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静女》

鉴赏《静女》,第1张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

约我等在城角旁。

视线遮蔽看不见,

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

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

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

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

美人相赠厚情意。

解说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吟诵此诗,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

段意

三章三段:

第一章写“我”赴约不见,搔首踟躇。

第二章写静女赠我彤管,我喜欢彤管。

第三章写静女赠我荑,我认为荑美,实际是认为静女美。

写法

用“赋”,围绕对女子的爱悦,就三件事,直接铺叙。

语文卡片

通假字:说(悦)怿女(汝)美 自牧归(馈)荑 匪(非)女(汝)之为美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渭“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情爱活动为“*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我们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来,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我们除了深受感动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o(∩_∩)o再给你个地址上面也有

http://gzzyw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021

证明男朋友觉得女朋友太过安静了,太过文静了,所以他才会这么说。也有可能是他喜欢女朋友的这种文文静静的感觉,所以他才容易这种文绉绉的词语去奖励自己的女朋友。这代表着他很喜欢他的女朋友啊,他想赞赏他的女朋友,才会觉得他的女朋友是一切的文静,一切都美好。

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女朋友太安静,太沉闷了,然后男朋友觉得没意思,不去,所以他就会说女朋友太安静了,是一个静女不知道太主动,他只是希望你太主动一点吧。

爱情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平平淡淡的爱情有时更感人。誓言不一定要多么感天动地,足够真诚就可以。表白是一种勇敢的行为,也是一种诗意的行为,古诗词里的有许多爱情表白诗句,总有一句适合你,赶快向你喜欢的人表白吧!

我们先从遥远的先秦文学说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国风·邶风·静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国风·秦风·蒹葭》),“诗三百”里这些古韵十足的绝句拿来可用,情深景真,风神摇曳。

当然,还有“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这样适宜女孩子表达爱慕的经典句式。

秦汉以后,更多的名作来袭了。汉武大帝刘彻有诗云:“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大帝的文采也不错。司马相如名作《凤求凰》开篇即言“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全篇用比兴手法,表达出对卓文君的热情求爱。在富豪卓王孙的家宴上,相如弹奏一曲,隔帘听曲的卓文君为之倾倒,二人开始来往,心生爱慕。

令人惊叹的是相如文君以私奔的形式订了终身,在一个夜里,相如门外静候,文君收拾细软偷偷地溜出,奔向成都司马家。这就是“文君夜奔”的故事,倘若你是个帅小伙,求爱遇到女方父母阻挠的,建议用一下这篇《凤求凰》。

唐朝是诗歌高峰,不少以爱为主题的诗作流传。李太白“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长恨歌》)字字肺腑,感人至深。与白居易合称“元白”的唐代诗人元稹最令世人所知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他的《离思五首》,情深意浓,印象中《甄缳传》雍正曾用这句话寄托对纯元皇后的哀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代辛弃疾《青玉案》),“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明代唐寅《一剪梅》)“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清代曹雪芹《红楼梦》),诗词寄芳心,随便来一句,都可以凸显你的斐然文采。

下面还举几例,以此说明古诗词里的爱情表白诗句,总有一句适合你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陈一平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诗经•邶风•静女》解读

陈一平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当代学者一般都认同,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情诗,属于“国风”中的“邶风”。但很多人不太注意这个“邶风”,或仅说明是十五国风之一而已。其实,了解“邶风”的来龙去脉,对理解《静女》是有帮助的。邶是西周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周武王灭商后,令纣王之子武庚在商都城朝歌管理商遗民。为了防备武庚,封管叔在朝歌之东的卫国,封蔡叔在朝歌之西的鄘国,封霍叔在朝歌之北的邶国。几年后武王去世了,成王即位,周公摄政,管叔、蔡叔联合武庚反叛。于是周公东征,杀武庚、管叔,贬逐蔡叔、霍叔,封康叔于卫,并将邶、鄘之地并入卫,天下乃定。邶成为西周存国时间最短的诸侯国。在《诗经》编撰的时候,邶、鄘早已不存在,为什么还要保留邶风、鄘风呢?直接叫卫风不就得了吗?事实上在先秦人们往往是邶鄘卫并称的。之所以保留邶风、鄘风,大概是为了保存这段历史的记忆,尊重武王分封邶鄘卫的决策。由于邶地原为商统治中心地区,所以邶风保留较多周礼乐制度形成之前的原始风俗,保留了较多的情歌。又由于周公东征后加强了卫地的礼乐管治,所以邶鄘卫的诗有明显的礼教不断强化的演变轨迹。诗歌篇幅不长,文字也不艰涩,意蕴却非常丰富。

先看《静女》这个标题。“静女”是对诗歌女主人公的称谓,诗中两次出现。向来对“静女”的解释没有太大的分歧。毛传说:“静,贞静也。女德贞静而有法度乃可说也。”朱熹说:“静,闲雅之意。”今人高亨《诗经今注》也说:“静,贞静,不轻佻。”或以为静通靖,善也。《广雅》:“静女亦当读靖,谓善女。”马瑞辰及今人程俊英等皆从此说。金启华等主编《诗经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则说:“静:文静温柔。”这些解释,不管是贞静、闲雅、文静温柔还是善女、淑女,都兼指内在美和外在美而言。当代有人用对女子的时髦称谓“靓女”对译,说静女就是靓女。这种说法似乎不妥。“靓女”主要是指相貌美丽,偏指女子的外在美而言。而传统的解释更符合诗的本意。所以“静女”可以解释为淑女,不宜对译为靓女。

有人说:在《诗经》那个礼教森严的年代,女主人公违反礼法规定,与情郎在城墙角落幽会,怎么也说不上“贞静”。而从诗的描写看,主人公活泼调皮,似乎也与文静不搭边。为什么《诗经》用“静女”(淑女)来称谓热恋中的女主人公呢?

