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别诗

关于送别诗,第1张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 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 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 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 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 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章楶 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恨客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别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

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 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愁绝不忍听

(没办法,只记得这些了。)

深情厚意 壮志雄怀——谈李白的离别诗

2006-11-05 15:15:32

大中小

“白也诗无敌,浑然思不群。”诗圣杜甫用“无敌”和“不群”高度评价了李白的诗歌境界。能被诗圣如此高看的作家别无他人:风骚之后,李杜诗作几占半壁江山,二千余年诗坛,李杜光芒万丈。面对同坛敌手,杜甫全无“既生亮何生瑜”之感,反倒“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这其中既有对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高超诗技的赞叹,又是对李白“思君若汶水”之离情别意的回应。

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流连于李白的浩繁诗丛,顿然目不暇接,魂悸魄动。然而我们若要深切了解“无敌”“不群”却又“斯独憔悴”的一代诗仙,莫若去品酌他情深意切、志壮怀雄的离别诗。一则李白的离别诗质高量多,能从中窥得李诗兼风之长、泛浪漫之光,清新俊逸,豪放雄浑的艺术风格。二则李白一生任侠自许、游踪满天,因而狂歌豪饮、“飞扬跋扈”饱览群山、访古伤今成了他主要的生活内容。诗酒留连、风流倜傥,举酒欢庆、把盏伤别中的往来聚散成了李白融于社会的主要方式。三则李白仕途虽然短暂而坎坷,然而“安社稷、济苍生”的抱负始终未灭。因而诸多壮志雄怀、忧愁怨愤往往掩映于离诗别歌中。所以,李白的离别诗正是我们了解社会化的李白的入点。

李白的飘逸豪放风格所依托的精神实质无疑也是“无敌”的壮志雄怀和“不群”的深情厚意。他的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表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无限关注上:治世歌颂祖国的大好山河,乱时伤怀民族的存亡兴替;得时高歌狂饮,情悦意胜,失意狂饮高歌,悲己悯人。也表现在对和平仙境的向往、对不义战争的憎恨。“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华。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清中华”正是李白关心祖国命运的写照,也是他壮志雄怀的具体化。这种深沉悲慨源于他“安社稷、济苍生”的远大抱负。

“桃花池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生动的虚实对比表达了离别时李白油然而生的、对一位普通劳动者的款款深情。“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乌衣啼》)则更是同情劳动人民的“泣鬼神”之语,征夫厌战思归的怅然、思妇寂寞思夫的悲伤全在离别赠诗之只言片语中浸染。而在《别内赴征三首》中,“王命三征”的征夫和牵衣问行的怨妇之间的同怀互勉,正是李白对劳动人民满怀深情厚意的映照。”白玉楼高看不见,相思须上玉门关。。。。。。寒灯夜雨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夜雨连晓,泪尽楚关,而不尽的是征夫怨妇的离愁别绪,还有李白的悲己悯人。全诗饱含着李白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

李白的豪放任侠在其众多的诗歌中有突出的表现。古风中的庄周秦皇、凤鹤松柏;乐府中的蜀道剑阁;歌诗中的猛虎蛟龙。。。。。。无一不是其“欲济苍生未应晚”之豪侠胸怀的托附。这种情怀在他的离别诗中则更是淋漓尽致。《将进酒》这颇具送别意味的歌诗,正因“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大放异彩。而《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中,李白豪气十足的写道:“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留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六搏争雄好采来,金盆一掷万人开。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这既是对外甥的勉励,同时又是李白自己“清中原”之壮心未泯的外现,也是李白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的喷发。《留别王司马嵩》中写道:“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斤?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余也南阳子,好为《梁父吟》。”这“五湖心”恐怕不唯王司马独有吧。

仔细说来,李白的离别诗可细分为几个小类:伤别诉情,饯行述怀,谢恩酬答。

先说伤别诉情类。李白一生任侠自许,游踪满天,光明磊落,风流倜傥;以布衣身份啸傲公卿,乐善好施,诗酒留连。年少时疾恶如仇,手刃无赖;同游的朋友病逝了,他先安葬后又取尸洗骨,背行数百里,送归故土。侠骨柔情,竟至于此。在《赠孟浩然》中他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从此揖清芬。”作者用“风流天下闻”总写孟浩然,表达了对孟夫子的高度赞扬和仰爱,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而在《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中,“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四句,借潮水比流人,一愁苦,一泪尽,伤别惜聚之情泪细海深。在《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别杜、范》一诗中,作者先借景况情,已悲故喜,“我觉秋兴逸,谁觉秋云悲?”末了却又喜外生悲,“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真应了他另一首诗中说的那样:“东流若未尽,应见离别情”呀。在《泾川送族弟淳》一诗中,李白则借景托物,来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叹息苍梧风,分栖琼树枝。清晨各飞去,飘落天南陲。望及落日尽,秋深暝猿悲。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

