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鲸鱼,不是鲨鱼,身上是黑色的,有许多白色点点,头略扁平,它叫什么鲸?

有一种鲸鱼,不是鲨鱼,身上是黑色的,有许多白色点点,头略扁平,它叫什么鲸?,第1张

鲸鲨

(学名:Rhincodon typus),又名鲸鲛、豆腐鲨、大憨鲨,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鲨鱼,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鱼,属于软骨鱼纲须鲨目鲸鲨科,也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鱼类。截至目前为止,生物学家实际记录到的最大尺寸为1265米长,215公吨重,其他体型更大的个体报告并未确认。鲸鲨为鲸鲨科(Rhincodontidae,1984年前称为Rhinodontes)及鲸鲨属中唯一的成员,生物学家认为这种鲨鱼大约出现在6000万年前。

鲸鲨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中,寿命可达70年至100年。虽然鲸鲨具有非常宽大的嘴巴,不过它们其实是一种滤食动物,主要捕食小型动植物(包括浮游生物),但英国广播公司的自然纪录片《行星地球》曾拍摄到一条鲸鲨正在捕食一群小型鱼类。

生物学家在1828年4月根据一条南非桌湾捕获到的个体,首次辨认出鲸鲨。开普敦英国军医安祖鲁·史密斯(Andrew Smith)在隔年进一步描述这条鲸鲨的特征,然后在1849年公布更多有关鲸鲨的细节。“鲸鲨”这个名称来自鱼类生物学,表示鲸鲨的体型与鲸鱼一样庞大,而且它们跟许多鲸鱼同样都是滤食动物。

关於鲸的总体介绍:

鲸是海洋中的巨型生物,与海豚同围哺乳动物,(但体型上较海豚大,嘴行较短,前肢进化呈平鳍状,后肢退化,有贝鳍,尾巴宽大且平,一个气孔。上属鲸目(齿鲸亚目及须鲸亚目及已灭绝的古鲸亚目)——须鲸亚目及已灭绝的古鲸亚目,一般上无法归属的鲸类均归类於齿鲸亚目海豚科中。

分布上较广,大约全球海域均可看到其踪迹,为海洋性,行为上都采取群体活动较多,鲜少单独行动。和海豚一样,觅食时候喜欢玩乐,如跃身击浪、鲸尾扬升、鲸尾击浪及浮窥等等。

鲸的种类:

栖息于南大洋的鲸分为两大类:须鲸类和齿鲸类,约有12种之多。较大型的须鲸有蓝鲸、鳍鲸、黑板须鲸、缟臂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等;较大的齿鲸有抹香鲸和逆戟鲸等。

其中个头最大的是蓝鲸,数量最多的是鳍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现在几乎被捕尽杀绝,幸存者为数不多。

鲸在南大洋中的分布比较广泛,几乎南极辐合带以南都有它们的踪迹。他们的分布与磷虾群的分布有密切关系。蓝鲸主要分布在浮冰带,生活在最南部的是巨臂鲸和黑板须鲸,缟臂鲸可以在南极洲海域越冬,露脊鲸主要分布在亚南极地区;齿鲸类分布在南极辐合带,随季节变化而迁徙。

鲸的生活习性:

长须鲸习惯于独自生活,同一海域中,雌雄共存。雄性长须鲸也可用“歌声”吸引数百公里外的雌性长须鲸来到食物丰富的繁殖地与雄性长须鲸交配。由于鲸的“歌声”频率与某些军用或商用声纳的频率相仿声纳很可能会干扰长须鲸的繁殖,从而使这种本来繁殖率就较低的物种处境更加艰难。

角鲸,腹部呈白色,背部为黑色,并夹杂着蓝灰色或黑灰色的斑点花纹,在它的头上长着一个约1~2米的长角,实为牙齿,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角鲸的长牙仅仅是一种第二性征的标志而已,它类似于陆地上的雄性狮子头上的鬃毛。(习性尚有待考察)

鲸鱼原来被认为是在陆地上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后来因觅食问题,而“下海”,多实行一夫一妻制,像“大翅鲸”通常单独生活,而其他鲸鱼也有群体生活的。他们怀孕期一般在12个月左右,一胎一子,幼鲸哺乳期为10个月,寿命约60~70年。

