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贾宝玉说的。
原文:
子兴冷笑道:“万人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爱如珍宝。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
独那太君还是命根子一般。——说来又奇: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扩展资料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补天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施法使其有了灵性,携带下凡。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书中故事起于甄士隐。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不久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岳父卑鄙贪财,甄士隐贫病交攻,走投无路。后遇一跛足道人,听其《好了歌》后,为《好了歌》解注。经道人指点,士隐醒悟随道人出家。
贾雨村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黛玉读书。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因见表妹没有玉,认为玉不识人,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时,发现英莲被拐卖。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一同到京都荣国府住下。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
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关系。沦落乡间务农的京官后代王狗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
凤姐给了二十两银子。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示宝玉。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求仙学道,贾珍在家设宴为其庆生。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其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秦可卿病死。
贾政长女贾元春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
元宵夜,元春回娘家待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书童茗烟将《西厢记》等书偷进园给宝玉,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宝玉庶弟贾环嫉妒宝玉,抄写经书时装失手弄倒蜡烛烫伤宝玉,王夫人大骂赵姨娘。
赵姨娘又深恨凤姐,便请马道婆施魔法,让凤姐、宝玉中邪。癞和尚、跛道人擦拭通灵玉、救好二人。
黛玉性格忧郁,暮春时节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称为“花冢”,并作《葬花吟》。恰巧宝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王夫人丫环金钏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宝玉结交琪官,贾政大怒,将其打得半死。
人向王夫人进言,深得王夫人欢心,被王夫人看作心腹,并决定将来袭人给宝玉做妾。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并各人起了名号。第一次咏白海棠,蘅芜君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潇湘妃子压倒众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在大观园摆宴,把她作女清客取笑,刘姥姥便以此逗贾母开心。贾母又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各处。在栊翠庵,妙玉招待黛玉、宝钗饮茶,宝玉也得沾光。
由于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曲文,被宝钗察觉,并劝解她,二人关系好转。黛玉模仿《春江花月夜》写出《秋窗风雨夕》,抒发自己的哀愁。贾赦垂涎贾母丫环鸳鸯,让邢夫人找贾母。鸳鸯不肯,贾母也不愿意,斥责邢夫人。贾赦母子关系更加不好。