由于李白“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在朝廷中自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忤逆失宠,遭谤放还那是必然的事。此后的李、杜、高相会中更见李白的情真意切。李杜二人相见恨晚,同游四月,留恋山水,伤心家国,酣酒高歌,推心置腹。分别后,同怀共缅,生死不渝。在“寄诗”《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中,李白用“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表达了对杜甫的似水长情。联系李白“散诗”中“汶水泱泱兮,载沉载浮”的诗句,又可从中领会到李白对杜甫身世浮沉的关注。李白接着别游东鲁,历金陵、访天台、游四明,既而归隐庐山。李白相识满途,别愁频频。《留别金陵诸公》中说道:“欲寻路峰隐,先绕汉水行。。。。。。若攀星辰去,挥手缅含情。”挥手长缅,殷殷惜别,此情此义,易涨难消,真是“诸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呀(《金陵酒肆留别》)。而在《留别龚处士》一诗中,作者忍不住叹息:“赠君卷施草,心断竟何言?”在《江夏别宋之悌》一诗中作者更是太息长叹:“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曾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面对挚友间的长离当死别,却也是心断泣无穷,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提到李白离别诗的伤别诉情,我们不能不提到其中少有的、意境高远、格调清新的“别诗”如《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全诗写景叙事,不着愁字,而是借“孤蓬”“浮云”“落日”“斑马”兴意渲情,用词含婉,情意深长。浮云如游子徘徊逡巡;落日似故人依依惜别;而斑马之萧萧不正是彼此说不尽的千言万语,道不完的深情厚谊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另作“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一“尽”一“惟”人景相衬,物是人非,悲从中来。流向天际的是拳拳的故友,又何尝不是惜别的心雨呢?至于《别东林寺僧》中所说的“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丘”恐怕是强作欢颜、烦盛于笑吧。

继说饯行述怀类。离别自是留与离双方的行为,离情别绪,伤悲缕缕,但也不只是悲伤而已,其中互勉互祝更是情理所然。李白里别诗中当然不乏述怀之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其峻心傲骨的外现,表达的是《留别鲁颂》中“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所喻的刚劲、豪放、飘逸,洋溢着“天仙辞气”。这类诗既表现了李白“慷慨自负、不拘常调、气度宏大”(见《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的特点,又是“为诗格高旨远”(见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的例证。李白“开口成文,挥翰雾散”(语见乐史之《李翰林别集序》),赋心时情真意切,寄怀时“文高气雄”。在《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中,李白写道:“君思颖水绿,忽复归嵩岑。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虚名。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好一个“相与济苍生”,说的正是其壮志雄怀。李白虽心高气傲,但“安社稷,济苍生”的雄心大志始终未灭,在他的离别诗中处处可见其耀眼的光芒。《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中,李白剖心明志:“余欲罗浮隐,优怀明主恩”,“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送张秀才从军》则既有对友人的祝勉,又有自己内心希望的表白:“当令千古后,麟阁著奇勋。”全诗写道:“六驳食猛武,耻为驽马群。一朝长鸣去,骄箬龙行云。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周粟犹不顾,齐圭安肯分?抱剑辞高堂,将投崔冠军。长策归河洛,宁亲归汝坟。当令千古后,麟阁著奇勋。”

而对于那些应试不利者,李白的送别诗充满了抚慰和激励。《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一诗就是其中一首。”夫子闻洛诵,夸才才固多。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道可东买之,五宝溢山河。劝君还嵩丘,开酌眄庭柯。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李白担心落第者久客成蹉跎,不禁直言相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送戏郗昂谪巴中》则表达了对仕途不达者的理解和劝勉:“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思君未可得,书此谢情人。”瑶草会入天地春,这是多么形象而沁心的宽慰呀!

