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开放了,但你养得起吗?就算养得起,你有信心“育”得好吗?三胎政策一出,立即引发热议,不愿生和不敢生,是很多年轻人的态度。家庭教育本就已被“鸡娃、内卷、焦虑”笼罩——孩子这么苦,家长这么难,再多生一个?
北大心理学教授:
育儿 焦虑,源于“不懂”
家长们的 育儿 焦虑来自哪里?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看来, 80%的家长之所以感到焦虑,其实是出于对儿童发展规律的不了解。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和高中同学的饭局上,对方说起打算给孩子报一个早教班,说是能培养社交能力。他原先觉得这事儿挺好,但多嘴问了句孩子多大,得到的答案是“一岁半”。
他心想,“这可真是被收了智商税了。”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1岁半到2岁的孩子,刚具备“我是谁”的意识,并没有“他人”的概念,因此,在这一阶段,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而非与他人的互动。到了3岁左右,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会提升,这并不是所谓早教机构培养出来的。
因此,除了北大教授之外,他还有另一重身份:抖音创作者。张昕教授的抖音号名叫 @Dr昕理学 ,专门从心理学角度科普一些科学 育儿 知识,比如,他最近就更新了一条“三岁前如何让孩子更聪明?”
@Dr昕理学 在抖音科普 育儿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如果你是一个宝妈宝爸,相信一定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张昕直接“一盆冷水泼下来”:三岁之前绝不是培养“聪明”孩子的关键期,根据埃里克森的 社会 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这一阶段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安全感,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这样才能有助于后续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因此,如果在这一阶段强逼孩子学东西,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产生负作用,无论对亲子关系还是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害的。
张昕常深入浅出地分析一些常见 育儿 难题
在抖音用心理学知识做 育儿 科普,一方面,他是希望通过知识普及缓解家长们的 育儿 焦虑,“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另一方面,他也发现在 育儿 知识科普领域鱼龙混杂,缺乏专业的声音,反而一些非专业、一知半解的 育儿 博主粉丝众多,占据话语权,会传播许多谣言和不正确的 育儿 方法。 他希望能在贩卖焦虑的 育儿 科普领域,给网友们一个靠谱的信息来源。
不过,在成为一名抖音创作者之前,张昕就是一名抖音深度用户——或者说,他全家都是,包括老婆和6岁多的儿子,而且,是全家在抖音上“搞学习”。
而开始接触抖音,是有一回孩子来问他,“爸爸,咱们家有没有玉米淀粉?”“玉米淀粉”这个词从孩子口中说出,他已经觉得奇怪,没想到接下来还有更让他吃惊的“我要用玉米淀粉,调出一种非牛顿流体。”
一问才知道,这是孩子在抖音上学的。身为理科生的张昕勉强跟上了孩子的节奏,帮着做了一个小实验——而文科出身的老婆“知识水平快赶不上孩子的发展了”,更是被孩子吐槽,“妈妈你也刷抖音,每天刷的都是什么?”妈妈说,“我每天刷好看的小哥哥去了。”
张昕儿子用玉米淀粉做实验
哭笑不得的同时,张昕也由此知道,原来抖音上有不少孩子喜欢的有趣又有用的知识,除了动画片,他的儿子也经常在抖音上看科普、手工作品等等。
据抖音官方发布的 《抖音青少年模式数据报告》 ,青少年最喜欢的内容类别前五名,依次为动画、绘画手工、玩具、才艺和科学科普,其中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偏好,5岁萌娃爱看动画,8岁小朋友热衷于绘画手工,14岁青少年则对科学世界更感兴趣。
抖音上青少年喜爱的内容
不过,张昕也指出,从心理学角度看,成长期的孩子正处于人格、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被带歪”,因而在电子产品、互联网应用的使用中, 家长的“监管”依然重要——但与其说是监管,不如说应该转化成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和孩子一起用好它们,以 科技 为媒介,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张昕提到了抖音的“青少年模式”,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功能。抖音在2018年推出了这一模式并经历多次迭代,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浏览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限制和保护,会给孩子适龄的泛知识、重教育、轻 娱乐 内容推荐,让孩子们“学知识、观世界”。但张昕也指出,并非家长有了这个模式就能高枕无忧,监管加陪伴,依然是家长们应该做的。
