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二世简介

叶卡捷琳娜二世简介,第1张

俄国女皇(1762~1796)。阿列克谢耶芙娜 原名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4月21日出生于德国斯特丁,1796年11月6日逝世于普希金)。在位期是1762年至1796年。原名索菲娅·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

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她的政绩卓越,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更成为一代代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叶卡捷琳娜女皇,德国人,14岁随母亲来到俄国,在一场政治婚姻中嫁给了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的侄子彼得,并皈依俄国东正教,成为俄国王位的继承人。1762年,彼得三世被杀,叶卡捷琳娜迅速登上俄国女沙皇的宝座,自此大刀阔斧,力行革新,掌控与操纵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达三十多年之久。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其才干与名气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策方面,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度。60年代,自诩“开明君主”,实行开明专制,同伏尔泰、D狄德罗等西欧启蒙思想家保持通信联系。1767年,她召开了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并为这个委员会写了《圣谕》,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镇压普加乔夫起义后,转向公开的反动统治。1775年,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1785年颁布《御赐贵族特权诏书》和《御赐城市特权诏书》,使贵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权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经济政治地位。在位期间,她将农奴制度强加给乌克兰人;赐给贵族以大批土地和农奴;先后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民,农民必须服从地主的诏书,使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

在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对土耳其发动了两次战争(1768~1779、1787~1791),打通了黑海口,侵占克里木半岛在内的黑海北岸广大地区。1788~1790年同瑞典进行了战争。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于1772、1793和1795年3次瓜分波兰。侵占了立陶宛、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置格鲁吉亚为保护国,俄国版图由此扩大了67万平方千米。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力图组织反法联盟,积极参与欧洲君主国镇压法国革命,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国成为欧洲宪兵。

叶卡捷琳娜二世事个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她在位34年,是俄国农奴制度的黄金时代,此间俄罗斯国家的土地面积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打开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击败了俄国的老牌敌人土耳其和瑞典,还和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从而得到波兰46%以上的土地。但这并不能说明女皇本人是个战争狂人。事实上,她赞助和支持俄国艺术的发展,反对愚昧和落后,比西欧任何一位君主都更慷慨的资助哲学家和艺术家。伏尔泰形容她是欧洲上空最耀眼的明星。另外,女皇还在狄德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对他施以援手。哲学家窘迫到不得不变卖自己的大量藏书来获得生活费的时候,女皇资助了他几十万卢布买下了他所有的藏书,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在狄德罗去世之前不要让他和他的书分开,因为“这是一件最痛苦不过的事”。

在日常生活方面,女皇也十分有规律,而且待人和善。几乎所有伺候过她的内命妇都对她的人品交口称赞。叶卡捷琳娜有一位外国厨师,他做的饭菜并不适合女皇的胃口,但女皇不忍心辞退他,因此忍受了好长时间他的饭菜。某晚她到大厅找人帮她送信,结果发现侍从们正在大厅打牌,结果她吩咐其中一个去送信,然后自己坐下来继续打。

在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这位俄国女皇,原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 叶卡捷琳娜二世

