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重庆把桥修成“爱你”的形状呢?

如何看待重庆把桥修成“爱你”的形状呢?,第1张

山城重庆因为它特殊的地形而闻名,也造就了这里“4D”的道路特点。去过几次重庆,最大的感觉就是,无论走到哪处,都能发现“奇观异景”。

在这其中,鹅公岩立交桥也不例外。最近网友们在航拍的时候就发现,鹅公岩立交桥是个心形,“爱你”的寓意迎面而来。大家在赞叹重庆地势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绝技而啧啧称赞。也许只有重庆,才能打造出这种立体的交通,也有了很多生动的建筑造型。

之前了解重庆,是因为火锅的正宗,妹子的热辣;但现在了解重庆,也许更多是因为这里层出不穷的网红打卡地。从千与千寻的洪崖洞,到穿楼而过的李子坝,头顶上的轻轨,无论下几层电梯永远都能到达一楼的地势,等等这些,都不得不让人对重庆这座城市充满着好奇。再加上这次的鹅公岩立交桥的心形形状,越来越多因为奇特的地势而产生的建筑,让大家被重庆这座城市所吸引。

鹅公岩立交桥这复杂的匝道口,造就了它“爱你”的形状,仿佛这也是重庆在和世界表白,希望大家都能来重庆看看,喜欢重庆爱上重庆。也不得不赞叹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奇妙设计,不仅仅是对鹅公岩立交桥而言,还有之前列举出的很多的奇特“景观”。洪崖洞的楼上楼上楼,和李子坝穿楼而过的列车,也许不会再有别的城市能够造就这样的景象。

这些奇特景观的先天条件是地势的独特,但后天却是靠着建筑师和工程师们的巧思,把自然和设计完美结合到一起,才能让我们看到现在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重庆的美,不仅是味道的美,人民的美,更是自然的美和创造的美。

铁拐李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中国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相传名为李凝阳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儿,自号李孔目。生卒年约公元前363-291年。

巴国津琨人,今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现今李家坝仍有药王观和拐李祠等遗迹,该遗迹坐落于九本秋柑橘果园内,大部分建筑毁于清代,现仍保留基石残垣,铁拐李晚年修道于石笋山,现今河蹁李家大院仍遗留李玄故居等遗迹,药湾大院曾是铁拐李炼丹济世的地方,现更名为(乐湾大院)虽为著名的道教八仙之首,但其见诸文献则相对较晚。

据华轩居士根据多分民间史料考证铁拐李幼年时天资聪慧而闻名于巴国,李耳(太上老君)骑牛云游巴国机缘识得幼年李玄见其非凡给予点化,巴王多次邀李玄为官均遭其拒绝,公元前316年巴国遭秦(秦惠文王)所灭,当时连年战乱,百姓民不聊生,处处饿殍,遭受国破家亡的李玄从此灰心丧气,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去华山学道访仙,晚年修道于石笋山。成仙后,铁拐李精专于药理,并炼得专治风湿骨痛之药膏,恩泽乡里,普救众生,深得百姓拥戴,被封“药王”。八仙中,铁拐李为年代最久,资历最深者,于江津牛郎织女发源地故事相同,中国民间传说为八仙之首,相传现今李家坝的多数李姓仍属铁拐李后裔。

中文名:铁拐李

别名: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

民族:汉族

出生地:巴国

出生日期:公元前约363年

职业:八仙之首

信仰:道教

主要成就:药王

代表作品:《东游记》

字:拐儿

号:孔目

人物简介

铁拐李幼年时天资聪慧(空葫久酒)而闻名于巴国,李耳(太上老君)骑牛云游巴国机缘识得幼年李玄见其非凡给予点化,巴王多次邀李玄为官均遭其拒绝,公元前316年巴国遭秦惠文王所灭,当时连年战乱,百姓民不聊生,处处饿殍,遭受国破家亡的李玄从此灰心丧气,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去华山学道访仙,晚年修道于石笋山。成仙后,铁拐李精专于药理,并炼得专治风湿骨痛之药膏,恩泽乡里,普救众生,深得百姓拥戴,被封“药王”。八仙中,铁拐李为年代最久,资历最深者,民间传说为八仙之首,与四面山金凤村牛郎织女处于同一年代。

不同于会龙庄会龙庄兴建较晚,会龙庄被誉为西南第一庄,据华轩居士根据《洪化犒录册》记载考证:会龙庄原名“北定宫”始建于明永历二十八年(公元1674甲寅年)竣工于昭武元年(公元1678戊午年)祖宪禄、王屏铎奉周王吴公诏入川修建北定宫,(现址江津四面山双凤村)洪化二年更名会龙庄,说铁拐李曾住会龙庄根本是讹传,年代足足差距2100多年。

民间传说

铁拐李(即李铁拐)是中国传说八仙中资格最老的神仙,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同时也是道教所尊崇的对象。

在八仙中,有好几位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李铁拐却例外。正是由于他是一位传说人物,所以关于他的姓氏、籍贯和生活时代有各种说法。多被认同的说法是江津李家坝人,因为李家坝早期仍然有相关遗迹,政府目前正在原来的遗迹九本秋筹建八仙苑,但人们普遍接受的形象是:他脸色黝黑,头发蓬松,头戴金箍,胡须杂乱,眼睛圆瞪,瘸腿并拄着一只铁制拐杖。

但在道教经典中,传说他本来是一位相貌堂堂的男子,在一个山洞中修行道术,并且已经达到了很高造诣,他甚至能够使灵魂和肉体分离。有一天,他决定寻找高人,就命令他的徒弟看守他的尸体,然后他的灵魂就出去游玩了。

不料,过了几天后,他的徒弟家里发生了大事,需要他赶紧回家,于是他只好把师傅的尸身烧掉回家。不久李铁拐的灵魂回来了,却找不到自己的尸体,非常惊慌,最后好不容易在树林里找到一具因饥饿而死的尸体,就只有借助他复活了,就这样变成了这模样。

在中国民间,他主要在医药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传说他背上的大葫芦里保存着神奇的丹药。所以后来中国社会上从事膏药行业的人就把他看作自己的祖师。

