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表白与采取主动,是追求恋人的最好策略

先表白与采取主动,是追求恋人的最好策略,第1张

爱在心中口要开

爱情的规则是先动的一方占有主动优势。不管女方貌若天仙,还是男方英俊潇洒,身陷爱情赛局中的人,别因此自惭形秽,只要把握主动权,率先表达爱意,就很有可能获得对方青睐。

有个男孩非常喜欢一个女孩,但他把感情藏在心里,不敢说出口。后来另一个男孩先告白,女孩就和先表达爱意的男孩谈恋爱了。不敢说出口的男孩后悔不已,因为他没有遵循爱情里的规则──要采取先动策略。

如果一个人看《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到三分之二时还没有热泪盈眶,那他一定没有真正渴望过爱情。

大牌影星安娜‧史考特走进伦敦诺丁山的一家小书店,一杯柳橙汁使离婚后爱情生活一直空白的威廉‧萨克,意外的得到了安娜的吻,两人相爱了。

然而威廉‧萨克是个害羞的男人,或者说是一个不主动的男人,所以只能由安娜采取主动。第一次去他家,她出门后又回来;在车站再次邂逅,她邀请他去自己家里;之后为躲避记者跟踪,她到他家过夜,也是她主动走到他床边;后来因为前男友介入,她和他有了误会,也是她主动上门要求重修旧好……

那个憨厚纯良的男人,或许觉得这种幸福是不真实的,一次次缺乏爱的勇气,一次次躲避爱情的大驾光临。

那些禁不住热泪盈眶的观众,一定了解女主角内心的温柔和焦急:主动、我得主动,否则我的爱情就要不翼而飞了。

或许我们在生活里也有这样的经历,「思君子兮未敢言」、「心念君兮君不知」,仿佛谁都能看出自己的心意,除了心爱的那个人之外。害羞的人只敢傻傻地在一旁观望自己的爱情,像局外人一样不敢介入。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先动优势,指在一个赛局行为中,先行动者往往比后行动者占有优势,从而获得更多收益。也就是说,第一个到达海边的人可以得到牡蛎,而第二个人得到的只有贝壳。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先下手为强。例如第一个说「我爱你」的人,总是比之后其他追求者更让我们印象深刻,哪怕那时只和他在校园里牵牵手、散散步,到很老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忘记他(她)。

但爱情中,先动优势往往会形成惯性。一个人主动了第一次,以后就得永远主动下去,他(她)爱的那个人已经习惯任何事都由他(她)发起,这或许是个性使然,也或许是习惯使然。

共鸣和分享式的爱情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当一个人在一场恋爱中,发现对方只是一个道具,这个爱情故事基本上只有他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这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所以在爱情里,要耍一点小伎俩,先主动,占有了优势后,不妨把脚步放慢,让对方跟上来。两个人步调一致了,爱情才能经营得好。《新娘百分百》的结局,威廉‧萨克鼓起勇气直闯记者会,在关键时刻向心上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赢得美人归,这就是进步。

在爱情赛局中,先表白与采取主动,是追求恋人的最好策略。

(本文授权自「好优文化」,出处:好优文化/徐渭文《赢家逻辑─赢家与输家的分别,往往取决在思考逻辑不同》)

《赢家逻辑─赢家与输家的分别,往往取决在思考逻辑不同》

作者:徐渭文

出版社:好优文化

保证,这些段子一秒教你读懂经济学 !

众所周知,经济学是一门难懂而又枯燥而乏味的学科,但经济学知识又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虽然我们不懂经济学,但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浅显的小故事、小段子,体会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能让我们对金融了解的更透彻。保证,这些段子一秒教你读懂经济学!

利息

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投行

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这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拼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

销售

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好吧。——这是推销。

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爹有3处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这是促销。

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这是营销。

女生不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这是品牌。

长线投资

一位8岁的女孩拿着三角钱来到瓜园买瓜,瓜农见她钱太少,便想糊弄小姑娘离开,指着一个未长大的小瓜说:“三角钱只能买到那个小瓜”,女孩答应了,兴高采烈的把钱递给瓜农,瓜农很惊讶:“这个瓜还没熟,你要它怎么吃呢?”女孩:“交上钱这瓜就属于我了,等瓜长大熟了我再来取吧。”

产业经济学

课堂上,教授讲授经济学:

何谓第一产业?喂牛,养羊。

何谓第二产业?杀牛,宰羊。

何谓第三产业?吃牛肉,喝羊汤。

有学生问:“那么,文化产业呢?”

