言。暇时爱听艺人说《施公案》、《彭公案》、《三国志演义》等书。

1924年小学毕业后,去信阳上中学。同年冬,由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学校提前放假。回乡途中,与二哥和其他两名学生一起被李水沫的土匪队伍作为“肉票”抓去,旋又被一个土匪小头目认为义子。在土匪中生活约100天的这段特殊经历,成为他后来创作自传性小说《长夜》的基本素材。

此后四年多,除去樊城鸿文书院读书的几个月外,基本上失学在家。利用这段时间,阅读了许多“五四”新文学作品,也读了一些俄国作家的小说,培养了对新文学的兴趣,增强了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实的不满。家庭的缺少温暖与社会的黑暗重重,形成了姚雪垠的叛逆性格。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曾两次到具有进步色彩的军队中去当兵。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出路,滋生了苦闷感伤的情绪。1929年夏,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与此同时,在《河南日报》副刊用“雪痕”的笔名发表处女作《两个孤坟》和其他作品,这些小说写了下层劳动者受封建势力迫害致死的悲惨故事,表现了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入学后不久,即参加进步活动,和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还读了清代朴学家、《古史辨》派和郭沫若等唯物史观派的一些代表性论著,立志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或文学家。1931年暑假被学校当局以“思想错误,言行荒谬”的罪名开除。从此结束学生生活,在北平等地以投稿、教书、编辑为生。到抗战爆发前夕,先后在《文学季刊》、《新小说》、《光明》、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上发表了《野祭》、《碉堡风波》、《生死路》、《选举志》等10多篇小说,这些作品展现了内地农村黑暗混乱的现实图景,和被压迫者奋力反抗的斗争画面。此外,编过《大陆文艺》、《今日》两种刊物,在《芒种》、《申报》上发表杂感,还刊出散文散文诗、文学论文多篇。这些文章同样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切,有敏锐的时代感。由于受文艺大众化、大众语讨论的影响,1936年曾收集家乡口语,编为《南阳语汇》。

抗战爆发后,从北平辗转来到开封,与别人合办《风雨》周刊,任主编;在此前后,还发表论文、杂感数十篇。并曾赴徐州前线采访,随后写成书简体报告文学《战地书简》。

1938年春去武汉,不久参加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从事抗日的进步的文化活动。在《自由中国》、《文艺阵地》上发表短篇小说《白龙港》、《差半车麦秸》。次年又在《文艺新闻》上刊出气氛悲壮的《红灯笼的故事》。后两篇曾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并被译为英、俄文。《差半车麦秸》和稍后的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之所以受到文学界的重视原因之一,是成功地运用活泼生动的群众口语,写出了农民在抗战中的觉醒与变化。1939年起,姚雪垠在辗转鄂、皖、蜀等地的过程中,以主要精力创作中长篇小说,写有《春暖花开的时候》、《戎马恋》、《新苗》、《重逢》等。这些作品多以抗战初期知识青年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为题材,写出了年轻一代高昂的救国热情,并从侧面触及了国民党军政机构的黑暗腐败与地方封建势力的猖獗,揭示了抗战阵营内部的复杂斗争。笔法转向委婉细腻,语言更为活泼多样。但有的作品在青年男女爱情生活方面用了过多的笔墨,冲淡乃至削弱了表现时代的主题。这个时期,他也写了不少文学论文,如《论现阶段的文学主题》、《通俗文艺短论》、《文艺反映论》、《屈原的文学遗产》等,其中一部分曾集为《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一书出版。此外,还印行了《M站》、《春到前线》、《差半车麦秸》等短篇集。

