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习俗有哪些(春分的风俗有哪些)

春分习俗有哪些(春分的风俗有哪些),第1张

春分又称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更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等国家的新年,下面就简单的盘点下民间关于春分的习俗,以便大家加深对春分的认识。

竖鸡蛋

在每年的春分这天,世界各地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中国民俗竖鸡蛋”。

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祭日

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元朝时建有日坛,此后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在日坛祭祀大明神。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犒劳耕牛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春分已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七绝·苏醒》

在春光无限好的仲春之际,迎来了一个最为特别的节气——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惊蛰之后、清明之前。

今年春分是在3月20日17:37:19。

为什么叫春分?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意思是说,春分日在农历二月中旬,此时春天的90天正好过去了一半,所以叫“分”。秋分的含义也是这样。

《春秋繁露》是这样解释的:“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意思是说,春分日这天阴阳各占一半,所以昼夜平分,而且气候冷热程度也均等。

可见春分有两层含义,一是将春天平分为两半,二是此时昼夜、寒暑平分。它几乎是“平衡”与“对称”的代名词。那么为何在春分日这天会平分春季、昼夜均等、寒暑等分呢?这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有关。

我们知道,地球是在不断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的平面叫做“赤道”,而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平面叫做“黄道”。赤道和黄道形成的夹角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在每年春分日前后,这个角度达到了完美的0°,黄道和地轴形成了垂直关系,而且这时的太阳正好直射赤道附近。

于是,太阳对于整个地球所有地方的照耀不偏也不倚,一切都达到了近乎精确的平衡。所以才会发生昼夜平分的现象,全球在春分日都是昼夜平分,白天黑夜都是均等的12个小时,当然我国所在的北半球也不例外。

这样的现象一年中只有两次,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整个春季在此时刚刚过半,全国都弥漫着温暖明媚、生机盎然的浓浓春意。

·三候与三番“花信风”·

为更好地反映春分期间的气候变化,古人将春分节气中的十五天分为以下“三候”:

一候玄鸟至。

玄鸟指的是燕子,春分一到,燕子就会从南方陆续飞回北方。

二候雷乃发声。

惊蛰节气虽然已经春雷渐响,但雷声还比较微弱,直到春分之后,才会雷声隆隆。

三候始电。

在春分节气的最后五天里,天空开始出现了闪电,常常都是电闪雷鸣的天气。

三番“花信风”

春分节气“千花百卉争明艳”,很多花都会闻风开放,三番“花信风”分别是海棠花、梨花和木兰花。

海棠花在仲春时节盛开,其花姿明艳,妩媚动人,有“花中神仙”“花之贵妃”等美称,向来深受国人的喜爱,尤其文人墨客更是对海棠花情有独钟,赞美海棠的诗句不计其数。

宋代才女李清照在醉酒之时依旧牵挂院中海棠,写道“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苏轼对海棠亦爱怜有加,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奇妙佳句;陆游曾盛赞“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看来蜀地最美丽的不是姑娘,而是海棠花。

《红楼梦》中大观园诸姐妹曾在海棠盛开的季节成立了“海棠诗社”,并以海棠为题吟诵了许多文采飞扬的海棠诗歌,其中“潇湘妃子”林黛玉这首《咏白海棠》最为动人: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半卷起湘妃竹帘、半掩着房门,将冰块碾碎作为泥土、以美玉作为花盆。它的三分雪白仿佛是从梨蕊偷来的,而那一缕香魂又像是问梅花借得的。

再过五天,梨花也盛开了。梨花清新淡雅,以洁白的颜色著称,是仲春时节一道最美丽的景观。尤其是在春雨连绵的时候,一树树的“梨花带雨”,实在是言不尽的清新动人。比起桃花的妖冶,梨花被赋予了更为高洁和纯真的品质,所以黄庭坚赞道: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梨花开放之后,木兰花也陆续盛开了,这一节气开花的木兰主要指的是紫玉兰,而白玉兰早在立春节气便已经开遍林野了。由于古代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典故,因此木兰又常常被用来指代女子。

