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说的话叫闽南语,广东人说的话叫粤语,那江西人说的话叫什么?
福建说的是闽语,闽南语是闽语的一种,流行于福建南部,闽语各种分支是无法沟通的,比如闽南语和闽北语无法沟通。而广东主流是粤语,广东东部和西南部讲的是闽南语的分支潮汕话和雷州话。江西人数最多的方言是赣语,赣语和客家话有一定的亲缘性。除此之外,在闽赣粤三省都有使用客家话的地区,这个三个省还有许多各种独立的土语,不属于以上讲的方言之中。
深圳人说的话是粤语么,深圳本地人是说粤语,但是深圳外来人口占了大多数,外来人口中来自四川云贵两湖的比较多,方言中夹杂着四川口味,普通话也接近南方的川普。
名人说的话 牛顿说的话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 —— 牛顿
谦虚对于优点犹如图画中的阴影,会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 —— 牛顿
应当把荣誉当作你最高的人格的标志。 —— 牛顿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滨上玩耍的孩子,时而拾到几块莹洁的石子,时而拾到几片美丽的贝壳并为之欢欣。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现在面前。 —— 牛顿
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 —— 牛顿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 牛顿
脑筋急转弯 为什么广东人说的话叫白话白话:在中国的粤语地区,口语上“白话”是对粤语的专称,就像“闲话”是对吴语的专称一样,与白话的普通意义“通俗的语言”无关。 没有特殊意义,也就是粤语(广东话、广州话、粤语的统称),只不过是广东人把“粤语”这个话种直翻的讲法而已!
粤语:是外省人对广东话的一种称呼(跟白话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一样罢了)
所以说,白话是广东的一种语言,所以以粤来称呼,即为粤语。
讨厌别人说的话成语叫( )言( )语冷言冷语
填带言字的词语。 1分别勤勉的话2告诫别人说的话3宣誓所说的话4开玩笑说的话5应允别人说的话6不慎说的话
1分别勤勉的话没懂……
2谆言
3誓言
4戏言
5君子一言/诺言
6失言
给爱人说的话我爱你
例:名人说的话叫(名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坦率表白的话叫直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劝人改过的话叫诤言。
预测未来的话叫预言。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
名人所说的话叫名言。富有哲理的话叫哲言。
欺哄别人的话叫谎言。没有根据的话叫流言。
公开意见的话叫宣言。巴结别人的话叫媚言。
答应过人的话叫诺言。诽谤别人的话叫谄言。
男人说的话和女人说的话比信任度哪个高?有人说;女人相信男人的话就像高明的小偷轻而易举的探囊取物一般!可是如果要让男人相信女人的话就好比开采另外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一样难!是男人太聪明还是女人太笨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想到了其中一个理由一个来自我好朋友的身上是因为就算一个女人对于她的男人的信任度在低,她也会因为男人的几句甜言蜜语所打动而为此说服自己对!是女人太笨不是因为我瞧不起女人正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我才说女人笨!男人的老千出的是何其完美也会因为某件小事而引起女人对他的质疑!也许是因为一根头发又或者是一丝味道让女人处于对男人信任的最低谷但往往就在这时候已经毫无信誉可言的男人也许会用意句我爱你扳回劣式说说看女人对男人还存在信任的问题吗没有!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大家说说看吧!
福建的人说的话好懂吗楼上说错了福建的语言有很多种啊
闽南语也只有闽南地带才有讲的只是比较具有代表性而已
还有客家话~~福州话~~等等等
我是厦门的在外地读书偶尔冒出闽南语 他们都说听不懂 教他们怎么说 他们也觉得好难
不过自己怎么听 还是闽南话最够味哈
澳门历史城区、大三巴牌坊、观光塔、妈阁庙、谭公庙、国父纪念馆、澳门旅游塔、渔人码头、威尼斯人度假村、葡京酒店等等。
1、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或澳门历史古城区,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
2、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同时也为“澳门八景 ”之一。2005年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3、观光塔
观光塔是一种具有吸引游客作用的高塔,通常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区域。观光塔是现代工程技术的成品,与古代的塔有别,至19世纪末期才有足够的技术兴建。
4、妈阁庙
妈祖阁坐落在澳门半岛的西南面,沿岸修建,背山面海,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是澳门的三大禅院之一。 澳门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年 (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5、渔人码头
澳门渔人码头是中国澳门首个主题公园和仿欧美渔人码头的购物中心。澳门渔人码头建于外港新填海区海岸,邻近港澳码头。由何鸿燊及周锦辉投资兴建,总投资约为澳门币185亿,经过5年时间筹备与兴建。
参考资料:
福建人发音搞笑句子
福建人发音搞笑句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搞笑的句子都能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心情,这样的句子具有引起共鸣的效果,是具有寓意的,下面为大家分享福建人发音搞笑句子。
福建人发音搞笑句子11、四川贵州骗子:那的骗子是最没有人性的骗子,而且专门是做让后代子孙不长屁的事情,那就是拐买妇女和儿童,而且骗完别人以后还骗熟人,他们才不会遵循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听说现在深圳的一个小区一个月之内就有10来个小孩被骗。
而且发展成为小孩骗小孩了,骗子大部分是四川口音。他们骗了小孩后就买掉,妇女就强迫她们,如果实在骗不到妇女的话,甚至可以要自己的老婆和女朋友去,这样就是四川贵州一带的骗子。
2、想送你包,但是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就多给你买了几个,有牛肉包、韭菜鸡蛋包、秋葵腰子包!
