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与李政道之间有什么矛盾??

杨振宁与李政道之间有什么矛盾??,第1张

在杨振宁的生命中,李政道是一个举足轻重不可回避的人物,从1946年开始,两个人的合作长达16年之久,并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同获诺贝尔奖,被后世学者铭记,他俩的合作关系在近代物理科学历史上,相当罕见。然而,从1962年以后,两个人的关系彻底决裂2002年在杨振宁的直接推动下,在台湾出版了江才健写的《杨振宁传》,书中用大量篇幅叙述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和分裂的事情,引起了学术界的很大震惊。

下面是李政道说的:

我和杨振宁的分裂,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的悲剧,但它是事实,无法回避。自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破裂后,我一直保持沉默。1982年杨振宁在他的英文文集里公开发表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描述。他对此事的描述和我对事情实际经过的记忆相差太大。于是我不得不在1986年作了书面说明。在今年4月3日前,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对事实的公开说明。这一说明是用英文写的,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在这之后我继续保持沉默,祈望这件事就此了结,不再纠缠。可是杨振宁却把事情转向了中文读者,借用《杨振宁文集》(1998年出版)等一些中文出版物继续对我攻击。去年,在杨振宁直接推动下,终于又在台湾出版了江才健写的《杨振宁传》,编造了更多不真实的故事。因此,我不得不再一次打破沉默。

我和杨振宁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在1956年我们合作发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中,有关宇称不守恒的思想突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本来这个问题是无需争论的,可是杨振宁在1982年忽然用英文发表文章,宣称当初这个思想突破是他一个人提出来的,当时我还反对。1986年我在用英文发表的文章里指出杨振宁的说法与事实不合,之后,杨振宁就改用中文不断地继续发表和加强他1982年对我的攻击,完全不顾1956年的事实和经过。

事实是,1956年,是我首先独立地做出了这个思想突破。接着,立刻就有多位实验物理学家按照我的想法进行了实验和分析,证明了我的想法是可行的,并发表了记载此事的科学论文。在这之后才有我和杨振宁合作写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的论文和吴健雄等对该论文的实验证实。对于这项事实,当时进行实验予以证实的物理学家后来又发表了回忆文章,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经过做了细致、客观的描述。因此,很容易证明在我和杨振宁两人完全不同的说法中哪一个是假的。这种情形是相当惊人的,在科学史上可能也是很少见的。

我和杨振宁的分歧是中国学术界十分关心的事。现在事情又有了新发展,我觉得有必要让中国国内和海外华人学者及所有关心此事的炎黄子孙能进一步了解李杨合分的真实情况。因此,我才把就此事回答《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女士的全文及当年有关的英文资料的中文翻译,汇集出版,公布于众

邓稼先是一位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的科学家。他出生在1924年,曾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1948年赴美留学。1950年,在获得博士学位不到10天,邓稼先即登上轮船返回中国,在中科院从事原子核方面的研究工作。1957年开始领导中国核武器研制方面的理论工作,从此隐姓埋名二十余年。上世纪60年代,中国戈壁滩上腾空而起的两朵蘑菇云让中国人吐气扬眉,这背后就有邓稼先生命的付出,他因接受到过量的核辐射而患上癌症导致英年早逝。

  

说起对邓稼先的了解,就不得不提一篇已经收入到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那就是杨振宁写的《邓稼先》。这篇文章不仅是邓稼先的小传,也是一篇中国人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记录,同时还是杨振宁和邓稼先半个世纪友谊的见证。杨振宁在这篇文章中没有用华丽词藻,而是用饱含真情实感的文字写出了一篇让读者潸然泪下的文章。看了这篇文章你会认识到邓稼先,你会由衷地尊敬邓稼先。你能够认识邓稼先,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杨振宁的《邓稼先》。

  

可遗憾的是,有不少人将杨振宁放到了邓稼先的对立面。认为邓稼先在50年代回国,而杨振宁当年没有回国,这是杨振宁的不爱国。其实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假若杨振宁在50年代回国会如何。会让他研制原子弹吗?不会,因为杨振宁出身不好,他的岳父是蒋的爱将杜聿明,当时还被关押在监狱中。即使到了70年代,杨振宁克服重重阻力率先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的访问时,仍然有一些人像防特务一样防着他。今天一些人对杨振宁表达种种不满,其实就是上世纪70年代防特务、搞批斗的延续。

  

我们庆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能够有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感谢他们为中国及中国人做的付出。同样,我们也应该庆幸今天的中国能够有杨振宁,他依靠个人影响力为中国引进一大批杰出人才,也间接和直接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感谢邓稼先,也感谢杨振宁。

杨振宁的英文名:富兰克。

杨振宁在大学读书一开始就很幸运,4年西南联大的生活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那时教过他物理学的老师有赵忠尧、周培源、吴大猷和王竹溪等,都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吴大猷指导下完成了学士论文,从此对“对称原理”发生了最初的兴趣。吴大猷曾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是我国最早的院士之一,其研究成果遍及理论物理的许多领域,他也是发现李政道的伯乐。

王竹溪是杨振宁硕士论文指导老师,是关于统计力学的。王竹溪曾留学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27岁即担任物理学教授,在表面吸附、超点阵统计理论、植物细胞的吸水等方面做过很多基础性工作,是我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的开拓者。据汪曾祺等人回忆,王竹溪不仅是大物理学家,同时文史修养极高,西南联大时期,他一直是陈寅恪、冯友兰等名家课堂上的旁听者,而且,从来没有落过一节课。

