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年度记者会上都说了啥

普京在年度记者会上都说了啥,第1张

普京在年度记者会上都说了啥?

关于俄罗斯经济

普京称,统计数据表明,从整体上来讲,俄罗斯经济危机的顶峰已经过去,并表示,石油每桶50美元是过分乐观的价格,可能需要对2016年的预算进行调整。

谈及西方制裁,普京指出,俄罗斯外债减少是西方对俄制裁的积极方面。

关于土耳其击落俄战机

普京又一次就该事件指责土耳其,称这是一种敌对行为。他表示,针对击落俄战机事件,土耳其政府不是去做解释,而是向北约去抱怨,“我们展示出了我们愿意就土耳其敏感的问题合作,事先拿起电话很难吗,抑或是用现有的军事合作渠道说。”

普京还展示了自己的毒舌功力:“土耳其击落俄战机后就躲在盟国的身后”、“土耳其领导层中有人想舔美国人的某个特别部位。”

关于乌克兰危机

面对冲突依旧的乌克兰东部局势,普京承俄方确实派人在那里执行“某种军事任务”,但否认部署了正规军队。

谈到乌克兰的未来,普京表示,俄罗斯不计划对乌克兰采取任何制裁措施;俄罗斯自2016年1月将不会给予乌克兰任何贸易优惠措施;俄罗斯对于使乌克兰冲突恶化毫无兴趣。

关于出兵叙利亚

普京表示,俄罗斯未在叙利亚发动战争,只是在采取一些个别行动,不会给预算造成严重负担。俄将继续从空中打击IS直至叙军采取进攻。

在被问及俄对于叙利亚局势是否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时,普京称,IS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个威胁,越快解决它越好,并称俄空军驻扎叙利亚可能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叙利亚有一个永久基地?如果我们想抓到某些人,我们就会抓到他们。”

谈到阿萨德的命运,普京指出,“我们永远不会同意,有谁从侧面去强加什么……应由叙利亚人民自己决定。”

关于国际足联贪腐丑闻

国际足联贪腐丑闻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曾有爆料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在投票前就已内定。

普京在记者会上被问及国际足联的问题时称,这里面有西方阴谋成分在,任何国家都无权将本国司法运用于国际组织。

谈到已被禁止足球活动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普京说他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他为发展世界足球运动做了很多,“我们应该颁给他诺贝尔和平奖。”

关于美国大选

美俄关系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在谈到2016年美国大选时,普京表示,无论谁赢得大选,俄罗斯都想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整体上美国方面也愿意朝共同解决那些只可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的方向努力。

谈到风头正劲的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普京称他是一个“突出的、有才能的男人”,并对特朗普呼吁加强与俄关系的言论表示欢迎。

关于家人

路透社此前曾爆料称,在国立莫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的季霍诺娃是普京的小女儿,并和丈夫控制着20亿美元的资产。随后俄方否认了该报道。

在今天的记者会上,又有记者抛出了普京女儿的问题。普京证实,两个女儿均生活在俄罗斯,且从未留学海外。

普京称自己的两个女儿既不涉足商业,也不参与政治,“每个人都有权决定他自己的未来。我的女儿们从来不是明星孩子,她们只是在过自己的生活,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

关于俄客机在埃及坠毁

目前,关于俄罗斯客机在西奈半岛坠毁事件,俄方的说法是因炸弹爆炸而坠毁,IS随后也宣称对该事件负责。

不过,埃及方面发布事件的初步调查报告称,尚无证据表明俄客机坠毁是恐怖袭击。

普京称,并不能将暂停所有俄罗斯飞往埃及航班的做法与对埃及政府缺乏信任联系在一起,并表示,一旦采取可靠的反恐措施,俄方将解除该项禁令。

关于民生

就城市交通问题,普京称,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实行停车收费不可避免,但停车费应符合居民平均收入。

关于养老金,普京认为眼下还没到提高养老金的时候, 尽管这与专家所言相左。

此外,普京还建议俄罗斯国企负责人将部分个人收入用于慈善,并认为,他们不会因此而变穷。

俄罗斯发飙了。发飙不是新闻,但这一次,感觉是三重怒火在心头。

第一重,在外交部。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去开欧安组织部长会,居然被拒绝了。

欧安组织会议在波兰罗兹举行,波兰拒绝拉夫罗夫入境,理由是他是欧盟制裁的人,“各代表团应适应欧盟现行规则,不包括受到欧盟制裁的人员”。

愤怒的俄外交部发表声明,

指责波兰是在挑衅,而且“史无前例”的挑衅。

“波兰作为欧安组织轮值主席国,拒绝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参加12月1日至2日在罗兹举行的欧安组织部长级会议,这一决定是史无前例的和挑衅性的。”声明说,