抗战胜利前后,姚雪垠转向故乡与童年的题材,完成了自传性长篇小说《长夜》,并写了《我的老祖母》、《外祖母的命运》、《大嫂》等一组散文。《长夜》以20年代军阀混战时豫西山区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李水沫这支土匪队伍的传奇式的生活,塑造了一些有血有肉的“强人”形象,真实有力地揭示出许多农民在破产和饥饿的绝境中沦为盗贼的社会根源,同时也表现了他们身上蕴藏着反抗恶势力的巨大潜在力量。象《长夜》这样以写实主义笔法真实描写绿林人物和绿林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中绝无仅有的,此书译为法文后,姚雪垠被授予马赛纪念勋章。他的小说从早年起,就透露出一种强悍的气质:1929年发表的《强儿》刻划一种坚强的性格,30年代中期的若干作品也多次写到一些敢作敢为的人物。把一批“强人”形象送进新文学的人物画廊,发掘和表现强悍的美,是姚雪垠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的一个独特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姚雪垠在上海还写了记述爱国科学家的传记文学《记卢_轩》和短篇小说《人性的恢复》等。1948年以后,先在高行农业学校,继在私立大夏大学教书,同时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这为他后来创作《李自成》准备了条件。

1951年,姚雪垠去浙东参加土改,因不懂当地语言,无法了解风土人情,于是萌生返豫之念。这年夏天,他回郑州从事专业创作。1953年因中南地区作家协会成立,迁居武汉。除写了少量报告文学、短篇小说、散文、杂感外,创作上处于苦闷的时期,只在50年代中期发表了《试论〈儒林外史〉的思想性》、《现实主义问题讨论中的一点质疑》等论文。1957年被错划为“极右分子”后,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因家贫,只读了三年小学,上初中一学期未读完,被土匪队伍抓走,在土匪队伍中生活约100天,这一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自传性小说《长夜》的基本素材。1924年至信阳一所教会中学就读。

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次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释放后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至北平。

1931年因参加学潮被学校当局开除,此后刻苦自学,广泛阅读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作品,到北平以投稿、教书为生,曾在《文学季刊》、《晨报》、《大公报》、《申报》等北平、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论文多篇,富于时代感。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沦陷的北平返豫。

1937年到开封,与嵇文甫、范文澜、王阑西等人创办《风雨》周刊。

1938年春到武汉,在《文艺阵地》1卷3期发表著名的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描写农民在抗战大潮中的觉醒和成长,最显著的特色是采用鲜活的群众语言,为当时一般作品所少见,被认为抗战文艺的杰作。

姚雪垠

1938年冬,至湖北襄樊参加钱俊瑞、曹荻秋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1939年,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这是最早出现的反映抗战生活的长篇小说,人物性格鲜明,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细腻、流畅。同时还创作了颇有影响的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

1943年初至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5年到四川三台,任内迁的东北大学副教授。

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副教务长,代理文学院长。在此期间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四月交响曲》,短篇小说集《差半车麦秸》、《M站》,中篇小说《牛全德和红萝卜》、《重逢》,长篇小说《戎马恋》(一名《金千里》)、《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论文集《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传记文学《记卢_轩》等,并研究明代历史,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他的小说多写农民在战乱中的变化和反抗斗争,为新文学人物画廊塑造了一批具有强悍豪爽性格的人物形象。作品朴素自然,语言生动,采用北方农村口语,为实践文艺大众化做出了贡献。

1953年迁居武汉为专业作家。

1957年被错定为右派。

1960年被摘掉“右派”帽子。姚雪垠在逆境中开始创作他的代表作5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一史诗性的作品,以宏大的规模、壮阔的气势反映了宽广的社会历史生活,再现了明末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人物性格鲜明,具有深远的悲剧内蕴。1963年出版了第1卷,译成日文后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1976年出版的第2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1978年后,当选为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1981年12月,在古稀之年加入中国***。