成仙经历

传说一

借尸还魂说

李玄本乃一眉清目秀、文质彬彬、身材魁梧的读书人,是个体面的伟丈夫。因考场腐败,多次名落孙山,从此灰心丧气,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学道访仙,专攻修炼之术。几年过去,李玄自感收效甚微。一日,他悟得不长进之因:修行道业没有名师指点,靠己一得之见,事倍功半,道业难成,便决心跟随老子学道。(据著名学者华轩居士考证,在李玄的出生的春秋年代并没有实行科举制度,考场腐败,多次名落孙山等说法待更多史料考证)后来,李玄(铁拐李)在石笋山修炼闲暇之余在山上漫步游赏,骤听仙乐嘹亮,抬头一看,空中祥云缥缈,霞光万丈,瑞彩千条,近空出现一头青牛和一只仙鹤,上面各自坐着太上老君和宛丘两位仙祖,铁拐李慌忙跪拜道:“不知仙祖驾临,未能备迎,望。”“哈哈哈”老君笑道:“你道术大有长进,实属不易,我和宛丘打算到各地出游,欲带你同去,你务必在十日后神驰我处,不可失约,切记。”老君言罢,驾牛、鹤而去。

转眼十日期限已到,铁拐李对徒弟杨子说:“为师应师祖之邀,神魂离去,肉身留在此处,尔等要悉心看护,如若过了七天不见我的神魂归来,足以证明为师已列仙班,你就将我的肉身焚化。以七天为期,千万记住!”说完李玄盘膝而坐,气沉丹田,神灵出窍,飘然而去。

待他离去的第六天半夜,徒弟杨子在睡梦中遇到一白发老翁,这老翁慈眉善目,红光满面,手持一把佛尘,老翁微笑着对杨子说:“你母亲将故去,你快回去给你母亲尽孝送终吧,你家附近的一个山头上有一块岩石,形状似老鹰嘴,岩石下有个小山坡,小山坡处土桥子,边上住着一户董姓人家,待你母亲死后,将你母亲埋在那个小山坡,那姓董的人家为人厚道,他们一家在小山坡一直守护着那批宝物多年而不据为己有,等着有缘人去挖掘,挖出的宝物要立即搬到附近一个叫山沟头的地方,找到姓罗的人家藏匿起来,离开时要言谢董家人,你要对他们祝福,祝福他们董家子孙昌盛,万年香火不断,世代兴旺”。

托梦被一阵惊雷惊醒,杨子回思:“老翁定是神仙托梦”杨子不敢大意,叹之忠孝难两全,师父铁拐李元神已经离去六天了,恐怕回不来了,况且母亲生命垂危,还是将师父他老人家(铁拐李)肉身火化了吧,杨子跪在师父面前,磕头哭泣着将师父肉身火化,事后匆匆回家探望老母,回到家中果然如老翁所说,母亲已经生命垂危,不久母亲便死去,杨子按托梦老翁的指引,在家附近寻找,果然找到那块形状如老鹰嘴的岩石,也在下面的小山坡找到姓董的人家,杨子恭敬地对董家人说明来意后,勤劳的董家人和他一起将小山掘开,果然依老翁所说的一样挖到大量宝物,杨子立即依老翁吩咐,躬身向董家人祝福道:“愿你们家子孙昌盛,万年香火不断,世代兴旺、娶妻生男丁,”杨子因为得宝激动,语无伦次地多补充了一句“娶妻生男丁”他想:“只有全部生男孩才香火不断呀”,所以就多补充上这一句,据说后来那董家果然取的媳妇都生男孩,那挖出财宝的地方被人们称之为进宝山。

杨子将所有财宝都运到山沟头并交给那罗姓人家,留一小部分用来处理母亲后事(据后来华轩居士查证,石笋山下真有“鹰嘴岩”、“进宝山”山沟头等地名存在)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至于进宝山土桥子是否有董姓及山沟头有没有姓罗的人家就无从考证了。

回头再说铁拐李到了第七天傍晚元神回到石笋山,刚到石笋山上空就

闻到一股烧肉的味道,他顿觉大事不妙,元神立即飘落到坐化台,他定睛一看果然不出他所料,他的肉身已经被焚化,坐化台上面只剩下一个早已烧焦的躯壳,正惊悸余,忽见不远处有个乞丐饿殍(饿死的人),于是他慌忙依附了饿殍的躯体,他起来后突然发现这饿殍是一个瘸腿,正想离开时,忽听石笋山顶传来太上老君的训斥声:“这是天意,不可有违”。太上老君现身并说:”道应该在表相之外求得,不可只看相貌。只要你功行圆满,便是异相真仙“。这一番说教使李凝阳最终接受了这身躯体,于是太上老君便给他一只金箍束住乱发,赐李玄铁拐杖和酒壶,引渡李玄成仙。他又用两手揉眼,把眼眶揉得象两个大窟窿,于是自号李孔目,而人们常忽视他这特征只注意那条拐腿,所以便叫他铁拐李。

传说二

明末清初石笋山下分别住着蔡、高二姓两个民间郎中,他们都非常有名,而且都非常善良地为百姓行医,对困难的百姓分文不取,一日二人出诊时在石笋山间不期而遇并结伴而行,正谈话间看见路边有一樵夫搀扶着一位跛足乞丐老汉在路边呻吟,老者双腿溃烂腿上恶臭扑鼻还长满蛆虫,于是蔡、高二医便问樵夫:“请问大哥,老汉是你什么人?他的腿伤是怎么如此严重?”樵夫回答道:“我本姓叶,家住山下的进宝山,与老人家非亲非故,刚才打柴路过此处见这老人家在这里痛苦呻吟,非常可伶,故而扶着他休息”蔡、高二医敬佩地看了一眼姓叶的樵夫便同时放下药箱取出草药为跛足老汉治疗腿溃,因二人给老汉治疗时无心将老汉弄疼,老汉愤怒地拿出手中铁拐骂骂咧咧的抽打蔡、高二医,二人不但没有生气离去,反而更加细心给老汉治疗腿伤,待蔡、高二人将老汉腿上的伤口处理完毕,老汉故作不屑地转身离去,奇怪的是那老汉起来时行动自如根本看不出是溃脚之人,行动如飞,眨眼间便不见了踪影,三人正奇怪地面面相觑,瞠目结舌,忽听山间传来老汉响彻云霄回音:“哈哈哈老汉窘困,没有药钱,两百年后送你们三人子孙各九尺地,让你们的子孙享荣华富贵、造福一方”。蔡、高、叶三人不解地相互笑了笑暗想:“这老汉说什么疯话,我们各自都有几亩田地都过得如此清苦,何况只有九尺田地哟”,这时只有那姓蔡的郎中说了句:“不要你的九尺地,给我斗斗田就够了,子孙以后回来改造石笋山”说完后彼此都未在意地各自离开,当然后来这三人的后代有没有用九尺地发家就无从考证。后来有风水先生推说:“老汉说的九尺地是指风水宝地“。这其中的跛足老汉应该就是当初在石笋山中修道的八仙之首的铁拐李神仙,也不知这石笋山下至今有没有出现过蔡、高、叶三姓的富贵人家。

