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当日新娘婚鞋有什么讲究

结婚当日新娘婚鞋有什么讲究,第1张

忌穿坏

  婚鞋不是婚礼当天只穿一次就完事了,婚后较好持续穿一段时间,让婚姻的喜庆延续下去。不要鞋子穿一下就坏了,这在婚姻方面也是不好的兆头,穿得久一点,然后好好珍藏起来,将会成为一生较美好的回忆。

  忌穿旧衣旧鞋

  新人都讲究结婚当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忌穿旧衣旧鞋,但不代表结婚前鞋子不能试穿。在婚前,可以适当在室内穿穿新鞋,一旦感觉不好,再买一双替换也来得及。

  要与婚纱相搭配

  在挑选婚鞋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婚纱相搭配了,并且较好不要婚纱和婚鞋都选择比较繁琐的或者简约的,适当的有些层次感会比较好。

  忌不舒适

  因为婚礼当天新娘的任务很重,结过婚的女士都知道,结婚当天的辛苦程度是非常大的。新娘要出席很多大场合,还要穿着长长的礼服,迎接婚礼举行的时刻,还要走动招呼亲朋好友等,如果鞋子不舒服,就会非常累。

  婚鞋高度

  新娘在婚礼上都需要长久的站立,穿高跟鞋的话没多久就会累。所以在选择婚鞋的时候较好选择自己平时穿习惯的高度,舒适为主。

  忌不包脚

  传统婚礼上婚鞋讲究圆满,包住脚才是“有头有尾”,寓意结婚后夫妻感情融洽,家庭和睦。镂空无帮的鞋子具有缺陷性,包脚太少本身有不稳性,因此较好回避掉这些不利的因素。

  忌黯淡的颜色

  传统以红为吉祥喜庆的颜色,忌黑、蓝、灰等。

结婚时的一些习俗还是比较多的,结婚毕竟是一件喜庆的事情大家肯定也都是希望能够圆圆满满的办成功,由于我们所在的地区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对待结婚习俗方面的讲究也有所不同,那么结婚时的 婚鞋平时可以穿吗 ?婚鞋藏在哪里不容易找到?接下来就由我来给大家解答一下以上这两个问题吧。

一、 婚鞋平时可以穿吗

1、有些地区的人认为结婚时穿的婚鞋只可以在婚礼当天或者是接亲晚上穿,并且也会选择在结完婚之后就把婚鞋给扔掉,寓意着把邪气丢掉婚姻才能够幸福和圆满的意思,这只是部分地区的一个说法,而也有些地方的人认为婚鞋在结完婚之后依然是可以穿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婚鞋千万是不可以穿坏的,不然是有着不好的寓意。

2、大家在决定婚鞋平时是否可以穿的这个问题时,也可以跟自己的父母了解一下当地有哪些讲究,假如说当地对于穿婚鞋的讲究是比较忌讳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选择将婚鞋丢掉不在平时去穿,婚鞋的价格其实是没有必要买多贵的,因为如果平时不可以穿,那么我们只有在婚礼当天穿,只要买一个比较平价的婚鞋应付一下当天的场所就可以了。

3、 婚鞋平时可以穿吗 的这个问题其实是要根据当地的风俗和讲究来做决定的,不过现在年轻人对于这方面的讲究并不是特别的多,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所以如果婚鞋没有坏的情况下,依然是可以选择平时去穿的。

二、婚鞋藏哪里不容易找到

1、结婚接亲当天也是有着找婚鞋的这个流程,如果说婚鞋找不到那么新郎就无法把新娘给带走,这也是为了增添接亲当天的气氛,而准备的一个接亲环节,很多新娘和伴娘在藏婚鞋的时候会将婚鞋藏在伴娘的裙身下,这样的藏鞋地点是不容易被找到的。

2、另外把婚鞋用胶带贴在床底的床板上也是不容易被找到的一个地点,现在接亲时的一些接亲游戏还是非常多的,为了不耽误接亲的时间和流程,我们在找婚鞋的这个流程上也是可以适当地减少一些难度的。

文章总结:有关于 婚鞋平时可以穿吗 以及婚鞋从哪里不容易找到的这两个问题,我就给大家整理到这里,希望通过以上所编辑的内容,对大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

在中国人的婚礼上,通常来说有各种各样的规矩的要求,都是为了能让婚礼喜庆吉利。不论是在新娘婚纱礼服的选择上,还是婚鞋颜色这样的细节发明,都有特别的一些说法,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准新娘们掌握了婚鞋颜色的讲究,便可以让自己的婚礼更加完美。

