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姓氏李的由来!!谢谢

请问姓氏李的由来!!谢谢,第1张

  姓氏由来『李』

  李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山西:陇西家乘,静乐岑城李氏族谱四册。河南:汝州李氏祖谱一册(汝州李氏应该属于郡望中的“南阳郡”)

  五、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姓起源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家谱不太好整啊

传了这么多代了

都很多支了啊

这里都写不开

名字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身份象征,很多的准爸爸准妈妈们都早早的为孩子起好了名字。 李姓的来源和说法

源出嬴姓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3-4]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源出姬姓(虎图腾)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李树图腾

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李姓的名人 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人,是中国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母亲是隋炀帝生母的姐姐,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5月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渊被迫将帝位内禅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贞观九年(635年),李渊去世,享年七十岁。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李煜(937年-97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018年李姓宝宝如何起名字?

男宝宝起名

李和歌 李思源 李嘉石 李宏硕 李伟茂 李新翰 李鸿宝 李奇文

李运杰 李兴文 李成弘 李宏博 李俊弼 李安易 李睿范 李宏浚

李俊达 李维运 李锐逸 李昊明 李鸿光 李昌勋 李烨熠 李建德

李书君 李敏达 李修伟 李景明 李涵畅 李俊良 李宏胜 李睿德

女宝宝起名

李欢梦 李晴兰 李钰月 李依洁 李乐丹 李婉若 李傲云 李怜蓉

李羽雪 李忆丹 李晓兰 李凌雪 李茹纹 李凝珍 李冰蓉 李静歆

李伶蓉 李晗瑾 李巧茹 李云灵 李江羽 李昕欣 李晴晴 李冰林

李珊芸 李月珠 李烟汐 李昕香 李雪青 李黛馨 李琼莹 李溪蕊

回答于 2022-08-27

抢首赞

京东商城京东-精品惠聚,天天特价,嗨GO不停!

京东商城京东-综合网上购物商城,商品齐全,品质出众,让您足不出户,畅享HI购!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好的化妆品品牌有哪些-买东西逛淘宝,榜单好物随心入!

好莉卡臻夜赋活焕亮七件套装礼盒保湿锁水护肤品化妆品正品旗舰店

¥799 元

化妆品套装彩妆全套组合初学者淡妆自然少女心学生党网红美妆抖音

¥1598 元

露泊雅化妆品专柜正品至美泊颜修护套装补水保湿抗皱紧致嫩肤护肤

¥95 元

国风8件套化妆品一套彩妆套装全套组合初学者李佳奇推荐

¥1134 元

网红化妆品套装彩妆全套初学者少女心抖音正品女学生淡妆防水持久

¥96 元

淘宝热卖广告

大商创-ectouch商城,独家开源免费下载

大商创-多渠道生态化,新零售电商系统,提供系统源码,支持个性化定制/ 开发,大商创,专业美化设计,细微处尽显匠心!!

广告

2020年李姓宝宝起名字大全,李姓宝宝怎么取名有内涵?

姓氏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国有着五花八门的姓氏,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来历,而给宝宝取名的时候,姓氏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人出生的第一个标签便是名字,一个好的名字会让人对你印象深刻,2018出生起名大全告诉你什么名字才适合你的孩子! 李姓的来源和说法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李」源出 一;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二;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三;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李姓的名人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著名唐朝将领。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 李勤:(公元594~669年),本姓徐,名世~勋,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部)。家富有,初从翟让起义,参加瓦岗军,因功封东海郡公,瓦岗军失败后降唐,被唐高祖李渊任为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单名(责力)。 李突地:稽靺鞨酋长(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唐朝初建时即来唐朝贡,后曾击败进攻幽州的突厥兵,他于唐贞观初年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为右卫将军,赐为李氏。李嘉庆也是靺鞨族人,本姓茹,名常,徙幽州,为朔方部将,以战功被赐姓李,更名嘉庆。其子李怀光,在唐德宗时被封为都虞侯。 李林甫:(公元?~752年),小字哥奴,与大唐皇帝一脉相承,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其辈分,李林甫还比唐玄宗李隆基高出一辈。 李辅国:(公元704~762年),本名李静忠,因拥立唐肃宗即位有功,任元帅府行军司马事,故更名辅国。著名唐朝宦官。 2018年李姓宝宝起名字大全 女宝宝起名 李晴珊 李琬菱 李晓槐 李盈青 李靖雁 李熳夏 李盈芹 李凝珍 李冰蓉 李静歆 李羽青 李芷巧 李珊凝 李晓夏 李冰彤 李谷秋 李含溪 李莘丝 李菲雁 李珊芸 李月珠 李珺瑶 李雅霜 李采芸 李夏彤 李昕冉 李江蓉 李涵灵 李夜蕾 李雨菡 李欢晴 李晓瑾 李珊妙 李芸茹 李碧桃 男宝宝起名 李曜曦 李阳云 李运凯 李承弼 李弘义 李嘉熙 李承安 李志泽 李俊逸 李和裕 李德曜 李旭东 李元魁 李浩慨 李高逸 李智刚 李志诚 李佑运 李华翰 李嘉谊 李泽雨 李思源 李嘉石 李宏硕 李伟茂 李新翰 李鸿宝 李奇文 李颜骏 李英卓 李伟祺 李景逸 李锐泽 李浩淼 李建明

