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文言文

供奉文言文,第1张

1 翻译几句文言文

1、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知多见也,况流俗乎?

翻译: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

2、是以古之贤人君子,恒汲汲然,不敢一日自废惰,期自学之克成焉而已。

翻译:这是为什么古代有才能的贤人,总是心情急切的样子,不敢有一日(对学问)懒惰怠慢,期望可以以自己的自学自律而终有所成罢了。

3、虽圣贤不能必,无岂苟哉?---应该是“吾岂苟哉”,您写错了。

翻译:即使是古代圣贤也不能说必定成功,我哪里敢马虎啊?

2 文言文阅读 明史·袁炜传

原文

袁炜,字懋中,慈溪人。嘉靖十七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授编修。炜性行不羁,为御史包孝所劾,帝宥不罪。进侍读。久之,简直西苑。撰青词,最称旨。三十五年,阁臣推修撰全元立掌南京翰林院,帝特用炜。炜疏辞,愿以故官供奉。帝大喜,立擢炜侍讲学士。甫两月,手诏拜礼部右侍郎。明年,加太子宾客兼学士,赐一品服。三十九年,复以供奉恩加俸二等,俄进左侍郎。明年二月调吏部,兼官供奉如故。逾月迁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仍命入直。炜自供奉以后,六年中进宫保、尚书,前未有也。

先是先是二月朔,日食微阴,炜言不当救护。礼部尚书吴山不从,得谴去。帝闻炜言善之,遂以代山。及七月朔,又日食。历官言食止一分五杪,例免救护。炜乃阿帝意上疏言:“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臣等不胜欣忭。”疏入,帝益喜。其冬,遂命以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典机务。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四十四年春,疾笃,请假归,道卒,年五十八。赠少师,谥文荣。

炜才炜才思敏捷。帝中夜出片纸,命撰青词,举笔立成。遇中外献瑞,辄极词颂美。帝畜一猫死,命儒臣撰词以醮。炜词有“化狮作龙”语,帝大喜悦。其诡词媚上多类此。以故帝急枋用之,恩赐稠叠,他人莫敢望。

自嘉自嘉靖中年,帝专事焚修,词臣率供奉青词。工者立超擢,卒至入阁。时谓李春芳、严讷、郭朴及炜为“青词宰相”。而炜贵倨鲜淟,故出徐阶门,直以气凌之。与阶同总裁《承天大志》,诸学士呈稿,炜窜改殆尽,不以让阶。诸学士不平,阶第曰任之而已。其后炜死,阶亦尽窜改之。炜自负能文,见他人所作,稍不当意,辄肆诋诮。馆阁士出其门者,斥辱尤不堪,以故人皆畏而恶之。(《明史·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袁炜传》)

译文

袁炜,字懋中,浙江慈溪人。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三名,初任编修。他为人不加检点,曾被御史包孝弹劾过,世宗宽恕了他,未予惩治。进为侍读很久以后,又被选择到西苑值勤,他写的宫体诗词最能令世宗满意。三十五年,阁臣推举修撰全元立出掌南京翰林院,世宗特意用袁炜担任这个职务。袁炜上书辞谢,表示愿意以原职侍候在皇上身边,世宗十分高兴,立刻提拔他为侍讲学士。才过两个月,又用手诏任用他当上了礼部右侍郎。第二年,加封他为太子宾客兼学士,赐给他一品官服。三十九年,又因为侍奉皇上给他加两级官俸,紧接着升任左侍郎。第二年二月改调吏部,仍兼旧职到西苑侍奉皇上。过一个月升为礼部尚书,加官为太子少保,仍奉命到西苑值勤。袁炜自从侍奉皇上以后,六年时间就做到宫保、尚书,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事。

在此之前,二月初一发生日食,天色略微有些阴暗,袁炜说没必要加以救护。礼部尚书吴山不答应,被世宗调离职务。世宗听到袁炜的意见,认为很好,就让他接替了吴山。等到七月初一又发生了日食,历官说日食只有一分零五秒,理应免加救护。袁炜于是迎合世宗的心意上书说“:陛下把天当父亲,把太阳当哥哥供奉,各种阴气都躲一边去了,一切东西都在太阳之下熠熠生辉。所以太阳光明,邪气灭绝,日食一回只有一分,跟没发生日食一个样。我们真是不胜欢喜。”他的奏疏递上后,世宗更高兴了。这年冬天,就让他以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后经几次加官做到了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嘉靖四十四年(1565)春天,他病重了,请假回乡,死在路上,终年五十八岁。被追赠为少师,谥文荣。

袁炜才思敏捷,世宗半夜递出一张纸,让他撰写宫体诗词,他举笔马上就能写成。每次碰上中央、地方上献来吉祥物,他都极力赞美。世宗养的一只猫死了,让儒臣写篇祷告词为它祈福。袁炜的祷词中有句话说这个福星将会“变成雄狮,化作飞龙”,世宗非常喜欢。他花言巧语向世宗献媚,经常就是这副样子。因此世宗赶忙不迭地任用他,对他的赏赐十分频繁,别的人不能和他相比。

自嘉靖中期以后,世宗一心搞什么炼丹、祈祷,词臣都只是奉命撰写宫体诗词,写得好的立刻就加以提拔,直至进入内阁为止。当时人们都说李春芳、严讷、郭朴和袁炜是“青词宰相”。可是袁炜自高自大,寡廉鲜耻,本来出自徐阶门下,竟然盛气凌人地对待徐阶。他和徐阶一同总裁《承天大志》,学士们交上的稿件,袁炜窜改殆尽,也不推让给徐阶过目。学士们气忿不平,徐阶只是说由他改吧。后来袁炜死了,徐阶也把他改的稿子全窜改了一番。袁炜以会写文章自负,看到别人的作品稍不如意就大加讥笑,翰林院的学士们出自他门下的,更被他训斥得难以忍受,因此人们都怕他也讨厌他。

3 翻译一段古文

[文帝议佐百姓诏]

全文: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

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

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

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译文:

近几年来收成不好,又有水、旱,疾病、瘟疫的灾害,我非常发愁。

我愚蠢而不聪明,不明白这是由什么过失引起来的。

想来是我的政治有失误处,而执行得有过分的地方呢?还是天时不顺、地里出产的财富收不回、人事处理不当、鬼神被怠慢了没有供奉祭品呢?

为什么会达到这种地步呢?

是不是百官的奉养过于奢侈、无用的事情办得太多了呢?怎么老百姓吃的粮食这么少、这么缺乏呢?

4 翻译文言文7篇

2若不受谏,安能谏人(《贞观政要·求谏第四》) 译文:如果自己不接爱别人的批评和劝告,怎么能够去向别人提出批评和劝告呢?3南歧之见(选自明·柳元卿《贤奕编·警喻》) 译文: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性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里的后代没有一个不是粗脖子。

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真怪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干细呢?”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4吕蒙正不计人过(无) 译文:吕蒙正听到别人背后褒贬自己,并不去打听那人是谁,因为他觉得这没有必要,更何况,知道了之后就很难遗忘。5吕蒙正不为物累(欧阳修《归田录》卷下) 译文: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

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好感。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

吕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叫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

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作到。6文天祥从容就义Ⅰ(节选自胡广文《文山先生全集》附录) 译文: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

文天祥见了皇帝只拱手作揖而不跪拜。皇帝的侍臣强迫他,他仍然坚定地站立着,不被他们所动摇。

他极力述说宋朝没有不循正道的国君,没有需要抚慰的人民;不幸谢太后年老而宋恭帝幼小,掌权的奸臣误害了国家,用人、行政,措施不当,你们元人利用我朝的叛将、叛臣,攻入我朝的国都,毁灭我朝的国家。我文天祥在大宋危急而力图恢复兴盛的时候辅佐宋朝,宋朝灭亡了,我文天祥应当尽快就死,不应长久苟且偷生。

元世祖派人告诉他说:“你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我,就任用你当中书省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灭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希望一死就够了。”

元世祖又派人告诉他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使。”文天祥回答说:“除了一死以外,没有什么事可做了。”

元世祖就命令他退下。第二天有大臣上奏说:“文天祥不愿意归顺服从,应当赐他死刑。”

参知政事麦术丁极力赞成这个判决,元世祖就批准他们的奏议。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表白,挂在衣带中。

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区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观看的人像墙一样团团围住。

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7文天祥从容就义Ⅱ(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朝阳,见到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绝不投降,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这的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

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讪笑道作罢。

崖山被元军攻破,元军置办酒席庆贺。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

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如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物,到了燕京,客馆的人招待供奉的十分丰盛。

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张弘范迅速把他押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

文天祥临刑时非常镇定,对押解的卒吏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

(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岁,他衣带中有赞文道:“孔子教导成仁,孟子教育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

5 文言文翻译 晋书

李胤字宣伯,是辽东襄平人。祖父李敏,

汉时任河内太守,辞官回家乡,辽东太守公孙度

想逼他当官,他乘扁舟漂流大海,不知去向。儿

子李信找他多年,渡大海走塞外,始终未找到,

想要服丧,又怀疑他还活着,于是心情如同服丧

不思婚娶。后来因邻居故人与他父亲同岁的人死

了,便也开始服丧了。与他同乡的燕国人徐邈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由,劝他娶妻。生下李胤