给俄皇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1762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宫廷政变中废黜彼得三世,并登上皇位。她对外两次同土耳其作战,三次参加瓜分波兰,把克里木汗国并入俄国,打通黑海出海口,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俄罗斯帝国。她的政绩卓越,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更成为一代代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叶卡捷琳娜女皇,德国人,14岁随母亲约翰娜·伊丽莎白来到俄国,在一场政治婚姻中嫁给了俄国女皇伊莉莎白·彼得罗夫娜的外甥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并皈依俄国东正教,成为俄国王位的继承人。 当叶卡捷琳娜与其母的马车奔驰在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当从小熟悉宫廷倾轧的她,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的宫廷生活显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到莫斯科之后,叶卡捷琳娜很快就被定为皇储的配偶,但接下来的18年对她来说并不轻松。叶丽萨维塔女皇对她时冷时热,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是个身体羸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宠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在这期间,叶卡捷琳娜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同时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叶卡捷琳娜曾怀孕,先后生过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被毒死(也有说是勒死),叶卡捷琳娜迅速登上俄国女沙皇的宝座,自此大刀阔斧,力行革新,掌控与操纵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达三十多年之久。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其才干与名气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 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女皇”。 1761年,女皇叶丽萨维塔去世,正在怀孕的叶卡捷琳娜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着她的丈夫兼死敌 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终于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他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在国内,他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教徒,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结果,自然是人心思变。在奥尔洛夫兄弟和哥萨克首领拉祖莫夫斯基的帮助下,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神秘死亡(一说毒死也有说是勒死,叶卡捷琳娜对外宣称是消化不良而死)。经过18年的忍辱负重,叶卡捷琳娜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大帝国的主人。 1729年5月2日叶卡捷琳娜二世生于奥得河畔的什切青市(今波兰境内),父亲是德意志安霍尔特-策尔布斯特王族的职业军官,母亲是德意志霍尔施坦戈多普王族的公主。1745年8月,同俄国皇位继承人彼得大公,即后来的彼得三世结婚,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彼得三世执行亲普鲁士方针,并给一部分军队给普鲁士。损害俄国利益,引起了贵族的不满。1762年6月28日,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丈夫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7月17日,毒死(也有说是勒死)彼得三世,对外宣称是消化不良而死,1796年11月17日叶卡捷琳娜二世猝死于皇村(今普希金城)。 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一个是帝国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时间持续了近35年,整个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俄罗斯就是她的历史活动舞台。进入叶卡捷琳娜时代,俄罗斯跨进了世界列强行列,并因积极干预欧洲事务被称作“欧洲宪兵”。俄罗斯在十九世纪的强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叶卡捷琳娜时代奠定的基础。其后来者,包括叶卡捷琳娜的儿子保罗一世、外孙亚历山大一世,此后的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三世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等六位皇帝,在治国政绩上无人能出其右。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自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贵族家庭--父亲是普鲁士军队中的一位将军,后被封为公爵,封地是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这只不过是当时德国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国。索菲娅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甚至有些淘气,胆子也很大,经常闯祸。索菲娅的父亲在军队服役,兢兢业业,不太顾家,所以她自小就在母亲管束下成长。可是母亲生性刻薄挑剔,做事情没有耐心,很难与人相处,又常年住在巴黎,这样索菲娅自幼就不太受父母限制,所以尽管身为公国公主,在没人管她的时候,也会跑到街上去找同龄的孩子们玩。 如果不是她13岁那年的一个偶然事件,索菲娅的命运可能与同年代的贵族**们没有什么两样。1742年,她的远房表哥,荷尔施泰因王子卡尔·彼得·乌尔里希,也就是俄国彼得大帝的外孙,被他的姨妈,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选中,成为俄罗斯皇位继承人。这位荷尔施泰因王子顿时身价倍增,很多德国公国的适龄公主都梦想家给卡尔·彼得。安哈尔特公爵一家也不例外,而且因为父亲的关系,索菲娅公主与未来俄罗斯皇位继承人的联姻方案,竟得到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的支持。 在腓特烈的安排下,1742年冬天,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带着索菲娅来到了柏林,觐见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对索菲娅公主感到满意,认为她可以成为俄罗斯皇储的妻子,于是请来了最好的法国画师,为索菲娅公主画了一幅肖像画,然后把这幅肖像送到了圣彼得堡,供伊丽莎白女皇过目。 安哈尔特公爵一家等待了足足一年。在这一年里,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宫廷里反复研究了各种联姻方案,最终选择落在了安哈尔特公国的索菲亚·奥古斯特公主身上。1744年1月,来自圣彼得堡的信使带来了伊丽莎白女皇的一份信,邀请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娅公主前往俄罗斯做客,同时带来的还有一张为数一万卢布的支票,作为公爵母女俩人在路上的开销。虽然信中没有写明邀请的目的,但安哈尔特公爵一家都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伊丽莎白女皇选中了索菲娅做未来皇储的妻子。 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娅公主出发时正是寒冬一月,她们一路颠簸,风餐露宿,甚至沿途曾数次在普通农户家留宿,饮食也时常粗糙生冷,母女俩差点病倒。等到车队进入俄罗斯境内后,条件马上就大为改善,俄罗斯各地对公爵夫人母女二人的接待周到有加。2月9日,索菲娅公主抵达莫斯科。 伊丽莎白女皇对安哈尔特公爵夫人母女给予热情招待,皇储彼得,当时已经接受了东正教洗礼并起了俄文名字的远方表兄也对索菲娅公主彬彬有礼。不久彼得就向索菲娅公主坦白说,鉴于二者之间的远亲关系,彼得自然对索菲娅有信任感,但是他对索菲娅没什么感情,他已经对伊丽莎白女皇的侍女情有独钟,迎娶索菲娅公主不过是执行伊丽莎白女皇的意志罢了。 索菲娅对彼得的表白感到惊讶:一方面惊讶于彼得的坦率,另一方面感觉到彼得对很多事情的想象过于天真。索菲娅很快就明白了:她在俄罗斯站住脚的最主要条件就是要成为一个俄罗斯人。为此她请求伊丽莎白女皇为她找来了最好的老师,苦学俄语和东正教礼仪。索菲娅公主勤奋地学习俄语,甚至在夜深人静,周围侍从都已经睡下,索菲娅还在抱着书苦读。虽是冬天,但房间里很热,索菲娅就光着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是莫斯科的冬天比在德国要严酷得多,她终于得上了肺炎,因此病倒。索菲娅曾接连十几天处于高烧状态,昏迷不醒。众人以为她已处于弥留,已经开始安排后事。安哈尔特公爵夫人特意找来了一个路德宗牧师为她做临终祈祷,但索菲娅公主却请求把教她东正教礼仪的神父老师找来。这件事很快就流传开来,俄罗斯宫廷上下对索菲娅公主的好感倍增。过了一个月,索菲娅奇迹般地病愈,这样索菲娅公主与皇储彼得的婚姻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1744年6月28日,索菲娅公主皈依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受洗仪式是叶卡捷琳娜在俄罗斯的首次公开活动,她用俄语对答问话,谈吐得体,吐字清晰,再次博得了宫廷上下的好感。