3、老婆拿起冻带鱼抽我,那一瞬间,我只感觉,冷冷的“冰鱼”在脸上胡乱的拍!
4、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女同学,跟我关系不错,有点小暧昧,有天上课,她悄悄地跟我说:“做我的王子吧。”我一激动,脱口而出:“好的,母后。”
5、过去的人从小就会吟诗作对,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只会做对了。
6、要多珍惜身边的'朋友,钱没了还可以再赚,朋友没了,钱就不用还了。
7、当初那个可爱的我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可爱的我。
8、我觉得,当我的钱包真的好可怜,一辈子都没怎么见过钱。”“当你的镜子才可怜,一辈子都没怎么见过人。”
9、刚才在火车站自助取票,听后面一个戴金项链的大叔说:“读书有啥用,大学生还不是得给我打工。”我听完微微一笑,取完票后把取票机的语言改成英语。
10、云南的骗子:我的亲身经历,在深圳出差时,很早就被电话吵醒,对方非常热情地说:“来深圳了,也不告诉我一声,真不够朋友”,当我问他是谁时,他就会说:“连我是谁都不记得,你猜猜看”?我一下就知道对方是骗子了,因为曾经在媒体看过这样的骗术,于是我决定耍耍对方,就开始猜了:
11、很多人都劝我可以靠脸吃饭,我偏不,我就要脚踏实地的靠嘴吃饭,要不弄一脸饭粒多尴尬!
12、一男暗恋一女多年,最后深情表白。男:“为了一直喜欢你,高考时我把志愿都改了。”女:“放屁,我在学校四年也没见过你。”男:“我没考上。”
13、化妆品对女人而言是信心,对男人而言是幻觉。
14、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
15、只要你非常努力,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永远无法拉近你跟有钱人的差距。
16、之前有个朋友找我借钱去整容,整得挺成功的,我再也认不出是谁借了我的钱。
17、闽山水多灵秀, 四岁奇童出盛时。
18、如果你是钱,我是银行卡,那么我一定会娶你的。
19、我从来都不骂人,因为我骂的都不是人。
20、曾经发誓再胡乱网购就“剁手”,后来发现我是属蜈蚣的!
福建人发音搞笑句子2福建人和东北人玩成语接龙。
福建人:心心相印
东北人:印(认)贼做父
福建人:父(互)相伤害
东北人:害(还)想咋地
福建人:地老天方(荒)
东北人:方兴未耐(艾)
福建人:耐(赖)以生存
东北人:存(纯)生雪花
福建人:花混(发奋)图强。
一个广东人到重庆水果摊去买苹果。
广东人:你这个屁股(苹果)怎么卖?
重庆女摊贩:流氓。
广东人:六毛就六毛,我就要你的屁股(苹果)了。
小丽是广西人。某日下班后,劳累一天的小丽和工友一起来到洗澡间,只见洗浴室仅剩一间空的洗澡房了。
小丽就对工友说:“大姐啊,你先死(洗),我等下死(洗),你死(洗)完了等等我。我死(洗)得很快的!”
工友大惊失色,生气地说:“你先死吧!”
外地记者问一次成都公交车失火事件中的幸存者:车上有锤子吗?
幸存者:有个锤子!(没有的意思)
记者:有锤子?你们怎么不用来砸窗子呢?
幸存者:莫得!有个锤子的锤子!
记者:什么?还有两个锤子!
幸存者:哎呀,有个铲铲!(没有的意思)
记者:铲子?那也可以用来砸窗啊!
幸存者:砸个锤子的窗子!
记者:是砸窗子不是砸锤子……
幸存者:哎呀我跟你说个锤子!
记者:我说的窗子!
幸存者:锤子!
记者:那车上到底有什么?
幸存者:有个毛线!(没有的意思)
记者:哦,怪不得燃得这么快!
爆笑电话录音:
女方:“你好,我是国家地震受灾统计办公室的,请问你家伤亡是几个人?”
男答:“我家是一个人。”
女方:“11个人?”
男说:“不是11个人,而是一个人”
女方:“21个?怎么又变成21个人了?”
男耐着性子说:“你听错了,其实一个人”
女方:“71个人?怎么会那么多啊?”
男终于爆发了,吼道:“就是一个人!”
女方:“91个?天哪……”
男顿时崩溃……
男终于仍不住骂人了,大声吼道:“二百五,是一个人啊。”
女方:“251个人?”
一个外地司机在广东茂名向交警问路,普通话不标准的交警回答:你再向左开就五千(吴川),向右开就是六千(陆川),向前开一阵就没路(梅碌),继续走就斩颈湛江!
司机大惊:我不敢走啦……老大,我掉头回去行不?
交警答:你返回去照样死(就阳西)。
一河南人到云南西双版纳旅游,刚好遇到泼水节。他破口大骂:谁豁里?(谁泼的)谁豁里?
导游告诉他:水泼到你身上是祝福你哩!
他说:你不着!(你不知道)你不着!那鳖孙豁里是开水!
福建人发音搞笑句子3经典搞笑语录短句
1、求求你月老,以后别在用劣质的线给我牵了嘛,隔三差五的就断。
2、结婚证和卫生许可证的唯一区别是,它不挂在墙上。
3、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经历了超级风雨后,不但没看到彩虹,结果还感冒了。
4、现在的广告真的是坑娘啊,我妈喝点伊利就能变我姐了。
5、我一定要在你平庸无奇的人生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6、真挚的友谊来自源源不断的问候,大家早上好,祝大家永远单身!