后,就断绝与妻来往,好像在服丧一样,悲伤过

度,几年后去世。李胤幼年丧父,母又改嫁,成

年以后,节食悲伤,也说自己在服丧。又因祖父

生死不明,就设木制牌位以供奉。因此以孝闻

名。外表不加修饰,弱不经风,却知识渊博,宽

宏大量,言而有信。

李胤初为郡国上计掾,州中征用为部从事、

治中,举为孝廉,参与镇北军事。升任乐平侯

相,为政崇尚清明简约。召入任尚书郎,改任中

护军司马、吏部郎,选拔官吏公正廉洁。赐爵关

中侯,外任补为安丰太守。文帝用为大将军从事

中郎,改任御史中丞,秉公执法,百官都怕他。

伐蜀时任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后来任河南

尹,封为广陆伯。

泰始初年,任尚书,进爵为侯。李胤上奏认

为: “古代三公坐而论道,在内参与六官之事,

在外参预六军之教,处于三公之位,兼听断案,

考核疑难典章,和大臣商量。陛下圣明,日理万

机,多发诏令,遵循古法,虽唐、虞访求,周文

严谨,也赶不上啊。从今以后,国家有大事,可

亲自召见诸公,询问采纳正确之言。遇到疑难,

可扩大到台省,让侍中、尚书各抒己见。如果有

病没来,可临时派近臣垂问。”皇帝下诏同意。

升任吏部尚书仆射,不久改任太子少傅。因高风

亮节领司隶校尉。李胤多次表示自己愧当太子师

傅,不适合兼任监察官。武帝认为任此二职者都

必须忠诚贤明,所以每次都不同意。

咸宁初年,皇太子到东宫居住,武帝认为司

隶校尉事务繁重,而少傅又要早晚辅导太子,李

胤向来身体羸弱,不应长期劳累,改任侍中,加

特进。不久改任尚书令,侍中、特进照旧。李胤

虽然当过朝内外官职,但家中却很贫穷俭朴,儿

子有病没钱买药。武帝听说后,赏钱十万。后来

武帝认为以前丞相职位中有司徒一职,下韶以李

胤为司徒。在任五年,清静持重,很称职。以吴

会刚平定,大臣多有功劳,应当提拔为由,上疏

请求辞官。武帝不听,派侍中宣旨,拒绝其上

疏,厚诏敦促。李胤不得已,出来处理政事。

6 艾子 文言文

艾子乘船在河上旅行,途中看见一座庙。庙虽矮小却装饰得气象庄严,干净整齐。庙门前有一条小河沟。这时,有个人来到了沟边,发现不能蹚水过去,便朝庙里看了看,随即将庙里的大王像搬出来,横架在沟上,当了独木桥,然后踏着大王像走过河沟,扬长而去。接着又来了一个人,见到刚才的情形,连声叹息说:“真不像话!对神像这般糟蹋,简直是亵渎神灵!”说着,便将神像扶起来,用自己的衣服擦掉上边的泥土,然后恭恭敬敬地捧回到庙里的宝座上,并对着神像叩拜了两次,才起身离去。

过了一会儿,艾子听见庙里的小鬼说:“大王,您是这庙里的神,享受着附近百姓的供奉和朝拜,今天反遭不信神的人侮辱,为什么不降灾祸给予他惩罚呢?”大王说:“要降灾祸的话,应当降灾祸于后来的那个人。”小鬼听了很奇怪,又问:“先来的那个人用脚踩了大王,没有比这更大的侮辱了,却不降灾祸于他。后来的那个人那么尊敬大王,反而要遭祸,这是为什么呢?”大王说:“先来的那个人根本不信神,我有什么办法降灾祸给他呢!”艾子听后在心里说:“真是鬼怕不信邪的人呀!”

7 翻译文言文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子。

他的祖先隋末因为犯罪迁徙到西域,神龙初才回来,客居在巴西。李白出生时,他的母亲梦到长庚星,因此用来给他命名。

十岁,通读诗书。长大后隐居在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苏頲是益州长史,见到李白,十分惊讶,说:“他是天才,小的时候多好好教育他,长大比得上蔺相如了。” 但是他却喜欢交际,击剑,轻财重施。

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

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

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你要的到上面为止 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

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

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

其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

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浔阳(今江西九江)。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②不应。

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新唐书李白传》) 注解(1)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 ,唐玄宗二年追谥。

(2)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子。

他的祖先隋末因为犯罪迁徙到西域,神龙初才回来,客居在巴西。李白出生时,他的母亲梦到长庚星,因此用来给他命名。

十岁,通读诗书。长大后隐居在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苏頲是益州长史,见到李白,十分惊讶,说:“他是天才,小的时候多好好教育他,长大比得上蔺相如了。” 但是他却喜欢交际,击剑,轻财重施。

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

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应该说,起初李隆基与姑母太平公主的关系是很好的,他们曾经是一根绳索上的两个蚂蚱,命运相连,并没有什么利害冲突,并在诛杀韦后一党的六月政变过程中,

彼此支持,互相配合。但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英勇的李隆基如果成为皇帝,太平公主又如何背后操纵权柄?当两人共同的敌人消失后,姑侄间的争斗就不可避免

了。

  太子隆基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嫡孙。不过,他出生时,高宗已经谢世,大唐王室正处

于皇位争夺最激烈的时期。李隆基出生的前一年(684),父亲李旦被皇太后武则天立为皇帝,是为唐睿宗。6年之后,武则天亲自君临天下,宣布将睿宗李旦降

为皇嗣,改唐为周,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从此,李旦一家虽身居皇宫,但作为废帝,时刻都有性命之忧。因此,李隆基最初所经历的,并不是与生俱来、恩宠皆重的

王子生活,相反却时时要为父亲一族的生死存亡和自身的命运担忧。李隆基自幼似乎比其他的同龄人更为成熟,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更强

  据史书记

载,李隆基7岁那年,有一次在官属拥扶下,到朝堂拜见祖母武则天,车骑“严整”,十分威风。当时担任宫中禁卫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是

武则天的伯父武士逸之孙。武懿宗“忌上(玄宗)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大声训斥李隆基的骑士护卫,以此来羞辱李隆基。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

“这里是我家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的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

小孙子备加喜爱。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李隆基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

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自比于曹操,在宫里自称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阿瞒”二字多少也可以反映出他忍辱负

重、力避是非的心态。他在身处逆境时善于韬光养晦,躲过了武则天对李唐宗室的严酷迫害,即使在中宗在位时,他也十分谨慎。其实,他自幼饱读诗书,聪慧过

人,又兼性格英武,胸怀大志。平时,他显得好像迷恋于声色犬马,实际上处处留心朝廷的动静。

  李隆基17岁时,跟随祖母来到长安,耳闻目睹西京的风物,更加培植了他对李唐祖宗功业的感情。初涉政坛,耳濡目染宫廷政治斗争的残酷与复杂,使他增长了政治斗争的见识,丰富了对国家政务的阅历。

 

 李隆基从武则天身上,无论从正面还是从反面,都学到了许多东西,使得他后来调整统治政策时,吸取了其祖母的统治经验和教训,这也为“开元盛世”奠定了一

个重要条件。武则天对自己的政敌斩尽杀绝的做法,坚定了李隆基对自己的政敌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的指导思想,这些都在以后他铲除韦后集团,消灭太平公主奸党

的斗争中表现出来。

  如果说,在少年时期,李隆基介入政治主要是由于受父亲地位的影响,那么,到青年时期,政治的影响就不再限于父亲地位

的变化了,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五王政变”(即逼武则天退位的神龙政变,因政变发起者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喡、袁恕己五人后被封为玉,所以

又称为“五王政变”)。

  长安三年(703),李隆基跟随祖母武则天又回到了东都洛阳。就在次年,李隆基21岁,“五王政变”爆发。在

“五王政变”时,相王府肯定介入其中,李隆基作为相王府的重要成员,即使没有确凿的史料证明李隆基也“从相王统率南衙兵仗”,但他也肯定目睹了政变过程。

应当说,“五王政变”形成了他以后处理类似问题的基本准则

  早在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时,李隆基被升为卫尉少卿之职,主要掌管武库

兵器及守卫宫门的官属,这也是个有权支配禁军的要职。于是李隆基利用职务之便,与禁军“万骑”中的一些人有了频繁的往来。李隆基从唐朝宫廷的三次政变中吸

取到一个最根本的经验,那就是必须有禁军的支持,才有胜利的希望。

  在中宗景龙四年(710)以前,唐朝宫廷共发生三次政变,两次成功,

一次失败。第一次是武德九年(626),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他事先收买了北门军中郎将常何,先发制人,得到北门军的全力支持才取得胜利。

第二次是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等五人发动的诛灭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的政变,这次政变因为有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亲自参与行动,从而取得胜

利。第三次政变是神龙三年(707),太子李重俊的政变,虽然得到羽林将领的合作,但对羽林军内部工作做得少,而且准备仓促,给了中宗煽动的机会,致使羽

林军下层人士倒戈。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李隆基了解到争取羽林军“万骑”支持的重要性。

  “万骑”是唐代皇帝的侍卫亲军,初创于太宗初

年,从太宗率领的直系军队中选出一批骁勇善战之士,开始只有百人左右,谓之“百骑”,“百骑”的兵士穿着画有兽纹的衣衫,使用绘有豹形斑纹的马鞍;到武则

天时,逐渐加人,谓之“千骑”,分别隶属于左右羽林营;中宗时,又称为“万骑”,人数更加众多。设置了果毅,由葛福顺、陈玄礼等人担任,以统率这支亲军。

李隆基虽为郡王,却懂得礼贤纳士,他从不以王爷身份压人,得到了万骑果毅葛福顺、陈玄礼等人的认可。这些人经常接受邀请到王府参加宴会,也得到许多赠送的

财物。

  李隆基在做了三年的卫尉少卿之后,于景龙二年(708)四月,受太子李重俊叛乱的牵连,被降职任命为潞州别驾。别驾即是州的副长官,主管一州的兵马事。

 

 景龙三年(709)中宗冬至祭天,是中宗复位之后三年来的第一次,因此十分隆重。朝廷中的文武百官、皇室成员以及分封在外地的诸王都要回京参加,李隆基

兄弟也被召回京师。大典之后,李隆基留在了长安,居于隆庆坊。这一年他25岁。李隆基住在长安之后,对朝廷的形势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看出一场政治变乱