次日,皇储彼得与叶卡捷琳娜订婚。1745年8月21日,俄罗斯宫廷为二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婚后的日子对于叶卡捷琳娜来说,是一段灰色的时光。丈夫彼得根本就不爱她,另寻新欢,两人结婚五年,实际处于分居状态,一直没有生孩子。叶卡捷琳娜整日幽处深宫,只好靠读书排遣寂寞。起初她开始漫无目的地读小说,后来无意中读到了伏尔泰的作品,自此开始对政治哲学类书籍感兴趣。叶卡捷琳娜找来了厚厚的十卷本德国史,坚持每八天必须读完一卷,又通读了四卷本哲学史,还有大量的俄文书籍。一段时间以后,叶卡捷琳娜具备的知识深度,竟然让她读懂了孟德斯鸠艰深的《论法的精神》一书。 尽管叶卡捷琳娜没有耀眼美丽的外貌,但她处在妙龄,谈吐得体,秀外慧中,自然招人喜欢。很快她就有了自己的情人。许多叶卡捷琳娜研究者都认为,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七年战争中的英雄,当时担任皇储彼得副官的切尔内绍夫。但这段恋情持续的时间不长。此后谢尔盖·萨尔特科夫,公认的宫廷美男子,成为叶卡捷琳娜的情人。当时有传闻说,伊丽莎白女皇对萨尔特科夫颇有宠意,但萨尔特科夫在伊丽莎白女皇和叶卡捷琳娜公主之间选择了后者。伊丽莎白女皇做出震怒的样子,萨尔特科夫没办法,只好躲到乡下去。等到后来萨尔特科夫再次回到圣彼得堡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皇正忙于国政,已经把这件事忘掉了。 彼得和叶卡捷琳娜结婚五年之后,二人尚未生育,也就是说俄罗斯帝国仍然处在后继无人的状态,不禁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恼火。女皇把皇储的宫廷女侍卫长召来,说叶卡捷琳娜喜欢骑马,导致不孕,这是侍卫长的过错。女侍卫长明知骑马和不怀孕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公主喜欢骑马也无人能够禁止,而且皇储和公主各有情人也是众所周知,于是只好委婉辩解说,怀孕生孩子都是有"原因"的,可是皇储与叶卡捷琳娜二人之间至今没有"原因",她也没有办法。伊丽莎白女皇怒曰:要你何用!找不出"原因",帝国没有继承人,就是失职!女侍卫长只好依照伊丽莎白女皇的命令,私下里提示叶卡捷琳娜,要她无论如何要为伊丽莎白女皇生下一个帝国继承人,不然她的位子不会坐稳。叶卡捷琳娜幡然醒悟,终于在1754年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保罗。 叶卡捷琳娜生下皇孙保罗之后,并没有母以子贵,相反处境更加艰难。叶卡捷琳娜后来在日记中写道,生下保罗后,所有的人,以女皇伊丽莎白为首的宫廷上下都围着保罗转,孩子刚生下就被抱到伊丽莎白女皇的宫中,而叶卡捷琳娜一个人躺在产床上三个多小时,也无人照料,最后她醒过来后,只好忍痛,独自慢慢走回自己的寝宫。总之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架完成任务的报废机器。 在生下孩子的头一年里,叶卡捷琳娜多病,几乎没参加宫廷活动。直到有一次她参加了一个舞会,一个名叫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年轻伯爵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和以前的情人萨尔特科夫相比,波尼亚托夫斯基年轻,有教养,谈吐得体,常年受到巴黎上流社会的熏陶,而波尼亚托夫斯基对叶卡捷琳娜也近乎一见钟情,二人很快就成为情人。在圣彼得堡,波尼亚托夫斯基住在列夫·纳雷什金伯爵家里,而纳雷什金是叶卡捷琳娜的好友。每逢夜幕降临,叶卡捷琳娜就换上男装,偷偷离开寝宫,前往纳雷什金家,和波尼亚托夫斯基约会。然后天不亮的时候仍旧偷偷潜回自己的寝宫。很快二人的恋情就传了出去,皇储彼得也知道,但他不爱叶卡捷琳娜,所以他对此毫不在乎。 有一天晚间,波尼亚托夫斯基偷偷潜入叶卡捷琳娜在奥拉宁鲍姆的寝宫,但被彼得的卫兵抓获,押到了彼得面前发落。彼得很清楚波尼亚托夫斯基是何许人也,但波尼亚托夫斯基的沉默激怒了彼得,于是彼得借口波尼亚托夫斯基身上带有武器,给他扣上了一顶图谋行刺的罪名。叶卡捷琳娜的办法是:急忙传来了彼得的情人,沃伦佐夫公爵的女儿,好言相慰,最后在沃伦佐娃耳边轻声说道:您能使我们都变得幸福,不过是举手之劳。沃伦佐娃心领神会,紧忙赶到皇储彼得的房间,当着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面,劝说彼得将他放走。行为怪僻的彼得竟然哈哈大笑,大声说:这里还缺一个人!然后闯进叶卡捷琳娜的寝室,将穿着睡衣的叶卡捷琳娜拉下床,拽着她走进自己的房间,指着波尼亚托夫斯基说:这回你该满意了吧!四人碰面,皆大欢喜,很有戏剧意味。从此波尼亚可夫斯基每天晚上都到奥拉宁鲍姆寝宫找叶卡捷琳娜,时而四人还共进晚餐,然后彼得和沃伦佐娃回自己的寝宫,波尼亚托夫斯基留在叶卡捷琳娜处,自此相安无事。 1758年,叶卡捷琳娜再次怀孕,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安娜。彼得公开对人讲:不知道叶卡捷琳娜是怎么怀孕的,不知道这个女儿是谁的。彼得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也日益蛮横无礼。叶卡捷琳娜在日记里写道,她当时反复考虑,只看到了三条出路:一是继续当彼得的妻子,最后和彼得一起共存亡;二是逆来顺受,被彼得抓起来或者被废黜,送进修道院;三是主动采取行动,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但当时她对未来的想象还很模糊,不清楚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况且伊丽莎白女皇在世,任何人都不得轻举妄动。叶卡捷琳娜开始寻求支持,首先是得到了内阁总理大臣别斯图热夫的支持。别斯图热夫作为一个成熟有经验的政治家,马上就明确了行动目标:当伊丽莎白女皇过世之后,必须让叶卡捷琳娜登基继位,否则彼得掌权,大家都不会有好结果。叶卡捷琳娜仍然模糊地想象不出,采取什么手段才能登上皇位,甚至是否需要这样都不知道,这段时间她基本是被人推着走的。 很快,别斯图热夫被忠于伊丽莎白的两名重臣,舒瓦洛夫和沃伦佐夫告发。刑讯结果表明,叶卡捷琳娜试图利用别斯图热夫,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她还和失宠入狱的阿普拉克辛元帅保持着秘密通信。这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震怒,结果别斯图热夫被流放,波尼亚托夫斯基被迫远离圣彼得堡,切尔内绍夫和萨尔特科夫也纷纷去了国外。1759年,刚刚诞生几个月的女儿安娜夭折,叶卡捷琳娜的母亲安哈尔特公爵夫人也在巴黎病逝,叶卡捷琳娜和皇储彼得的关系转为公开的敌对。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在曹恩多夫战役中被俘的普鲁士国王的副官被押解到圣彼得堡,押送军官中有一名叫做格里高利·奥尔洛夫。奥尔洛夫家里一共兄弟三人,都在军中服役,奥尔洛夫本人没什么文化,但身材魁梧,英俊高大,而且无论骑马作战,还是打牌喝酒,跳舞打架,都是一把好手,因此奥尔洛夫很受圣彼得堡上流社会女性的崇拜。这一切自然不会逃过叶卡捷琳娜的眼睛,她对奥尔洛夫稍加暗示,奥尔洛夫就开始了对叶卡捷琳娜的热切追求,经常做出近乎疯狂的举动,向叶卡捷琳娜示爱。 叶卡捷琳娜在这一时期始终思索的一个问题就是:伊丽莎白女皇马上就要过世,彼得继位之后怎么办?1761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位,史称彼得三世。 1762年4月,叶卡捷琳娜生下一个男孩,孩子的父亲是奥尔洛夫。孩子降生后几个月后,彼得方才闻讯,马上大发雷霆,下令将叶卡捷琳娜逮捕。但彼得的副官犹豫不决,最后众人一起劝说,彼得临时改变了逮捕叶卡捷琳娜的命令。此后在庆祝同普鲁士签订和约的国宴上,彼得面对诸多国内外来宾,口出粗话,公开侮辱了叶卡捷琳娜。二人的关系势同水火。与此同时,奥尔洛夫兄弟加紧了在近卫军中的串联活动,暗中形成了一个数百人的军官集团,准备策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支持叶卡捷琳娜登上皇位。到了1762年6月底,形势一时万分危急,一名参与策划政变的近卫军军官被捕,政变阴谋暴露。叶卡捷琳娜和奥尔洛夫兄弟在得到了伊丽莎白女皇在世时的宠臣拉祖莫夫斯基、沃尔康斯基公爵和帝师潘宁的支持后,提前发动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在政变活动中,有一名叫波将金的年轻骑兵军官表现较为积极突出,受到了叶卡捷琳娜的注意。政变成功后,叶卡捷琳娜重赏所有参与政变的人员,在请功表上,亲手把原来拟定给波将金授予的骑兵少尉军衔改为上尉。从此叶卡捷琳娜对波将金给予了非同寻常的关注。 波将金一直在前线带兵作战,直到12年后的1774年,波将金接到了叶卡捷琳娜的亲笔信,召唤他回圣彼得堡。波将金想都没有想,立刻打了报告,离开驻地,动身回圣彼得堡觐见叶卡捷琳娜。此后波将金成为叶卡捷琳娜的最著名,也是权势最大的情人。波将金几乎就成了叶卡捷琳娜的左右手,所有军国大政,几乎全部出自叶卡捷琳娜和波将金二人之手。直至逝世,波将金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二号人物,而他对叶卡捷琳娜也始终一往情深,挚爱如初。后来有传闻说,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效仿伊丽莎白女皇和拉祖莫夫斯基,暗中与波将金在教堂举行了婚礼。但关于这段历史至今没有任何文件能够证明。 叶卡捷琳娜一生有很多情人,据研究叶卡捷琳娜生平的学者巴尔杰涅夫统计,叶卡捷琳娜的情人有23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萨尔特科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后来担任波兰国王)、奥尔洛夫(后来被封为伯爵)、瓦西里奇科夫(骑兵将军)、波将金(最后被封为公爵)、佐里奇(被封为男爵)、兰斯科伊(男爵)、祖波夫(官至将军)等人。除波将金以外,其他情人都没有对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叶卡捷琳娜的长子是保罗(很多人怀疑是叶卡捷琳娜和萨尔特科夫的孩子),次子阿列克谢·博布林斯基(与奥尔洛夫所生),长女安娜(可能是与波尼亚托夫斯基所生)早年夭折,次女伊丽莎白·波将金娜(与波将金所生)。 从1792年起,叶卡捷琳娜患病,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波将金逝世对她的打击很大,此外第三次瓜分波兰和对土耳其的战争使她消耗了大量精力。1796年9月,叶卡捷琳娜病倒,卧床不起。11月6日凌晨,叶卡捷琳娜二世病逝,长子保罗继位,史称保罗一世。