7、即使你曾经名花有主,我也要移花接木。
8、长得好看的才叫撒娇,长得丑的那叫撒野。
9、从不讨好别人,所以才如此迷人。
10、有时候我乐观得就像个屁一样,总以为自己能惊天动地。
11、女子无才便是德,我想我一定是太缺德了。
12、未来的老公,你放心,我乖乖在家,没有在宾馆。
13、我的精神分裂好了,我和我都很好。
14、世上总有一种无私的人,他们宁愿让自己不开心,也要让别人不开心。
15、上帝给予我吃货的属性,却没有给我土豪的身份。
16、本想华丽的转身,不料低调的撞墙。
17、大风天气,越瘦的人越寸步难行,体重过百才是稳稳的幸福。
18、你无法叫醒一个不回你消息的人,但是红包能。
19、如今阻止我迈向成功的因素只剩下两个,一是我吃饱了会困,二是我睡醒了会饿。
20、有人告诉我福建人HF不分,我上去就给了他一巴掌,哪里不婚?
21、当才华撑不起野心的时候,就要多读书,读着读着,野心也就没了。
22、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问你有没有带伞,如果没有带,希望再下大点儿。
23、一直坚信自己会瘦的,现在只是胖着玩玩而已。可惜玩着玩着就玩嗨了!
24、结婚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如果不结婚,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
25、你上辈子一定是碳酸饮料吧,所以我一看见你就开心的冒泡。
26、你若敢娶,我就敢嫁。
27、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的,会读书的都不是好孩子。
28、男人总喜欢干净的女人,却总把她们弄脏。
29、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不回你信息的`人,但红包能。
30、你不赞,他不赞,我的自拍没人看。
余光中晚年,有次参加台湾的一次文学颁奖盛事,发现满座都是年轻后辈,而自己已是白发苍颜。他觉得自己有些落落寡合,于是在致辞时幽默风趣地说道:
一个人年轻时得奖,应该跟老头子一同得,表示他已成名;
但老年时得奖,就该同小伙子一同得,表示他尚未落伍。
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简短的话语,让人看到了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宝刀未老、昂扬奋发的斗志。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他的恩师梁实秋曾就此评价:“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在世人看来, “乡愁诗人”才是余光中最响亮的头衔。因为他那首82字的《乡愁》,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读过。
能奋斗出人生的高光时刻,除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积极进取的姿态,还与他的心中,一直涌动着幽微细腻的三种感情分不开。
这三种感情就是融贯余光中一生的亲情、爱情、乡情。
01
三代人爱的传承:摇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1928年农历九月初九,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一个诗书之家。
父亲余超英祖籍福建,曾任福建永春县教育局局长。母亲孙秀君出生于江苏常州,亦受过良好的师范教育。
仰赖得天独厚的家庭教育环境,余光中的童年常与诗书为伴。
父母时常用乡音为他朗诵古文,带他遨游中国古典文学的殿堂。有了这样的国学启蒙,古典诗词的韵律,从此融入他的脉搏和心跳。
然而,在他9岁那年,全面抗战爆发,打破了一家人的宁静生活。
彼时供职于国民党南京华侨教育总会的父亲,已先行随军到了武汉。
母亲只身一人带着余光中逃难,用扁担挑起箩筐里的他,在日军的铁蹄下辗转奔波。
母子二人曾在太湖的船上落水,在寺庙的香案下躲过日军的刺刀……历经凶险,最后落脚重庆悦来古镇。
寄居朱家祠堂,余光中始终勤学不辍。在他记忆中,桐油昏灯下,母亲一边纳鞋底,一边听他吟哦《古文观止》。 母子脉脉相守之情,与夜同深。
12岁那年,余光中生平第一次告别双亲,到相隔十几里山路的中学,寄宿求学。
习惯了逃难路上相依为命的母子二人,都难以忍受离别之苦。
每次上学时,母亲总会站在山头目送他远行,直至他小小的身影被远坡吞没。
母亲更担心他在学校遇到困难,无人悉心照料,于是通过写信的方式开启远程陪伴。
一封封家书,一张张邮票,来往于巴山蜀水间,伴着余光中度过7年中学生活,成为他记忆锦盒中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余光中后来在《乡愁》中开篇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自从在厦门大学的课堂上,立下“我将来要当作家”的志向,他一直笔耕不辍,在文坛逐渐崭露头角,亦有幸成为梁实秋的授业弟子。
进入文坛后,融贯中西的他,更是发愿:一定要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练出一颗丹来。
八十大寿时,余光中发表三本新书,以表心志:我想把我的民族的语言,更提升一点。不管提升多少,在我的手里,一定要略加变化。 我交到下一代手里,这个中文,经过我的手会有一些改变。
他做到了。他的好友曾说: 余光中的名字,如果翻译成白话文,那就是“我来世上发扬光大文化中国”。
这句话,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注脚。
02
61 年伉俪情深: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作为笔挟风雷、驰骋文坛的才子,余光中做过的最浪漫的事情,就是为妻子写诗。
说起余光中的妻子,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简直堪称宝黛之恋的完美结局版。
17岁时,余光中和小自己3岁的表妹范我存在四川初识。两人一起度过避难巴蜀的岁月,志趣相投,自此情根深种。
后来,因为战乱中的迁徙,两人被迫分开。