抖音“青少年模式”页面
“很多人把短视频看作洪水猛兽,但其实善加利用,可以对孩子的教育带来很好的帮助。” 比如和孩子一起刷刷抖音,学点冷知识,和孩子的成长同步,“或者刷我的账号学点 育儿 知识,也可以。”张昕开玩笑说道。
全家一起刷抖音“搞学习”,家长既能帮助孩子筛选内容,有问有答的过程中也加强了亲子交流,并且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在陪我”。
而针对家长如何用好抖音,抖音也发布了 《家长手册》 ,从如何获取适合孩子的优质内容,平台有哪些亲子工具,遇到隐私保护、防沉迷、不良内容等问题怎么办等方面,给予具体有效的建议。
抖音《家长手册》给家长提供了实用建议
用“垃圾”给女儿做玩具
乐趣无穷
对于什么是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另一位抖音创作者老呜也很有发言权。他的抖音账号名叫 @喵小呜的盒子 ,因为全家都喜欢猫咪,他管自己叫“老呜”,女儿则是“小喵”。他通过抖音记录用“垃圾”给女儿做玩具的过程,一句标志性的“不!要!扔!”开场白之后,父女俩一起上演逗趣的家庭日常。
@喵小呜的盒子 上有各种新奇有趣的自制玩具
和张昕业余时间做短视频科普不同,老呜是一名全职短视频创作者。他原本就职于稳定的国企,且已升至中层管理,开始做短视频,既是人到中年的不甘,也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三年前,工作性质需要他异地任职,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一想到要与家人分离,缺席女儿的成长,他焦虑了。
短视频成了他的出路。 从小痴迷玩具的他,不仅通过抖音重拾了儿时梦想,也找到了和女儿更好的沟通桥梁——玩具。 从开设账号到现在,老呜已经给女儿做了150个玩具,“把自己小时候没玩到的玩具,陪着女儿通通玩了回来,还能记录孩子的成长,一举多得。”
老呜也发现,在自己的影响下,小喵课余时间也会折腾一些手工,做起来很是专注,享受着动手的乐趣。而且,通过参与短视频拍摄,孩子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看到玩具时的惊喜,整蛊老爸时的机灵劲儿,都表现得生动而自然。
老呜和小喵的逗趣日常
爸爸搞创造发明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失败后也要一次次尝试不能放弃,“捡垃圾”做玩具是一件保护环境的好事……这些,小喵也都看在眼里。
除了用科学 育儿 知识武装自己,像老呜这样和女儿一起快乐成长,言传身教,也不失为一种朴素的 育儿 之道。
清华学霸妈妈:
教育孩子“行胜于言”
不过对于 育儿 ,也有不少抖音创作者有着一套方法论——比如毕业于清华经管学院、后成为投行精英的学霸妈妈马兰花。在拍抖音短视频分享 育儿 经、记录孩子成长这件事上,她倾注了投资经理做尽调时的热情,运用了高压的金融工作所需的快速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
她有一双可爱的儿女,男孩叫毛笋,三岁多,女孩叫毛竹,即将两岁。她的抖音账号叫 @清华妈妈马兰花 ,因为丈夫也是清华毕业生,账号的简介里有这样一句话,“两个清华还能再培养出下一代清华吗”——这不禁让人想到“海淀妈妈”这个似乎已被妖魔化的群体。
@清华妈妈马兰花 在抖音上分享和孩子的日常
马兰花可不是这样的妈妈,尽管对孩子也有期许,但她更希望的,是让孩子“学习自律,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有所收获,活得精彩而无怨无悔。”
受到尽职尽责的教师母亲的影响,马兰花自己是个极为自律的人,信奉快乐要延迟满足,中学时期就是个“大年初一都在学习”,反而被爸爸说“怎么不出去玩”的孩子。
“自律”听起来似乎对孩子而言为 时尚 早,但在马兰花看来, “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为妈妈,马兰花一直在 探索 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更科学的 育儿 方式和理念,比如,她会给毛笋和毛竹分别挑选不同的动画片和歌谣,哥哥可以看一些英文小短片学些表达,妹妹就听歌谣培养语感。而作为抖音创作者,她也会把这些经验,用生活小短片的方式发布出来。
让她“一夜爆红”的视频,就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难题“孩子装病不想上学怎么办?”儿子毛笋玩这一出后,她将计就计,调转车头、和丈夫商量、向领导请假一气呵成,哄已经在偷偷玩乐高的孩子好好休息,说忙完就带他去医院打针,孩子一看气氛不对,只得承认错误,乖乖就范。
毛笋和马兰花的“斗智斗勇”
在视频的最后,马兰花说清华大学的校训是 “行胜于言”——让孩子自己明白撒谎要付出代价,远远比告诉他大道理有用得多。