教授眼睛一亮:“问得好!不愧是俺的好学生。”

然后回答:“所谓文化产业,就是吹牛皮,出羊相!

博弈论

如果四个男生都去追一个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搭理。这时男生再去追别的女孩,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当次品。但是,如果他们四个先追其她女生,那个漂亮女孩就会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简单多了。——数学大师纳什关于博弈论最简单表述。

消费生息

它的本义是你消费了,获得商品但商品的利润价值依然为你在增值,长此下去,慢慢你获得的越来越多,除了商品还有利息。就例如你在 聚鑫金福共享商城 订了一套价值5000块的智能手机。获得手机后,商城消费的5000产生的利润继续在你的账户里生息增值,即使手机换了不再用,利息依然继续不断产生,逐渐形成一笔财富养老金。这就是消费生息的概念,以前你造吗?

分享经济学

如果你有6个苹果,请不要都吃掉,因为这样你只吃到一种苹果味道。若把其中5个分给别人,你将获得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将来你会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其它水果时,也会和你分享。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在经济学上同样都很适用的。

幸福公式

经济学中有个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如果你男友发奖金,拿到1000块,可你期望他给自己买10000块的LV包,1000除以10000,幸福感只有01。但如果你的期望是让男友请自己吃顿200块的西餐,1000除以200,幸福感是5。要获得爱情中的幸福,最好不要让欲望影响你的生活。

泡沫经济

当你决定上网聊天,这叫创业;

上来一看MM真多,这叫市场潜力大;

但GG也不少,这叫竞争激烈;

你决定吸引美女眼球,这叫定位;

你说你又帅又有钱,这叫炒作;

你问“谁想和我聊天”,这叫广告;

你又问“有美女吗”,这叫市场调查;

有200人同时答“我是美女”,这叫泡沫经济。

无风险套利

五年前,买了一套40万的房子给二奶住,每个月给二奶3000块钱零花。今年,跟二奶分手了,把房子卖了,卖得120万。算下来,白玩了5年,最后还赚了60多万。后来,这事儿被老婆知道了,一个巴掌甩过来:为什么你只包养了一个

中国股市

在交易大厅遇到一位女士,她说:中国股市有点像阳痿的丈夫,抛弃他吧,有点舍不得;厮守吧,天天受气。好吃好喝侍候他,期望他能冒点阳气,刚看他勃起,衣服还没脱完,他已不行了。关键是,你刚穿了衣服准备去偷情,他又在后边拉着你说:有反应了,有反应了,你再等等!

不建议你们直接跟喜欢的男生摊牌,虽然你主动表白勇气可嘉、令人感动,但是你的勇气也许只会感动你自己,而且如果表白时过于冲动、不理智,也许彻底丢失了跟对方在一起的机会。先说,为什么我不希望女生直接跟心仪的人摊牌?之前有个咨询的女孩诉苦说,自己没忍住就跟喜欢的男生表白了,对方既没有明确拒绝,也没有马上接受,就是忽冷忽热吊着她,让她好难受。她问我接下来该怎么办,是继续表白,还是转身离开?这就是女生直接摊牌的弊端,作为女生已经放下一次矜持,告白心意,倘若没有得到对方明确的答案,自己又心有不甘,就会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你不可能再次鼓起勇气去问人家,最后再碰一鼻子灰吧,那就算他勉强答应你了,你也大概率会成为“舔狗”或者“备胎”。因为对方没有追逐的过程,他是感觉不到征服欲、占有欲的实现,所以很可能他不会珍惜。

1进化心理学决定,男生适合主动,女生适合被动。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讲,动物都是雄性向更适宜繁衍后代的雌性求偶,为了争夺交配权,雄性动物间要进行斗争,而雌性动物则是从中挑选更强大有力的雄性动物作为自己的繁殖对象。这意味着,雄性动物天生就占有主动权,而雌性动物是被动选择的结果。那么,人类是从动物繁衍变化过来的,不可避免会带着动物进化本身的一些特质。同时。男性间为女性的争夺,也体现了他们旺盛的占有欲和征服欲,追求喜欢的女性并得到她,会满足他们这种欲望,让他们感觉到胜利的喜悦。反之,如果被女生追求成功,男生虽然会有洋洋得意,却并不会沾沾自喜。