尼莫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艇,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

尼莫不同意伤害善良无害的长须鲸,当海面上出现残酷的大头鲸向长须鲸进攻时,尼摩船长决定援救长须鲸。诺第留斯号用它那钢制的冲角,直穿大头鲸经过一场恶斗,海上满浮着大头鲸的尸体。

穿过南极点后,潜艇又历经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都是尼摩船长以惊人的冷静和毅力,带领船员战胜了困难。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小说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Piere-Jules Hetzel)之间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赫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辩护。

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他曾血腥镇压了一场波兰人的起义)。不过赫泽尔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

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相互妥协了,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 在《神秘岛》中,这才公布他是印度达卡王子。

内容简介:

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

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

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后在《神秘岛》中交代其为印度人),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

潜艇船长对俘虏也很优待,但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尼摩船长从此之后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艇周游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

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最后,鹦鹉螺号在北大西洋里遇到一艘驱逐舰的炮轰,潜艇上除了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不久,他们在潜艇陷入大漩涡的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潜艇,被渔民救上岸。回国后,博物学家才将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是同个人

叫隋棠

本名:隋棠

英文名:Sonia Sui

祖籍:山东

出生地:台中市 (14岁去波兰生活直至到加拿大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台湾)

生日:198010.22

星座:天秤座

身高:173cm

体重:48kg

三围:33.23.34 吋

腿长:112cm

学历:加拿大 Winnipeg大学 心理系

嗜好:看书、上网、上健身房、看**、音乐、跳舞

语言: 国语 英语 粤语 波兰语

专长: 钢琴

喜欢的男生类型:有责任感、善良,感觉像劳勃狄尼洛

讨厌的男生类型:油嘴滑舌、太脂粉味

2001 上海国际模特儿大赛 入围决赛

2002 环球亚裔模特儿大赛 第二名

2006 台北国际车展最受欢迎名模 第一名

2006-2007 Barbie Awards得主

2007 男人帮百位性感美女 第三名

演戏经历

《生死极速-**》、

《舞动奇迹》 饰杜佳俐、《爱情来了》 、《星愿》maggie、《死了都要爱》 饰 小树、《极速传说1》、《极速传说2》饰MIKI、《王子变青蛙》 客串饰戴安芬、《爱情魔发师》 饰 叶可岚、《天堂来的孩子》 饰 丁凯莉