传说三

相传明末崇祯年间,八仙之一铁拐李一次云游到江西时,路过腾桥镇荣坊村,看见村中有棵古樟树长得挺奇特,不禁脱口称道:“妙境”。于是按下云头,落座树下。在古樟不远处,有座私塾。屋里依稀可见一位年长的先生教十几个弟子在念着:“子云诗曰”之类。铁拐李经不起凉风一吹,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过往的行人见他这个老头形貌丑陋不堪,衣不蔽体,坦胸露背,一条溃烂的跛腿上,爬满了追腐逐臭的苍蝇,嗡嗡作响,都恶心地走得老远。

一会儿,私塾散学了,一群小孩见铁拐李这样,当时吓跑了大半。只有几个胆大的围着铁拐李叫:“叫化子,烂腿子。”叫了几遍,铁拐李才长长地打了一个哈欠,响声如雷,又吓跑了几个小孩,最后只剩下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站在他面前。铁拐李见是个憨脑的小孩站在自己面前,便说:“你叫什么名字?刚才是你吵醒了我么?”小孩见问自己,也不胆怯。他不先回答他的问话,倒反过来问他:“你是什么人,怎么睡在这里?”铁拐李见小孩问他,又呵呵一笑:“我是什么人?你猜不着,但我能猜得到你的名字,你相信吗?”“我不信你能猜到我的名字,你骗人。”小孩连忙摇手回答。铁拐李说:“不信?那我们打赌。”小孩说:“打赌就打赌,要是你猜不着,给我当马骑。”铁拐李说:“好,要是我能猜到你的名字,你就给我舔这条烂腿,怎么样?”小孩点头答“行!”因为他想,这个拐子肯定是个外地人,他怎么能知道我的姓氏名字呢。小孩怕他赖帐,还与他拉钩“谁骗人,谁是小狗。”其实,他哪里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拐子就是神仙。铁拐李知道王钦将成为自己家乡的地方官员,铁拐李指着小孩说:“你的名字叫王钦,今年十岁,对吧?”王钦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咦,他怎么真的知道自己的名儿。唉,这下可输了,要舔他那吓人的烂腿。可事先已经发誓拉了钩,王钦是个说话算数的小孩,不想赖账,就俯身来舔铁拐李的烂腿。喜得铁拐李呵呵地笑着,扶着王钦的小脑袋说:“你是个诚实的孩子。”王钦本想在铁拐李的腿上舔上一二口就算了,打赌就算完事。谁知,他舔到的味道是甜的,如蜜似糖,于是他越舔越有味,竟把铁拐李整条腿下的脓血全舔干了才起来。“好,谢谢你,王钦,我们后会有期。”说完,铁拐李起身一瘸一拐地走了。

本来,王钦在私塾里读书,成绩并不算好,十几个同学中,他是倒数第二。可从舔了铁拐李的烂腿后,学业大有长进,不出半年,由原来的倒数第二变成顺数第一。先生感到十分惊异,一日,特将王钦留下,问他是怎么回事,于是王钦便将自己碰到一个拐老头的故事讲给他听,末了说“从舔了那拐子的烂腿后,我的记忆力便特别好,所以先生教我的书,我都能记住。”“噢”,先生又问:“你碰到的拐老头是个什么模样的人?”王钦也一一向老师作了描述。先生是个老人,对于神仙的传说自然见到的很多。他想,王钦遇到的一定是个神仙,然而天机不可泄漏,这事他没有再问下去,也没有告诉别人,只是比从前理加努力地教王钦,他认为王钦将来一定是个有出息的人。

转眼间过了五年,王钦已十五岁。这年秋试时,他一举夺得了二榜进士,被朝廷命为四川省重庆府知府。荣耀乡里。第二年初,王钦走马上任了。

巴国(重庆)府沃野千里,物阜民丰,向称天府之国。王钦到任之后,雄心勃勃,想趁着自己韶华年少,为百姓办点好事,谁知事与愿违,向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庆府,在王钦上任以后,连续三年大旱。重庆这个地方,饿俘遍地,一遍民不聊生,凄惨景象。对此,一些流氓地痞却乘机闹事,趁火打劫,整个重庆搞得乌烟瘴气。没有办法,王钦只好率领文武官员筑坛祭殿,求助苍天降雨了。

一个月后,一座高高的土坛筑成了。按照巫师道人的授意,王钦作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戒斋沐浴后,然后登坛求雨。一天、二天过去了,天上仍是碧空无云。愤怒的饥民们在一些人的煽动下,说什么王钦是妖怪,是他前世造了什么恶,因而上任以来,给重庆带来了灾难。因而在这次王钦登坛祈祷时,抱来一捆捆干柴堆放坛下,准备在王钦求不下雨时,就放火活活烧死他,以解心头之恨。站在坛上的王钦,看看坛下遍地的干柴,心中明白了八九分。他知道,要是真的不来雨,自己的命算是完了。他不禁哀叹起来,明知自己与天旱毫无关系,可怎样向老百姓解释呢,老百姓又怎么会相信他呢。唉,今日落到了这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地步了。这样想着不觉地埋怨起孩童时遇到的拐老头来,他想,当年要不是碰上他,和他打赌舔腿,使自己变得聪明好学,就中不了进士做不了官,也就轮不到自己碰上这件麻烦事,他开始恨起了那个拐老头来。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当王钦犯难的时候,忽见天上飘来了一片乌云朝这飘来。至近前时,触手可及。王钦又泄气了,这小片云顶什么用,重庆可是赤地千里呀。正在他泄气哀叹时,云朵不见了,一个拐老头站在了他的面前。啊,这不是儿时见过的拐老头吗。只见老头穿着的衣服都还没换呢。他正待开口,老头倒先发话了:“王钦,怎么,不认得我了。”王钦不无悲叹地说:“都是你干的好事,不然,我在家种田岂会有这种麻烦。”语气中带着埋怨。铁拐李明知王钦遇到什么事,可要他自己说出来,于是又问:“你到底遇到什么困难,说给我听听,兴许我能帮你的忙呢,啊,哈哈!”

