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湖心泛月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林纾《湖心泛月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第1张

林纾:湖心泛月记

林纾

杭人佞佛,以六月十九日为佛诞。先一日,阖城士女皆夜出,进香于三竺诸寺。有司不能禁,留涌金门待之。

余食既,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为湖游。霞轩能洞箫,遂以箫从。

月上吴山,雾霭溟濛,截然划湖之半。幽火明灭相间,约丈许者六七处,画船也。洞箫于中流发声,声微细,受风若咽,而凄悄哀怨,湖山触之,仿佛若中秋气。雾消,月中湖水纯碧,舟沿白堤止焉。余登锦带桥,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入柳阴中,堤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霞轩著白袷衫,立月中。凉蝉触箫,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画船经堤下者,咸止而听,有歌而和者。诒孙顾余,此赤壁之续也。

余读东坡夜泛西湖五绝句,景物凄黯,忆南宋以前,湖面尚萧寥,恨赤壁之箫弗集于此。然则今夜之游,余固未袭东坡耳。夫以湖山遭幽人踪迹,往往而类。安知百余年后,不有袭我者,宁能责之袭东坡也!

天明入城,二生趣余急为之记。

林纾主张散文要有诗的意境。他在《春觉斋论文·应知八则·意境》中指出:“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境者,意中之境也。……意者,心之所造;境者,又意之所造也。”又在《春觉斋论画·论画十二忌》中说:“境无忌夷险。凡写山水,宜在出新意境。”可见,他十分强调意境要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生活或自然景物新鲜独到的体验与感受。一句话,意境要新。《湖心泛月记》便是一篇写出新意境的佳作。

文章的标题新,不落俗套。本是湖心泛舟,作者却命题为湖心泛月。这不仅点明全文是突出写月,而且逗出诗情画意。

文章的主旨新。前人记夜泛,或写悲或写乐,或写闲逸散淡情致,或杼超然旷达胸怀,或诉孤独苦闷心境。如此文提到的宋代作家苏轼的《夜泛西湖五绝句》、《赤壁赋》。林纾这篇文章却别开生面,写幽人、幽情、幽景,文眼是一个“幽”字。

文章的构思新。标题是湖心泛月记,开头一段却泛写杭州市民在佛诞日夜进香于三竺诸寺的盛况。表面看来,与标题和后文内容毫不相干。但我们读完全文,细加思考,便恍然大悟这一段文字的妙处。杭人佞佛之俗,正反衬出作者月夜游湖之雅;阖城士女进香佛寺的热闹场面,恰与作者湖心泛月的宁静气氛前后对照。这就更有力地烘托出清幽意境。

说它构思新,还有一层意思,这就是作者吸取了苏轼《前赤壁赋》中对游客吹箫的精采描写,而又根据自己的艺术构思予以改造、发展、丰富。苏轼写箫声仅一处,即:“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六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箫声的悲哀凄凉,这是作者对他当时心境的绝妙写照。而林纾写箫声,却在泛舟的过程中分几次表现,穿插于对月色、柳影、蝉声的描绘之中,让它们互相映衬,借以烘托月夜西湖清幽、静谧的氛围。可见,虽同写游客吹箫,描写的目的、方法各不相同。林纾在文中说:“今夜之游,余固未袭东坡耳。”此言不虚。他所写的景色、情调、氛围,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均与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夜泛西湖五绝句》迥然有别。林纾是力求创造出自己的独特意境的。

文章最新奇、灵动、多变、美妙之处,便是第三段对泛月的描写。作者先写月上吴山,雾气弥漫,笼罩了半个湖面;雾气中,依稀看到点点灯火,忽明忽暗,在几只画舫上闪烁,为月夜泛湖点染出一个如梦般朦胧的环境氛围,饶有水墨画的韵致。继而写箫声。同游友人陈霞轩在湖心吹箫,声音微细,再加上风的阻遏,更断断续续,不能畅通,使人感到环境的幽静,气氛的凄凉。忽而,气雾消散,月色清朗雪亮,把湖水照耀得如一块纯碧的美玉。景色由暗变明,令人心旷神怡。接着写登岸,仍处处紧扣月色。“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一句,从人物的行动中带出月色。他们“入柳阴中,堤柳蓊郁为黑影”,浓密的柳树把月色遮蔽,画面又变得朦胧乃至黑暗。但紧接着一句:“柳断处乃见月”,月又重新露画,笑看着游人。“霞轩著白袷衫,立月中”一句,更是写月的传神妙笔!身穿白衫、风神散朗的吹箫人和一轮当空皓月相互映照,人与月融而为一,光华璀灿,晶滢透澈,多么富于诗情画意呵!接下去,“凉蝉触箫,警而群噪”二句,又借箫声、蝉噪,以声衬静。最后,作者将笔墨挥洒开去,拓展出一幅月色澄澈、画船聚拢、听箫和歌的开阔幽美景色,同文章首段“阖城士女皆夜出,进香于三竺诸寺”的闹俗场面遥相对照,意味尤为深长。这一段作为全文的主体部分,在叙写游湖行踪的过程中,描绘了雾气、幽火、画船、湖色、月光、柳影、箫声、蝉声、歌声、白衫吹箫客,景物意象多姿多采、不断变幻,画面忽明忽暗,音响时断时续,声色兼备,动静结合,荡漾其间的意味、情韵,具有荡魂摄魄、耐人咀嚼的艺术魅力。