红孩儿1718

null浏览

更多专家

2020年李姓宝宝如何起名字?李姓有内涵名字起名?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星座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星座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星座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星座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星座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星座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星座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2020年4月李姓,李姓宝宝取名字大全

4月樱花灿烂,鸟语花香,这个月份出生的李姓宝宝是怎么取名的? 2018年4月李姓,李姓宝宝取名字大全 女宝宝名字 李瑶诺 李万茹 李盼芷 李亦瑶 李雪青 李玥怡 李语忆 李纹彤 李忆珊 李云灵 李昕霓 李平夏 李忆芷 李新华 李新颖 李婷芹 李兰春 李纹月 李静曼 李晓蓝 男宝宝名字 李锐利 李嘉德 李子濯 李嘉荣 李睿畅 李伟博 李向阳 李华灿 李鸿畴 李鸿轩 李元勋 李信鸿 李子翼 李和畅 李智敏 李恺歌 李海荣 李彭魄 李星爵 李炫明 2018年4月李姓宝宝名字怎么取? 根据四月份特点取名 家长朋友们在给四月份的宝宝起名时,可以根据四月份的称谓来起名,在中国每一个月份都有很多很美好的名字,比如四月有乾月,除月,仲月,初夏,槐夏,维夏,巳月,梅月,槐序,槐月,麦秋,麦月,建巳,孟砟,正阳,朱明等,都可以用来起名。 名字读音注意平仄 按照现代汉语拼音的标准,第一声、第二声为平,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仄。 姓若是平声,名字可以考虑仄声,这样比较有起伏,有抑扬顿挫感。反之亦然。比如张抗抗,给人铿锵有力的感觉;而柳依依,则有一种温柔婀娜的味道。 即使都用平声,如果能分成阴平和阳平,也可以让名字产生节奏感,比如江航。江是阴平,第一声,航是阳平,第二声,读起来也很流畅。 少用生僻的字 尽量少用或不用太偏和不常见的生僻字,因为生僻字的读音一般比较有难度,往往会给孩子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制造出无谓的小麻烦。

贝贝亲17

2浏览

一汽-大众 硬核大五座SUV揽巡 上市指导价:2749万起

值得一看的本田冠道相关信息推荐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广告

爱惠浦(Everpure)EVP-3000 五级过滤净水器 直饮净水机 抑制水垢 经济实惠 evp-3000T双联

¥3599 元¥4599 元

购买

京东广告

全部

  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 当代中国 人口最多的姓氏,同时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姓氏。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李姓来源,希望大家喜欢!