薛蟠在一次宴席上调戏柳湘莲,被柳毒打,柳怕报复逃往他乡,薛蟠无脸也外出经商。其妾香菱(即英莲)到大观园学诗。薛宝琴、李绮、李纹等几家亲戚的姑娘来到,大观园中作诗、制灯谜,空前欢乐热闹。袭人因母病回家,晴雯夜里受寒伤风发高烧。
贾母给宝玉一件孔雀毛织的雀金裘,不慎烧个洞,街上裁缝不能修补。宝玉要为舅舅庆寿,晴雯带重病连夜补好。贾府戏班解散,芳官成为宝玉丫鬟,宝玉为其庆生,众姊妹抽花签行酒令,黛玉为芙蓉花,宝钗为牡丹花。贾敬吞丹丧命。
尤氏因丧事繁忙,请母亲和妹妹尤二姐、尤三姐来帮忙。贾琏见二姐貌美,要作二房,偷居府外。二姐和贾珍原有不清白,贾琏知道贾珍想把三姐玩弄,尤三姐将珍、琏大骂,
三姐意中人为柳湘莲,贾琏外出办事,路遇薛蟠、柳湘莲。贾琏为柳提媒,柳答应。到京城后,柳先向三姐之母交订礼,遇宝玉闲谈尤氏一家而起疑,又去索礼退婚,尤三姐自刎,柳出家。
凤姐知道贾琏偷娶之事,便将计就计装贤惠,将二姐接进府。请贾母等应允。贾琏回来,因办事好,贾赦又赏一妾。凤姐借妾手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黛玉做桃花诗,众人议重开诗社,改海棠社为桃花社。史湘云填柳絮词,黛玉邀众填柳絮词。
众人放风筝,欲放走晦气,黛玉风筝线断,众人齐将风筝放飞。傻大姐在园中拾到一个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在王善保家的撺掇下抄检大观园。探春悲愤,认为抄家是不祥之兆。后又因王善保家的掀她衣服,大怒并扇王善保家的一耳光。
贾府中秋开夜宴,贾母邀大家一起到凸碧山庄赏月,众人击鼓吃酒。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不觉对景感怀。湘云过来陪她,二人来到凹晶溪馆联诗,湘云联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冷月葬花魂,湘云赞黛玉诗句新奇,妙玉听见亦夸赞,将刚二人的诗誊写出来并结了尾。
晴雯被王夫人以勾引宝玉为由,被撵抱恨而死。贾宝玉无可奈何,听小丫头说晴雯当了芙蓉花神后写《芙蓉女儿诔》祭她,后竟成黛玉谶语。薛蟠娶妻夏金桂后,在夏挑唆下,薛毒打香菱,薛姨妈不准,夏金桂和婆婆吵闹。薛蟠无法在家。只得外出。
迎春出嫁,宝玉心中伤感。贾政逼宝玉上课。袭人来潇湘馆探口风,婆子说了些造次之话,黛玉甚觉刺心,惊噩梦染上重病。元妃身体欠安,贾母、贾政等前往宫内探视。
贾宝玉、妙玉走近潇湘馆,听得黛玉抚琴悲秋之音,后琴弦崩断,宝玉疑惑,妙玉从中预感到黛玉“断弦”的命运。宝玉见晴雯补过的雀金裘,心中悲伤并祭奠她。
黛玉听到宝玉定亲的消息,千愁万感,把身子一天天糟蹋起来,杯弓蛇影,一日竟至绝粒。侍书与雪雁说宝玉亲事未定,老太太要亲上作亲,黛玉听了病情转好。贾母知黛玉心事,主张娶钗嫁黛,王夫人、凤姐附和。金桂暗恋薛蝌,与宝蟾借送酒戏之。
贾政、王夫人商量娶宝钗的事,宝玉来到潇湘馆,黛玉与其参禅。怡红院海棠冬天开放,贾母办酒席赏花。宝玉丢玉,全家忙乱,请妙玉扶乩。
元妃薨逝,贾家悬赏寻玉。宝玉变疯傻,老太太要给宝玉冲喜,凤姐献掉包计。黛玉从傻大姐那里得知宝玉娶亲后迷失本性,黛玉咳血病重,焚烧诗稿。宝玉、宝钗成亲。宝玉欲死,宝钗说黛玉已死,宝玉昏死做噩梦。贾府人去潇湘馆哭黛玉。
贾母祷天宽宥儿孙。主上宣旨革去贾赦、贾珍世职,发配边疆,贾政袭贾赦的世职。雨村落井下石,包勇醉骂雨村。王夫人将家事交凤姐办理。贾母拿出银两给宝钗过生日,宝玉中途退席经潇湘馆闻鬼哭。宝玉梦黛玉而不得,错把柳五儿当做晴雯。
贾母病重。迎春被“中山狼”(孙绍祖)折磨致死,史湘云丈夫得了暴病。贾母寿寝,凤姐办理丧事,可办事力诎,失去人心。鸳鸯自尽殉主。何三引贼盗来贾府,妙玉为贼所抢不知所终。赵姨娘中邪被折磨死。刘姥姥哭贾母,凤姐欲将巧姐托付给她。
宝玉找紫鹃表白心思。凤姐死,王仁混闹给凤姐大办丧事,平儿帮贾琏筹钱。甄应嘉进京拜会贾政。贾宝玉与甄宝玉貌象而异,宝玉斥之禄蠹。
宝玉病重,和尚送来通灵宝玉,宝玉死而复生。宝玉二历幻境,看淡儿女情长。贾琏看望贾赦,将女儿托于王夫人。惜春出家修行,紫鹃陪伴。宝钗劝勉宝玉,与之辩论赤子之心。贾政回京行至毗陵,雪中见宝玉随僧道而去。香菱难产而死,袭人嫁蒋玉菡。贾雨村遇甄士隐,归结红楼梦。
那日,贾宝玉看见林黛玉哭着离开了,连忙追上去表白:“好妹妹,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挨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宝玉不知,黛玉早就离开了,他把袭人当成了黛玉!袭人听到这话吓得魂飞魄散,一边直呼“神天菩萨,坑死人了!”一边怔怔地滚下泪来。袭人明明知道宝黛两人关系亲密,听到这样的表白为什么吓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一男女之间产生私情和做贼一样是一桩丑事。
在封建礼教下,有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行为约束,男子和女子是不可以私相授受的,不允许自由恋爱,要讲究门当户对,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规定。关于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然后私相授受、喜结连理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文人墨客追求浪漫、一厢情愿的杜撰而已。