无论在评论区还是社群,总有这样温暖人心的话,而马兰花也常常和粉丝们交流心得,“爱子女的家长们,都是一个战线的。”
马兰花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弃功利心”。的确, 育儿 不是目的,而是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张昕、老呜和马兰花用他们的故事向更多人展示了,无论一胎二胎还是三胎,无论是照书养、照样养还是照猪养,一颗爱孩子的心、科学的 育儿 知识、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育儿 先育己”的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 育儿 宝典。
策划: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沈艺超
作者:Gemma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这是在清明这15天里,自然界上演的一幕大戏,从树木到小动物,再到天象,都在为我们演绎着这个春天,浓烈的色彩和深刻的哲理。
如今,清明放假三天,家长朋友们不妨带孩子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观赏自然的演出,聆听自然的声音,也学习一下大自然带给我们的 育儿 干货吧。
在清明的第一个5天里,桐树开始开花。桐树,也就是梧桐,在中国有着非常独到的文化意义。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就是出自于这里。 在中国人眼中,梧桐既是吉祥的象征,也是人格独立的象征。
潘臻有诗: “亭亭独自傲霜风,不与寻常桃李同。圣世工师求木久,峄阳犹自有孤桐。”
梧桐的孤傲之气,象征着人格的独立。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与众不同是好事,也是特色,作为一个人首先就要认同自己的特点,接纳自己的别具一格。
作为家长,您能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么?您能帮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独立的人么?
在当今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很容易就迷失了自己, 教育低龄化,教育内卷,全民鸡娃 ,别人的孩子啥都会,我家没有一个兴趣班,怎么可以呢?
其实, 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没有慧眼人。
我们作为父母,有责任成为那个独具慧眼的人, 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才华,难道指着兴趣班老师去挖掘么?
家长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孩子究竟对哪方面感兴趣,究竟在哪方面有才华,只有家长最清楚。
李玫瑾教授的女儿,数学常年不及格,她从没严厉批评过,因为女儿是真努力,但真的学不好。她跟女儿商量 是不是能考个不需要考数学的专业 ,她发现女儿喜欢唱歌,但性格又内向,肯定是当不了歌手了,于是她们商量着 是不是能当个音乐老师。
目标明确后,带女儿突击学习钢琴,高考时顺利考入重点大学学习音乐,如今顺利当上小学音乐老师,生活幸福、自信阳光。
想当初150满分的数学,女儿能考15分回来,这时候还能稳住心神,不打骂,就专注于找到孩子的优势,这样的妈妈,确实不一般。
而清明时节,梧桐树就给我们演绎了这种不一般。
桃始华,是惊蛰一候,而桐始华是清明一候,可见两种植物的花期也不同。同时梧桐的全身都是宝,种子、花、叶、根、皮等均可入药。
虽然梧桐不如桃花迷人眼,但它是做古琴最好的木材,但大多数人会被春天的桃花所吸引, 又有谁能像诗人潘臻一样,看到梧桐的与众不同呢?
如果您家周围有梧桐,带孩子去看看它吧,告诉孩子,每个植物都有自己的价值,人也一样,不要妄自菲薄。我们自己也要多多观察,发现自家孩子的与众不同。
老鼠在农业生产中被列为“四害”之一, 而在文化领域,他又脱胎换骨,成了一个充满灵性的小生灵。 在我国十二生肖中,鼠位列第一,拉开了一天24时辰的序幕。
子鼠对应着灵活、灵动, 因为它很机敏,环境中一点点响动,它就能感受到,并做出应对。 这与子时对应着少阳,是相吻合的。
我们的孩子,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也对应着“少阳”,他们是变动中的,阴晴不定。
一方面,孩子正在长身体,那是一天一个样儿,每天都有新变化,他们在不停生长,不可能停下来。
另一方面,孩子们的性情也是阴晴不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孩子的发展有和顺阶段和不和顺阶段,并且在这两者之间不断变化,正是这种变化促成了孩子的成长。
和顺阶段,我们父母肯定感觉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孩子听话又懂事,可没过半年,孩子可能就进入了不和顺阶段,那个你平时笑话的、满地打滚的孩子,可能就变成了自家孩子。 这样的变动,作为家长,您能适应么?
