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流行的地方语言

福建莆田流行的地方语言,第1张

  莆田

  莆田话即兴化方言,兴化方言属汉语方言系闽海方言群,为福建省十个汉语方言之

  一,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兴化方言俗称“莆仙话”。兴化方言的特色是:八

  音(包括白阳入)分明,保存着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汉语。国际音标中边擦清音(舌尖前

  音)就是兴化方言的独特标志,有人认为这是古百越族的底层语言遗存。

  莆田话流行区域除莆田市的莆田县、仙游县、涵江区、城厢区、湄洲湾北岸、湄洲

  岛外,还分布在福清、永泰、惠安等市、县的部分村落。宋、元后,不少莆仙人因谋生或

  飘洋过海,或迁徙他乡,随着他们的足迹,兴化方言也被带到各地。远的如新加坡、印尼

  、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都有兴化方言的分布,近的如闽东、浙南沿海均发现兴化方言岛。

  在台湾,有不少寮、廊、坑、厝、店地名前冠以“兴化”,这表明在今日的台湾,也不乏

  兴化方言的踪迹。

  在汉语方言特别是福建诸方言中,兴化方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其语音特点

  所决定的。

  莆田话在保存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某些特点方面较其他汉语方言显著,国际音标

  中的边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独特标志;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

  无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著名论断,可以在兴化方言中找到大量例证;在广化寺有两座宋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建造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石经幢,上用中、梵文勒刻,其

  中梵文英译本中的“伽、迦”等与兴化方言读音相同。

  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有的话好像很“土

  ”,根本就写不出来。其实不然,兴化方言任何一句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句句字字有来历

  。如,莆仙人将淘米水之类的猪饲料叫做“潘”,1949年大众书局出版的《大众字典》第

  377页关于“潘”字的解释有两个,第一个是:淘米泔水;第二个是:姓氏。又如,莆仙

  话把成年的男人叫做“打捕”,源自古代氏族社会中男人主要外出打猎捕鱼。莆仙话连古

  代社会的家族成员分工都能反映出来,其源流之久长可见一斑了。

  兴化方言八音(包括白阳入)分明。在今普通话中,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

  个声调,没有入声。这是因为在古汉语的演变中,入声字已于元代消失了。但是,莆仙话

  中却仍然保留着大量的中古汉语的入声,构成完整的八音。有些人写旧体诗词时,分不清

  哪些字是仄声,用莆仙话一读便知:音节短促不能拉长尾声的便是入声,入声属于仄声。

  莆田话在语音上的另一个特点是, 无前后鼻音之分,只有鼻音尾韵;无平卷舌音之

  分,仅有舌齿音,因此莆仙人说普通话常闹笑话。

  莆田话还有个音变特征。所谓音变就是某些字、词在同其他字、词连读时,语音发生

  了变化。虽然其他方言也有这个特征,但远比莆仙话来的简单。这也是莆仙话难学的一个

  重要原因。

  莆田话中不仅保存着大量的古汉语语音,也保存着大量的古汉语词汇。许多古籍中

  可以看到的词汇,一直被莆仙话继续沿用着,只是读音发生了变化而已。

  莆田话在词汇上除了大量继承古汉语词汇外,另一特点是词汇的通用性较其他汉语方

  言发达, 特别是动词。如:莆田人的“打”字,可表达120多种不同意思的动作,仙游人

  的“装”字,几乎可代替所有动词使用。

  莆田话在普通话了冲击下,将慢慢退出历史,直到灭绝。又了文化要消失了!!!

滴侯。莆田话你好来读就是“滴侯”,福州话没有早上好或晚上好这样的招呼,直接说:ho (好)ho a (好啊)就可以了。莆田话,拼音是pútiánhuà,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莆仙语(莆仙话)的一种方言。

莆田话花额是高兴的意思。莆田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莆仙语(莆仙话)的一种方言。莆田话是分布于福建沿海中东部的地方语言,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声音之一,保留了大量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入声,构成完整的八音,各地的莆仙话多由七个传统调类和一个新调类组成,七个传统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以莆仙话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莆仙戏和莆仙木偶戏等。

福建莆田,也有“海滨邹鲁,文献之邦”的美誉,很多外地人对福建本来就不怎么熟悉,更不用说莆田了,全靠闽南系打出福建的名声,更多的时候,莆田反而承受了一些声名上的“重担”,殊不知两宋约300年期间,古莆田出过5个状元,990个进士,6个宰相。

如今的莆田民间富裕,乡村别墅成群,俨然在闽东和闽南之间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成为“闽中”这么一个区域,这个闽中地区虽然比较小,莆田约300万人,但是能量较大,潮汕部分地区、湛江雷州、海南共有超过1000万的后裔。在语言方面,和闽东福州宁德、闽南厦漳泉对比起来,有较多不同。

平时,当其他省份的人看到福建人时,一般都认为他会说闽南话,实际上并不一定。仅仅是福建沿海的闽东、闽中地区,与同为沿海的闽南口音就区别挺大的,就连在福州和泉州位置中间的莆田听闽南人说话,都只能听懂六七成,听闽北福州人说话,只听懂在两三成左右,更不用说叫莆田人去听闽西龙岩客家话和闽北吴语系了。

莆田话也叫莆仙话,就像古汉语的活化石,保留了很多古代口语的印迹。比如莆仙话称“我”为“吾”或“寡”;称“你”为“汝”;称“筷”为“箸”;称“媳妇”为“新妇”如《国策·卫策》:“卫人迎新妇。”;称“房”为“厝”,莆仙话也被语言界认为是闽语里主要的一种分支方言:莆仙方言。

今天在福建有人说莆田为何不纳入泉州?实际也体现了福建本地人都不是很了解莆田这座城市。莆田在唐朝时就有本地戏班进宫献艺,戏班采用的是莆田口音,这是今天莆田人对自己口音的自豪初始之时。随后的宋朝,在木兰溪等地方的水利灌溉、沿海盐场、沿海渔场的孕育之下,莆仙平原上的人才辈出,仕途亨通,老乡带老乡,加强了莆仙话的向心力。

宋朝时莆田经济早已经脱离了泉州圈,反而是和福州来往更多,兴化府成立之后更是如此。以闽南话打底的莆仙话糅合了部分闽东福州话,形成了今天独具一格的莆仙话。比如“自己”说“家己”,这是和闽南语相同之处,“娶”说“讨”,这是和闽东福州相同之处,“知道”说“知晓”,属于两地口语的结合体。

属于莆田自己口语也是有的,例如“丑”说“蠢”,“桌子”说“床”,“怎样”说“怎生”等。莆田人就是这么固守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当然也会固守着自己闽中人的地理标签,这就是闽中莆田的方言,与闽东、闽南地区的不同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96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4
下一篇2024-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