将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他加强活动,进一步搜罗有用的人才,加强自己的力量。李隆基首先找到了前朝邑县尉刘幽求,此人极富谋略,在张柬

之等人发动神龙兵变时,他就建议除掉武三思,但桓彦范不听,结果都被武党害死。李隆基结识刘幽求之后,便积极与他商讨大计。另外,李隆基还争取到了尚衣奉

御王崇晔、西京苑总监钟绍京等人,这些人均是皇宫中下层但有实权的人物。王崇晔掌管皇室的服装和车马,清楚皇宫内的动静;钟绍京是皇宫内苑的总监,对宫内

门庭道路十分熟悉,具有出人禁宫的方便条件,而其手下的亲信丁匠百余人,则成为临淄王私自招募的武装

  李隆基在做卫尉少卿时,就已开始

与“万骑”中的中下层官员结识相交。此次回住长安,更是诚心接纳,积极拉拢。这时候,韦后的失误给临淄王创造了机会。韦后早已意识到禁军地位重要,在中宗

时已加强了对禁军“万骑”的控制,将羽林军的领导权交给了亲信韦播等人,并且还把持了长安城的警卫防务。韦后的措施引起了“万骑”的不满,韦播等人为了树

威,更是冷酷严峻,兵士常遭痛责处罚,从而激化了矛盾。李隆基乘机劝诱万骑果毅葛福顺、陈玄礼等人参加谋划,以图消灭韦党。这些人的支持和参与,为李隆基

的政变成功提供了保证。

  当中宗突然去世、韦后临朝称制的消息传来时,李隆基感到自己的机会到了。他发动兵变诛杀了韦后,这是他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参与政变,做得相当成功。

  真实关系

  在一些传闻中,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关系很微妙,他们之间的情感好像不只是姑侄这么简单,还掺杂了一些爱情。

 

 但传闻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在历史上,由于唐朝风气开放的缘故,又因为武则天的家族的确比较特殊——不太在乎伦理,**之爱比比皆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可

以和外孙子贺兰敏之私通;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在丈夫死后和妹夫(即唐高宗)私通,并把自己的女儿也送进宫,侍奉舅舅(即唐高宗);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

表嫂(或表弟妹)韦皇后私通。但从史料中还没有寻到太平公主和侄儿李隆基之间情感纠葛的一丝痕迹,不过,他们围着权力而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却是真实的。

 

 从唐睿宗立李隆基为皇太子后,争斗就开始了。唐睿宗重新称帝后,首先遇到的是如何确定太子的问题。李隆基在兄弟排行中是第三,所以小名“三郎”,睿宗李

且的长子乃是宋王李成器,后来他改名为李宪。睿宗即位后,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太子应该是李宪,而不是三子李隆基。但李隆基作为政变的主谋者,他的功劳

是其他人无法相比的。当时,诸王和公卿大臣们“亦言平王(隆基)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李宪的性格颇肖其父,厌薄权位,不以万乘为贵,他认为父亲得天下

都是弟弟李隆基的功劳,便坚决让出皇太子的位子,而且一生小心谨慎,没有可指摘的过失,李隆基对哥哥既敬重,又感激。李隆基的父亲唐睿宗于是立李隆基为太

子。后来李宪死后,李隆基对群臣说:“我的天下是哥哥让给我的,一般的谥号不足以说明我对哥哥的感情。”便给李宪加谥号为“让皇帝”。

  

唐睿宗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以功业为首,选择三子作为皇太子,得到大臣包括宗室和太平公主的一致赞同。当时政局形势,只能是睿宗当皇帝、隆基当太子,太

平公主绝对不可能萌发当皇帝的意愿,哪怕是一时的闪念。但她自恃功高,以为自已支持过隆基,而太子年仅26岁,没有多少从政经验,总会依照她的意图办事。

但是,过了几个月,她就觉得不对了。皇太子是很精明的,自有一套政治主张,绝不会屈居于姑母之下。拥护太子的一批大臣如姚祟、宋璟等,纷纷以革除“弊政”

的姿态活动在政治舞台上。他们认为过去的朝政被外戚和诸公主干预得太厉害,强烈要求革除这种弊政,这样就不得不触犯太平公主的私利。从此,太平公主就把太

子李隆基看成了自己政治上的对手,很想利用自己的权势换一个容易控制的人取代他

  李隆基当太子不到4个月,“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蜚语就传播起来了。制造这种舆论的不是李隆基的长兄李成器,而是姑母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私下挑动李成器说:“废太子,以尔代之。”李成器并没有个人的政治野心,他立刻把公主的原话向李隆基说了。太平公主又召集宰相要求将太子换掉,

甚至亲自拦住上朝的宰相,要求他们废立太子。据史书记载,景云二年(711)正月,“公主又尝乘辇邀宰相于光范门内,讽以易置东宫,众皆失色”。光范门是

宰相们到中书省的通道,公主于此露骨地宣称废黜太子,不能不令人吃惊。当时,宰相有姚祟、宋璟、郭元振、张说等,都是太子的支持者。被邀的是哪几位,不得

而知。但宋璟肯定在场,他当面抗争说:东宫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有此议!”这番严正的驳斥,使太平公主无言对答。

  在大造舆论声势的同时,太平公主也在不断扩充势力,她的支持者窦怀贞、萧至忠、崔湜等都担任要职。史称:“公主所欲,上无不听,目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有人甚至说:“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

  面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结党营私活动,李隆基深感不安,姑侄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李隆基的支持者,后来玄宗朝著名的贤相——宋璟和姚崇为巩固太子地位,秘密地向睿宗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请出宋王李成器和豳王李守礼(高宗长孙)为刺史,使之离开京师。第二,以隆基两个弟弟,即歧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为左右率以事太子”。第三,将

太平公主及其丈夫武攸暨安置于东都洛阳。把李成器等外任刺史,又将公主等安置东都,这样就从组织上拆散他们的联系。至于歧王和薛王,当然没有争太子的资

格,但是,他们身为左、右羽林大将军,执掌禁军,如果一旦为公主集团所利用,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宋璟和姚祟提出让歧王与薛王分别为东宫左、右卫

率,掌管东宫兵仗羽卫之政令,“以事太子”,目的是为了把太子和两个弟弟的势力集结一起,巩固东宫的实力地位。

  睿宗基本上采纳了二人的建议,宣布以李成器为同州刺史、李守礼为豳州刺史,以李隆范和李隆业为左、右卫率。不过,睿宗认为:“肤更无兄弟,唯太平一妹,岂可远置东都!”所以宣布公主就近于蒲州安置。蒲州即今山西永济,比东都洛阳近便些

 

 太平公主得知把她安置在蒲州是姚祟和宋璟出的主意,非常愤怒,便去东宫责备李隆基。李隆基很恐惧,于是以退为进,主动奏请加罪于姚、宋,说他们“离间骨

肉”,并表白自己并没有“离间骨肉”之心。后来,姚崇、宋璟被贬。不过,公主仍被安置于蒲州,离开了京师。而歧王和薛王按原计划任命为东宫左、右卫率,

“以事太子”,这对于后来消灭公主势力起了重要的作用。

  “太极”睿宗 有人说:“唐睿宗时政治的焦点,是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争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须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势力。”此话有一定的道理。

 

 太平公主因参与诛韦党、拥立睿宗有功,食封共计一万户,其子祟简、祟敏和崇行三人,加封为异姓王,祟行被封为国子监祭酒,四人九卿三品。于是,便出现了

太平公主权倾朝野的局面,公主每次面陈奏事,皆被睿宗应允。无论是荐人任官,还是调动将相大臣,睿宗皆以太平公主之言为准,即使她不在朝堂听事,也要求宰

相去公主府奏事。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均言公主“权移人主”。

  睿宗李旦主观上并不想做一个听命于人的皇帝,但是,他没有公开参与李隆基

的兵变的事实,使他自登基之日起便处于被动的境地。睿宗李旦的这次复位,主要得力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是他们共同策划,一起发动的兵变才诛灭了韦后集团。

整个过程睿宗没有参与,至少他没有公开站出来支持这次政变。这使得李旦从开始做皇帝时便挺不直腰杆,说话行事无法理直气壮。由于兵变是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两支力量联合发动的,所以兵变之后,这两支政治势力便占据了朝廷官员的绝大部分。两派力量各为其主,势力均衡,只剩睿宗李旦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属于自己的

亲信力量。不得已,李且只有凡事仰仗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妹妹,听从他们的意见行事,力图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搞势力平衡。唐容宗在公主和皇太子之间,看

似耍太极功夫,遇事迁就,采取不偏不倚、摆平两方的平衡政策,其实刚开始是倾向于公主的。

  由于公主的特殊功勋与地位,加上她“沉断有

谋”,善弄权略,议政处事能力超过哥哥睿宗,所以睿宗即位后,经常与太平公主商议国事据记载,每当宰相奏事,睿宗总是问:“与太平(公主)议否?”又问:

“与三郎(太子)议否?”这里,一先一后,固然是照顾到辈分高低,但实质上反映了公主议政权力是在太子之上,睿宗听取意见时,相比较而言,不是偏向太子,

而是偏向公主,这就为宫廷内争煽了一把火。

  睿宗的太极功夫是希望能够在儿子和妹妹之间找到政治合作的共同点,希望彼此能够平和相处,他

在这年五月把“太极”年号改为“延和”,其实已经隐隐约约表达了这样的期盼。然而,政治斗争的法则使他的这一追求化为泡影。由于睿宗对太平公主的支持,使

皇太子在当时的政局中处境不安

  随着宫延内争的激化,唐睿宗夹在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两大政治势力之间也比较难受,终于萌发了不愿