这篇文章意境的新颖,还得力于作者炼字造语的新奇。例如,写箫声受风的影响,断续不畅,仅以“受风若咽”四字描状,极精警凝炼。“湖山触之,仿佛若中秋”两句,更立意新颖,造语奇妙。作者将自己对箫声的感受移注于湖山,说湖山为箫声触动,仿佛突然间从炎夏进入中秋,显得凛凛生寒,从而非常强烈地传达出自己的凄清、悱恻之情。“月中湖水纯碧”,“纯碧”二字极鍊,状景逼真如画。“霞轩著白袷衫,立月中”,又在平淡的白描中表现出奇情奇景。“凉蝉触箫,警而群噪”二句,“凉”“触”、“警”、“噪”四字,都下得新奇而贴切。“湖山遭幽人踪迹,往往而类”,不说幽人喜游湖山,反说湖山遇到幽人游历,从而突出湖山具有吸引幽人的美。这一系列新奇的句法,皆可见出作者以意造境的灵心妙笔。

文章结尾,感慨湖山之美,乃幽人雅士千古同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追求及其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也闪烁着作者对于自然与人生作哲理思考的光彩。这一段抒情议论文字,幽默活泼,充满了谐趣。作者表白说自己并非仿效苏东坡的幽情雅兴,却又预言“安知百余年后不有袭我者”,真是机智溢露,谐趣盎然。作者的预言不久便得到证实。在他逝世的前一年(即公元1923年),俞平伯、朱自清这两位年青的现代作家夜泛南京的秦淮河,同赏灯影月色,同听笙歌妙曲,写出了两篇同名游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两篇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游记散文在构思、章法上,似乎都曾漫润于林纾的《湖心泛月记》。而《湖心泛月记》按其艺术构思和描绘重点来看,不是也可以题为“箫声月色中的西子湖”么

《断章》是卞之琳的代表作,“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李健吾认为这首诗重在“装饰”二字,暗示人生不过互相装饰,很有悲哀的味道。诗人却不同意,认为该诗意在“相对”的关联。桥上的人把眼前的作为风景来观赏。而楼上的人又把桥上的人当做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这是一种相对关系。月光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进入他人的梦中又装饰了他人的梦。这又是一种相对关系。人生处处有相对,又何必怨尤呢?李健吾和诗人两种解释似乎冲突,但实际上都有相成之美。因为一首好诗唤起的经验就应该是繁复的,而不是单纯的。同时,这首诗又包含了一种主客体互相转化的哲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是主体,“风景”是客体;“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时,“你”又由主体的身份变为了客体,或者说“你”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只是在不同的的情境、着重点不同而已。与内容上的相对平衡相一致的是本诗在结构上也是统一和谐,简洁而繁复的。诗中的“你”和“他”、“风景”和“明月”既平行又交叉地重叠对开来,由“相对”相分到“相对”难分。成熟的艺术技巧、丰蕴的意境成就了一首好诗。

(分析一首诗要养成立体分析的习惯,既要分析内容含义,也要分析结构技巧,等等。而且在分析内容含义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他人的经验或演说,正所谓“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莱特”一样,每个人在文本中获得的经验与理解是不可能都一样的,只要言之有理,自言其说便可。)

告白现代诗歌1

 有些人注定要消失在岁月里,

 有些事注定要埋藏在记忆中。

 在滚滚红尘中游走,

 在流金岁月中穿梭,

 我们能左右的实在太少。

 在十字路口的下一个转角处,

 谁都无法预料等待的是什么。

 愿化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驮着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冉冉升起