1935年起,姚雪垠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39年,他写的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1943年初至重庆,他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季返成都创作了取材于自身经历的长篇小说《长夜》。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私立大夏大学副教务长、代理文学院长。其间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四月交响曲》,短篇小说集《M站》、《差半车麦秸》,中篇小说《牛全德和红萝卜》、《重逢》,长篇小说《戎马恋》、《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论文集《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传记文学《记卢_轩》等。他研究明代历史,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1957年创作代表作5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1963年出版了第1卷,译成日文后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1976年出版的第2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李自成》是“长河式”的小说,从崇祯11年写起,全面地反映明末李自成起义由困厄转到兴盛,复由胜利走向失败这一历史悲剧的发展过程。第1卷出版于1963年,第2卷出版于1976年,第3卷出版于1981年,最后两卷也已有若干单元(如《崇祯之死》、《李自成之死》)陆续发表。已出版的前3卷共8册,以230万字的篇幅,着重展示了李自成从困境中奋斗,达到鼎盛,却又在鼎盛期内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埋下后来失败的种子。作品不仅着力描绘了农民军和明王朝之间这场生死大搏斗,而且写出了当时十分激烈地进行着的民族战争,还写出了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几支义军之间的矛盾,李自成部队内在的矛盾,写出了明末社会上各个阶级、阶层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农民大起义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变化。人物从帝王、后妃、百官到义军将领、战士、各类市民、穷苦百姓,乃至清方首领与文臣武将,地域从西北高原、中州重镇、北京城内到僻远山村、关外城池,场面从战地厮杀、牢狱交锋、密室定计、边寨平叛到宫廷宴饮、相府风光、京城灯市、军中婚礼,笔墨无不触及。作者力图对一个时代的生活作出总体式的反映。就所写社会内容的复杂宽广、生活色彩的丰富多样而言,《李自成》达到了当代作品很少企及的地步。作为一部规模宏大的悲剧性史诗,《李自成》创造了崇祯、李自成、张献忠、郝摇旗、李信、袁时中、慧梅、洪承畴、杨嗣昌等一系列性格或遭遇都相当复杂的典型形象──其中有许多是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不但主人公李自成扮演着大悲剧的主要角色,连他手下的一些人物,如李信、宋献策、田见秀等,其经历也都有很深的悲剧意味。整部《李自成》,就是由大大小小许多历史悲剧组成的。它们相互交织,构成明末社会壮阔复杂的背景,使整个作品洋溢着悲壮或悲凉的历史气氛,具有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思想艺术力量。

姚雪垠长于写悲剧,《李自成》是他创作上进入成熟时期后写作的,在悲剧艺术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和表现内容的广阔、矛盾线索的纷繁相适应,《李自成》采用了保证主线、兼写各方、多线条复式发展、蛛网式纵横交错、具体归结为若干单元的结构方法。这种结构既宏大复杂,又舒卷自如,吸取了《战争与和平》等外国长篇小说的创作经验而有新的创造。同时,《李自成》又注意吸收中国古典小说在结构上有张有弛、讲究节奏、笔墨多变的长处:时而金戈铁马,愁云惨雾,紧张得透不过气来;时而小桥流水,风和日丽,令人心旷神怡。《李自成》还很重视艺术结构上的完整、对称:整部小说从清兵入关开始,又以清兵入关结束;各卷的开头与结尾,也都互为照应。这些都是长篇小说美学上的重要探索与创新。《李自成》的出现,继《子夜》之后又一次大大提高了长篇小说结构艺术的水平。

《李自成》是姚雪垠史学准备、生活积累、理论素养、艺术经验各方面集大成的产物,是几十年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正因为这样,《李自成》第1卷在60年代前期出版后深得好评;第2卷曾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第1卷译成日文后,荣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英、法文译本或节译本也正在译印中。

《李自成》一书是在近30余年中陆续创作成的,其间难免有文思不属之处,若干笔墨还有失之拖沓或现代化等缺点。作者生前表示待全书完成后,将统一再作修改,最后定稿。然而,1999年4月作者却匆匆离世,只留给了人们由他本人在病榻上口述,再由家人整理完成的《李自成》第四、五卷(出版于1999年8月)。

作品列表

《红灯笼故事》(短篇小说集)1940,大路出版公司

《牛全德与红萝卜》(中篇小说)1942,重庆文座出版社

《戎马恋》(长篇小说)1943,重庆大东书局

《重逢》(中篇小说)1943,重庆东方书社

《新苗》(长篇小说,又名《母爱》)1943,重庆现代出版社

《小说是怎样写成的》(创作谈)1943,商务

《春暖花开的时候》(1-3册,长篇小说)1944,重庆现代出版社

《差半车麦秸》(短篇小说集)1947,怀正

《长夜》(长篇小说)1947,怀正

《李自成》(1—3卷)长篇历史小说(其中第二卷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63一1981,中青