这些春意十足的物候,无不在向大地宣告着,阳光明媚的春天已然全面到来。

“春分祭日”与习俗

古人对太阳的尊崇不言而喻,从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开始,春分这天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日仪式。这一仪式直到明、清时依旧长盛不衰。

清代书籍有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足见其重要性。

除了官方,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独特的祭日活动。在春分之前,人们会提前蒸好一种叫做“太阳糕”的糕点。在春分之日的清晨,人们将太阳糕、香炉等物品摆放在供桌的中央,在太阳升起那一刻,一家老小朝着东边虔诚祭拜。

如今,这些祭日活动早已取消,但太阳糕仍以其香甜长留餐桌,而世人对于太阳的敬畏也丝毫没有消减,只是换成以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去探究它、了解它。

春分竖蛋

春分节气,还流行着一个古老又有趣的游戏,甚至还流传到了国外,那就是“竖蛋”。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挑选一个表面光滑的、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将它轻放在桌子上,试着立起来。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日,许多孩子都会聚在一起玩这个游戏,据说“竖蛋”成功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

为什么人们认为春分日的鸡蛋可以竖立起来呢?其实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前面说过春分时地球处于完美的平衡状态,昼夜、寒暑都平分,此时的引力也相对稳定,所以更容易将鸡蛋竖立起来。而且鸡蛋表面有一些小凸点,可以帮助鸡蛋稳定不倒。

花朝节

花朝节又叫做“花神节”,是纪念百花生日的一个节日,各地的日期不尽相同,但都在农历二月份,也就是春分节气中。花朝节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据说花王掌管着人间的生育之事,所以古代女子尤其重视花朝节。

唐代时,花朝节就已经形成了。武则天身为女子,自然也是爱花成痴。每年的春天,百花盛开之际,她都要让宫女采集人间百花做成花糕,并将花糕赏赐给大臣们;民间百姓也纷纷效仿,采花制糕。

在宋朝,花朝节更是十分盛行,各种节日活动也很丰富,不仅要祭花神、祝花诞,还要结伴郊游赏花,女子都喜欢相约参加“扑蝶会”,男子们则喜欢在月下饮酒赋诗。

苏轼这首著名的《春夜》描写的便是花朝节美景: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日良宵无限美好,时光一刻可价值千金,花香弥漫、月影朦胧。远处的楼台歌舞不断,歌声细细传来,飘入这夜幕沉沉的秋千院落。

食俗

春分节气必吃的食物是“春菜”。岭南地区的春菜指的是野苋菜,也就是当地人说的“春碧蒿”,春分前后长得最为茂盛。所以每逢春分,人们便趁着春光到野外去挖野菜,将野苋菜和鱼片一起做成“春汤”。而在北方地区,春菜指的是莴苣之类的蔬菜。

在一些地区,春分还要吃汤圆。农家人吃饱之后,还会将剩下的汤圆插在竹竿上,立在田坎间,这种奇特的做法叫做“黏雀子嘴”,因为农民们希望这些汤圆能够黏住麻雀的嘴巴,使它们无法再去田地里偷吃庄稼。

除此之外,春分节气还有酿酒、吃汤面、吃打卤面等习俗。

春分节气精确的平衡与对称,完美地满足了国人对于中庸美感的追求。时光流转亦如斯精确,千万年来竟从未出过丝毫差错,于是地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大自然在春分也达到了最佳的平衡,这莺啼燕语、百花烂漫的仲春时节,一切美丽多彩都恰逢其时、刚刚好。

春分的来历及含义

 春分的来历及含义,在气候学上,立春标着着在一年四季之首春天的正式到来,春分是农民开春的时候,在我国这期间也有很多含义,那么,接下来分享春分的来历及含义。

春分的来历及含义1

  春分的由来是什么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深爱子民,关心民间生活的帝王,叫炎帝。当他知道人们需要更多的粮食来充饥时,他就向上天祈求降予民间五谷的种子。因此,上天派来一只浑身红色的丹雀把五谷种子送到炎帝手上。