 七彩的朝霞布满天际

 为大地披上一层金缕红衣。

 愿化为夜空中的一颗恒星,

 它不像流星般光彩夺目,

 夜幕来临时,

 它如期而至,

 守护着走过白天喧嚣的每一个夜归人。

 愿和你一起沐浴在春风里,

 同听百鸟争鸣,莺歌燕舞,

 共赏百花齐放,妩媚艳丽。

 世上最长情的表白,

 不是任何言语,

 而是一份长久的守候与守护。

 且容我愿许下诺言,

 当你看尽人间繁华,历尽沧桑,

 我愿在游乐场等你,

 陪你一起坐旋转木马,

 去体验一种特有的静谧与安然。

告白现代诗歌2

 远眺喷薄而出的旭日

 收藏着腊梅零落的花瓣

 祈祷每一棵乔木都如期孕育蓓蕾和芽苞

 一只戏水的鸭子

 从宋代苏轼的名作里摇摇摆摆走来

 试探着用蹼划开水面的薄冰

 懵懵懂懂的春天从此开始缓缓流动

 嗓子冒烟的闲散黄牛对溪水情有独钟

 径直把头探进溪流中央开怀畅饮

 一羽长途跋涉的信鸽抖落征程沾染的尘灰

 对着如镜的溪流悉心梳妆打扮

 风中伸展腰肢的麦苗呻吟着喊渴

 垄里如同龟背的裂纹埋下了农把式的眼睛和心灵

 扔掉线装的经书史卷

 掸尽衣襟上的风骚孤傲

 沿着枯水的河床,飞鸟歇脚的场所

 在滴雨如油的季节里苦苦寻觅

 风花雪月是昙花一现的经典

 春天的流水声才是天籁之音中最为绚丽而恢宏诗篇

告白现代诗歌3

 春天,是一种开始

 万物生灵繁华似锦的佳境

 春天,是一种祝福

 写在蓝天云上,让您带去远方

 小鸟深深吸入一口空气

 从阳光里清爽地福来

 给花香带来轻松和爽朗

 雨滴溅地起飞花

 在春风里轻轻飘洒

 轻盈温婉的舞

 天和地交织在一起,点缀一片生机

 春雨春风轻声细语

 如烟如丝,驱散了冬天的寒意

 春风飘过流水音,雨点击碎花瓣声

 绵绵的、细细的、柔柔的`

 飘落在空中五颜六色的珠帘

 敲打在街上、田间、还有屋檐上

 湖边泛起了绿波,红彤彤一片

 随风闪烁,滋润着大地

告白现代诗歌4

 春花很平凡,空气中一样弥漫着花蕊的香甜

 含苞待放的,星星点点

 那红红黄黄的,凝聚了力量

 万花攒动,让小蜜蜂流连忘返,嗡嗡嘤嘤

 无数只蝴蝶舞姿翩然,羞羞答答

 小桥旁,庭檐下,石凳边

 花儿醉了,因为春雨,因为飘香

 树荫浓密处的花蝴蝶、紫蝴蝶、黄蝴蝶

 大的、小的,你飞我伴,我跳你牵

 花瓣就像她的翅膀,薄如碟翼

 草坪上五颜六色的蝴蝶在春雨里摇晃

 蝶飞舞,在这春风的日子里

 春雨飘香花自醉,古琴响起蝶飞舞

 春意正浓,春草芳香

 天空朦朦胧胧的,水珠晶莹剔透

 树木展绿微笑,远处烟雨蒙蒙

 如淡淡的水墨画披上了银色面纱

 一颗颗晶莹透明的音符在手中翩翩起舞

 弥漫成阳光串起来的诗句

 吟唱着石头铺成的千古风情

告白现代诗歌5

 伙伴们欢笑着,放下手中的书

 与小草调皮的眼睛,从土里探出了头

 春风送来了泥土的气息

 蒙上了面纱,在细叶上涂抹了一层花香

 小水滴静静地从叶子上滑落,叶子微微颤动

 等待柔柔的阳光洒在身上

 聆听春天的每个音符

 打开窗户,春风随着鸟儿的歌声飘进了房间

 窗台上飘落的一滴春雨

 慢慢落在了盆花的叶子上

 乘着云朵飞穿过村庄

 去郊外油菜花开的田野

 绘出美丽的画卷,唱着神圣的歌谣

 泡一杯香茶,喝着春风的味道

 又打开一本书,读古今、品中外

 透过朦胧的空气

 风儿带着浅浅的微笑从乡间城市里走来

 弥漫了天地间的祥和温暖

 涂抹着万物所有的色彩

告白现代诗歌6

 漫步在潇潇的春风中

 飘出的是万物复苏的新鲜

 淡淡轻寒中夹杂着的是杨柳争相绿装的热闹

 春天远处的山是安静的

 岁月随着风儿飘逝

 无数次的荡涤,让人敬佩与人思考

 再看那湖边的杨柳

 弯下了腰,低下了头

 静静地看着河水微笑着

 仿佛在疏理自己长长的秀发

 又似乎在摆着长长的丝巾

 坚毅,陶醉而不离不去

 小石子的路上,散落了一地的笑声

 孩子的、大人的、还有老人的

 穿过一条长长的园圃

 一位画家的画板映在了眼前

 画笔和水彩透过夕阳斜照的大树和矮树

 临摹这眼前追寻的场景

告白现代诗歌7

 生命绿色在枝头歌唱,鸟儿徘徊

 穿过林间,透出一缕春风弥漫的树林

 青翠的山峰挺拔着身子

 千丈铺来的是轻松坚毅的心情

 还有山间波荡的流水声

 随着风儿飘香

 一朵花开的美丽,伴着蝴蝶飞舞

 绿色铺满了田野,农地

 放松心情,采集清亮的泉水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

 心湖上,一叶轻舟

 正驶浩瀚无际的彼岸

 宁静、祥和的景色

 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和浮躁

 月色似水在云中穿行

 一阵微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

 燕子穿过林子,拿起吉他

 放出轻快的音乐,在微微湿润的空气中飘洒荡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071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0
下一篇2024-0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