[img]https://gss0baidu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abpic/item/d7c9ca3f15458dd17c1e7141jpg[/img]

在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这位俄国女皇,原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 叶卡捷琳娜二世

给俄皇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1762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宫廷政变中废黜彼得三世,并登上皇位。她对外两次同土耳其作战,三次参加瓜分波兰,把克里木汗国并入俄国,打通黑海出海口,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俄罗斯帝国。她的政绩卓越,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更成为一代代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叶卡捷琳娜女皇,德国人,14岁随母亲约翰娜·伊丽莎白来到俄国,在一场政治婚姻中嫁给了俄国女皇伊莉莎白·彼得罗夫娜的外甥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并皈依俄国东正教,成为俄国王位的继承人。 当叶卡捷琳娜与其母的马车奔驰在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当从小熟悉宫廷倾轧的她,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的宫廷生活显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到莫斯科之后,叶卡捷琳娜很快就被定为皇储的配偶,但接下来的18年对她来说并不轻松。叶丽萨维塔女皇对她时冷时热,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是个身体羸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宠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在这期间,叶卡捷琳娜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同时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叶卡捷琳娜曾怀孕,先后生过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被毒死(也有说是勒死),叶卡捷琳娜迅速登上俄国女沙皇的宝座,自此大刀阔斧,力行革新,掌控与操纵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达三十多年之久。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其才干与名气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 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女皇”。 1761年,女皇叶丽萨维塔去世,正在怀孕的叶卡捷琳娜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着她的丈夫兼死敌 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终于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他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在国内,他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教徒,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结果,自然是人心思变。在奥尔洛夫兄弟和哥萨克首领拉祖莫夫斯基的帮助下,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神秘死亡(一说毒死也有说是勒死,叶卡捷琳娜对外宣称是消化不良而死)。经过18年的忍辱负重,叶卡捷琳娜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大帝国的主人。 1729年5月2日叶卡捷琳娜二世生于奥得河畔的什切青市(今波兰境内),父亲是德意志安霍尔特-策尔布斯特王族的职业军官,母亲是德意志霍尔施坦戈多普王族的公主。1745年8月,同俄国皇位继承人彼得大公,即后来的彼得三世结婚,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彼得三世执行亲普鲁士方针,并给一部分军队给普鲁士。损害俄国利益,引起了贵族的不满。1762年6月28日,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丈夫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7月17日,毒死(也有说是勒死)彼得三世,对外宣称是消化不良而死,1796年11月17日叶卡捷琳娜二世猝死于皇村(今普希金城)。 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一个是帝国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时间持续了近35年,整个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俄罗斯就是她的历史活动舞台。进入叶卡捷琳娜时代,俄罗斯跨进了世界列强行列,并因积极干预欧洲事务被称作“欧洲宪兵”。俄罗斯在十九世纪的强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叶卡捷琳娜时代奠定的基础。其后来者,包括叶卡捷琳娜的儿子保罗一世、外孙亚历山大一世,此后的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三世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等六位皇帝,在治国政绩上无人能出其右。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自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贵族家庭--父亲是普鲁士军队中的一位将军,后被封为公爵,封地是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这只不过是当时德国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国。索菲娅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甚至有些淘气,胆子也很大,经常闯祸。索菲娅的父亲在军队服役,兢兢业业,不太顾家,所以她自小就在母亲管束下成长。