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记载,当时康熙见到乾隆时,虽然乾隆只有十二岁,但已经让康熙过目难忘,只见乾隆长得非常高大,标准身材,而且相貌堂堂,尤其是乾隆的眼睛,非常有灵气,以及待人接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大气与沉静,让康熙眼前一亮。
康熙六十年,康熙到了圆明园,与乾隆一起在牡丹台赏花,还非常有兴趣看了戏曲表演。此时康熙已经非常疼爱自己的小孙子,于是将乾隆又接到了自己住的地方,也就是畅春园,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当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乾隆被康熙叫上,再去避暑山庄,一起随同读书。
有历史记载,有一天乾隆出去打猎的时候,差点被野熊伤到了,结果却一点事都没有,可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康熙知道后,马上派国师给乾隆算命,顺便还给乾隆的母亲也一块算,结果发现,乾隆的福报非常大,甚至可以高于康熙之上,可谓命数贵重。
扩展资料:
康熙还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孙子,这个孙子就是嫡长子胤礽的二儿子,因为嫡长子的大儿子因为早夭,所以二儿子算是康熙的长孙,这个孙子叫做弘皙。
康熙对这个小孙子一开始就十分的喜爱,从小就把他养育在自己的身旁宫里,弘皙本人也是十分的聪明,饱读诗书,很有才华,康熙对此更加的喜爱。
后来嫡长子被废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观望这个孙子康熙会如何处置,在康熙病倒后,他留下了临终的遗言,让四阿哥胤禛立皇储,弘历要立为太子,废太子因为言行不孝,依旧终身圈禁起来,但是要不缺他的吃穿,废太子的二儿子弘皙封为亲王。
康熙过后,继位的是雍正,而没有直接是乾隆。其实当年的雍正没有太大的背景,而是凭着自己的综合能力去取得帝王之位的。等到乾隆登位以后,乾隆经常夸大自己与康熙的关系,并且多次提及雍正能够上位是其的功劳,对于这种情况,其实无非是乾隆自己的想法而已。
人民网—生在帝王家:康熙初见12岁乾隆为什么立刻喜欢上这个孙子
这个人就是康熙的贵妃佟佳氏,当时康熙让雍亲王把弘历送进宫里的时候,就是让她和瓜尔佳氏一起照顾的,而她自己一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自己的子嗣。
佟佳氏是极其幸运的,一般女子进宫要得到圣宠是不容易的,但是她虽然是个庶女,可她的父亲是康熙的亲舅舅,她的嫡姐在早她之前就已经进宫,在她进宫的时候,姐姐已经从贵妃升至了皇贵妃,虽然她宫只是一名庶妃,但因为康熙非常信任她的姐姐,自然对她也不会坏。所以在她姐姐病重逝世之后,康熙在考虑之后,直接册封她为贵妃,让她接手她姐姐打理后宫。当时康熙的后宫并没有皇后,她姐姐就是第三任皇后了,都逝世了,康熙也没有册封谁为皇贵妃,所以贵妃当归位份最高的妃子。
佟佳氏温和谦礼,然而她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其实这也是幸运的,毕竟如果有儿子,那在康熙后期,九子夺嫡的这场政治战争中,她也将难以置身事外了。老老垂矣的康熙,对于儿子们的夺权之争,相当失望,在承德山庄遇到11岁的弘历时,才让他有了暮年希望,他想把皇位传给这个小孩,就让雍亲王把这个小孩带进宫里,他把人接到宫里之后,就把弘历交给了没了子嗣的冬佳氏和瓜尔佳氏,这两个没有自己孩子的女人,把一腔母爱悉数给了弘历,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却让弘历印象深刻,多年以后,成为了乾隆还曾感叹太妃的照料。
雍正继位之后,就曾封她为皇考皇贵妃,乾隆登基更是以她曾经照顾他的理由,把她晋封为皇祖寿琪皇太妃,然后这些,都弥补不了她心中遗憾,她一直想要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孩子,流着她血脉的子嗣。也许人应该有点遗憾吧,我觉得她已经很幸运了,你觉得呢?