首先,《诗经》作品产生的时代并不是礼教森严的年代。《诗经》作品产生的时间跨度很长,有些作品产生于礼教制度形成之前,有些产生于礼教初始的时候,有些则产生于礼教比较严格之时。如前所说,《静女》应该是产生于礼教制度形成之前或是礼教形成之初的情歌,自然未受礼教束缚,而表现得热情奔放。《诗经》作品产生的地域很辽阔,有周民族统治中心地区,有边远地区,也有非周民族控制的地区。统治中心区的诗歌受礼教影响大,而其他地区影响小。《静女》产生之时,邶还不是周统治中心地区,受礼教影响自然就小。《诗经》作品来源很广泛,原作者群来自社会不同的阶层,有贵族,也有平民。在那个时代,礼教对贵族影响大,而对下层民众的影响小,故有“礼不下庶人”《礼记•曲礼》)之说。《静女》的原作者及主人公的身份虽难以确定,但不会是很显赫的贵族,所以受礼教的束缚就小。

其次,《诗经》时代对女子的赞美都是兼具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如《诗经》开篇的《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称恋爱女主人公为“淑女”。《毛传》《诗集传》皆云“淑,善也”。形容淑女的“窈窕”一词,也是兼指内在美和外在美,扬雄《方言》曰“美心为窈,美状为窕”。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王肃曰“善心为窈,美容为窕”推而广之,中国古代民间诗歌赞颂美人,都强调兼具外貌美和心灵美。如汉乐府《陌上桑》赞美罗敷一定忘不了赞扬她勤劳、热爱劳动:“罗敷喜(一本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孔雀东南飞》赞美刘兰芝“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外貌的同时,也表扬她“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的妇德。这正是民间文艺一种理想化的表现手法:作者心仪的主人公一定是最理想的,外貌是最美的,品德也是最好的。所以,《诗经》的作者用“静女”(淑女)来称谓热恋中女主人公就容易理解了。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比如怎样理解整首诗的内容及基本结构。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云“诗以男子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很多鉴赏文章也说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第一章写男子赴约,第二、三章写见面后的情形,女子向男子赠物表达爱情。但这样理解带来很多问题。如果整首诗就是写一对恋人见面的情形,第一章写见面,第二章写女子送男子一件礼物,第三章写女子再送男子一件礼物,这就使整首诗的结构平面化了,单薄而缺乏层次,重复而缺乏变化。这样也将诗歌主人公的爱情解读浅表化,对诗歌意蕴的理解肤浅了。没错,第一章是写一对恋人的幽会,但并不是全诗都在写这次幽会。第二、三章的描写也不是在这一次幽会中发生的事情。《静女》写的是一对恋人心心相印的爱情,全诗三章分别截取三个他们恋爱生活的横断面,多维度地展现他们真挚的情感。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诗的第一章了。整首诗是以男子口吻叙述的,第一句就是静女其姝。貌美为姝。贤淑的女子啊,你是多么漂亮!这是男子对恋人发自内心的赞美。城:城墙。城隅:城墙拐角处。俟我于城隅:约好在城墙拐角处等我。可是当男子赶到他们约会老地方的时候,却没有看到女子的身影。这是最能检验一对恋人情感质量的场景了。我们见过多少这样的情形:说好老地方不见不散,到点了,没见人影。开始心急了,不停看表。过了五分钟了,还没来!过了十分钟了,信息不回,电话不接!然后就是各种气急败坏,各种脑补被放鸽子,被黑被绿的场面。而《静女》的男主人公准时到达老地方后没见到恋人,压根不会去想她还没到,因为她一定不会迟到。更不可能想会被放鸽子。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蔽。这句是男子的判断:她一定来了,一定就在这,一定是故意躲起来了!可是在哪呢?找这里没有,找那里没有,唉呀,我怎么那么笨啊!“搔首踟蹰”正活画出男子捉急、自责的神态。可见,第一章写这对恋人心心相印的感情基础,生动表现了女子的活泼调皮,男子的憨厚以及对恋人的充分信任。他们相处充满快乐,是一对情商非常高的恋人。这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再来看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娈,相貌美好,与上章之“姝”同义。贻,赠送。彤,红色。管,古人对这个字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一是指箫、笛一类的管乐器。二是指笔。今人对管有新的解释,很多人认为指一种草,或是草的嫩芽,有人直接说管就是第三章的“黄”。这种说法最不靠谱。古书中没有将管解作小草的,几乎所有的字典辞典都没有管乃小草或草之嫩芽的义项。真不知道一个个跟风者依据何在。况且管从竹,当与竹子相关,与草相关的是菅,草菅人命的菅。再者,如果管与黄是同一种东西,那么诗第二章与第三章就重复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不可能有此败笔。此处“管”合理的解释是箫、笛一类的管乐器。高亨《诗经今注》说:“彤管当是乐器,就是红色的乐管。《诗经》里的管字,都是指乐管。”在周代,音乐与礼仪规范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礼乐制度,和等级制、世袭制、分封制一道成为基本的政治制度。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享用音乐,乐器就成为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彤管是用红色漆精心髹饰过的管乐器,更加显得珍贵。女子将体现身份地位、作为家族象征的彤管送给恋人,这是珍贵的爱情信物,是女子对爱情的最好表白。而男主人公接过彤管,完全明白它的价值和含义,所以他真诚地赞美它:啊!珍贵的箫管啊!红彤彤,光闪闪,真让人爱不释手啊!这是对女子真挚情爱的热烈回应。就像一个女子将祖传的一件珍贵古董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情人,男子郑重地接过古董,认真观赏,赞叹说:这是明代珍品啊!造型这样雅致,做工这样精美,真是难得啊!你将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我,我明白是你深深的爱,我绝不会辜负它!这时候,女孩子的内心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她遇到懂得爱的人。如果男子接过古董,漫不经心地瞟一眼说:哪弄来这个东西,我上次在街边古董摊看到一个,比你这个还大,开价50块还可以还价哦!这时候女孩子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因为她明珠暗投,遇到一个完全不懂爱的人,趁早分手吧!