可是母亲生性刻薄挑剔,做事情没有耐心,很难与人相处,又常年住在巴黎,这样索菲娅自幼就不太受父母限制,所以尽管身为公国公主,在没人管她的时候,也会跑到街上去找同龄的孩子们玩。 如果不是她13岁那年的一个偶然事件,索菲娅的命运可能与同年代的贵族**们没有什么两样。1742年,她的远房表哥,荷尔施泰因王子卡尔·彼得·乌尔里希,也就是俄国彼得大帝的外孙,被他的姨妈,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选中,成为俄罗斯皇位继承人。这位荷尔施泰因王子顿时身价倍增,很多德国公国的适龄公主都梦想家给卡尔·彼得。安哈尔特公爵一家也不例外,而且因为父亲的关系,索菲娅公主与未来俄罗斯皇位继承人的联姻方案,竟得到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的支持。 在腓特烈的安排下,1742年冬天,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带着索菲娅来到了柏林,觐见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对索菲娅公主感到满意,认为她可以成为俄罗斯皇储的妻子,于是请来了最好的法国画师,为索菲娅公主画了一幅肖像画,然后把这幅肖像送到了圣彼得堡,供伊丽莎白女皇过目。 安哈尔特公爵一家等待了足足一年。在这一年里,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宫廷里反复研究了各种联姻方案,最终选择落在了安哈尔特公国的索菲亚·奥古斯特公主身上。1744年1月,来自圣彼得堡的信使带来了伊丽莎白女皇的一份信,邀请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娅公主前往俄罗斯做客,同时带来的还有一张为数一万卢布的支票,作为公爵母女俩人在路上的开销。虽然信中没有写明邀请的目的,但安哈尔特公爵一家都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伊丽莎白女皇选中了索菲娅做未来皇储的妻子。 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娅公主出发时正是寒冬一月,她们一路颠簸,风餐露宿,甚至沿途曾数次在普通农户家留宿,饮食也时常粗糙生冷,母女俩差点病倒。等到车队进入俄罗斯境内后,条件马上就大为改善,俄罗斯各地对公爵夫人母女二人的接待周到有加。2月9日,索菲娅公主抵达莫斯科。 伊丽莎白女皇对安哈尔特公爵夫人母女给予热情招待,皇储彼得,当时已经接受了东正教洗礼并起了俄文名字的远方表兄也对索菲娅公主彬彬有礼。不久彼得就向索菲娅公主坦白说,鉴于二者之间的远亲关系,彼得自然对索菲娅有信任感,但是他对索菲娅没什么感情,他已经对伊丽莎白女皇的侍女情有独钟,迎娶索菲娅公主不过是执行伊丽莎白女皇的意志罢了。 索菲娅对彼得的表白感到惊讶:一方面惊讶于彼得的坦率,另一方面感觉到彼得对很多事情的想象过于天真。索菲娅很快就明白了:她在俄罗斯站住脚的最主要条件就是要成为一个俄罗斯人。为此她请求伊丽莎白女皇为她找来了最好的老师,苦学俄语和东正教礼仪。索菲娅公主勤奋地学习俄语,甚至在夜深人静,周围侍从都已经睡下,索菲娅还在抱着书苦读。虽是冬天,但房间里很热,索菲娅就光着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是莫斯科的冬天比在德国要严酷得多,她终于得上了肺炎,因此病倒。索菲娅曾接连十几天处于高烧状态,昏迷不醒。众人以为她已处于弥留,已经开始安排后事。安哈尔特公爵夫人特意找来了一个路德宗牧师为她做临终祈祷,但索菲娅公主却请求把教她东正教礼仪的神父老师找来。这件事很快就流传开来,俄罗斯宫廷上下对索菲娅公主的好感倍增。过了一个月,索菲娅奇迹般地病愈,这样索菲娅公主与皇储彼得的婚姻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1744年6月28日,索菲娅公主皈依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受洗仪式是叶卡捷琳娜在俄罗斯的首次公开活动,她用俄语对答问话,谈吐得体,吐字清晰,再次博得了宫廷上下的好感。次日,皇储彼得与叶卡捷琳娜订婚。1745年8月21日,俄罗斯宫廷为二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婚后的日子对于叶卡捷琳娜来说,是一段灰色的时光。丈夫彼得根本就不爱她,另寻新欢,两人结婚五年,实际处于分居状态,一直没有生孩子。叶卡捷琳娜整日幽处深宫,只好靠读书排遣寂寞。起初她开始漫无目的地读小说,后来无意中读到了伏尔泰的作品,自此开始对政治哲学类书籍感兴趣。叶卡捷琳娜找来了厚厚的十卷本德国史,坚持每八天必须读完一卷,又通读了四卷本哲学史,还有大量的俄文书籍。一段时间以后,叶卡捷琳娜具备的知识深度,竟然让她读懂了孟德斯鸠艰深的《论法的精神》一书。 尽管叶卡捷琳娜没有耀眼美丽的外貌,但她处在妙龄,谈吐得体,秀外慧中,自然招人喜欢。很快她就有了自己的情人。许多叶卡捷琳娜研究者都认为,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七年战争中的英雄,当时担任皇储彼得副官的切尔内绍夫。但这段恋情持续的时间不长。此后谢尔盖·萨尔特科夫,公认的宫廷美男子,成为叶卡捷琳娜的情人。当时有传闻说,伊丽莎白女皇对萨尔特科夫颇有宠意,但萨尔特科夫在伊丽莎白女皇和叶卡捷琳娜公主之间选择了后者。伊丽莎白女皇做出震怒的样子,萨尔特科夫没办法,只好躲到乡下去。等到后来萨尔特科夫再次回到圣彼得堡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皇正忙于国政,已经把这件事忘掉了。 彼得和叶卡捷琳娜结婚五年之后,二人尚未生育,也就是说俄罗斯帝国仍然处在后继无人的状态,不禁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恼火。女皇把皇储的宫廷女侍卫长召来,说叶卡捷琳娜喜欢骑马,导致不孕,这是侍卫长的过错。女侍卫长明知骑马和不怀孕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公主喜欢骑马也无人能够禁止,而且皇储和公主各有情人也是众所周知,于是只好委婉辩解说,怀孕生孩子都是有"原因"的,可是皇储与叶卡捷琳娜二人之间至今没有"原因",她也没有办法。伊丽莎白女皇怒曰:要你何用!找不出"原因",帝国没有继承人,就是失职!女侍卫长只好依照伊丽莎白女皇的命令,私下里提示叶卡捷琳娜,要她无论如何要为伊丽莎白女皇生下一个帝国继承人,不然她的位子不会坐稳。叶卡捷琳娜幡然醒悟,终于在1754年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保罗。 叶卡捷琳娜生下皇孙保罗之后,并没有母以子贵,相反处境更加艰难。叶卡捷琳娜后来在日记中写道,生下保罗后,所有的人,以女皇伊丽莎白为首的宫廷上下都围着保罗转,孩子刚生下就被抱到伊丽莎白女皇的宫中,而叶卡捷琳娜一个人躺在产床上三个多小时,也无人照料,最后她醒过来后,只好忍痛,独自慢慢走回自己的寝宫。总之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架完成任务的报废机器。 在生下孩子的头一年里,叶卡捷琳娜多病,几乎没参加宫廷活动。直到有一次她参加了一个舞会,一个名叫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年轻伯爵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和以前的情人萨尔特科夫相比,波尼亚托夫斯基年轻,有教养,谈吐得体,常年受到巴黎上流社会的熏陶,而波尼亚托夫斯基对叶卡捷琳娜也近乎一见钟情,二人很快就成为情人。