理想是浪漫梦幻的,现实是冷酷无情的,大家闺秀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想见到外姓男子简直就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长恨歌》里有:“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句子,可见那时的大家闺秀犹如深谷幽兰一般很难见到世面的。
贾母“掰谎记”那一段,她就说女先儿说的书所谓《凤求鸾》都是谎言,一个大户人家的**,一见了清俊的男子,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诗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贾母就是旁敲侧击宝黛钗三人,不要做出违反礼法的事情来。
因此,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袭人作为贾宝玉的贴身大丫头,她也会觉得男女之间是不能有任何私情的,否则,就和做贼一样是一桩丑事。
二袭人担心宝玉和黛玉以后会做出不才之事
何谓不才之事?就是男女之间发生肉体关系。通过宝玉对黛玉的一番表白,袭人感到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袭人是不了解宝玉的,宝玉对她基本上只是依赖心理和生理欲望,所以宝玉才主动要求和她初试云雨情,袭人半推半就,并为自己找了借口,觉得自己是贾母许给了宝玉的,这样做不为越礼。因此,她担心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宝玉和黛玉的身上。
如果袭人所想象的事情真的发生,往小了说,首先怪罪于她的就是王夫人;往大了说,贾府后院的名声将毁于一旦!袭人向来有一颗争荣夸耀之心,她不想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怡红院就这样变得臭名昭著。
因此,袭人找到一个机会便赶紧向王夫人进言: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外人看着,也不像大家子的体统,若叫人哼出一声不字来,二爷后来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
其实,袭人和王夫人的担心纯粹是多余的,宝黛虽然相爱至深,但两人之间是“发乎情止乎礼”的,是灵魂伴侣。所以说袭人并不了解宝玉和黛玉,袭人的思想认知和文化水平是有限的,她怎能懂得黛玉的冰清玉洁?恐怕“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几个字都不知道是怎么写的呢!
三宝玉对黛玉的痴情让袭人为自己的将来担忧
王夫人认可了袭人,并给了她姨娘的待遇,所以袭人对于贾宝玉将来的原配夫人是谁,是非常谨慎考虑的。在袭人的心目中,木石前盟不可取,因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子。
袭人欣赏的是薛宝钗,她和史湘云经常在一起说林黛玉如何刻薄如何小性子,薛宝钗如何大度如何贤淑……每当薛宝钗来到怡红院探望贾宝玉,袭人都是非常欢喜,笑脸相迎,两人配合默契,对金玉良缘已经达成了共识。
薛宝钗大中午的来到怡红院,贾宝玉在午睡,袭人在绣鸳鸯肚兜,看见薛宝钗来了,袭人赶紧让她坐在床边凳子上,自己则找借口出去了,专门为宝玉和宝钗制造机会呢!薛宝钗不仅大中午的去怡红院,大晚上也去,袭人都会欣然为她开门,而林黛玉,则吃了闭门羹。
袭人的私心很重,明明知道贾宝玉的心头所爱是林黛玉,她也不会支持木石前盟,因为她觉得将来自己成为贾宝玉的姨娘后,与尖酸刻薄小性子的林黛玉不好相处。难道薛宝钗成为宝二奶奶就好相处吗?事实证明,袭人只会被打发得更利索。
另外,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袭人心里是明明白白的,贾母喜欢林黛玉,袭人心里也很清楚,但她后来投靠到王夫人麾下,自然更是唯王夫人马首是瞻,对林黛玉的成见自然越来越深。
综上所述:袭人听到贾宝玉对林黛玉那么赤裸裸的表白以后,她才会这样震惊、害怕、担忧,还痴痴地流下泪水,整个人都不好了。
自然定过,只是不明显而已。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段:宝玉清虚观回来之后,得了个麒麟,黛玉担心宝玉和湘云效仿杂书里面的爱情男女一样私定终身,就来到怡红院探虚实。刚到门口,就听见宝玉斥责湘云:“林姑娘何时说过这混账话,若是说了,我早和她生分了。”黛玉听了,悲喜交加。
