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好看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好看,第1张

1

综艺节目的清流,生活的调节剂

如果说《见字如面》这种类型节目的成功是基于文化,那么《中国诗词大会》亦是如此。

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一样,《中国诗词大会》是基于对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更是发展和创新。

把中国最影响深远的诗歌搬上综艺的舞台,以比拼竞赛的形式,寓教于乐,让更多人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意见表达方式。

这样的表达方式,相比之于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她不卖腐、不卖笑、不卖故事,所有人除了简单的介绍,都是靠实力对阵,没有半点所谓迎合大众之类的其他意图。

而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看这一档节目是轻松的,有意思的,没太大压力的。

本身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节目不可或失的色彩,引人注目。

2

节目环节新颖,大众参与度高

同样地,这档节目的形式也是很新颖的。

一共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个人追逐战,场上选手和场下百人答题团一同答题。场下百人答题团未答对人数计为场上选手答题得分。每人九道题,一共四个场上选手,最后按分数高低留下一个人。

第二个环节是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场下答题正确率最高的和在个人追逐战中获胜者轮流说诗。在给定的概念词中,一人一句,答不上者输。

第三个环节是的对擂赛,以抢答的方式展开,先拿五分者获胜。

不得不说,这样的形式,无论是场上场下,乃至于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能参与其中,饶有趣味。

3

主持嘉宾阵容卓绝,文化底蕴浓重

而《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由董卿接任,嘉宾则由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四位教授级专家构成。

专业的文化素养,对诗歌的解读,乃至和选手的互动都显得游刃有余,合理而不违和。

尤其是既有高文凭,又有多年主持经验的董卿,扮演好了她的起承转合各项工作,让整个节目看上去连贯风趣。

4

视觉效果好,细节处理精良

节目用不用心,视觉和细节可见一斑。

《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主打蓝色调,古风与中国特色相结合。

无论是视觉还是场面,都显得极其大气磅礴。

而细节的处理上,不管是镜头,还是后期配字,都显得极其雅韵、有格调。

5

选手实力超群,各显神通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比赛的白热化,越来越多优秀的选手脱颖而出。

除了总决赛冠军武亦姝之外,理工科女博士陈更在第一季三次上台都遗憾离场后,第二季强势回归,获得了三次擂主席位。

当然,获得四次擂主席位的守擂擂主彭敏也是一枚强敌,在场上大秀诗歌功底。

而获两次攻擂资格的张淼淼、获第五期擂主席位的李宜幸、用真情和励志打动众人的河北农村妇女白茹云,都不得不让大家肃然起敬,对他们佩服不已。

6

现象级节目,引发社会思考

更值得称道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了一档现象级节目,它刮起了读诗的新潮流,也暴露了很多弊端。

比如要不要读诗背诗,比如关于追捧热的解读:“因为学生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正是基于这些要素,让这档节目好看又精彩。

把文化和综艺相结合,却保留了文化的精华。

把文学和竞赛相结合,反倒刺激了文学热。

多读一些经典诗词,多交一些喜欢诗词的朋友,学一些诗词理论知识,互相探讨对诗词的见解。看你想喜欢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是单纯对经典诗词名句,读一些经典诗词就行了,如果想提高诗词鉴赏水平,可以读一些前人诗话,词话类作品,如果想深入学习,懂得格律平仄拗句拗救,对仗等等之类的知识点,建议多读一些诗词理论书籍。

有两个面无表情的,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

一个是姜闻页,一个是陈思婷

第四期:20170201

挑战者:闪帅、弋锒、武亦姝、毕凯

攻擂资格争霸赛:陈思婷VS武亦姝

擂主争霸赛:陈更VS武亦姝(胜)

擂主:武亦姝

第九期:20170206

挑战者:张欣未、白茹云、王冬妍、姜闻页

攻擂资格争霸赛:姜闻页VS张淼淼

擂主争霸赛:张淼淼VS彭敏(胜)

擂主:彭敏

  一是平台大、规格高,水准有保障。应该承认,在目前的国内电视台中,中央电视台还是技术力量最雄厚,综合实力最强的,它提供的平台优势非常明显,这么强的技术支持保障了节目制作的质量;这次中国诗词大会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一百多位优秀选手,这么大的规模保障了参赛选手的质量;节目邀请了王立群、康震、郦波、蒙曼等一批既具备较好专业知识功底,又在《百家讲坛》等平台上积累了丰富电视节目经验的专家教授,他们精彩的点评、适时的讲解让人在欣赏比赛之余也收获了知识,不得不提的还有央视派出的王牌主持董卿,她对节目的整体把握非常到位,能够针对不同选手的不同情况适时作出引导,在不知不觉中推动气氛走上高潮。

