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

《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第1张

《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书,叫《建设幸福中国》,里面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国家十一五的规划,明白了建设幸福中国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我为那些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了学的孩子难过;但是,我又看到国家合理的政策,帮助他们上了学,并获得了奖学金,我真是为他们高兴呢!还有一位名叫王直的爷爷,特地为留守儿童创办了“王直助教中心”为留守儿童做“家长”。看到这些。我很欣慰,因为这世界上有这么多好心人,在帮助那些孩子,这为何不是幸福中国呢?

我又紧接着看到了第二篇,第二篇的内容是扩大就业面积。这项政策可让不少人走出了贫困,也让不少人减轻的经济负担。我想,如果每个困难家庭都享受这样的政策,那么,各家各户都会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了。

第三篇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利民,并将那些制造假药的非法分子一网打尽。这项利民的政策不仅救了很多人的命,还让那些看病不方便的人再也不用为了打针吃药排队了。不光这些,在2010年8月安徽省淮北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他们讨论的内容是——给药品安上“电子眼”呢。这个电子眼可厉害了,它可以通过电子监管网,药品监督部门查询每一批药品的生产、经营、库存以及流向情况,确保药品的安全生产、流向和使用。这样,我们吃药就更安心了。

第四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刚过完60岁生日的宋西泉伯伯第一次领到了养老金,让曲珍孤儿院的孩子露出了天真可爱的笑脸,让流浪儿童回到了自己温馨可爱的家庭,让孤寡老人得到了体贴的照顾……这项政策让这么多人过上了好日子,从此不再流浪;不再为钱发愁了。

第五篇让困难家庭住上新房,可解决了不少家庭的住房问题,就说王萍一家吧,以前呀住在15平方米的房子里,连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饭桌也都放不下,一家人只好站着吃饭。现在,一家人住上了55平方米的房子,房子虽然不大,可是被收拾的很温馨,清爽。不仅如此,好多人也像王萍一家一样,从小房子住到了大房子。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呀吗,这当然要感谢政府,让这么多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第六篇提供文化服务,让农村里的那些农民伯伯,也参与到了运动会,让他们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和好处。有的学校还建设了书香校园,让文学和经典和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这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我认为:这就是幸福中国,因为只有一个幸福的国家才会帮助上不起学的孩子,让他们重返校园;只有一个幸福的国家才会让那些下岗工人再职,重新他们的职业生涯;只有一个幸福的国家才会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让打针吃药不在排队……这就是我们的幸福中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民间故事400字:

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白蛇传

据史学家探源考证,《白蛇传》的故事起源于北宋时期,发源地在今河南鹤壁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黑山又名金山。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中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犊子套黄牛,游息黑山中。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故事衍化为“白蛇闹许仙”的故事,故事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相传,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一位许姓老人从猛禽口中救生。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逐渐冷落。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十分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

期末考试结束后,是网上阅卷。在学校的计算机机房,天有点冷。当了个作文组的组长,弹性就大了,系统并不怎么完善,不断听到骂人的声音。分数出来后,有不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关注起班级里各学科的成绩名次。好一点的,脸上露点笑容;差一点的,想想以后该走的路。我们高二在学校多呆了一天,好多学生很难受,到1月15日的中午,学生作鸟兽散,班主任也长舒了口气。

我和儿子在1月23日回老家,农历是腊月廿八了,下午三四点,到处是祝福的烟花爆竹声。好多习俗和以前没多少变化,传承下来的就成了传统。儿子不断提醒我们这是搞封建迷信,我没法向他解释,他倒也配合,特别是1月26日(正月初一)上坟,他始终能说出一些祝福的话。“祝祖宗在阴间吃好睡好玩好,一切都好!保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大姑妈小姑妈大姐姐**姐姨娘姨夫以及一切我认识的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看到纸灰没能飞起,他会问很“专业”的问题,祖宗和谁生气了?

村里最热闹的是赌搏了,最传统的是押宝。当然,金融危机也蔓延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赌桌上的钱是日渐少了,一场“变宝”结束的时间也比以往早了很多,连家人都有点奇怪,这一家之主会回来得这么早。村里的几个干部家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场面,或大或小,一律的烟雾缭绕,我在满面尘灰中出了门,顺带有几声咳嗽。

正月初三,去了舅舅家,妹夫喝得很尽兴,在表弟的床上从3点睡到7点。开心的还有表弟的岳父,他还从来没碰到过喝酒可以和他叫板的,遇到妹夫也算酒逢知己。他不断地提起当年当兵时候的辉煌,没有一个人的酒量可以和他相提并论,我们在边上一味的点头,不断地附和他。表弟妇暗示他不能说得太多,他似乎就忽略了女儿的好意。——男人喝酒,要的不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么?男人有几次能实现自我呢?他握着妹夫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后来,他在几个女儿的搀扶下,晃晃悠悠地上了车,我知道,这场酒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回忆。

正月初四(1月29日),去了大姑妈家,我有很长时间没来过这里了。她倒能直接叫出我的名字,尽管她有78岁了,我感到很是羞愧。大姑妈很早就没了丈夫,两个女儿家境也不好,她孤身一人,守着个白露殿。但她又不愿去敬老院,只愿孤身一人,和这里的风景慢慢变老。我在很小的时候,和奶奶常来这儿,那时有4户人家住在这儿,那时也没感到这里的贫穷落后。倒是后面的白露山提供了我们好多童年的乐趣,而房屋边上的一泓清泉,也就是他们的水源,喝起来和当年一样甜丝丝的。雨,从昨天晚上就开始下了,若有若无的,最有诗意的那种,也是最烦人的那种。父亲、我和妹妹给她留了点钱,我们能做的也就这样了。姑妈给我们同行者每人一个红包,再怎么推脱也推脱不了。这时,儿子说了一句,要是奶奶来就好了,可以多一个红包……

一年很轻易地过去了,在平淡中数着生命中的每一天。不少人觉得年味淡了,很久以前对过年的期待再也找不到了。我倒想,每天都像过年,过年也只是平淡的一天,大概已经显示出这个社会的进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212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1
下一篇2024-0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