婚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辈子是只有一次的,所以婚礼上的各个细节都必须重视。有一个环节,就是婚鞋的选择非常重要。但很多人对婚鞋颜色的讲究不太了解,因此请详细看看本文的相关介绍,以便提前做好婚鞋准备。

对于婚鞋的选择上,有一个关于婚鞋颜色的讲究的问题是经常被准新娘们提到的,那就是婚鞋必须是红色的吗?其实婚鞋也不一定要是红色的,现在也有许多颜色的婚鞋可供选择。那么为什么我们常见到在婚礼上新娘穿着红色的婚鞋呢?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的说法中,在婚礼上穿红鞋,代表女人的日子正在蓬勃发展。另一个意思是穿上红色的婚鞋,是祝福新娘的意思,婚后的日子不会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所以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婚鞋最好的选择就是红色。

但是,现在年轻人结婚,婚鞋颜色的讲究就没有以前那么收到重视了,婚鞋颜色一般取决于搭配什么样的婚纱礼服。如果是婚纱,最好搭配白色,裸色,银色。如果是红色旗袍,最好是红色,然后是银色和金色。所以,婚鞋不一定非要选择红色。

除此之外,婚鞋颜色的选择还有这些需要注意的方面。红色是东方新娘的首选,它不仅可以搭配白色婚纱,还能使红色旗袍更加耀眼。准新娘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婚纱的颜色和礼服的颜色选择深红色,鲜红色或粉红色的婚鞋。

白色婚鞋是西式婚礼上最受欢迎的颜色,白色象征纯洁,新娘身着白色婚纱,抱着百合花,在婚礼上就是一道纯美的风景。如果你选择西式婚礼,推荐穿带水钻的婚鞋,因为这样的婚鞋可搭配款式复杂的婚纱,展现出华丽的气质。如果新娘的婚纱款式简单,还可以搭配有亮片、绸缎等装饰的婚鞋鞋,如果喜欢珍珠的装饰,也可以选择缀有珍珠的婚鞋也很有气质。

准新娘们选择婚鞋时,一定要注意多方面进行考虑,尤其不可忽略婚鞋颜色的讲究,选择出合适的婚鞋会让你在婚礼上的造型迷人夺目。

要说起这个婚鞋,这是结婚当天要穿的,而且穿的还是新的,虽然我们看到的婚鞋一般都是红色的,其实有些地方穿的是绿色的婚鞋,比如说河南。穿绿色的婚鞋对娘家会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

一、婚鞋一定要穿红色吗:

不一定要红色。

婚鞋之所以要穿红的,是因为有说法是,女人穿上红婚鞋,以后的日子将会过得红红火火的,还有就是红色能辟邪。

其实,现在办的婚礼都是西式婚礼,穿的婚纱一般都是白色的,镶嵌到亮闪闪的钻石的婚鞋和白色的婚纱也是很搭配的。

现在年轻人结婚,是没有那么多讲究的,一般都是根据衣服来选择鞋子的颜色,婚纱和白色、裸色、银色比较搭配。如果是重视婚礼,穿的是红色的婚纱或者是旗袍,那就可以选择银色或者是金色的鞋子。

关于婚鞋还有只穿一次的说法,有很多地方都是有这种说法的,除了婚礼上,其他时候都不能穿婚鞋,而且婚鞋也不适合放在家里。

而有些地方,就会买一双很贵的婚鞋,以后也可以穿鞋。鞋子本身的功能是用来穿的,可不是用来看的。

二、河南结婚为啥要穿绿鞋:

结婚穿绿鞋对娘家没有什么影响,新娘出嫁穿绿鞋表示的是在婆家会比娘家过得好。

结婚的当天穿绿鞋,不是正常婚礼都穿。新年在娘家就要穿上面,新郎背着或者是抱着新娘到婚车上,这个过程是不能新娘的脚是不能沾地的,沾地了,会不吉利。

到男方家,给宾客们敬酒的时候,就要将绿鞋子换成红鞋子,这叫做脱绿穿红,新娘在婆家会过得很好的。

就来看看穿绿鞋的起源:

清朝为了保证满族血统的纯正以及大权不落入到汉人的手里,就规定不能立汉人为妃子,更严谨汉人家的女子入宫。宗室的女子也不能嫁给汉臣。乾隆的一位格格打破了此规定。

乾隆有一个女儿,脸上有一颗黑痣,算命的说她主灾,要嫁给比王公大臣等显赫的人家才能免灾。于是,乾隆就将女儿送到文学殿大学士于敏中家里,人了于敏中做干女儿,后来以于敏中干女儿的身份嫁给了孔子第72代嫡孙孔宪培,结婚的时候为了隐瞒满族人的身份,满族女孩结婚的时候,必须要穿蓝色的结婚鞋,汉族是穿红色的婚鞋结婚,折中就选择了绿色。

格格是穿绿色的鞋子嫁过来的,身份本身就比较特殊,婆婆对格格是很恭敬的,这就让旁人很羡慕,就以为穿了绿鞋出嫁,就能不受婆婆气了,于是都来效仿。

总结:

结婚当天的婚鞋未必要选红色的,金色和银色都是可以的。有些地方穿绿色婚鞋这就是一种习俗,并不会对娘家产生不良的影响。

婚鞋是可以送人的,而且有一种风俗是要将婚鞋送人的,或者在婚礼上会有一个环节是抢婚鞋,这样做的意义是人们觉得,得到婚鞋的人家会沾上结婚人家的喜气。

扩展资料:

新娘婚鞋的九大讲究:

1、挑选时间

最好在下午三点至六点左右选鞋,因为脚部在此时会略微膨胀,如果这时所选的尺码不觉得小,一天中其他时间穿着也没问题。

2、面料

通常,人们都会选皮鞋在婚礼上穿。因为皮革适合大多数人,而且皮鞋对于婚纱礼服的搭配也较容易,即使婚礼过后,皮鞋仍然可以继续穿,它不同于婚纱,一件婚纱一生只穿一次。

3、款式

买什么样的婚鞋要看你配什么样的婚纱,因为婚纱婚鞋的搭配是紧密相连的。

4、鞋跟的粗细

细跟鞋是最经典、最能体现出女人妩媚性感的鞋款,穿上精致的细跟鞋配搭婚纱或晚装能显得身体自然挺拔,小腿线条也显得更加纤长。

5、尺码

理想的尺码至少是:十个脚趾可以在鞋里自由地活动,有舒服的衬垫和适度的内部空间鞋底面与脚部凹陷处的弧度十分合脚,踝骨与脚尖触不到鞋,前脚要有一定的活动余地。

6、鞋跟高低

在选择鞋跟高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新郎的身高。合适高度的鞋跟,可以让新娘与新郎看起来般配。

7、舒适度

当你决定试穿鞋子时,首先弄清它是否干净有没有裂缝。柔软的皮鞋,也是品质耐用的保证。

8、颜色

在颜色上除了选择红色、紫色、银色等外应该避免一些相对比较灰暗的颜色,比如黑色、灰色等,在中国婚礼传统中,黑色是婚礼上的大忌。

9、不能闲置

中国婚礼有一种习俗就是,结婚那天新人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一切都必须是新的,只是美好与幸福的象征。但是准新娘在将新鞋买回来后不应该将婚鞋束之高阁,等待婚礼那天才拿出来试穿,在婚鞋买回家之后,新娘可以在家中适当试穿,以免在婚礼当天穿起来有不适感。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民国:《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国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民国:《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

  二、闹洞房的秘密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民国:《翼城县志》)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

  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

  三、洞房验贞

  在中国,性行为是一种受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性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谈到许多妇女与情人们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时代,社会上层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之混乱多少有如堕落的罗马时代。当时离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难,少女的贞操还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儒学的兴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

  此后,中国人对于妇女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这种痴迷的一个恶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贞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赤裸裸的处女检验,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作爱,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善于观察的文人们又把其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后庭花)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曰:“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今天,在山西农村,验红之俗已不多见。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

  --------------------------------------------------------------------------------

  四、婚礼习俗

  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来,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乾隆:《平阳府志》)

  解放以后,在婚礼形式上新旧相间,而新的婚礼形式逐步在取代旧的形式。新的,较为文明和现代的婚礼形式在民国期间就已在山西各地开始实行,作为一种新的婚礼习俗,我们把它详述如下:

  “结婚证书,仍用向来红柬,但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妇,俱署名耳。其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宾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而东西立。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纠仪人人席,而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

  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

  证婚人、介绍人、男宾、女宾俱退。

  新郎、新娘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体礼,奏乐,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辈面东而立;两鞠躬。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男女嫔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纠仪人、司仪人俱退。礼毕筵宴。”(民国十二年:《临汾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的婚礼习俗也大体如此,仅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时代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198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1
下一篇2024-0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