李白在送走一个又一个友人志士后,自己也不免“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了。于是,在《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一诗中,李白更是豪气四溢,志兴翻飞:“入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雄。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宫。将飞天地阵,兵出塞垣通。祖席留丹景,征麾拂彩虹。旋应献凯入,麟阁立深功。”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鲜明生动的形象,洋溢着李白的浪漫风采,寄托了李白的沉阔情怀。《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中,李白驰骋想象,壮怀激烈,描摹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西姜延国讨,白起佐军威。剑诀浮云气,弓弯明月辉。马行边绿草,旌卷曙霜飞。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由此看来,李白的离别诗将饯行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

如果说伤别诉情诗是李白热爱人民的必然,那么饯行述怀诗则是李白兼济天下,富安万民理想之结果,而谢恩酬惠就是李白任侠豪放性格的外现。

《赠汪伦》既是李白珍惜劳动群众的友谊的代表作,又是李白谢恩酬惠的佳篇。《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是李白别诗中较长的一首,对魏万“访我三千里”的赏识,以及“君抱碧海珠”(语见魏万《金陵酬翰林谪仙子》)这样的赞誉,李白内心激荡,欣然命答:“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别韦少府》一诗是李白别诗中谢恩成分不浅的诗作,对韦少府“洗心”、“清耳”的赠言,李白深有感触,欣然谢曰:“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别离有相思,瑶琴与金樽。”

读李白的离别诗,不能不读的是另一类述怀时: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诗。这些诗是《蜀道难》的意境在李白人生仕途上的再现,又是《行路难》之茫然心态的继续。换句话说即是《行路难三首》中“大道如天直,我独不得出”的怨愤在知心朋友面前的宣泄。这种怨愤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小病大吟,而是他高远的志向和艰难的仕途相冲突的结果。李白志气干云,才气万丈,然而现实却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语),李白自己也不由概叹:“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见《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然而,李白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却写道:“苟无济代心,独善也何意。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谈天信浩荡,说剑纵纷纭。谢公不徒然,起来济苍生。”可见面对残酷的事实,李白的壮志并未偃息,他任仍然追求着“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所以,在《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中,李白坦言:“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胆雪胸臆。忽蒙白日回影光,直上青云生羽翼。”他还表示,“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李白的个性本在“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留别鲁颂》)。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李白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然而君主不明,天地不清,好不容易被召为翰林,却中馋被放,济世安邦的雄怀大略无从酬展。因而有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诗中作者借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瀛洲以自明仙境之不可得,转而游览“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天姥山,然后以天梦境喻生活遭遇。面对“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天上人间,李白魂悸魄动,惊起长嗟,宫中数月原也不过是好梦一场,虽然他明明白白地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其中的失落、伤感是不言而喻的。

长安放还后,李白“委身国士”、“敢效微躯”(语见《与韩荆州书》)的努力归于虚枉,用他的“残句”来说是“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了。平日豪情万丈的李白也不由得因失落、伤感而长吁短叹。他在《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乘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另两首离别诗《送侯十一》中的“空余湛卢剑”以及《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中的“空余贾生泪”也都是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凄然心怀的写照。不过倒让我们更清楚地从中窥知谪仙李白的壮志雄怀和深情厚谊!

李白的另一类离别诗所表现的是悯人慰己的情愫,作品虽不多,但很能表现李白的内心世界。李白自身豪放达观,但人情变故屡屡不如人愿,而友人知己的遭罪受难也无不令他“魄感精动”再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因而悯人慰己,怨恨屡屡。《送薛九被馋去鲁》一诗中,李白借古讽今,以战国四公子被重用的事实反比当朝不识士人的事实,既为友人鸣不平,又排遣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我笑薛夫子,胡为两地游?黄金销众口,白璧竟难投。”接着抨击时弊:“借问笑何人,笑人不识士。”继而抚慰友人:“尔去且勿喧,桃花竟何言。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黄金被销,白璧难投也正是李白自身遭遇的写照呀。

窦司马贬宜春时,李白也正是心怀怨愤的时候,对比今昔荣辱兴衰,慨叹仕途坎坷,指斥官场黑暗就成了《送郗昂谪巴中》的主要内容。诗作先回忆往昔:“天马白银鞍,亲承明主欢。斗鸡金宫里,射燕碧云端。堂上罗中贵,歌钟清夜阑。”而如今却是“何言谪南国,抚剑坐长叹”。可真是“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呀。哀怨交加的李白只能怅然长叹:“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或者便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生活中的诸多不意,李白在《泾川送族弟淳》一诗中解释到:“仙人不见我,明月空相知。问我何事来,卢敖接幽期。。。。。。”