《大嫂》(散文集)1982,河南人民

作品特点

《李自成》这部小说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它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崇祯帝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李自成思想性格上的变化,崇祯皇帝维护风雨飘摇之中的政权时的宵衣旰食,都是具有深度和广度之笔。其次,小说在明末清初的社会生活场景上颇费笔墨与心思,从宫廷到战场,从都城到乡野,都不乏生动描写之处;从政坛角逐到沙场交锋,从典章礼仪到人情风俗,描摹大多翔实逼真。

笔名由来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原名姚冠山。他姓姚,属“冠”字辈,排行老三,于是,家人就给他起名叫姚冠三。他十四、五岁时,改名为“姚雪痕黟”。这是他当年怅惘心情的反映。姚雪垠只上了三年小学,便失学了。后来读中学,读了一学期又失学了。这时他读到一首苏东坡的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雪痕”二字就是取人生如飞鸿踏雪,偶留痕迹之义。后来新文学运动兴起了,在怅惘之中,他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于是,便把“痕”字的“广”去掉,换以提土旁,以表示其不再悲观,而要发奋图强了。

人物经历

姚雪垠在婚姻问题上,既反对过封建家庭对他的包办逼婚,又经过自由恋爱的苦痛,最后在半包办、半自由的情况下,才结婚组成了家庭。姚雪垠的婚姻,深深地打着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烙印。早在姚雪垠10多岁时,家庭父母包办,就有了一个没有见过面的未婚妻。

这个婚事,完全是按照姚母的极其现实的功利主义包办的:在媒人给姚雪垠说亲时,她对姚雪垠的父亲说:“马马虎虎说成了,心净一条事,以后一天穷一天,谁肯把女儿许给咱们!”可以说,她为儿子找媳妇,根本不是为了儿子的幸福,完全是为了找一个侍奉她的供她使唤的奴隶。但姚雪垠有姚雪垠的看法和想法,他对这门亲事一直不予承认。

后来,当姚雪垠于1929年秋天,在19岁考上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后,曾跟同班的一个姓梁的非常漂亮的女同学很要好。姚雪垠当时的文章、小说写得好,这位家在商丘的女同学的国文比他并不逊色。大家总把他俩看成天生的一对。同学们非常调皮地经常在黑板上写“姚”字时,故意把右边的那个勾拖得很长很长,然后再写那个女同学的姓,把“梁”字包在“姚”字里边。姚雪垠对这位女同学很有感情,很喜欢她。为此,他还写了一篇题为《心里开花》的短篇小说,用意识流的手法,专门写他怎样想这位女同学。国文老师看了他的大作后,非常同情他。曾问姚雪垠要不要帮忙,姚雪垠说不要。那时才华出众,很有风度的姚雪垠,虽然爱那位漂亮的女同学,想跟她好,可又不敢同她当面讲,而且一见到他就心里发慌,面红耳赤。他想自由恋爱,却没有胆量和勇气进行表白,采取行动,只是把自己的感情悄悄地倾吐在不能发表的小说中,还落得一个“单相思”的名声。他为自由恋爱受尽了折磨和苦痛。几十年以后,成了大作家的姚雪垠,有一次去河南郑州大学讲学,还有熟人同他开玩笑,说他青年时期,进行过“单相思”的恋爱。

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真实情况是:姚雪垠喜欢的那位女同学,在当时也一样喜欢姚雪垠,只是她更没有勇气向姚雪垠表白。后来,当这位女同学听到姚雪垠同别的女子结婚以后,她痛苦无比,后悔不已,大哭一场。这是二十年代,受了封建思想毒害和影响的中国青年自由恋爱的一场悲剧!

1930年暑假,姚雪垠在被同乡王庚先保释回到学校后的一天。学校会客室突然通知他有人来找。姚雪垠到会客室一看,才知道是为王庚先办事的刘先生。

“你好!请转告王老先生,谢谢他救我出狱。”“不必客气。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刘先生开门见山地对姚雪垠说:“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奉王老先生之命,来找你只为一件事情。”“什么事情?请说,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尽力!”姚雪垠说。“王老先生有个姑娘,你见过没有?”刘先生问姚雪垠。“没有见过,听说长得很漂亮。“我对你照实说吧,王老先生两口子认为你相貌端正,英俊滞洒,聪明好学,才华出众。他二老看中你了,愿将他们的女儿嫁给你,选你做他们家的乘龙快婿。要我亲自来问问你,愿意不愿意?”