李姓来源

 第一个来源:源于嬴姓

 源于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使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纣王的错误,劝他改正,结果因此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人(今河南淮阳),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饿得奄奄一息。可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东部)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第二个来源:他族改姓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三国 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哀劳夷后,曾赐当地各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全面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十三世纪以后又有一部分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在与汉、维吾尔、蒙古族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族,又称“回回”。回族散布面广,主要与汉族杂居,以西北地区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安徽、辽宁、北京等省、市分布较多,约有七百三十万人。李氏在回族中所占比例较高,有些直接来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词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来中国后留居梓州(今四川三台)。

 第三个来源:他姓改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载,唐开国元勋诸将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如李元昊原是党项拓跋氏。由此,李姓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

 第四个来源:虎图腾说

 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着《原始崇拜纲要》中说:李耳亦楚语,即虎。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 属虎 。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第五个来源:老姓说

 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唐兰:《老聃的姓名和时代考》,《古史辨》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

 唐兰明确地说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他在《老子正诂·前记》中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他列出四条证据:

 一、先秦旧籍如《庄子》、《荀子》等,对孔、墨等人皆举其姓,称“孔子”、“墨子”,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

 二、“古有老姓而无李姓”。《风俗通义》:“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春秋时代无李姓。《史记·循吏列传》的李离,系《左传》士离之误,不作李。《战国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甚晚。

 三、古人姓氏多无本字,常假借同音字。老姓变为李姓,也是同音假借。

 四、“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高亨从《老子》一书中引大量语句,证幽部、之部音韵通谐。最后,他说:“老、李二字其声皆属来纽(即声母为L),其韵又属一部,然则其音相同甚明,惟其音同,故由老而变为李。”

 依高亨等人的说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来,而是源于老姓。高先生从音韵学的角度引证甚详,有说服力。

李姓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陕西、江西、山西、湖南等地。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这个地带由冀豫鲁、晋陕、川湘赣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组成。

 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时期,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总人口减少了10%。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面对战乱和屠杀的受害群体首先是大姓汉族人群,李姓是北方地区的大姓, 自然 受到最惨重的损失。明朝时期,江西为李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33%。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山东三地,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7%。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河北、福建、河南等地。宋元明期间,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的赣苏浙闽、华北的晋冀豫鲁两大块李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200多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38%。从明确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200万,近18倍。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五省,约占李姓人口的25%。东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较高,大约占10%。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3%。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

 李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李姓在西南、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云南、四川南部、豫冀鲁晋大部、甘肃中部、吉黑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复盖面积约占了国图面积的18%,大约30%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陕甘宁蒙大部、川东、重庆、黔湘鄂、桂粤大部、苏皖北部、山东东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66%—88%,约占了国图面积的36%,大约51%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赣浙闽台、苏皖大部、桂南、海南、粤东、新疆西北、甘西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22%—66%,约占了国土面积的216%,大约19%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李姓郡望堂号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置,因在陇山之西

 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

 赵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将秦代原有的邯郸改为赵国,治所在邯郸(今河北省中部)。东汉建安年间(公元2世纪末)改为赵郡。相当于河北省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此外还有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

李姓 历史 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着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 水利工程 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贺:(公元790~816年),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号诗鬼。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着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着有《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 政治 家。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

 李悝:(生卒年待考),又名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等。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 军事 家。

 李广利:(公元前~前88年),中山人(今河北定县),汉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东汉政治家。

 李傕:字稚然,东汉末军阀;大司马、司隶校尉、池阳侯;性诡谲残忍。原本是董卓部下武将,后成为凉州军的首领。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克用:(公元856~908年),本姓朱耶氏,祖先是唐朝时西北沙陀人。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著名唐朝将领。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

 李勤:(公元594~669年),本姓徐,名世~勋,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部)。家富有,初从翟让起义,参加瓦岗军,因功封东海郡公,瓦岗军失败后降唐,被唐高祖李渊任为右武侯大,封曹国公,赐姓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单名(责力)。

 李突地:稽靺鞨酋长(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唐朝初建时即来唐朝贡,后曾击败进攻幽州的突厥兵,他于唐贞观初年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为右卫,赐为李氏。李嘉庆也是靺鞨族人,本姓茹,名常,徙幽州,为朔方部将,以战功被赐姓李,更名嘉庆。其子李怀光,在唐德宗时被封为都虞侯。

 李林甫:(公元~752年),小字哥奴,与大唐皇帝一脉相承,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其辈分,李林甫还比唐玄宗李隆基高出一辈。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青莲堂: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李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便以“青莲”作堂号,永示缅怀。

 此外还有赵郡堂,平棘堂等。

1 中国百家姓李姓的历史分布

2 百家姓中李姓必备起名的方法

3 中华百家姓李姓的由来

4 李姓起名宝典

5 2017中国最大姓氏

李姓氏的起源来历如下:

李姓起源:根据《姓篡》记载,李姓是上古时代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了大业,大业生了女华,女华的儿子咎繇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类似于今天法官的职责,掌狱讼推断之事)。

在当时,社会上兴起以官为姓的风气,咎繇也免不了俗,以“理”为姓。“理”姓一直传到殷朝,因他们的族长理征得罪纣王,纣王要灭理族,理征有个儿子叫利贞,便逃到一废墟避难,因饥饿难耐,吃了周边的果子,得以保住性命,为了纪念救命之果,便以“木子”为姓,改姓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北魏和唐朝,南北民族融合,李姓的成分也就越来越复杂,后因皇帝赐姓,所有,李姓到后来已不再单纯了。

李姓名人:

1、李耳

李耳,即老子。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聃,亦称老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与庄子并称“老庄”。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2、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李姓诗人之一。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作为诗仙的李白,其所作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且想象丰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

3、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一说599年-649年),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别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随后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唐太宗对外开疆拓土,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能力训练# 导语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下面是 分享的国学宝典《百家姓》:李姓。欢迎阅读参考!

  李姓介绍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历史先秦时期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老子,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裏,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是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家的创始人,传为《老子》一书的作者。古书有的说他是周平王时(春秋初期)人,又说春秋末期的孔子曾向他问礼,于是就说他活了160多岁或200多岁,是因为修道养寿才活了那麽大岁数。《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含着某些朴素辩证法因素,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後来唯物、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

 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後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帝王或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李耳的後代李宗,字尊祖,在魏国做官,被封于段,为干术大夫。李宗之子李同为赵国大将军,孙李兑为赵相,曾孙李跻为赵国阳安君。李跻有两个儿子:李云、李恪。李恪的儿子李洪,任秦国(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太子太傅,其孙李兴族为秦将军。李兴族之子李昙,字贵远,在赵国做官,封柏人(今河北唐山)侯,後又入秦,任御史大夫。李昙有4个儿子:崇、辨、昭、玑。他们及其後代因分别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玑,战国末任秦国太傅,李玑的二儿子李牧在赵国做官,定居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为赵郡房。後来,陇西房又分为39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3组。

 李耳以後,李姓人口逐渐增多。春秋时晋文公(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理狱官李离、战国时魏文侯(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相李悝,都是早期迁入今山西境内的李姓人;战国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守的李冰,是最早迁入今四川的李姓人;李耳之孙李同,到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做官,是最早迁入今河北的李姓人;李同裔孙李恪的儿子李洪,到秦国(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做官,是最早迁入今陕西的李姓人;李洪裔孙李昙,在秦国任御史大夫,其长子李崇开创陇西房,四儿子李玑的二儿子李牧开创赵郡房,形成李姓宗族最重要、最根本的两大支派。

 两汉、三国时期

 两汉、三国时期,李姓人又在许多地方开辟出新的聚居点。西汉时,李姓有徙居今山东、江西者,如李耳裔孙李解,因在胶西国做官,留居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更始初任军师将军的李淑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到东汉、三国时,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向东北已发展至今辽甯一带,如东汉时率乡勇抗击海贼的李久为辽东(今辽甯辽阳)人;向西北已发展至今甯夏一带,如东汉末车骑将军李催为北地(今甯夏吴忠西南)人;向东南又发展至今江苏,如东汉时善风角占候之术的李南为句容(今属江苏)人;向南已发展至今广东、湖南、湖北,如东汉时交趾刺史李进为高要(今属广东)人,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为襄阳(今属湖北)人;向西南已发展至今云南,如三国时蜀汉兴亭侯李恢为俞元(在今云南澄江县境)人。

 三国时,魏文帝立“九品官人法”,州设大中正,郡设中正,执掌用人权,从此形成把持政权的土族制度。在这个任人以“家世”为重的时代,“士族”行列裏没有李姓。东晋、南朝时期,排列士族姓氏等级,把北方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在一郡之内的大姓望族称为郡姓,列王、崔、卢、李、郑为大姓。因为士族门第大抵是由祖先有声望、代代保持富贵、常有功臣名人、一家男女熟习礼教的形式和表现异于常人的风尚、能谈论、有文章等各种因素构成的,说明李姓已经崛起。但是,这裏所列的大姓仅限于“山东”地区,说明当时李姓还不是全国的大姓。十六国时,先後出现了两个李姓政权——大成国和西凉国,从而提高了李姓声望。