李白一生,胸怀大志,仰慕排忧解难的鲁仲连,济事安民的诸葛亮,抗暴却敌的谢安、张良等人。高卧庐山时依然奋起随伍抗敌,虽因此遭罪,然而爱国济世之心老而弥笃。正可谓“光明磊落,风流倜傥”,这在李白的歌赋中屡有表现,而其留给后人的离别诗,则在手挥目送中述志遣怀,陶铸灵魂,鼓舞人心。并且通过纷繁芜杂的时事人际,体现了那个不平凡的时代的、整个民族命运的动荡遭遇。而我们,则从他的别诗中感受到诗仙的豪放飘逸,清新俊朗;同时也从中洞悉诗人内心所蕴积的郁愤和深情。

李白的离别诗,隐映着壮志雄怀,深情厚意。正是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之汪洋!

(没办法,这只有在网上找了)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赏析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3]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4] 诗的前二句,作者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这是自《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后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了。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5]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新唐书》本传说王维早慧,"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年十六、七,即往长安、洛阳游历,谋取仕进。此期间写了一些游侠诗。开元七年(719)七月,他赴京兆府试,中解头。他是一位文艺全才,诗、文、书、画都很著名,又精通音乐,善弹琴、琵琶。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等官,后弃官隐居。 开元十七年(729),在长安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开元十九年,王维的妻子病故。他从此不再续娶,一直孤居三十年。

  芙蓉楼送辛渐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诗人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果诗人说,汪伦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样深,也是可以的,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刻意雕琢的味道。而诗中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读者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清廉居士,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 岑(cén)参(shēn)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诗题是“送武判官归京”但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岑参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绘的是边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中军置酒”,不是岑参置酒,而是中军主帅置酒;鼓乐齐鸣,也不会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对饮话别,而是边塞将士为归京使臣举行的盛大宴会。因此,如果说表现了友情的话,那么,应该说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边塞将士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友的情谊。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它已将怀念祖国的思乡之情,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因此它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

  在艺术上,这首诗给人一种奇丽新奇的情趣。之所以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一是因为诗人有长期边塞生活的基础,能准确地把握边塞风景的特点,写出它的奇处;同时因为诗人富于想象,善于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主观的体验和联想,而不是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上。其次是它写景抒情极富变化。诗人善于用不同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写景抒情。有时实写,有时虚写。有时大笔挥洒,有时又精雕细刻。先用比喻手法写清晨的雪景;再用反衬、夸张手法写雪天雪地;后用烘托、对比手法写暮雪。从雪中的树、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军营,雪中的红旗,雪中的天山。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由外及里,又由里及外;由地面写到空中,又由空中写到地面。立体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诗人的丰富感情。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其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王勃的这首诗,就是二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再读一读王、孟的五律,进而读一读李,杜的五律,就会发现这种新诗体在有唐一代的发展如大江奔流,一脉相承,而越往前去波澜越壮阔。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为“慢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是推动人的代表,但因经常为歌妓写词,曾被一度认为是风流之人而仕途不佳,郁郁不得志过。但后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此词写离情。梅残、柳细、草熏、风暖、暗示着离别。征人之路,渐行渐远;闺中人的愁绪,愈益深重,直教人揪心落泪,肝肠寸断。

  上阙从远行人着笔,写他途中见到恼人的春色而引发的愁绪。旅舍周围的梅花已然凋谢零落,溪畔桥边的柳丝弱不禁风,起首二句写征人旅途中所见初春景象。在这草春风暖的美好季节里,征人却不得不离家远行。一个“摇”字既写旅途颠簸之苦,更写孤独跋涉心神不定的糟糕心情。“离愁”二句直接表达心中离愁,随着离去的路途越来越远而愈益加重加深,宛如春水绵绵不断、无穷无尽。此以春水喻愁,正如李后主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个“渐”字,承接紧凑而又对比鲜明,形象真切,合符情理。