“华沙不仅使自己名誉扫地,还对整个组织的信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俄罗斯并且警告:波兰人这样破坏性的决定,正在将欧安组织推向深渊,摧毁欧安组织存在的基础。

愤怒归愤怒,拉夫罗夫就是去不了了。俄方代表团只能由俄常驻欧安组织代表亚历山大·卢卡舍维奇率领。

第二重,在国防部。

俄罗斯国防部很愤怒。因为网络上流传的一则视频显示,10多名手无寸铁的俄罗斯战俘,遭到乌克兰方面射杀。

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俄罗斯方面,显然出离愤怒。

在一份声明中,俄国防部痛骂:俄方根据日内瓦公约对待投降的乌克兰战俘,但乌克兰士兵却蓄意射杀俄战俘,

“泽连斯基及其跟随者必须为所有受折磨和被杀害的俘虏,接受历史和俄乌人民的审判。”

俄方要求,立刻对乌方令人发指行为进行彻底调查。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并且要求,那些射杀俄战俘的乌克兰士兵应该受到惩罚。

第三重,在克里姆林宫。

最近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巴厘岛G20,曼谷APEC,缺少了一位国际社会熟悉的重量级***。

谁?

普京。

不管什么外交原因。全世界都知道,普京之所以没有出席,与西方的操作有一定关系。可能普京确实另有日程安排,但去了,肯定也是遭到西方的各种杯葛,那还不如不去。

即便替代普京去巴厘岛的拉夫罗夫,一下飞机,就被西方媒体报道,因“心脏病”住院了。气得拉夫罗夫立刻发布酒店里的视频,并嘲讽西方媒体总是喜欢撒谎。

他并且举例说,

过去10多年,西方媒体总报道普京生病了,“这是一种在政治上并不新鲜的游戏。西方记者需要更加诚实——他们需要报道真相。”

如果是普京去了,是不是就是普京被报道“生病住院”了。

一个重量级的政治家,不去参加两大国际性峰会,普京心中没有一丝波澜,我觉得也是不可能的。波兰对俄外长的外交抵制,乌克兰士兵处理俄战俘的视频,可能更加剧他心头的愤怒。

结果会怎么样?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我也不知道,希望不是吧。

最后,三点看法。

第一,俄外交处于艰难时刻。

很艰难,这不用多说,可以说苏联解体后最艰难的时刻。

前几天波兰遭受两枚导弹袭击,两波兰人身亡。波方半夜召来俄罗斯大使,上来就是劈头盖脸一顿痛骂。但最后却很乌龙,这其实不是俄罗斯导弹,而是乌克兰防空导弹。

但西方仍旧有理由,这不是乌克兰的错,俄罗斯仍须承认最终责任。理由很简单,没有俄罗斯的导弹攻击,乌克兰就不会发射防空导弹,那自然,导弹也不会落到波兰土地上

怎样破解当下困局,确实是对俄罗斯、对普京的一个严峻考验。战争开始结束难,乌克兰危机最后怎么解决,俄罗斯也要深刻反思啊。

第二,孤立俄罗斯不是办法。

越是孤立,越不利于问题解决,事实上,西方也无法彻底孤立俄罗斯。

西方和整个世界,都还需要俄的天然气和石油。很多***仍与普京有密切交往。土耳其是北约国家不假,但土总统埃尔多安刚刚又给普京打来电话;在莫斯科,普京正在接待来访的古巴***迪亚斯-卡内尔。

甚至CNN都说,

过去一周西方的努力加大了对普京的压力,但普京对付这些,并不缺乏经验,当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被驱逐出G8,也没能奈何普京。

更何况,即便普京缺席,但很多***都强调,没有普京的参与,苦难就无法结束,国际体系将出现漏洞。

第三,普京的破解之道。

这几天,感觉俄罗斯也在倾泻愤怒,所以,对乌克兰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乌全国很多地方因断电一片漆黑。

接下来呢?

