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趣闻之霍金与中国的千丝万缕: 曾为上长城威胁自杀

留学趣闻之霍金与中国的千丝万缕: 曾为上长城威胁自杀,第1张

  在当地时间3月14日,霍金在位于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这则消息现在已经轰动了全球。下面来说说霍金与中国的千丝万缕: 曾为上长城威胁自杀。

 从人类社会到宇宙星辰,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轮椅上坐了几十年,他说,“即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我仍然认为自己是无限宇宙之王”。

 霍金他曾经三次来华:1985年来到中国合肥,2002年在北京和杭州作科普报告,2006年又到北京参加国际弦理论大会,去年还开通中文微博成为“网红”。

 他最后一条微博发于去年11月24日,回复了回答TFBOYS成员王俊凯的一个提问。截止去世,他一共发出了20条中英文双语微博。

 他一直试图通过通俗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在霍金眼中,人类社会相互作用、不断演进,恰如广袤宇宙一般。

 不上长城就自杀

 1985年,霍金第一次访华。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霍金这个名字还不像今天这样如雷贯耳,尽管那个时候的霍金在学术上早已成就斐然。

 4月28日到 5月2日,霍金在合肥停留了四天,被安排住在稻香楼宾馆,是毛泽东在合肥的下榻处。中国科技大学是唯一的邀请单位,公众报告被安排在学校的水上报告厅。当时那批幸运的听众将近有三四百人,他们多数都是年轻的学生。

 当时在报告厅的朱也旷曾回忆过当时的情景:

 “霍金在助手的簇拥下进场了,果然如传说的那样坐在轮椅上。他系着领带,穿着整洁的白衬衫,瘦削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大框的金丝眼镜,看上去相当年轻。大厅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还夹杂着少许的叹息声。

 那时霍金只有43岁,刚刚完成了《时间简史》的初稿,声誉正处于持续增长中,但还没有成为大众明星,因此几乎看不到记者在场,也看不到令人厌恶的、闪个不停的闪光灯。轮椅停在了讲台的右侧。主持人介绍说,霍金先生是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的卢卡斯讲座教授。这两个头衔对于在场的人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了。在整个报告中,霍金的脑袋朝一边歪斜着,目光似乎始终看着一个地方。”

  大三的朱也旷至今记得的一个观点是,在一个收缩的宇宙中,时间可能会发生倒转。“举一个例子,在膨胀的宇宙中,杯子掉到地上,摔成了碎片,而在收缩的宇宙中,散落在地上的碎片则会“破镜重圆”,成为一只完好的杯子。这话若是出自他人之口,我会认为是痴人说梦;但既然大名鼎鼎的霍金这么说了,我便相信了。”

 事实上,霍金当时作了两个报告,一个是公众性的,主题是“为什么时间总是向前?”另一个专业报告则是关于黑洞形成的。70年代,“黑洞”是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小组的研究课题之一,科大也因此在长达四年里三番五次邀请过这位第一流的黑洞物理学者前来讲学。只是由于合肥的具体条件和霍金的身体原因,这个邀请在1985年才终于达成。

 离开合肥后,霍金又到了北京,他在没有提前计划的情况下,突然提出要上长城。

 当时负责接待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刘辽,他是最早在中国研究黑洞物理与弯曲时空量子场论的学者。刘辽等向霍金解释,长城没有无障碍通道,很难接待行动不便者。但霍金仍然坚持要上长城,甚至威胁说,如果不让他上长城,他就就地自杀。

 最终,刘辽只好请了几个物理系的研究生小伙子把霍金抬了上去。

 时间有没有开端

 2002年,霍金第二次访华的时候,他在中国已经声名远震。

 此时距离他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已经过了四年。这本书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该书被译成4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销售3000多万册。在很多人看来,如果没有《时间简史》,霍金的知名度未必会大过同样苦受病痛折磨的数学家纳什。《时间简史》真正让霍金从科学界走向了公众,普通大众甚至已经把黑洞、宇宙同霍金划等号。他因此成了科学界的神话。