事到如今,王钦也没有办法,心想:告诉他与不告诉他是一回事,于是就将自己上任以来,重庆大旱三年的经过宏观世界及筑坛求雨,百姓要烧死他的情况说了一遍。完了,闭上眼睛又哀叹起来。谁知铁拐李听完后却大笑起来,说:“王钦,你怎不早告诉我,这算什么难事,不就是天旱吗?我给你下个七天八夜的大雨总够了吧,何必愁得这么要死。”王钦看了拐老头一眼,心想:你是什么人,敢说这样的大话,要天下雨岂和猜我的名字一般容易。因而说道:“仙长,你是何方大神,真能帮我这个大忙?”

铁拐李早已看透了他的心思,于是说道:“王钦,你不相信我能呼风唤雨?那咱们又来打赌,条件吗,我赢了,你还给我舔腿,怎么样?输了还是给你当马骑。”说着,只见铁拐李从腰间取下一个破碗递与王钦,叫他拿着,自己口中念念有词,说声“水”,碗中登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碗水,又说了声“起云”,刹时,乌云骤起,狂风大发,铁拐李又叫王钦将碗中的水向空中一撒,说了声“下吧”,顿时大雨倾盆而下起来。见真的下起了雨,王钦高兴的手舞足蹈起来,赶忙跪下给铁拐李磕头:“多谢仙长搭救黎民,敢问仙长尊姓大名,仙居何方?”“哈、哈、哈,王钦,这个你就别问,还是给我舔舔腿吧。”王钦岂敢违约,跪下连忙就舔起他那腥臭的烂腿来,舔完后,铁拐李起身告辞:“王钦,我去也,今后三年,重庆一带又会风调雨顺的。”说完,纵上云头不见了,只留下一串笑声。

这场雨一起下了三天三夜,使干旱的重庆恢复了生机。以后三年,巴国(重庆)果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三年后,王钦告假回乡省亲时,重庆百姓为了表达感谢王钦为民求雨之情,送了他许多东西,其中有一头珍贵白黎木,派专人送至王钦的故乡荣坊村。王钦回乡后,盖了一幢官厅,特用这头黎木做梁。至今这座官厅还在乌龟山边,保存良好。

传说四

“八仙之首‘铁拐李’本名李玄,在人间修仙,渐得真道,一日其元灵出窍往华山而去,独留肉体于山间。李玄元灵数日乃返,不见肉体,觅之,方知肉体为猛虎所害。蹀躞间,忽见一饿殍,面丑足跛,因主魂死于天灵盖而‘神经’俱毁也,故而疯癫。李玄视之,饿殍将死,遂入饿殍之天灵盖,借附其身,手执铁拐。人皆疑李玄化身成仙。之后,跛足执拐之人屡次施法救人,恩泽乡里,众人方知跛足之人乃是李玄,故称其为‘铁拐李’。铁拐李成仙之前,有妻室,生一子。铁拐李跛足,家徒四壁,正值除夕,然家无点亮。其妻哭曰:‘邻家过年,我家受寒,邻家通明,我家没灯。’铁拐李闻之,但闭目不复有言。少顷,忿而起,凿木造一假人,欲往偷油。半夜至邻家,恐人察觉,遂以木人入门探之,邻家果察觉,挥刀斩之,木人应声倒地,铁拐李惊而却退,遁逃矣。此后,铁拐李一心求仙,游历各地寻仙访道,终脱离肉体而成仙。其妻含辛茹苦养子成人。其子科考出仕,大婚之日,铁拐李下凡探看,但见深宅大院,门庭若市,俄闻笙乐聒耳。其妻衣着鲜亮,然奔忙于庭院,待以客。铁拐李视之,叹息不止,遂变铁拐为笔,于壁上题诗曰:‘三十晚上偷灯油,钢刀斩了木人头,儿孙自有儿孙福,谁给儿孙做马牛!’题讫,执拐离去。有客见之,转瞬不见题诗者,相共惊疑,面壁高吟。其妻惊闻,知其夫君曾来,出门急寻,于村外见其背影,微睨之,白发如帚,跛足驼背,果乃铁拐李也,遂紧追不舍。铁拐李止步,挥拐劈地,但闻一声霹雳,大地裂而分之,成一峡谷,其妻无奈,伏地号呼,忽见铁拐李抛拐,化拐为龙,其乘龙而去。”

传说五

相传有一个江湖游医,其拿手的本领就是,用草药外敷,专治跌打损伤、叮、疮等之类的小外伤病。也就是将草药捣乱,敷于创面,用布块包裹。其效果一般,却很麻烦,但他心地善良,颇有医德,只要是寻上门来的,无论贵贱,他都精心地为其治疗。若是病人贫困无钱支付药费,他就分文不收。铁拐李得知后,有心要提携游医,于是,化作乞丐前去故意考验一下游医。铁拐李来到游医的门前,要他为其治疗瘸腿,并声明无钱支付医费。游医见铁拐李着实可怜,二话没说,每天为其治腿换药,不厌其烦。谁知,那腿越治越糟糕,铁拐李不由破口大骂。游医心有愧疚,让他在旅馆住下,又为其买狗肉补养身体。铁拐李吃完狗肉,还骂他药是假药,把游医的药料倒在狗肉汤里翻搅,然后将熬成糊的药料,往墙上的狗皮上乱拨,只见铁拐李在狗皮上用手沾上一点,再敷在他的瘸腿上,游医担心铁拐李被烫着,赶忙把药料揭开,却发现他的腿完全好了。正在游医发愣之时,铁拐李隐身远去了。游医这才明白,是神仙在点拨他。后来,他就用铁拐李教授的方法给人治伤,十分灵验。这或许就是“狗皮膏药”的起源,只不过是,由于一些江湖游医心术不正、昧着良心,专心去行骗,而败坏了“狗皮膏药”的原本意境,使人们一听“狗皮膏药”,就与江湖行骗等同起来。