或许是姻缘天定,21岁时,跟随家人逃到台湾的余光中,居然与表妹不期而遇。
后来,余光中把这次重逢描成诗情画意: 一朵瘦瘦的水仙,袅娜飘逸…………梦想着文学与爱情,无依无助,孤注一掷地向我走来。
自那一刻起,余光中就认定,一定要和表妹在一起。
然而,二人的恋情遭到双方家长的激烈反对。
范我存因肺病高中休学,余光中的父母认为她学历不上台面,更担心她将来不能生育,无法为余家传宗接代。
而范我存的家人则认为,终日与书为伍的余光中看起来呆里呆气的,与理想中的东床快婿相差甚远。
但是余光中抱着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决心,与表妹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地下爱情。为了追表妹,他居然翻译了一本《梵高传》。
在翻译期间,他在书稿正面写满优美的译文,寄给表妹帮忙抄录,而反面却是甜蜜的情书,留给表妹细细品咂。
前后历时11个月,长达30万字的浩荡译绩,成为频繁飞往于两人间的青鸟,夹带表达情意的“私货”,将余光中的爱意接连不断传递给恋人。
《梵高传》翻译完成,表妹的芳心也彻底被他的柔情和才情俘虏了。
17岁初识,经历4年离别,6年的爱情长跑,两人于1956年步入婚姻的殿堂。
那一年,余光中28岁。为了这一天,余光中足足等了11年。期间父母为他四处求亲,他始终心如磐石,忠贞不渝。
漫长的离别之苦,终于换来了两人61年的伉俪情深,还共同养育了四个女儿。
30岁时,他经授业恩师梁实秋推荐,赴美进修,成为爱荷华大学写作班里的一张东方面孔。
进修期间,他发现西方对他的东方学问,十分冷漠。这让远离亲友的他,内心更加孤寂。
他常常倍感冰冷,说这段时间是自己的“冰河时期”,幸有温暖来自远隔重洋的妻子,支撑他学成归来。
所以在他的笔下: 乡愁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他曾经说,不希望像苏东坡那样,只能在悼亡诗中对妻子寄寓柔情,希望自己能时时刻刻为爱人写诗。
相伴61载,余光中写了大量惊艳诗句对妻子表白爱意:
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03
43 载浓浓乡愁: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都说普罗旺斯是梵高的,上海是张爱玲的,海南岛是苏东坡的,一生漂泊的余光中究竟属于什么地方呢?
祖籍福建,出生南京,在江南度过童年时光,避难重庆,迁居台湾,任教香港,又远渡重洋三度访美……余光中说他一生都在漂泊。
他自称福建人、“半个江南人”、川娃儿,又兼“大陆的浪子”。
在他心目中,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小,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不管余光中走到哪里,打开他书桌的抽屉,总会看到地图。
他喜欢看地图,因为想知道故乡在哪里,自己又处于地球上的哪个地方。
1972年的一天,余光中在台北的家中,久久地凝视着地图上那个叫故乡的地方,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回归故里。在极度苦闷之时,他拿出纸笔写下《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短短82字,将个人的思乡之情,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20分钟写出传世佳作,因为这个情感,他已酝酿了20年,所以一气呵成。
1992年,《乡愁》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起,余光中的名字,传遍华人圈。
当年9月,他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研究所的邀请,赴北京讲学。
时隔43年后,终于踏上故土,他说,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
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期间,他也在祖国的山山水水间,寻觅他的乡愁。
他把黄河岸边的泥土,从鞋底刮下来带回台北的家;又让重庆朱家祠堂上面的片瓦渡海,成为柜顶上的镇家之宝……
后来,怀着对未来美好的希冀,他又续写了《乡愁》第五段。因为尚未发表,所以鲜为人知:
而未来,
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
你来这头,
我去那头。
在余光中的内心深处,不仅有两岸的过去,更有两岸的未来。
2017年12月,89岁的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因病去世。
在他病重期间,女儿遵照医嘱陪他说话,手拿《唐诗三百首》,跟父亲唱和。女儿念“我本楚狂人”,他接上“凤歌笑孔丘”……
徜徉在唐诗的壮丽山水间,他脸上渐渐焕发出神采。 在生命的终点,因为唐诗的陪伴,他走得无比安心。
他一定知道自己,即将魂归故里,再也不用漂泊无着了。
写在最后: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回看余光中坎坷的一生,亲情、爱情、乡情始终萦绕心中,带给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为他的诗和散文注入不朽的灵魂。
他说,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就不成立体。
斯人已远,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作品一样,像宝光一样永远洒耀人间。
-END-
#本期粉丝福利专题:励志文房小对联(文中配图所示样品)
#翰林文创~见字如面系列
有温度的手写祝福!特别的心意送给特别的你
不知从何时起,复制、粘贴成了快节奏的代名词,原本温馨的节日祝福,也变成了冷冰冰的文案……
亲友间的祝福不应该沦为接龙游戏,而有温度的手写亦变得弥足珍贵。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翰林书院特推出见字如面文创系列,让有温度的祝福成为家里最靓丽的国风!