宝玉出门,正巧碰到她,便很郑重地说:“你放心。”(意思就是说:你放心,除了你,我不会喜欢任何人)至此,你会发现,宝黛就再也没斗过嘴了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谢,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这样的惊人之笔,想到林黛玉那样"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的不甘沉灭,总感叹一种超凡世界的孤傲的精神境界,一种对世事不公的无声反抗以及不与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真心对白。
表面看来,黛玉葬花,是因为她觉得花落之后埋在土里最干净,于是便写了《葬花吟》,把自己想象成花落,不禁间泪流满面。其实是黛玉用情太专,担心宝玉会移情别恋,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世的悲惨,看到花落突然感到极度悲伤,于是便把全部感情倾注于纯洁的鲜花,因此说,黛玉葬花其实是黛玉与宝玉之间一场情人误会的绝唱。
在《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是很深情的一对情人,黛玉是真心爱着宝玉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与宝玉之间所萌发的爱情来自宝钗的"金锁"和史湘云的"金麒麟",也就是"金玉姻缘"之说的威胁,林黛玉要用"木石前盟"来保护自己的所爱,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因此,宝钗的入住贾府,史湘云的每一次出现都会令她精神紧张,乃至有时让人感觉到她有些神经兮兮的不正常。《红楼梦》中写到史湘云进入荣国府,被林黛玉发现,又因为宝玉与湘云在说着麒麟的原故,便怀疑宝玉与湘云用小礼物传情,做出那些风流佳事,其实宝玉和湘云并没有私传"信物",也没有做出"风流佳事"。
黛玉真心爱着宝玉来源于一起看《西厢记》,宝玉说自己如同"多愁善感"的张生,黛玉就像是"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等于就是最直白的爱情表露。碍于当时的礼教,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竟然"眼圈儿红起来"。黛玉看似委屈,其实她是了解宝玉的,听了宝玉这样的表白,心里毕竟是喜欢的。所以宝玉刚一发誓,黛玉就"破涕为笑"。
贾府的压力让黛玉常产生误会。王熙凤的挑破离间,薛宝钗的出现,深深刺伤了黛玉,再加上那些不尊重黛玉的诙谐,宝钗的"玩笑",黛玉简直忍无可忍。于是,当宝玉向着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黛玉就伤心得哭了。也就这样,黛玉已经意识到了宝钗等人的"风刀霜剑",但又苦于没有父母,无人做主,虽有外祖母,但一个女孩子家,是不好开口说这种事的。而贾母虽心向黛玉,却也不肯轻举妄动,恐遭到别人的反对,老太太便先把宝玉的婚事"悬致"起来。本就多愁善感的黛玉便产生出一些猜疑和愁绪,因为在她心中,一旦失去宝玉,便是一无所有,于是,便把自己当做是落花,好像是四处飘零,又不甘心随波逐流,只好埋在土里最干净。
黛玉命运的可怜让她有了诸多愁绪和种种猜疑。"侬今葬花人小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说明是黛玉在叹息自己命运的可怜。黛玉从小能吃奶的时候就开始吃药,身体长期不好,精神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黛玉的母亲贾敏和父亲林如海,在她年幼的时候就双双去世,来到贾府虽有贾母把她当做外孙女疼爱着,但毕竟是外孙女,寄人篱下的滋味很不好受,自己的事总是无人做主,思亲与思乡使她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又总觉得自己与别人比差很多,于是便总是很失落很怕失去宝玉这样的情人。
于是,黛玉与宝玉之间便有了情人的误会。当黛玉约好宝玉在大观园中赏花时,宝玉突然不见了,也不知他去了哪里。于是,黛玉便产生了猜疑,心中的不满又无处发泄,便自怜自叹,看到纯洁的落花觉得很可惜,便下意识地要把落花葬在土里。真所谓情不可疑,疑者自伤。《红楼梦》中贾母带着众女眷到清虚观看戏,看戏时候传看的"贺物"中有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探春便对宝钗称赞不已,偏偏黛玉却冷笑着说:"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说宝钗很有限,是嫉妒了,根本原因就是怕宝钗胜过自己,宝玉会更留意宝钗。再有就是在端午节史湘云来带了荣国府,并给袭人等特意带来石戒指等小礼物,遭到了林黛玉的奚落,宝玉婉转地批评了湘云的直率,维护了黛玉的面子,可是,黛玉却冷笑着讽刺了湘云,湘云对宝玉好都成为她最不快乐的事了。
其实,宝玉也没去找宝钗,只不过是好奇四处看看而已,宝玉爱黛玉但不爱宝钗,宝钗再好也只不过是贵族之间的联盟婚姻而已,而黛玉是深情相对的,宝玉是注重感情的。因此,最后,宝玉不也回来了吗?可就是这短短的寻不见,黛玉便产生愁绪满怀,留下了葬花吟这样情人误会的千古绝唱。