在《爸爸去哪儿》中,嗯哼一开始的表现并不是很好,在孩子们中,他算是比较爱哭的,有一点不顺心就闹脾气,爸爸杜江不得不停下来安慰他,一再降低底线。 说实话,那时候看来嗯哼真的不如Jasper。
但我们也看到了杜江作为父亲的智慧,他没有大吼大叫,没有拿嗯哼跟别的孩子比,他就是耐心+耐心,永远照顾到了孩子的情绪。
同样的事情,田亮也做得不错,我们看到了一开始哭一路的小公主,后几集变成了风一样的女子。
这些爸爸们都是挺有智慧的,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的是, 孩子现在的问题、毛病,不会跟随他们一辈子,所以不用遇到问题就焦虑,就无限放大,让自己也崩溃。
当然,同时也不能不闻不问,孩子现在是没有能力应对问题和情绪,我们家长要教给他们化解的办法,帮他们慢慢成长。
要相信,几年后,再回首,当初的问题,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古人认为, 虹是阴阳交会之气 ,纯阴、纯阳都不能产生彩虹, 只有云薄漏日,日穿雨影,才能见到虹。 而清明节气,天地气交,阴阳交汇,我们才能有幸见到彩虹。
如果我们能在清明期间有幸见到彩虹,家长们要深思一下, 天地这是在为我们演绎一个道理,一个 育儿 的道理:交流、联结的重要性。
都说父母就是孩子的天, 但天如果一直高高在上,那孩子的世界里就一直是冰天雪地。 要冬去春来,就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只有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实现阴阳交流,教育才能见到彩虹。
后来,我慢慢地跟他说,想宝宝就要说,爱宝宝也要说出来,别揪着宝宝的错不放手,要多跟宝宝交流。
如今爷俩的关系那叫一个牢固,我反而变成了更严厉的人。儿子想偷懒了,就去找爸爸,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心理专家贺岭峰说:跟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当父母的第一要务。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别光盯着规则、分数,也要注重关系的维护,只有关系好了,孩子才能听我们说的话。
长辈与晚辈的交流,就像阴阳交汇,阳光要冲破云端,父母要主动与孩子交流,家中才能见到彩虹。
家,是温暖的地方,是孩子的加油站和大本营。
孩子现在在学校学习累了,失败了,受批评了,回家能得到安慰。将来孩子长大了,在职场遇到了困难、失败、打击,回家能得到理解和指点。 这就是长辈给晚辈的滋养,也是晚辈孝顺长辈的心理动机。
如果父母以为严苛,做高高在上的天,代沟就会逐渐加深,家庭中,也就难见彩虹了。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中道理太深刻了,清明期间,自然界就为我们上演了一出动植物的大戏,而我们就身处其中, 如果不汲取营养,提升教育能力,岂不枉费天地精华?
愿我们都能跟着大自然,学做好父母。
被誉为“华人之光”的刘墉,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有心得。
一、中式教育下的儿子为了让5岁的儿子刘轩不会那么胆小自卑,刘墉想了很多办法。
彼时,他们一家才刚刚结束两地分居的日子,一家人定居美国。刘轩跟母亲一起生活,跟刘墉接触很少,胆子变得非常小。
刘墉开始带刘轩去亲近大自然,去野外接触很多小动物。看到儿子害怕这些小动物,他明白这是因为刘轩对动物不了解,因此就开始教他很多动物的知识,甚至还捉蝗虫来吃。
有了父亲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刘轩渐渐不怕小昆虫,跟在刘墉后面,再也不害怕小昆虫了,还把这些内容写在作文里,获得了老师的好评,这也让刘轩开始变得自信起来。
因为语言不通,刘轩不知道怎么跟同学打交道,父亲刘墉开始带儿子去看**。
每次去时,刘轩总觉得好奇怪,“爸爸为什么总是忘带表?”原来一路上,刘墉总让他问路人“现在几点了?”明知道自己英文表达差还让自己去问路?刘轩紧张得舌头打结。
听到刘轩的抱怨,刘墉才说,我在训练你说话呀,口不开,怎么和人打交道呢,怎么才能成功呢?