无论是送给亲友,赠予子女,还是送给自己,皆可陶冶情操,寄寓祝福。
我觉得并不合适。在回答为什么之前,我先跟你讲一个我身边的事例,希望对你有多帮助。
大学室友跟她男朋友恋爱6年,女方母亲彩礼要39万,男方家里拿不出来,最后悲剧了。
两个人从大学开始恋爱,毕业后一起生活,原本以为能够幸福地过日子。
室友跟她男朋友是我们大学一个专业的,室友从长相上来看,属于那种可爱类型的姑娘,人很单纯,当初大一刚进去的时候,她男朋友就看上了她,并且主动追她。
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她男朋友表白的时候,还买了好多蜡烛跟气球,在我们寝室楼下摆了心形,还喊来了许多同学帮忙,场面非常热闹,气氛很好。
室友当场就直接答应了他,从此两个人开始了热恋期。以前没谈恋爱的时候,室友天天跟着我们一起吃饭,后来她连食堂都不用去了,因为男朋友每天一到饭店,都来给她送饭,只要她下楼去拿一下就行了。
两个人当时可谓是黏在了一起,白天上班要坐在一起,晚上两个人也要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学习。两个人都属于那种好孩子类型,读书都挺不错的,四年里都没有少拿奖学金。男的虽然长得不帅气,也有点矮,但是人很老实勤奋,室友想要买什么东西,他都会通过业余的时间去挣钱,然后通过自己挣到的钱买东西送给她。
每次隔三差五室友就会往寝室里抱快递,那男的对她的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有一次室友半夜身体不舒服,他连忙跑出去买药,然后送到我们寝室里,当时还是大冬天,外面还下着雪。
第二天早晨,我们寝室楼下的门还没打开,他就买了粥跟鸡蛋送过来,还拜托宿管大妈帮他带给室友。当时我们看到后,真的是非常感动。
那男的老家在福建,女的老家在江西,两人毕业以后一起商量着去杭州找工作上班。当时毕业的时候,我们都打趣他们,叫他们赶紧结婚,不然的话说不定以后遇到什么事情就散开了。
室友当时还说我们乌鸦嘴,但没想到一语成谶,真被我们说中了。
不过说归说,当时我们所有人还都是认为,没有什么能够拆散他们的,毕竟两个人感情那么好,而且那男的脾气是真好,有时候室友生气了,他也会一直哄着她。并且,室友有时候不喜欢自己洗衣服,他还会拿回他们寝室去帮忙洗,然后晒干了,叠得整整齐齐以后再拿回来。
所以,我们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会在毕业一两年之内,就结婚成家。然而,没想到一切并没有如愿发生。
谈彩礼的时候,室友家里竟然要40万,而且说她们那里都是这样的。
我现在讲的这件事,也都是后来两个人分开后,室友跟我讲述的。
那男的家庭条件一般,母亲很早就离开了,是他父亲亲手拉扯他长大的,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而室友家里呢,有一个哥哥,父母在江西老家,一辈子都是农民,一生没有任何的积蓄。
两个人毕业以后,男的从事了互联网,室友转行做起了会计,两个人都是普通上班族,省吃俭用,毕业三年的时候才攒到了10万块。
室友的爸妈从一开始呢,就不是很喜欢那男的,仅仅是因为男的是福建人,老两口不希望女儿远嫁。但是,又拿女儿没办法,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去年五一的时候,两个人第一次见家长,当时室友也是非常担心,她在此之前呢,已经悄悄问过自己的父母,说彩礼要多少钱?没想到,她爸妈反而指责她来问这样的问题,说她还没嫁出去,就胳膊肘往外拐了,令室友非常伤心。
后来,她又悄悄问她哥,她哥说一般就拿个16万6这样就行了,只要你们过得好,都不算事。
室友把从她哥口中得知的彩礼数,告诉了男朋友。男朋友听完后,告诉家里人,他爸说自己能够出10万,剩下的希望男的自己出。男的也还算争气,这些他咬咬牙还能够出。
于是,双方父母就见面了。见面的那一天,男的父母买了许多东西,然后坐着动车去室友家里。当天晚上,双方就出去外面吃饭。
在饭桌上,聊到结婚事情的时候,室友的母亲一开口就说,按照她们本地的规矩,彩礼至少要39万9万,还要三金一银,定亲的时候先付9万9,代表着九九归一,这些是要现金挑来的,然后剩下30万存进银行里,弄一张存折单裱起来,到时候接亲的时候送过来。
除此以外,定亲的时候还要准备一些红包跟礼品,分发给女方所有的亲戚。
听到这些话以后,室友男朋友跟他父亲的脸色,立马就沉下来了。不是原本说好的16万6吗,怎么这一下子又多了23万,这也太多了吧。
40万的彩礼钱,对于室友男朋友家里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怎么可能办到呢。
不过幸好,在饭桌上,男的父亲还是家长镇定,然后笑着把饭吃饭,第二天就坐车回去了。
室友母亲不让她去见男朋友,男的来她家里道歉商量,但始终无济于事。
这次见面完以后,室友跟他男朋友就因为彩礼的钱大吵了一架。男的家里是真拿不出这么多钱,室友也跟她母亲说了,但是没办法。
于是,这件事就一直拖着。她母亲说了,如果拿不出这钱的话,绝对不允许室友嫁过去。并且,这钱是不让室友带走的,是她爸妈要作为养老钱用着的,这话也跟室友说得非常明确了。
室友当时跟她爸妈争了很久,最后她妈见她不愿意放弃,于是就索性把她关了起来,不让她出家门,也不允许她再到杭州去上班了,还托人在家里给她介绍对象。
室友当时都快崩溃了,一边是自己爱的人,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她也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室友男朋友还辞掉了工作,专门买了好多东西登门来找室友的父母商量,希望这彩礼钱能够少一点,因为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钱。
可是谁知道,室友的母亲见到男的以后,直接把他轰出家门,连一口水都没让他喝,更别提让他见室友了。
这一次,彻底伤透了男的心。他回到杭州以后,也退掉了房子,然后回到了老家,到现在依然一蹶不振,每天也不出门上班,听说整个人就是天天待在家里浑浑噩噩过日子,也不跟别人讲话,不出门,也没有任何的朋友,偶尔跟室友聊天就一直哭。甚至还抱怨他父亲没有挣钱能力,害他输给了现实。很多人都说,男的现在变得有点痴呆了,因为受到了太大的刺激了。
他父亲也很生气,跟他各种闹,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养了一个儿子,没想到为了一个人就变成这样,实在是令他感到心寒。
而室友呢,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家里待着,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家里人安排的相亲她全部拒绝,不愿意去,跟她爸妈的关心也是很紧张,讲不到一句话就要开始各种吵。
直到现在呢,两个人还是没办法从中走出来,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天价彩礼,毁了一段七年的爱情,原本他们可以幸福地一起打拼奋斗,但结果却变成了各安天涯。
天价彩礼为什么会存在?