由此,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出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感情是十分脆弱的。黛玉在贾府中真的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无人做主、孤苦一人,于是其性格很悲观,总觉得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情人宝玉突然不见,孤身一人不觉满目凄凉。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宝玉得知麒麟被湘云捡去,心中十分高兴,来找湘云。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心直口快的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帐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这些话被黛玉听见,百感交集。二人见了面,宝玉不禁忘情,告诉黛玉自己的肺腑之言,直至黛玉躲走仍不觉,却被袭人听见。袭人正惊慌失措,遇见宝钗,听到了湘云在家之辛苦和不如意,竟后悔劳累了她。而宝钗又因听说金钏儿被撵出后跳井而死,怕王夫人心里难受,急急赶来劝慰。果然,王夫人正因自责而暗自垂泪。善解人意的宝钗,则以金钏儿是失足落水等语细细解劝;又拿出自己的新衣为金钏殡殓,着实尽了一番心意。
经历诉肺腑的情节,宝黛爱情没有之前的猜疑、争吵,开始进入了一个温馨、关爱的感情阶段。然而,此时却发生了宝玉挨打的激烈事件,可随着宝玉挨打后,宝黛之间却是彼此关爱、怜惜,上演了黛玉探视、宝玉赠帕、黛玉题诗等真情感人的故事情节。
宝玉挨打,究其缘由,一方面,是宝玉与忠顺王府的戏子蒋玉菡私交过密,那蒋玉菡还离府出走,引来忠顺王府上门质问,贾政担心引发政治风波。另一方面,贾环在贾政面前诬告贾宝玉强奸金钏至死。此外,宝玉在会见贾雨村无精打采也让贾政不满。于是,气急败坏的贾政,不顾众人劝阻,痛打了宝玉一番,直到贾母的出现,那贾政才罢手。
宝玉被打后,被抬回怡红院里休养,这时贾府诸人纷纷前来探望,那时刻关心贾宝玉的林黛玉也不例外,而黛玉探视完全是“真”的流露。她选择了黄昏时候,宝玉独自一人在床上静卧时悄悄来的。可见,林黛玉没有随大流,而是自己悄悄地来的。此时,黛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可见,宝玉挨打,林黛玉是十分伤心难过的,看见宝玉卧床的样子,更是未先出言泪先流。可还没等黛玉开口,宝玉却主动说到:“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刻宝玉自己虽然挨打了,但他先想到不是自己,却是先关心黛玉的身体,更解劝黛玉说自己不严重,让她不要过分牵挂。宝玉这句,显然就是情侣之间的言语,体现他对黛玉的关爱,他已经认定黛玉就是自己的唯一恋人。
而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显然宝玉的话,让她十分感动,可在那个场景里,那个时代里,她是无法做出亲昵的举动,也无法说出一些亲密的话语,若是换到现代,黛玉完全可以给宝玉一个拥抱之类的情侣的亲密行为,说一些十分感动的话语。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黛玉此语也大有深意,对比宝钗、袭人的等人,她们虽然也因宝玉挨打而担心、难过,但她们的意识是贾政虽然打重,但宝玉的那些过格的举动也是该教育一下,语气之间显然还有责备的些许意思,可黛玉的话儿,完全没有一些责备宝玉的意思,只是因为宝玉为此挨打而感到痛心,她担心宝玉将来还可能挨打,所以劝他“都改了”。黛玉的哭泣与劝说,是发自内心的担心,也是自己对宝玉的真情流露。而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又是一句“你放心”,这是宝玉又一次的爱情表白,而且后面的话显然表示宝玉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反道说自己是心甘情愿,也进一步体现宝玉对一些社会边缘人物的关怀。后来,听王熙凤要来,黛玉怕被王熙凤撞见自己哭泣的神情,才主动离开宝玉住处。
通过黛玉探视宝玉,我们看出了黛玉完全没有了之前猜疑与小性,更多是担心与关心,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而宝玉不顾自己的身体,主动关心黛玉,体现了他的温柔与体贴,这让我们感觉到是十分温馨的。
黛玉走后,宝玉还是十分牵挂林黛玉的身体,趁袭人不在屋的时候,准备吩咐晴雯去探望林黛玉。可见,袭人在场是不方便的。可晴雯认为这样干去,没什么意思,还容易引人误会,劝说宝玉捎了话、送个东西什么的。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显然,宝玉送帕子是假,关心黛玉是真,他清楚黛玉是应该明白他的心思的,所以,也就不顾帕子的新、旧了。
