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计算公式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第1张

功率因数的计算方式很多,主要有直接计算法和查表法。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 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 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数低的根本原因是电感性负载的存在。例如,生产中最常见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时的功率因数一般为07--09,如果在轻载时其功率因数就更低。其它设备如工频炉、电焊变压器以及日光灯等,负载的功率因数也都是较低的。从功率三角形及其相互关系式中不难看出,在视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功率因数越低(角越大),有功功率就越小,同时无功功率却越大。这种使供电设备的容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容量为1000kVA的变压器,如果cos=1,即能送出1000kW的有功功率;而在cos=07时,则只能送出700kW的有功功率。功率因数低不但降低了供电设备的有效输出,而且加大了供电设备及线路中的损耗,因此,必须采取并联电容器等补偿无功功率的措施,以提高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既然表示了总功率中有功功率所占的比例,显然在任何情况下功率因数都不可能大于1。由功率三角形可见,当=0°即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时,有功功率等于视在功率。这时cos的值最大,即cos=1,当电路中只有纯阻性负载,或电路中感抗与容抗相等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用Excel中,计算功率因数公式如下图:

3功率因数是指任意二端网络(与外界有二个接点的电路)两端电压U与其中电流I之间的位相差的余弦 。在二端网络中消耗的功率是指平均功率,也称为有功功率,它等于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分为好几种:

1)一般用公式COSφ=P/S , COSφ是功率因素;P有功;S无功;

2)第二种可以用COSφ=R/Z ,R电阻 Z总的阻抗;等方式。

扩展资料:

功率因数表示-一个负荷所需要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 c =P/S。

平常我们说的系统的功率因数是整个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电路的功率因数、线路的功率因数、电机的功率因数等也相同。

在交流电路中,功率因数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即  COSφ= P/S ,在正弦电路中,功率因数由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φ )角决定,用COSφ表示,在数值上等于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之比,或电阻与阻抗之比。  在此情况下,单相正弦电路中,功率因数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就是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角差的余弦值。

在三相对称正弦电路中,各相的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均相同,三相对称正弦电路的总视在功率等于各相视在功率之和,三相对称电路的功率因数等于单相功率因数,因此三相对称电路的总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也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三相总视在功率等于各相电压电流有效值的乘积之和,三相功率因数就是等于单相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较低的负荷I作时需要较多的无功功率。嬖如电灯、电炉的功率因数COS4=1 ,说明它们吸消耗有功功率,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比较低,一般在07- -085左右 ,说明它们需要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电动机输出功率很低时,所消耗的有功功率减少,但是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基本不变,所以无功功率所占比例增大,电动机的COSt就更低,甚至低于05。

因此,对于发电厂来说,就必须在输出有功功率的同时,也输出无功功率,在输出的总功率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各占多少,不是决定于发电机,而是取决于负荷的需要,即取决于负荷的功率因数。如果功率因数过低,就表示在输出功率中,无功功率的比例很大,这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是很不利的。

计算公式就是P=√3UIcosφ;

功率的计算公式P=√3UIcosφ中,U就是工作电压,这里是380V,I就是工作电流也就是我们在上面计算出来的10平方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cosφ是功率因数,我们这里按照大部分电器的功率因数来选取,即我们选择085;

当电流是45A的时候,此时10平方铜导线380V电压时能承电器的功率就是P=√3UIcosφ=1732×380V×45A×085=25175W=252KW;当电流是64A的时候,此时10平方铜导线380V电压时能承电器的功率就是P=√3UIcosφ=1732×380V×64A×085=35804W=358KW。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使用前应检查电源线是否良好,有无被烫伤。

焊接电子类元件(特别是集成块)时,应采用防漏电等安全措施。

当焊头因氧化而不“吃锡”时,不可硬烧。

当焊头上锡较多不便焊接时,不可甩锡;不可敲击。

焊接较小元件时,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因热损坏元件或绝缘。

焊接完毕,应拨去电源插头,将电烙铁置于金属支架上,防止烫伤或火灾的发生。

功率因数的公式

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φ,其计算公式为:cosφ=P/S=P/(P2+Q2)1/2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属于既有电阻又有电感的电感性负载。电感性负载的电压和电流的相量间存在着一个相位差,通常用相位角φ的余弦 cosφ来表示。cosφ称为功率因数,又叫力率。功率因数是反映电力用户用电设备合理使用状况、电能利用程度和用电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三相功率因数的公式为:

式中cosφ——功率因数;

P——有功功率,kW;

Q——无功功率,kVar;

S——视在功率,kV。A;

U——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V;

I——用电设备的运行电流,A。

功率因数分为自然功率因数、瞬时功率因数和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1)自然功率因数:是指用电设备没有安装无功补偿设备时的功率因数,或者说用电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功率因数。自然功率因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用电设备的负荷性质,电阻性负荷(白炽灯、电阻炉)的功率因数较高,等于1,而电感性负荷(电动机、电焊机)的功率因数比较低,都小于1。

(2)瞬时功率因数:是指在某一瞬间由功率因数表读出的功率因数。瞬时功率因数是随着用电设备的类型、负荷的大小和电压的高低而时刻在变化。

(3)加权平均功率因数: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功率因数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改善自然功率因数,另一种是安装人工补偿装置。

有功功率=IUcosφ 即额定电压乘额定电流再乘功率因数

单位为瓦或千瓦

无功功率=IUsinφ,单位为乏或千乏

IU 为容量,单位为伏安或千伏安

无功功率降低或升高时,有功功率不变但无功功率降低时,电流要降低,线路损耗降低,反之,线路损耗要升高

功率因数cos=有功功率P/视在功率S。力率考核通常是随同电费结算周期,根据有功P抄见电量及无功Q抄见电量来计算,计算1、COSφ=P/√P²+Q²

计算2、COSφ=1/√(Q/P)²

+1

例:当月抄录有功100kwh

无功75kvarh

试求功率因数计算1、

代入上式COSφ=P/√P²+Q²=COSφ=100/√100²+75²=100/√10000+5625=100/√15625=100/125=08

计算2、代入上式

cos=1/√(Q/P)²

+1=COS=1/√(75/100)²+1=1/√075²+1=1/√05625+1=1/√15625=1/125=08

二种计算式结果都是08。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是: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 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 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272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1
下一篇2024-0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