2提防别有用心的男生,为了其他目的接受你。更何况,男女性别的差异会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男性暂时会接受主动追求的女生,当得到她后再提出分手。因为有些男生谈恋爱,不会考虑长远的打算,只享受片刻的欢愉。(这种情况不少见,网络上的炮王就是这么骗炮的)。再来,为什么我主张女生慢慢把对方撩成你的男朋友呢?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① “撩”是个循序渐进的动词,代表着进行时,就是只要撩着撩着,说不定就能把对方撩成自己的爱人;而“摊牌”前是个将来时,摊牌后是个过去时,你只有一次机会,失败就失败了。② 女生追男生,未必不能成功,但容易造成女生不够矜持的坏印象,结果,要么是感情不够长久,要么是仅仅把你当成他鱼塘里的一条鱼。③ 许多心理学都有根据证明“得来容易,不被珍惜”,男生追求女生付出的心力越多,他越害怕失去,越会在日后对女生付诸真心。下面,每条我都来详细解释一下。1“撩”这个进行时的动作,给女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机会。以前总有人认为“会撩”的女生就是个狐狸精,她们会用心机、使招数,勾引男生喜欢她。其实,这话一半对,一半不对。对的是。会撩的女生是拥有狐狸精属性的,因为她们懂得发掘自己的优势,并能浑然天成发挥出魅力,让异性主动欣赏、追求自己;不对的是。会撩的女生如果不是把“撩技”用在已婚男人身上,她就没什么可指责的,也不算是狐狸精。为了自己喜欢的人,付出全部努力,这是人生的智慧。所以我建议,当一个女生觉察出自己的心意,想要得到这份爱情,那么她完全可以用些欲擒故纵、旁敲侧击、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渗透进对方的心,让他不知不觉爱上你,然后引导来追求你。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你这么渗透他、撩拨他,他还是无动于衷。那也没关系啊,我们还有的是机会和时间,只要你不表白、不说出口,感情的主动权也还是在你手里。试过了一段时间,最终是继续往前走,还是转身做朋友,那都看你的选择了。2“撩”的方式,能让自己更慎重考量对方,让对方更慎重对待自己。男生和女生对于恋爱的想法并不相同,很多女生谈恋爱之前会考虑对方是否适合做老公,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开始;而有些男生,则全看当时当下的心情,全凭一股想恋爱的冲动。除了想法不同,男女生恋爱后的优劣势也很明显。女生由于年纪的原因,耗在一个人身上太久,分手后就损失越大,男生则不同,分手后他除了恋爱多些经验,人变得成熟了,似乎在婚恋市场上更受欢迎了。因此,我给出的结论是,男生谈恋爱考虑的没有女生多,往往他答应你,除了真的也喜欢你,还可能是:恰好他比较孤单寂寞,你主动投怀送抱,他答应你,只是解决孤单问题,与你无关;他是感情里的塘主,你表白后,他只是把你当成他鱼塘里的一条鱼,并不会真的动了真情。那么,我建议女生们把对方撩成反追你,就是想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他对你的真心,以及你对他的考验,以避免一次错误的、仓促的、后悔的爱情。3“撩”既是一种追对方的技法,也是在释放一种可得性,暗示你的心意。我不主张女生主动告白,但也不主张女生过于矜持,傻等着男生来追求。因为这种可能性完全交给了对方,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所以,我希望所有聪明的女生面对喜欢的人时,不过于原地苦等,也能主动采取一些把握爱情的方法—那就是撩他。首先,在这个你来我往的互动过程中,说不定他就会渐渐的喜欢上你;其次,你撩他,他不会感觉不到,这就会传递给对方“你可以来追我,还能追上我”的信号。恋爱里,男生并不都是情场高手,还有很多是没经验的傻直男,你不去撩他,他未必懂你,甚至很可能看你颜值高、身材好,条件不错,直接自卑心作祟,放弃了。所以,当你撩他的时候,既能让他对你产生心动,又能让他知道你不难追,当你的目的快达到时,再用些言语、肢体动作点拨一下他,他就能对你发起恋爱攻势。4不要让你的喜欢变得廉价,必要时就要抬高你爱的底价。经济学有个现象叫“凡勃伦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增加,也即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当女生主动表白示爱的时候,男生会不自觉认定你是没人喜欢的,因为你的直接摊牌,给他的感觉就是你没人追、没市场,才会主动倒贴我。那么,女生想要让对方认为你是值得爱的,是足够珍贵的,就要用些技巧,让他去除掉那种你没人爱的刻板印象。这时候,通过用有技巧的“撩”让他看到你的魅力,明白你在婚恋市场是受欢迎的。而且,之后在一起了,他也会高看你、珍惜你。比方说,你们聊天的时候,他问你有时间没,你就说还有个约会,造成你身边也有异性追求的错觉。当有天他意识到你对他有意,还会受宠若惊,心花怒放。最后,我想说的是,“撩”只是一种追求爱的合理方式,并不是骗取爱情。我们通过一种更有效、委婉、聪明的方式,