不排除继续倾泻愤怒,当然,也不排除普京的柔性攻势。所以,虽然没去印尼和泰国,但普京仍旧在接待外国客人,在与外国***通各种电话。

哦,11月20日,是拜登80岁的生日。以往特朗普时期,普京是会祝贺美国总统生日快乐的,这也是普京式的外交礼仪。

但现在,情况有些特殊,拜登不是特朗普,记得去年,拜登还公开痛骂:

普京,你是一个“杀手”。

气得俄罗斯立刻召回了驻美国大使。

但普京就是普京。当时恰巧拜登在“空军一号”舷梯上连摔了三下,普京最后回应了一句:

我该怎么回答他?我会告诉他:祝好!我祝愿他身体健康。

更有意思的是,普京还笑着加了一句:

我不是在讽刺,也不是在开玩笑

现在,拜登又年长了一岁。这一天,普京会压抑住愤怒,祝拜登80岁生日快乐吗?

普京从未说过这句话。这话是沙俄末期总理斯托雷平在推动土地改革时说的,原话是:“给我们二十年的稳定——内部的和外部的,你将看到不一样的俄罗斯。”这句话被现代人知道是因为,2001年俄罗斯外长伊戈尔伊万诺夫在“俄罗斯外交的继承与创新”一文中引用过。此后,国内媒体胡编为普京所说。以致误传甚广。

  普京总统上台执政已经近4年,但大多数俄罗斯人只知道他是土生土长的列宁格勒(即今圣彼得堡)人,自打孩提时代就是个体育迷———柔道、摔跤、游泳、滑雪、马术等多项体育运动样样在行。除此以外,他们对自己的这位现任总统迄今仍知之甚少。目前随着普京的人气不断上升、威望日益提高,特别是新一届总统大选日益临近,人们迫切地希望对普京总统有更多了解,尤其是希望知道“过去的普京”。即普京在出任总统之前,他在其熟人的心目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青年时代的普京有何非凡的经历?

  为满足人们的上述愿望,《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记者叶利索夫专程前往圣彼得堡等地做了深入调查。调查中,这位记者就普京在克格勃早期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和生活对其当年的几位战友分别进行了专访……

  投身克格勃

  1975年夏,刚过21岁的普京以优异成绩在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遂被分配到克格勃第401保密学校。

  普京在401学校只学习了一年。因成绩卓著,他被分配到克格勃某部侦察分队,每天在其特工科上班。特工科担负着特种任务:对外国人和外国使馆外交官进行跟踪。众所周知,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世界所有国家都毫无例外地对外国使馆实施严密监控。

  当时一般特工人员没有独用的办公室和电话。因此,他们好几个人不得不挤在一个房子里,每个房间只有一部电话,这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大家常常因为打电话而发生争执。年轻的普京当时已是中尉军衔。由于争强好胜,他常常处于争执的中心。普京总是毫不客气地抢过这惟一的一部电话和“局外”的朋友聊起来没完。为此,同事们戏称他是“煲电话粥能手”。

  “普京尽可以这么做,因为领导很器重他,常常对他另眼看待。”普京当年的同事维克托·弗罗利科夫说,“他还有分队刑侦科工作证。这可是一种特殊待遇。在我们侦察分队,持有这种证件的人充其量也就那么几个。谁也不知道普京在执行什么任务。我们也不便过问。当时我们有明确规定:不该知道的不问,对同事的工作不准随意打听。”

  不久,普京进了特工科开办的德语进修班。谁能获此机会,完全由科领导决定。据弗罗利科夫说,只有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能被送到该进修班学习。进修班每周上三次课,每次两个小时。最初每班为8至10个人,每届四年,进修班严格实行优胜劣汰原则。所以,结业时即便只剩下一半也就算是很不错了。该德语班不发毕业证,只发结业证书,外语成绩存入个人档案。12

  “沃洛佳(普京的小名)是我们的一位上级领导向我推荐的。”时任特工科科长的谢尔盖·彼得罗夫上校深情地回忆道,“第一次和普京谈话,我就立刻感到他头脑机敏、气度不凡,有出色的分析能力。情报工作最需要智商高、视野宽的人。我眼前的这位青年军官正是这样的人。因此,我们没谈几句,我就深深地喜欢上普京了。

  不久,普京被保送到了红旗学院。对克格勃许多青年军官来说,这可是梦寐以求的事。

  “既然普京在你们这里表现如此出众,那您为何要放他走呢?”记者大惑不解地问彼得罗夫。

  “的确是我亲自把普京保荐到红旗学院的。”彼得罗夫沉思片刻,满怀深情地说,“说句老实话,像普京这样出类拔萃、风华正茂的军官,我确实不愿意轻易放走。但我知道普京在业务上须进一步提高,虽然那时他已经升任少校。沃洛佳前途无量,日后必成大器、担大任。俗话说,庭院跑不出千里马。我不愿把普京窝在我们这儿,眼睁睁地耽误他的锦绣前程。”