  下阙转向闺中人,在心上人离开以后登高望远,遥念离人,泪眼迷茫,哀怨满怀。起首三句生动描绘她登高远眺时脸上的表情,心中的感受。“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工整的对偶,恰当的叠字,一个断肠美人儿的楚楚动人形象栩栩如生。妙在“楼高莫近危阑倚”句,既似怨妇心中怨语,亦如远行人遥遥传来的劝慰。结末二句由近及远,由人及景,意味幽远,意境开阔,是情景俱佳的警句。哀而不伤俨然一幅隽永的写意画。卓人月在《词统》中赞曰:“‘芳草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云:“春水写愁,春山骋望,及切委婉。”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赞曰:“‘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又:‘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淡语之有情者也。”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春水春山走对妙。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一望无际矣。尽处是春山,更在春山外,转望转远矣。当取以合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 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 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 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 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 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②。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③。

  (注:①少府:唐时县尉;蜀州:指今四川省崇川市。

  ②辅:护持,夹辅。

  ③无为:不要。)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唐代文化人送别往往赋诗相赠。赠诗以贴近其人其事其情为佳。套用西方理论所讲的"这一个"来说,送别也必须写出"这一回"。元二其人,史籍难考,大抵只是王维的一般朋友,不见得很"哥们",不见得属"死党"。使安西其事,固然要吃苦,但也荣耀。王维送元二其情,由前面两点推导,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与略略的遗憾为宜。我们且照着诗句看王维怎么处理:

  下笔从朝雨写起,其实是写了出使日的好天气:那雨轻轻湿润了大地,让阳关路上那些讨厌的尘土不致漫天飞扬。这对于没有红旗轿车可坐的元二来说,可算是天公的特别照顾了。有天公照顾,以后在马车上的行程想必安全、舒适、快捷些吧--王维没说"一路平安"和"旅途愉快",但这些意思却都包含在诗句里了。

  第二句写元二将要离开的客舍,虽然柳枝是等待人们折来送别的,见到柳毕竟会产生一点离情别绪。但王维显然要淡化那离情别绪,所以强调柳色是一片青青,在细雨清洗下更焕发着新的神采。作者用这句创设的氛围是开朗而非沉重的。读诗至此,应该把握住作者的主导情绪:他没有理由在后面两句表现悲戚,否则前后就太不协调了,作为一首七绝就失败了。

  这样读下去,后面两句一"转"一"合"其实都没太大的激动,不过是表示毕竟有点遗憾,今朝还能一起喝酒,"你"出了阳关,再聚一回已不知要等多久了。

  世人总把"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脱离全诗且脱离盛唐背景的解悟。盛唐以后,许多小文人陷在个人的感情圈子里出不来,见花流泪,对月伤心,把离愁别恨铭刻在小肚鸡肠内,完全不知道世间还有"壮别天涯未许愁"的场合。西出阳关虽无故人,但西出阳关还有功业嘛!怎能在临歧饯别之际作儿女子态呢!用小文人的胸襟是量度不出盛唐诗人的怀抱的。然而不幸,"研究"古典文学的偏多染着小文人习气。有人竟说,读到"西出阳关"便心中流血。本人在此谨衷心祝愿他以后不会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或"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以免心脏爆炸。

  我们有些很不经大脑的偏见,以为在诗里传出的一定要是深情,却不知道,人际之情,深浅是因关系而定的。该深的固然要深,关系不深却写得深,便显得矫情而且有阿谀谄媚之嫌,作者人格会因此而掉价。王维他们是视人格为命根的,他怎肯对一位普通朋友送上一份超越普通之情呢?

  一般朋友的送别实在只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和略略的遗憾为度。此诗一出,许多别宴便以唱"阳关"代替各自赋诗。这现象正好说明王维所写内容情调具有普泛性,最适合一般朋友表达感情的度。试想想,假如只是泛泛之交,离别时,某甲对某乙竟流泪而执手;或者某丙要去做大生意,某丁却说希望路断车轮生四角,这不都成大笑话么!至于后来,听唱阳关三叠会有断肠之感,那是因为音乐起了诗歌原所没有的作用造成的

  王维送元二,大抵只是应酬。人在官场,少不免有应酬。但应酬要写诗时,却又要显出独特修养来才好。《送元二使安西》,技巧一流。这类应酬诗,王维其实写得并不少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译文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赠汪伦》

  唐李白

  译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雨霖铃》

  宋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④,方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鉴赏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送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932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4
下一篇2024-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