“我倒愿意,但自己不敢作主,要问过父母以后,才能正式回话。”姚雪垠思考一阵之后回答说,同时向刘先生提出要求:“你能把王老先生女儿的情况给我介绍一下吗?”“可以!完全可以!”刘先生说,“她名叫王梅彩,年方17岁,眼下在北京翊教中学读书。梅彩姑娘不仅身体健康,人长得漂亮,性情温柔;而且,心地善良,知文识理,很有教养。在她的身上特别具有一种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的动人风采。郎才女貌,同你非常般配。”刘先生一口气说完,但好象还忘记了点什么,想了一下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一边给姚雪垠,一边补充道:“这是王梅彩姑娘的地址,王老先生说,你可以给她写信。”

送走刘先生之后,姚雪垠回到宿舍沉思起来,王庚先老先生的情况他是了解的:早年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的参加者,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正直,思想进步,在当时是河南乃至全国的知名人士。为了向王老先生请教学问,在此之前姚雪垠去过他家两次。如今,他要把他的女儿嫁给他,姚雪垠当然非常高兴!很快,姚雪垠便写好并寄走了两封信。一封是给他父母写的,说明他愿意娶王老先生的女儿为妻,要父母将原来给他订的亲事退掉。父母收到信后,虽然很为难,但还是给姚雪垠退了亲。另一封信,便是给王梅彩写的,从此以后,他们两人就书来信往了。

到这年寒假的时候,王梅彩放假从北京回到开封家中。王庚先通知姚雪垠到王家同他女儿见面。当时姚雪垠听说还有别人想追求和“进攻”王梅彩。因此,他得到通知后,就立即叫了一辆黄包车前往王家,生怕迟到一步,王梅彩被别人“抢去”。由于心急火燎,跑的太快,黄包车在路上还翻了一次。赶到王家以后,姚雪垠显得非常紧张。结果,头次见面,他连王梅彩看也没敢看上一眼,至于漂亮不漂亮,他更说不上来。还是王梅彩大方,这次见面之后,她竟主动到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去找姚雪垠。在寂静的河大校园里,雪花一朵接一朵的飘落着,刹那间,小路白了,房屋树木白了,整个学校都变成了一片银白世界。姚雪垠和王梅彩不顾这些,俩人仍边走边谈,漫步在校园里。外面的气候虽然寒冷,但他们的心里却是火热的。

“你不是上次没有看清楚吗?现在好好看看吧,我让你看个够!”王梅彩深情地看了姚雪垠一眼,红扑扑的脸上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把脸朝着姚雪垠莞尔一笑说。姚雪垠用手抚摸着王梅彩的肩膀,目不转睛地从上到下仔细地看着王梅彩。

“你有着美丽温柔的眼睛,苹果似的脸庞,丰满匀称的身段,浑身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确实非常漂亮、动人。这一下我看清楚了。”姚雪垠仔细地看完王梅彩后,非常高兴地说。

“喜欢不?”“喜欢!”

就这样,这一对青年恋人便彼此深深地相爱了。到1931年5月,他们由袁介亭做媒,在开封结了婚。时年,姚雪垠21岁,王梅彩18岁。从此,姚雪垠和王梅彩就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姚雪垠文学馆

姚雪垠文学馆前门匾额“姚雪垠文学馆”为当代文学家周而复亲书。正房匾额“文坛飞将”为当代文学巨匠茅盾书写。楹联为当代书法家张志和撰书:“瑞雪无垠,得晴日自成气象;姚黄有约,与桃李共沐春风”。西厢房楹联为著名作家魏巍撰书:“名满千载传后世,文星百代照南阳”。东厢房楹联为当代文豪、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撰书:“笔底风雷传闯史,胸中浩气贯嵩云”。此院楹联匾额组成了极高品位的书院楹联文化。

正房陈列着姚雪垠生前的生活、工作用品,及其主要获奖证章;西厢房布展着姚雪垠70年的艰苦创作历程,分四部分:情系故乡,追求光明,投身民族解放洪流,风雨岁月。东厢房布展着姚雪垠的文学艺术成就,分四部分:文坛交往,享誉中外,缅怀与纪念,大家评说。

公孙策有才华吗?