传说六

西王母点化说

《山堂肆考》云:“拐仙姓李,不知其名,夙有足疾,西王母点化其升仙,封东华教主,授以铁拐一根”。此说认为铁拐李乃西王母点化得道,自此位列仙班,封东华教主,授铁杖一根。

铁拐李的葫芦

相传为宋仁宗朝之大国舅,名佾,亦作景休。曹国舅的弟弟贪赴京应试秀才之妻的美色,绞死秀才,强占其妻。秀才的冤魂向包拯申诉,包公准予查究。曹国舅告知其弟,务必将秀才的妻子置于死地,以绝后患。于是二国舅投秀才的妻子入井,被她逃脱,途遇曹国舅,误以为是包拯,向曹国舅申诉,曹国舅大惊,令手下用铁鞭打死秀才的妻子,手下以为她以死,把她弃尸于偏僻的小巷。秀才的妻子醒了之后,向包公叫冤,包公问明真情后,就诈病,曹国舅来探望包拯。包拯令秀才的妻子出诉,逐将曹国舅监禁。又作假书将二国舅骗来开封府,令此女面诉冤情。又将二国舅枷入牢中。曹皇后和宋仁宗亲自来劝包拯释放她的两个弟弟,包拯不从,命令将二国舅处决。宋仁宗大赦天下。包公才将曹国舅放行。

“八仙过海”里有个铁拐李,瘸着一条腿,拄着一根沉重的铁拐,是个有损于神仙形象的“残疾神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身背一只形影不离的大药葫芦,里面据说装着取之不尽的灵丹妙药。于是老百姓说了,既然背着那么多灵丹妙药,咋还治不好他那条瘸腿?

神话故事里说,铁拐李原本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四肢也十分健全。修炼得道后的某一天,他忽然兴致来了,便让灵魂出窍去找太上老君下棋,把躯壳留在山洞里。不想来了一只吊睛白额猛虎,三口两口就把他的躯壳当点心吃掉了。等他的灵魂下完棋回来,找不到归附,只好在空中游荡,好不容易看到山脚下倒毙了一个瘸叫花子,便饥不择食,借尸还魂,弄成现在这副样子。或许他背的这些灵丹妙药,正缺一味治这种“先天不足”的吧。

俗话说“医不自医”,背着一葫芦仙药,却治不了自己的瘸病,就如同现今市面上卖“生发灵”、“增高灵”、“减肥灵”的,只嚷嚷如何速效奇功,但卖药的却要靠假发、厚底鞋、紧身服来蒙混过关。还有的自吹自擂“一针见效”、“一剂除根”、“一帖症除”等,倘若真如此,癌症、艾滋病恐怕早就绝迹了。但真有点蒙蔽性的,是他们善于“拉大旗、做虎皮”。铁拐李再怎么拐,但他却是名扬四海、地地道道的神仙,神仙的药,必是仙丹妙药无疑。正是沿着这一自然推理,许多卖药的,想要夸大其辞,倾力推销,先要请出几位“神仙”,包括真正名副其实的专家、名医,虽然他们只是以“咨询”、“顾问”的名义挂个空名,但这名人效应下就大有文章可作了。买了铁拐李葫芦里的药,即使治不好瘸腿,也始终坚信不移,因为,能吃到最好最好的药,这本身就是一种殊遇。

1692年,康熙皇帝病了,是疟疾,吃了无数仙丹灵药,效力均不抵,眼看病入膏肓。此时宫里的传教士献上了金鸡纳霜,说此药可立见成效。康熙力排众议、拼死一试,结果一大群大臣和太监纷纷哭作一团,说皇上要给洋人毒死了。没想到药吃下去后,很快高烧就退了。从此,康熙对洋药另眼相看:是不是仙丹妙药——看疗效!

不管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也不管你是什么仙人大师指点推荐,药不治病,再呼悠也是扯淡。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背药葫芦的“铁拐李”,甭轻信他们,对症下药,还是好好听正规医生的。因为,许多江湖游医们的“灵丹妙药”,不过是专门用来钓患者兜里人民币的钓饵罢了。梁兴扬道长参考《山堂肆考》

民间年画

武强年画《铁拐李》

合肥药王庙

合肥药王庙,原名“六谷祠”始建于元代,中国纪念道家药王----铁拐李最大庙宇,明带时拓址新建。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纪念道家药王----铁拐李的庙宇建筑群。

药王庙(六谷祠)位于合肥市北五里井,这座古建筑,在战争年代曾惨遭破坏。庙内所祀之神,药王—铁拐李,他生时精于药理,普救众生,深得百姓拥戴。被封“药王”,建庙以祀,当今合肥还流传他的传说。

影视形象

1976年大陆版戏曲**《八仙过海》王岭森饰演

1985年大陆版**《八仙的传说》赵钱孙饰演

1985年香港版电视剧《八仙过海》江汉饰演

1998年新加坡版电视剧《东游记》林益盛饰演

2003年香港版电视剧《缱绻仙凡间》江华饰演

2009年香港版电视剧《八仙全传》吴岱融饰演

2011年大陆版电视剧《碧波仙子》贾康熙饰演

2014大陆版电视剧《剑侠》李进荣饰演

2019年李忠执导大陆版动画片《八仙过海》

《风犬少年的天空》里李安然最后和涂俊在一起了。

涂俊对李安然大声表白,他们不是同学与同桌的喜欢,而是十七八岁最真挚的喜欢,不论眼前或者未来有多少困难和阻碍,他都会努力追上李安然的脚步,努力珍惜眼前人,努力和所爱的人一生相守。最后李安然接受了涂俊的深情告白,两人在一起了。

《风犬少年的天空》是由张一白、韩琰、李炳强执导,原作者里则林担任编剧,彭昱畅、张婧仪、梁靖康、周依然、张宥浩、郭丞、周游等主演的青春剧。该剧改编自青春小说《疯犬少年的天空》,讲述了千禧年间一群新时代少年们跌跌撞撞、全力奔跑的成长时光。