天价彩礼,存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甚至网上还流传着一张彩礼地图,虽然具体数额不准,但也大致反映了一个现象,就是在很多地方,彩礼的价格是非常高昂的。
很多人戏称,娶一个老婆,要花掉三代人的积蓄。
很多父母之所以想要高价的彩礼,其实是在替女儿婚后寻找一个保障,生怕女儿嫁过去以后受到了委屈。
父母想要替女儿争取保障,这是对的,但并不是只有用彩礼才能够换来保障,适当彩礼或许能够让女儿得到保障,但是天价彩礼只会让将要结婚的两个人对各自的家庭心生厌烦,甚至破坏年轻人之间的感情,最后弄得不欢而散。
安全感,并不一定来自于金钱,很多时候安全感还来自于对方的人品跟性格。
最后,彩礼只是一种仪式,给多给少,看家庭情况,利索能力就行,千万不能因为彩礼的事情,而毁了一桩婚事。
老人常说:宁拆一座桥,不破一桩婚。
让天价彩礼,不再成为破坏婚姻的毒瘤。
15世纪的明朝猜想:海禁与怀柔
朱棣和朱元璋秉承同样理想的两代皇帝,他们开创了极端被动的拒外守边和浪漫的开疆远航两种截然相反的历史空间,在短短的50年之中形成的巨大反差留下的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
明成祖的理想
1403年,明成祖朱棣在赶走建文帝的靖难之战胜利后,要效仿秦皇汉武,继续朱元璋重建华夏的理想,希望在临御之年,能看到万国咸宾的盛世。1403年,永乐元年八月至十月,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朱棣派出了8次使节到越南、爪哇、暹罗、朝鲜、马六甲、印度洋各地,给各国国王赏赐,邀他们朝贡新朝。当时明朝的周边环境并不安稳,因为蒙古势力而阻隔西域各国与中国的来往,已经被开辟出来海上交通,因有海盗出没,海道不靖,不仅让朱元璋和朱棣感到不安,也与朝贡使臣来往不顺,而且不利于明朝全力抵御北元势力的战略。在这种背景下,朱棣派出郑和出使西洋。经过郑和几度下西洋,所经之地的国王、首领都纷纷来朝入贡。他们要向各地宣布明朝已经“咸与维新”,并封赏周邻各国,邀各国来朝入贡。自唐朝末年中断数百年官方来往的日本在永乐年间再次进入中国的朝贡体系。
在明朝的朝贡体制中,外国使者带来地方特产来朝贡,回去时所有使臣都带回中国的厚礼,而且使团在中国停留时的费用全部由明朝负担。这些使团往往携带私货,与民间私下贸易。洪武年间规定,贡使所带私货想与民间交易,官方要高价收购其中的六成,如百斤胡椒要用高出市价十倍的价格,20两白银收购,其余的可以在民间互市,但不许官府抽税。外国贡使由于有利可图,来华的人数和私货便越来越多。永乐时有一年,暹罗贡使带来了一万斤胡椒和苏木,一时间堆满了朝廷的仓库里,以至于,五品以上京官官俸中的七成竟要以胡椒和苏木折算支付。
虽然明朝对朝贡国有分别的贡期和人数规定,但是,实际上从来就少有遵守贡期的。朱元璋时规定,朝鲜、占城、安南、暹罗、爪哇等是三年一贡,日本十年一贡。研究者统计,洪武三十一年间,朝鲜朝贡60次,平均一年两次,明成祖二十二年间朝鲜朝贡91次,平均一年四次。因为沿海有倭寇出没,对日本的限制又严一些,为10年一贡,限制人数在200人以内,船只两艘以内,事实上也是一纸空文。永乐元年日本遣使300多人来贡,后来的7年之内,日本有8次朝贡,平均一年一贡还多,所使贡船通常多达5至6艘。景泰年间有一次日本派来1200人的使团,乘9艘贡船而来。据余英时考,那些带着所谓贡品来的人其实并非官员或贵族,而是来贸易的商人。这些贸易不过都被明朝冠以朝贡之名而已。
朱棣在位的22年是明朝的朝贡贸易最盛的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最多一次有18个朝贡使团同时来华。由于贡使和贡物数量大增,明成祖重开了宁波、广州、泉州的市舶司。但这个市舶司与宋朝时的职能很不一样,宋朝的市舶司不仅有接待来使的使命,也有抽分收税的职能,而明朝的市舶司更主要的职能是管理朝贡货物,定价抽分的贸易功能并不是它的权力。
有西方学者分析,朱棣是因为对贸易收入的财政需要,才促使其屡次派遣巨大的船队去扩大海外贸易。吴晗在1936年所著《16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中也曾持同样的意见,他认为,“从明太祖的消极的保境安民政策,突转而为明成祖的积极经营海外政策”,内在的原因是“自太祖建国后,连年征战,北征蒙古,东南防倭,西南番蛮迭次叛乱,加以宫室城庙的营建,诸王就封的王府兴造,国帑空虚,民生凋瘁,到建文帝继位以后,国家财政已经到了没有办法的地步,不能不改变政策,掉转头来向南洋发展,从国际贸易的收入上来解救当前的难关”。他引证了明代《殊域周咨录》中的记载:“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诏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同样引证《殊域周咨录》也有相反的解释,所谓奇货重宝、充溢府库的,多是宫廷所用的奢侈品,给京官支付俸禄被迫以胡椒、苏木折算就是一例。它与财政收入无关,并且与其赏赐相比就更没有经济价值。