那晴雯来到潇湘馆,给黛玉送宝玉的帕子。黛玉听见晴雯送帕子,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去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此时,黛玉只是认为宝玉是要送好的帕子留给她,所以,她并不感冒,不打算接受。而当黛玉听见晴雯回到是旧的帕子,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可见,晴雯这个局外人是没有猜透宝黛之间的暗语关怀,而聪慧的林黛玉早已猜到了宝玉的心思,是以送帕子为名,派人来探望、关心自己的。所以,她还是收下宝玉的帕子,也就是等于接受了宝玉的关心。此时,我想林黛玉是心里应该是十分感动,是不过当着晴雯等人,不好意思表达出来。这也体现了宝黛此时之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晴雯走后,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内心又是五味杂陈的。黛玉有喜的,自然是宝玉如此体贴关怀,与她心心相印;黛玉有悲的,自然是自己悟父母为自己的爱情做主,而且自己又是多愁多病的身体;黛玉有惧的,自然封建年代,男女授受不亲,这样如此私下传递情物,被人发现了,如何是好。
于是,感触颇多的林黛玉在帕子上写了三首情诗,来表达自己此刻的情感。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这三首诗,体现了黛玉的一往情深又带有万般悲痛的意味。这三首诗始终着重写一个“泪”字,这表现了黛玉对宝黛爱情能否走向圆满的无奈与无助,而且这泪也是为她为宝玉受苦而流的,这也对应着在天界要还他一生眼泪的誓言,当然也暗含着预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后来,那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独自思索,不在话下。
透过宝玉挨打后,那黛玉探视、宝玉赠帕等情节,我们看出了宝黛爱情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他们之间完全没有了当出的误会与风波,展现出了是彼此关爱、怜惜,是真情的流露,是心心相印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让我们看见了一副温柔、温馨、感人的爱情画面。而黛玉题诗,是黛玉对爱情有所思的表达,也反应出黛玉为这段缠绵感人的爱情,不仅付上了自己的眼泪,甚至还包括自己那燃烧待尽的生命。
《红豆曲》的第一句便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很容易让人想到泪尽而逝的林黛玉。于是,有的读者便不加思索地认定宝玉这是为黛玉而唱,说明他即使身处社交酒局,依然时刻惦记黛玉。
这便中了作者曹雪芹先生的障眼法,被盲目的自我感受所蒙蔽。
当我们深入文本,看看《红豆曲》出现的时间和场合,就不难发现,宝玉的《红豆曲》,与黛玉毫无关系,而是宝玉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是宝玉病态审美的体现。
宝玉吟唱《红豆曲》时,宝黛正处于柔情蜜意中,黛玉并无相思之苦。《红豆曲》句句悲苦,又是“相思血泪”,又是“新愁与旧愁”,实在太像林黛玉的写照。如果它出现在宝玉成婚后,那无可疑问地可以认定是为黛玉量身而作。因为,只有到了那时候,林黛玉才可能因爱而不得饱受相思之苦。
可是,《红豆曲》出现在第二十八回,此时的宝玉和黛玉,正处在柔情蜜意中。
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宝黛的感情线。
从所周知,宝黛的感情变化是从共读西厢开始的。在此之前,他们是纯洁的兄妹情。
共读西厢发生在第二十三回,也就是大家搬进大观园之后。因为共读西厢,宝玉和黛玉互相用西厢中的句子调侃,像极了小情侣之间互相调情,二人的感情由此更进了一步。
然后就是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春困中的黛玉自顾念了一句西厢中的句子,“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恰好被百无聊赖顺脚走到潇湘馆的宝玉听见,“不觉心内痒将起来”,于是对着紫鹃也说了一句西厢中的句子,“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这句话太过直白露骨,于是黛玉生气了。黛玉生气,宝玉便好言好语地哄,这正是二人相处的日常,也算是一种小儿女间的情趣。
宝玉还没来得及把黛玉哄好,就被薛蟠以贾政的名义叫走了。
这一去,宝玉完全将黛玉抛诸脑后,尽情享受社交中的快乐,直到喝得“醉醺醺的回来”,既没想到要去看一眼黛玉,也没有打发人去看黛玉是否还在生气。
从宝玉的表现来看,他并不在意有没有把黛玉哄好,也不会去想黛玉是否还在生气。
所以,宝玉喝醉回来后,不但没有惦记黛玉,反而与前来探访的宝钗谈笑风生。
倒是黛玉自己把自己哄好了,不但不再生宝玉的气,而且“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