 然而,因书中内容极其艰深,在西方被戏称为“读不来的畅销书”(Unread Bestseller),《时代》杂志曾说,那些买了《时间简史》的人,大多只看到(或只能看到)第三页。有学者还曾认为,这本书之所以可以如此畅销,是因为书本尝试解答过去只有神学才能触及的题材: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

 这次霍金的中国行,是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促成的,他在1982年获得了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裔数学家。

 这年8月,丘成桐在浙江大学建立了数学科学中心,并召开了“2002弦理论国际会议”。霍金应邀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M理论宇宙学》的学术报告,向中国听众阐释他的关于天体演化的“M理论”。

 霍金身后的投影仪上,打出了三个疑问:

 “康德问:在宇宙开始之前为什么有无限的时间?在所有这些时候里面宇宙在做什么呢?宇宙为什么现在不处于热平衡状态?”

 和第一次合肥行相比,这次霍金的来访要热闹得多。

 杭州之行结束后,霍金又再去了北京,这次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科学报告会上,报告的主题是——膜的新奇世界。两千人的大会场,座无虚席,黄牛票炒到了800元一张。

 报告结束的第二天,霍金来到了中南海,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会见了他。

 霍金这次表示,他非常高兴在1985年访华后再次来到中国,中国在过去17年取得的巨大进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保持和发展重视基础科学的传统,因为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要靠基础科学。他表示相信,再过50年,中国有望成为领导世界科学的国家。

 霍金在中国一共停留了17天,他还再度登上长城,这次他坐上了1988年引进观光缆车。

  2002年8月21日,霍金在夫人和助手的陪同下游览北京八达岭长城。图据新华社

 乐观、浪漫,但也顽固不化

 把时钟拨回2006年,霍金第三次来华带来的仍然是自己关于宇宙学最新的研究。

 6月15日,作为来华第一站,霍金在香港科技大学体育馆主持一个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

 在演讲中,霍金说道,“尽管身体残障,但思想却不能与之停步,别人不会为你停下来”。

 幽默的他金句频出,还拿自己的日常生活开玩笑,“为何我是地道英国人,竟用美国口音?”他说,“我那个语音合成器在一九八六年制造,是美国货,一直用也没有大问题,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如果现在不用,我就要用法国口音的最新产品,太太不跟我离婚才怪!”

 告别了香港,霍金来到第二站北京。抵京后,霍金首先来到了中国皇家祭祀园林天坛,并在皇 帝祭天的圜丘上环绕一周,默默感受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

  6月19日,2006北京国际弦理论大会开幕。当霍金坐着轮椅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时,几十台摄像机和照相机的镜头齐刷刷地对准了他,许多年轻学生欢呼着跃离座位,冲到主席台前,端着各式相机对准他一阵猛拍。

 “你们听得见吗?”霍金以他招牌式的问候开始了45分钟的演讲。

  霍金出席2006北京国际弦理论大会

 穿着深色条纹衬衣、斜靠在轮椅上的霍金通过眨眼和目光移动浅显易懂地解释起了宇宙的起源。

 他说,“宇宙起源有点像沸腾水中的‘泡泡’”。

 “宇宙的开端,可能出现了许多‘小泡泡’,然后消失。‘泡泡’膨胀的同时,会伴随着微观尺度的坍缩。一些坍缩的‘泡泡’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成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但一些‘小泡泡’膨胀到一定尺度,就可以安全地逃离坍缩,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他继续说道,“我们已经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变缓后,再次加速,现有的理论仍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个现象。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在谈到第三次来华时,霍金表示,“我喜欢中国女孩,她们都很漂亮。我也喜欢中国的文化和美食。”对于曾说过西藏是最吸引他的地方,他也肯定地说,“我从小就梦想去西藏旅游,可我现在已不知道这样的愿望是否还能实现”。