《风犬少年的天空》的剧情介绍

千禧年间,故事发生在一所位于重庆市中心的高中。在清新单纯的校园里与周遭林立的高楼下,两种截然不同的青春气息交汇于此,他们从相互对立到彼此融合,一起经历又燃又二又暖的少年故事。

这里既有少年面对成人世界的第一声呐喊,也是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温暖旅途。在这一路上几位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少年们,将直面纯真校园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在亲情、友情、懵懂恋情的交织中向阳奔跑,酷得像风野得像狗,从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名艳,字炳南,号雪庐,法名德明,别署雪庐、雪叟,山东济南人。父寿村公,世居济南城内卷门巷,好善乐施,教有义方。雪庐自幼聪颖好学,诸经子史,循次读诵,善诗,能奏笛,好剑术,兼治岐黄之术,无不精妙。1912年与济南学界组织「通俗教育会」,担任会长。 1916年更名为「通俗教育研究会」,设讲座于西门月洞,又时往各集镇游行演讲,编印通俗歌曲以改善风俗,受到省 表扬。1920年出任莒县典狱长。当时梅撷芸居士在济南大明湖畔设佛学讲座,李炳南参加听讲。北伐期间,兵临莒城,县知事弃城逃走,城内秩序混乱,雪庐率警兵维持秩序,安定人心。民国十七年(1928),悍匪刘桂堂部犯莒城,县长北去,雪庐联合机关及邑中士绅,组织临时县政委员会,抢救灾民,守城待援军。

民国十九年(1930)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房,勒索民饷,粮食被搜刮干净了,李炳南只能到县党部去吃饭。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居士感觉生命朝不保夕,死神的威胁时时在眼前。一天,又去党部,看到有一本丰子恺先生主编的《护生画集》。翻开来看,都是劝戒杀放生的漫画和诗偈,觉得很有趣,借回住处,一面翻阅,一面赏花观蝶。于是感叹我放其生,谁放我生耶!?一时兴起,发誓说:「此难不死,以后不再杀生食肉!」

后两军撤离,莒县解围,李居士大难不死,于是力行誓言,从此不再吃肉。

李炳南与电报局长常相过从,一日,局长送来一信,上面有弘化社赠书消息,说付几分钱邮资,就可以获赠多本书。李看后大怒说:「人心危甚!战事方了,又来招摇撞骗,诚该死!」局长虽为解说,仍不信。电报局长说:「不信请试之!」于是代李炳南办理请书信件。半个月后,李已经忘了这件事,邮差忽然送来一包书,上标苏州所寄。李不敢马上打开,正在踌躇的时候,电报局长又来了,这才恍然想起索书的事。局长笑着说:「彼佛家不欺人也。」打开以后,发现都是接引初机的小册子。

李炳南先取《学佛浅说》读之,感到对念佛有了正确的理解,回顾过去读《无量寿经》时,都是妄作聪明,望文生义,真是闭着眼睛乱碰壁,于是把全本书看完。接着读《佛法导论》、《普门品讲义》等,这些书大多介绍净土法门。李居士过去只信唯识,而对净土念佛法门则十分反对,以为是老太婆之事。如今由书中的善巧开导,同时害怕其他法门难修,因此开始学习念佛。不过怕人知道了讥笑,因此暗中念佛。他不仅自学,还为全家讲说,全家也跟着信佛。那些书多提到印光法师,心想印光法师必是有道高僧。同时,了解到同县的大文学家张广传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济宁老友也推荐他应皈依印光大师。

后来,邻县有土匪死尸未埋,李炳南发起埋尸活动。事后,邻县推荐一位林姓代表来致谢。李炳南看到林氏腕上戴有一串念珠,言谈间得知他也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于是说出自己想皈依印光大师的愿望。林居士答应写信介绍皈依。不久,苏州来一信,乃是印光大师的亲笔开示,并赐给李炳南法名德明。这一天是旧历七月十二日。

李炳南喜出望外,第二天,就依照信中所示仪式在佛前自行皈依礼,正值大势至菩萨纪念日。同时,将大师的开示供在佛前,叩首一百次,表示敬诚。大师开示的要点是:「学佛之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行化他,同修净业。念佛之法,宜执持名号,口念清楚,耳听清楚,久久自得一心,不必兼修观想。因倘不明教相,境细心粗,反而生弊。」对于持斋戒杀,更是谆谆告诫。后来,又讨要了一张大师的相片,与开示一起装了一个镜框,供在佛前。李炳南从此开始死心塌地修学净土法门。

二、苏州报国寺关房亲聆大师教诲

1933年,李炳南已经调到济南工作,利用到南京出差的机会,特到苏州报国寺去拜见印光老法师。到了报国寺后,老法师正在闭关。先找到德森法师,德森法师带他来到印光大师关房门口。德森法师将关门轻轻敲了两声,启关后说明来意,让李居士在关房窗户前叩拜。只见关门之间,探出半身,印光大师的面容,安重如山,让人感到春风蔼蔼。李炳南居士的心理就如同见了阿弥陀佛一样,急急地磕了三个头。老人命李居士坐下,咳嗽了两声,不问自说,将李居士几年来来往请教的函件,一字一板讲了大半天,这使李居士吃惊不小。李居士想:他老人家弟子不下十万,我个人之事,何能记得如此清楚?本来见面时打算有许多话要问,到了此时,简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壁上挂钟已到十二点了,德森大师来招李居士去午餐。老人对德森法师说:「饭后叫德明(李炳南的法名)再来。」退出以后,德森法师说:「老人今日特别欢喜,汝饭后再去听训,要细心听。」李居士常听人说,老法师与人谈话不过一二十分钟就关上窗户,今日真是宠从天降,哪里还有心吃饭,胡乱敷衍了一碗饭就要去。德森法师说:「不要这样慌张,先到我房里去吃杯茶。」李居士忽然想起很失礼,于是先去德森法师房里谈了约二十分钟。仍由德森法师领着来到老法师关门前叩谒。

老人问:「现在人不念孔子书了,你们山东人对于孔子学还尊敬否?听说有编剧毁谤孔圣,真有此事吗?」

李居士不敢隐瞒,只得将山东某校长,编了「子见南子」新剧,内容对圣人种种侮辱,说个大概。老人沉着脸半晌,微微叹一口气,说:「人心如此,天下大乱,恐不久矣。」老人又将宋儒辟佛发生的弊端,说了一大段。接着说读书之人,必须德学并进,若是无德,不如无学,因他有了学问作坏事自比普通人大的多,现在越是读书人,越不如乡村人可靠了。