我的答案是:此话不可靠。
第一,康熙喜欢弘历,并不表明他要通过雍正把皇位传给弘历。关于康熙要通过雍正传位给弘历的说话,有这样一个故事:康熙在去世前一年,去雍正的圆明园赏牡丹,雍正第一次把已经11岁的弘历引荐给康熙。康熙一看见就喜欢得不得了,把他带进宫,自己亲自养,“随侍学习”。后来康熙又找人算八字,算出弘历的八字贵不可言,还算出弘历母亲的八字福不可言。后来,康熙还带着弘历到热河去避暑,去打猎。由于弘历的优秀表现,因此康熙才决定把皇位传给雍正,最后通过雍正把皇位传给弘历。
但是,这一个故事,显然是很不靠谱的。咱们来提两个问题。
其一,康熙把弘历带到身边去“随侍学习”,就是要传位给他吗?康熙历来比较喜欢孙子,他带到身边“随侍学习”的人,可不少。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晳,就是被康熙一直带在身边的。而且就算胤礽被废以后,康熙依然很喜欢弘晳,一直带在身边。而弘历只在康熙身边呆了半年,而且是直到11岁时才到康熙身边的。另外,被康熙放在身边养的,除了弘晳外,还有不少。
八阿哥胤禩的儿子弘旺9岁时就曾在“内廷行走”。十四阿哥胤禵的儿子弘明更是“幼侍内廷御前”,也就是从小就被康熙带在身边。至于带去热河,带去狩猎的孙子,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所以,并不能凭康熙把弘历带到身边养了半年,就说他想通过雍正传位给弘历。甚至有史料说康熙最想传位的孙子是弘晳呢。比如朝鲜的《李朝实录》就曾记载:“皇长孙颇贤,难于废立。或云太子之子甚贤,故不忍立他子。”
其二,康熙要通过雍正把皇位传给弘历这个话,是谁讲出来的?史料上并无记载,是乾隆(弘历)自己说出来的。乾隆在当了皇帝以后,多次提到这个话。而且直截了当地说:“予幼龄仰蒙皇祖恩眷,养育宫中,俾得日侍左右、亲聆训言。盖圣鉴洞烛至今,隐有付托之意。”既然这个话主要是由乾隆自己说出来的,其可信度高吗?再说了,连乾隆自己都说“隐有付托之意”,也就是说他自己猜测的。既然是猜测的,更不可信。
第二,康熙迟迟不立太子,并不是儿子们不优秀,并不是在儿子中找不到恰当的,需要通过孙子来综合考量。历史上有通过对孙子的考量,来确定立谁为太子的现象。比如晋武帝司马炎。他的儿子司马衷是个白痴,但是司马衷有个儿子叫司马矞,这个司马矞又聪明又贤惠。所以晋武帝决定就算儿子白痴,也传位给他,以便将来能把皇位传到司马矞手中。但是,康熙的情况和晋武帝完全不一样,他的儿子们不是不优秀,而是都太优秀了。由于康熙培养得好,个个都是人才。
无论是有“八贤王”之称的胤禩,还是有统兵作战能力的胤禵,乃至两次被他废黜的胤礽,都是非常优秀的。而且,康熙之所以两废太子,最后至死不立太子,就是因为他的儿子太优秀了,年迈的康熙一旦立了太子,就会产生皇权与储权的矛盾。他两废胤礽的原因,也都是胤礽勾结大臣,想提早让他休息。而他最后之所以立胤禛(雍正),就是因为胤禛不争夺,只讲孝道,这一点让他十分满意。所以,康熙完全不必要通过考量孙子来决定儿子。
第三,乾隆反复不断地说,康熙是因为他才传位给他爹雍正,是大有深意的。有什么深意呢?
其一,雍正获得皇位受到了民间的广泛质疑。乾隆这么说,就表明,就算雍正无能,不该得皇位,但自己很厉害啊。康熙不是看上雍正,是看上他啊。这样一来,他就绕过了雍正,也绕过了人们对雍正得位不正的议论。
其二,乾隆得位也引起普遍的议论。乾隆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弘时,长幼有序,雍正本来应该传位弘时的。但是,因为弘时与八阿哥胤禩勾结,让雍正非常生气,严厉处置了弘时。这样一来,人们就会议论这件事,觉得是雍正心眼狭窄,才改立乾隆。现在乾隆告诉大家,他是康熙就已经决定要传位的了。自然,关于他和弘时之间的议论,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参考资料:
康熙帝把金如意赏赐给弘历是因为弘历出来帮助了康熙解围,另一方面弘历嘴甜夸了康熙,康熙心里也很受用故赏赐于他。
康熙原本拿出金如意出来是为了奖赏当天狩猎最多的人,这个决定在当时让众人以为最终谁得到金如意谁就是太子,于是皇子们狩猎都很积极。等狩猎归来,十三王爷狩猎最多,但是八王爷狩猎的活物最多。十三王爷本就无意储位,而且他为人心眼少,过于仗义,不适合当帝王,康熙为了保护十三王爷,不给他树敌所以没有打算把金如意给十三王爷。
而十三王爷拿不到金如意,那自然是落到八王爷那里,但是康熙帝要试探八王爷的党羽到底有多少,所以犹豫着,一直没有宣布奖赏给谁。因为康熙帝在狩猎前一晚连夜独自上奏折,本该是八王爷和十三王爷一起审判的案子最后八王爷却独自断案这让康熙帝特别的生气对八王爷很不满。其次狩猎之前康熙已经知道了刑部冤案中八王爷在其中起了主导地位,这让康熙帝对于八王爷暗地里的动作更是恼火。康熙帝为了挖出八王爷私底下的党羽,一直犹豫着不开口把金如意给谁。
此时本是要把金如意送给太子的蒙古王公却开口说把金如意给八王爷,这让康熙赶到恐惧。蒙古王公一直支持太子,但是八王爷招待他们一顿饭的时间就被收买了,八王爷的势力更大了。这时康熙根本不愿意把金如意赏赐给八王爷了。
在康熙不知如何应对接下来局面的时候,弘历站了出来说:“皇爷爷是大清第一巴图鲁”,此时弘历即讨好了康熙又帮助康熙解了围。康熙就顺势把金如意赏赐给了弘历,也顺便警告了当时个蠢蠢欲动的势力:何必这么当真,朕又没说金如意赏给谁,谁就是太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