 隋唐时期

 陇西李氏自西魏、北周至隋代,世代为皇亲国戚,官位显赫,至隋末,在朝廷内外已具有相当雄厚的实力,因之为唐代李姓的空前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这一历史时期,李姓除分布于上文所述的地区外,又有今内蒙古、浙江、安徽等省区的李姓人载入史册,但总的来说,李姓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在这长达几百年的时间内,虽然也有人在朝做官,但因知名度不高,所以,几乎是默默无闻。

 随陈化父子入闽唐朝初期,朝廷派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往闽南镇压“蛮獠啸乱”,後其子陈元光继任,平定了局势。固始籍将佐李伯瑶随陈氏父子入闽开发漳州,功绩卓著,留居当地,其子孙散处龙溪、漳浦诸县。

 武周时避祸南逃唐高宗皇後诗、联。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这些诗、联,按先後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

 李氏政权

 李氏先后建立的政权有:

 成汉

 西凉

 凉

 吴(李子通)

 魏(李密)

 唐朝

 西夏

 后唐

 南唐

 大顺

 朝鲜王朝

 越南李朝

 新加坡

  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贺:(公元790~816年),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号诗鬼。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登:(生卒年待考),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秦国政治家。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西汉将领。

 李悝:(生卒年待考),又名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等。战国初期魏国政治家。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军事家。

 李广利:(公元前?~前88年),中山人(今河北定县),汉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东汉政治家。

 李傕:董卓的部下,被派往陈留、颍川等地劫掠。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克用:(公元856~908年),本姓朱耶氏,祖先是唐朝时西北沙陀人。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唐朝将领。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

 李勤:(公元594~669年),本姓徐,名世~勋,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部)。家富有,初从翟让起义,参加瓦岗军,因功封东海郡公,瓦岗军失败后降唐,被唐高祖李渊任为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单名(责力)。

 李突地:稽靺鞨酋长(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唐朝初建时即来唐朝贡,后曾击败进攻幽州的突厥兵,他于唐贞观初年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为右卫将军,赐为李氏。李嘉庆也是靺鞨族人,本姓茹,名常,徙幽州,为朔方部将,以战功被赐姓李,更名嘉庆。其子李怀光,在唐德宗时被封为都虞侯。

 李林甫:(公元?~752年),小字哥奴,与大唐皇帝一脉相承,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其辈分,李林甫还比唐玄宗李隆基高出一辈。

 李辅国:(公元704~762年),本名李静忠,因拥立唐肃宗即位有功,任元帅府行军司马事,故更名辅国。唐朝宦官。

 李思摩:突厥颉利族人(东突厥),原名阿史那思摩,其酋长称颉利可汗,名咄苾。颉利人曾屡次侵扰唐朝,咄苾与思摩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扰唐时,被唐军俘获并送往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思摩忠诚可嘉,于是赐为李氏,令他统领颉利旧部驻守河南之地。

 李愬:(公元773~821年)中唐将领,雪夜入蔡州,平吴元济之乱。

 李晟:(公元727~793年)中唐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勇烈有才,善骑射,平朱沘之乱。

 李国昌:本为朱邪氏,名赤心,沙陀突厥酋长朱邪执宜之子。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任太原行营招讨等职,因随从康承训击败庞勋起义军有功,升为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被赐姓李名国昌。

 李粲:滑州人,本姓丙,在隋朝任屯卫大将军,唐高祖李渊入关后,率众归唐,被授宗正卿,封应国公,赐姓李。

 李子和:蒲城人,本姓郭,原在隋朝做官,曾以罪徙榆林,唐高祖武德初年献款,被任为灵州总管,后又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刘黑闼起义,因有功,被赐姓李,封夷国公。

 李抱玉:河西人,本姓安,唐高祖时功臣安兴贵的后裔,原名重璋,善骑射。唐玄宗李隆基以其战河西有功,为他改名抱玉。安禄山叛乱时,安抱玉镇守南阳,上书朝廷,说耻与逆臣安禄山同宗,要求改姓,于是唐玄宗赐他姓李。