  二是题材新,形式活,选手表现出色。相比较于汉字听写大会以写字为主,灯谜大会答案相对小众,诗词的载体更为丰富,可以避免汉字听写大会那样到最后不得不向偏、难、怪、冷出题的尴尬,也有效防止了一字多意、多种写法的争议。在比赛形式上,采用选手PK百人团答题的独特形式,选手得分为百人团的答题错误人数,今年还加入了“飞花令”这种硬碰硬的比拼,题目的偶然性增大,对选手的诗词储备量、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最终的总冠军复旦大学附中16岁才女武亦姝,还是连续两届的女学霸陈更,又或是准大满贯彭敏,话题人物张淼淼、姜闻页,更不用说感人至深的白茹云、王海军。他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诠释了自己对诗词的热爱,那是最朴素、最真实、最可爱的情感,也是节目的魅力所在。

  三是底蕴厚、寓意深,传递正能量。我们的伟大祖国拥有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文化传承,积累了卷帙浩繁的文学经典瑰宝,中国诗词大会作为诗词的盛会,不仅限于常说的唐诗宋词,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现代诗词,进一步拓展了诗词的内涵。如今随着祖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也将逐渐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中国文化、中国方案、中国范本,我们中国人自己首先要具有这份文化的自信和担当。连续两季中国诗词大会正是传递了这份大国崛起的文化信号,激发起人们学习祖国文化的热情,传递了这样一种中华儿女的正能量。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收官,淡定从容、“飞花令”中出口成章的武亦姝笑到了最后。

 总决赛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武亦姝历经三轮比拼,一路势如破竹,战胜另外5位实力同样超群的选手,最终夺冠。值得一提的是,高一的她在六位选手中年龄最小,仅16岁。

 第一轮个人追逐赛:历史最高分胜出

 2月7日晚,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总决赛。参赛的六位选手均从此前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这场决赛备受瞩目——自春节播出以来,《中国诗词大会》的关注度一直高企。随着武亦姝等人的走红,一场“古诗词热”悄然蔓延开来。古诗文教育顿成热门社会话题。

 决赛第一环节为“个人追逐赛”。武亦姝第二位登场,答对全部9题,获得十场比赛以来的最高分——317分。这一成绩也让现场专家和主持人董卿连连惊叹。

 这一环节中,她击败的三位对手,也都是古诗词“高手”。

 在武亦姝之前登场的,是此前两获攻擂资格的张淼淼。但在总决赛中,张淼淼答错第九题,得分止步于216分。

 于武亦姝之后登场的,是来自新加坡的李宜幸,她在第五期节目中获得过擂主席位。遗憾的是,这次她答错第二题,提前离场。

 第四位出场的选手陈更参加过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比赛中更是三次成为擂主,她在网络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视作夺冠大热门。

 此次出场,答完前六题后陈更斩落306分。但在第七题时她出现失误,遗憾目送武亦姝进入第二轮比赛——攻擂资格争夺赛。

 二、三轮:更从容状态获胜

 第二轮“飞花令”比赛,武亦姝的对手来自“百人团”中的获胜者——大学语文教师王子龙。

 这一场飞花令的主题词是“酒”。也就是说,两人要轮流说出带“酒”字的诗句,直至对手无法继续。这考验的不仅是诗词储备量,还有临场快速反应能力。

 这一轮比赛中,武亦姝与王子龙进行了八轮交锋,一口气说出了苏轼《水调歌头》、曹操《短歌行》、柳咏《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将进酒》、范仲淹《苏幕遮·怀旧》、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一)中的诗词。

 过招至第八轮,当被提醒所背诗句重复后,王子龙一时“哑火”,最终由武亦姝胜出。

 最后一轮比赛是1vs1的擂主争霸赛。武亦姝挑战的是之前四夺擂主席位的守擂擂主彭敏。

 赛制规定,擂主争霸赛共有9道题,两人抢答,答对加一分,答错对手加一分,率先积满5分者获胜。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在这场由线索、文字线索题组成的比赛中,两人展开激烈角逐。