  练就过硬本领

  红旗学院是现在的巴拉什哈对外情报学院,而不久前,附近村民和外界还误以为这是国防部下属一个保密的科研所。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普京当年的校友们早已由红旗学院各奔东西,分散到全国各地。所幸的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的这位记者仍在这里找到两位熟知普京当时情况的人:一个是普京所在系的原系主任亚历山大·科贝洛夫上校;另一个是普京的同班同学、现为俄联邦安全局少将的格列布·诺维科夫。一听说记者要了解普京总统当年在红旗学院的学习和生活,这两位都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于是,普京当年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便被他们从记忆深处一一地打捞了出来……

  “要想进入红旗学院,就得去莫斯科进行严格考试。只有成绩合格,你才能踏入这学校的门槛儿,”特地从圣彼得堡远郊赶来的诺维科夫少将首先开口,“录取时,主要看学员的外语知识水平。外语好坏决定整个学习期限。完全不懂外语者学制为三年,粗通者为两年,精通者为一年。普京和我说外语就跟说俄语一样流利,所以我们都在一年制学习。”

  “正式开学后,普京等新学员被安置在我们学院一幢灰色四层楼里。”坐在一旁的科贝洛夫接过话头说,“楼四周围起一道通有高压电的带刺的铁丝网。便衣警卫荷枪实弹,带着警犬日夜在楼四周巡逻。”

  乍到一个新地方,这批新学员还未来得及互相好好认识一下,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他们便被派到乌克兰西南波尔格勒的一个空降兵师接受特种训练。说到这次训练,诺维科夫少将至今还心有余悸。

  “您知道,我们在那里都是接受什么样的训练吗?”诺维科夫自问自答,“首先是所谓的‘钻坦克’。训练开始,一下子就有好几辆坦克同时对你进行围追堵截。训练场一马平川,甚至连一个壕沟也没有。你站在平展的场地上,眼瞅着这庞然大物直冲你隆隆地迎面驶来。千钧一发之际,你得迅捷、准确地往这坦克下面钻。这里最主要的是要钻得恰到好处,而后紧贴地面纹丝不动、敛气屏息地趴着,以免撞到隆隆行驶的坦克的履带上。稍有不慎或差池,便会丧命。就为这种训练,此前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惨祸。”

  据记者了解,在新学员训练大纲中,钻坦克其实还远算不上是最极限的训练科目。这些未来的情报官们真正感到可怕的还是接受高地跳伞的考验。

  “第二项训练是高地跳伞。我们得穿着带有背带、像是降落伞伞衣一样的训练服,然后从高地上跳下。唉,这太可怕了!”诺维科夫继续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之中,“就是在这高地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普京,我们俩一前一后地纵身从高地上跳下。快要着陆时,我们开始减缓下降速度。我死死地拽着普京。突然间……伞绳断了。我们将要着陆的地面很坚硬,玉米刚收割完,满地都是随便丢弃的玉米秆。普京紧紧地抓着我,我开始坠落。但我在空中居然还来得及翻了个跟头。最后我们歪倒在地,之后才站稳了脚跟。我不明白,怎么会这样有惊无险呢?普京不好意思地说,是他使出了柔道运动中的一招,趁势帮了我一把。我们俩就是这样认识的。我也爱练柔道,像普京一样,我也得过我们市里的柔道冠军。顺便说一下,直到毕业的前一天,我们许多人彼此还不知道真名实姓。”

  当班长的带头买酒

  在红旗学院,所有学员统统都用化名。起先不少学员因为不习惯,一不小心就走嘴,暴露了真名。但普京从来不失误。当时普京化名普拉托夫。有趣的是,这名字还是系主任科贝洛夫亲自给他起的。

  每天清早,学员们都得早早起床去跑步,但普京从一开始就想方设法地躲避,而一个人去校游泳池游泳。

  “你们学校都教学员们学些什么?”记者冲科贝洛夫问道。

  “我们的教学原则是学以致用,所教的东西全是这些未来的情报官日后在工作中实用的技能。”科贝洛夫解释说,“这里可没有半点掺假,也没有一丝温情主义,我们的老师教得很具体,目的很明确,要求极严格。在校期间,学员们须学会徒手格斗、空手对付手持刀枪的敌人等全套自卫技能。高级专家还给学员们讲授各国文化、风土人情、民族特征和历史。”