意当皇帝的念头。景云二年(711)二月初二,睿宗命太子监国,多少包含有要传位的意思。仅仅过了两个月,趁太平公主在蒲州,睿宗欲传位于皇太子。他召集

三品以上大臣商量,说:“朕生性淡泊,并不以至尊皇位为贵。从前为皇嗣时,让位于中宗。今欲传位太子,卿等以为如何?”所谓“生性淡泊”,实际上反映了睿

宗面对矛盾而束手无策的心情。既然无法调解,也就想传位太子,以免引起新的争斗。

  消息一经传出,无论是公主集团还是太子集闭郁惊讶不

已,谁都料不到即位仅10个月的睿宗就公开声称要传位了。太平公主远在蒲州,属于公主集团的殿中侍御史和逢尧立即对睿宗说:“陛下春秋未高,方为四海所依

仰,岂得遽尔?”睿宗时年半百,不算高寿,照正常的情况,传位确实早了一些。李隆基为了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立刻叫自己的老师李景伯上疏推辞,甚至连监国

也要让掉。他还奏请召太平公主还京,得到睿宗的同意。彼此对立的两个集团,出于各自利害关系的考虑,竟在传位问题上都持否定的态度。睿宗只好打消自己的主

意,暂时不提“传位”的事了。

  一年半后,即延和元年(712)七月,天象出现了异常。作为太子对头的太平公主一党借术士之口向睿宗报

告:“根据天象,彗星出现预示除旧布新。帝座及前星有灾,这显示皇太子合做天子,不合更居东宫。”太平公主及其党人这样做是真的想太子李隆基当皇帝吗?当

然不是,显然是在制造李隆基要抢先夺位的流言蜚语,挑拨睿宗与太子之间的关系。谁知,太平公主弄巧成拙,睿宗竟然决心“传位避灾”。任凭太平公主苦苦劝

谏,睿宗就是不为所动。碍于嫡长子的舆论,李隆基心中总有本不该立为嗣的隐痛,又迫于公主集团的压力,他总是诚惶诚恐的。李隆基不懂父亲此次为什么如此坚

决,入宫觐见,连连叩头,请求父亲睿宗皇帝给他个说法。睿宗说:“你诛凶定乱,能安我宗庙社稷。现天意人事,都已成熟了,不必疑虑!”甚至把话都说绝了:

“你若能尽孝心,现在机会来了,何必一定要等到柩前即位呢!”睿宗向太子表达了自己坚决传位的意愿,李隆基无可奈何,流涕而出。睿宗为了求得政治的稳定,

便以让位终结了自己这次短暂的帝王生涯。

  太平公主既然阻止不了传位,又另出计策,提出让睿宗“自总大政”,希望架空28岁的新皇帝。唐

睿宗的让位实际上是抛弃了太平公主,现在他当然就不能不考虑太平公主的意见。于是,睿宗又一次搞他的政治平衡。他说自己传位以后要不忘国家,表示仍然过问

军国大政,尤其是三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和重大的刑狱,要与李隆基共同兼理。到这年的八月初三日庚子,睿宗举行了正式传位的大典,他被尊称为太上皇,自称曰

朕,发布政令日诰、令。新君李隆基即位,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自称曰予,处理政事的文件格式叫做制、敕。父子不同的是,睿宗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

群臣的朝贺,而玄宗李隆基则每天在武德殿上朝,处理政事。

  世上无绝对的平衡。唐睿宗的平衡政策和太极功夫并没有让双方矛盾缓和下来,反而愈演愈烈,睿宗的这次传位给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的政局埋了了隐患。

时间:一个星期二的晚自习

地点:跃华学校六年级班

人物:李老师:六年级的班主任

李小毛:一个富商的孩子;

张冬冬:父母离异,母亲靠开小商店供其上学 (晚自习前,教室里同学们都在准备着学习用具。这时候,一同学提着蛋糕走进来)

幕起

生甲:李小毛,你爸爸给你送生日蛋糕来啦!

小毛:(高兴得跳离桌子)我爸爸呢?(边接蛋糕边问)

生甲:送到门口就走了。

小毛:他没说些什么吗?(急切地问)

生甲:没有。(小毛悻悻离开)

生甲:张冬冬,今天你不是也过生日吗?你妈妈为什么没有给你送蛋糕来呢?(对着冬冬)

冬冬:(没等同学把话说完)别说了!我恨死她了!说好了要送蛋糕来的嘛!(爬在桌子上抽泣,其他同学惊诧的望着他离开了。这时老师拿着教参走进教室)

老师:上课!

生1:起立!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一下上一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生2:老师,张冬冬哭了。(指着张冬冬)

老师:(关切的走过去,抚摸着冬冬的头)冬冬,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张冬冬跟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大声哭起来。)

生1:老师,他不是身体不舒服,今天他过生日,他妈妈没有给她送生日蛋糕来,所以他就哭了。

小毛:老师,我爸爸给我送蛋糕来了,我跟张冬冬一块儿过生日吧!(提着蛋糕走过来)

全班同学:对!对!对!我们全班给他们两个过生日。(齐唱《生日快乐歌》)

生甲:老时,给他们唱首歌,祝福他们生日快乐,学习进步。

生1:我来伴舞。(歌舞起)

生2:我在给你们俩个写副对联(书法展示)

冬冬:(破涕为笑)我从小也没有过过这么有意义的生日,今天我真高兴!

小毛:我也是!(小毛冬冬手拉手)

老师:(手拿一封信走向冬冬)冬冬,其实你妈妈没有忘记你的生日,你看!这是她昨天寄来的信,我本来想晚自习后给你个惊喜的,你看看吧!(东东拆信读)

冬冬:(面对观众,声音可以来自话外)

东东:

你收到妈妈的信的时候,我想应该是你生日的那天了。首先祝你生日快乐,我说过要给你送你最喜欢的生日蛋糕的,可是这几天妈妈感冒了,出不了门,没办法给你送去,等到星期天你回来的时候,我会给你准备一个最大的蛋糕等着你。天冷了,你要多加点儿衣服啊,妈妈不在你身边要学会照顾自己……(响起《母亲》音乐,东东哭了)

老师:东东,你妈妈并没有忘记你的生日,前天她打电话了解你学习情况的时候,病得下不了床,她怕耽误你学习不让我告诉你……(东东抢过话去)

冬冬:老师,您别说了!我知道我错了!(面对观众)妈妈,我错怪您了!

妈妈,是您养育了我,给了我生命和无限的爱,我却从来都没有理解过您;

妈妈,是您为了不让我受委屈,用自己柔弱却坚强的身躯支撑着我们这个不完整的家;

妈妈,是您用开店赚来的有限的积蓄供我上最好的学校,受最好的教育;

然而,一直以来我都不曾理解过您的苦衷。记得那次我考试成绩很差,您只是叹了口气,我便摔门而去,还得您找了我半天。今天,我过生日了,人家说:孩儿的生日,娘的苦日。时至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想起您为我操劳而变白的银丝,想到您在病床上还惦记着儿子的生日,我才懂得了,懂得了一位母亲的爱!一位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泣不成声)

老师:是啊!孩儿的生日,娘的苦日。老师为你的理解而高兴,为你的孝心而感动!(对观众)来!不哭了,孩子,我们吃蛋糕!(拉着冬冬的手)

生1:老师,李小毛又哭了。(一学生过来报告)

老师:小毛,你又怎么了?你爸爸不是给你送了蛋糕来了吗?

小毛:是的,我的爸爸是给我送了蛋糕来,我每年过生日都有蛋糕吃,可是,可是他们从来都不曾想过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光有蛋糕就够了吗?(向观众)

老师:是啊!光有蛋糕就够了吗?……(向观众)

还有2个

新生:“(从台边走出,像是在闲逛)我是##级新生,方年16,未婚。本人才高八斗,气宇轩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今天忽闻我学学生会要招收新生做干部,本来对做官是毫无兴趣,但听说做个学生会干部还挺威风的?就去看看吧!”

(摇晃到学生会)

新生: “哗! 一进门就是就是学习部,我们学校果然还是以学习为主啊!”

学干部:(新生刚一进门就碰到了学习部部长,只见她手捧诗集在那边充满感情的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汗!!!!!)

新生:(鼓掌走向他,当然是用拍马屁的语气说了)“想必这位一定就是学习部部长吧!小生拜见!!”(两手作揖)

学干部:“哦,没错,鄙人正是号称会聚全校最顶尖的学习骨干分子的学习部部长!(洋洋自得)不知这位兄台有何贵干?”

新生:“我是来学生会应聘做干部的,刚一进来就是你们学习部,而且被您的嗓音给吸引,所以就先来你们这个部门应聘吧!不知道做干部有什么条件吗?”

学干部:“讫敢讫敢!兄台果然好志向,要说条件吗谈不上,到是需要些基本的东西。”(申出手正反看了下)

新生:“什么东西?”(一脸好奇,看向她的手)

学干部:“(面对观众)比如呢,学习成绩要在全校排名前十,其实我是全年级第一,所以就对你们放宽要求了,这是最重要的;(吹了下手指甲)然后呢要会一样乐器,比如钢琴或笛子,我可是会三种乐器的哦!(转向新生,看着他还在,又转向观众)所以就对你们放宽要求了;当然还有像我一样的艺术欣赏能力,(新生一听这个马上呕吐状,跑下了台)没必要像我这么诗情画意,但要有和我一样的嗜好。最后就是……咦?人呢?”

