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La
中文名: 海上钢琴师 | 1900的传奇 | 声光伴我飞
导 演: ( 朱塞佩·托纳托雷 Giuseppe Tornatore )
主 演: (蒂姆·罗斯 Tim Roth) (普鲁特·泰勒·文斯 Pruitt Taylor Vince) (梅兰妮·蒂埃里 Mélanie Thierry) (比尔·纳恩 Bill Nunn) (克拉伦斯·威廉姆斯三世 Clarence Williams III) (彼得·沃恩 Peter Vaughan)
上 映: 1999年08月14日
故事背景发生在本世纪初,描述一名具有钢琴天赋的孤儿历经一切的苦难:音乐、爱情及两次大战,但他从未放弃过他生长的地方。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Danny Boodman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留下来的事物时,却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缩写,于是Danny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Danny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Max在因缘际会下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见识到这位传说中的海上钢琴师——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而1900在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Jelly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声势更是如日中天。但尽管Max再三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1900却始终未曾踏足陆地一步。直到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船舱之外清秀动人的女孩,并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即片头Max与乐器行老板所提到的不知名曲子)。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究竟1900会不会为了去寻找女孩而离开30多年来的船上生活?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影片的配乐出自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以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又一次掳获观众与乐迷的心。《海上钢琴师》被誉为是1999年最不容错过的**原声带之一,并众望所归地荣获了金球奖最佳**配乐奖。
花絮:
·片中那位挑战1900,还大言不惭的说是他发明Jazz的那位仁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Jelly Roll Morton。《The Crave》本来就是他的作品。在**里饰演Jelly Roll Morton的那位Clarence Williams III,他父亲Clarence Williams也是早期Jazz的重要人物之一。据说是第一位在谱子上使用Jazz这个字眼的人。
·**中的SS Virginian号在历史上确有其船,1904年出厂,1954年左右被废弃。它还与泰坦尼克号有关,据说沉船时SS Virginian号就在附近能接收到无线信号的地方。
·片中轮船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SS Lusitania号及其姐妹号SS Mauritania。1900弹钢琴的舞厅有着跟SS Mauritania号相似的圆形屋顶。
·最后在录音合成时采用的大部分实际音响出自钢琴家缔尤特布塔。
·虽然Tim Roth本来不会弹钢琴,但经过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训后应该是学会了。片子里对1900弹琴时手部的拍摄镜头充分说明了那是Tim Roth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长)。要知道做到"形似"对初学者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
英文名: Vita è bella, La
中文名: 美丽人生 | 一个快乐的传说
导 演: ( 罗伯托·贝尼尼 Roberto Benigni )
主 演: (罗伯托·贝尼尼 Roberto Benigni) (尼科莱塔·布拉斯基 Nicoletta Braschi) ( Giorgio Cantarini) ( Giustino Durano) ( Sergio Bini Bustric) ( Marisa Paredes)
上 映: 1998年10月23日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去笼罩着整个意大利。
圭多是一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和好友菲鲁乔驾着一辆破车从乡间来到阿雷佐小镇,他的愿望是在小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过上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途经一座谷仓塔楼时,年轻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从塔楼上跌落到他的怀中,原来塔楼上有个黄蜂窝,黄蜂经常骚扰当地居民。多拉想为民除害,烧掉黄蜂窝,反被黄蜂蜇伤。圭多立刻对她产生了好感,热情地为她处理伤口,为表示谢意,多拉送了一些鸡蛋给圭多,意味深长地目送他远去。
阴云密布的意大利,纳粹的反动势力日益强大,墨索里尼推行强硬的种族歧视政策,圭多因有犹太血统,他开书店的申请屡遭阻挠,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鲁乔的工作也久无着落。由于生活所迫,圭多只好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他以真诚、纯朴、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了顾客们的喜爱。
一次圭多骑车上班无意中撞倒了多拉,两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爱情的火焰。他不失时机地向多拉表白爱慕之情。
多拉是某学校的教师,有一天从罗马来的督学要到学校视察,圭多得知后,竟冒充督学来到多拉所在学校视察。校长热情地接待他,为取悦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讲台施展起喜剧演员的才华,惹得学生开怀大笔,令校长和教师瞠目结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鲁道夫要去剧院看歌剧,他也买票前往,坐在楼下的圭多始终目转睛地盯着楼上包厢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对圭多的苦苦追求并不在意,但是由于多拉讨厌鲁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鲁道夫一厢情愿地举协和多拉的订婚晚会。晚会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饭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脱了鲁道夫的纠缠,因此赢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嫁给了圭多。