 这一轮比赛中,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彭敏出现因紧张出现错抢,年龄更小、自言“压力巨大”的武亦姝则表现得更为从容。

 最终,武亦姝以5:3的比分战胜彭敏,成功夺冠。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2

 我热爱诗歌,特别喜爱唐诗宋词。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中高声吟诵,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味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在我看来,唐诗就像巍峨挺拔的泰山,而宋词就像玲珑如玉的桂林山水。

 这个寒假,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主要以打擂台的形式为主,节目组从各地选出了热爱古诗词的达人共一百个,包括外国学子,古稀老人,他们组成百人团,挑战选手和百人团同时听题答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

 这个节目中真是藏龙卧虎啊!百人团中高手如云,而挑战者更是功底扎实。在第一期的节目中,第一位选手就是一个小女孩,叫李尚荣。她在前面的九题中连连告捷,击败了许多百人团的大人选手,而在最后一题中,因为不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句中“商女”意思而失误,不过也成功赢得了一百二十四分的好成绩。后面的选手更是越来越厉害,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残疾人彭超成为擂主。

 在比赛中,评委老师的点评画龙点睛,文采飞扬,让我受益匪浅。我努力与台上的选手同步答题,只能偶尔答对几题,这让自诩为“经典专家“的我汗颜。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诗词功底还不够扎实,有很多诗词不能很好地理解,有的诗词我还没有背诵过等等,在他们面前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学生”。

 所以,我一定要多背古诗,多积累,就像台上的一位大姐姐说:“喝水虽能解渴,但是喝茶更能品出它那独特的幽香,用诗歌来熏陶生活,生活会更充满诗意。”说的多好啊!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就让我们以诗歌为生活的指航灯,让它点亮我们的人生之路吧!加油!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3

 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硕人》

 诗歌史上最早的“点睛之作”恐怕要数《诗经·秦风·硕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了,诗中的美人在顾盼之间,一晃过了数千年,顾盼有神的美目牵动了历代许多诗人的心,使人久久不能忘记。余冠英先生将这一章译为现代汉语:“她的手指象茅草的嫩芽,皮肤象凝冻的脂膏,嫩白的颈子象蝤蛴一条,她的牙齿象瓠瓜的子儿,方正的前额弯弯的眉毛,轻巧的笑流动在嘴角,那眼儿黑白分明多么美好。”

 2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登徒子好色赋》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辞赋作品。这几句被视为展示女性之美的经典之笔。东家那位**,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

 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微笑是天地间最美的表情,白居易对杨贵妃笑容的描写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她只要回过头来转动一下她那明丽的眼睛,再轻轻地一笑,就能够展现出千百种风情魅力;后宫里无数的美女,在她美艳夺人的光彩照耀下,全都黯然失色。白居易不惜笔墨,着力描绘了杨玉环出场时的艳惊四座。至今我们还能想像出那一笑的魅力,轻软、妩媚,如山林间淙淙的清泉,六宫的粉白黛绿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

 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李延年《李延年歌》

 在汉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的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诗人将所咏美女赞为冠绝当代而独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城邦就会倾覆,再看她一眼国家就会沦亡。一阕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这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之例。

 5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洛神赋》

 《洛神赋》是曹植的名篇,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尤为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的风姿神韵,给人以轻盈、飘逸、流转、绰约的动感。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风吹落雪。

第四期:

挑战者:闪帅、弋锒、武亦姝、毕凯

攻擂资格争霸赛:陈思婷VS武亦姝

擂主争霸赛:陈更VS武亦姝(胜)

擂主:武亦姝

第五期:

挑战者:肖如梦、曹羽、朱捷、王若西

攻擂资格争霸赛:肖如梦VS李宜幸

擂主争霸赛:武亦姝VS李宜幸(胜)

擂主:李宜幸

第八期:

挑战者:张勤、罗墨轩、牛丽珍、武亦姝

攻擂资格争霸赛:罗墨轩VS彭红宾

擂主争霸赛:彭红宾VS彭敏(胜)

擂主:彭敏

第十期:

挑战者:张淼淼、武亦姝、李宜幸、陈更

攻擂资格争霸赛:王子龙VS武亦姝

擂主争霸赛:彭敏VS武亦姝(胜)

总冠军:武亦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017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5
下一篇2024-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