(没等他说完,新生竟然已经不知所踪了)

学干部:“怎么现在的同学都这么没耐心啊,算了,(朗诵的语气)就算部里就我一人,我也能撑起一片天空!我实在是太有诗意了!!!HOHOHO!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朗读着走下舞台)

新生:“(跑上来面对观众)哇!没想到学习部居然有这么一个自恋狂啊,被选上的话不就惨了!去别的部吧。咦?学生会竟然有个女生部?不知道这个部跟MM关系密不密切?”(出现一种比较*荡的表情)

女干部:(看到有人在门外,就走了出来询问)“这位同学有什么能帮你的吗?我是学生会女生部部长。”

新生:“(小声拖长音)哇!女生部果然暗藏美女。啊,大姐,我是来应聘学生会干部的。”

女干部:“哦,欢迎欢迎,请问你想应聘哪个部门的干部呢?”

新生:“这个吗哎!就你们女生部吧!”

女干部:(面对观众)“啊?可是我们女生部从来就没有收过男干部呢?因为许多工作我们部都是以女同学为核心展开的,都是为了让女生有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你一个男生”

新生(抓狂,突然想开):“大姐,此言差矣!古有商鞅变法,今有美国攻打伊拉克,凡事都有例外,凡事都求创新。我对女生总是怀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女生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女生的心事(作妩媚状),就是我的心事,大姐!为了我校几百名女生的幸福,您,就让我加入女生部吧”(单膝下跪,要果断)

女干部:“好好好,I服了YOU,我们部就破例收下你这名男干部吧。那你现在就跟我去解决一个紧急的女生问题”

新生:“哦?什么问题呢?”

女干部:“唉,我们女生虽然平时爱说爱笑,(台边出现两个女生说笑的画面)但有时也闹点小矛盾,这不,高二的两位女生就因为一点小事现在吵了起来”(开始吵架,别发出声音,但要表现的激烈点,是突然发生的)

新生:“哎,不就是女孩子吵架嘛?我这就去摆平”(刚想走,被拉了回来)

女干部:“等等你有所不知,我们女生的问题说小能小,说大能大,如果你处理不好,她们可能会"

新生(害怕状):“会会怎么样”(一同看向台边的两位女生)

女干部:“抓你头发(新生配合作抱头状),勾你鼻孔(捂住鼻子),撕烂你衣服”(这时台边的二人,女干部说什么她们就照着做什么,制造笑料)

新生:“(双手挡住胸部)哗!非礼!!”

女干部:“你怕了??”

新生:“啊不是不是我这件衣服是美特斯邦威的,这个问题吗,不适合我这样一个男生,还是留给你们女生自己解决吧!我先走了”

女干部:“喂!别走啊!我们女生需要你”(追着新生下台,快要到台边时回来,对着观众说:“哎,还是我自己去解决女生问题吧!”说着就走了过去和那二个女生说了几句话后三人一同下台)

新生:(又一次跑上舞台)“这些女生真是麻烦!算了,再去其他部瞧瞧。”

劳干部:(从另一侧出现)“唉”

新生:“咦?这位大哥为何哀声叹气?莫非也是为了女生问题?”

劳干部:“哦!不是不是,我是劳生部部长。(对向观众)使大家在一个优雅的校园中生活,在一个明亮干净的教室中学习,在一个整洁的宿舍中休息,这一直是我们劳生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半天没回过神,然后刷的一下冲着新生)请问你是”

新生:“(往后退了一步)久久仰劳生部大名,小弟今天就是冲着劳生部干部一职而来”

劳干部:“好!你马上跟我走!”(拉起新生边走边说)

新生:“走?去哪?”

劳干部:“饭堂!”

新生:“(激动)饭堂!(往前走了一段对着观众小声说)喔,劳生部就是劳生部!凡事饭桌上谈!够气派!(停了下来握住劳干部的手)大哥!我跟定你了不过?现在好象还没有到吃饭时间呢?迟点好吧?”

劳部长:“唉,哪里是去吃饭啊!我们这是去为同学们反映一下对饭堂的意见。”

新生:“什么意见啊?”

劳部长:“你是新生,你可能没有发觉。我问你,你去饭堂打饭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服务员给你挠饭或菜的时候,手是不是老这样,抖抖抖抖的”

新生:“(冥思一会儿)恩好象有这么回事。”

劳部长:“这就对了,她每那么抖一抖,就少了那么一、两块肉了。”(数者掉下来的肉,很心疼的样子)(汗!!!!!!!)

新生:“(无所谓)啊?不就是一、两块肉而已吗?”

劳部长:“同学!(严肃)这你就不懂啦!我们每人都少那么一、两块肉,我们几千名学生加起来,那就是一头肥猪啦!”(做了一个抱猪的动作)

新生:“啊??!!!对不起,讨价还价我不在行,你还是自己去吧”

劳部长:“哎!你别走啊?同学”(追着下台)

新生:“(汗!!!!!)(又一次上台对向观众)(这已经第几次了!!!)劳生部原来都是一群小气包!这个部不进也罢。咦?前面这两个男的气概不凡,想必有点来头!(跑上去挡在前面)这两位英雄,小生拜见。”

治部长:“噢,我是治保部部长,他是我的助理。看样子,你是新生吧?我们治保部是协作学院保卫部门搞好学校的治安保卫工作。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新生:“不不,我,我是想来应聘治保部干部的”

(电话声突然响起,助理接起电话交给部长嘴里说“部长,您的电话!”)

治部长:“喔,你先等一下,我去接个电话。喂?对啊,这里是治保部,有什么情况吗?(新生好奇偷偷接近听内容)什么?有两个毒贩流串到了我们市?在途中已经造成九死一伤!(新生表情吃惊)什么?有可能躲到了我们学校!!(新生表情僵硬)好好,你们通知一下其他部门,我哦,我这里刚招收了一个新干部,我马上就叫他去!(新生落慌而逃)你们等一会。咦??人怎么不见了”

新生:“(超级汗!!!!!!!又一次的跑了上来,要气嘘嘘)好险!好险!想不到加入治保部还会有生命危险(看见一男生走进学生会)同学!同学!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想去应聘学生会干部?我劝你还是不要去啦!学生会里净是些怪人,不是三八,就是小气,外加一个自恋狂!对了,还有生命危险呢!!听我的,别去!别去!”(这时四个部长轮流上台走向主席打招呼,然后瞪新生一眼下台,躲在一旁偷听,新生没听到一次主席就往下面弯腰,直到一手撑地)

新生:“啊??主主席??”

主席:(主席把他扶起)“恩,同学,你好,我忘了和你自我介绍了,我就是这界的学生会主席。你刚才说得一点都没有错,我们学生会干部做的的确就是一些苦差事,但只要是能为同学们服务的,能帮助同学们的,无论多苦、多累的事,我们都会去干!(躲在一旁的四个人跑出来鼓掌,随着主席一句“我还没说完呢”又跑了下去)你如果只是为了过把官瘾,又怕辛苦,我劝你还是别进学生会了吧。”

新生:“主席,您说得很对,与刚才各个干部想比,(看了看台边)我才发现自己的自私和渺小。我回去后一定好好改正,向他们学习!(深情地)曾经有过N次机会让我加入学生会,我没有去珍惜,(突然一学生跑上来递给他一张餐巾纸,新生接过后拧了拧鼻涕说了句谢谢还给了学生,那位学生表情憎恶的看了新生)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去应聘(停顿下)学生会主席部!!”

主席:“天哪!”(吓呆,四人一同上台扶助主席,全体定格)

考试疯云(校园小品)

人物:小艾,小伍,小玲,老师

场景:教室

内容:

小玲趴在桌上睡觉。

小艾丢了本书在旁边,出去。

小伍进来,坐在小艾的位置上。

小艾(进来):唉,哥们儿,真是莫名其妙,是不是在搞笑,难道你没看到,这个座我已经占了!

小伍:丁是丁,卯是卯,其实我占的比你早!

小艾:我一大早就来了,咋没看见你呢?

小伍:我昨天晚上占的。

小艾:最后一排是我的专利!为了它,我每天早早地起了床,抢破了头,血直流,这个位置不能丢!

小伍:最后一排是我的骄傲,风水宝地这边独好。要想把我从这赶跑(小艾:——咋地?)劝你趁早拉倒!

小玲醒来:吵什么吵什么吵?

一大早就在这么神圣的教室里吵架,浪费大好青春!

知道你们犯了什么错误吗?啊?

小艾:知道。

小伍:我们不吵了。

小玲:你们最不可原谅的是——把我吵醒了!

小艾坐在小玲前面。

小艾:最后一声得,还是发扬风格。哥们,考试照着我点!

小伍:啊?今天考试啊?

小玲:可不?我今天手都麻了!

小艾:吓的噢?

小伍:睡觉睡的吧?

小玲:都不对!打小草累的!

小艾:哎,想我昨晚点灯熬油地折腾了大半夜呀!

小伍:哎呀,发奋学习了?

小玲:你也打小草?

小艾:哪呀,我在想考试的策略!

小伍、小玲凑过去:想到什么

小艾狂笑:告诉你们,这招绝了!

小伍、小玲:快说啊!

小艾:照书抄——(拿起书)

小玲:去死!

小伍:是个好主意!我咋没想到呢?

小玲:得了吧。你这也叫绝招?

哎,为了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我给你们出道幽默智力题儿。

小艾、小伍不理她。

小玲:说,考试答卷分几步?

小艾、小伍凑过去:几步?

小玲:分三步!

第一步:把名字写上。(两人点头)

第二步:把题目看一遍!(两人点头)

第三步:——把卷纸交上去!

小艾:交白卷哦!

小伍:什么破题啊?

小玲:我再给你们出一道题儿;说,今天考试了,谁没来?

小艾:今天考试谁能不来?小玲?

小玲:我不在呢么!

小艾:看看四周,小伍?

小伍:在呢!

小艾:啊!我知道了——小艾!

小伍:你是白来了!来了跟没来还不一个结果!

小玲:答,老师呗!还没来呢!

老师走进来。

三人吓一跳:来啦?怎么说不来就来了呢?哎呀!(吵闹)

老师:叫什么?癞蛤蟆进来了哦?