 李忠臣:蓟人,本姓董,名秦,少年时从军,憨直不通书,但努力奋斗,因有战功,被唐肃宗李亨赐姓李,赐名忠臣。

 李国臣:河西人,本姓安,膂力过人,积功升任云麾大将军,被唐肃宗李亨赐姓李。

 李宝忠:奚族人,原为范阳守将张锁高的养子,名忠志,字为辅,为安禄山、史思明的部属,随同安、史叛唐。公元761年史思明逝世后,张忠志献恒、赵、深、定、易五州,唐朝宗李豫升他为礼部尚书,赐姓李,赐名宝忠,封赵国公。

 李光进:其祖先为河曲羌族人(今青海黄河曲流处),姓阿跌氏,唐朝贞观中期内属,以其地为鸡田州,光进随从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有功,于大历年间被唐朝宗李豫赐姓李。

 李元谅:安息人,本姓安,少为宦官骆奉仙所养,冒姓骆,名元光,勇敢有谋略,唐德宗时与李晟收京师,贞元年间因守备有方,避免了一次与吐蕃的战争,被赐姓李,赐名元谅。

 李全略:本姓王,名日简,以功累官横海军节度使、沧德棣州观察使,被唐穆宗李恒赐姓李,赐名全略。

 李茂勋:回鹘族(即回纥)阿布思后裔,降唐后,受到兵部尚书张仲武的重用,后因积功较多,被唐宣宗李忱赐姓李名茂勋。

 李存勖:后唐庄宗。

 李栋:宋代官员,李氏入粤始祖。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后主,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梦阳:(公元1473~1530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

 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鲜卑党项族后裔。原名鸿基。尊党项族李继迁为太祖。

 李文茂:(公元?~1858年),清末粤剧名演员。清未天地会领袖,攻广西建大成国。

 李渔:(公元1611~1680年),戏曲理论家、作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李开芳:(公元?~1855年),壮族,广西郁林州人,冲锋破陈,与林凤祥齐名。

 李秀成:(公元1823-1864年)太平天国将领。初名以文。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他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49年,二十六岁的李秀成加入了拜上帝教。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

 李鸿章:(公元1823~1901年),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汉朝合肥人(今安徽合肥)。清朝晚期军政重臣、清朝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来源

 第一个来源:源于嬴姓源于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使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纣王的错误,劝他改正,结果因此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人(今河南淮阳),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饿得奄奄一息。可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东部)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第二个来源:他族改姓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哀劳夷后,曾赐当地各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全面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十三世纪以后又有一部分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在与汉、维吾尔、蒙古族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族,又称“回回”。回族散布面广,主要与汉族杂居,以西北地区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安徽、辽宁、北京等省、市分布较多,约有七百三十万人。李氏在回族中所占比例较高,有些直接来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词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来中国后留居梓州(今四川三台)。

 第三个来源:他姓改李氏出自他姓改李氏。据载,唐开国元勋诸将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如李元昊原是党项拓跋氏。由此,李姓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

 第四个来源:虎图腾说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著《原始崇拜纲要》中说:李耳亦楚语,即虎。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第五个来源:老姓说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唐兰:《老聃的姓名和时》,《古史辨》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

 唐兰明确地说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他在《老子正诂·前记》中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他列出四条证据:

 一、先秦旧籍如《庄子》、《荀子》等,对孔、墨等人皆举其姓,称“孔子”、“墨子”,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

 二、“古有老姓而无李姓”。《风俗通义》:“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春秋时代无李姓。《史记·循吏列传》的李离,系《左传》士离之误,不作李。《战国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甚晚。

 三、古人姓氏多无本字,常假借同音字。老姓变为李姓,也是同音假借。

 四、“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高亨从《老子》一书中引大量语句,证幽部、之部音韵通谐。最后,他说:“老、李二字其声皆属来纽(即声母为L),其韵又属一部,然则其音相同甚明,惟其音同,故由老而变为李。”

 依高亨等人的说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来,而是源于老姓。高先生从音韵学的角度引证甚详,有说服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89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9
下一篇2024-0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