 当被记者问到怎么描述自己时,幽默又有些调皮的霍金说,”乐观、浪漫,但有时候顽固不化“。

 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

 时间来到2016年4月12日,距离霍金第三次来华将近10年时间。

 在当天上午10时12分,霍金开通了微博账号,发出了第一条微博向中国网友问好:

 “我的中国朋友们,你们好吗?好久不见了!我上次拜访中国是在2006年,当时在北京参加了一场物理会议,那次经历非常难忘。我的首次中国之旅是在1985 年,我那时候坐火车游历了你们雄伟的国度。这些旅行使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略有了接触。不过现在,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你们交流了 —— 通过这个微博,我希望和你们分享我的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也希望能在互动中向你们学习”,霍金写道。

  霍金发出的第一条微博

 从2006年来华时说“我是一个乐观、浪漫,而且顽固不化的人”,到在微博中与网友分享对未来的愿景、生活趣事以及教育梦想等等话题,十年时间似乎并没有改变太多,霍金还是那个幽默、浪漫的智者。

 正如霍金的孩子 Lucy,Robert和Tim在证实他去世的声明中说的那样,“他的鼓励,他的坚持,他的智慧与幽默激励着全世界的人”,在开通微博短短两年时间里,不管是科学发现、公共事件,还是生活趣事、对年轻人的答疑解惑,智慧、幽默的霍金从来不吝啬分享自己的经验。

  霍金发出的最后一条微博

 他最后一条微博发于去年11月24日,回复了回答TFBOYS成员王俊凯的一个提问。截止去世,他一共发出了20条中英文双语微博。

 在这20条微博中,霍金与网友们分享了自己的生日感悟,为大家送去了中秋祝福,谈到了高考教育问题,还表示自己曾想出演**中大反派一角。几乎每条微博点赞、评论以及转发数都上万,短短时间内累积起了相当高的人气。

 在自己75岁生日时,霍金寄语年轻人“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你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属于你的成功”。

 他也对自己一直以来研究、学习宇宙学表示了感激,“随着我75周岁生日到来之际,我想由衷的感谢这么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我的人,让我的世界充满了生命,爱,与活力。谢谢!”

 霍金以“周庄梦蝶”为灵感设计的梦想瓶放在了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前展览

 谈到对梦想的追求,智慧、勇敢的霍金更是在2016年高考之际为莘莘学子加油打气。

 他写道,“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父母一直很重视教育。我很庆幸这一路来学习给我带来得无数的机会。无论你励志成为一名医生、老师、科学家、音乐人、工程师或是作家 —— 请勇往直前地追逐你的梦想。你们是下一代的大思想家和意见领袖;未来将因你们而生”。

 霍金曾说过,“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他的思想、他的成就与贡献自然不会随着他的离开而停止。

1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

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札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们所传颂,人们为纪念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给她修了坟、建了庙,取名为"姜女庙"。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2长城的故事和传说——望京楼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

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3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玉门关”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

不一定是在耍他,胖女孩也有春天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长的胖好像就成为一位丑角,连一个男孩子给她表白都会觉得在耍他。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胖胖的女孩子们都很可爱,他们身上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吸引到喜欢他的人呀。

我的一个同事就是胖胖的,甚至有的时候还会让人误会她是不是怀孕了。但他是一个工作特别认真,而且待人也非常温柔的人,和他相处以后,你就会觉得其实她胖的很可爱呀。我很讨厌那种影视剧里面把胖女孩演的一无是处,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误导,所以让人觉得现实生活中的胖女孩也是一无是处的。

世上有很多胖胖的女孩,都是非常优秀的。我的这个同事后来找到一个可以欣赏她的男生,这个男生的条件也很好,他们给的家庭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所以一个男孩向一个胖女孩表白,有可能不是在耍他,当然也有那些以逗弄人家为乐的人,这样的行为真的很恶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591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4
下一篇2024-0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