鲸鱼回游在寒带和暖代的一定水域,并有固定的回游路线。夏天在寒带生活,补充营养后,秋天时为了繁殖往温暖海域开始移动。

鲸吃糠虾、乌贼、鱼等,而杀人鲸吃企鹅、海豹、海豚、鲸等,尤其喜欢吃鲸的舌头。野生的杀人鲸性情凶暴,但从小饲养便可以驯服,智商颇高可以用来表演。

(注:杀人鲸的食量极大,曾有一只杀人鲸吃掉13只海豚15只海豹的记录。)

鲸类体长1~30余米,体形似鱼,皮肤裸露,仅吻部具有少数毛,无汗腺和皮脂腺。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体内仅存1对小骨片。尾末皮肤左右扩展而成水平尾鳍。无耳廓,由于皮肤下有1层厚的脂肪,借此保温和减少身体比重,有利于游泳。有的种类具有背鳍。

眼小,无瞬膜,也无泪腺,视力较差。外鼻孔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虽无耳廓,但听觉灵敏。肺左右各1叶。水中哺乳。胃分4室,自然环境下通常寿命达20到90岁。

扩展资料:

鲸鱼主要靠回声定位寻食避敌。一般以软体动物、鱼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能捕食海豹、海狗等。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换气。

在鲸眼中,有一种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脂油眼泪,这些“泪水”把含盐的海水隔离开,使它们不像其他哺乳动物的眼睛,长期浸在海水中会有疼痛感,这是鲸类长期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适应。

鲸的一生都在海洋中平静地游戈,同时从水中获得它们需要的食物。所以,它们不必用缩小体形的方式来获得速度和敏捷性。鲸与陆上动物不同,陆上动物的骨骼根本无法支撑像鲸一样巨大的身体,而鲸是靠水的浮力来支撑身体的。所以,鲸的个头大小在理论上是没有限制的。庞大的身体也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对大动物来说,因为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率较小,比小动物更容易保持体温。其次,这些大体积的动物足以威慑那些巨大的远洋肉食动物,例如鲨鱼。海豚是小型而有齿的鲸类,身材苗条,皮肤光滑,智商很高,一般海豚口鼻部很长,它们都长有牙齿,基本上为肉食性动物,口腔内的尖细牙齿有200颗之多,能在水中以极快的速度追赶猎物,非常适合捕鱼,主要以鱼类或枪乌贼为食,海豚是非常聪明的动物。海豚科动物大小不一,最长的海豚有9米多长,如虎鲸,最小的却只有1米多长。它们都有一个向后弯曲的背鳍。

行为

鲸、海豚与某些鼠海豚时会举头离水、投身空中,然后再落回水中,激起一片水花。这就是所谓的“跃身击浪”,无疑是最壮观的海面活动。赏鲸人往往只有在此时才看得见鲸豚类动物的整个躯体。鲸与海豚有时会在水面翻滚,以胸鳍拍打水面,激起水花——偶尔会一连持续数次同样的行为。大翅鲸偶尔会先仰游,让两只胸鳍在空中摆动,然后再同时以之拍击海面。海豚经常会以一个45°角冲出水面,而且因为喜欢群栖,往往三五成群鱼跃空中,它们体态矫健优美,皮肤光滑,在阳光下闪耀着光亮。“鲸尾击浪”是指当鲸豚类大部分躯体刚刚好浮在水面之下时,以其尾部猛力拍水的动作。

白鳍豚

鲸目淡水豚科,喙狭长,可达30厘米,眼极小,位于口角上方。无耳壳,耳孔小似针孔,位于眼的后下方。鼻孔1个,偏于头顶左侧。背鳍呈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尾鳍凹陷,呈新月形。背面浅蓝灰色,腹面白色,鳍均呈青灰色或灰色。产仔期可能在5月。每胎产1仔。主要分布于我国洞庭湖、鄱阳湖及钱塘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蓝鲸的外形特点是:

蓝鲸全身体表均呈淡蓝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细碎斑纹,胸部有白色的斑点,褶沟在20条以上,腹部也布满褶皱,长达脐部,并带有赭石色的黄斑。

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头相对较小而扁平,有2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吻宽,口大,嘴里没有牙齿,上颌宽,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须板,每侧多达300-400枚,长90-110厘米,宽50-60厘米。

习性:

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krill)。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5吨食物。摄食时游速2-6千米/小时,洄游中5-33千米/小时,被追逐时最大20-48千米/小时。

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钟。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所吃的这类浮游生物因海洋区域不同而属不同的物种。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