当时是旧历十一月,天气正寒。有苏州城里一位大绅,带着工匠来到关房里装置洋火炉。老人坚决不答应,对着李居士说:「人生不可享受过分,要是自己无德,空去享用,那便是折福。」这位大绅却十分诚恳,再三请求,必须供养。德森法师也从旁劝请,老人这才说:「安在外间客厅里吧!那里时常来人,让大家一齐暖和。外间的空气暖,这间里的空气也会变暖的。」他们忙了半点钟,将火熊熊升起,老人只是微笑摇首。李居士怕时间久了,老人疲乏,忙起身告辞。老人将手摇著说:「没要紧,可再谈一会。」老人又问李居士每天功课多少?境界如何?是否吃长素?这叫李居士出了一身汗,因为他虽然吃长素,功课做的实在不好,只得如实禀陈。老人又训诲了一番。德森法师又派人来招李居士去吃晚粥,这才退了出来。

李居士那时还是公务员,假期快完,不得不急急北返。回寺后请德森法师领着去向印光大师辞行。拿出两分供养,一分供师,一分供庙。老人向德森法师说:「他出门能带多少钱,不必这样客套。」没有接受供养。李居士顶礼告辞。临转身时,老法师又说了一句:「回去好好念佛!」

没想到赶到车站,竟然误了钟点。打听必须明早五时方能有车,李居士不好意思再回报国寺,就投了一家旅馆,却遇到了骚扰。茶房带着两个花枝招展的女子,进来叫李居士留一个度夜。李居士费尽了唇舌,他们就是不出去,李居士只得从怀中取出念佛珠来,在床上盘起腿来闭目念佛。茶房和两个女子见此光景,连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一哄而散。

三、通信教诫

民国二十四年,李居士介绍庄厚泽、方长隆、战居士、于霈霖等四人求皈依,大师回信嘱咐加工念佛。说人心太坏,是大乱之兆,好人坏人,是要统统遭劫,不过好人去处不同。大师信中说:「汝谓旅居恐无人继,今此四人,则是本乡,当可令此法门,永远传布。光为汝作一臂助,以彼四十圆香敬,完全作寄书用。俾汝与彼等,各有取法,自行化他,为有根据。当开一单,凡大部头,及义旨深奥者,四人各与一分。凡普通人所能看者,随便送人,及与监犯。然须切嘱恭敬,不可与普通人读儒书之了无恭敬一样,庶可得益,而不至获亵慢污秽之罪。其事见于敬书惜字单中,此不备书。」

李炳南把战德克居士编写的《歧路指归》寄给大师审阅,大师看后,指出三处错误需要改正。特别强调:「晋朝慧远大师,以至最近还在世的印光大师。此十二字,殊觉失体。在德克以为尊师,而不知其树的以招众矢之共射也。此十二字,当改作晋朝慧远大师,以至善导、永明、莲池、蕅益、省庵、彻悟(彻悟即梦东,现安徽有名梦东者,故用彻悟也)等,都是最有学问云云。光乃粥饭庸僧,虽知净土法门之利益,何可以与从上祖师并列并论。然时人固不知是德克自引,则谓光意所使。人必以光为冒充通家,欲与莲宗初祖同列,则光之人格罪过,不堪设想矣。幸努力看完,否则,将无法收拾矣。吾人一举一动,各守本分,人自不会特意诽毁。若稍带矜夸僭越气分,则不但吹毛求疵者,咸起攻讦,即厚德君子,亦当以此而藐视之。」

李居士曾寄四十元为母亲作功德,大师安排在灵岩山寺供僧并念普佛一堂。给大师香敬五元,大师为寄《饬终津梁》、《丧祭须知》和三包佛书。

1936年,为重印《歧路指归》,大师与李炳南居士通信四五封,给他寄的书也很多。《歧路指归》由李圆净初校一遍,大师详阅一次,德森法师又阅一次,交游民习勤所排印,出版计划印二万本。

卢沟桥事变后,李居士去了重庆。民国二十九年(1940)秋,又为介绍皈依弟子给大师写信。老人的回信说:「你们好好念佛,将来世界,要造成人间地狱,以后再不可介绍皈依,有发心念佛者,即皈依当地僧。时间往返恐来不及。」

四、莲风扇台岛

1949年,李炳南居士到台湾,在台湾弘法垂四十年,创下大片佛教社会事业,特别是1950年,与董正之、徐灶生、朱炎煌、张松柏诸居士筹组台中佛教莲社,带动了全岛的念佛风气,使印光大师的念佛教义深入人心。

摘自《泽溥群萌》·余会心/编著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房,勒索民饷,粮食被搜刮干净了,李炳南只能到县党部去吃饭。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居士感觉生命朝不保夕,死神的威胁时时在眼前。一天,又去党部,看到有一本丰子恺先生主编的「护生画集」,翻开来看,都是劝戒杀放生的漫画和诗偈,觉得很有趣,借回住处,一面翻阅,一面赏花观蝶。于是感叹我放其生,谁放我生耶!?一时兴起,发誓说:此难不死,以后不再杀生食肉!

后两军撤离,莒县解围,李居士大难不死,于是力行誓言,从此不再吃肉。

李炳南与电报局长常相过从,一日,局长送来一信,上面有弘化社赠书消息,说付几分钱邮资,就可以获赠多本书。李看后大怒说:「人心危甚!战事方了,又来招摇撞骗,诚该死!」局长虽为解说,仍不信。电报局长说:「不信请试之!」于是代李炳南办理请书信件。半个月后,李已经忘了这件事,邮差忽然送来一包书,上标苏州所寄。李不敢马上打开,正在踌躇的时候,电报局长又来了,这才恍然想起索书的事。局长笑着说:「彼佛家不欺人也。」打开以后,发现都是接引初机的小册子。李炳南先取《学佛浅说》读之,感到对念佛有了正确的理解,回顾过去读《无量寿经》时,都是妄作聪明,望文生义,真是闭着眼睛乱碰壁,于是把全本书看完。