  “上面说学员们在校要接受特种训练。请问这种训练特在哪里?”记者又忍不住地问。

  “特在各个方面,也可以说这种训练是包罗万象的。”诺维科夫肯定地说,“就拿驾车术来说吧,身怀绝技的教官既教我们开车,又教我们边驾车边观察,即每个学员既要学会熟练驾车,更要学会眼观六路,准确无误。行驶中,教官可能会冷不丁地问跟在我们后面行驶的汽车的牌号。可在倒车镜里看到的汽车牌号的顺序是反的!教官的话音刚落,你就得一丝不差地读出来!我们都打趣地说,这才叫真正的‘倒背如流’哇。但这不过是小菜儿一碟,更难的还在后头。比如教官还令我们在林间曲折的小道上快速倒车。即使这时天空突然间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种训练也不能停下片刻。起初,你保不住会把车开到路边的壕沟里,但最终换来的却是得心应手的驾车技术。”

  教官教新学员们掌握开车的过硬本领之后,他们还教他们练习射击,并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年轻的普京是这批新学员中的佼佼者。他会熟练地驾驶任何汽车,能出色地使用任何枪械。

  “噢,还有,我们每周都一定要踢两次足球。”诺维科夫忽然想起来说,“那球踢得很凶、很野。我和普京踢后卫。我们俩在场上拿脚钩,用肘撞,左冲右突,很少让对手接近我方球门。普京踢球动作协调、方向感强、配合默契。”

  “您和普京很要好吗?”

  “是的。我们俩很对脾气。就连我们的生日也是同一天。”诺维科夫又兴致勃勃地说,“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俩在学院一起过生日的情景:我们在宿舍摆上桌子,邀同学们齐聚一堂。我们在一起讲笑话,侃大山,吃果酱,喝茶,下象棋。宿舍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大家久久不愿离去……”

  “你们这样干喝茶,就不喝点酒吗?”

  “宿舍里严禁喝酒。一旦发现谁喝酒,校方就要把他的名字捅到墙报上,算做通报批评。不过,我们也有对付的办法。我们是这样做的:上完课跟老师请假,假说是去野地跑步,锻炼身体。准假后,我们在班长普京的带领下悄悄地跑到附近的村子,向村民购买私酿烈酒。下酒的鲱鱼是当地老乡白送的。我们躲进茂密的树林里,坐在树桩上,一边品尝烈酒,一边欣赏四周的美景。不过大家还能掌握分寸,尽力克制自己。因此,我们从来没有一个人喝醉过。”

  “你们这么干,就没被发现过吗?”记者以好奇的口吻问道。

  “其实,我们这一招儿学校谁都知道,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诺维科夫莞尔而笑,“在学校这么干实际上是代代相传。老师和我们学生一样。当初做学生时,他们过的也是这种严酷的、苦行僧式的生活。他们向领导请假,谎称是‘去林子里跑跑步,在白桦林的怀抱中活动活动’。可回校时,他们却个个鼻子通红,酒气熏天。我们做的事,老师们都心知肚明,他们只不过是体谅我们的处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2日表示,今年普京将不举行年度例行记者会,但会寻找机会与媒体进行交流。

这也是普京2012年开启第三任期后,10年来首度取消这一重大政治活动。分析认为,“打破惯例”与乌克兰局势多变有关,且普京先前已在多个场合就上述问题阐明立场。俄方可能静待局势趋于明朗后再做重大发布。

打破惯例

自2001年普京就任总统以来,年度例行记者会一向被视作他与媒体增进交流、畅谈内政外交方略的重要政治议程。除了2005年停办外,普京任总统期间已出席17次年度记者会,每次时长大约4小时,回答国内外媒体抛出的几十个问题。

去年的记者会上,这位执掌俄罗斯多年的政治家延续一贯风格,以有力的言辞回应诸多外交问题——他聚焦了紧张的乌克兰局势,对北约东扩深表担忧,称“美国已带着导弹站在我们家门口”。在对华关系方面,他指出中俄合作“是国际事务中的稳定因素”,明确反对西方抵制北京冬奥会的企图。

2021年12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召开年度记者会。新华社发

然而今年,人们恐怕难以一睹普京在这一大型活动中的风采。早在上月,佩斯科夫就透露出活动可能取消的信号。当时他说,普京尚未确定向联邦议会发表国情咨文的日期,需待日期确定后方可决定何时、以何种形式召开年度记者会。但几周过去,国情咨文的发布日期仍迟迟未定。

12日,佩斯科夫进一步证实:年底前将不会举行例行记者会,但“我们希望总统能像往常一样找到沟通的机会。”他补充道,普京经常这么做,包括在出国访问期间与媒体互动。

除了取消年度例行记者会,外界还注意到普京的另一项“破例”之举,那就是今年的“与普京直接连线”也没有举行。同年度例行记者会一样,“与普京直接连线”也是俄罗斯最高***与媒体、民众互动的重要环节,每次普京参加都“金句”迭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回答一位女孩关于“你掉河里,奥巴马会救你吗”的问题。

然而今年,“与普京直接连线”的日期从最初设定的6月一拖再拖。《俄罗斯报》此前写道,不排除这一活动与年度例行记者会合并举行——2020年曾有过先例。而今,年度例行记者会取消后,“连线”的举办恐怕更无着落。

只是“序曲”?