以上内容参考 —蓝鲸

所有的鲸鱼都能发出声音,嗓门最大的是我国北方的海豚科动物——白鲸。它们的演出剧目真是丰富多样:吱吱声、喀嚓声、响亮的打击声、低沉的呻吟声、尖叫声、口哨声、像鸟叫一样的呜叫啼啭。难怪挪威人把白鲸称作海上的金丝雀。白鲸主要是会大声地吼叫和剌耳地尖叫。如果成群的白鲸在一起大声吼叫,那种声音确实令人感到恐惧害怕。这些海豚科动物的声乐练习为后来广为流行的说法“鳇之吼”奠定了基础。于是,俄罗斯中部地区的居民把沿海居民流行的说法改成了“鲸之号”,虽然鳇类是不会哭叫的鱼,但在俄语中那种说法已约定俗成了。

白鲸是大型的海豚,雄鲸身长可达6米,重2吨。1929年,在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的昂加瓦湾捕获到一条最大的白鲸,其身长超过了85米。雌鲸略小一些。新出生的鲸不是很大,才长15米。幼鲸吃母奶,长得特别快。母奶中含27%~33%的脂肪。

白鲸没有尖嘴。头圆圆的,大脑门,头与躯体中间连接的部位有点儿不太像脖颈。白鲸的前鳍脚宽大,有八块趾骨,也就是说比其他哺乳动物要多。有时,第四个或第五个鳍脚又分成两个,结果,白鲸就成了“六只手”。

白鲸的名称与它们白色或者浅**的躯体有关。大群的白鲸在蔚蓝色海洋的衬托下非常壮观,那种美景令人终生难以忘怀。白色也是它们在冰天雪地里的保护色,用来逃避主要的敌人——虎鲸。杀手虎鲸发现不了藏着不劫的白鲸。但是,只要白鲸失去自控,拔脚逃跑,那它们就在劫难逃了。

白鲸广泛分布于白令海和颚霍次克海,经常光临北大西洋,深入海湾和大江大河。白鲸群沿颚毕河逆流而上到达1500公里处,到汉特-曼西自治区一游,进入额尔齐斯河。它们还沿叶尼塞河向上游出800公里,到达石泉通古斯卡河。当黑龙江水比较平静时,白鲸沿江可以游到哈巴罗夫斯克,甚至能到达远离大海2000公里以外的额尔古纳河河口。

白鲸过家庭式的生活,或者由2至4只白鲸组成小的群体:母鲸带着1至3条幼鲸。雌鲸是一家之主。即使它们聚集成大的群体时,它们也仍保持着各自的小家族。雄鲸从晚秋到早春从鲸群中分离出来,另外独立成群。随着气温转暖,雄鲸与雌鲸的队伍合并,游进时,雄鲸在前,而雌鲸及其大小子女紧随其后。

有的时候,白鲸组成特大群体。1930年6月,在颚霍次克海曾发现长达20多公里的鲸群。1943处10月,有人在颚霍次克的阿卡杰米亚湾看到到处都是一群群的白鲸。据最保守的估算,不少于10000条。

白鲸可以在水下逗留15分钟,但潜水不深。快速游进时,它们在水下只能呆20秒~40秒,很少有超过1分多钟的时候。尽管如此,它们并不惧怕在冰层下游进。它们借助回声定位器官可以预感冰缝或未结冰水面的位置,它们可在那些地方换换气。不过,换气也只是一瞬间的行动,只用07至12秒。

白鲸极好地适应了冰水中的生活。它们和独角鲸一样,没有背鳍。背鳍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保护作用。没有背鳍是白鲸颇具特点的标志,因此人们称白鲸家族为无鳍豚。它们能用后脑勺肥刚刚冻住的巧。厘米厚的冰层顶破,薄一些的冰则用脊背撞开。当成群的白鲸游到大冰块的底下时,冰块开始向上鼓起并断袭成小碎块。白鲸不怕撞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也不怕碰破皮。坚硬而且厚实的皮肤保护着喷水孔、脑门和下颚的顶端。

白鲸以鱼类为食,包括鲱鱼、毛鳞鱼、秋刀鱼、宽突鳕鱼、黑线鳕、鳕鱼、胡瓜鱼。白鲸不讨厌甲壳类动物。它们喜欢在颚霍次克海吃大马哈鱼、细鳞大马哈鱼、虾虎鱼。幼鲸捕捉小虾和像毛鳞鱼一样的小鱼。

白鲸的天敌不多——只有虎鲸、白熊,可能的话,还有极地的鲨鱼和白鲸自己内脏中的寄生虫。如果白鲸能侥幸避险和平安无恙的话,它们就能活上25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052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5
下一篇2024-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