晚年的杨振宁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吴大猷和王竹溪,曾颇富真情地说:

以后40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如果说杨振宁上大学时的追逐名师是被动的,那么杨振宁到美国深造则是主动选择的结果,是有明确目的和特定对象的选择。杨振宁曾多次谈到自己万里求学追逐名师的过程,并多次谈到了几个关键人物对自己的影响,其中最大的是费米和泰勒。

杨振宁23岁从西南联大毕业后,考取了公费留学生,决心跟随费米(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事研究。杨振宁特别欣赏爱因斯坦、狄拉克和费米3位物理学家的研究风格,而选择费米的原因是他最初打算作一个实验物理学家。他于1945年底到达纽约,到哥伦比亚大学找费米,没有找到。他又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找威格纳(虽然威格纳于1963年获得诺贝尔奖,比杨振宁晚几年,但他早已是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教师,在核结构研究中造诣很深),也没有找到,因为他们在从事秘密的原子弹研究中都改换了门庭。杨振宁终于在1946年到了芝加哥大学找到了费米,坐在了费米的班上听课。他多次设法与费米会面,但费米说他不能指导他写学位论文,因为自己正在从事高度秘密的研究。然后费米把杨振宁介绍给了另一位物理学家泰勒(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对氢弹研究的贡献而被称为美国的“氢弹之父”)。

关于费米对杨振宁的影响,杨振宁是这样说的:

(费米)认为太多形式化的东西部是不可能出物理,只是出物理的可能性常常很小,因为它有闭门造车的危险。而跟实际接触的物理才是能够长期站得住脚的物理。我后来对于物理的价值观念是深深受到了费米的影响的。

弗里曼·戴森在一篇描写杨振宁的文章中谈到了费米对杨振宁的影响:“费米崇尚实际的精神,可以从1954年发表的杨-米尔斯这篇卓越的文章的题目中看到。今天任何一位谈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将它称为是引入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文章。可是,它的题目‘同位旋守恒与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并没有提到非阿贝尔规范场。如何了解同位旋守恒这个物理问题出现在先,而抽象数学观念非阿贝尔规范场出现在后。这是费米处理这类问题会用的方式,也是富兰克(杨振宁的英文名)处理这个问题所用的方式。费米的伟大在于他既懂得如何计算,又懂得如何倾听自然的声音。在其一生中,富兰克均衡地处理了他抽象数学的天才和费米对于物理细节的脚踏实地的关注。”(戴森《杨振宁——保守的革命者》,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21世纪》季刊,1999年8月总第54期))

泰勒对杨振宁的影响主要在研究重点的转向上。泰勒帮助杨振宁把注意力从实验物理学转到了理论物理学,因为杨振宁的实验能力较差。后来有科学家幽默地说:“这是实验物理学的幸运。”其实这更是理论物理学的幸运。关于科学研究风格,杨振宁认为“泰勒的物理学的一个特点,是他有很多直觉的见解。这些间接不一定都是对的,恐怕百分之九十是错的。不过没有关系,只需要百分之十是对的就行了,而且他不怕他讲的见解可能是错的。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评价就是郎才女貌,自古如此,很正常。为什么大家不评价大款们大老板们,反而是评价一个对科学有贡献的科学家呢,从贡献上看,科学家对国家的贡献更高。而且人家一夫一妻,没有像大款们搞那么多小三,更没有像娱乐圈那么混乱,所以相对于大老板大款们,相对于娱乐圈,他们两个的婚姻已经好很多了。大家可以去看看爱因斯坦的情史,会知道他是个渣男,看看徐志摩,也同样发现他是渣男。齐白石的老婆能当他的孙女。你会发现,杨比他们好很多了!居里夫人就嫁给了她的老师,她们年龄相距很大,而且居里夫人对爱情并不忠贞,本来诺贝尔奖是给教授的,但在教授的坚持下,才给了居里夫人一份。

有时候,人太优秀了,就会有追求者,甚至会变成崇拜。初中生喜欢某个明星,这年龄也相差很大吧,而某个初中生为某个明星自杀,这类新闻你是否看到过呢,你觉得这是否是因为爱呢?

我想例子里的很多夫妻其实过的要比一般夫妻要好,因为普通人会有更多更多的烦恼,比如徐志摩的情史很多,但可以说每段都轰轰烈烈,比如齐白石的每个老婆都年轻漂亮,爱因斯坦的秘书上位,霍金的保姆成为妻子,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爱,究竟什么是爱,爱是需要表现的。

比如有钱的大老板,两百万对他来说不值一提,他直接送给小三两百万。而我只有八十万,即使我再爱某个女人,也不可能把这些钱都给对方,因为我还有父母家人,就算我全都给她,也仅仅是八十万。如果把爱体现在钱上,可能大款对小三的爱,要比我对某个女人的爱,多的多!而小三在大款那里的生活也过的很好。

究竟什么才是爱,爱真的仅仅是心意么?不能用钱地位美貌衡量么?杨贵妃和唐明皇之间的爱历史传颂,灰姑娘想嫁给王子是因为什么呢!我们可以说这些是爱,也可以说不是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过的很好,生活的很好,难道这还不够么!

所以我的评价是,他们郎才女貌,生活的很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899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2
下一篇2024-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