外界普遍认为,年度例行记者会的取消,与俄乌冲突有关。

俄媒援引政治分析人士帕维尔·达尼林的话指出,年度例行发布会通常聚焦俄内政外交诸多议题。但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外界对欧亚安全空前关注,可能“90%的问题会集中于乌克兰局势”,从而改变新闻发布会的实质。“大部分时间将不得不花在一个主题上,不利于议程涵盖更广泛的内容。”

俄罗斯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德米特里·朱拉夫列夫认为,普京只能对“发生了什么、为何发生”等问题作答,而俄乌局势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预计要在局势告一段落后再进行总结。在这位分析师看来,例行记者会的取消只是“序曲”,其他诸如国情咨文发布等事宜也可能被延后。

另一种观点认为,普京已在多个场合就特别军事行动等重要问题表明立场,没有必要再占用时间重申观点,也没有必要给反对军事行动的势力提供质疑普京决策的舆论场合。

外界注意到,普京最近一次对媒体的“长谈”,是本月9日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举行的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会议期间。话题涉及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率先发起核打击问题、备受瞩目的美俄换囚、西方对“俄油”价格设限以及俄欧关系等。本月另一个引发国际舆论关注的节点是12月7日。当天,普京在出席公民社会发展与人权委员会会议时表示,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可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引起广泛解读。

此外,普京还利用多个场合,就外交议题做过集中阐述。10月,他在瓦尔代辩论俱乐部年会上发表近4小时的讲话,援引《静静的顿河》中的名句“种风的人,收获的是风暴”来警告西方。9月,他在东方经济论坛上发表37分钟的讲话,强调“国际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亚太国家成为新的经济与技术发展中心”,等等。

政治学者塔吉扬娜·斯坦诺娃娅表示,普京在“全球”事务上投入的精力越多,就越不愿意将精力浪费在“直接连线”和新闻发布会这类细枝末节的事情上。“他在心理上不愿回答无聊和例行的问题。”

曾供职于普京政府,现居以色列的政治分析师阿巴斯·加利亚莫夫认为,俄罗斯当下发生的事情太多,“一个月的事态变化可能比以往一年还多”普京需要时间深思熟虑,不宜在大庭广众轻易论及国家总体前景、长期目标和行动战略。此外,俄罗斯民众希望政府能取得具体成果——从军事胜利到整顿经济秩序。因此克里姆林宫决定推迟活动,期待在情况有所进展后再为民众注入乐观情绪。

新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全体俄罗斯公民发表了新年致辞。

普京在讲话中表示,2022年是俄罗斯朝着完全独立而迈出“艰难、必要的决定和重大步骤”的一年,现在俄罗斯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而战。同时,普京感谢了俄罗斯军队的英勇付出,并在新年到来之际,向“所有武装部队人员”表示祝贺。

另外,普京特别提及,西方多年来一直在“和平问题”上撒谎,实际上是在为其“侵略”做准备。

普京发表新年致辞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透露,普京此次讲话是在南部军区总部录制的,并且时长9分钟,是新年致辞时间最长的一次。

与此同时,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也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发布了一段新年致辞视频。

梅德韦杰夫表示,对于每个俄罗斯人来说,2022年是“极其重要、充满戏剧性且发生转折的一年”。而2023年仍将不容易,敌人将继续试图摧毁俄罗斯,但他们不会得逞。

的确,俄乌冲突从一开始便是俄罗斯与美西方的博弈。

冲突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是想以闪电战的方式突击拿下整个乌克兰,让乌克兰在短时间内宣布投降。

在冲突发生了一个月之后,俄罗斯根据战场上的情势调整了自己的战略目标,集中优势兵力拿下乌东地区,并逼迫乌克兰谈判与割地求和。

可随着美西方的不断介入和军援乌克兰,俄方不难发现这场俄乌冲突从一开始就是美西方通过故意刺激俄罗斯的方式给俄罗斯设下的一个圈套。

梅德韦杰夫

事已至此,普京也发出警告,如果西方想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那么欢迎来尝试。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虽然俄乌战事已经打成了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状态,但是俄罗斯并没有收手,将会继续跟乌克兰以及西方打下去耗下去。