三人笑。

老师:严肃点!这考试呢!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这年头最重要的是什么?——分数!分分分,你们的命根!(邪笑)考考考,俺们的法宝!

小艾:抄抄抄,咱们的绝招!

老师:快发卷纸!考试了也不早点来,这都几点了!考试都开始了半小时才来!干什么去了啊?

发卷。

老师:考试时间共两小时!不超过一小时不许交卷!想答卷的同学请拿起笔,不想答卷的同学请原地休息。想上厕所的同学——请约束好自己!

小艾:我把老师好有一比,

他是耗子找猫当三陪——要求无理!

小玲:就是!难道他是传说中的说唱歌手,要不嘴里怎么就叨咕叨咕的没完?

老师:肃静!你们要比树还静!知不知道你们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比盐海重!

三人开抄。

老师:(指小艾)这位同学请不要抄了!

小伍、小玲:我没抄啊!

老师走到了小艾面前:同学,别抄了!

小艾:你怎么知道?我放在桌子里抄的!

老师:你桌子前面的板掉了,我都看见了!

小艾:(看了看)哎呀!真倒霉!

老师没收小艾的卷纸,小艾刚想站起来走。

老师:坐下!不到一小时不许出去!

老师走到小伍旁边,小伍把卷纸拿到桌里去抄。

老师:行了行了,别装了!

最看不起你们这些拿书作弊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你刚才怎么抄来的?这样?这样?

小伍:再低点再低点!

老师:(没收了小伍的卷纸)你也坐着反省一下,为什么拿书作弊?

小伍:也不想拿书啊!谁让我没像她(小玲)一样打好小草的!

小玲瞪大眼睛看着小伍。

老师:这就对了,下回记得打小草!我就喜欢这种用功的孩子。

老师:到点了!交卷。

收好卷纸。

老师:好。记得下午来考高数!(下)

小艾:啊!下午还考高数?

小玲:啊!!下午考高数!(拿起小草)刚才考了什么?

小伍:高……数?!那是什么树?

三人:研究下怎么打小草吧!

老师走进来(老师均由一人换装扮演即可)。

小艾:语文老师!

老师:小艾,你怎么写作文的!(卷纸给小艾)

小艾:怎么了?

老师:你读读。

小艾:《我的老师》,我的老师长了一张瓜子脸……

老师:等下,(拿出一大牌子,上写爪)你这是瓜子脸的瓜吗?你写来的是我的老师长了一张爪子脸!

小艾:老师,爪子脸也是脸,就不能凑合看吗?

老师:你接着读。

小艾:我的老师长的真漂亮,真漂亮,真漂亮呀真漂亮,真漂亮呀真漂亮……

老师:停!你写那么多真漂亮干吗?就这么一直写到了结尾!

小艾:老师,作文不是要求不能少于500字吗?

老师:那你就只写真漂亮?

小艾:不是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吗?这就是我的全部感情啊!

老师:哼哼,告诉你,你才496字!

小艾:哦!那再补一句:真漂亮啊!

老师:你看看你的古文翻译,触槐而死你怎么译的?

小艾:找棵老槐树上吊了!

老师:为什么是老槐树?你看你解释词语,解释逝世,你竟然写去死!

小艾:噢,我本想写死去的!

老师:(一脸无奈)你,你又挂了!

小艾: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都重修五次了!

老师:好吧,我就给你个机会。听说过疱丁解牛,游刃有余吧?你用游刃有余造个句子,对了我就给你过!

小艾:游——刃——有——鱼?!鱼……鱼,鱼在水里游,游刃有鱼……

老师:(笑了)恭喜你,获得了——

小艾:过了?

老师:(冷漠)第六次重修的机会。(下)

小玲、小伍:算了,快来研究高数小草吧。

老师进来。

小伍:哲学老师!

老师:小伍!

小伍:有!

老师:看看你的卷纸!

我的问题是:这就是问题,请作答。

你怎么答的?

小伍:这就是答案,请给分……不对吗?

老师:你这叫问题吗?

老师:你——好,下一道,

论述题:什么是勇气,你怎么没答?

小伍:我答了啊!

老师:就写了五个字!

小伍:(读)这就是勇气!没错啊!然后我下面的题都没答就交卷了,我把勇气解释的多好呀!

老师:你——你等着挂吧!

小伍:老师!再给我次机会吧!我挂了十五次啦!

老师:那我问你两个问题。就看你的造化了……

小伍:两道——太多了!

老师:好,第一题答对了!第二题你不答我也让你过,你有多少根头发?

小伍:如果我是秃子就好了。

老师:答啊!

小伍:123456789根!

老师:你怎么知道?

小伍:老师,第二题我可以不答!

老师:好!很好!非常好!拿着(递给一张纸)

小伍:这是——

老师:重修单!(下)

小玲、小艾:快来研究高数——

老师进来。

小玲:英语老师!(欲跑)

老师:小玲,跑什么呀?没吃早饭呀!

小玲:没吃——

老师:我看见你早上吃饭了呀!

小玲:——明天的早饭!

老师:小玲,看看卷纸,你这阅读理解没一个对的!你是不是根本没读就直接看题目选的?

小玲:不是!

老师:还敢狡辩!

小玲:我连题目都没看,直接看答案选的!

老师:还有你的作文!怎么看着眼熟?

小玲:能不眼熟吗?阅读理解每段第一句话拼起来的……

老师:小玲,你该觉悟了!你这次——

小玲:啊!老师,我都挂五、十五,不,五十次了!不能再挂了啊!

老师:不是我不给你过……这……比如,你能翻译出evening dress是什么意思吗?

(对观众)是晚礼服!

小玲看着小艾、小伍。

小艾:evening是晚上吧,最适合大游戏!

小伍:dress是衣服,MM总吵着买!

小玲:哦!老师,我知道了!是夜行衣!

老师摇摇头。(下)

小玲:不行,我得找老师去!你们俩慢慢研究吧!(下)

小艾:算了,小草打了

我找了好久

希望给个分 谢谢了

《马诗》系列古诗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以马喻人,来表现诗人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其中最代表性也最出名的是第五首,原诗如下: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赏析: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

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扩展资料:

李贺(791-817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

元和十二年(817年),因病辞去回昌谷英年早逝,年仅27岁。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李贺

原标题:萍水相逢,一曲英雄美人的乱世恋歌  ——后周太祖与柴皇后的江湖传奇

五代十国共53年,先后存在政权近二十个,最久的政权存在也不过二十多年,最短的只有两三年,是一个大乱世。所谓乱世,多以武力说了算,也只有武力说了算,乱世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绝对的安全感,管你帝王将相,或许明朝就命送黄泉,也无论贩夫走卒,或许他日就为一国之君。在乱世中,没有忠诚、不讲感情、哪有道义,谁手中有兵有地盘即是王,一切都充满了变数。

五代十国的政治舞台上出现过许许多多耀眼的明星,大家排着队一闪而过,过把瘾就死,大多都是武将。要是以儒家的标准去五代十国寻一个值得推崇的人物,那是寥寥无几的,朱温是个两面三刀的人、李存勖爱唱戏,石敬瑭是个卖国贼,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开国之君,其他人自不用说。乱世就是这样的弱肉强食,崇尚权力,只要能打下江山,管你什么德行,你做主,任你胡作非为。相比起来,后周太祖郭威以及继任的周世宗柴荣算是个异类。

周太祖郭威很小就为孤儿,是由普通士卒逐步成长为将领的,最终又成为了皇帝。五代十国不乏传奇人物,而郭威落魄时的贫贱程度,成功之路的坎坷恐怕是他人所不及的。在乱糟糟的乱世里,郭威算得上一个清廉贤德勤政爱民有为有志的好皇帝。

有一句话很俗,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站着一个女人,这在郭威身上也确是事实,一个孤独的人永远是成不了大事的,而一个男人如果有个能懂自己的贤内助,做什么事都是事半功倍的。柴皇后就是郭威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他最爱的女人,柴皇后既是郭威的妻子,更是他的人生导师。

没有柴皇后,就没有我郭威的一切。这是郭威称帝时,封死去的妻子为皇后时所说的话。他俩的爱情故事在乱世之中犹如一朵盛开不衰的璀璨之花,也是一曲英雄与美人的动人恋歌,他们二人和他们的爱情都堪称传奇!

一、英雄穷蹉跎,佳人深宫泣

五代的皇帝大多出生军旅世家,夺取天下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而郭威算得上是真正的白手起家。郭威的生父姓常,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后来改嫁顺州刺史郭简,郭威才改姓为郭。郭威三岁时,顺州被刘文恭攻破,郭简被杀,不久母亲也去世,郭威成了孤儿,被姨母收养。童年的郭威十分的贫苦,常给有钱人家做童工,以牧牛为生。

十八岁一成年,郭威就从了军,投潞州留守李继韬,为部下军卒。在当时,什么科举都是浮云,只有参军才有出路,才能吃饱饭。

因为自小无父母疼爱,也无人管制,郭威性情豪爽,果敢胆大,做事无拘无束,不计后果,有种年轻的冲劲,也有着年轻人的莽撞,经常会惹出点事端来。郭威还在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所以人们又叫他郭雀儿。李继韬却十分欣赏郭威,他见郭威勇武有力,身上有侠义之气,对他十分欣赏包容。初入行伍的郭威很是知足,尽心尽力为上司效命,报答知遇之恩,至于有什么“吞并四海,扫除六合”之志都纯属史家不负责任异想天开的胡扯。

其实所有人都是俗人,我们不应该指望没受过教育,性格又放荡的郭威有多高的觉悟,事实上他在从军之初算得上一个地地道道的军痞,只是他比起其他人来还保留了做人的良知和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也许是老天要给郭威一个教训,不久他就为自己的鲁莽收获了恶果。