从二人的表现不难看出,在这段感情里,宝玉处于主导地位,并不怎么在意黛玉,反而是黛玉心心念念都在宝玉身上。
所以,如果黛玉有相思之苦,宝玉也意识不到,更不会往心里去。
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曹雪芹先生用妙笔描述了黛玉因自作多情而葬花。
为什么说是自作多情?原因有二:一是黛玉的悲怆因误会而起,只会晴雯以宝玉的名义把黛玉关在门外,加上黛玉听到了屋内宝玉和宝钗的“笑语之声”,便以为宝玉已经移情别恋了;二是黛玉去葬花,悲泣地吟唱《葬花词》恰好被宝玉听见,宝玉却完全不知道黛玉此举与自己有关。也就是说,宝玉并不知道黛玉葬花是被情所困。
接下来,宝玉一番表白,黛玉“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二人便冰释前嫌了。
有过情感体验的人都知道,冰释前嫌之后,内心是相当甜蜜的,但因为是二人之间的秘密,不可表露出来,只能藏在心里,于是就有了第二十八回的宝玉忘乎所以说药方、黛玉假意不理他。
这是难得的甜蜜时刻,二人都深陷柔情蜜意之中。
正在这时,宝玉被冯紫英请去赴宴,就在这个宴席上,宝玉吟唱了《红豆曲》。
这样梳理下来,我们便能得出结论:此时的黛玉,并无相思之苦,更不会因相思而抛血泪,当然也没有“新愁与旧愁”。同样,此时的宝玉,没有愁苦的情绪,更不会想到黛玉的愁苦。
宝玉吟唱《红豆曲》,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是他病态审美的体现。没有愁苦却唱愁苦,这是为什么?辛弃疾早就告诉了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没错,此时的宝玉,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此时的宝玉,只有十三岁,是个从未尝过人间疾苦的半大孩子。但是,像很多喜欢学大人的孩子一样,宝玉也希望自己在社交中被当成大人看待。
这一点,作者在第二十六回刻意进行了描述。
这一回,宝玉终于想起了贾芸,于是把贾芸叫进来,并在比自己大了五六岁的贾芸面前进行了一番表演。
表演分两步,一是假装自己在看书:
宝玉穿著家常衣服,靸着鞋,倚在床上,拿着本书看。见他进来,将书掷下,早堆着笑立起身来。
宝玉并非勤学之人,更不会争分夺秒地看书。他此时“拿着本书看”,就是表演给贾芸看的。就连脂砚斋都说:“这是等芸哥看,故作款式;若果真看书,在隔纱窗子说话时已放下了。”
为什么要假装看书?因为宝玉认了贾芸当儿子,这是拿着长辈的款,想表现自己堪为表率。
接下来就是表演的第二步:
那宝玉便和他说些没要紧的散话。又说道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
这些话,正是上流社会大人们的社交中常说的话题,宝玉说这些话,是怕贾芸拿他当孩子看。
这就是宝玉努力把自己装成大人的表现。
没错,装,贯穿着贾宝玉的始终,“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宝玉的装,就是表里不一。
宝玉在宴席上吟唱《红豆曲》,是他又一次的装,这次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因为这个宴席没有主题,宝玉便提议了个主题:“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都要说出‘女儿’来。”
男人的酒局以“女儿”为主题,这也是从古至今都不变的风格。于是,在这个主题的指引下,我们便看到了在座各位对女儿的审美。
为了便于对比,我们把宝玉的《红豆曲》放在最后分析,先来看冯紫英和蒋玉菡的女儿曲。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冯紫英
从这首女儿词可看出,冯紫英有着青春少年的正常审美。他喜爱的女儿,是个“可人”“多情”的“刁钻古怪鬼灵精”,与史湘云的性格非常像。这样的女孩儿,才是身心健康的青春少女,有着顽皮淘气的一面。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蒋玉菡
从蒋玉菡的女儿曲中,可看出他对婚姻的渴望,这也与他的境遇分不开。
对婚姻的渴望,其实就是对家的渴望。像蒋玉菡这样的伶人,看似风光,实则缺少亲人的关爱。所以,他希望有一个百媚千娇而又年貌相当的人“同入鸳帏悄”,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相比较之下,再看宝玉的《红豆曲》,就不正常到病态了。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前面分析过了,此时的宝玉,并无愁苦,而且他的人生也还没有尝到过愁苦。他的相思之愁,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同时,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他病态的审美。