随着冬季的到来,舆论更偏向于认为俄乌冲突会暂时按下暂停键,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近日,俄军再次发动大规模导弹打击。乌克兰国防部表示,当天俄军使用图-95MS战略轰炸机和“伊斯坎德尔-M”陆基战术导弹对乌克兰发动了导弹打击。

根据乌克兰方面初步统计,俄军总共发射了约20枚导弹,乌克兰防空部队和空军共拦截了12枚巡航导弹,包括基辅在内的多地遭到打击。

眼下,乌克兰全境拉响防空警报。不过,乌军也没闲着,顿涅茨克地区官员表示,该地区多地遭到了来自乌克兰方面的猛烈炮击,造成马克耶夫卡市超过15人受伤,当地官员称防空系统正在运转。

从持续时间和交战规模看,俄乌冲突的确称得上“数十年之最”。相比以往局部冲突主要比拼的是现有技术装备,俄乌冲突长期化后,开始进入比拼双方战争潜力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冲突时间的延续,不但俄乌已经精疲力尽,大力支持乌克兰的美欧也同样被卷入这场战争泥潭难以脱身。

延伸阅读

“俄阵亡士兵家属对普京的态度,超出不少西方人的预计”

俄乌冲突爆发已经10个多月,至今依然难以看到和平曙光。据俄国防部此前公布的数据,自2月24日至9月下旬,俄军共阵亡5937人,乌军阵亡61207人。

《纽约时报》当地时间12月27日报道,西方很多反对俄罗斯的人预计,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会演变成反对普京的政治力量,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大规模发生。

报道以“俄罗斯城市哀悼逝去的士兵,但并不怨恨普京的战争”为题刊文,记录了该报记者在梁赞的见闻。

媒体报道

梁赞位于莫斯科东南方向,两地仅数小时车程。《纽约时报》记者在当地遇到了一个名叫娜塔莉亚的女子,她正清理着自己唯一儿子的坟墓,为墓前的花环扫去积雪,摆上一棵小圣诞树。

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娜塔莉亚的儿子在安托诺夫机场争夺战中牺牲,几周后,他的尸体被运回梁赞,就在他26岁生日之前。

此后的每一周,娜塔莉亚都会来到儿子墓前。她对《纽约时报》表示:“即使我生病了,我也会来这里,因为我担心他会感到无聊。”由于害怕“遭受报复”,娜塔莉亚拒绝透露自己的姓氏。

报道称,西方很多反对俄罗斯的人预计,像娜塔莉亚这样的母亲会成为对普京的愤怒浪潮的中流砥柱,并演变成反对普京的政治力量。但是俄乌冲突已经爆发10个多月,这种情况并没有大规模发生。

娜塔莉亚说,俄罗斯对乌行动“应该计划得更好”,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但她并没有对俄罗斯的领导层表示愤怒,而是认为对乌克兰“必须有所行动”。

报道称,这种持续的支持是普京能够避免俄乌冲突受到国内影响的关键因素,让他可以加倍致力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纽约时报》指出,梁赞以精锐的伞兵部队而闻名,纳塔利娅的儿子就是其中一员。这座城市拥有两个军事基地,以自豪的心情送自己的士兵上战场,即使有些人带着尸袋归来。

从墓地到梁赞市中心有20分钟车程,在这里,另一名母亲多罗宁娜也支持对乌军事行动。今年9月俄罗斯启动部分动员令后没几天,她27岁的儿子瓦迪姆就被征召入伍。

多罗宁娜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另一个孩子有严重残疾,只能依靠长子瓦迪姆提供经济支持和体力劳动。家里的屋顶“像筛子一样漏水”,儿子本打算在冬天来临之前修好。

“现在谁来修我的屋顶?”多罗宁娜说,她没有因为儿子被送上战场而感到愤怒,也不反对军事动员,但不满现有“制度”未能延迟其儿子上战场。

多罗宁娜平时通过聊天软件和儿子交流,她坦言,看到儿子身穿迷彩服的照片,感到很自豪。

和纳塔利娅一样,多罗宁娜也支持俄罗斯对乌军事行动,认为“这种情况必须以某种方式解决”。虽然不满俄罗斯的军事动员方式,但她对普京有信心,“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很快这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普京资料图