世界上没有左膀右臂,——。公孙策这个人物最早出现在清代史玉昆的小说《三侠五义》中。《三侠五义》一部以北宋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包拯为原型的侠义小说,首次出现了公孙策这个人物,并详细介绍了公孙策的来历。有些不了解公孙策的人会问:“公孙策有才华吗?”

公孙策剧照

“公孙策有才吗?”公孙策肯定是有才华的,不然作者也不会用那么多笔墨来形容公孙策。公孙策,人称“开封大师”,是刑具杏花雨三口铜矛、开封龙虎狗的设计者和制造者。除了“包青天”包拯,各版本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公孙策呵呵。展昭自幼习武。他剑术娴熟,擅长飞行技巧,武功高强,谦虚有礼,心胸宽广。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之一,称号“御猫”。公孙策和展昭正好相反。展昭武功高强,公孙策根本不行。公孙策医术高明,学识渊博,才貌双全。是包拯的另一个得力助手,协助包拯破案。

这样的人一定是有才华的。一个没有才华的人怎么在开封府工作,怎么查办大小案件?要和包拯共事,成为包拯的左膀右臂,公孙策的聪明和能力必须得到认可。所以“公孙策有才吗?”答案是肯定的:公孙策有才。

公孙策和庞是什么关系?

在观众眼里,《少年包青天》的第一部好像是最好的一部,并不是说后两部不好,而是有一个情节,第一部永远是最好的回忆。当然是公孙策和庞为第一部《少年包青天》增色不少。

公孙策庞闫飞

说起庞、公孙策,台下不禁莞尔。毕竟这对CP超恩爱。年轻的任泉正直而温和。看看庞吧,他那叽叽喳喳的形象和活泼乖巧的外表总能让观众心旷神怡。公孙策在性格上应该算是互补的。两个人一见面就吵架。每次公孙策被自己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庞总是笑得很开心。

有这样一个场景。公孙策和庞在一个山洞里,两个人的衣服都湿了。公孙策脱下自己的外套,为闫飞烘干,而闫飞穿上公孙策的衣服,看着公孙策为自己烘衣服。他们之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在流动。其实爱情就是这么简单,到了猝不及防的时候就会来。然而,公孙策和庞的结局却令人沮丧。本来是互相喜欢,应该在一起的,但是编剧给观众留了想象的空间。《少年包青天》第一个大结局的最后一幕,庞对公孙策喊什么时候向父亲求婚。公孙策回答说,高中状元的时候,公孙策就把这句话说完了。

观众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看。我很期待第二部**,《少年包青天》。结果第二部**完全没有提到庞闫飞,真的伤透了观众的心。

公孙策是怎么向风筝表白的?

风筝是《少年包青天》第三部里的人物。第三部《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风筝是情侣。而且,向风筝表白的是公孙策。虽然最后两人没有结婚,但是公孙策向风筝告白的那一幕还是很经典的。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个经典。

风筝剧照

小风筝是陈川老人的曾孙女。她非常聪明,擅长诗歌和绘画,并继承了懂得占卜的陈川的衣钵。老陈曼传曾经为风筝计算过卦,卦显示如果风筝找到了合适的人,那么两个人就会遇到灾难。所以风筝发现自己喜欢公孙策后,一直不敢向公孙策表白,尤其是对公孙策忽冷忽热。

当风筝得知公孙策的消息后,她跟耶律蔡文打赌要抓凶手,风筝掉头就跑。就在这时,公孙策冲了出来,喊了一声“小风筝”。当风筝终于停下来面对公孙策的时候,公孙策又沉默了。小风筝转身又匆匆离去。心急的公孙策脱口而出“我喜欢你!”然后公孙策开始向风筝坦白:“我真的不想拿你当赌注,当我试图抓住耶鲁蔡文的凶手。你是天地最好的姑娘,也只有天地最好的男人才能配得上你。我知道你很坚强,但是你更需要有人照顾你,对吗?如果我连杀害你祖父的凶手都抓不到,我又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告诉你这些话?我只想证明,向你证明,我公孙策不比任何人差!”“我知道,我很笨,我不聪明。但我知道我们之间有爱,你知道吗?是的,我爱你。”