在圣彼得堡,波尼亚托夫斯基住在列夫·纳雷什金伯爵家里,而纳雷什金是叶卡捷琳娜的好友。每逢夜幕降临,叶卡捷琳娜就换上男装,偷偷离开寝宫,前往纳雷什金家,和波尼亚托夫斯基约会。然后天不亮的时候仍旧偷偷潜回自己的寝宫。很快二人的恋情就传了出去,皇储彼得也知道,但他不爱叶卡捷琳娜,所以他对此毫不在乎。 有一天晚间,波尼亚托夫斯基偷偷潜入叶卡捷琳娜在奥拉宁鲍姆的寝宫,但被彼得的卫兵抓获,押到了彼得面前发落。彼得很清楚波尼亚托夫斯基是何许人也,但波尼亚托夫斯基的沉默激怒了彼得,于是彼得借口波尼亚托夫斯基身上带有武器,给他扣上了一顶图谋行刺的罪名。叶卡捷琳娜的办法是:急忙传来了彼得的情人,沃伦佐夫公爵的女儿,好言相慰,最后在沃伦佐娃耳边轻声说道:您能使我们都变得幸福,不过是举手之劳。沃伦佐娃心领神会,紧忙赶到皇储彼得的房间,当着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面,劝说彼得将他放走。行为怪僻的彼得竟然哈哈大笑,大声说:这里还缺一个人!然后闯进叶卡捷琳娜的寝室,将穿着睡衣的叶卡捷琳娜拉下床,拽着她走进自己的房间,指着波尼亚托夫斯基说:这回你该满意了吧!四人碰面,皆大欢喜,很有戏剧意味。从此波尼亚可夫斯基每天晚上都到奥拉宁鲍姆寝宫找叶卡捷琳娜,时而四人还共进晚餐,然后彼得和沃伦佐娃回自己的寝宫,波尼亚托夫斯基留在叶卡捷琳娜处,自此相安无事。 1758年,叶卡捷琳娜再次怀孕,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安娜。彼得公开对人讲:不知道叶卡捷琳娜是怎么怀孕的,不知道这个女儿是谁的。彼得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也日益蛮横无礼。叶卡捷琳娜在日记里写道,她当时反复考虑,只看到了三条出路:一是继续当彼得的妻子,最后和彼得一起共存亡;二是逆来顺受,被彼得抓起来或者被废黜,送进修道院;三是主动采取行动,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但当时她对未来的想象还很模糊,不清楚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况且伊丽莎白女皇在世,任何人都不得轻举妄动。叶卡捷琳娜开始寻求支持,首先是得到了内阁总理大臣别斯图热夫的支持。别斯图热夫作为一个成熟有经验的政治家,马上就明确了行动目标:当伊丽莎白女皇过世之后,必须让叶卡捷琳娜登基继位,否则彼得掌权,大家都不会有好结果。叶卡捷琳娜仍然模糊地想象不出,采取什么手段才能登上皇位,甚至是否需要这样都不知道,这段时间她基本是被人推着走的。 很快,别斯图热夫被忠于伊丽莎白的两名重臣,舒瓦洛夫和沃伦佐夫告发。刑讯结果表明,叶卡捷琳娜试图利用别斯图热夫,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她还和失宠入狱的阿普拉克辛元帅保持着秘密通信。这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震怒,结果别斯图热夫被流放,波尼亚托夫斯基被迫远离圣彼得堡,切尔内绍夫和萨尔特科夫也纷纷去了国外。1759年,刚刚诞生几个月的女儿安娜夭折,叶卡捷琳娜的母亲安哈尔特公爵夫人也在巴黎病逝,叶卡捷琳娜和皇储彼得的关系转为公开的敌对。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在曹恩多夫战役中被俘的普鲁士国王的副官被押解到圣彼得堡,押送军官中有一名叫做格里高利·奥尔洛夫。奥尔洛夫家里一共兄弟三人,都在军中服役,奥尔洛夫本人没什么文化,但身材魁梧,英俊高大,而且无论骑马作战,还是打牌喝酒,跳舞打架,都是一把好手,因此奥尔洛夫很受圣彼得堡上流社会女性的崇拜。这一切自然不会逃过叶卡捷琳娜的眼睛,她对奥尔洛夫稍加暗示,奥尔洛夫就开始了对叶卡捷琳娜的热切追求,经常做出近乎疯狂的举动,向叶卡捷琳娜示爱。 叶卡捷琳娜在这一时期始终思索的一个问题就是:伊丽莎白女皇马上就要过世,彼得继位之后怎么办?1761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位,史称彼得三世。 1762年4月,叶卡捷琳娜生下一个男孩,孩子的父亲是奥尔洛夫。孩子降生后几个月后,彼得方才闻讯,马上大发雷霆,下令将叶卡捷琳娜逮捕。但彼得的副官犹豫不决,最后众人一起劝说,彼得临时改变了逮捕叶卡捷琳娜的命令。此后在庆祝同普鲁士签订和约的国宴上,彼得面对诸多国内外来宾,口出粗话,公开侮辱了叶卡捷琳娜。二人的关系势同水火。与此同时,奥尔洛夫兄弟加紧了在近卫军中的串联活动,暗中形成了一个数百人的军官集团,准备策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支持叶卡捷琳娜登上皇位。到了1762年6月底,形势一时万分危急,一名参与策划政变的近卫军军官被捕,政变阴谋暴露。叶卡捷琳娜和奥尔洛夫兄弟在得到了伊丽莎白女皇在世时的宠臣拉祖莫夫斯基、沃尔康斯基公爵和帝师潘宁的支持后,提前发动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在政变活动中,有一名叫波将金的年轻骑兵军官表现较为积极突出,受到了叶卡捷琳娜的注意。政变成功后,叶卡捷琳娜重赏所有参与政变的人员,在请功表上,亲手把原来拟定给波将金授予的骑兵少尉军衔改为上尉。从此叶卡捷琳娜对波将金给予了非同寻常的关注。 波将金一直在前线带兵作战,直到12年后的1774年,波将金接到了叶卡捷琳娜的亲笔信,召唤他回圣彼得堡。波将金想都没有想,立刻打了报告,离开驻地,动身回圣彼得堡觐见叶卡捷琳娜。此后波将金成为叶卡捷琳娜的最著名,也是权势最大的情人。波将金几乎就成了叶卡捷琳娜的左右手,所有军国大政,几乎全部出自叶卡捷琳娜和波将金二人之手。直至逝世,波将金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二号人物,而他对叶卡捷琳娜也始终一往情深,挚爱如初。后来有传闻说,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效仿伊丽莎白女皇和拉祖莫夫斯基,暗中与波将金在教堂举行了婚礼。但关于这段历史至今没有任何文件能够证明。 叶卡捷琳娜一生有很多情人,据研究叶卡捷琳娜生平的学者巴尔杰涅夫统计,叶卡捷琳娜的情人有23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萨尔特科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后来担任波兰国王)、奥尔洛夫(后来被封为伯爵)、瓦西里奇科夫(骑兵将军)、波将金(最后被封为公爵)、佐里奇(被封为男爵)、兰斯科伊(男爵)、祖波夫(官至将军)等人。除波将金以外,其他情人都没有对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叶卡捷琳娜的长子是保罗(很多人怀疑是叶卡捷琳娜和萨尔特科夫的孩子),次子阿列克谢·博布林斯基(与奥尔洛夫所生),长女安娜(可能是与波尼亚托夫斯基所生)早年夭折,次女伊丽莎白·波将金娜(与波将金所生)。 从1792年起,叶卡捷琳娜患病,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波将金逝世对她的打击很大,此外第三次瓜分波兰和对土耳其的战争使她消耗了大量精力。1796年9月,叶卡捷琳娜病倒,卧床不起。11月6日凌晨,叶卡捷琳娜二世病逝,长子保罗继位,史称保罗一世。