婚后,好事接踵而来,圭多梦寐以求的书店开业了,他们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乔舒亚。圭多闲来无事时常和儿子玩游戏,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可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在乔舒亚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乔舒亚父子,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当多拉和乔舒亚的外祖母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只见人去楼空,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她虽没有犹太血统,但她坚持要求和、儿子一同前往集中营,多拉被关在女牢里,圭多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计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向多拉报平安,一面要保护和照顾幼小的乔舒亚,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圭多的话信以为真,他多么想要一辆坦克车呀!乔舒亚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圭多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当解放来临之际,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圭多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千叮嘱万叮咛让乔舒亚不要出来,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乔舒亚的铁柜时,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儿子不要出来,但不久,就听见一声枪响, 历经磨难的圭多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
天亮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站在院子里,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士兵,将他抱上坦克。
在本片身兼编、导、演三职的罗伯托·贝尼尼是意大利影坛着名的喜剧演员,他在本片发挥了高度创意,用妙想天开的方式将一种几乎已经拍烂的题材——纳粹迫害犹太人点石成金,效果令人绝倒。
在第7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音乐三项大奖,一举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的黑马。这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悲惨生活的**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辛德勒名单》。然而天性乐观幽默的意大利**艺术家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丽人生》,即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找到了一种美丽。
故事很简单:活泼乐观的意大利青年圭多是个犹太人,他来到小镇阿雷佐遇见了心仪的姑娘多拉,经过几番巧遇和努力,他终于与多拉结婚,并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约书亚。可是,好景不长,纳粹在约书亚五岁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为了不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试图让约书亚以为这只是一场游戏。“游戏”结束时,圭多惨死在纳粹的枪下,而约书亚得到了“游戏”的最高奖赏。笔者在最近“奥斯卡获奖**展”观看这部**时发现在座的许多观众都哭了,深深被感动了,就像当年《妈妈再爱我一次》一样,这次是伟大的父爱榜样。作为导演和男主角的贝尼尼知道的话,恐怕不见得会欣慰,一定一脸的苦笑,作为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他要的不是这个效果。
这绝对不是一场悲剧,从一开始圭多搞笑的出场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营造一种喜剧的氛围;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时候种种离谱的举动,特别是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上跳起脱衣舞的情节将喜剧的因素加强到了闹剧的程度,有趣的场面甚至不断贯穿在集中营里,就是圭多最后被押走处死时,出现在躲在铁箱里的约书亚面前的也是一个扮着小丑夸张模样的爸爸。编导以喜剧的手法表现一个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难道是为了媚俗大众不惜而故意削弱**的思想性。其实恰恰相反,悲剧才是媚俗。贝尼尼这么处理就是为了不媚俗,为了表现更深层的思想,不让观众再沉溺在浅层的感动上。试想,圭多在狱中仅仅是为了约书亚心灵不受到伤害才故意“欺骗”他的吗?难道圭多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吗:所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一场疯狂游戏,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他们:热爱生活的人们。就算在集中营里,圭多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只是在给儿子演戏,没有发自内心对生活热爱的人,是不会有这种灿烂的、让人喜悦而充满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梦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
《美丽人生》这部影片是由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兼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剧片,除了本届奥斯卡金像奖以外,该片还曾获得过总共二十八项国际大奖,在全球佳评如潮。《美丽人生》在美国的票房已经超过《邮差》,成为美国**史上最卖座的外语片。迄今为止收入已近2300万美元,在全球更是突破1亿美元大关,而更令人称道的是,该片的制作成本仅仅为650万美元。 贝尼尼也由此成为奥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以外语片拿到奥斯卡影帝的外国演员, 取得了无数**人毕生梦寐以求的成功。 贝贝尼1952年出生在意大利的阿里佐,主要代表作有《一个快乐的传说》、《不法之徒》等**,他的**真实、简练,而且总是热情洋溢、充满笑容 。《美丽人生》是他所执导的第六部影片,片中他用全新的视角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而观众则在笑声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美之所在。
《竹马钢琴师》这部剧中为了能与她喜爱的男生并肩而立,拥有她梦寐以求的爱情。杨初末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她面对许多阻力和坎坷,但正是因为如此,她开始成长,变得坚强和勇敢。并且收获了世人羡慕的美好爱情。 也许坏的爱情,会让人沮丧,令人心伤,但好的爱情教会你成长,让你变得勇敢、自信、闪闪发亮。 总会有好的爱情。 杨初末、慕流年,他们就是这样的爱情。
“兄弟”变女友,其实和自己玩的好的女生,都会有好感,最后想变成恋人的关系,多多少少会有许多的尴尬的,身边有不错的女性朋友,关系相处的也蛮融洽,时间久了对她也有点意思,如果你用朋友的态度去和女生相处,女生也自然把你当朋友。
如果你用男朋友的态度和女生去相处,女生内心会把你当成潜在的男朋友。如果你现在用朋友的态度去和女生相处,然而你心里又想做她的男友,那结果必然就是被拒绝。改变自己一定抓住主动权,如果自己的兄弟你是真心喜欢的话,第二肢体升级其实是效果最佳的,也是简单的吸引女生最好的途径,谈恋爱这个东西,说的明白点,就是从肢体接触开始的,慢慢的肢体升级,最后达到生命的大和谐!其实很多时候女生跟你做朋友,是因为你自己把女生往朋友那个位置推过去,那现在只要稍微注意一些小细节,做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就能够把女生从这个地方拉回来,他对你的态度自然也就会有变化,慢慢的就会把你当成她未来的男朋友考虑,那要确立男女朋友关系呢不就顺理成章了!