1 经济学小知识

经济学小知识 1 经济学常识与经济生活

经济学常识是对经济生活的扩展,主要讲的是货币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李嘉图,斯密的货币,分工,价值量等,以及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规律,经济危机,资本流通等方面,还有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以及近代西方新经济学说当然还有列宁,斯大林,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还有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内容,目标,对策 而经济生活主要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主题粗略的讲了商品的产生,单位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宏观的主要以我国为主,讲了经济全球化,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社会必要劳动分配,等 内容是很多了,不过都是初级的。

2 经济学十大原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xh111222 经济学十大定律经济学十大定律即: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

1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能力所不及的地位。

产生彼得原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提拔雇员往往主要依据他们过去的工作业绩和能力。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2酒与污水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也就是说,不在于污水的多少,只要它存在,就会造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23761成一个整体的破坏。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以对付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3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

3 经济学常识是指哪些

⒈商品和商品经济 本部分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由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三部分内容组成。

商品包括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货币包括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规律包括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把握商品概念还要注意物品和商品转换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除了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定义外,还要明确它们与商品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非本质属性,因此,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因此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含义不同;同商品的关系不同,在交换过程中二者必须分离,不能兼得,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让渡价值;它们的统一表现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主要是考查使用价值、价值、商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当前企业要面向市场、重视产品质量,其经济学依据也在这里。

商品的价值量涉及三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这三对关系是复习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一定要彻底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如同商品、价值等概念,都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对于货币的职能,重点把握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要把握:为什么;表现形式,价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流通手段要把握:商品流通:表现形式,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需要储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现象、原因、影响、对策以及纸币的发行规律等。 关于价值规律,重点把握价值、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区分决定和影响作用的不同,还需要把握其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交易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内容。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结构调整等热点问题都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直接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部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两部分内容组成,具体包括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 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把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区分公有制与所有制、公有与国有、主导与主体三对概念,虽都是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重大创新,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其中,我国的分配制度也根据十六大精神有所更新: (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要掌握其各点是什么、为什么,这对于我们观察市场经济中的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要能够记忆、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 对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

教材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进行了修改,复习时学生也要注意。 3企业和经营者 本部分由企业是巾-场的主体和企业的经营者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 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关于企业这一知识点,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容易在企业和市场主体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都是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不要误 解为只有企业才是市场主体;正确理解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不要把法人代表误认为“法人”。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股票价格的公式在教材中虽然是以小字出现的,也要认真阅读,弄清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

要侧重从国企改革的角度去把握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包括改革的重要性、方向、方针、改革进程发展的情况等。另外,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专门设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对它的主要职责要有所了解。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上,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把握;宏观上需要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微观上除了教材所说一靠技术、二靠管理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如 扩大规模、面向市场、名牌战略、搞好服务、正当竞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等。 关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基础知识上要把握企业经营者素。

4 经济学常识

就是央行印多点钞票,让市场上多点钱。例如,一个国家生产力是可以生产1000个汽车,每个汽车=1块,这个国家就有了1000块。这时,如果再印多1000块(量化宽松),这个国家就有了2000块,但是,生产力还是1000个汽车,那么现在每辆汽车就等于2块了。

就是说以前你工资是3000块,花一块就可以买到1量车,现在工资不变,还是3k,却要花2块买一辆车。那你的生活不就越来越辛苦了吗。

你懂这个就可以了:

其实都是从这边”经济能量守恒“来的:MV=PQ ,

M指货币供应量,V指货币周转率,P指商品价格(也叫物价总水平),Q指商品总量。

当市场化发展到一个稳定阶段后,V可以看作是常量,不必考虑。那么如果M的增长率超过Q的增长率,P就会增长,也就是通胀。通胀的定义就是:货币超发(即M/Q增长),或者物价总水平P上涨,二者是一回事。

5 高中经济学常识归纳(旧人教)

1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2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货币的职能。

4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 5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

6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7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9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

10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1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国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 l 只羊 =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

货币产生后,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也没有贮藏手段职能。

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

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指的就是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决定因素)是价值。 (或者说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 ,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主导。

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16合法的劳动收入有:不同所有制企业(含国有)中的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

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都受保护。按生产要素分配,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

按劳分配侧重公平,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但不能说。

6 总结归纳一下高一的经济学常识,越详细越好,越全面越好

1,三面等价原则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2,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4,GDP=GNP-NFP(国外净要素支付)NFP=外国对本国的要素支付-本国对外国的要素支付GDP=C+I+G+(X-M)C,消费(支出)。

I,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G, 购买支出。

X-M,净出口。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5,两部门经济:C+I=Y=C+S I=S三部门经济:C+I+G=Y=C+S+T I=S+(T-G)四部门经济:C+I+G+(X-M)=Y=C+S+T I+(X-M)=S+(T-G)6,消费函数:表示消费和收入关系的函数。

7,APC+APS=1 MPC+MPS=18,投资函数:表示投资与利率关系的函数。资本的边际效率准则:资本边际效益大于等于利率9,乘数定义:是一个倍数,是用来表示自变量增加引起的因变量增加倍数的概念。

应用前提:(1)存在未得到利用的资源(2)投资与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3)货币供应量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10,加速原理:在原有资本存量已充分利用且技术不变的情况下,产量的增长引起的投资的加速增长。应用前提:(1)无过剩的生产能力(2)技术水平长期不变(资本产出比不变)(3)不考虑预期(4)生产设备供给及时11,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2, 对总支出的影响途径(1) 购买(2)税收(3)转移支付 13,支出收入模型的理论意义:解释了一定条件下支出水平变动对收入或产出水平的影响,说明了总需求对总收入的决定性作用。

现实意义:为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1)鼓励消费(2)鼓励投资(3)积极的财政政策(4)转移支付(5)限制进口14,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上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反向)。总需求增加,IS曲线右移。

15,货币需求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16,货币供给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 和银行的通货与银行存款总和。17,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上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正向)。

交易需求变大,LM曲线向左移动,投机需求变大,LM曲线向右移动,货币供给量变大,LM曲线向右移动。18,总需求: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总的需求量。

19,长期总供给:在每个企业都发挥了生产能力,而且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供给量。20,短期总供给:生产要素价格不变,尤其是工资率不变时物品与劳务的总供给量。

21,影响总供给的因素:潜在产出能力、生产成本。22,失业者: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在寻找工作的人。

中国:具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待业登记的人员。23,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是在维持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最低失业率。

24,奥肯定律:失业率与国民产出成反比。25,失业的有利影响:(1)对就业劳动者形成外在压力,克服惰性、提高效率。

(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3)可以比较灵活地适应经济的发展、周期变化和需要。

(4)实现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最优配置。 26,失业对策:周期失业: 需求,抑制供给;自然失业:提供培训、提供信息、反对歧视、消除障碍、鼓励工作。

27,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张。28,通货膨胀率:平均物价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29,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衡量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平均物价指数。30,通货膨胀的原因:(1)货币过量说(2)需求拉上说(3)成本推动说(4)供需混合推进说(5)结构性通胀说(6)惯性通胀说(7)抑制性通胀说(8)外国输入说31,货币的价值:一定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

32,通货膨胀的影响: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1)在工资率既定的条件下,发生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短期内有利于雇主,不利于雇员。有利于生产者,不利于消费者,尤其不利于只有固定收入的人。

(2)在利率既定的条件下,发生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银行,不利于储户。(3)在发生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对财富储存形式的影响:有利于实物形式,不利于货币形式(4)在税率既定的条件下,发生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有利于 ,不利于普通民众。