波兰瑞典武装干涉俄国指波兰国和瑞典的统治集团为瓜分俄国和剥夺俄国自主权而采取的扩张主义行动。

波兰立陶宛的大地主力图通过伪季米特里一世和伪季米特里二世实现其侵略计划。

但是,用这种手段掩饰起来的武装干涉计划未能得逞。于是波兰国便于1609年秋开始公开侵略俄国。该年9月,波兰国王西吉斯孟德三世率125万人侵入俄国境内,包围了斯摩棱斯克。英勇的斯摩棱斯克防御战牵制干涉军主力几近两年,从而为俄国人民顺利地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由于沙皇之弟舒伊斯基公爵庸碌无能和瑞典雇佣军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叛变,致使前去解救被围困的斯摩梭斯克的俄国部队于1610年7月4日败于克卢希诺附近。1610年7月,沙皇舒伊斯基被推翻。

新组成的贵族政府——“七贵族政府”于同年8月27日同波军司令茹凯夫斯基签订条约,承认波兰王子弗拉第斯拉夫四世为俄国沙皇。

贵族政府害怕首都的工商业者起来反对,并且也不信任俄国军队,便于9月20日夜将干涉军放进莫斯科,这是背叛民族的行为。从1610年10月起,俄国政权实际上已掌握在波军指挥人员的手中。

这个政府推行的反俄政策将民族解放运动推上了新的高潮,并导致了第一支民团的建立。这支民团从1611年3月底开始围攻莫斯科,但由于同年夏天民团内部阶级矛盾加剧,致使民团发生危机,因此,首都未能解放。这个任务后由米宁和波扎尔斯基领导的民团完成。

1612~1613年间的冬天,波兰国王西吉斯孟德三世曾进军莫斯科,但一无所获。

1617年8月,他企图再次进军莫斯科,这次入侵分两路进行。王子弗拉第斯拉夫四世和黑特曼霍德凯维奇率领的波军攻占了多罗戈布日和维亚济马,但却受阻于莫扎伊斯克附近。

第2年9月初,干涉军才抵近莫斯科,并在图希诺设防。另一路干涉军,其中包括黑特曼萨盖达奇内率领的扎波罗热哥萨克,沿普季夫利、利夫内、叶列茨和科洛姆纳一线推进,沿途粉碎了为数不多的俄国要塞守备部队的抵抗。

干涉军企图在1618年9~10月间攻克莫斯科,但未能得逞,损失十分惨重;再加上后方游击战的展开和欧洲30年战争的爆发,这就使波兰政府不得不同俄国政府签订了都利诺停战协定。

1610年7月,瑞典军队同科列拉县的居民发生了冲突,瑞典由此开始公开干涉俄国。同年8月,德拉格尔迪围攻伊万哥罗德,未获成功,9月,转而围攻科列拉。英勇的科列拉要塞保卫战一直持续到1611年3月2日,游击战的广泛发展对此起了一定的作用。1611年夏,瑞军开始进攻诺夫哥罗德。

7月16日,诺夫哥罗德领地封建上层分子将瑞军放入城内。

后来,诺夫哥罗德的世俗与宗教界封建主又以全俄缙绅会议的名义与德拉格尔迪签订了条约,承认查理九世的1个儿子为俄国沙皇,该条约正式确认干涉军留驻诺夫哥罗德。

至1612年春,德拉戈尔迪的军队已夺取了科波里耶、亚姆、伊万哥罗德、奥列舍克、格多夫、波尔霍夫、旧鲁萨、拉多加和季赫温。

1613年,俄国重建政权之后,瑞军又企图从季赫温发动进攻,但毫无成效。俄军击溃了一支3000人的瑞典干涉部队后,解放了季赫温城。

由于1615年英勇的普斯科夫保卫战持续了3个月之久,占领地居民又坚决拒绝加入瑞典国籍和瑞典国际处境恶化,从而使瑞典政府不得不在1617年2月同俄国签订斯托尔波沃和约。俄国在1617~1618年,分别同波兰国和瑞典签订和约,表明干涉者承认其计划已彻底破产。

在粉碎和驱逐波瑞干涉军的斗争中,俄国人民和民团是决定性的力量,他们表现出了高度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17世纪初,俄国人民将波瑞干涉军赶出俄国,并同波兰国和瑞典签订和约,从而为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及武装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为捍卫民族和政治独立而战的俄国武装力量在战略上的优势,首先取决于所进行的解放斗争的目的性;人民群众广泛地投入到斗争当中去,以及俄国拥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俄国步兵,首先是射击军在同波瑞干涉军的胜利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波瑞武装干涉事件的发生使步兵和射击军在17世纪得到了很大发展。17世纪初俄军的特点是步兵装备中火炮和轻火器所占的比重都有了增长。野战中,俄军采用了炮兵集群射击和步兵齐射相结合的战法。由于“火力战斗”的作用和效能得到了提高,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战术——线式战术。俄军在进攻中使用了游垒式的活动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193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8
下一篇2024-0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