1、第67回:宋江赏马步三军,关胜降水火二将

宋江要让卢员外坐前位,卢不允,武松、李逵亦不乐,宋江方允,并犒赏三军。谏议大夫赵鼎主张招安,蔡京主张剿捕。天子革赵鼎之官,蔡京举荐单廷王+圭魏定国剿捕梁山好汉。

关胜得到宋江允许,同宣赞、郝思文一起,要擒单廷珪(圣水将军)、魏定国(神火将军)。

关胜用大刀使单廷珪落马,单愿降。魏定国使神火打败关胜,城里却被李逵放火烧了,不敢回城,于中陵县屯住。关胜围城,单廷珪、关胜说魏定国降了梁山泊。

2、第68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宋江要攻打曾头市,与刚上山的卢俊义折箭为誓,谁活捉史文恭,谁坐梁山第一把交椅。宋江带人攻打曾头市,而卢俊义被安排在史文恭的逃跑路线上拦截。

在攻打的过程中,曾家五子,有四人被梁山好汉所杀。史文恭见大势已去,在逃跑途中杀害欲拦截他的曾家第五子。后被已经等待那里多时的卢俊义所擒,抓上梁山。众好汉用史文恭的人头祭奠晁天王。

3、第69回:东平府误陷九纹龙,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宋江与众头领打东平府,卢俊义与众头领打东昌府。宋江到东平府前,先差郁保四、王定六给董平下战书,董平打了来使,激怒宋江,派史进与旧相识娼妓李瑞立相见,被李瑞兰父亲告于程太守,史进被下死牢。

吴用跑来用计,要宋江打汶上县,宋江围城,董平出战,中计被俘。董平因婚事与程、太守不和,投降宋江,引兵入城,夺得程太守女儿。

4、第70回: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

吴用教用粮草车子和船只赚张清出城劫粮,张清去抢水中船上粮食时被水军头领擒拿。吴用又使人打进东昌府内。张清被宋江义气所动,愿降。又荐兽医皇甫瑞上山。

5、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忠义堂上做醮七日,每日三朝,恳求上苍,拜求报应。宋江在菊花会上酒醉赋词,盼望招安。 宋江酒醒,悲念李逵,并说服武松、鲁智深,要去招安。 宋东要私去东京观灯。

6、第72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

宋江、柴进扮做闲凉官,同戴宗、李逵、燕青来到李师师家,给钱,与之饮酒,李逵不满而骂。宋江等先自出城,吴用派人接了。李逵、燕青还在城内。

7、第73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

李逵替狄太公捉鬼,杀了狄太公女儿和奸夫王小二。刘太公说他十八岁的女儿被宋江抢去了,李逵到忠义堂扯了杏黄旗,与宋江以头相赌。经对证后不是宋江,李逵负荆请罪,去牛头山杀了强贼,救了刘女,回山。

8、第74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

燕青往太安州和擎天柱任原相扑,使鹁鸽旋,把任原撺下献台。住原徒弟起哄,李逵动怒相打,卢俊义等接燕青回山,不见李逵,派人去寻。

李逵到寿张县县衙,装做县官判案,放了打人的人,枷了吃打的人。又去学堂吓跑教师,吓哭学生。被穆弘拖回。 天子听了御史大夫崔靖的启奏,差陈宗善太尉去梁山泊招安,以拒辽兵。

9、第75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陈宗善领着东京蔡京派来的张干办,高俅派来的李虞候,带十瓶御酒,来到济州,太守张叔夜力主办成招安一事。

宋江、卢俊义送走太尉,吴用主张先打后商量。皇帝派东厅枢密使童贯为大元帅,前往征剿梁山泊。

10、第76回: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童贯受了天子统军大元帅之职,高、杨二太尉送童贯出征。不日童来到济洲,太守张叔夜劝其用计,不可轻敌,被童贯大骂一顿。