报道援引俄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一项调查,指出超70%的俄罗斯人"肯定"或"大部分"支持俄罗斯军队的活动,64%的人认为该国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国防部此前发表声明称,乌克兰军队12月5日使用无人机攻击了梁赞州和萨拉托夫州的两座军用机场,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乌方则予以否认。

《纽约时报》称,上述两个军事设施是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乌克兰在俄罗斯境内最深入的军事打击目标之一”。不过在梁赞,一些居民对无人机袭击表现得很淡然。

一位名叫彼得罗夫纳的70岁老妇人表示:“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她说,自己的很多亲戚在军队,“我们在等待我们的男孩们尽快获胜。”

萨姆松娜在梁赞经营着一家慈善机构,为乌克兰难民家庭提供自持。她表示目前约有200个乌克兰家庭在梁赞定居。萨姆松娜认为,这里的人们变得更加团结,支持对乌军事行动。

她说,她的儿子很可能被动员,但他已经准备好战斗了。如果孩子真的被征召入伍,她自己也不会反对。“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儿子当然,我很紧张,也很担心,但我不会说服他放弃的。”

萨姆松娜表示:“普京迈出了第一步。如果他没有这么做,谁知道我们现在会在哪里?”

来源:观察者网

我把沉重的命运送给你了!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卸去总统职务,并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俄罗斯百姓终于明白,号称民主国家的俄罗斯总统最终抛弃了民主程序。明白这一点,再解读叶利钦为什么要选择普京做他的继承人,也就不难了。

为何选普京?老叶在其传记和2003年答记者问中有很好的表白。除了那些对老叶家族的权益保护和豁免权之类的传说,至少有五成以上可以相信,一般的说法是:叶利钦对普京的观察已经很久,从普京跟着圣彼得堡前市长萨博恰克在市政府做事的时候就开始了,他不仅仅研究普京的档案,还在普京调任莫斯科后,继续关注他。

老叶2003年又一次接见记者,说起此事,原话是:“我花了很长时间做这件事。”最后,老叶的观察结论是:普京是一个聪颖的、读过书的、隐忍的和正派的人。这四个叠加的形容词也是老叶死前对普京的公开评价。

老叶为啥没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支持过他的那群政治家中找继承人呢?他自己说,因为他们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这显然是一句真话,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是人民选的,何谈支持?重要的是,他们得不到老叶本人的信任,这才是最根本的。老叶说,他选普京主要原因,那就是,普京和同时代政治家,比如盖达尔、沃洛申、卡西亚诺夫、丘拜斯和斯捷帕申等人相比,具有他们都不具备的优点,即:他做事不极端。换句话说,老叶死了,普京不至于很快就把叶利钦批倒批臭,抛尸扬灰。

“您会不会看人看走眼啊?”2003年《莫斯科新闻报》记者纳塔利亚·杰莲采访叶利钦的时候,直截了当地问他。叶利钦当即自夸起来,说他大学毕业后本可以马上去当工程师,可是他拒绝了,而是先深入基层锻炼,练就了一套接人待物的本事,就怕看人走眼。不过,他也承认,他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后在用人问题上犯过错误。老叶说,大家的生活都很浮躁,没有时间去仔细观察一个人。但是,他在死前一只确信,选择普京很正确。

“您选择普京跟您身边的人商量过吗?”记者问。

“没有啊,这是我个人的决定,我确实没有跟任何人商量过,绝对的!”老叶说。

普京被老叶放到俄罗斯总统宝座上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在问:这家伙是谁啊?叶利钦那时对全国人民说:,你们得给这个人点儿时间,你们要记住他这张脸,你们还得对他品头论足,因为他实在是名不见经传!

时隔多年,叶利钦说,普京还真行,利用那段时间好好地表现了一下自己!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老叶提拔普京做总统,克里姆林宫当即就炸了窝:所有人都冲他大喊:选普京?老叶,你疯了!

叶利钦对他们把脸一拉,说:“闭嘴!我已经签署总统令了!”

“普京接受总统一职很爽快吗?”记者问。

“我跟他谈了两次。开始他不同意,说他做不来。我说你考虑考虑再谈。两周后我又找他谈,他才同意。”

就这样,叶利钦把俄罗斯交给了普京,他对普京说的原话是:“我把沉重的命运送给你了。”

普京无条件地接受了俄罗斯总统一职。

而叶利钦的馈赠却是有条件的:记住,俄罗斯社会应当永远存在反对意见,没有反对派就没有国家生活。那时,老叶就这样清清楚楚地对普京讲过,时间是1999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46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6
下一篇2024-0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