第三章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牧:郊外。《尔雅•释地》:“郊外谓之牧。”归:通馈,赠送。荑:嫩草芽。姑娘在郊外游玩,看到一棵草芽非常奇特,非常好看,情不自禁地带回来送给小伙子欣赏。这正是热恋中的女孩子常有的一种情感:每到一个地方,每看到一种新奇好看的东西,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要是和他一起欣赏该有多好!如果他不在身边,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把这新奇好看的东西带回去送给他。而小伙子接过这一个小小草芽时的反应和接过彤管时的反应完全不同,他说:真的是很漂亮很奇特啊!不过,并不是小草你有多美呢,因为是美人儿从远处带回来送给我的,所以就变得很珍贵。你看,小伙子多会说话啊!多懂得爱啊!(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如果将上文的“彤管”解释为与荑同样的小草,该有多么无趣:——哥哥,送你一棵嫩草芽。——啊!红红的嫩草芽多么漂亮!——哥哥,我再送你一棵嫩草芽。——啊!你有病啊!)

一个女孩子情到深处,爱到极致,莫过于愿意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给他,莫过于无时无地不在思念着他,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棵小草,都可以寄托浓浓的情愫。一个男孩子,情到深处,爱到极致,莫过于对方的一个眼神,就能秒懂,哪怕是不经意的一颦一笑,都能读出你浓浓的情愫。《静女》描绘的正是这样的爱情。

人们常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历代诗歌作品中,情诗无数,但是多数是描写女子或是男子单向的感天动地的爱恨情仇,绝大多数情诗主人公只有一个,或是痴情女子,或是情痴男人,像《静女》这种双主人公,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的情诗却很少见。而这正是《静女》的价值所在,也是它让数千年以后的读者依然感动的地方。

- End -

本文选自《语文月刊》2018,(10)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女孩含羞不语多么秀丽,她在城脚边等我相见

心仪的人儿怎不出现,我方寸大乱满心疑猜

女孩含羞不语浅笑嫣然,将朱红苇管交在我手间

苇管遍体朱红光采熠熠,我爱女孩天然娇研

自从乡郊赠嫩茅表白,愈见红管美丽非凡

苇管或许本无何艳美,佳人手赐怎不教人神迷目眩

释:

静女的静,书释为娴雅安详。然直接作此译,便如将女孩唤作女人,无论如何形容其美,多少有些不伦。我喜欢的“静女”是娴静,贞静的感觉,一个女孩在那里立止,微微笑着,不言语,拿眼光向面前的人扫一过,旋又收回去。。静是神气,静->沉默->不语->含羞,女孩因初感爱恋而害羞不语,我以为这是一种可爱的心情和神仪。因此想法,所以抛了“娴雅安详”或“贞静”的现成的形容语,而从“含羞不语”译。若有不周,权以“戏作文笔,无须严谨”自剖罢了。

她含羞不语垂首低眉,

城墙下,

她望穿秋水,

我心爱的人啊,

你的一颦一笑,

都让我方寸大乱,

你的举手投足,

都让我满心疑猜,

她含羞不语浅笑嫣然,

轻轻将朱红苇管放在我的手心,

看着苇管遍体朱红光采熠熠,

一如她的天然雕饰不施粉黛,

其实,苇管只是苇管,

之所以让我神迷目眩,

却是因你亲手所增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

故你说的关雎 用的是赋和兴的手法

静女 用的则是赋和比的手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043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5
下一篇2024-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