一天,郭威喝了点酒,上街闲逛,看见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畏惧他。郭威看到这,气得咬牙切齿,借着酒劲,爱打抱不平的性格上来了。郭威醉醺醺地走到屠户面前,让他割肉,然后又找茬骂屠户。屠户知道郭威不是好惹的,也受不了气,最后扯开衣服指着肚子说:“有种你照这儿捅一刀啊!不然就别逞能做英雄,敢不敢!”血气方刚的郭威被激得青筋暴起,真的就操起刀一下就捅破了屠户的肚皮,顿时鲜血直流。这个经历简直就是《水浒传》里“鲁达三打镇关西”和“杨志斗杀牛二”的联合翻版,可能施耐庵也读过郭威的故事。郭威杀了人,一下子惊醒,吓得失了魂,但是他没有学鲁达一逃了之,而是学杨志乖乖认罪进了监狱。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过当时是乱世,地方长官有很大的自治权,李继韬佩服郭威的勇气和胆量,竟把他给放了。郭威感动得不得了,可潞州他是呆不下去了,只得开始他的流亡生涯。

从此,这个英武少年一人一刀寂寞地行走于江湖,不知前途,不知归期,孤独生活,风餐露宿,苦兮惨兮。而此时在洛阳的皇宫之中,有一绝代佳人,她虽不愁吃穿,但她心中的孤苦绝不亚于郭威,她就是柴家姑娘。

柴氏是邢州大户,世代望族,有钱有势,三年前,柴家姑娘被选入宫,伴在君王侧。当时中原是后唐统治,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个前后表现差异极大甚至称得上诡异的人,建国初期他纵横沙场,金钩铁马,真可谓是气吞万里如虎,可做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堕落,宠幸优伶,沉溺唱戏,不理朝政。柴家姑娘进宫三年,李存勖整天就知道和戏子厮混在一起,根本连见都没见过,柴家姑娘更谈不上承圣恩临幸了。

久困冷宫的女子大多都会顾影自怜,哀叹自己命运的不幸,祈祷有朝一日能够君王驾到,承蒙雨露。可柴家姑娘不同,她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有阅历,有见识,她并不为自己而叹,却为李存勖而叹,她耳闻李存勖的荒唐作为,早已认定后唐国不久矣,而大乱将至,更有英雄出。事实也的确如此,后唐发生了兵变,李嗣源杀入洛阳皇宫,李存勖在乱军之中战死。李嗣源杀了李存勖的皇后和子嗣,又大发善心地放了后宫无辜的女子,柴家姑娘也在其中之列,她终于自由了。

柴家人知道女儿被放出,父母一家前往迎接,十分的高兴,却在黄河孟津渡口遭遇大雨,水势暴涨,无法渡河,被困在河边的旅店。而浪迹江湖的郭威此时正好也要渡河,同样被困在了孟津渡的旅店内。

一个混迹江湖的逃犯浪子,一个重获自由的青春少女,一个潦倒不堪,一个才貌双全,一个是无名小儿,一个是大家闺秀,就这样奇迹般地相遇了。缘分这东西,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它就这么来了,不偏不移。

二、渡口缘相识,定终身不弃

一切就像唯美的爱情小说里写的那样,如诗如歌地梦幻般地进行着。

雨一直在下,所有的人都在等待。柴家姑娘一个人在客房中百无聊赖,重获自由的她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她打开窗户,面对倾盆而下的大雨,甚至竟有股男子般的豪情。她闭着眼睛深呼吸一口,把头微微探出窗外,雨水打湿了秀发,天地之间是这般的明净、清爽,叫人快意。也只要她这般的少女才会在此时有次的心境。

柴家姑娘的视野里,一个年轻男子徐徐走来,他衣衫破旧,但天生一股英气,异于常人。他浑身湿透,却不露狼狈之相。道路泥泞,他每一步伐都走得那么有力。这个人就是外出遭雨而归的郭威。

柴家姑娘就那么看着,直到心神恍惚,等到她回过神来,两颊顿时红得发烫,心中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柴家姑娘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心跳的加速,无法克制,她再仔细打量郭威,其实他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可是她却又感觉他身上那股气质,她仿佛看到了他的未来,她认定眼前这个人是个豪杰。不自觉地,郭威抬头一瞥,见一佳人正倚窗注视自己,他心中五味杂陈,是年轻的激动,青春的萌动,同时又有深深的自卑。仿佛月老在两人的脚上牵上了红线,旁人根本无法理解,可这两人却不自觉地吸引了彼此,彼此的生命中只此一回,偏再也离不开了。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晚间,柴家姑娘和郭威谁也没能轻易睡着,柴家姑娘脑中不断回想见到郭威的情景,回想心中的感觉,她理清了自己的感情,静静地思考。三年前,没法选择,即使得皇帝宠爱,也不过是他人的玩物罢了。而今,英雄和爱情就在眼前,如何能错过!可是他真的就如我心中所想的那般么,感觉和一见钟情真的可靠么……我愿意尝试,我不会要后悔,我宁愿陪着自己的爱人受苦,也不要陪自己不爱的人享富贵。

而郭威,心情跌落到了谷底,他喜欢上了柴家姑娘,可是他又知道,自己不配。自己一事无成,还是戴罪之身,拿什么去爱,有什么资格去照顾自己心爱的女人。

柴家姑娘找到店家,问今天雨中走路的那个壮士什么来头。掌柜一听,立刻打开了话匣:“你说的是那个脖子上刺了飞雀的郭雀儿吗?**你莫要接近他啊,他可是个带罪的犯人,杀过人哩。”柴家姑娘不语,走到郭威的房门前,静静地敲门。

郭威一打开门,他顿时醉了一般,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幻,他的眼神无处安放,人也不知所措。几句话下来,得体的柴家姑娘缓解了郭威的紧张情绪,两个人平静地聊了起来,其实柴家姑娘内心哪里会平静,只是一看到这个男人,就有一种抱着他呵护他的冲动。

他们只是有一面之缘,虽彼此一见钟情,但都青涩羞言,聊的内容也很浅。通过交谈,才知道两人都是邢州人,算是老乡。柴家姑娘问起郭威为何一人,郭威倒也不避讳,把18岁投军,失守打死无赖的故事全盘说了出来。郭威对自己的信任,使柴家姑娘心中很是温暖,这是一个淳朴的男人。

柴家姑娘见郭威的床褥单薄,又沾了湿气,有些不忍心,提出要送郭威一床毯子。郭威内心激动,可是行为上却郭靖上身,呆呆地拒绝了,称是萍水相逢,不好随便接受他人恩惠。柴家姑娘看到郭威红着脸一本正经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哦,我很随便,我是他人,你没我当朋友,是我一厢情愿了。”

“不,不,不,我——我——”郭威顿时结巴了,柴家姑娘一边笑着,心里想着,自己没有看错人。

大抵郭靖真是就是郭威的后人吧,这二人的性格遭遇是那么的相像,郭靖遇到了黄蓉,而柴家姑娘对郭威的作用也丝毫不亚于黄蓉。

这是五代十国最解风情最浪漫最有诗意的一场雨,绵绵不断下了几个月,所有的人都在抱怨,而柴家姑娘和郭威却盼着这雨能够再久一点。

一回生,二回熟,之后两人交往越来越多,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广,渐渐是无话不谈,彼此交心了。郭威讲出了苦难的身世,这些年的孤独苦痛的遭遇,以及军旅里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活,让柴家姑娘生出母性的疼爱,又心中充满好奇与敬仰。柴家姑娘则给郭威讲她在宫中的见闻,讲李存勖建国又亡国的故事,讲这乱世胡乱的格局,到处生灵涂炭,而到处又都是舞台。她教导郭威,做人当有大志,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不应该屈于平庸,应该奋发有为,干一番大事业。

“我只是一个小人物,能够活着我已经知足了,又没什么本事,干不大事的。”

“李太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这世上的事,从来只要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我现在一文不名,潦倒不堪。”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我什么都不懂,只有一身蛮力。”

“有我在!”

“我————”

“你相信我吗?”

“信,你说是每一句我都深信不疑。”

……

郭威多想牵着柴姑娘的手,抱紧她,亲吻她,告诉她,爱她,可是,他不敢,他怕被拒绝。其实,他是在自我逃避。爱情的火花早已在两个人之间点燃,绚烂地跳动着,再也扑灭不了了。柴姑娘在等待,郭威在自欺欺人。

雨停了,要散了。

终于还是柴姑娘迈出了一步,她找到父母摊牌,称自己要嫁给郭威。父亲大惊,也很是不能理解,郭威的身份任哪个显贵之家的父母都不能接受的,可是柴姑娘十分的坚持,眼神笃定,甚至以死相逼。柴姑娘一再对父母说郭威是个英雄,今后定有一番作为,可在当时,除了她,谁会相信呢,郭威自己都怀疑。柴家父母没有执拗过女儿,终于还是同意了,柴姑娘将从宫中带出的钱财分两份,一份送给父母,一份自己留下。父母一再叮嘱,这一决定就是一生,一错将无法回头,可柴姑娘早已心如铁石,毫不动摇。

当柴姑娘告别了父母要去见郭威的时候,郭威也正朝她奔了过来,一脸的慌乱。柴姑娘还没开口,郭威就跪倒了柴姑娘的面前:“我知道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你就要走了,我不说出来会后悔终生的,我喜欢你,从看见你的第一眼就喜欢你。我知道我什么都没有,没资格,但是我愿意为你而奋斗,我一定会混出模样来,我希望你给我机会,不要离开我……”

这突如其来的表白给了柴姑娘莫大的惊喜,她激动得落下了泪水,紧紧地抱着郭威,拍着他的肩,轻轻地说:“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你。”