在这里,刘墉总和刘轩玩飞盘、投球等体育游戏,刘轩总输,因为父亲不会让着他,不仅如此,刘墉还要他向爸爸敬礼,高喊“您是真功夫!”,而且,输了的刘轩,不可以生气和哭喊,这些都是被爸爸所禁止的。
很快,刘轩上中学了,刘墉要求刘轩自己去打工挣钱,有一年暑假,刘轩被父亲逼着去干了洗车工,每天在炎热高温下大汗淋漓的擦着车子,这么努力干下来,一天才能拿到25美元。而这些钱,只够他去买两只冰淇淋来吃。
他明白了,原来赚钱是如此不易,花钱却很容易,由此开始建立起对金钱的正确观念,不会大手大脚的乱花钱。
当刘轩更大了,刘墉不仅没有放手,反而对儿子的要求更高,干涉得更多了。
他不许一个自己看不惯的女孩来家里找刘轩玩,一番盘问吓跑这个女孩后,他告诉儿子,”18岁以前,你的事情我可都要过问的,比如这个女孩,绝对不可以交往”
果然,那个女孩后来被学校开除,刘轩也暗暗佩服自己父亲的觉察能力。
说到这里,很多细心的朋友一定发现了,刘墉对自己儿子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跟儿子讲道理,还常常让孩子心服口服,很多朋友心里会有一个问号:他是怎么影响孩子的?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还愿意被父母这么控制着的吗?
这是因为,刘墉深知孩子的心理,他与孩子之间,不是只有父亲和儿子的关系,他也是儿子的亲密好友。
作为好朋友,当然不能端着父亲的架子,只有与儿子心连心,才能真正地走进儿子的内心,让自己对儿子的影响力得到最大化。
于是,刘墉会学习孩子感兴趣的一面,让自己像孩子一样去行动。
比如,他学会了上网聊天,穿破牛仔裤,染绿头发,也像年轻人一样扮酷。
同时,如果自己犯了错,就一定要勇于承认和道歉。
有一次儿子刘轩在弹钢琴,刘墉觉得刘轩弹错了一个音,但刘轩坚持说没错,刘墉狠狠批评了儿子,刘轩感到很委屈,哭了起来。
后来,刘墉发现,是琴谱印错了,刘轩照着琴谱弹并没错,他知道自己错怪了儿子。
刘墉叫来儿子,掏出5元钱递给刘轩,很内疚的说:“这是给你的精神补偿费。”
没想到,刘轩反而退了2元回来:“爸爸,你打得不够痛,应该物有所值。”
但是,成长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就算是刘墉的儿子,也是如此。
这么强势的父爱教育,刘轩有一段时间是很抵触的,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之后,更是如此。
他大学报考心理学,为什么呢?他对自己的父亲说,“因为你有病,将来好给你治。”
他对父亲为何对自己那么严格,对妹妹却这么宽容特别不满:
“你为什么老是管着我,而对妹妹却那么温柔?”