 热爱子民的炎帝马上就把五谷种子分给了所有人。人们高高兴兴的把五谷种子种到地里,一天一天地期盼着有好的收成。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些五谷苗却并没有开花,更没有丰收的粮食。于是炎帝去问上天。上天说,那是因为太阳躲起来睡着了,五谷的种子没有接受到足够的太阳光,因此长不出花长不出果来。

 他问上天怎么才能把太阳唤出来上天说,需要有一个人在春分这天,骑上五色鸟,到蓬莱岛把太阳找回来重新挂在天上。蓬莱岛是仙岛,从来没有人去过那里,据说要历经很多困难才能到达岛上。为了子民,炎帝决定亲自去岛上把太阳找回来。

 于是在春分这天,炎帝骑上五色鸟飞越万里大海,到蓬莱岛去。说也奇怪,原本波涛汹涌的大海,那天却变得非常平静。当炎帝来到蓬莱岛,一把抱起太阳,骑在鸟背上飞回了家乡。他把太阳挂在家乡的城头,让太阳光普照在大地上。

 从此大地五谷丰登,万民安乐。而炎帝则被人们尊奉为太阳神。人们十分感恩太阳神炎帝,于是每年到春分这一天,总会向着太阳祭拜,人们还会学炎帝站在鸟背上的样子站立,甚至后来人们发现连鸡蛋也可以在这一天站立起来。

 而在春分那天过后,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回来,春雷也会开始,闪电也会到来。

  春分的时间和昼夜情况

 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春分三候

  一候:玄鸟至

 玄鸟就是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春分时节北方天气变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飞回北方,衔草含泥筑巢居住,又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二候:雷乃发声

 雷鸣之后再过五日,看见闪电。虽说惊蛰有雷声,可是真正多雨的时节是在春分,这个时候天气转暖,雨水增多,空气潮湿,于是有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

 由于雨量渐多,伴随着的是雷声和闪电。这时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从云间凌空劈下的闪电。

春分的来历及含义2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时交节,春分的农历日期不固定。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也有比较明显的气候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

 1是指“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2是指季节平分。若以立春至立夏这段时间作为春季,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因此而得名春分。

  关于春分的典故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其实春分这一天也是中东很多国家的新年,伊朗、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在春分这一天是新年,已经有了三千年的历史了。

  春分节气的传统习俗

  1、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这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汤元

  3、春祭

 春分也是春祭的开始。春祭,即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4、放风筝

 春分这天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甚至大人们也要参与。温柔的春风里,人们在空地上肆意奔跑,争相比着谁的风筝放得更高更远。

  5、饮春酒

 我国浙江、山西一带有在春分日酿酒的风俗习惯。古书中记载:“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

  6、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7、祭日

 祭日是古时皇家在春分这天最主要的活动,在周代,春分便有了祭日仪式。《礼记》记载:“祭日于坛”、“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的来历及含义3

  春分有哪些来历

 我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制定的,那时的人们经过好几个朝代的研究和总结,最终有了这套历法。从古籍中也可以知道春分时令的来历,比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录:“(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写道:“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以上这些都可以探寻春分的由来。

  有什么含义

 在气象学的意思为这一天日夜等长,因为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一年之中,只有春分和秋分时节,白天和黑夜时辰是一样的。古代的人们也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明史·历一》有言:“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另外还是作为平分春季的节气,因为以前的春天划分依据是立春到夏至,共有九十天,春分就是处在中间点。又有“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等称呼。

  春分的故事传说

 上古时期,有一位叫炎帝的帝王,看到子民饱受饥荒之苦,为了让百姓能有更多粮食,便向上天祈求五谷的种子,但人们播种后却无法收成,炎帝去询问原因后,才得知是因为太阳在睡觉,没有充足的阳光来照耀。

 于是炎帝按照上天教的方法,在春分这天骑着五色鸟去蓬莱岛找到太阳,并将之带回来,从此人间就有粮食丰收了。炎帝因此被尊称为“太阳神”,每年这个节气大家会举行祭祀典礼,请吃太阳糕,以表达对炎帝的的感谢之意。

每一个节气都是一个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必然会有固定的节俗文化。那么在春分到来之际,全国各地都有哪些风俗呢?