童随即出城,次日驱领大军,近梁山泊下寨。然宋江等已有探作多日,一百零八将,三五十员牙将,齐齐出战。摆下九宫八卦阵,首赢童贯。

11、第77回: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两赢童贯

童贯战败后又重振旗鼓与宋江等人再战,没想到被浪里白跳张顺戏弄于水上、虚晃一枪,继而被众梁山好汉所带领的大军十面埋伏、围追堵截,最后,童贯等人被宋江手下的梁山好汉杀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只有童贯和毕胜得以逃命东京,而酆美被活捉。宋江有仁有德,素怀归顺之心,不肯尽情追杀,最后还释放了酆美。得胜后,梁山众将领论功行赏、犒赏三军。

12、第78回:十节度议取梁山泊,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宋江派戴宗,刘唐去东京打探消息。 高俅向皇上隐瞒宋江希望招安一事,亲领十节度,水陆征剿。吴用使董平、张清在凤尾坡拦路打了王文得。

第一次交战,林冲与王焕不分胜负,呼延灼打死节度使荆忠,项元镇箭射董平。水路刘梦龙逃走,党世雄被捉。 这十节度使,旧日都是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

13、第79回:刘唐放火烧战船,宋江两败高太尉

高俅大军被梁山打败,不肯服输,再次杀奔梁山泊,节度使韩存保和梁山好汉双鞭呼延灼几次交锋,不分胜败,两人在水里激战的时候,没羽箭张清赶来活捉了韩存保。

宋江将韩存保和党世雄放回,说明归顺朝廷的意思,韩存保逃过高俅的问罪,回京城利用叔父老太师的关系,想办法促成第二次招安。高俅为了攻打梁山,派水军大将训练水军,日夜操练。

宋江得知,和吴用定下计策,派刘唐督率水军头领,偷袭官军战船,纵火焚烧,刘梦龙党世英牛邦喜等人都被梁山好汉杀死。

高俅第二次被打败,又接到朝廷招安的命令,恼恨不已,奸猾的老吏王瑾献诡计,要利用招安除掉宋江。另一边宋江、吴用也做好了应对措施。

14、第80回: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

高俅用二次招安的诡计欲害宋江,结果被吴用识破,花荣一箭射死天使,众好汉保护宋江回到梁山泊。高俅从京城调来禁军教头丘岳和周昂,以及善于制造海鳅大船的工匠叶春,制造海鳅大船和梁山水军对敌。

宋江派孙新张青夫妇前往烧了船厂,教头丘岳追赶,被接应的没羽箭张清打伤。高俅大怒,率领水陆大军乘坐海鳅船猛攻梁山水军。梁山水军头领在浪里白条张顺的带领下奋力迎战,将海鳅大船凿穿漏水,大破高俅水军,高俅被活捉上山,其余将领不是被杀就是被捉。

宋江以礼招待高俅,希望高俅能够促成招安,高俅满口答应。酒席间卖弄拳脚,高俅被燕青一招摔倒。宋江将高俅和众将全部放回。

15、第81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出乐和

吴用对高俅不信任,对招安不抱希望。宋江派戴宗、燕青带上闻焕章给宿元景太尉的书信,前往东京(开封)。

燕青来李师师家歇宿,天子私行妓馆,李师师荐燕青面见天子,燕青备说两次招安经过,天子方知受了童贯与高俅之蒙蔽。燕青持闻焕章书信见宿元景,宿元景收礼在心。燕青、戴宗于半夜四更救乐和、萧让出高俅花园。

16、第82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天子女临朝,大骂童贯、高俅,夸奖宋江。宿元景招安来到济州。宋江等众头领迎接宿元景上山,饮酒作乐相庆。梁山泊买市十日,宋江要起送各家老小还乡,吴用劝阻,让招安事成再送不迟。

宋江率领众多人马,经济州到东京,红旗上写“顺天”、“护国”等字样。宋江等接受天子检阅。皇上于文德殿接见众义士。又有人要一百零八人分散归回本地。童贯要赚众将入城剿灭,天子不决。宿太尉大骂奸臣,启奏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991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2
下一篇2024-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