兄弟变女友,要慎重慎重考虑,万一尴尬连朋友都做不好,一定要想清楚。
在解析影片之前,我们先来陪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一块了解一下**。
**《海上钢琴师》由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导演,著名演员蒂姆·罗斯(Tim Roth)主演,该影片在1998年获得了第四十三届意大利大卫奖的最佳导演奖。这部**被定义为爱情音乐片,影片不仅内容令人深思和印象深刻,在**的配乐上也十分出彩,优美而动听的旋律很好地烘托出**的气氛。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船上的工人捡到了一个弃婴,工人为他取名1900,在船上有一架钢琴,1900整日与钢琴为伴,无师自通,成为技艺高超的钢琴大师。在船沉没于海底的最后一刻,他依旧选择坚守在船上,弹奏钢琴直至最后一刻。即使他唯一的好友劝他离开弗吉尼亚号,他也不愿离开,这艘船对1900来说意味着一切,“我在船上生,在船上长,在船上结束生命。”
《海上钢琴师》的深度意义:人生的归依。
我觉得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我在船上生,在船上长,在船上结束生命。”便是影片的主题。不难看出钢琴和弗吉尼亚号才是1900的心之所向。
为什么叫1900:
了解意大利的历史就会知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意大利移民潮”,这就要简单谈谈意大利的历史。对于意大利人来讲,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1880-1920年,意大利向美国移民达到了高峰期,40年间,有超过410万的意大利人移民至美国。这一波移民热潮,不仅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别国移民,就算在美国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意大利移民在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也同样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排外主义”的影响。在异国打拼并非易事,这其中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血泪。
回到影片中:
看完影片后,许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1900要留在即将销毁的船只上呢?这正是整部**的意义所在,影片最后1900给出解释:
“阻止我脚步的,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东西,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就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
这回答并不能让影迷买账,甚至觉得1900的胆小懦弱,对未知的恐惧,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接着往前看**,
在三等舱的月夜里1900和来自意大利北部费留利农夫移民的对话,(好了,看这段之前先去了解意大利19世纪初的历史),
“你看起来对去美国一事没那么高兴”,(弗吉利亚号到达了纽约,船里的人一哄而散,都因为到达美国而高兴)
“不是因为去美国”,费留利移民点燃根烟后接着说“是因为我所舍去的一切,直达几年前,我所知道的就只有我的田地,全世界对我而言,就只在那块地的方寸之间,我从没有去过大街,这恐怕你很难理解这件事”,(费留利农夫移民因为去美国而不得不舍弃对自己而言相当于全世界的田地而难过)
而这和1900是共情的,1900回答“我非常了解,我认识一个和你际遇非常相似的人”(指的是1900自己,弗吉尼亚号是1900的世界和全部),
“那么有一天那人的田地也荒了,妻子私奔了?”“不,但他也是孤独一人”,这时候1900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但是费留利移民却失去了本来拥有的一切。
费留利移民这时说出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然后有一天我经过一个未知的城市时,来到一个山丘之上,我看到了这辈子最美的事物,大海,大海的声音就像是呐喊,强有力的呐喊,不停的喊着,你这没有脑子的,生命是无限的,因此我才突然决定改变我的生活”。
移民者都想去美国寻找自由,疲惫地奔波在物欲横飞的世界就真正自由了吗?或者自由就在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世界才能做真实的自己,才能感受充实,快乐。
这段戏让我想起了我们这里不肯搬出大山的老人,大山的方寸之间才是老人的世界,而方寸之间的田地是老人所拥有的一切,这段戏也完全去呼应19世纪初的意大利北部,放弃田地移民去美国的那段历史。看完这一段也让人产生了对人生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活,应该怎么活,短暂的一生到底是应该去追求纸醉金迷、物欲横飞的世界还是选择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仅代表个人看法,如有不妥欢迎评论区讨论指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