1、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竖蛋,也称立蛋。

春分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段,南北半球昼夜相等,就是说白天黑夜各十二小时等分,谚语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地球南北极的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处于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地心引力平稳,所以只有在春分这一天,才是鸡蛋能竖着不倒的最佳时间。对于孩子来说,立蛋的过程,也是培养做事耐心、静心、专心的好时机,虽有输赢,也不过是添了些欢笑罢了,大人也乘机在旁边教育鼓励,也是寓教于乐。

立蛋像是追求心态与身体平和的仪式。小心翼翼努力实现目标时,也将一颗平常心放置其中。做到了,就如同掌握了一种舒适的心法。

2、放风筝

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中,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之时,儿童借助东风放风筝的美好场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分一到,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间。走出家门,沐浴春光,奔跑着放飞风筝,与生机勃勃的春天时节相得益彰。春分放风筝主要是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期盼。

3、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吃春菜就是这样一种古老的习俗,现在的许多地方仍然保持着吃春菜的传统。春菜其实又叫莴笋、千金菜,是春季饮食一种典型的应季蔬菜,尤其是在春分前后最为新鲜美味。古人认为在春分时节吃春菜可以保佑全家人整年都平安幸福,所以慢慢地这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4、送春牛图

春分是农耕开始的一个重要信号,而过去农耕一定离不开耕牛,由于当时的并没有现代化工具,所以耕地的时候耕牛就变成了主力。但由于当时社会耕牛特别珍贵,人们为了期盼农事顺利以及大丰收,会专门为耕牛设置节日。春分作为耕牛的节日之一,最重要的习俗就是“送春牛图”。

顾名思义“春牛图”指的是一种,用黄纸或红纸绘制的类似年画的贴画。这幅画上的主要人物,就是一个农民赶着耕牛耕地的场景。在马上要春耕的时候送春牛图非常应景,而送图人一般都会被称为“春官”。他们在送春牛图的时候嘴里会不停地唱着吉祥话,这种形式又被称为“说春”。

春分养生

“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春分时节,气候变化剧烈,忽冷忽热,体弱者容易生病,有旧病的人容易复发。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时,还要多喝水勤锻炼,按时睡眠。

此外,春季气温回升,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减少,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民间称之为“春困”。“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会“越睡越困”,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多做深呼吸,给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多舒展肢体,尽量少熬夜,保持心情愉悦。

春分的关键词是“平分”,这一天,我们共享等长的昼夜。春分,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个温柔提醒,让我们调整身心,与自然平衡。从春分开始,我们一路向夏至走去,白昼越来越长。春分,也可以是我们重新启程的心灵起点。

愿我们迎着长长的日光,拥抱柔柔的温暖,一路走下去,始终不舍希望与勇气。

平分春天

“春分”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平分”。民间谚语道,“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其实,按照中国自有的历法,“春分”的平分之意,还不只是昼夜。因为这一天,也是春天最“正中”的一天。

中国自古贵和、尚中,位于节气中轴线上的春分,自然备受重视。春分祭日,乃国之大典。而这个时候,窗外一切景致,也都到了恰好“居中”的时节:桃李半开,野菜新绿,青梅如豆。诗中“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的景象,总叫人贪恋这仲春时节的光阴。

春分的天文现象

春分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度之间的位置,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 

中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始点,“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

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角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当地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中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春分

光明网-春分·燕子归来,岸柳青青,昼夜平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714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5
下一篇2024-0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