就这样,刘轩考进入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开始了离家独立生活的日子。
四年后,已经准备好面对严苛父亲的刘轩,却等来了父亲的一句话:
“你翅膀硬了,可以放飞了。”
自由就这样不期然来到身边。这让他的感觉十分复杂。
“二十一年来,我讨厌他的严加管束,二十一年后,我感谢他的宽宏大量。我该起航了,却莫名奇妙地的点舍不得。”
自由了的刘轩,畅快的在自己的世界中发光发亮,他是心理学博士,作家,节目主持人,音乐制作人,所有的这一切,刘轩都对自己的父亲,怀着深深的感恩和理解。
二、宠养下的女儿说完了儿子刘轩,我们再来看看刘轩的女儿。
刘轩女儿出生时,儿子已经17岁,女儿又是出生在美国,综合各种因素,刘墉对待女儿的教育,走的却完全是另一条路。
教育女儿刘倚帆,刘墉考虑女孩心思细腻,感情又相对脆弱,因此更加注重方法,让她自己把握生活,而原则问题则坚决不放任自流。
于是,在儿子刘轩的眼里,父亲对待妹妹,简直是宠得出格:
妹妹可以趴在地毯上边看电视边做功课;
妹妹半夜还洗澡听音乐,父亲只是提醒一次,如果换成哥哥,早就被父亲勒令睡觉了。
妹妹犯了错,妈妈责怪爸爸却在安慰
实际上,这就是刘墉的育儿智慧,他很清楚女儿的情况,更多的是慈父的形象来影响女儿。
也更多让自然后果来让女儿接受教训。
于是,因为半夜三更还在看剧听音乐,第二天上课,刘倚帆头晕脑胀状态很差,意识到了要有规律作息。
青春期时,刘倚帆迷上露脐装,刘墉看不惯却只是提醒这样会着凉。结果真着凉了,女儿才知道爸爸的提醒是有道理的。
很多这样的事情,似乎刘墉对待孩子的教育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实际上并非如此,涉及原则的事情,刘墉并没放松。
女儿学汉语,读不准还嘻嘻哈哈跟父亲打闹,刘墉却板起脸,责令必须读准,否则不准吃饭。对于华人,不懂中文是不可接受的。
这样的“宠养”,女儿的表现却十分亮眼:门门功课A,高中全校第一考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全额奖学金进世界顶尖的沃顿商学院。
正如刘墉所说:
"女儿有本事这样仍然每科拿A,教育的方法没有绝对,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所以父母要有足够耐心和爱心来对待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要在不同尝试中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三、虎爸&慈父:孩子教育有何启发同样一个父亲,对待儿子和对待女儿,刘墉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一面,这些行为的背后,就是对家庭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因材施教的考虑在里面。
刘墉的教育理念给我们的启发,那就是爱孩子,与孩子打成一片,同时因材施教。唯有心里有爱,才能在与孩子的相处之中,处处让孩子感受得到爱。
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从刘墉教育儿子和女儿的不同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欢迎留言讨论。
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说清楚一下自己的孩子的现状,也表明自己愿意配合老师等,真情实意一些。
扩展资料:
怀孕期间,尽量不要吃腌制菜。
我们知道,腌制菜处理不好很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这种物质会影响身体健康,对于胎儿,则会影响发育,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另外,腌制菜经过长时间腌制,营养物质所剩无几,对于需要营养物质的孕妈咪是极度不利的。
怀孕之后,孕妈咪的口味会变得很奇怪,可能就是想吃些清淡有独特味道的食物,腌制菜就会脱颖而出。作为过来人,这种心情我很理解,但是这种做法却不可取。为了宝宝更好的发育,尽量避免吃腌制菜。
我怀孕的时候,偶尔也会想吃咸菜,但食用量都是控制的,大多时候,我会选择凉拌菜来代替腌菜。拌海带丝、拍黄瓜、茄泥……都是特别开胃好吃的。
孕期饮食需注意,为了宝宝健康,腌制菜忍忍也就过去了。
我是欣然育儿,优质头条育儿创作者,欢迎关注,每日与您分享更多孕产育儿知识
果姨妈育儿直播间在抖音APP。
果姨妈育儿创始人郑润芝,本名郑果果、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育儿教育领域专家、资深心理咨询师。
2000年,开始研究儿童绘画心理及儿童发展心理学。
2006年,成立福润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福润心灵读书会,开展心理学爱好者公益课程。
2007年-2010年,三年时间先后取得美国NGH催眠治疗师资格证并且开展了多次心理学讲座传播和分享夫妻亲密关系心理学知识。
2013年,郑润芝《智慧父母心理学训练》系列课程上线。
2015年3月,首发针对家长在管教孩子方法课程《智慧父母:管教孩子方法训练》网络版付费学习课程上线,学员短时间增长至3万。
2016年10月《智慧父母: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上线,开始致力于青少年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家庭亲子教育学习领域知识课程分享。
2018年8月,西瓜视频召开“新锐创作人”颁奖典礼,荣获新锐创作人奖。
2018年10月,加入今日头条成为亲子领域优质创作者。
2019年,今日头条生机大会上荣获“2019育儿领域新锐创作者”。
2019年,百度APP“锋芒计划”被签约成为特约导师,经过努力于2019年底荣获百度付费专栏“一见倾心”奖。
2020年,郑润芝凭借优质的创作内容和专业的知识分享视频,成为百度付费专栏知识英雄大会的亲子教育领域“年度状元作者”和“2020年度影响力创作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