永乐年间,有大臣请示,应对这种贸易抽分收税,成祖不准:因为“不仅所得无几,而且有损国体”。到1508年,正德年间,广东省布政使吴廷举对来广州的贸易船只实行抽分征税,才打破了明朝朝贡贸易的严格体制,凡是没有勘合或不到贡期的船只,只要愿意纳税就被允许在当地贸易,这使得“番舶不绝于海澳”,即使如此,此时的泉州已经不比宋朝时的繁荣。没过几年,布政司的另一名官员提出“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舰,私置兵器,纵横海上,勾引诸夷,为地方害”,结果1514年,礼部决定禁止番舶,非贡期而至的贡船不能接受,也不许抽分,以免起事端。此后数年,时而恢复抽分,时而不许抽分。
海禁与怀柔
今天的史学家回顾这个朝贡盛况时往往把海禁和怀柔作为它的两项前提。辉煌的远航是在海禁背景下进行的,省略这个背景就很难理解郑和远航和朝贡贸易的历史困境。
明朝所接替的元朝是一种多元的文化社会,而政治上的等级则以人种论高下。经过百年的异族统治和等级低下的民族压迫感之后建立的明朝,倍感华夏中土长久地受到“膻腥的污染”,急欲营造一个华夏正统的社会。
在这种正本清源的冲动下,文化的内在一致性被空前强调。为此朱元璋请来儒士做他的文化顾问,学习礼仪。重农抑商也是正统的儒家观念,明朝秉承这个观念对内陆的贩货商人制定了复杂的规定,外出贩货要申请人数行程路线,货物种类数量。1367年朱元璋还没有登基就于太仓州黄渡镇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名义上允许中国海舶的出海贸易,事实上处处限制。一般出海贸易的船只,通常申请不到准许出海的“票号文引”,不仅如此,明朝把对外贸易中的若干重要的输入品(如香料)和输出品(如铁货、铜钱、纺织品等)一概列为“禁榷”,除了 能经营这些禁榷品,别人一概不允许。商人们在对外贸易上还要负担一笔很重的赋税,即所谓“报官抽分”。朱元璋在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了禁海令:沿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10年后,禁止沿海居民私通海外诸国,9年之后,再次“严申交通外番之禁”,到了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甚至严令“禁民间用番香番货。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强调内在一致性的另一面是阻止外夷“膻腥的污染”。朱元璋主要外部压力所在是北面的蒙古势力,所以他要重新整修长城,分派诸子统重兵驻守,形成所谓的“诸王守边”防线,沿海和西部地区则设置军事“卫所”。
对中心与外夷的关系朱元璋极端地拒绝元朝武力平天下的蛮夷手段,对诸国政治上不侵其 ,经济上不夺其利益,只需通过朝贡礼仪。“四夷宾服,万国来朝”也是儒家衡量一个帝王是否贤明,王朝是否太平的标准。所以宋朝每次打了败仗后,都要四处遣使,广招贡使,“柔远人以饰太平”。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按照这个传统派使臣赴朝鲜、日本、越南、爪哇等地,洪武三年派使臣到暹罗、三佛齐、真腊(柬埔寨)、文莱等地,携带皇帝诏书及金银、瓷器、丝绸、典籍,赐赠各国国王,让诸番知道,他登基后,仿前代帝王,望各地百姓各安其所,共享太平,还明确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各国也随即有使来朝,以朝贡的名义带来各种方物,如孔雀、龙涎香、火鸡、五色鹦鹉、犀牛、象、象牙、水晶、玛瑙、狮子等。朱元璋的回赠一定要坚持“厚往薄来”的朝贡礼仪,如洪武十六年,给占城、暹罗、柬埔寨各回赠了织金文绮32匹,瓷器19000件。
朝贡礼仪始于汉朝,到唐代盛世,建立了朝贡关系的有七十余番。朝贡带来大量外国商人沿途贸易,所以唐代广州就成了一个繁忙的贸易港。到了宋代,除了有官方的朝贡贸易,民间贸易国家多达56个。按照传统,朝贡体系的首要目的是政治性的,为了获得天下各地的政治拥戴而建立良好的地缘政治关系,所以朝贡贸易总是要以厚往薄来的方式对待朝贡国。朝廷在朝贡贸易中不能获得利益,民间贸易就变得更加重要,宋朝的民间海外贸易的税收曾达到朝廷财政收入的3%,可见民间贸易的巨大。元朝的海外贸易基本沿袭宋朝模式,规模更大。马可·波罗说,运到亚历山大港以供应欧洲的胡椒只有运到泉州的胡椒的百分之一。有统计说,元的贸易国有140个之多。
明朝在民族认同上是对宋朝的复辟,但就朝贡体制来说,有研究者评价,唐、宋的朝贡体制是相对理性的,在礼仪之外都留有大量的空间允许纯粹的贸易,而明朝把朝贡体制完全礼仪化,把中国与外部的全部往来都收拢在朝廷管理之内。
这时的世界就在大航海时代来临的前夜,海上贸易经千年发展形成的海上力量已经成为新问题,明朝在为抵御蒙古力量的同时,又有了东南沿海的海上困扰。朱元璋预想中国或在海上也要有所动作,所以在南京植树数万,以备造船之用。出于对海防的严守,也有维护华夏文化的心理。
朱元璋和朱棣秉承同样理想的两代皇帝,他们开创了极端被动的拒外守边和浪漫的开疆远航两种截然相反的历史空间,在短短的50年之中形成的巨大反差留下的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
远去的郑和