二、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三、对产出和就业水平的影响(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长期中弊大于利:1、投资率下降2、产业结构失衡3、商品流通秩序混乱4、企业管理水平下降5、金融领域压力增大6、国际收支失衡(二)通货膨胀对提高就业和产出有利的前提:1、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2、通货膨胀是未被预期的3、通货膨胀是温和的33,经济增长: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是指国民产出的增加,严格地讲经济增长是指潜在国民产出或生产能力的提高。34,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自然资源、劳动、资本、技术进步。

35,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要点:A、以新制。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乍一看,这个来源似乎有点奇特。但事实上,家庭和经济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决策。它必须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作为回报每个家庭成员能得到什么:谁做晚饭?谁洗衣服?谁在晚餐时多得到一块甜点?谁有权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到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以在各个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和家庭一样,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和谁做这些工作。社会需要一些人种粮食,另一些人做衣服,还有一些人设计电脑软件。一旦社会分配人们(以及土地、建筑物和机器)去做各种工作,它还应该分配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社会必须决定谁将吃鱼子酱而谁将吃土豆,谁将开法拉利( F e r r a r i)跑车而谁将坐公共汽车。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关于做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我们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物,或全家度假。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美元用于上述用途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结果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e f f i c i e n c y)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e q u i t 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此类政策,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的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利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这个答案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费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住宿费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涉及到灰色阴影。当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时,你面临的决策不是在快餐或猪排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再多吃一勺土豆泥。当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在放弃考试或一天学习2 4个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多花一小时复习功课而不看电视。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 )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记住“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通过考虑边际量来做出最优决策。例如,假设你向一位朋友请教,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他给你用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你会抱怨这种比较无助于你的决策。你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做出这种决策,你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利益(一生的更高工资和学习的全面享受)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学费及你上学时放弃的工资)。通过比较这种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你就可以评价多上一年学是否值得。另一个例子,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有2 0 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 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 0万美元/ 2 0 0,即5 0 0美元。马上就会有人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 0 0美元。但实际上,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设想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 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 0 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 0 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免费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软饮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正如这些例子所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114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些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利益也高了。正如你将看到的,价格对市场上—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市场—买者与卖者行为的影响对了解市场如何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公共决策者决不应该忘记激励,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从而改变了行为。例如,对汽油征税,鼓励人们开小型、节油型汽车。它还鼓励人们坐公共汽车,而不是自己开车,并鼓励人们在离自己住的近的地方工作。如果税收足够大,人们就会开始驾驶电动汽车。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如何影响激励时,他们就会以他们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束。例如,考虑一下有关汽车安全的公共政策。今天所有的汽车都有安全带,但5 0年前并不是这样。2 0世纪6 0年代后期,拉尔夫纳德尔( Ralph Nader )的著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关注。国会的反应是通过立法要求汽车公司生产包括安全带在内的各种安全设备,安全带成为所有新汽车的标准设备。

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呢?直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一个人系上安全带时,重大车祸发生时存活的概率提高了。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因为这项法律还通过改变激励而影响了行为。相关的行为是司机开车时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缓慢而谨慎地开车是有代价的,因为这要耗费司机的时间和精力。当决定谨慎开车的程度时,理性人要比较谨慎开车的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

当提高安全程度的利益高时,他们就会更慢、更谨慎地开车。例如,人们在道路有冰时会比道路干净时更缓慢而谨慎地开车,这并不奇怪。考虑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一个司机的成本-利益计算。安全带降低了司机的车祸代价,因为它们减少了伤亡的概率。换言之,安全带减少了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利益。人们对安全带的反应和对道路状况改善的反应一样—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安全开车程度的下降对行人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更可能发现自己遇上了车祸,但(与司机不同)没有得到增加的保护的利益。乍一看,这种关于激励与安全带的讨论似乎是毫无根据的猜测。但是,经济学家萨姆佩兹曼(Sam Peltzman)在1 9 7 5年的一项研究中说明了汽车安全法实际上有许多这类影响。根据佩兹曼的证据,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但却增加了车祸的次数。净结果是司机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佩兹曼对汽车安全的分析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的一般原理的一个例子。经济学家研究的许多激励要比汽车安全法的激励更为直接。没有人对汽油税高的欧洲比汽油税低的美国开车的人少感到惊讶。然而,正如安全带的例子所说明的,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69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3
下一篇2024-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