宝玉提出以女儿的“悲、愁、喜、乐”为主题,最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侧重。冯紫英侧重于“女儿乐”,描述的是一个玩乐中的可爱女儿;蒋玉菡侧重于“女儿喜”,描述的是一个终成眷属的幸福女儿;贾宝玉则侧重于“女儿悲”,描述的是一个爱而不得的相思女儿。
这正是宝玉的病态审美,他喜欢黛玉,喜欢的正是黛玉的病弱之美。
我们把这首《红豆曲》和宝玉初见黛玉时的情景对比来看就能一目了然。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眼里黛玉的美,可用三个字来形容:愁、病、弱。这本是一种病态的美,而恰恰是这种病态的美,是宝玉最为欣赏的美。
也就是说,宝玉的审美,本身就是病态的。
所以,宝玉此时所吟唱的《红豆曲》,不过是他病态审美的体现,并非为黛玉而唱。
我们有必要理清这个因果关系:因为宝玉喜欢病弱的病态审美,所以黛玉变得越来越病弱,从而迎合了宝玉的审美。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因果关系,宝玉的《红豆曲》才成了预言。后来的黛玉,真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在“新愁与旧愁”中流尽了血泪。宝玉的《红豆曲》在前,黛玉流尽血泪在后,宝玉喜欢血泪是因,黛玉流尽血泪是果。
这才是黛玉真正的悲剧:为了迎合宝玉的病态审美,黛玉在病弱中泪尽而逝。而宝玉却把黛玉的这种愁苦,当成社交中的玩乐。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
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
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
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
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
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
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
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
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
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
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
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
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
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
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
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
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
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
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
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
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
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
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
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
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
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
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
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
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
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
面抽身回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