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都干什什么?

中秋节都干什什么?,第1张

中秋节, 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农历八月十五,正逢中秋,三秋至此为半,正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时节。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天净无片云,地静无纤尘。明月易低人易散,相见时难别亦难。由此,更应珍惜现在能拥有的花好月圆夜。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当天,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着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圆圆

团团

嫦娥与玉兔

提到中秋节,就不得不提“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另一种说法则把后羿描绘为远古时期有穷国的国王,力大无穷,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滥施苛政。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搞来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得知此事,为使百姓免受后羿长期的残暴统治,就偷偷把仙药吃了,化作仙女飘向月宫。

那么,玉兔为何要追随飞上月亮的嫦娥呢?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

兔仙回家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雄兔语重心长地对妻儿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最后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中秋习俗

赏月、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成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

中秋雅味

月饼

中秋节,家家都要吃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田螺

清咸丰年间《顺德县志》载:"八月望日,尚芋食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没有小螺,因此肉质肥美,是食田螺的佳期。广州民间,不少家庭都有中秋食螺的习俗。

藕盒

中秋食藕,有寄托团圆之意。江南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馅儿,下锅煎至金黄,称为藕盒或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螃蟹

中秋宴俗,古时以宫廷最为精雅。明代宫廷中秋讲究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鸭子

福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因此时鸭子肥壮。多以槟榔芋与鸭子一同烧,味道独特。中秋宰鸭也是台湾高雄的风气,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食水鸭公加菜。广西、云南的仫佬族,在八月十五买饼杀鸭,欢度佳节。

  汉族: 赏月 、吃月饼 、 观潮 、玩儿兔爷。

  壮族: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满族:许多满族家庭仍延续着“拜月”的习俗。每逢八月十五日晚上月亮升起之时,在院中心放一桌 子,用半斗子(过去秤粮食用品,圆形)装满高梁,点上香烛,上摆碗筷和各种水果、煮毛豆、月饼等,一家人跪在地上,向月亮叩拜,祈求保佑人寿年丰,平安圆满。

  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德昂族: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仡佬族: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

  朝鲜族: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当明月升空时,请数位被推选出来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后,再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蒙古族: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著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赫哲族: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采葡萄、梨子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苗族: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都喜欢举行“闹月”活动。中秋之夜,沐浴着如丝如缕的月亮,吹响悠扬的芦竹,跳起苗族歌舞。青年们在“闹月”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我就知道这么多了,还是到处搜罗的。没帮到你的话请见谅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99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5
下一篇2024-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