郑和的航海因朱高炽即位当上皇帝而废止。郑和在南京心情压抑了7年后,第七次在宣德五年(1430年)再次奉命出使,历西洋十七国。这一年宣德帝因外番贡使很多都不来了,再次派遣郑和诏谕诸国,并命令郑和赍送诏敕给暹罗国国王,要求他停止骚扰满剌加。郑和带领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之后,把舰队分成若干个分队,遣往印度、锡兰、 各国,并且到达了麦加。郑和还发现了从苏门答腊起航、采取向西的直线到达非洲东岸的新航线,这是前人从没走过的,也是地理上的一大发现。
郑和之后,远航停止了,怀柔远人的朝贡贸易并没有停止,只是明朝回赠的礼物不那么厚了,朝贡国也越来越少了。永乐年间占城的朝贡次数超过规定2倍,而到了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以后它就再没有记录了,那些来朝贡使的行径及身份则越来越不清晰。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人奉国王之命来到广州,也是在遣使进贡的名义下进行的,但无论葡萄牙国王本人还是使者的信函都是平等语气的文书,目的就是要来华贸易,而华人翻译为了能顺利成事,在翻译信函时添加了葡萄牙愿为藩属的话。广东的官员从来没听说过葡萄牙,即使有愿为臣属的表白也觉得不可信。礼部接到通知后所做的处理是,给价收买下他的货物,然后赶他回国。但这个人没回国,而是多方寻找机会,通过贿赂镇守此地的太监,1520年得以入京。但入京那年武宗晏驾,世宗继位后下令驱逐了葡萄牙使团,这次交往等于并没有进行,在罗列朝贡国的档案中却把葡萄牙列在其中。明朝对葡萄牙的极端态度并非是因为从未所闻,而是因为葡萄牙东来侵占了马六甲。
海禁也没有停,只是随着时势的变化海禁时紧时松。明朝历代不断地申明海禁,从侧面显露出民间贸易并没因海禁和朝贡贸易的垄断而完全停止,反而因海禁而变商为盗。位于浙江普陀县的双屿港,在海禁的围困中成为一时著名的走私大港。1522年葡萄牙商团被驱逐后,立即有中国海商将他们引到了福建,1526年福建人又把他们引到了双屿,在此地贸易。此后金子老、李光头这些著名的海盗也纷纷从东南亚把各地商人引来贸易,有些因不合贡期的朝贡使团在遭到官府拒绝后也被引到这里,双屿就成了中国私商的最大基地,原本荒无人烟的小岛在这个时期有3000人常住。当时任刑部尚书的唐枢已经意识到海禁与倭乱的某种联系,他说,“寇和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海禁被迫解除。
而在这种历史困境中,英雄一时的郑和已经不再被人们提及。郑和的前六次出使在《明史》本纪都有详细记载,而第七次出使的往还年月却都不见于《明史》本纪,只在《明实录》和《郑和传》里记着出使于宣德五年(1430年),宣德八年(1433年)使团回京的时间也只记在当年吴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的书里。而郑和是在返回的船队里,还是客死在印度古里,似乎没有确切的记载。
郑和下西洋40年后,宪宗年间有太监迎合上意,再次提及郑和下西洋的事迹,宪宗命兵部尚书项忠去找出《郑和出使水程》。这份档案记录了郑和出使的详细经过和航海图,但是在档案库里却查找不到。项忠再次命令小吏再查,查了三天也没查到。有传闻说这个档案被兵部郎中刘大夏私藏起来,刘大夏不仅不说出实情,却对项忠说:三宝下西洋,劳民伤财,即使得了一些奇物回来,于国家有什么好处?即使那些档案还在,也应当销毁,以拔其根,更没必要追究它有没有了。此后,朝廷中再不见这份档案。
郑和的壮举渐渐被淹没,关于他的正史《明史·郑和传》连标点通篇只有不足千字,记录郑和航海的文字主要来自随行使者和通事的游记。《瀛涯胜览》是最为详细和重要的一部,清修《明史·外国传》的主要史料来源《西洋番国志》的作者巩珍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的幕僚,在明宣宗继位之后随郑和往海外遍谕诸番时所记录的各地风土人情,所经之地从越南到 有20国。此书的传本竟失传多年,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史学家向达在天津发现。
《郑和航海图》有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史家考证这张图绘于郑和之时,成书于宣德五年(1430年)之前,也就是郑和郁郁在南京时期。这份图册在消失近百年后,被茅元仪编辑在《武备志》中才得以保留下来。
明代小说,罗懋登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则是一本不太入流的神怪小说,有猴精、夜明珠、女儿国之类的渲染烘托,充满各种传闻逸事。清末文人俞樾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推崇为和《封神榜》、《西游记》一样的经典,在主流文化中并不形成影响。
郑和航海的历史被遮蔽了400多年,只有沿海的民间杂剧和东南亚流传着郑和的传说,直到1904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的历史被放入一个开放、和平、进取的解释框架,其立意则在于启蒙国民意识,这篇开风气的论文基本上奠定了直到今天历史学对郑和研究的基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