苍天在上,厚土在下,两个人相爱的人就在渡口成了亲,朝着未卜的前方三拜而礼成。没有凤冠婚衣,没有酒食喧嚣,没有高朋满座,只有彼此的一句承诺:相扶相携,永不分离。

婚后,夫妻二人携手返回洛阳,五代十国的历史因为郭威的出现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爱人亦良师,乱世豪杰出

在洛阳,柴姑娘找了一个僻静的小院子,夫妻俩过上了安静与世无争的日子。柴姑娘的本意并不在于要隐居,她只是给丈夫给了一所学校,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她和他的丈夫。

就在这个院子里,柴姑娘教郭威识字,读经史,长见识,教以治国兴亡的道理,乱世生存的法则,这个远见卓识的女人有着非凡的眼界和对时事高明的观察分析,许多男人都不及。午饭过后,夫妻俩经常闲坐品茗,谈论古今得失。夫妻俩相敬如宾,相濡以沫,过的是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真正是叫人只羡鸳鸯不羡仙。

一年多以后,郭威毕业了,在柴姑娘的鼓励下,走出了小院子。郭威万般不舍和留恋,但是想起妻子的叮咛,握紧了手中的刀,奔向了前程。此时的郭威早已不再是曾经的郭威,不仅仅是肚子里多了点墨水,他的心也更加的强大,他的道路也更加的明确,他的眼界也更加的开阔了。最关键的,郭威走到哪心里都会暖暖的,因为他不再是一个人了。

初出茅庐第一步,找个好主公,他可以不是明主,但一定要识你这个人才,这是柴姑娘的话,郭威谨记。郭威先后跟谁石敬瑭、张彦泽、杨广远、刘知远等各路势力,在底层摸爬滚打,一步步爬上军校的位置,直到成为主力战将。郭威带兵,爱惜士卒,军纪严明,作战英勇,而又有勇有谋,在猛将如云的五代,算得上儒将。从军之中,郭威不忘学习,一有闲暇便手不释卷,因为柴姑娘说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在刘知远部下,郭威受到赏识重用,被视为心腹,不管行军到哪里,必定把郭威带在身边。而郭威也是立功无数,先是抵御了契丹的侵扰,稳固了地盘,后来劝说刘知远称帝,成为了后汉的开国功臣。刘知远做了一年的皇帝就死了,儿子刘承佑即位,为后汉隐帝,郭威更是被任命为托孤大臣,任枢密使要职,掌管后汉朝廷的军政大权。

柴姑娘放心地让自己的男人笑傲乱世,自己在家抚育子女,她不再以老师的姿态去教导丈夫,而是如妻子一般照顾丈夫的点滴,为丈夫的每一点进步而骄傲。郭威在武将中算是个极其顾家的人,每次大战过后,无论胜败,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家,告知妻子自己平安。在他心中,没有人比家中的妻子更重要了,而他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报答妻子,不辜负妻子。

三、惨变痛分离,爱绵无绝期

五代里的其他君主虽也都重文轻武,但是身边都有一个大谋士,可以适度地牵制武将专权,可是刘知远这人对武力达到了几乎迷恋的程度,他的身边清一色地全是武将,等到自己一死,留给儿子是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武将手握兵权,根本不听话,而且随时还会有篡权的危险。当时郭威已经是手握重兵,而且他有勇有谋,不同于其他武将专横,在平定李守贞的叛乱中,郭威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同时又大大赢得了民心。

十八岁的刘承佑并不是个笨蛋,他像极了后来明朝的惠帝朱允文,他认识到了王国的危险所在,也用心去做事了,只可惜,方法操之过急,过程中又极其的鲁莽,最可悲的,他们都遇到了一个猛人。朱允文遇到的是朱棣,而刘承佑遇到的是郭威,朱棣和郭威后来都是杰出的君王,而刘承佑和朱允文一起,注定是悲情的垫脚石。

当时后汉朝中主要武将有郭威、史弘肇、杨邠和王章,除了郭威,其他人都很是嚣张跋扈,不知收敛,史弘肇甚至公然在朝堂上让刘承佑闭嘴。年轻气盛的刘承佑如何受得了,便暗藏杀机。刘承佑觉得郭威最难对付,就想把郭威先调出,让他守卫北方邺都,防御契丹。郭威隐隐感觉到了刘承佑的意图,他知道自己功高,难免也会被猜忌,临行时他对刘承佑说:“我和苏逢吉、史弘肇等都是先皇的旧臣,都很尽忠为国,陛下当推心任用,不要怀疑,我去邺都,一定尽心尽力,不负陛下厚望。”

可惜刘承佑没有听从郭威的话,一年后,他发动政变,一举诛杀了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人及其家属。刘承佑有些轻飘飘了,觉得这些武将不过如此,于是想一举铲除武将势力,夺回大权,于是他又密令舅舅李洪义去杀郭威,扫除这个最大的障碍。

李洪义不想加害郭威,将消息告诉了他,以郭威的脾气,会立马挥兵杀回京城,可是他不能,因为京城还有妻儿。郭威忍着性子给刘承佑去了一封密信,他和刘承佑摊牌,提出要好好谈谈,并保证不谋反,但请刘承佑不要伤害他在京城的妻儿。这个时候的刘承佑已经彻底沦为了白痴,他把郭威也看成了史弘肇之流,放弃了这最后的机会,毅然地举起了屠刀。

人毕竟都是血肉之躯,有再大的能耐也扛不住刀锋,纵然柴姑娘有胆有识,可是她回天无力,知道消息时候已经太迟,无法带全家人逃走,最终倒在了血泊中,一共遇害的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一个小名春哥,一个小名意哥。春意也,代表着他们的爱恋,而从此香消玉殒,爱人阴阳两相隔。

临死前的柴姑娘落泪了。我的爱人,总有一天会位及人君,纵横天下,可是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这结局。可是,我的爱人,我走了,你一定要好好活,不为我,也要为了天下苍生。

得知妻儿的死讯后,郭威几乎伤心的快发了疯了,恨不得立马把刘承佑千刀万剐。他哭出了血泪,脑子充满了仇恨,心中的怒火熊熊般燃烧,他什么也不顾了,心中只想着报仇,以慰死去的妻儿。

郭威听从谋臣魏仁浦计策,用自己的官印假造诏书,称刘承佑命自己杀害众将,以此激怒部下。部下都义愤填膺,都表示愿为郭威效犬马之劳,于是,郭威率大军以诛杀奸臣清君侧的名义杀向了京城。

刘承佑自不量力,居然领兵出征,七里坡一战,后汉政府军惨败,刘承佑没有被郭威杀死,却被部将杀死,郭威不费吹灰之力就进了开封城。胜利就这么轻松得来,而爱人不再,郭威一个人黯然神伤,仿佛人世间的悲喜他已经不在乎,没了心爱的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但是仇还是要报的,郭威杀红了,进入开封城后,他纵然士兵劫掠一日,一些心头之恨。这种野蛮的行径在仁义的郭威的军旅生涯中是很少见的。

郭威先让李太后主事,后来恢复了京城开封的治安,又立后汉宗族为帝,最终借契丹来犯出兵,黄旗加身为帝,建立后周政权,郭威即为周太祖。后来的赵匡胤几乎是按照郭威的原路一步步登基的。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荣对于赵匡胤来说是主公是恩人更是指路人,而宋建国后,后周宗亲没有被赶尽杀绝,《水浒传》里已经是北宋末年,柴进仗着祖上的庇荫还是那么的牛叉,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郭威做了皇帝,江山稳固,心也定了,只是心儿总是空洞洞的,他忘不了爱妻,忘不了在洛阳那段最美的时光,想到的是佳人的教导,他把无尽的思念化作了处理政事的动力。国家越来越强盛,而他自己却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消瘦。

人是死了,但是有些事还是要做的,纵然只是表面工程,但做了,郭威的心才有些许的慰籍。郭威称帝后,追封爱妻柴氏为圣穆皇后,一同被害的几个子女,也各有追封,他在位三年,后宫再无皇后。因为儿子都死了,郭威收养柴氏的侄儿柴荣为养子,陪在自己身边。柴荣长期跟随郭威南征北战,性情才能和他有几分相似,而最关键的,他姓柴,郭威每当叫起柴荣的名字,都感觉那么的亲切。

三年后,郭威身体已经很不好,他毅然决定立柴荣为皇太子,这个决定,引起了朝野的大震动。从古至今,一朝一代里,除了唐朝武后篡朝,没有哪代国君会主动把皇位传给外姓人。就算要传给外姓人,起码也要传给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当时郭威外甥李重进也是军功卓著,朝野的呼声很高,但是强硬的郭威还是坚持将皇位传给了柴荣。只因郭威看重柴荣的才华,只因柴荣也姓柴,只因他想报答爱妻柴氏当年的深情。

没有柴皇后,就没有我郭威的一切,这是郭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爱妻去得那般凄凉,郭威能做的弥补心中缺憾的报答妻子恩情的,他全做了,可还是觉得不够,因为他对她的爱本就没有尽头。

柴荣没有辜负郭威的坚持和信任,他即位后继续推行郭威的仁政,勤政爱民,节俭朴素,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他连续对外用兵,节节胜利,使得后周国力达到了鼎盛,也为后来赵匡胤统一中原打下了基础。

后周显德元年(954),周太祖病死在汴京宫中,临死前嘱咐柴荣不要厚葬并让柴荣在河间府和魏府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汴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是他一生的奋斗路线,辗转各地,由士兵到将帅,到位极人臣,再到称帝。他始终是个恋旧的人,过去的事他死的忘不掉。交代好一切,郭威闭上了眼睛,抛开政治,抛开身份,他要去见柴皇后了,他微笑着,幻想回到孟津渡口,回到三十年前,与那个紫藤花一般的女子,在雨中再来一次浪漫的邂逅。

人生若得一知己,夫复何求!而彼若远去,赢了世界又如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51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