接着读《佛法导论》、《普门品讲义》等,这些书大多介绍净土法门。李居士过去只信唯识,而对净土念佛法门则十分反对,以为是老太婆之事。如今由书中的善巧开导,同时害怕其他法门难修,因此开始学习念佛。不过怕人知道了讥笑,因此暗中念佛。他不仅自学,还为全家讲说,全家也跟着信佛。那些书多提到印光法师,心想印光法师必是有道高僧。同时,了解到同县的大文学家张广传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济宁老友也推荐他应皈依印光大师。

后来,邻县有土匪死尸未埋,李炳南发起埋尸活动。事后,邻县推荐一位林姓代表来致谢,李炳南看到林氏腕上戴有一串念珠,言谈间得知他也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于是说出自己想皈依印光大师的愿望。林居士答应写信介绍皈依。不久,苏州来一信,乃是印光大师的亲笔开示,并赐给李炳南法名德明。这一天是旧历七月十二日。李炳南喜出望外,第二天,就依照信中所示仪式在佛前自行皈依礼,正值大势至菩萨纪念日。同时,将大师的开示供在佛前,叩首一百次,表示敬诚。

大师开示的要点是:「学佛之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行化他,同修净业。念佛之法,宜执持名号,口念清楚,耳听清楚,久久自得一心,不必兼修观想。因倘不明教相,境细心粗,反而生弊。」对于持斋戒杀,更是谆谆告诫。后来,又讨要了一张大师的相片,与开示一起装了一个镜框,供在佛前。李炳南从此开始死心塌地修学净土法门。

1933年,李炳南已经调到济南工作,利用到南京出差的机会,特到苏州报国寺去拜见印光老法师。到了报国寺后,老法师正在闭关。先找到德森法师,德森法师带他来到印光大师关房门口,德森大师将关门轻轻敲了两声,启关后说明来意,让李居士在关房窗户前叩拜。只见关门之间,探出半身,印光大师的面容,安重如山,让人感到春风蔼蔼。

李炳南居士的心理就如同见了阿弥陀佛一样,急急地磕了三个头。老人命李居士坐下,咳嗽了两声,不问自说,将李居士几年来来往请教的函件,一字一板讲了大半天,这使李居士吃惊不小。李居士想:他老人家弟子不下十万,我个人之事,何能记得如此清楚?本来见面时打算有许多话要问,到了此时,简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壁上挂钟已到十二点了,德森大师来招李居士去午餐。老人对德森法师说:「饭后叫德明(李炳南的法名)再来。」退出以后,德森法师说:「老人今日特别欢喜,汝饭后再去听训,要细心听。」李居士常听人说,老法师与人谈话不过一二十分钟就关上窗户,今日真是宠从天降,那里还有心吃饭,胡乱敷衍了一碗饭就要去。德森法师说:「不要这样慌张,先到我房里去吃杯茶。」李居士忽然想起很失礼,于是先去德森法师房里谈了约二十分钟。仍由德森法师领着来到老法师关门前叩谒。

老人问:「现在人不念孔子书了,你们山东人对于孔子学还尊敬否?听说有编剧毁谤孔圣,真有此事吗?」

李居士不敢隐瞒,只得将山东某校长,编了「子见南子」新剧,内容对圣人种种侮辱,说个大概。老人沉着脸半晌,微微叹一口气,说:「人心如此,天下大乱,恐不久矣。」老人又将宋儒辟佛发生的弊端,说了一大段。接着说读书之人,必须德学并进,若是无德,不如无学,因他有了学问作坏事自比普通人大的多,现在越是读书人,越不如乡村人可靠了。

当时是旧历十一月,天气正寒。有苏州城里一位大绅,带着工匠来到关房里装置洋火炉。老人坚决不答应,对着李居士说:「人生不可享受过分,要是自己无德空去享用,那便是折福。」这位大绅却十分诚恳,再三请求,必须供养。德森法师也从旁劝请,老人这才说:「安在外间客厅里吧!那里时常来人,让大家一齐暖和。外间的空气暖,这间里的空气也会变暖的。」他们忙了半点钟,将火熊熊升起,老人只是微笑摇首。李居士怕时间久了,老人疲乏,忙起身告辞。老人将手摇著说:「没要紧,可再谈一会。」老人又问李居士每天功课多少?境界如何?是否吃长素?这叫李居士出了一身汗,因为他虽然吃长素,功课作的实在不好,只得如实禀陈。老人又训诲了一番。德森法师又派人来招李居士去吃晚粥,这才退了出来。

李居士那时还是公务员,假期快完,不得不急急北返。回寺后请德森法师领着去向印光大师辞行。拿出两分供养,一分供师,一分供庙。老人向德森说:「他出门能带多少钱,不必这样客套。」没有接受供养。李居士顶礼告辞。临转身时,老法师又说了一句:「回去好好念佛!」

没想到赶到车站,竟然误了钟点。打听必须明早五时方能有车,李居士不好意思再回报国寺,就投了一家旅馆,却遇到了骚扰。茶房带着两个花枝招展的女子,进来叫李居士留一个度夜。李居士费尽了唇舌,他们就是不出去,李居士只得从怀中取出念佛珠来,在床上盘起腿来闭目念佛。茶坊和两个女子见此光景,连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一哄而散。

民国二十四年,李居士介绍庄厚泽、方长隆、战居士、于霈霖等四人求皈依,大师回信嘱咐加工念佛。说人心太坏,是大乱之兆,好人坏人,是要统统遭劫,不过好人去处不同。大师信中说:「汝谓旅居恐无人继,今此四人,则是本乡,当可令此法门,永远传布。光为汝作一臂助,以彼四十圆香敬,完全作寄书用。俾汝与彼等,各有取法,自行化他,为有根据。当开一单,凡大部头,及义旨深奥者,四人各与一分。凡普通人所能看者,随便送人,及与监犯。然须切嘱恭敬,不可与普通人读儒书之了无恭敬一样,庶可得益,而不至获亵慢污秽之罪。其事见于敬书惜字单中,此不备书。」

卢沟桥事变后,李居士去了重庆。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又为介绍皈依弟子给大师写信,老人的回信说:「你们好好念佛,将来世界,要造成人间地狱,以后再不可介绍皈依,有发心念佛者,即皈依当地僧。时间往返恐来不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545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6
下一篇2024-0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